“李白” 相关资源
诗文库
登黄鹤楼歌 明 · 张于籍
录入来源:黄鹤楼集卷中
有客有客从东来,手持碧玉歌莫哀。
黄鹄矶头啸明月,长江万里浮云开。
乃从半夜上黄鹤,天吴叱浪蛟龙骇①。
蛟龙骇,山鬼泣。
千骑万骑来悲风,汉阳两岸涛声急。
珊瑚敲起黄鹤回,翩翩走上凌仙台②。
命黄鹤,尔钦哉③!
为我东海之东、西海之西、南海之南、北海之北,真人仙子一一来此楼,海若阳侯莫惶惑④。
各持径尺明月之神珠⑤,江篱芳芷供其侧⑥。
须臾真人习习黄鹤鸣,景云紫雾楼下生⑦。
但见霓裳羽服绰约之仙子,三五西来拥翠旌。
祝融南至驾火龙⑧,大姑小姑盛妆饬⑨,珠铛佩玉鸣琮琤⑩。
登楼握手转更深,万籁不作天宇清。
江水平,冯夷捧出澄水帛⑾,君山父老吹紫笙⑿。
湘君折有瑶草枝,龙绡裁服霞为裙⒀。
盈盈相见湘君喜,唱和钧天广乐之新声⒁。
风传淅淅月如霜⒂,西池王母行琼浆。
大姑小姑颜色扬,砗磲云母妆衣裳⒃。
起立俱兮琴羽张⒄,相将鼓舞和琳琅⒅。
短笛嘈嘈起黄鹄,声清调急良可伤。
倚台望极无所见,海天惨淡江云凉。
真人仙子于是怅然下楼去,欲行不行仍徜徉⒆。
仍徜徉,留且歌,东西南北奈若真人仙子何!
乃驾长风送之望之,而复立于江之沱⒇。
黄鹤尔归去,黄鹄多狂波21。
人有登楼问踏歌22,云在华山采薜萝23,月明夜半当来过24。
【校注】
(1)天吴:传说中的水神。《山海经·海外东经》:“朝阳之谷,神曰天吴,是为水伯。”
(2)凌仙台:喻黄鹤楼的高台。
(3)钦哉:告戒之辞,语出《尚书》。《书·舜典》:“钦哉钦哉,刑之恤哉!”
(4)海若:传说中的海神。《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王逸注:“海若,海神名也。”阳侯:传说中的大波之神。相传古阳陵国君溺死于水,而为水神,能兴大波,谓之阳侯波。《楚辞·九章·哀郢》:“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文选·左思〈吴都赋〉》:“揖天吴与阳侯。”
(5)明月之神珠:即明月珠,又名夜光珠。《神异经》:“西北金阙上,有明月珠,径三寸,光照千里。”
(6)江蓠芳芷:皆为香草。江蓠,即蘼芜;芳芷,即白芷。《楚辞·离骚》:“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7)景云紫雾:传说中神仙出行,必伴以祥云紫雾。景云,瑞云。
(8)祝融句:祝融,上古传说中的火神,也被奉为南方之神及夏神。《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管子·五行》:“祝融辨乎南方。”王毂《苦热行》:“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9)饬:整理,打扮。
(10)珠珰:耳珠。《孔雀东南飞》:“腰若流纨素,耳着明月珰。”琮琤:玉石相碰发出的声音。象声词。
(11)冯夷:传说中水神河伯的名字。《广雅·释天》:“河伯,谓之冯夷。”《庄子·大宗师》:“冯夷得之,以游大川。”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云:“《清泠传》曰:华阴潼乡堤首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为河伯。”澄水帛,一种可以消暑的绢帛,相传为唐代同昌公主所用。《杜阳杂编》卷下: “暑气将盛,公主命取澄水帛,以水蘸之,挂于南轩。良久,满座皆思挟纩。澄水帛,长八、九尺,似布而细,明薄可鉴,云其中有龙涎,故能消暑毒也。”
(12)君山:即湘山,在洞庭湖中。相传为湘君所游之处。
(13)龙绡:即传说中的鲛绡,相传为海中鲛人所织。韦应物《神女歌》:“的烁龙绡杂琼佩。”
(14)钧天广乐:指天上的音乐。《列子·周穆王》:“清都紫微,钧天广乐。”《文选·张衡〈西京赋〉》:“昔者大帝悦秦缪公而觐之,飨以钧天广乐,帝有醉焉。”
(15)风传:风传送。岑参《宿关西客舍》:“云送关西雨,风传渭北秋。”
(16)砗磲:一作“车渠”,似玉的美石。《广雅·释地》:“砗磲,石之次玉。”魏文帝《车渠碗赋》序云:“车渠,玉属也,多纤理缛文,生于西国,其俗宝之。”
(17)琴羽:羽为五音之一,琴羽即琴音中的羽音。此处指琴声。《文选·江淹〈别赋〉》:“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
(18)鼓舞:击鼓而舞。《易·系辞上》:“鼓之舞之以尽神。”琳琅:象声词。此处形容舞蹈时玉佩等相碰的声音。
(19)徜徉:《广韵·阳韵》:“徜徉,犹徘徊也。”《文选·张衡〈思玄赋〉》:“怅徜徉而延伫。”
(20)江之沱:长江支流。喻相送之远。《说文·水部》:“沱,江别流也。”
(21)黄鹄:指黄鹄矶。
(22)踏歌:连袂而歌,歌时以足踏地,以为节奏。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23)薜萝:薜荔与女萝,皆为植物名。薜荔,又名木莲。女萝,即松罗。《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
(24)过:访问。以上两句点明仙人的去向。
这首长篇歌行虚构了作者与众仙欢会黄鹤楼,共作超然物外之游的幻境。诗中黄鹤翩翩而来,飘然而去,伴随作者度过了难忘之夜。从首句看,作者当为江左一带人。
太白堂诗① 明 · 徐日久
录入来源:黄鹤楼集卷上
序:余以政暇,新构此堂,复酌酒为诗以落之,(2)千三百余年以来,(3)差为太白吐气,非止为江山点胜而已。
大江渺渺流不息,黄鹄矶头一拳石。
当时即有崔颢诗,谪仙胡为道不得④?
登高朗讽《江上吟》⑤,木兰之枻来波心⑥。
令人吊古倍慷慨,风流千载称知音。
堂开太白何敞豁,四面晴峦相映发⑦。
夕阳画栋栖彩霞,夜半朱帘度明月。
山川今古殊荒唐,从来崔李安低昂⑧。
玉箫金管侑卮酒⑨,飘然与鹤双翱翔⑩。
【校注】
(1)《武昌府志·古迹》载:“太白堂,相传李青莲读崔司空鹤楼诗阁笔之处。明邑令徐日久建。”堂当在黄鹤矶头,遗址今不存。
(2)落:古代宫室建成,举行祭礼,称“落”。今谓之落成典礼。《左传》昭公七年:“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杜预注:“宫室始成,祭之为落。”
(3)千三百余年:李白距明代,不足千年,所记有误。
(4)当时二句:《唐才子传》卷一云:“(颢)后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
(5)《江上吟》:李白早年游江夏时所写的诗篇。
(6)木兰句:《江上吟》云:“木兰之枻沙棠舟。”枻,船桨。又,“载妓随波任去留”。
(7)映发:互相辉映。杜甫《送何侍御归朝》:“山花相映发,水鸟自孤飞。”
(8)安低昂:何分高下。
(9)玉箫句:《江上呤》云:“玉箫金管坐两头。”
(10)飘然句:《江上吟》云:“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崔颢题诗、太白搁笔这段公案,后世流传很广。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李白《鹦鹉洲》《登金陵凤凰台》等诗,虽然受到崔颢《黄鹤楼》诗的明显影响,但格调清新,与崔诗不分轩轾。此外,李集中关于黄鹤楼的诗作也很多,可见,“眼前有景道不得”云云,不过是一时推服之语,并未真正搁笔。这首诗的作者以李白千载之下的知音自诩,于黄鹄矶头传说李白搁笔之处,新构太白堂,这在当时倒不失为一桩韵事,起到了为江山点胜的作用。
登黄鹤楼 明 · 罗镗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录入来源:黄鹤楼集卷上
黄鹤乘仙去,楼仍以鹤名。
窗分残日影,潮送隔帘声。
笛暗江城静①,山连汉树明②。
孤吟春共远,花鸟独关情。
【校注】
(1)笛暗句:此句从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句中化出。
(2)山连句:此句本崔颢《黄鹤楼》诗。
作者生长在江夏,黄鹤楼是他常游之处。春日孤吟楼畔,与花鸟为友朋,可以想见作者的布衣身份。
登黄鹤楼识兴二首 其二 明 · 何炌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录入来源:黄鹤楼集卷上
寻源散步秋江上,欲赋来登江上楼。
四顾遥天空浩浩,万年此水逝悠悠⑤。
静观籁吹恬虚谷⑥,忽听商歌起断洲⑦。
会妙有怀无可语⑧,碧云黄鹤剩生愁⑨。
【校注】
(1)秉烛:谓燃烛作长夜之游。秉,执。《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2)啸:啸咏,歌咏。羽觞:酒器。《汉书·班倢伃传》:“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销忧。”颜师古注引孟康曰:“羽觞,爵也,作生爵形,有头尾羽翼。”又,《楚辞·招魂》:“瑶浆密勺,实羽觞些。”洪兴祖补注:“杯上缀羽,以速饮也。” 玉兔:传说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为玉兔。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玉兔捣药。”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3)洗耳:晋皇甫谧《高士传》:“尧让天下于许由,……由于是遁耕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终身无经天下色。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之滨。”后以洗耳喻不愿问世事。饶: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卷一:“饶,犹任也;尽也。”湲:水流声。重言曰“湲湲”。
(4)独乐二句:语出范仲淹《岳阳楼记》。司马相如《上林赋》:“务在独乐,不顾众庶。”江湖、廊庙,指在野、在朝。天下后,本《岳阳楼记》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愧非”云云,谓自愧弗如,有负前贤。
(5)逝:流去。《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6)籁吹:指自然界的一切声响。恬:静。虚谷:空谷。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万籁此都寂。”
(7)商歌:《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昔宁戚商歌,以干齐桓。” 李善注引许慎曰:“商,秋声也。”《淮南子·道应》:“宁戚饮牛车下,望见桓公而悲,击牛角而疾商歌。”商歌,即悲凉之歌。断洲:与岸边无路可通的水洲。
(8)会妙:领悟妙谛。
(9)剩: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二:“剩,甚辞,犹真也;尽也;颇也;多也。”岑参《送张秘书》:“鲈 剩堪忆,莼羹殊可餐。”
登楼而乐,以至于啸引羽觞,醉招黄鹤,然终有“独乐愧非天下后” 之概。欲赋还登,然遥天浩浩,逝水悠悠,虚谷都寂,商歌忽起,会心之际,又不免触处皆愁了。
招黄鹤楼赋① 其一 明 · 萧溥
录入来源:黄鹤楼志·艺文·文赋·明代、黄鹤楼集卷中
岁舍游兆,辰旅大梁,庚申维日,夜未渠央。(2)忽钟鸣梵宫,哗震闾里。(3)已而欻烜旁周,爆划匝耳。(4)余正冠而出,北向仰视。岿乎如归墟之东,蓬壶之山,曜灵初辉,混合浑函,殆自旸谷而下,遍人寰也。(5)邈乎如清微之都,上帝攸居,通明之华,目不及盱,真郁罗之玉京,红云之奥区也。(6)又如化人之游,妙高朗于块苏;(7)蜃气之结,幻光景于须臾。(8)噫嘻!此鹤楼之灾也。夫楼据鹄山之巅,俯瞰大江,中汇七泽,胜概实甲天下。(9)由隋唐而至今,历岁绵邈,顾有此变耶?(10)吁!成亏生灭,天道也。而余又何异乎!或曰:占角感孚,太史不废。(11)请试听之:往者啸梁有声,为呻为呓,诘曲莫辨,若含嗔恚。(12)癸亥秋,火雷入中,残其九处。(13)传曰:“鬼有所归,乃不为厉。”(14)又曰:“石不能言,有神凭焉。”(15)且曰:君独不见周釐王之庙之灾乎?(16)兹楼之殃得无所翘与?(17)余龋然而笑曰:有是哉!(18)乃述而吊之曰:
粤文伟之得道兮,乘黄鹤而来游⒆。
若弭节而容与兮,睇灵岩而少留⒇。
遂建楼以纪胜兮,阅千余载之春秋。
繄神仙之好楼居兮,有吕岩客之复优游21。
榴皮写真兮,依然崖壁22;
种枣如瓜兮,林樾犹昔23;
弄铁笛兮长而清越,降灵巫兮诗工律格24。
谅哉25!
地灵而人杰兮,超物外者为愈奇26。
吾每登危而舒啸兮,恍乎寓缥缈之清虚27。
忘子建兮《七哀》,慰伯鸾兮《五噫》28。
仰崔老之绝唱兮,惊谪仙于搁笔29;
去金陵而有题兮,犹规随于甲乙30。
适簪裳照乎尊罍兮,岂徒娱心目于靡终31。
极北望以感奋兮,将必励酬报之赤忠32。
或求疑狱于闲燕兮,寄远志于冥鸿33。
或导明月之真诠兮,延九天使节之清风34。
且谛瞻王气于郢都兮,蜿蜒庆灵长之福祚35。
观云物之纪征兮,鞠岁事乎枚卜36。
抑丛桂之招隐兮,藉馆餐于东阁37。
又脱文彦之精诚兮,下青藜于天禄38。
胡迫阳九之厄兮,随大化而归尽39。
顷郁攸之腾炽兮,继烈焰而泐衅40。
奇哉昆冈之升炎兮,无何杳仙踪而烬煨41。
嗟嗟!
吾楚之伟观兮,讵弁帻之丧首42。
造物者固夺吾人之好兮,抑亦尤物自不能以遐久43。
曩者漫称曰已捶碎兮,悼仙人之无依44。
顾今寔焦土兮,仙与鹤而安归45?
或仍羽俦于丹丘兮,餐玄圃之金芝46。
羌新情之替故兮,必弃余而若遗47。
登黄鹤楼二首 其二 明 · 王朝卿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录入来源:黄鹤楼集卷上
黄鹤楼前霭翠霏⑦,水花含笑水云飞。
声声羌管风前断⑧,点点轻帆天上归⑨。
寒雁下时芳草暮⑩,鹧鸪啼处夕阳微⑾。
楼中仙子今何在?铁笛江门事已非⑿。
【校注】
(1)五云:谓鹤楼耸立五云之中,极言其高,戴叔伦《题天柱山图》:“拔翠五云中,擎天不计功。”年年:犹年复一年。
(2)篱落:即篱笆。《抱朴子·自叙》:“贫无僮仆,篱落顿决。”徐凝《宿冽上人房》:“更闻寒雨滴芭蕉。”林浦《宿洞霄宫》:“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3)漠漠:弥漫貌。韩愈《同水部张员外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江门:当指大江为龟、蛇二山所挟处。
(4)尊:同“樽”,酒器。天地外:王维《汉江临眺》:“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5)片帆句:指隐者自乐,不以世事为怀。陆游《舟中作》:“娥江西路石帆东,身寄鸥波浩荡中。”
(6)皇恐:即“惶恐”。芳魂:吴师道《子昂兰竹图》:“湘娥清泪未曾消,楚客芳魂不可招。”
(7)霭:云气。陶渊明《时运》:“山涤余霭。”霏:飞散。《诗·邶风·北风》:“北风其喈,雨雪其霏。”“霭翠霏”,谓山间云气纷飞。
(8)羌管:即羌笛。温庭筠《题柳》:“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
(9)点点句:江流远眺,似上云天,故视江舟,有“天上归”之感。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0)寒雁:经秋大雁南飞,故称。杜牧《秋浦途中》:“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11)鹧鸪:鸟名,其鸣声甚哀,俗以为极似“行不得了哥哥”。郑谷《鹧鸪》:“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12)铁笛:用吕洞宾吹铁笛过黄鹤楼典故。
诗以雨打芭蕉,烟笼杨柳,羌管声断,鹧鸪悲啼等凄凉之景,抒写鹤去楼空,昔是今非之慨;字里行间,流露出羁旅之思,归隐之念。
次邵二泉公韵二首 其二 明 · 刘绶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录入来源:黄鹤楼集卷上
与客登城看古碑,白云芳草正离披⑦。
空中楼阁今方见⑧,天下江山此最奇。
捶碎以来犹有迹⑨,品题而后似无诗⑩。
江城一曲梅花调⑾,试借仙人玉笛吹。
【校注】
(1)邵二泉公:邵宝,号二泉,有《登黄鹤楼》诗。本诗其一所次韵即此。
(2)洪荒:混沌蒙昧的状态。《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后以浑沌无窍,为天地初开之蒙昧状态,而以凿破浑沌为开启文明。凿开洪荒即此意。
(3)崔子:指崔颢。
(4)雌雄句:宋玉《风赋》有“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之说。见《文选》卷十三。
(5)萍:又名田字草,生浅水中,夏秋开小白花。泖浑《江南曲》:“汀洲采白萍,日暖江南春。”
(6)道穷:犹言道路阻隔遥远。
(7)离披:宋玉《九辩》:“白露既下百草兮,奄离披此梧楸。”洪兴祖补注:“离披,分散貌。”崔颢《黄鹤楼》:“白云千载空悠悠”;又云:“芳草萋萋鹦鹉洲。”
(8)空中楼阁:指海市蜃楼奇观。《梦溪笔谈·异市》:“登州四面临海,春夏时,遥见空际有城市楼台之状,土人谓之海市。”此处指黄鹤楼。
(9)捶碎句:本李白诗“我且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10)“品题”句:指崔颢题诗黄鹤楼事。
(11)梅花调:即笛中曲《梅花落》。此句及下句本李白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诗中说古道今,称赞黄鹤楼空前绝后,似海市奇观;推崇崔颢诗古今独步,后无来者,表达了诗人对千古名胜的赞赏之情。
登黄鹤楼 明 · 罗练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录入来源:黄鹤楼集卷上
春早楼台共客临,风光占断此山林①。
孤尊岩壑分高兴②,一笛江城入朗吟③。
南浦碧云连树影④,东风黄鸟隔花音⑤。
醉来笑拍阑干外,斜日天涯望转深⑥。
【校注】
(1)占断:犹占尽。
(2)孤尊句:此句言兴之所至,一在酒,一在山水。高兴,言兴致之高。杜甫《北征》:“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3)一笛句: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朗吟,高声吟咏李白诗句。
(4)南浦:在湖北武昌县南,为商旅停泊之处。
(5)黄鸟:即黄莺,又名黄鹂。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6)望转深:言暮色渐浓,景物转暗。李靓《乡思》:“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幕云遮。”
春日之晨,作者与客共登黄鹤楼,赏玩春景。四周景色,风光占尽;饮酒吟诗,兴致更浓,不觉流连到傍晚。醉中望极天涯,又勾起了主客二人的怀人之情。
登黄鹤楼二首 其二 明 · 金皋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录入来源:黄鹤楼集卷上
城上高楼俯碧湍⑥,楼前空翠扑朱丹⑦。
盈盈素练寒江净⑧,采采璚华白露抟⑨。
吴楚故墟频在眼,古今清赏几凭阑。
开筵冬日还多暇,具美风流不尽欢⑩。
【校注】
(1)从今日:犹言留迹于今。
(2)断烟:犹残烟,孤烟。贾岛《雪晴晚望》:“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3)天外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紫气:祥瑞之气。刘向《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5)浮云: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若个:哪个。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三:“若个,疑问辞。”沈佺期《初达驩州》:“雨露何时及,京华若个边。”“若个边”,哪是边,犹言漫无边际。
(6)碧湍:碧色的急流。
(7)空翠:清翠的山色。王维《山中》:“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朱丹:红色。此代指黄鹤楼。王勃《滕王阁序》:“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8)盈盈:清澈貌。《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素练:形容大江。
(9)采采:盛貌。《诗·秦风·兼葭》:“兼葭采采,白露未已。”传:“采采,犹萋萋也。”璚华:同“琼华”,仙境中琼树之花。司马相如《大人赋》:“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咀噍芝英兮叽琼华。”此喻山中花树之美好。抟:通“团”,圆。《楚碎·九章·桔颂》:“曾枝剡棘,圆果抟兮。”注:“抟,圜也。”
(10)具美:王勃《滕王阁序》:“四美具,二难并。”四美,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风流:指名士气派。《世说新语·品藻》:“(韩康伯)居然有名士风流。”《晋书·王献之传》:“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风流为一时之冠。”二诗一言愁,一言欢,情因景异,景随情迁。首篇怀古感怀,兼寓游子之思。次篇写冬日多暇,开筵鹤楼,四美具备,诚为一时风流。作者当曾任职湖广。
登黄鹤楼 明 · 詹文光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录入来源:黄鹤楼集卷上
直上高楼思正茫,喜逢今日此徜徉①。
望迷霄汉心俱远,诗领乾坤酒更狂②。
旧日梅花空月夜③,眼前云物自年光④。
江湖廊庙应吾分,忧乐谁知总一场⑤。
【校注】
(1)徜徉:徘徊。
(2)领:受取。谓诗意取法自然。
(3)梅花:指笛中曲《梅花落》。本李白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4)云物:景物。《文心雕龙·比兴》:“图状山川,影写云物。”自:空,徒自。年光:犹年月,时光。杨炯《骞右丞省中暮望》:“年光摇树色,春气绕兰心。”“自年光”,言时光流逝,景物未改。
(5)江湖二句:本范仲淹《岳阳楼记》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分:职分,本分。
直上高楼,思绪茫茫,景物自美,诗酒兴狂。然而徜徉之余,壮心未已。“江湖”云云,正感慨己之忧国忧民之心无人知晓。
酬谢逸人四溟三首 其三 明 · 卢楠
押麌韵 录入来源:蠛蠓集卷四
李白谪仙才,祢衡赋鹦鹉。
缄愁投夜郎,掩泪赴黄祖。
杀身扬绮芬,高名播千古。
天摧白龙鳞,云断黄鹤羽。
感此远谢君,沉吟望梁父。
登黄鹤楼 明 · 谢纯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录入来源:黄鹤楼集卷上
黄鹤矶边独上台,春襟遥逐楚江开①。
山分大别狂波逝②,云净长安极目回③。
芳草怨空鹦鹉旧④,碧岗灵合凤皇来⑤。
斜阳不尽东南客⑥,滚滚帆樯雪浪摧。
【校注】
(1)楚江:指长江。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之一:“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2)大别:山名。《元和郡县图志》:“鲁山,一名大别山,在(汉阳)县东北一百步。其山前枕蜀江,北带汉水。”
(3)长安:自秦至唐多建都于长安,因以长安为帝都之通称。此指京师北京。
(4)芳草句:伤祢衡。
(5)灵合:灵气聚集。凤皇来:江夏县北有凤凰山,相传三国吴黄龙元年(228)有凤凰来集,故名。
(6)东南客:作者自指。作者乃岭南人,故云。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寓有对朝政的讥讽和诗人自己的忧愤。观本诗“云净长安”云云,盖反李诗之意。
黄鹤楼杂记 明 · 未详
录入来源:黄鹤楼集卷中
《通志》云,楼在黄鹄山,一名黄鹤山,自南朝已著,因山得名。
世传仙人王子安乘黄鹤过此;
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黄鹤返憩于此;
或引梁任昉《记》所谓驾黄鹤之宾乃荀叔伟,非文伟也①。
又《报恩录》载:江夏郡辛氏沽酒为业,有一先生魁伟蓝缕入座,谓辛氏曰:“有好酒饮吾否”②?
辛饮以巨杯。
明日复来,辛不待索而与之,如此半载,辛无倦意。
一日谓辛曰:“多负酒债,无钱酬汝”。
取篮中橘皮画鹤于壁,谓:“客来饮酒,但令拍手歌之,其鹤必舞。
将此酬酒债”。
后客至,如其言,鹤果翩跹而舞,回旋宛尔,浪浪音律③。
为橘皮所画,色黄,故人谓之黄鹤,莫不异之,欲观者辄遗之金。
十年间,家富巨万。
一日,先生至曰:“向饮酒所答薄否”?
辛谢曰:“赖先生画鹤,今至百倍,如少留,当举家供备以谢先生”。
先生笑曰:“吾岂为此”。
取笛吹数弄,须臾,白云自空飞来,先生跨所画鹤,乘空而去。
辛氏于飞升处建楼焉。
又广汉张敬夫辨黄鹤楼以山而得名也④。
唐图经何自而为怪说,谓费文伟仙去,驾鹤憩于此,阎伯理《记》中乃实其事⑤;
或又引梁任昉《记》,谓驾鹤之宾乃荀叔伟,非文伟。
此皆因黄鹤之名而妄为之说。
楼旁有石照亭,不知何妄男子题诗窗间,遽相传曰:“此吕洞宾所书”。
而苏子瞻亦载冯当世之说,有“羽衣著屐”之诗⑥。
呜呼!
宁有是理哉!
大都世俗之好怪也。
按古字“鹄”与“鹤”通用,如“鹄不日浴而白”“黄鹄之一举兮”之类,皆鹤也⑦。
故黄鹄山即黄鹤山,楼因以名,所从来远矣!
虽神仙之说固多窈冥,然天地之大,何所不有,存而不论可也,而遽谓之乌有,无亦信理之过乎⑧!
《述异传》云:荀叔玮名环,事母孝,妙道术。
游黄鹤楼,望西南有物飘然而来,乃一羽衣虹裳,驾鹤而至者。
鹤止户侧、仙者就席,宾主款对,已而辞去,跨鹤腾空,眇然烟灭⑨。
楼后度吕仙亭而上,有石镜亭,谓岩际石出,日照烱然,故名⑩。
世传郡太守与倅弈,忽一人至,云:“太守弈败”⑾。
已而果然。
随于楼前吹笛,声甚凄楚,太守迹之,遂失所在,惟见题一诗于亭,末书“吕”字⑿。
又有奇章亭,为牛僧孺宴处⒀;
有压云亭,为元世祖尝驻跸处⒁。
二亭今废,一石有“涌月台”三字,书法遒美,杂草莽间,几至剥蚀,吊古者惜之。
楼下有十盘亭,旧刻云:“东有亭,西有庵,路十盘而上”。
故名。
宋庆历间建,监茶柳应辰,蔡余庆记⒂。
今亭与刻皆废。
夏口西南因矶为墉,枕流而峙,曰黄鹄矶。
矶上今为观音阁,云即古头陀寺,然简栖寺碑称,南则大川浩汗,北则层峰削成,西眺城邑,东望平皋,而不及兹楼,岂楼制犹在其后邪⒃?
吕仙亭一在楼后,一在山下,皆以祠洞宾。
《志》称山下石壁上有吕仙像,又传仙翁曾于此鬻桃,桃食之甚甘,可已腹疾;
而人多为妻子市,鲜遗其父母者,仙举桃掷之,痕留石上宛然⒄。
仙枣亭在武当宫后,是鹄山之巅,亦传有吕仙迹,见旧记中。
《南迁录》云:江夏吕公洞前,有军巡夜,见三人衣冠甚古,遗黄金数片,携以归,光发,人争取之。
讼于官,金遂化为石,藏军资库。
东坡鹤楼诗,全用此事⒅。
崔司封题鹤楼诗,李白见之,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⒆。
乃去而作《金陵凤皇台》诗。
然说者犹谓崔诗前二联不类律体。
李诗无论凤凰台之作,当为劲敌,即《鹦鹉洲》诗,格律清绝,未易轩轾。
今集中有《望黄鹤楼》古诗,其他赠送诸作及此楼者独多,一时推服之语,岂真阁笔乎⒇!
“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人以为非太白语,乃一禅僧用白前服崔诗事,缀二语于上,成一偈云;
傍一僧亦举前二语而续之曰:“有意气时消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
又一僧云:“酒逢知己,艺压当行”。
皆借用耳。
然太白集实有“我已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踢翻鹦鹉洲”等语。
何物浮屠,乃尔舞文21。
元相国稹之镇江夏也,尝秋夕登黄鹤,遥望汉江之滨,有光若残星22。
乃令人擢小舟至江所,询渔者,云:“适获一鲤”。
其人携鲤而来。
登楼,命剖之,腹中得古镜二,如钱大,面背相合,背隐起双龙,鳞鬣髯爪悉具,既磨莹,愈有光耀。
公宝之,常置巾箱中,相国终,镜亦亡去。
王钦若父仲华侍其祖郁官鄂,母李将免娠,一夕水大涨,迁黄鹤楼居焉,钦若遂生23。
元威顺王墓当楼前,为小塔,用胡礼也24。
雄据胜地,樵牧不及,凭栏抚景,憾不刬却25!
黎状元淳,少有特操,俗传楼中故多祟,诸生偕公省试登楼,戏谓之曰:“若能于此宿,请为若醵饮”26。
公欣然留宿,至夜半,有物伺之,公起危坐,若有惊避,相讶呼“状元”者云,又谓有置具于公前而去者,信然是公大魁之兆,不特花底呼姓名者矣27!
楼旧制下隆而上锐,望之如笋立,甚耸秀。
嘉靖丙寅春,忽毁于火28。
先是,癸亥秋,大雷火入楼中,残其脊,云有妖,故击之,人亦讹言楼中夜闻人声,或为楼当毁祥云29。
今规制宏丽,稍加于旧矣。
隆庆庚午,父老请治楼,而难其材30。
适有二楠漂江中,人牵挽之不可得,闻于官,郡守吴公令设祭江浒,木自浮至,遂任,未几折除国诸名材益之,匠人某者偃卧楼址,精思三日夜,而始运斤成焉31。
鹦鹉洲以祢衡显,顾江水渺漫,往不恒见,谶云:“州出郡中,当有高第”。
灞陵桥亦然32。
今水落沙明,州蟺蜿如偃月,灞陵桥时露故址,好事者间携酒游其上,大为鹤楼增胜33。
【校注】
(1)任昉(460—508):南朝梁博昌(今山东寿光)人,字彦升,仕宋、齐、梁三代。梁武帝时为黄门侍郎,出为义兴、新安太守。擅长表、奏等各体散文,时有“任笔沈诗”之称。有《述异记》二卷,似出后人依托。
(2)蓝缕:亦作“褴缕”。《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杜预注:“蓝缕,敝衣。”孔颖达疏:“《方言》云:楚谓凡人贫,衣破丑敝为蓝缕。服虔云:言其缕破蓝蓝然。”
(3)浪浪:形容音律节奏流畅。
(4)广汉:县名,汉置,属广汉郡。今属四川省。张敬夫:即张栻,宋代广汉人,居衡阳,世称南轩先生。孝宗时,历知抚州、严州,累官吏部侍郎兼侍讲。复出知袁州、静江府。后任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改知江陵府。卒年四十八。
(5)图经:泛指图书文籍。
(6)“羽衣著屐”诗:指苏轼《李公择求黄鹤诗因纪旧所闻于冯当世者》诗,中有“羽衣著屐响空山”之句。
(7)鹄不日浴二句:《庄子·天运》云:“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楚辞·贾谊〈惜誓〉》:“黄鹄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再举兮,睹天地之圜方。”
(8)窈冥:深远、奥妙。《淮南子·览冥》:“得失之度,深微窈冥,难以知论,不可以辩说也。”
(9)款对:亲切会晤。
(10)吕仙亭:《武昌府志》卷一“古迹”:“吕仙亭,即仙枣亭遗址,明景泰四年重建。”石镜亭:《武昌府志》同上:“石镜亭在黄鹤楼西,临崖,旧有石如镜,宋贺铸后人为亭以表之。今亭废石亡。”烱然:明亮貌。
(11)倅:古时地方佐贰副官叫丞、倅。
(12)迹:追踪。
(13)牛僧孺(779—847):唐代鹑觚(今甘肃灵台)人,字思黯。贞元元年(785)进士。宪宗时累官御史中丞。穆宗时任吏部侍郎同平章事。敬宗时,出为武昌军节度使,封奇章郡公。与李宗闵、杨嗣复结为朋党,排斥异己,权震天下,时人称为“牛李”。新、旧《唐书》有传。
(14)压云亭:《武昌府志》卷一“古迹”云“压云亭,在黄鹄山,元世祖尝驻此,至正间建”。元世祖(1215—1294):蒙古汗国成吉思汗之孙,名忽必烈。1260 年继其兄蒙哥即大汗位,建号中统,定都燕京(后改称大都,即今北京)。至元八年(1272),定国号为元。至元十六年灭宋。在位三十五年。驻跸:帝王出巡,中途暂停,谓之驻跸。跸,原作跸,径改。指帝王车驾。左思《吴都赋》:“于是弭节顿辔,齐镳驻跸。”
(15)庆历:北宋仁宗赵祯年号(1041—1048)。监茶:宋代有提举茶盐之官,监茶为其属官。柳应辰、蔡余庆:生平不详。
(16)头陀寺:王巾《头陀寺碑文》云“头陀寺者,沙门释慧宗之所立也。南则大川浩汗,云霞之所沃荡;北则层峰削成,日月之所回薄;西眺城邑,百雉纡余;东望平臬,千里超忽,信楚都之胜地也”。简栖:王巾字。《舆地纪胜》:“鄂州;头陀寺在清远门外黄鹄山上,宋大明五年建。自南齐王巾作寺碑,遂为古今名刹。”
(17)市:买。鲜:少。
(18)东坡鹤楼诗:见注(5)。
(19)崔司封:即崔颢。颢曾任司勋员外郎。司封乃司勋之误。
(20)阁:同“搁”。
(21)浮屠:《后汉书·楚王英传》云“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李贤注:“浮屠,佛也,西域天竺国有佛道焉。”此指僧人。
(22)元相国稹:稹原作“祯”,径改。元稹(779—831),字微之,唐代河南人。长庆中,曾知制诰,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大和中,拜武昌军节度使,卒。元稹获镜事载柳公权《小说旧闻录》;《三水小牍》题作“元稹烹鲤得镜”。
(23)王钦若(962—1025):宋代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字定国。官至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封冀国公。钦若生于黄鹤楼之说,见《宋史》本传。
(24)威顺王:《元史·宽彻普化传》云:“宽彻普化,世祖云孙,镇南王脱欢子也。泰定三年,封威顺王,镇武昌,赐金印。”
(25)刬却:铲掉。《战国策·齐策一》:“刬而类,破吾家。”
(26)黎状元淳:即黎淳,字太朴,明代华容人。天顺元年(1457)进士第一。成化中,官左庶子。后以南京礼部尚书致仕。醵:《礼记·礼器》云“《周礼》其犹醵与”。郑玄注:“合钱饮酒为醵。”
(27)大魁:即状元。陆游《老学庵笔记》九:“四方举人集京都,当入见,而宋公(宋郊)姓名偶为众人之首,……然其后卒为大魁。”
(28)嘉靖丙寅:嘉靖四十五年(1566)。
(29)癸亥:嘉靖四十二年(1563)。祥:征兆,吉凶之兆。
(30)隆庆庚午:明穆宗隆庆四年(1570)。
(31)吴公:不详。任:采用。
(32)灞陵桥:故址在鹦鹉洲中。
(33)蟺蜿:屈曲盘旋。《说文》:“蟺,宛蟺也。”《文选》嵇康《琴赋》:“ 汩澎湃,蜿蟺相纠。”注:“蜿蟺,展转也。”
杂记大多据稗官小记,或析黄鹤之名,或究楼名之由,或载巷闾传闻,或述史事旧说。虽为稗官之类,然叙事记人,多栩栩如生,新人耳目,可资参考。
送张景和游湖湘 明 · 徐庸
押阳韵
男儿自古志四方,况此时世逢虞唐。
有金买得剑三尺,牛羊夜夜腾虹光。
牙樯锦缆副綵鹢,酒满舥楼书满箱。
长江万里欲飞度,如意扣舷歌慨慷。
吴头楚尾寄历览,三国六朝存渺茫。
千年往事悦一梦,只有山水无兴亡。
凤凰台上露花满,鹦鹉洲边烟草长。
谪仙狂客不可见,污简光彩留文章。
多君到处宜吊古,珠玉貹成投锦囊。
纪行辑就逾云首,大阴所在声浪浪。
清秋将近宜返旆,严亲白发堆吴霜。
莱衣拜舞□称寿,老人星宿明高堂。
春口宴集黄鹤楼 明 · 雷贺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录入来源:黄鹤楼志·艺文·诗歌·明代、黄鹤楼集卷上
鹤去何年尚有楼,芳辰风景趁奇游①。
晴沙远带春花媚②,云阁高悬夜月幽。
万里江山称壮丽,百年冠盖叙绸缪③。
青霄一望长安近,岂是浮云白鹭洲④。
【校注】
(1)芳辰:犹良辰。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今昆弟友朋,二三诸彦,共尽之矣。”
(2)晴沙:晴日下的沙。媚:美。
(3)冠盖:官吏的服饰和车乘,借指官吏。班固《西都赋》:“冠盖如云,七相五公。”百年冠盖,谓久于宦途的朝廷大员。绸缪:情意殷勤。吴质《答东阿王书》:“发函伸纸,是何文采之巨丽,而慰喻之绸缪乎?”
(4)青霄二句:长安,借指京都。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白鹭洲,原为南京西南长江中的一个沙洲,因江流西移,今已与陆地相连;浮云,喻指奸佞之人。抒写诗人对朝政的讥讽和自身的忧愤。本诗反其意而言之。
诗言冠盖相与,宴集黄鹤楼,赏佳丽之景,叙绸缪之情,共赞时政清平。宦途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宴黄鹤楼赋得祢衡二首赠吴生虎臣 其二 明 · 徐中行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录入来源:黄鹤楼集卷上
我自三秋至①,云今万里开②。
气如吞梦泽③,风忽起兰台④。
大别为诗案,长江作酒杯。
笑呼祢竖子⑤,狂简未能裁⑥。
【校注】
(1)三秋:农历九月,作者由长芦贬所至江夏。
(2)云今句: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诗云:“有似山开万里云,四望青天解人闷。”
(3)气如句:梦泽,即云梦泽。《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秋田乎青丘,彷徨乎海外,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芥蒂。”
(4)风忽句:兰台,战国时楚宫台名。传说故址在今湖北钟祥市东。《文选·宋玉〈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
(5)祢竖子:指祢衡。竖子,犹称小子。《史记·平原君列传》:“白起,小竖子耳!”
(6)狂简句:狂简,志大才疏。裁,节制。语出《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诗中化用李白诗句,表现了作者遭贬后重获升迁,如拨云雾而睹青天的喜悦心情。全诗气势磅礴,一气呵成,较少有前后七子那种单纯摹拟、“痕迹宛露”的弊病。
将之荆南雨夜黄鹤楼独眺作① 明 · 徐学谟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录入来源:黄鹤楼集卷中
破瞑扳跻磴道悬②,朱甍绣岭飒苍然③。
天空无处招黄鹤,夜静何人蹑紫烟④。
江势浮空吞二梦⑤,雨声连峡暗三川⑥。
难教胜处无题句,千古风流笑谪仙⑦。
【校注】
(1)荆南:即荆州府,唐代为荆南节度使治所在地。
(2)破暝:天初黑。扳跻:扳,引,犹谓攀跻、攀登。磴道:石阶之路。谢灵运《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铜陵映碧润,石磴泻红泉。”
(3)朱甍:朱红色屋脊。绣岭:美丽如绣的山岭。
(4)何人:指仙人。紫烟:紫色烟云,仙人所乘。郭璞《游仙诗》:“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
(5)二梦:指云梦泽。或谓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或谓云梦实为一泽,可单称“云”“梦”。故以“二梦”称之。又《太平寰宇记》卷一一三:“云梦泽,半在江南,半在江北。”
(6)峡:三峡,即瞿塘、巫峡、西陵。三川:唐代以剑南西、剑南东及山南西三道为三川。《新唐书·杜甫传》:“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7)谪仙:指李白。
作者于嘉靖中出知荆州府,诗即作于此时。此诗为雨夜登黄鹤楼之作。首联写雨夜登临及所见楼阁之风采;颔联化用仙人黄鹤故事传说,虚拟一笔;颈联摹写登楼所见壮阔雨景;尾联归至谪仙“有景道不得”之佳话。
读张鹤楼诗有怀敬次其韵① 明 · 陈省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录入来源:黄鹤楼集卷上
江烟凝画阁,佳气郁葱哉②。
有客独醒去③,何人放逐回④。
千家春雨霁,八面晚霞开。
灵爽应骑鹤⑤,冯虚日往来⑥。
按:【校注】
(1)指张翀《登黄鹤楼》二首。
(2)佳气句:佳气,祥瑞之气。郁葱,即郁郁葱葱,茂盛;浓郁。《后汉书·光武帝纪》:“后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见舂陵郭,唶曰:‘气佳哉,郁郁葱葱然!’”
(3)有客句:指屈原。《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4)何人句:指李白放逐夜郎,途中遇赦得还。
(5)灵爽:神灵的神明、精气。《文选·郭璞〈江赋〉》:“奇相得道而宅神,乃协灵爽于湘娥。”刘良注:“奇相者,人也,得道于江,故居江为神,乃合其精爽与湘娥俱为神也。”此处指仙人。
(6)冯虚:犹凭虚。冯,同凭。
诗中以屈原、李白遭放逐,喻张翀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寄寓了作者的同情与不平,可见两人交谊甚厚。
黄鹤楼晚照用志韵 明 · 陈省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录入来源:黄鹤楼集卷中
青霄楼阁白云乡①,汉树苍苍百水阳②。
东去诸天销震泽③,西来斜照倒瞿塘④。
江心暝见龙宫赤⑤,沙嘴时惊鹤羽黄⑥。
惆怅吹箫人已远⑦,空闻歌咏满沧浪⑧。
【校注】
(1)青霄:杜甫《画鹘行》:“侧脑看青霄,宁为众鸟没。”犹言青空。白云乡:谓武昌,以崔颢诗有“白云千载空悠悠”之句,故称。
(2)汉树:汉阳之树木。崔颢诗有“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之句。苍苍:树木茂盛貌。《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毛传: “苍苍:盛也。”百水:谓汉水,以其支流众多,有牧马河、洵河、堵水、均水、淯水、涓水、澴水诸水,故有是称。阳:水之北,即汉水之北汉阳。
(3)诸天: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王琦注:“佛书言,三界共有三十二天,自四天王天至非有想非无想天,总谓之诸天。”震泽:即今江苏太湖。《尚书·禹贡》:“震泽底定。” 此句谓云天溶于太湖之中,谓倒影。
(4)斜照:夕阳。瞿塘:瞿塘峡,为长江三峡之首,位于重庆奉节县东,又名广溪峡、夔峡。
(5)暝见:韩愈《春雪》:“暝见迷巢鸟,朝逢失辙车。”龙宫:喻江中。此句谓满天晚霞,江心赤红。
(6)沙嘴:皇甫松《浪淘沙》:“宿鹭眠鸥飞旧浦,去年沙嘴是江心。” 犹谓沙渚、沙洲。此指鹦鹉洲。时惊:犹频惊。
(7)吹箫人:刘向《列仙传》:“萧史者,秦穆公时人,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穆公女弄玉好之,公妻焉,其后随凤去。”此指仙人。
(8)沧浪:即汉水。《尚书·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此句本《楚辞·渔父》之沧浪歌。
此诗咏斜照中登鹤楼所见:远望江流东去,溶诸天于震泽;夕阳西至,照倒影于瞿塘,景象壮阔无垠。近观江心霞红,沙洲鸟渡,笔调婉转轻盈。末二句即景生情,抹上了一层淡淡愁思。诗当为作者巡抚湖广时所作。
次《①黄鹤楼宴集》韵 明 · 柳震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录入来源:黄鹤楼集卷上
忝衔策命寄长城②,一上名楼瑞气横。
偃憩貔貅归戟阃③,喜联龙凤宴云程④。
蛇峰别领相连势⑤,京国幽燕总系情⑥。
况复登临真绝顶,笙簧风送紫箫声⑦。
【校注】
(1)次韵:本诗乃次显槐《黄鹤楼宴集》诗韵。
(2)忝:自谦之词。策命:以策书命官曰策命。《周礼·春官·内史》: “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之。”衔命,即受命,奉命。《礼·檀弓》:“衔君命而使。”长城:喻事物之最可依赖者。《宋书·檀道济传》:“初,道济见收,脱帻投地曰:‘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此喻武冈王朱显槐。“寄长城”者,谓寄身于其下。是时作者盖供职于武冈王府。
(3)偃憩:犹安息。李白《感时留别从兄绿王延年从弟延陵》:“北宅聊偃憩,欢愉恤茕嫠。”此谓天下太平。貔貅:猛兽名。喻猛士,勇猛之军。《晋书·熊远传》:“今顺天下之心,命貔貅之士,鸣檄前驱,大军后至。”戟阃:军营。天下太平,故貔貅归于戟阃。
(4)龙凤:喻贤才。《南齐书·王僧虔传》:“于时王家门中,优者则龙凤,劣者则虎豹。”云程:陆游《答发解进士启》:“万里抟风,莫测云程之远。” 鹤楼高耸,故云“宴云程”。
(5)蛇峰:指蛇山。领:通“岭”。《汉书·严助传》:“舆轿而隃领,拖舟而入水。”别领,指大别山、小别山。与武昌蛇山隔江相望,故云“相连势”。
(6)京国:京都。明建都北京。幽燕:《尔雅·释地》:“燕曰幽州。” 即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此泛指北地。系情:关情,牵系情怀。
(7)笙簧:《诗·小雅·鹿鸣》:“吹笙鼓簧,承筐是将。”疏:“吹笙之时,鼓其笙中之簧以乐之。”紫箫:紫竹所制之箫。
本篇为作者赴朱显槐黄鹤楼宴集的和诗。首二句点明作者的属官身份,次二句言天下太平,群贤宴集,五、六句言系情京国,心切皇室,末二句写笙箫伴随,叙登临之乐事。通篇不出应制之作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