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五十六 第 1a 页 WYG1454-063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文海卷一百五十六 馀姚黄宗羲编
书十
论文
答茅鹿门(蔡汝楠/)
楠自结束承兄录为心知之友奉教良多然每一
觏遇兄见弥高客岁握手前山之麓一夕晤言之
间偏匝宇宙结以心期楠益叹兄厥修之益当不
明文海卷一百五十六 馀姚黄宗羲编
书十
论文
答茅鹿门(蔡汝楠/)
楠自结束承兄录为心知之友奉教良多然每一
觏遇兄见弥高客岁握手前山之麓一夕晤言之
间偏匝宇宙结以心期楠益叹兄厥修之益当不
卷一百五十六 第 1b 页 WYG1454-0633b.png
可量是时楠方困于新州又继之以惨怛痛结之
时徒倾向慕未暇寻绎别兄之后以辍哭之晨痛
自思淮三年恭默古人非块然累囚以忍疮痛必
有不言之思不动之觉于愁抑之中得震警之意
偶于一日瞥然若狂哀警兼至虽未能修其所晤
聊能晤其所修遂欲千里驰书以告于兄如得醍
醐以饮兄弟式好之怀方不自已而闻兄且有左
官之命南北踪迹未有定所遂遏而不发耿耿至今
时徒倾向慕未暇寻绎别兄之后以辍哭之晨痛
自思淮三年恭默古人非块然累囚以忍疮痛必
有不言之思不动之觉于愁抑之中得震警之意
偶于一日瞥然若狂哀警兼至虽未能修其所晤
聊能晤其所修遂欲千里驰书以告于兄如得醍
醐以饮兄弟式好之怀方不自已而闻兄且有左
官之命南北踪迹未有定所遂遏而不发耿耿至今
卷一百五十六 第 2a 页 WYG1454-0633c.png
夫以兄奇玮介特十载令名入而为吏部以世人之拘
琐龌龊倾搆挤陷出而判广平皆世道之所有故圣贤
于五福六极茫然不齐之气无不归之于天至于立言
及太史之文先儒谓借史才以发已蕴非天下万世之
公故不必观其自叙而太史为人之状已散见于诸传
矣韩文最醇其友人张籍贻之书曰近日甚怪君为驳
杂不实之文以累于道程夫子亦云韩子之学华苏文
忠见放之后友人毕仲游贻之书曰近知君以言得罪
琐龌龊倾搆挤陷出而判广平皆世道之所有故圣贤
于五福六极茫然不齐之气无不归之于天至于立言
及太史之文先儒谓借史才以发已蕴非天下万世之
公故不必观其自叙而太史为人之状已散见于诸传
矣韩文最醇其友人张籍贻之书曰近日甚怪君为驳
杂不实之文以累于道程夫子亦云韩子之学华苏文
忠见放之后友人毕仲游贻之书曰近知君以言得罪
卷一百五十六 第 2b 页 WYG1454-0633d.png
铭箴序记之文务为炫耀以夸世是亦言语之过也数
先生之文所以不免有道之议者各以其不平而鸣遂
多太过不安之词非有德雍容之象其自谓不受烦琐
而非所以通于论道使数先生而达孟子知言之指则
立言亦甚可惧也昔者孔子当道之不行不得已而窃
比老彭孟子之言曰诗亡然后春秋作太史公欲以区
区之褒贬附于春秋何其不自知哉春秋之旨本于诗
大雅清庙悠扬婉微怒者不激喜者不淫使雅颂常存
先生之文所以不免有道之议者各以其不平而鸣遂
多太过不安之词非有德雍容之象其自谓不受烦琐
而非所以通于论道使数先生而达孟子知言之指则
立言亦甚可惧也昔者孔子当道之不行不得已而窃
比老彭孟子之言曰诗亡然后春秋作太史公欲以区
区之褒贬附于春秋何其不自知哉春秋之旨本于诗
大雅清庙悠扬婉微怒者不激喜者不淫使雅颂常存
卷一百五十六 第 3a 页 WYG1454-0634a.png
则春秋有鲁史在何必作也且平王以前未尝无史孔
子之智岂不及紫阳之为纲目自伯禽以后皆为之笔
削哉继诗而兴明其不得已也惟其立言之意出于不
得已故其所是所非不改于诗人之旨寓直于婉不改
于诗人之词使闻者微而知劝惧而不怒此夫子之立
言视数先生者何如哉即夫子之不得已而言则夫子
穷而可以忘言达而可以行道夫子又宜何如也故立
言者夫子之末节而夫子汲汲于脩德为先忠信为业
子之智岂不及紫阳之为纲目自伯禽以后皆为之笔
削哉继诗而兴明其不得已也惟其立言之意出于不
得已故其所是所非不改于诗人之旨寓直于婉不改
于诗人之词使闻者微而知劝惧而不怒此夫子之立
言视数先生者何如哉即夫子之不得已而言则夫子
穷而可以忘言达而可以行道夫子又宜何如也故立
言者夫子之末节而夫子汲汲于脩德为先忠信为业
卷一百五十六 第 3b 页 WYG1454-0634b.png
为吾人安身立命之学至于所谓忠信之道大端亦在
修省言辞恂恂便便訚訚侃侃修省之用也至于六经
删迷修省之准也建大中而不过积和顺而不诡立至
德以示天下后世而不以文词称斯道之在人至今若
揭日月而行者盖犹众流之必有源万木之必有本也
舜傅说胶鬲困穷拂郁而动其独知之心忍其欲流之
性心性者弟之所谓才源也名为世忌而益之以偏激
无本之文是恶影而奔也故与其即枝流而迷夲源不
修省言辞恂恂便便訚訚侃侃修省之用也至于六经
删迷修省之准也建大中而不过积和顺而不诡立至
德以示天下后世而不以文词称斯道之在人至今若
揭日月而行者盖犹众流之必有源万木之必有本也
舜傅说胶鬲困穷拂郁而动其独知之心忍其欲流之
性心性者弟之所谓才源也名为世忌而益之以偏激
无本之文是恶影而奔也故与其即枝流而迷夲源不
卷一百五十六 第 4a 页 WYG1454-0634c.png
若反本源而自然不穷也以是大行以是穷居以是卷
之至密以是散之至文焉往而非至性焉往而非欢愉
恬畅之地哉凡兄之文富而不艳奇而有典弟不敢以
兄所自知者赞兄乃以弟自知者致规于兄也请兄自
今而后不入烦琐之思不作奇特之想既不必如所谕
作意立言又不必如所论梦逃人世但密求本源安身
立命岂不坦易岂待依凭而种种心声亦无出于此不
然激而成文文则美矣而无以考德则兄不可以不省
之至密以是散之至文焉往而非至性焉往而非欢愉
恬畅之地哉凡兄之文富而不艳奇而有典弟不敢以
兄所自知者赞兄乃以弟自知者致规于兄也请兄自
今而后不入烦琐之思不作奇特之想既不必如所谕
作意立言又不必如所论梦逃人世但密求本源安身
立命岂不坦易岂待依凭而种种心声亦无出于此不
然激而成文文则美矣而无以考德则兄不可以不省
卷一百五十六 第 4b 页 WYG1454-0634d.png
也兄肯裁示尚有以复不次
与王九难郎中(丁自申/)
来谕文自秦汉而下韩柳二家最为近古宋欧苏曾王
虽称大家其格局去古远矣此评文之断案也然愚以
为文之高下因人而异不独于时为然即秦汉之文如
战国策游说之辞亦自与乐毅报燕惠王书鲁仲连不
肯帝秦之对辞气迥别仲舒天人三策渊懿醇雅视主
父偃严安徐乐之说又不可同日语矣韩之于柳亦犹
与王九难郎中(丁自申/)
来谕文自秦汉而下韩柳二家最为近古宋欧苏曾王
虽称大家其格局去古远矣此评文之断案也然愚以
为文之高下因人而异不独于时为然即秦汉之文如
战国策游说之辞亦自与乐毅报燕惠王书鲁仲连不
肯帝秦之对辞气迥别仲舒天人三策渊懿醇雅视主
父偃严安徐乐之说又不可同日语矣韩之于柳亦犹
卷一百五十六 第 5a 页 WYG1454-0635a.png
是也读柳之文自梓人传封建论数篇之外其馀诸制
终涉俳体造语类多苦思尚未脱八代气习而无韩子
起衰振古之才欧生于宋虽自为一代之文若论其至
者自当与韩颉颃恐柳氏亦不得以唐之家数掩之也
苏曾王三子文各自有优劣其优者可亚于欧盖一代
一人之文各自有至者系于人不系于时也今世古作
独称关西前后二氏兄向所论谓得秦汉奇伟之气此
固无论韩欧也然则仲舒渊懿醇雅之文亦不足法与
终涉俳体造语类多苦思尚未脱八代气习而无韩子
起衰振古之才欧生于宋虽自为一代之文若论其至
者自当与韩颉颃恐柳氏亦不得以唐之家数掩之也
苏曾王三子文各自有优劣其优者可亚于欧盖一代
一人之文各自有至者系于人不系于时也今世古作
独称关西前后二氏兄向所论谓得秦汉奇伟之气此
固无论韩欧也然则仲舒渊懿醇雅之文亦不足法与
卷一百五十六 第 5b 页 WYG1454-0635b.png
以愚所见谈今之文而效秦汉之作是越产而燕语也
夫燕语岂不奇劲有馀音哉而以越人学之则虽酷效
穷年有不相似者不若就越语而求中原之正音则虽
语之不燕无害也近见吴闽一二名公文集据理敷词
舂容典雅盖一代之正音在是矣其集具在试与关西
二氏较之其气格之高下岂无可言者敢以请于吾兄
质正倘鄙见有所未通则愿高明更垂教焉
答吕侍郎沃州(莫如忠/)
夫燕语岂不奇劲有馀音哉而以越人学之则虽酷效
穷年有不相似者不若就越语而求中原之正音则虽
语之不燕无害也近见吴闽一二名公文集据理敷词
舂容典雅盖一代之正音在是矣其集具在试与关西
二氏较之其气格之高下岂无可言者敢以请于吾兄
质正倘鄙见有所未通则愿高明更垂教焉
答吕侍郎沃州(莫如忠/)
卷一百五十六 第 6a 页 WYG1454-0635c.png
昨荷瑶函之辱随有报书当已彻览兹复荷教言知门
下于乐道之馀兼多撰述诚切羡之夫文章正宗之续
编仆平生正苦其繁芜殊谬于西山先生之旨至于尤
窃恨者以西山先生之见之卓而于古人论文本指尚
觉隔一溪径未敢遽质所疑于有识也夫文以载道其
言出自拘学若孔子则曰文以足志又曰辞达而已矣
夫文者言之辩而有理绪之谓也易观乎天文以察时
变此理绪之辩乎经纬者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
下于乐道之馀兼多撰述诚切羡之夫文章正宗之续
编仆平生正苦其繁芜殊谬于西山先生之旨至于尤
窃恨者以西山先生之见之卓而于古人论文本指尚
觉隔一溪径未敢遽质所疑于有识也夫文以载道其
言出自拘学若孔子则曰文以足志又曰辞达而已矣
夫文者言之辩而有理绪之谓也易观乎天文以察时
变此理绪之辩乎经纬者也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
卷一百五十六 第 6b 页 WYG1454-0635d.png
理绪之辩乎德业者也彼各有当尔如必求文于发挥
性命之原润饰太平之烈而后为合辙不已隘乎故六
经载道亦即载事者也诸史载事亦即载道者也百家
技艺各载其学术纯驳虽不同科而槩以达辞足志云
尔则恶可废也西山先生之见则异是取之必求其理
析之必归于引经必差次仁义必标驳儒墨而后曰文
彼文莫近乎秦汉而先生自先秦策士之言各成其章
者多摈不载至左国之取又似滥觞而不精皆仆之所
性命之原润饰太平之烈而后为合辙不已隘乎故六
经载道亦即载事者也诸史载事亦即载道者也百家
技艺各载其学术纯驳虽不同科而槩以达辞足志云
尔则恶可废也西山先生之见则异是取之必求其理
析之必归于引经必差次仁义必标驳儒墨而后曰文
彼文莫近乎秦汉而先生自先秦策士之言各成其章
者多摈不载至左国之取又似滥觞而不精皆仆之所
卷一百五十六 第 7a 页 WYG1454-0636a.png
未释也夫文章与时高下先观其气之醇漓定其格之
今古而片言合作咸属品题文斯备矣若但泥于载道
则自六经以来文阙有间而至宋儒训诂之言出其语
性情心体特详焉若曰文在兹矣即贾董韩愈氏之作
仅以数语合道而倖存其不屏弃者几何此其说之未
畅者也西山先生之意毋亦以为文坏于六朝故所选
取正矫昭明文选之弊举其言之支而丽者尽削之似
已然有文选所遗而正宗未尽入有文选之不可尽非
今古而片言合作咸属品题文斯备矣若但泥于载道
则自六经以来文阙有间而至宋儒训诂之言出其语
性情心体特详焉若曰文在兹矣即贾董韩愈氏之作
仅以数语合道而倖存其不屏弃者几何此其说之未
畅者也西山先生之意毋亦以为文坏于六朝故所选
取正矫昭明文选之弊举其言之支而丽者尽削之似
已然有文选所遗而正宗未尽入有文选之不可尽非
卷一百五十六 第 7b 页 WYG1454-0636b.png
者而正宗削之抑又何故至叙事议论之疏别近世有
辩之者仆以为非独叙事议论之过于疏别而以辞命
与叙事议论析而三之尤不伦也岂不曰辞命不当例
以文士之言故特揭诸其首而不知辞命乃文章之一
体与疏奏封事论赞记序等分为体裁则可而与序事
议论之凡例等可乎即辞命中亦孰非叙事议论之互
见乎盖凡史之记事皆叙事也其记言皆议论也此二
者已足该文之义而必参以辞命几于赘矣仆自屏迹
辩之者仆以为非独叙事议论之过于疏别而以辞命
与叙事议论析而三之尤不伦也岂不曰辞命不当例
以文士之言故特揭诸其首而不知辞命乃文章之一
体与疏奏封事论赞记序等分为体裁则可而与序事
议论之凡例等可乎即辞命中亦孰非叙事议论之互
见乎盖凡史之记事皆叙事也其记言皆议论也此二
者已足该文之义而必参以辞命几于赘矣仆自屏迹
卷一百五十六 第 8a 页 WYG1454-0636c.png
蒿莱尝一究心斯艺今皆忘之因尊谕所及不觉中热
于见猎然斯于门下抑末尔仆所欲请益者当不啻是
也惟亮而终诲之
复周柳塘书(莫如忠/)
岩居再辱来教虽从一时诸生答问之言然开示详明
傍引曲证要归于易简忠也衰惫无庸未尝问学得与
闻此亦为顿开茅蔀矧诸生之隽者乎第语中有未尽
释然者不敢蓄而不宣以负高义且执事锐志圣学方
于见猎然斯于门下抑末尔仆所欲请益者当不啻是
也惟亮而终诲之
复周柳塘书(莫如忠/)
岩居再辱来教虽从一时诸生答问之言然开示详明
傍引曲证要归于易简忠也衰惫无庸未尝问学得与
闻此亦为顿开茅蔀矧诸生之隽者乎第语中有未尽
释然者不敢蓄而不宣以负高义且执事锐志圣学方
卷一百五十六 第 8b 页 WYG1454-0636d.png
相切劘期以共明斯道以惠来学此其秉心之公虚已
之量必不果持独是之见以标门户为名高即刍荛可
以自献也敢疏别其说试商确之一来教述丁学博云
昨日王龙溪在此曾云士人且将举业丢下一二年先
去理会身心之学却好执事以为此是龙溪因病立方
圣人教人只一事初无举业圣学之殊若使习举业者
能将圣贤言语一一反身体验则举业即圣学也其言
似已忠窃以为龙溪之言为看举业太轻而执事之言
之量必不果持独是之见以标门户为名高即刍荛可
以自献也敢疏别其说试商确之一来教述丁学博云
昨日王龙溪在此曾云士人且将举业丢下一二年先
去理会身心之学却好执事以为此是龙溪因病立方
圣人教人只一事初无举业圣学之殊若使习举业者
能将圣贤言语一一反身体验则举业即圣学也其言
似已忠窃以为龙溪之言为看举业太轻而执事之言
卷一百五十六 第 9a 页 WYG1454-0637a.png
又看举业太重遂略相忤不知举业一节实国朝制义
而父兄师友所以训其子弟者孰能废之假如乡举里
选之法虽取以德行道艺然其自闾胥族师以至升诸
司徒诏废置于太宰其间节目繁多容亦不无去取荣
辱之系如今科举差次得失之迹也又如秦人以律令
教士令以吏为师士生其时苟不为沮溺避世之徒舍
是无由仕以行其志者况国家设科取士原责以明经
通达世务以施于用岂意其将剽窃辞章猎取青紫以
而父兄师友所以训其子弟者孰能废之假如乡举里
选之法虽取以德行道艺然其自闾胥族师以至升诸
司徒诏废置于太宰其间节目繁多容亦不无去取荣
辱之系如今科举差次得失之迹也又如秦人以律令
教士令以吏为师士生其时苟不为沮溺避世之徒舍
是无由仕以行其志者况国家设科取士原责以明经
通达世务以施于用岂意其将剽窃辞章猎取青紫以
卷一百五十六 第 9b 页 WYG1454-0637b.png
自坏之故晦翁尝言举业坏了多少人夫不罪于人而
罪于举业可慨也已今之学者诚能于务举业时知去
明理义淑身心就中领悟圣学之绪则举业自做学问
自明不相悖也又何必弃彼而就此哉至如来谕曰如
此则举业即圣学如彼则圣学即俗学斯言于理良近
而辞若有未融何则举业圣学此不可对举而言理学
是千圣道统真脉举业只是一事举业但可对做官治
生用兵百工技艺等事说而学问乃总主张之使诸所
罪于举业可慨也已今之学者诚能于务举业时知去
明理义淑身心就中领悟圣学之绪则举业自做学问
自明不相悖也又何必弃彼而就此哉至如来谕曰如
此则举业即圣学如彼则圣学即俗学斯言于理良近
而辞若有未融何则举业圣学此不可对举而言理学
是千圣道统真脉举业只是一事举业但可对做官治
生用兵百工技艺等事说而学问乃总主张之使诸所
卷一百五十六 第 10a 页 WYG1454-0637c.png
为事事合于道者虽不相离而实不相杂故举业得学
问以主张之则身虽做举业事而志未尝不在圣学便
晓得从佔毕行墨之外别求其至者馀可类推矣故言
举业不妨做学问则可若言举业即学问似少失宾主
故程子云学者一月之中即将十日干举业馀日即可
为学此其甚不得己之言亦可以见举业圣学之实为
两事矣象山讲君子喻于义一章全以举业相证不过
因人易晓者以诱进之非故合两事为一近来前辈乃
问以主张之则身虽做举业事而志未尝不在圣学便
晓得从佔毕行墨之外别求其至者馀可类推矣故言
举业不妨做学问则可若言举业即学问似少失宾主
故程子云学者一月之中即将十日干举业馀日即可
为学此其甚不得己之言亦可以见举业圣学之实为
两事矣象山讲君子喻于义一章全以举业相证不过
因人易晓者以诱进之非故合两事为一近来前辈乃
卷一百五十六 第 10b 页 WYG1454-0637d.png
有为二业合一论者则赘矣学者自斥异端之外于尊
德性道问学处纷纷尚费辞说而又将举业混入其辩
何时已耶窃意今之设教者且须将举业聚集来学即
其常所讲解者先令畅然通晓待其馀力疑问从聪明
特异有善根者因文解义引而进之于道以免骤闻之
骇而潜移其故习使知寻向一边庶几圣学可明而有
得于先儒以举业教人之微意矣如何如何一来谕云
仁者之寿不必寿考即圣人至今不死便是此言见得
德性道问学处纷纷尚费辞说而又将举业混入其辩
何时已耶窃意今之设教者且须将举业聚集来学即
其常所讲解者先令畅然通晓待其馀力疑问从聪明
特异有善根者因文解义引而进之于道以免骤闻之
骇而潜移其故习使知寻向一边庶几圣学可明而有
得于先儒以举业教人之微意矣如何如何一来谕云
仁者之寿不必寿考即圣人至今不死便是此言见得
卷一百五十六 第 11a 页 WYG1454-0638a.png
一死生齐寿夭处甚高阳明先生亦云颜子三十二而
卒至今存焉虽不为此章而发亦足以相证矣然仆意
尚疑此乃是推广言外说仁者寿第二义而于孔子说
仁寿本指似少差也大凡君子道其常而已矣仁者之
寿孔子盖道其常如中庸言舜大德必寿君奭言天寿
平格无逸言三宗寿考皆是实事道其常也至如回之
夭蹠之寿乃值其变尔常者理也而变者气数之适然
然虽曰变亦是宇宙间时有者故变亦常也且如天道
卒至今存焉虽不为此章而发亦足以相证矣然仆意
尚疑此乃是推广言外说仁者寿第二义而于孔子说
仁寿本指似少差也大凡君子道其常而已矣仁者之
寿孔子盖道其常如中庸言舜大德必寿君奭言天寿
平格无逸言三宗寿考皆是实事道其常也至如回之
夭蹠之寿乃值其变尔常者理也而变者气数之适然
然虽曰变亦是宇宙间时有者故变亦常也且如天道
卷一百五十六 第 11b 页 WYG1454-0638b.png
福善祸淫而单豹以终身行义死于虎其为福耶祸耶
此可以通于寿天之说矣盖圣人所知者寿夭不贰而
已而他无庸心宜寿而不寿圣贤所不讳也孔子于回
曰不幸短命死矣所谓不幸者非气数之适然耶而未
闻强以死为不死也至尊教谓颜子过一日便顶得别
人数十年此言甚快可为世人胶胶扰扰枉过一生者
深省至曰今日一时聚会精神意气若不间云云未敢
信也执事又引袁府尊云松江风俗太奢似不可长而
此可以通于寿天之说矣盖圣人所知者寿夭不贰而
已而他无庸心宜寿而不寿圣贤所不讳也孔子于回
曰不幸短命死矣所谓不幸者非气数之适然耶而未
闻强以死为不死也至尊教谓颜子过一日便顶得别
人数十年此言甚快可为世人胶胶扰扰枉过一生者
深省至曰今日一时聚会精神意气若不间云云未敢
信也执事又引袁府尊云松江风俗太奢似不可长而
卷一百五十六 第 12a 页 WYG1454-0638c.png
责我辈以崇朴雅挽浮靡为众庶倡斯言甚善即亦时
政所急也乃鄙意窃谓俗化之原自上移易民愚罔知
此不可以空言说而吾党不腆之望乂安取表正于乡
而敢闻命也古称循良长吏率先仁俭以临其民故以
令则易从以禁则易止彼贤士大夫第乐赞而奉行者
尔矣诗曰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夫诗称君子非即
今绅絇之士其所则而效者耶而示民不恌实在公等
足下未之思耶且松俗之敝非自昔固然一切往来燕
政所急也乃鄙意窃谓俗化之原自上移易民愚罔知
此不可以空言说而吾党不腆之望乂安取表正于乡
而敢闻命也古称循良长吏率先仁俭以临其民故以
令则易从以禁则易止彼贤士大夫第乐赞而奉行者
尔矣诗曰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夫诗称君子非即
今绅絇之士其所则而效者耶而示民不恌实在公等
足下未之思耶且松俗之敝非自昔固然一切往来燕
卷一百五十六 第 12b 页 WYG1454-0638d.png
遗之侈靡乃至今而始甚足下睹末而遗其本泥涉世
之溷迹而不察其大缪不然之本情亦惑矣鄙见如斯
愿遂转而闻之袁公祖倘令深究化原而毅然为移风
易俗之政以固松民之元气吾党倚杖而观之矣
明文海卷一百五十六
之溷迹而不察其大缪不然之本情亦惑矣鄙见如斯
愿遂转而闻之袁公祖倘令深究化原而毅然为移风
易俗之政以固松民之元气吾党倚杖而观之矣
明文海卷一百五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