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顥” 相关资源
诗文库
黄鹤楼歌 元 · 陈孚
押覃韵 录入来源:黄鹄山志卷七、黄鹤楼志·艺文·诗歌·元代、黄鹤楼集卷中
嶪嶪乎,黄鹤之楼兮,突起乎,天之东南。
吾不知其几百尺兮,踞石磴而仰望,眩金碧之耽耽。
手扪星汉如可近,但见天飙吹发寒鬖鬖。
瞿唐三峡之波涛,汹涌訇击而下兮,雷声怒撼于江潭。
忽绕城以北汇,净若万顷之清(一作青)蓝。
楚山数点鸾腾蛟跃兮,碧影倒浸乎烟岚。
残霞似落未落兮,蒲猎猎以风偃,柳袅袅以露含。
武昌亭台一千(一作十)万,瓦光参差浮楩楠。
下视十二之衢兮,炫服士女东西行者,藐蠕蠕之吴蚕。
黄鹤之仙人,霓冠青瑶簪。
御绛旌于列缺倒景兮,偶见我以大笑,欲驻我之征骖。
攀东溟之博罗曜,折西极之优钵昙。
饮我以蒲萄鸭头之绿兮,侑以洞庭之苍柑。
洞庭帝子鼓轩辕之瑟兮,舞干戚而撞宫函。
白也挟赤鲸以旁睨,崔颢怩缩而不敢以谈。
浩浩乎万丈之气兮,长虹横空夭矫而方酣。
下蟠黄之舆,上斡玄之堪。
安得挽招摇以酌元气兮,妙太极而函三。
慨彼在昔如焚如惔。
陶司马之狂悖,庾大令之贪惏。
鹦鹉之洲何罪而戮,赤壁之矶何功而戡。
吾岂若二三子斲昆崙之璞兮,轻蹈夫太阿之镡。
飞来兮黄鹤,跨汝从兮彭聃。
梁州 元 · 汤式
录入来源:黄鹤楼志·艺文·词曲·元代
龟背织朱帘闪闪,鸳翎甃碧瓦鳞鳞。
雕栏一目天之尽。
洞庭半掬,云梦平吞。
荆襄俯瞰,汉沔中分。
长空远水沄沄,光风霁月纷纷。
吕岩笛夜夜闻音,陶令柳年年报春,崔颢诗句句绝伦。
后人,议论,都道是物华胜压东南郡,况与洞天近。
绛节琅璈度彩云。
万象腾文。
黄鹤楼 元 · 游僧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一拳搥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有意气时消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
升庵诗话:李太白过武昌,见崔颢黄鹤楼诗,叹服之,遂不复作,去而赋金陵凤凰台也。其事本如此。其后禅僧用此事作一偈云云。傍一游僧亦举前二句而缀之云云。元时借此事设辞,非太白诗也。
黄鹤楼 元 · 禅僧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一拳搥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崔颢题诗 元 · 辛文房
录入来源:黄鹤楼志·艺文·传闻·名人轶闻
颢,汴州人。
开元十一年源少良下及进士第。
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
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状极戎旅,奇造往往并驱江、鲍。
后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
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
按:《唐才子传》
雪中登黄鹤楼 元末明初 · 杨基
录入来源:黄鹄山志卷八、黄鹤楼志·艺文·诗歌·明代、黄鹤楼集补
黄鹤楼前水平岸,春雪当空舞缭乱。
东风知我欲登楼,助以琼瑶作奇观。
昔人黄鹤去不回,我骑白凤横江来。
遥看历历汉阳树,一色尽是梨花开。
人间何处最奇绝?百尺阑干满江雪。
气压滕王阁上云,兴高庾亮楼中月。
瀛洲咫尺非难到,鹤背琪花落乌帽。
载酒谁能问谪仙?题诗未必无崔颢。
江上(一作山)得此情(一作清)无敌,顷刻银蟾荡瑶碧。
更着仙人紫衣(一作绮)裘,卧听吕岩吹铁笛。
按:本集
上武昌太守傅藻(守墓间陈情) 元末明初 · 丁鹤年
七言排律 押庚韵
萧萧五马驾双旌,太守承恩下玉京。
气槩浮云蒸华岳,胸襟弱水浸蓬瀛。
拥经东出辞储馆,分竹西来镇鄂城。
地转阳春苏赤子,天回霖雨济苍生。
扫除积弊文书简,慰藉群情赋敛轻。
每以哀矜存岂弟,还从摘发见神明。
笑谈顿息清河讼,指顾潜消渤海兵。
已喜箕裘传傅说,行看车马赐桓荣。
闾阎有学皆兴起,𤱶亩无田不播耕。
悬榻每因高士下,清樽多为上宾倾。
过山问俗云生屐,出郭劝农雨湿缨。
月满南楼挥麈坐,花明北榭引车行。
题诗每拟招崔颢,作赋何曾厌襧衡。
感化屡闻虓虎渡,忘机不使狎鸥惊。
满门桃李新阴暖,遍野桑麻晓色晴。
汗简定应书善政,口碑先已播贤声。
肯怜倦客垂青盼,特为明公写素诚。
作县前人书上考,登科后裔厕群英。
乱离一去荣华尽,契阔重来坎𡒄婴。
岂为莼羹思故里,敬将麦饭洒先茔。
陶潜柳尽家何在,潘岳花残邑屡更。
鹤发遗民供祀事,龟趺断碣载题名。
独归华表叮咛语,谁顾盐车俛仰鸣。
往事易成焦鹿梦,旧游难觅黍鸡盟。
履残濡露心逾苦,目断停云泪更横。
已幸玄堂新改厝,犹惭丙舍未经营。
名随版籍遥编越,身恋松楸重去荆。
存没离魂同惨惨,往还孤影复茕茕。
敢方王粲依刘表,窃冀兴宗念子平。
为政古来先孝弟,愿伸人子未伸情。
善占地步 元末明初 · 瞿佑
录入来源:黄鹤楼志·艺文·传闻·名人轶闻
崔颢题黄鹤楼,太白过之不更作,时人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讥。
及登凤凰台作诗,可谓十倍曹丕矣。
盖颢结句云:“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而太白结句云:“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爱君忧国之意,远过乡关之念,善占地步矣。
然太白别有“搥碎黄鹤楼”之句,其于颢未尝不耿耿也。
按:《归田诗话》
登黄鹤楼 明 · 夏原吉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录入来源:黄鹤楼志·艺文·诗歌·明代、黄鹤楼集卷上
黄鹤高楼郡城外,黄鹤去后曾来不。
江山万古复万古,草木一秋仍一秋。
崔颢有诗人少和,仲宣无事何多忧。
呼童携我船内酒,来此邀取仙人讴。
登黄鹤楼 明 · 陈贽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录入来源:黄鹤楼集卷上
仙人骑鹤去丹丘①,千载空遗江上楼。
楼下烟波长渺渺,人间岁月漫悠悠。
雁行应渡潇湘渚②,云气遥连梦泽洲③。
翘首咸秦音信杳④,倚楼多少故乡愁。
【校注】
(1)丹丘:神话中的仙地。《楚辞·远游》:“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王逸注:“丹丘,昼夜常明也。”
(2)潇湘:湘水的旧称。湖南衡阳南有衡山,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名回雁峰,峰势如雁回转,相传雁至衡阳而止,遇春而回。故云。
(3)梦泽洲:云梦泽中陆地。
(4)咸秦:战国时秦孝公建都咸阳,故址在今陕西长安东渭城故城。后世因称古秦地为咸秦。此借指明都北京。
本诗用崔颢《黄鹤楼》诗韵,诗意也大体相同,只是于世事茫茫之感、羁旅思乡之情外,多了一层仕途不得意的愁闷。
赋得黄鹤楼送林嘉亨之岳州通判 明 · 陈枨
录入来源: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五十八
黄鹤高飞度瀛海,青山閒掩危楼在。
楼上年年鹳雀飞,黄鹤不归今几载。
画栋峨峨入碧空,四时云雾锁帘栊。
银涛汹涌江声远,梦泽苍茫楚望穷。
隔波树色汉阳渡,芳草洲空祢衡墓。
百年词赋未凄凉,两岸江山尚如故。
千里之官赋胜游,楼前访古暂维舟。
登高不用多留咏,崔颢诗成在上头。
黄鹤楼 明 · 倪敬
录入来源:黄鹤楼集补
黄鹤高楼今尚在,黄鹤高飞几千载。
黄鹤仙人不复回,空余江水东流海。
谁能搥碎黄鹤楼,谁能踢翻鹦鹉洲。
诗人吾已轻崔灏,明月清风且放舟。
黄鹤楼眺望 明 · 刘炜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录入来源:黄鹤楼集卷上
每入春来望不穷,登楼一笑楚天空。
隔江乱拥晴川树①,短鬓空余铁笛风②。
鹦鹉恨埋芳草绿③,阑干醉倚夕阳红。
不禁过眼多更变④,拟向沧浪学钓翁⑤。
【校注】
(1)晴川树:本崔颢《黄鹤楼》诗。
(2)短鬓:年老发稀。杨万里《易允升画像赞》:“疏髯撚欲无,短鬓搔已秃。”铁笛风:本吕仙吹笛事。
(3)鹦鹉句:指祢衡被杀埋于鹦鹉洲事。鹉,原作“武”,径改。
(4)不禁:经受不起。杜甫《舍弟观赴兰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过眼:转瞬即过。苏轼《宝绘堂记》:“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去而不复念也。”“过眼”云云,谓世事更变之疾之频。
(5)沧浪:水名,即汉水。《书·禹贡》:“ 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钓翁:指隐者。《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王逸注:“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自乐。”
感慨人世沧桑,白发更短,故而寄意江湖,意欲归隐山水之间,“短鬓”“鹦鹉”二句,蕴含着多少文士失意的怅恨!
黄鹤楼 明 · 沈周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录入来源:黄鹤楼志·艺文·诗歌·明代
昔闻崔颢题诗处,今日始登黄鹤楼。
黄鹤已随人去远,楚江依旧水东流。
照人惟有古今月,极目深悲天地秋。
借问回仙旧时笛,不知吹破几番愁。
按:《尧山堂外纪》
秋夕偶成小儿失解聊以慰之 明 · 陈献章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崔颢赋诗黄鹤楼,白云黄鹤两悠悠。
江山供眼不知老,风月满蓑还是秋。
三试吾儿虽失解,一花司马未簪头。
何人久抱遗珠恨,黑觜抽成白觜抽。
登黄鹤楼用崔灏韵 明 · 林光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仙乘黄鹤去千秋,观壮湖南是此楼。
山势北来青个个,江流东去碧悠悠。
云随过雁离城市,帆带斜阳傍蓼洲。
南望乡关归未得,白头应动倚门愁。
赋得洞庭湖送侯公矩佥宪 明 · 杨守阯
押词韵第八部 录入来源: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二十八
我闻洞庭湖,远在巴陵道。
含山复吞谷,洪波际天杪。
古来题咏人,无如杜陵老。
朝阳一凤鸣,千古喑百鸟。
如彼黄鹤楼,题咏有崔颢。
才如李谪仙,有景不复道。
吾才非谪仙,少陵先压倒。
况未临此湖,狂吟何草草。
所志不在诗,因之寄怀抱。
愿君胸次问,与湖同大小。
百川尽倾输,万象皆明瞭。
秋涛动山岳,春波润枯槁。
浩气蒸作云,为霖施八表。
登黄鹤楼二首 其二 明 · 沈钟
七言律诗 押江韵 录入来源:黄鹤楼志·艺文·诗歌·明代、黄鹤楼集卷上
黄鹤楼高俯大江,此江刚被此楼降⑤。
重檐倒影平临岸⑥,逆浪飞花直打窗。
访古漫呼苍树问,凌空会借白云扛⑦。
一从崔颢题诗后⑧,名在乾坤孰与双?
【校注】
(1)元:通“原”。凭造物:谓黄鹤楼形胜乃自然造化之功,非人力所成。
(2)诧闻句:仙洞,指吕公洞,在黄鹤山石镜亭下,黄鹤矶上,世传吕洞宾题诗处。附近有仙人岩、吕仙亭。相传吕洞宾曾与太守王纶弈于此;一说太守与小吏弈于此。忽一人至,云太守弈败,已而果然。随于楼前吹笛,太守循声迹之,失所在,惟见题诗一首,末书吕字。参阅本集宋民望《仙枣亭记》《黄鹤楼杂纪》。
(3)泡影:虚幻的事物。此指水中倒影。
(4)酹:以酒洒地,表示祭奠。荒洲:指鹦鹉洲。
(5)此江句:鹤楼临江高耸,大江正在其俯瞰之下,故云。刚,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二:“刚,犹偏也;硬也。”白居易《惜花》:“可怜夭艳正当时,刚被狂风一夜吹。”
(6)重檐:犹层檐。重叠的屋檐。
(7)会: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一:“会,犹当也;应也。”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扛:举。此句意谓当藉白云之力而凌空。
(8)颢:原作“灏”,径改。
以上二诗抚今追昔,感慨祢衡才高被杀,钦慕崔颢诗名千秋;烟波泡影,白云凌空,寄寓了作者出世之思。“有此江山有此楼”“此江刚被此楼降”诸语,出语不凡,颇有气势。观“登临近复属名流”之句,作者自置于“名流”之外,疑为致仕后作。
黄鹤楼感兴四首 其三 明 · 沈钟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录入来源:黄鹤楼集卷上
峻嶒千仞叠层楼①,管领江山亿万秋。
草树参差横断野,帆樯上下乱行舟。
乘云尚忆仙人去②,怀国谁甘屈子忧③。
拟为黄花酬令节④,霜空萧瑟且归休。
【校注】
(1)峻嶒:嶒,原作“ ”,非,径改。《文选·张协〈七命〉》:“既乃琼 嶒 ,全岸崥崹。”吕向注:“嶒 、崥崹,险高貌。”
(2)乘云:崔颢《黄鹤楼》诗首句,诸本皆作“昔人已乘白云去”。今通行作“昔人已乘黄鹤去”。
(3)屈子:屈原,名平,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楚人。初事怀王,甚见信任,官左徒、三闾大夫。后以忠信见疑,遭人谗毁,放逐江南。因见楚国政治腐败,无力挽救,遂投汨罗江而死。
重修黄鹤楼记(1495左右) 明 · 沈钟
录入来源:黄鹤楼志·艺文·文赋·明代、黄鹤楼集卷中
武昌拟江汉西南上游,楚宗藩奠厂中,镇抚总巡,屏翰诸司,环布厥左右;
城堞雉连,廛市鳞次;
使轺商舶,川汇林立,实岿然一大都会,他莫之有抗焉。
厥有黄鹄山迤逦从东来,横亘城面,头则直拄江浒,仅尺咫许。
粤昔用是枕山而楼,楼高十许寻丈,檐栋榱桷,棂牖阑楯,缥缈烟云间,信若所谓“只有天在上”然者。
往往游观者蹑数十阶而登之,一纵目间,凡夫穹壤之崇庳,岩峦之窈窕,波涛之汹涌,草树乌鸢之隐见出没,厥景象可纳数百千里,尚漫蔑所底止。
欻忽心旷神怡,自不知置身于无何有之乡也。
旧有黄鹤,尝来巢厥巅,楼因以黄鹤名。
汉神仙费文伟流乘而去不复返,具见于唐诗人崔颢所题,谅非诬者。
后吕仙洞宾亦屡过是,吹铁笛于月夜中,声与天籁相铿戛,时为之构亭楼左,迄今谈仙家者竞传为故事。
二三千载犹一日,兹楼之名,断断乎不朽矣!
夫何历岁滋久,风雨摧剥,势将就压,间有欲修之者,顾以岁艰多虞寝止;
比自去年秋岁,偶告登逮。
今年春否倾泰复,民物渐至熙洽,古燕杜公以大中贵适奉玺书而来,莅镇于兹。
偶见兹楼摧剥就压之势,仰而叹曰:“兹藩藉兹楼以壮观,今而萎薾陈迹,如壮观何?
修之是诚在我”。
爰以是意商诸相与同事群公,群公以为得我心之所同然。
怂恿再四,越翼日,亟捐己资,并节公帑、羡余,诹日云吉,市材鸠工,并手偕作。
且公在禁近时,素以诵习诗书为事,于是乎仿佛《诗》戒“勿亟”、《书》“勤朴斫,涂丹雘”遗意,殚智毕虑而为之,仅两匝月而功告成。
一时兹楼光采炫耀,荡摩天日,回视曩时,改观不啻倍蓰,而所谓壮观者,复奚俟于言哉!
一日,猥以予休老林下,略事铅椠,特枉即衡庐,属记诸,盍将以告后之人以似以续云耳,固非以矜能伐功为也。
予重违雅眷,竟悉厥大要,词屡费而意实恳,至若夫改创二仙亭,增肖诸佛像,甃石阑,置钟鼓,又余力所不及,不暇悉厥所以而诊缕云。
[注]:作于明孝宗弘治八年(1495)左右。
《明刻黄鹤楼集校注》
《明刻黄鹤楼集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