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十二 第 1a 页 WYG1454-026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明文海卷一百十二 馀姚黄宗羲编
辨三
辨通鉴纲目书汉亡(何乔新/)
炎兴元年十一月魏邓艾至成都帝出降皇子北地王
谌死之汉亡尹起莘曰书汉亡者以见汉之自亡非艾
辈所能灭之也君子曰尹氏之说非也子朱子之作纲
目上下千馀年其纪亡国多矣未有书某国亡者独于
明文海卷一百十二 馀姚黄宗羲编
辨三
辨通鉴纲目书汉亡(何乔新/)
炎兴元年十一月魏邓艾至成都帝出降皇子北地王
谌死之汉亡尹起莘曰书汉亡者以见汉之自亡非艾
辈所能灭之也君子曰尹氏之说非也子朱子之作纲
目上下千馀年其纪亡国多矣未有书某国亡者独于
卷一百十二 第 1b 页 WYG1454-0264b.png
此书汉亡乃纲目之特笔也昭烈帝室之胄也忿奸臣
窃命汉鼎将移志欲芟刈群凶以复高光之大业不幸
天命已去力挽不回及曹丕篡位乃即位武担之南嘘
炎烬于已熄宣烈祖之重光其名甚正而其义至宏也
自陈寿谄晋其作三国志尊曹而抑刘于昭烈父子不
称汉而称蜀盖绝之于汉也司马氏因之遂以黄初之
年接建安之纪盖谓汉已亡矣子朱子之意则以为一
脉尚存不可谓之亡昭烈父子建号陇蜀祀汉配天者
窃命汉鼎将移志欲芟刈群凶以复高光之大业不幸
天命已去力挽不回及曹丕篡位乃即位武担之南嘘
炎烬于已熄宣烈祖之重光其名甚正而其义至宏也
自陈寿谄晋其作三国志尊曹而抑刘于昭烈父子不
称汉而称蜀盖绝之于汉也司马氏因之遂以黄初之
年接建安之纪盖谓汉已亡矣子朱子之意则以为一
脉尚存不可谓之亡昭烈父子建号陇蜀祀汉配天者
卷一百十二 第 2a 页 WYG1454-0265a.png
四十有五年是汉未亡也及邓艾兵至成都帝禅不用
皇子谌之言而用谯周之计于是赤帝不祀而汉统绝
矣故特书汉亡非亡于奉帝为山阳公之日乃亡于邓
艾至成都之时也尹氏求其说不得从而为之辞是恶
足以知大贤笔削之旨哉陈子桱之续通鉴纲目其知
此旨乎故崖山之破特书宋亡盖以巴延入临安宋犹
未亡也及帝炳蹈海宋始亡矣由是观之陈寿书丞相
亮讨贼之师为入寇姚燧诋陆秀夫之属为逋播者真
皇子谌之言而用谯周之计于是赤帝不祀而汉统绝
矣故特书汉亡非亡于奉帝为山阳公之日乃亡于邓
艾至成都之时也尹氏求其说不得从而为之辞是恶
足以知大贤笔削之旨哉陈子桱之续通鉴纲目其知
此旨乎故崖山之破特书宋亡盖以巴延入临安宋犹
未亡也及帝炳蹈海宋始亡矣由是观之陈寿书丞相
亮讨贼之师为入寇姚燧诋陆秀夫之属为逋播者真
卷一百十二 第 2b 页 WYG1454-0265b.png
名教之罪人也
黑水辨(李元阳/)
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华阳黑水惟梁州又曰禹导黑
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传论纷纷或谓其源出某山流
径某地或谓跨河而南流或疑其世远而湮涸或谓三
危在今丽江或谓窜三苗不应复在南蛮之地此皆出
于臆度不足为据愚之所据知有经文而巳夫黑水之
源固不可寻而入海之水则可数也夫陇蜀无入南海
黑水辨(李元阳/)
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华阳黑水惟梁州又曰禹导黑
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传论纷纷或谓其源出某山流
径某地或谓跨河而南流或疑其世远而湮涸或谓三
危在今丽江或谓窜三苗不应复在南蛮之地此皆出
于臆度不足为据愚之所据知有经文而巳夫黑水之
源固不可寻而入海之水则可数也夫陇蜀无入南海
卷一百十二 第 3a 页 WYG1454-0265c.png
之水惟今滇之阑仓江潞江二水皆由土番西北来盖
与雍州相连但不知果出张掖地否水势并汹涌皆入
南海是岂所谓黑水者乎然潞江西南趋蜿蜒缅中内
外皆蛮其于梁州之境若不相属惟阑仓江由西北迤
逦向东南徘徊云南郡县之界至交趾入海今水内皆
为汉人水外即为缅人则禹之所𨗳于分别梁州界者
惟阑仓江足以当之孟津之会曰髳人濮人以今考之
皆在阑仓江内则阑仓江之为黑水无疑矣地里志谓
与雍州相连但不知果出张掖地否水势并汹涌皆入
南海是岂所谓黑水者乎然潞江西南趋蜿蜒缅中内
外皆蛮其于梁州之境若不相属惟阑仓江由西北迤
逦向东南徘徊云南郡县之界至交趾入海今水内皆
为汉人水外即为缅人则禹之所𨗳于分别梁州界者
惟阑仓江足以当之孟津之会曰髳人濮人以今考之
皆在阑仓江内则阑仓江之为黑水无疑矣地里志谓
卷一百十二 第 3b 页 WYG1454-0265d.png
南中山曰昆弥水曰洛山海经曰泔水西流入于洛故
阑仓江又名洛水言脉络分明也元史至元八年大理
劝农官张立道使交趾并黑水跨云南以至其国观此
则阑仓江之为黑水益彰彰明矣若三危山即不在丽
江当亦不远古今山川之名因革不可纪极夫不可移
者山川之迹也随时异称者山川之名也不据不可移
之迹而据易变之名亦末矣大都为论传者未尝知三
省地形但谓陇在蜀之北蜀在滇之东北而禹贡言黑
阑仓江又名洛水言脉络分明也元史至元八年大理
劝农官张立道使交趾并黑水跨云南以至其国观此
则阑仓江之为黑水益彰彰明矣若三危山即不在丽
江当亦不远古今山川之名因革不可纪极夫不可移
者山川之迹也随时异称者山川之名也不据不可移
之迹而据易变之名亦末矣大都为论传者未尝知三
省地形但谓陇在蜀之北蜀在滇之东北而禹贡言黑
卷一百十二 第 4a 页 WYG1454-0266a.png
水为梁雍二州之界又入南海故不得不疑其跨河知
跨河非理又不得不疑其湮涸曾不知陇蜀滇三省鼎
足而立陇则西南斜长入蜀滇则西北斜长入陇蜀则
尖长入滇陇之间正如三足幡然黑水之源正在幡头
故雍以黑水为西界对西河而言也梁以黑水为南界
对华阳而言也盖各举两端若曰西河在雍东黑水在
雍西华山在梁北黑水在梁南云尔故梁州可移而华
阳黑水之梁不可移也
跨河非理又不得不疑其湮涸曾不知陇蜀滇三省鼎
足而立陇则西南斜长入蜀滇则西北斜长入陇蜀则
尖长入滇陇之间正如三足幡然黑水之源正在幡头
故雍以黑水为西界对西河而言也梁以黑水为南界
对华阳而言也盖各举两端若曰西河在雍东黑水在
雍西华山在梁北黑水在梁南云尔故梁州可移而华
阳黑水之梁不可移也
卷一百十二 第 4b 页 WYG1454-0266b.png
杨墨辨(何炯/)
甚矣老氏之害道也百家之学实宗老氏自其有老氏
也而后有杨墨也自其有老氏也而后有申韩也申韩
求老氏之说而不得得其所以轻天下齐万物之术是
以敢为刑名而不疑杨朱墨翟求老氏之说而不得各
得其虚无淡泊之偏而遂倡其猖狂浮游之论是以流
为为我兼爱而不悟太史公曰申子卑卑施于名实韩
子引绳墨切事情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夫
甚矣老氏之害道也百家之学实宗老氏自其有老氏
也而后有杨墨也自其有老氏也而后有申韩也申韩
求老氏之说而不得得其所以轻天下齐万物之术是
以敢为刑名而不疑杨朱墨翟求老氏之说而不得各
得其虚无淡泊之偏而遂倡其猖狂浮游之论是以流
为为我兼爱而不悟太史公曰申子卑卑施于名实韩
子引绳墨切事情其极惨礉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夫
卷一百十二 第 5a 页 WYG1454-0266c.png
道德刑名之归相去远矣苟知刑名之原于道德而道
德之为刑名也则其为我兼爱又何惑于老氏云今夫
天下之人有以君臣父子之亲而不相顾者举皆归杨
而道涂之人皆可以为父子兄弟者举皆归于墨也而
老氏不为为我不为兼爱独其于君臣父子之间汎汎
乎若萍浮于江湖而适相值也夫是以父不足爱君不
足忠不忠其君则不复致其身不爱其父则不复竭其
力此其势之所必至者特以老氏之道辨之而无所穷
德之为刑名也则其为我兼爱又何惑于老氏云今夫
天下之人有以君臣父子之亲而不相顾者举皆归杨
而道涂之人皆可以为父子兄弟者举皆归于墨也而
老氏不为为我不为兼爱独其于君臣父子之间汎汎
乎若萍浮于江湖而适相值也夫是以父不足爱君不
足忠不忠其君则不复致其身不爱其父则不复竭其
力此其势之所必至者特以老氏之道辨之而无所穷
卷一百十二 第 5b 页 WYG1454-0266d.png
攻之而无所间也故常以翕张取予之术玩弄天下而
天下之人卒莫辨其所归此其所以为异端之尤惑人
与老氏之道有三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墨子得
其慈与俭故其学主于兼爱其言曰慈故能勇俭故广
摩顶放踵有所不爱不亦勇乎墨子思以易天下也不
亦广乎然而反天下之心而天下不堪纵彼能任奈天
下何哉杨子得其不敢为天下先故其学主于为我其
言曰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拔一毛而不以利天
天下之人卒莫辨其所归此其所以为异端之尤惑人
与老氏之道有三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墨子得
其慈与俭故其学主于兼爱其言曰慈故能勇俭故广
摩顶放踵有所不爱不亦勇乎墨子思以易天下也不
亦广乎然而反天下之心而天下不堪纵彼能任奈天
下何哉杨子得其不敢为天下先故其学主于为我其
言曰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拔一毛而不以利天
卷一百十二 第 6a 页 WYG1454-0267a.png
下则天下之故不以伤其身不亦长乎然而吾不以一
毛利人人亦不以一毛利吾也虽欲久长不可得矣嗟
乎何杨墨之不善学老氏也老氏者无所是无所非而
卒归于无有故其纵横坚固而不可破而杨墨者是其
所是非其所非故为我者为兼爱之所诋兼爱者为为
我之所议其说有时而遂穷噫何老氏之谲而杨墨之
愚也老氏以其全而兼二子之偏二子以其偏而失老
子之全然则老子之不以利器示人类如此而二子者
毛利人人亦不以一毛利吾也虽欲久长不可得矣嗟
乎何杨墨之不善学老氏也老氏者无所是无所非而
卒归于无有故其纵横坚固而不可破而杨墨者是其
所是非其所非故为我者为兼爱之所诋兼爱者为为
我之所议其说有时而遂穷噫何老氏之谲而杨墨之
愚也老氏以其全而兼二子之偏二子以其偏而失老
子之全然则老子之不以利器示人类如此而二子者
卷一百十二 第 6b 页 WYG1454-0267b.png
犹不免于悲丝泣岐之迷与尝谓老氏之有杨墨犹吾
夫子之有颜曾颜曾各得圣人之一体而不害其为圣
人杨墨各得老氏之一偏而遂别为杨墨盖圣人之道
虽一言一行皆可以成其身而老氏之术则捭阖变化
反覆百端不得其术不可以相用虽然杨子有言矣生
相怜也死相捐也相怜之道勤能使佚饥能使饱寒能
使温穷能使达也相捐之道不含珠玉不服文饰不陈
牺牲不设明器也此其摩顶放踵以薄治丧之遗意与
夫子之有颜曾颜曾各得圣人之一体而不害其为圣
人杨墨各得老氏之一偏而遂别为杨墨盖圣人之道
虽一言一行皆可以成其身而老氏之术则捭阖变化
反覆百端不得其术不可以相用虽然杨子有言矣生
相怜也死相捐也相怜之道勤能使佚饥能使饱寒能
使温穷能使达也相捐之道不含珠玉不服文饰不陈
牺牲不设明器也此其摩顶放踵以薄治丧之遗意与
卷一百十二 第 7a 页 WYG1454-0267c.png
墨子贵俭贵俭则不能兼爱不能兼爱则不得不复于
为我故曰逃墨必归杨其此之谓也世谓杨墨之学不
相为用也又谓杨宗老氏墨宗大禹故吾有是辨也以
自附于太史公申韩之议
阡陌辨(失名/)
商鞅坏井田开阡陌而经界坏解之曰凡田南北曰阡
东西曰陌其义非也盖古者圣人计口授田编户齐等
八口之家无过百亩使人庐井有伍劳逸调平富者不
为我故曰逃墨必归杨其此之谓也世谓杨墨之学不
相为用也又谓杨宗老氏墨宗大禹故吾有是辨也以
自附于太史公申韩之议
阡陌辨(失名/)
商鞅坏井田开阡陌而经界坏解之曰凡田南北曰阡
东西曰陌其义非也盖古者圣人计口授田编户齐等
八口之家无过百亩使人庐井有伍劳逸调平富者不
卷一百十二 第 7b 页 WYG1454-0267d.png
敢僣差贫者无所企慕况乎泾渭丰镐之间周家肇迹
历世营之其为沟涂封植尤为严整故其民尽力畎亩
其所入有分下无馀赀而上亦不得多取秦既承之隳
圮成法尚功力斗惟利之趋尊奖兼并之人以倡豪武
而商鞅复开阡陌之禁受田者不复以计口为限故阡
之义千也陌之义百也或规千亩而为阡或规百亩而
为陌各从其便而购易之沟涂纵横割画自任于是巧
猾之萌肆无品制上户累钜亿之镪占业侔封君之土
历世营之其为沟涂封植尤为严整故其民尽力畎亩
其所入有分下无馀赀而上亦不得多取秦既承之隳
圮成法尚功力斗惟利之趋尊奖兼并之人以倡豪武
而商鞅复开阡陌之禁受田者不复以计口为限故阡
之义千也陌之义百也或规千亩而为阡或规百亩而
为陌各从其便而购易之沟涂纵横割画自任于是巧
猾之萌肆无品制上户累钜亿之镪占业侔封君之土
卷一百十二 第 8a 页 WYG1454-0268a.png
行苞苴以干宫陛养剑客以威黎首而人主方贪其贿
润殊礼宠之若乌氏以牧竖比诸侯嫠清以攻丹称国
宾至于下户踦𨄅无所峙足乃父子蓬首奴事富豪躬
率妻奴为之服役故雄擅者席馀而日炽单陋者蹑短
而岁促当其时秦家虽计效目前收旦夕富强之利而
黎民惋愤无复安堵之思易于倡乱此阡陌之开为之
祸本也如直以东西南北为界而云尽坏其沟涂封植
之旧以为田号为地无馀力则脱有水旱胡以恤之是
润殊礼宠之若乌氏以牧竖比诸侯嫠清以攻丹称国
宾至于下户踦𨄅无所峙足乃父子蓬首奴事富豪躬
率妻奴为之服役故雄擅者席馀而日炽单陋者蹑短
而岁促当其时秦家虽计效目前收旦夕富强之利而
黎民惋愤无复安堵之思易于倡乱此阡陌之开为之
祸本也如直以东西南北为界而云尽坏其沟涂封植
之旧以为田号为地无馀力则脱有水旱胡以恤之是
卷一百十二 第 8b 页 WYG1454-0268b.png
自毙也虽至愚者不为而商鞅欲以富强其君必不然
矣
杂辨三首(顾璘/)
或问曰鬼神阴阳之气也乌乎灵顾子曰气之所聚精
必归焉精也者宰万物而善应者也故山川土木风霆
雨雹之应通乎人道矣又问曰虽精亦气也乌乎能灵
曰人之生固二气之聚也血肉凝而为心渊然中处精
者居焉故具众理应万事其神广矣及其死也则精
矣
杂辨三首(顾璘/)
或问曰鬼神阴阳之气也乌乎灵顾子曰气之所聚精
必归焉精也者宰万物而善应者也故山川土木风霆
雨雹之应通乎人道矣又问曰虽精亦气也乌乎能灵
曰人之生固二气之聚也血肉凝而为心渊然中处精
者居焉故具众理应万事其神广矣及其死也则精
卷一百十二 第 9a 页 WYG1454-0268c.png
者散焉复为槁木也已谓鬼神为气而勿灵亦将谓人
心为血肉而弗灵也可乎是故气聚必有精精斯灵矣
灵则无不宰也虽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世尝称士大夫通塞曰命岂不信然哉抑余尝为知道
者言人生有命一通一塞而已若国家之兴亡则一时
人士所概祸福焉不可以人人徵也汉高之兴吹箫屠
狗贩缯之徒悉位卿相岂其五行皆当拔兴之数哉故
太史公曰高祖功臣之兴时如此云盖究此义也及其
心为血肉而弗灵也可乎是故气聚必有精精斯灵矣
灵则无不宰也虽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世尝称士大夫通塞曰命岂不信然哉抑余尝为知道
者言人生有命一通一塞而已若国家之兴亡则一时
人士所概祸福焉不可以人人徵也汉高之兴吹箫屠
狗贩缯之徒悉位卿相岂其五行皆当拔兴之数哉故
太史公曰高祖功臣之兴时如此云盖究此义也及其
卷一百十二 第 9b 页 WYG1454-0268d.png
亡也党锢之祸遍天下非必诸君亦会其凶度若是同
也盖国运系之矣国之将兴福逮乎天下焉国之将亡
祸逮乎天下焉大举小从天之道也譬诸火炎都邑斯
都邑灾也而欲切切焉户推其厄岂不泥甚矣哉听者
然吾言
或问湘山浮屠之中有唐僧真骸至于今存盖数百年
矣土人祀祷辄应若是其神乎顾子曰人之身犹木也
生则气附死则气离气且离矣灵将安附夫楩楠杞梓
也盖国运系之矣国之将兴福逮乎天下焉国之将亡
祸逮乎天下焉大举小从天之道也譬诸火炎都邑斯
都邑灾也而欲切切焉户推其厄岂不泥甚矣哉听者
然吾言
或问湘山浮屠之中有唐僧真骸至于今存盖数百年
矣土人祀祷辄应若是其神乎顾子曰人之身犹木也
生则气附死则气离气且离矣灵将安附夫楩楠杞梓
卷一百十二 第 10a 页 WYG1454-0269a.png
其伐也能使材充栋梁备器用而已顾安能使其枝叶
扶疏而上出乎彼人者今亦槁木而已人固严之而谓
其有灵者愚也或又曰祷而应何哉曰子不视其所托
乎山川之灵是谓鬼神四海五岳是已湘山之南粤兴
云雨蕃草木育禽兽百物成化万民归心化之所成是
谓神灵心之所归是谓感应彼托而居之其智固远而
南方之人无贤不肖哓哓然举造化之情而归之槁骸
岂非大惑矣乎今夫聚土木之像而祷祀应者精发乎
扶疏而上出乎彼人者今亦槁木而已人固严之而谓
其有灵者愚也或又曰祷而应何哉曰子不视其所托
乎山川之灵是谓鬼神四海五岳是已湘山之南粤兴
云雨蕃草木育禽兽百物成化万民归心化之所成是
谓神灵心之所归是谓感应彼托而居之其智固远而
南方之人无贤不肖哓哓然举造化之情而归之槁骸
岂非大惑矣乎今夫聚土木之像而祷祀应者精发乎
卷一百十二 第 10b 页 WYG1454-0269b.png
其人也夫既有若湘山者虽无若人居之吾固知其灵
矣又问曰其体之不坏何也曰若今之皮革然率不信
宿而坏者也苟法存而器藏可历数十百岁无坏曰其
始能自存之何也曰彼道也圣人所不语吾乌乎闻
五行辨(王廷相/)
禹贡言六府洪范言五行其义一也谓此五者流行于
天地之中切于民用不可一日而缺治天下国家其政
所宜先者如沟隧灌溉水政也昆虫未蛰不以火田钻
矣又问曰其体之不坏何也曰若今之皮革然率不信
宿而坏者也苟法存而器藏可历数十百岁无坏曰其
始能自存之何也曰彼道也圣人所不语吾乌乎闻
五行辨(王廷相/)
禹贡言六府洪范言五行其义一也谓此五者流行于
天地之中切于民用不可一日而缺治天下国家其政
所宜先者如沟隧灌溉水政也昆虫未蛰不以火田钻
卷一百十二 第 11a 页 WYG1454-0269c.png
燧改火火政也井田疆理土政也鼓铸陶冶金政也仲
冬斩阳木仲夏斩阴木木政也水土平而后五行之政
修五行之政脩而后庶政可举是五行者王政之根本
不然则民用有缺民用既缺则民生不遂虽有庶政安
得顺而施之古之圣人其论五行之义如此而已自夫
圣王之政衰而异端之术起始有以五行分配十二支
于四时者矣始有以五行配五脏六腑者矣始有以五行
名星纬者矣始有以五行论造化人物者矣斯皆假合
冬斩阳木仲夏斩阴木木政也水土平而后五行之政
修五行之政脩而后庶政可举是五行者王政之根本
不然则民用有缺民用既缺则民生不遂虽有庶政安
得顺而施之古之圣人其论五行之义如此而已自夫
圣王之政衰而异端之术起始有以五行分配十二支
于四时者矣始有以五行配五脏六腑者矣始有以五行
名星纬者矣始有以五行论造化人物者矣斯皆假合
卷一百十二 第 11b 页 WYG1454-0269d.png
傅会迷乱至道遂使后之儒者援纬附经拟议造化其随
声附和者浸淫为怪诞之谈而不知其非嗟乎后世所
以嚣嚣也且夫水火土天地之大化也金木者三物之
所自生与人物所同出者也安可与之相配地辟矣人
物即生之金石之质必积久而后结吾恐其生之必后
于人物矣谓金之气生人得乎哉且夫天地之间无非
气之所为者其性其种已各具于太始之先矣金有金
之种木有木之种人有人之种物有物之种各各完具不相
声附和者浸淫为怪诞之谈而不知其非嗟乎后世所
以嚣嚣也且夫水火土天地之大化也金木者三物之
所自生与人物所同出者也安可与之相配地辟矣人
物即生之金石之质必积久而后结吾恐其生之必后
于人物矣谓金之气生人得乎哉且夫天地之间无非
气之所为者其性其种已各具于太始之先矣金有金
之种木有木之种人有人之种物有物之种各各完具不相
卷一百十二 第 12a 页 WYG1454-0270a.png
假借五行家曰人一身具五行故曰五行生人尝观于木矣
津液血水也钻燧气火也皮之柔肉土也心之坚骨金
也又何异于人哉然则谓人生木不亦可乎此义也惟
张子正蒙乃独得之其曰阳陷于阴为水附
于阴为火木金者土之华实也其性有水火之杂故木
水渍则生火然而不离盖得土之浮华于水火之交也
金得火之精于火之燥得水之精于水之濡故水火相
持而不害烁之反流而不耗盖得土之精实于水火之
津液血水也钻燧气火也皮之柔肉土也心之坚骨金
也又何异于人哉然则谓人生木不亦可乎此义也惟
张子正蒙乃独得之其曰阳陷于阴为水附
于阴为火木金者土之华实也其性有水火之杂故木
水渍则生火然而不离盖得土之浮华于水火之交也
金得火之精于火之燥得水之精于水之濡故水火相
持而不害烁之反流而不耗盖得土之精实于水火之
卷一百十二 第 12b 页 WYG1454-0270b.png
际也由是观之金木者岂非水火土之所生乎然则周
子五气顺布四时行焉非与曰此惑于五行家之说而
为言也何以言日有进退乃成寒暑寒暑平分乃成四
时于五气之布何与焉其曰春木夏火秋金冬水皆假
合之论土无归配于四季其谬妄尤甚焉何也土之气
在天地之内何日不然何处不有何止流行于季月何
季月之晦尚存而孟月之朔即灭其灭也归于何所其
来也孰为命之圣人精义之学决不如是然则天一生
子五气顺布四时行焉非与曰此惑于五行家之说而
为言也何以言日有进退乃成寒暑寒暑平分乃成四
时于五气之布何与焉其曰春木夏火秋金冬水皆假
合之论土无归配于四季其谬妄尤甚焉何也土之气
在天地之内何日不然何处不有何止流行于季月何
季月之晦尚存而孟月之朔即灭其灭也归于何所其
来也孰为命之圣人精义之学决不如是然则天一生
卷一百十二 第 13a 页 WYG1454-0270c.png
水之说何如曰此纬书之辞而儒者援以入经也何以
言之水火者阴阳始化之妙物也故一化而为火日是
也再化而为水雨露是也今曰天一生水地二生火戾
于造化本然之妙可乎夫有地即有土矣何至天五方
言生土若曰天地以造化言尚未有土矣则天三生木
地四生金将附于何所乎其牴牾不合又如此朱子曰
五行之序木为之始水为之终而土为之中何如曰此
以四时流行之气论五行也又曰水一木三土五皆阳
言之水火者阴阳始化之妙物也故一化而为火日是
也再化而为水雨露是也今曰天一生水地二生火戾
于造化本然之妙可乎夫有地即有土矣何至天五方
言生土若曰天地以造化言尚未有土矣则天三生木
地四生金将附于何所乎其牴牾不合又如此朱子曰
五行之序木为之始水为之终而土为之中何如曰此
以四时流行之气论五行也又曰水一木三土五皆阳
卷一百十二 第 13b 页 WYG1454-0270d.png
之生数火二金四皆阴之生数何如曰此以天地奇耦
之数论五行也又曰天地生物先清轻以及重浊水火
二物在五行最为清轻金木次之土最重浊此论何如
曰此出太极图所谓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也前
二说出纬书假合之论后说虽出周子俱非造化本然
之序矣且夫天地之初惟有阴阳二气而已阳则化火
阴则化水水之渣滓便结成地渣滓成地即土也金木
乃土中所生五行本然先后之序如此后之学者乃不
之数论五行也又曰天地生物先清轻以及重浊水火
二物在五行最为清轻金木次之土最重浊此论何如
曰此出太极图所谓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也前
二说出纬书假合之论后说虽出周子俱非造化本然
之序矣且夫天地之初惟有阴阳二气而已阳则化火
阴则化水水之渣滓便结成地渣滓成地即土也金木
乃土中所生五行本然先后之序如此后之学者乃不
卷一百十二 第 14a 页 WYG1454-0271a.png
于是而求之怪怪然惟五行家自信亦何不思之甚哉
或又曰五行以气言非论其质也曰吾已言之矣天地
之先气种各具于元气不独五行而已也
泰伯三以天下让辨(王渐逵/)
予按仁山金氏谓太王迁岐乃在商小乙之世值高宗
之中兴者六十年历祖庚祖甲祖甲二十八年而生文
王是太王当商之盛时未见其衰也胡为有剪商之志
哉况太王前日能迁国以避狄人于相侵之时而今日
或又曰五行以气言非论其质也曰吾已言之矣天地
之先气种各具于元气不独五行而已也
泰伯三以天下让辨(王渐逵/)
予按仁山金氏谓太王迁岐乃在商小乙之世值高宗
之中兴者六十年历祖庚祖甲祖甲二十八年而生文
王是太王当商之盛时未见其衰也胡为有剪商之志
哉况太王前日能迁国以避狄人于相侵之时而今日
卷一百十二 第 14b 页 WYG1454-0271b.png
乃欲取商于未乱之日太王之心必不如是之悖也而
集注谓太王有剪商之志而泰伯不从则失之诬矣又
谓不从之说见于春秋传及观吴越春秋则曰季历娶
太任生子昌古公知昌圣欲传国以及昌泰伯仲雍知
之乃托采药逃之荆蛮古公将卒季历让国于泰伯泰
伯三让弗受古公卒二人赴丧复逃之观此亦未见其
不从之事也而勿轩熊氏亦谓剪商乃鲁颂夸诩之词
与书肇基王迹意同非真有也余因是而推焉自古圣
集注谓太王有剪商之志而泰伯不从则失之诬矣又
谓不从之说见于春秋传及观吴越春秋则曰季历娶
太任生子昌古公知昌圣欲传国以及昌泰伯仲雍知
之乃托采药逃之荆蛮古公将卒季历让国于泰伯泰
伯三让弗受古公卒二人赴丧复逃之观此亦未见其
不从之事也而勿轩熊氏亦谓剪商乃鲁颂夸诩之词
与书肇基王迹意同非真有也余因是而推焉自古圣
卷一百十二 第 15a 页 WYG1454-0271c.png
贤皆得天地生物之心以为心所谓以天地万物为一
体者也尧舜但知天下之不可托于匪人也故不传于
子而传于贤禹之不传于益而传启知其子可托天下
也太王之欲传于季历知其孙之可托天下也泰伯知
而逃之知其犹子之可托天下也文王之舍伯邑考而
立武王知其次子之可托天下也古之圣贤以天地之
心为心故于其可托者而托之所谓以天下为一家惟
尽吾万物一体之念盖有天下非之后世非之而不顾
体者也尧舜但知天下之不可托于匪人也故不传于
子而传于贤禹之不传于益而传启知其子可托天下
也太王之欲传于季历知其孙之可托天下也泰伯知
而逃之知其犹子之可托天下也文王之舍伯邑考而
立武王知其次子之可托天下也古之圣贤以天地之
心为心故于其可托者而托之所谓以天下为一家惟
尽吾万物一体之念盖有天下非之后世非之而不顾
卷一百十二 第 15b 页 WYG1454-0271d.png
者矣且夫古公不忍以土地之故而杀人则必不以匪
人而杀天下可知矣集注又谓泰伯之心即夷齐叩马
之心益不然也太王当商之盛未尝有剪商之心胡为
而有以臣篡君之嫌哉后儒不知圣贤以天地万物一
体之心求其说而不得又从而为之辞使太王之心不
得白于天下而泰伯之心亦不得白于天下而文王之
心亦不得白于天下矣是故圣贤之心皆为天下也泰
伯三让之心亦为天下让为斯民让也至商周之间文
人而杀天下可知矣集注又谓泰伯之心即夷齐叩马
之心益不然也太王当商之盛未尝有剪商之心胡为
而有以臣篡君之嫌哉后儒不知圣贤以天地万物一
体之心求其说而不得又从而为之辞使太王之心不
得白于天下而泰伯之心亦不得白于天下而文王之
心亦不得白于天下矣是故圣贤之心皆为天下也泰
伯三让之心亦为天下让为斯民让也至商周之间文
卷一百十二 第 16a 页 WYG1454-0272a.png
武之道大被于天下天下阴受其赐而人莫知之故曰
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此所谓至德也予又读二
程子之言益信之不疑明道曰泰伯知季历之贤必能
开基王业故为天下而让之言其公也伊川云泰伯三
以天下让立文王则道被天下故泰伯以天下之故而
让之不必为革命之说乃知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
者
陶潜书晋辨(卢格/)
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此所谓至德也予又读二
程子之言益信之不疑明道曰泰伯知季历之贤必能
开基王业故为天下而让之言其公也伊川云泰伯三
以天下让立文王则道被天下故泰伯以天下之故而
让之不必为革命之说乃知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
者
陶潜书晋辨(卢格/)
卷一百十二 第 16b 页 WYG1454-0272b.png
纲目书晋处士陶潜卒潜字渊明侃之曾孙也自以先
世为晋宰辅耻复屈身后代今按渊明自叙云长沙公
于予为族祖同出大司马陶舍昭穆既远已为路人则
侃与渊明分源五百馀年不知梁统何据而本传称为
祖孙自后论渊明者皆本于此有谓其年书甲子者
有谓其志似子房者虽多褒词殊非据实要之渊明
为人闲靖寡欲恬淡乐道初无舍己为人之意故其
著于诗文和平深粹亦无怨尤迫切之词天性自然
世为晋宰辅耻复屈身后代今按渊明自叙云长沙公
于予为族祖同出大司马陶舍昭穆既远已为路人则
侃与渊明分源五百馀年不知梁统何据而本传称为
祖孙自后论渊明者皆本于此有谓其年书甲子者
有谓其志似子房者虽多褒词殊非据实要之渊明
为人闲靖寡欲恬淡乐道初无舍己为人之意故其
著于诗文和平深粹亦无怨尤迫切之词天性自然
卷一百十二 第 17a 页 WYG1454-0272c.png
不待勉强求之于古其所谓逸民者欤惟熟读其诗文
则得之矣
诗亡辨(卢格/)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集注曰
王者迹熄谓平王东迁而政教号令不及于天下诗亡
谓黍离降为国风而雅亡也愚按诗者风雅颂之总名
非特言雅也亡者丧失之谓平王东迁雅不作尔非亡
也黍离十篇本王国之风故列为王风非降也昔周盛
则得之矣
诗亡辨(卢格/)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集注曰
王者迹熄谓平王东迁而政教号令不及于天下诗亡
谓黍离降为国风而雅亡也愚按诗者风雅颂之总名
非特言雅也亡者丧失之谓平王东迁雅不作尔非亡
也黍离十篇本王国之风故列为王风非降也昔周盛
卷一百十二 第 17b 页 WYG1454-0272d.png
时上至郊庙朝廷下至乡党里巷莫不有诗天子巡狩
陈列国之诗而观之以行黜陟之典此诗之所以盛也
及幽王为犬戎所弑国都破灭而四诗俱亡矣四诗既
亡则天下风俗政治无复可考此春秋所以作也或曰
诗既亡矣三百十一篇何所本乎曰周自文武至于幽
王三百馀年中间若成康之刑措宣王之中兴外有千
八百国陈诗诗之云多不可胜数今所存者二雅仅百
十篇三颂仅四十篇二南二十五篇豳风七篇其他邶
陈列国之诗而观之以行黜陟之典此诗之所以盛也
及幽王为犬戎所弑国都破灭而四诗俱亡矣四诗既
亡则天下风俗政治无复可考此春秋所以作也或曰
诗既亡矣三百十一篇何所本乎曰周自文武至于幽
王三百馀年中间若成康之刑措宣王之中兴外有千
八百国陈诗诗之云多不可胜数今所存者二雅仅百
十篇三颂仅四十篇二南二十五篇豳风七篇其他邶
卷一百十二 第 18a 页 WYG1454-0273a.png
鄘而下俱春秋时诗疑鲁乐官所藏或夫子采拾而得
者故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若曰西周
遗诗宁无西周国风厕其间也理恐未足系之以诗诗曰
周诗三百篇篇篇似珠玉雅颂共百五国风特
百六二南正风首列国变风续小雅燕飨乐大
雅朝会曲颂为宗庙歌盛德被丝竹四诗未尝
亡孟氏云何讟昔周全盛时恩威被草木朝廷
雅颂兴闾巷风谣足幽王自不君犬戎肆荼毒
者故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若曰西周
遗诗宁无西周国风厕其间也理恐未足系之以诗诗曰
周诗三百篇篇篇似珠玉雅颂共百五国风特
百六二南正风首列国变风续小雅燕飨乐大
雅朝会曲颂为宗庙歌盛德被丝竹四诗未尝
亡孟氏云何讟昔周全盛时恩威被草木朝廷
雅颂兴闾巷风谣足幽王自不君犬戎肆荼毒
卷一百十二 第 18b 页 WYG1454-0273b.png
宫庙变禾忝篇章尽沟渎汲汲鲁中叟忧世长
痛哭国风千万篇一散不可复幸有雅颂南家
传人诵读并拾春秋风列为四诗目孰云忝离
降王风本民俗中有淫奔诗岂与雅相属寄问
邹国公公喜云戬榖是非一朝明愿尔继芳躅
扬雄(熊过/)
艺文志载剧秦美新论称门下中郎大夫臣扬雄上云
尔按桓君山传称谭数从扬雄辨疑异今所著新论具
痛哭国风千万篇一散不可复幸有雅颂南家
传人诵读并拾春秋风列为四诗目孰云忝离
降王风本民俗中有淫奔诗岂与雅相属寄问
邹国公公喜云戬榖是非一朝明愿尔继芳躅
扬雄(熊过/)
艺文志载剧秦美新论称门下中郎大夫臣扬雄上云
尔按桓君山传称谭数从扬雄辨疑异今所著新论具
卷一百十二 第 19a 页 WYG1454-0273c.png
在也然云雄作甘泉赋一首始成梦肠出收而内之明
日遂卒与史文不同汉书永始四年正月成帝幸甘泉
宫雄从幸还奏赋风之李善甘泉赋注连引而增其文
曰乃卒然则汉书所载甘泉已后讹舛实多善岂非有
證于论耶子云识古文奇字而思深湛法言太玄渊奥
奇涩故其体裁辞气区别乌有所谓同功异曲者乎谷
子云最称笔札两子云同时谷称后谷子云者永也岂
大家续书采撷未精误谷为扬乎初雄被荐待诏承明
日遂卒与史文不同汉书永始四年正月成帝幸甘泉
宫雄从幸还奏赋风之李善甘泉赋注连引而增其文
曰乃卒然则汉书所载甘泉已后讹舛实多善岂非有
證于论耶子云识古文奇字而思深湛法言太玄渊奥
奇涩故其体裁辞气区别乌有所谓同功异曲者乎谷
子云最称笔札两子云同时谷称后谷子云者永也岂
大家续书采撷未精误谷为扬乎初雄被荐待诏承明
卷一百十二 第 19b 页 WYG1454-0273d.png
之庭庭在未央宫霍光传太后驾幸未央宫承明殿罪
状昌邑王则其必严重矣按翼奉传连言前殿曲台渐
台温室承明则承明当近前殿稍南解嘲云登金马上
玉堂按后汉舆服志盖黄门东有所铸苑马势故曰金
马雄时待诏承明故得由金马入宦者黄门之直上达
玉堂翼奉传曰奉待诏宦者署雄之给事黄门亦谓此
也晋灼以黄屋非人臣所居因曰庐于门失犹未远张
晏以为直于石渠阁不亦远乎石渠者本南引沧水下
状昌邑王则其必严重矣按翼奉传连言前殿曲台渐
台温室承明则承明当近前殿稍南解嘲云登金马上
玉堂按后汉舆服志盖黄门东有所铸苑马势故曰金
马雄时待诏承明故得由金马入宦者黄门之直上达
玉堂翼奉传曰奉待诏宦者署雄之给事黄门亦谓此
也晋灼以黄屋非人臣所居因曰庐于门失犹未远张
晏以为直于石渠阁不亦远乎石渠者本南引沧水下
卷一百十二 第 20a 页 WYG1454-0274a.png
流转北为渠阁在石渠之外祗役趋命势相辽远若其
校书则石渠有萧何图籍在焉假使石渠有直卢之便
乃舍之而校书于天禄阁则于情理亦有可疑天禄石
渠二阁虽并在沧地水北于沧地水益北又别为明光
桂宫中间不言天禄又在明光桂宫之北矣人情地势
不亦迂远乎然则雄不寓黄门则不应直于石渠阁又
乌得远直天禄而有投阁之事也汉自惠帝始居未央
非若高帝以前居长乐故今就未央言之也其从阁自
校书则石渠有萧何图籍在焉假使石渠有直卢之便
乃舍之而校书于天禄阁则于情理亦有可疑天禄石
渠二阁虽并在沧地水北于沧地水益北又别为明光
桂宫中间不言天禄又在明光桂宫之北矣人情地势
不亦迂远乎然则雄不寓黄门则不应直于石渠阁又
乌得远直天禄而有投阁之事也汉自惠帝始居未央
非若高帝以前居长乐故今就未央言之也其从阁自
卷一百十二 第 20b 页 WYG1454-0274b.png
殒岂有生理既云位侍郎给事黄门又何为官之拓落
不观非圣之书何为复作符命前后自相诋误永始四
年王商秉政初不与丁传同时课其生平雄卒丙辰未
尝得事哀帝下至丁丑二十二年莽乃篡汉为莽大夫
校书投阁者果何人耶虽然误与诬未可必也稽康传
高士雄本与董仲舒同科康耻事二姓者而肯以莽大
夫为高士乎刘知几曰太玄深奥难以探赜既绝窥踰
故致讥谤子云独悲太玄之不遇耳假说托依谤以厚
不观非圣之书何为复作符命前后自相诋误永始四
年王商秉政初不与丁传同时课其生平雄卒丙辰未
尝得事哀帝下至丁丑二十二年莽乃篡汉为莽大夫
校书投阁者果何人耶虽然误与诬未可必也稽康传
高士雄本与董仲舒同科康耻事二姓者而肯以莽大
夫为高士乎刘知几曰太玄深奥难以探赜既绝窥踰
故致讥谤子云独悲太玄之不遇耳假说托依谤以厚
卷一百十二 第 21a 页 WYG1454-0274c.png
诬雄法言比莽于阿衡者皆是也悲夫杨廷秀有言班
固经术不如扬雄则诬以阿莽嗟夫固岂必诬雄固书
所叙与典籍不合者衡条上之惜哉衡所条者不可见
也雄书衡尊以为经其必不使雄受诬明也惜哉衡所
条者不悉也或曰刘向何以校书天禄也曰不同也汉
元帝北阙上书奏事谒见之所公车司马在焉汉以光
禄大夫为中朝而天禄在北趋北阙为近方为护左都
水使者光禄大夫正中朝官故可就天禄校书雄本待
固经术不如扬雄则诬以阿莽嗟夫固岂必诬雄固书
所叙与典籍不合者衡条上之惜哉衡所条者不可见
也雄书衡尊以为经其必不使雄受诬明也惜哉衡所
条者不悉也或曰刘向何以校书天禄也曰不同也汉
元帝北阙上书奏事谒见之所公车司马在焉汉以光
禄大夫为中朝而天禄在北趋北阙为近方为护左都
水使者光禄大夫正中朝官故可就天禄校书雄本待
卷一百十二 第 21b 页 WYG1454-0274d.png
诏承明止应于苍龙东阁出入无缘却转而北予尝疑
汉书之地有二待诏金马者校石渠列中朝者乃校天
禄如此则子云无殒身天禄之理不有明验乎
明文海卷一百十二
汉书之地有二待诏金马者校石渠列中朝者乃校天
禄如此则子云无殒身天禄之理不有明验乎
明文海卷一百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