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六 第 1a 页 WYG1375-0455c.png
钦定四库全书
新安文献志卷三十六 明 程敏政 撰
杂著
石君世家(司马用彰作/) 程以文
石君者西蜀人也不知其名西蜀之人惟呼之曰石君
相传以为汉黄石公之后黄石公以兵法授张良良得
其术佐高祖定天下有功封侯卒俱葬谷城山北至武
帝时有头子者以刚勇称遇李将军广蚤出伏草间匿
新安文献志卷三十六 明 程敏政 撰
杂著
石君世家(司马用彰作/) 程以文
石君者西蜀人也不知其名西蜀之人惟呼之曰石君
相传以为汉黄石公之后黄石公以兵法授张良良得
其术佐高祖定天下有功封侯卒俱葬谷城山北至武
帝时有头子者以刚勇称遇李将军广蚤出伏草间匿
卷三十六 第 1b 页 WYG1375-0455d.png
李将军引弓射之矢没羽头子坚不动李将军惊以为
神子孙散处郡国皆贞白有守汉衰吴魏强刘先主起
蜀与诸葛亮戮力谋兴复汉室将大发兵东伐吴下令
求黄石公子孙之在蜀者果得石氏夔之鱼复浦上即
其地指画三军为八阵以石氏为师惟名炮者得从军
炮骁勇有气力善超乘有所攻城略地不下辄先遣炮
冲车击之所中无不摧败与矢氏齐名军中歌曰降我
则亲拒我则敌宁犯我矛戟毋犯我矢石矛戟之伤绝
神子孙散处郡国皆贞白有守汉衰吴魏强刘先主起
蜀与诸葛亮戮力谋兴复汉室将大发兵东伐吴下令
求黄石公子孙之在蜀者果得石氏夔之鱼复浦上即
其地指画三军为八阵以石氏为师惟名炮者得从军
炮骁勇有气力善超乘有所攻城略地不下辄先遣炮
冲车击之所中无不摧败与矢氏齐名军中歌曰降我
则亲拒我则敌宁犯我矛戟毋犯我矢石矛戟之伤绝
卷三十六 第 2a 页 WYG1375-0456a.png
脰断吭矢石之伤国以灭亡敌闻之惧号飞将相戒莫
敢犯自后军出炮必在行间子孙别为炮氏居夔者名
砂砂生矶传十馀世至武夫武夫生璞又十馀世至砾
砾生碛碛生君君有异质小而悍能坚忍持重不与人
为同尽得八阵兵法自以先世尚武多杀伤不祥未尝
妄以语人介然有高世之志遂辟谷世间奇美珍异珠
玉狗马音乐声色服用之物一无所好块处山泽间泊
如也然好急人之难人有急即君君必往随所指使格
敢犯自后军出炮必在行间子孙别为炮氏居夔者名
砂砂生矶传十馀世至武夫武夫生璞又十馀世至砾
砾生碛碛生君君有异质小而悍能坚忍持重不与人
为同尽得八阵兵法自以先世尚武多杀伤不祥未尝
妄以语人介然有高世之志遂辟谷世间奇美珍异珠
玉狗马音乐声色服用之物一无所好块处山泽间泊
如也然好急人之难人有急即君君必往随所指使格
卷三十六 第 2b 页 WYG1375-0456b.png
斗奋不顾利害不幸遇敌则小者伤大者死或执送官惟
坐指使者辄释君不问见者畏惮以为有炮之风焉今
上初使者入蜀道出夔武侯祠下访石氏之族观所谓
八阵图者君在诸石中磔磔有异使者环视诸石无如
君者奇之载与俱驰还京师将荐之上会上方向文学
制礼作乐不果荐居久之无所知名客有九江方叔者
气岸自喜以能书游诸公间过候使者使者留与语具
道蜀山川人物风俗且告以得石君状客问石君安在
坐指使者辄释君不问见者畏惮以为有炮之风焉今
上初使者入蜀道出夔武侯祠下访石氏之族观所谓
八阵图者君在诸石中磔磔有异使者环视诸石无如
君者奇之载与俱驰还京师将荐之上会上方向文学
制礼作乐不果荐居久之无所知名客有九江方叔者
气岸自喜以能书游诸公间过候使者使者留与语具
道蜀山川人物风俗且告以得石君状客问石君安在
卷三十六 第 3a 页 WYG1375-0456c.png
时君卧帐中使者即起入引君出见客客望见惊喜亟
拜曰昔米元章见石友而拜吾敢不拜石君因抵掌笑
绝倒恨相见晚固请使者以石君归特下榻奉之顾诸
同舍曰石君吾席上珍也幸善遇之日洒扫左右置图
书几研惟恐失君意君雅不喜言笑稠人广众谈论竟
日君危坐默默听不倦方叔察君静专客至问君乡里
姓名来几何时治何业即从旁代对悉如君意至不烦
君一辞君大悦谓方叔知已然少戆不为声音笑貌与
拜曰昔米元章见石友而拜吾敢不拜石君因抵掌笑
绝倒恨相见晚固请使者以石君归特下榻奉之顾诸
同舍曰石君吾席上珍也幸善遇之日洒扫左右置图
书几研惟恐失君意君雅不喜言笑稠人广众谈论竟
日君危坐默默听不倦方叔察君静专客至问君乡里
姓名来几何时治何业即从旁代对悉如君意至不烦
君一辞君大悦谓方叔知已然少戆不为声音笑貌与
卷三十六 第 3b 页 WYG1375-0456d.png
世若绝无情者人亦以此多狎玩君请与出游未尝辞
劝之仕不应或谓君痴戏曰硁硁然小人哉又见其秃
无发曰草庵和尚乎举座大笑君亦不怪也时徂徕先
生础新自山召入将以为柱下史待诏公车先生负重
名素慎许可独推君已右曰喜怒不形表里如一钻之
弥坚磨而不磷吾不如也由是京师之人盛传石君名
朝之贤公卿及四方游士莫不愿见至托为歌颂以夸
美之名声藉甚有童子见君哗然喜出曰人言石君痴
劝之仕不应或谓君痴戏曰硁硁然小人哉又见其秃
无发曰草庵和尚乎举座大笑君亦不怪也时徂徕先
生础新自山召入将以为柱下史待诏公车先生负重
名素慎许可独推君已右曰喜怒不形表里如一钻之
弥坚磨而不磷吾不如也由是京师之人盛传石君名
朝之贤公卿及四方游士莫不愿见至托为歌颂以夸
美之名声藉甚有童子见君哗然喜出曰人言石君痴
卷三十六 第 4a 页 WYG1375-0457a.png
殊不痴顾痴者乃人尔当时以为名言君之去蜀而入
京师人人思欲得君八阵兵法君竟秘不传前使者扣
之百计不能得也是时八阵兵法不传已久世无能知
者石氏谨世守又惟君为能尽其术君亦欲传世顾非
其人虽传必不解虽解不尽徒长奸雄尔思得仁厚长
者即授之居京师数年无一人遇者后尝以其略示方
叔不尽解因念生儒家者无所事兵法然自是书法大
进尤工草书著右军笔阵论语在书谱中识者曰此常
京师人人思欲得君八阵兵法君竟秘不传前使者扣
之百计不能得也是时八阵兵法不传已久世无能知
者石氏谨世守又惟君为能尽其术君亦欲传世顾非
其人虽传必不解虽解不尽徒长奸雄尔思得仁厚长
者即授之居京师数年无一人遇者后尝以其略示方
叔不尽解因念生儒家者无所事兵法然自是书法大
进尤工草书著右军笔阵论语在书谱中识者曰此常
卷三十六 第 4b 页 WYG1375-0457b.png
山蛇势也方叔遂称善书好事家往往以厚币迎君方
叔辄谢绝使者君亦安于方氏遂老焉初君生之月有
星陨于石氏其光烛天石氏以为不祥旦诣成都严先
生卜先生布策立卦得归妹之艮曰此少阴之精也石
氏妇其有孕乎孕生男归妹内兑外震兑为妇震为长
子在泽之上巳离母矣小成之卦三不出三日离为戈
兵有离象焉艮之繇曰艮其辅言有序唯八不变其将
不言而知兵乎艮东北之卦其将显于东北乎后三日
叔辄谢绝使者君亦安于方氏遂老焉初君生之月有
星陨于石氏其光烛天石氏以为不祥旦诣成都严先
生卜先生布策立卦得归妹之艮曰此少阴之精也石
氏妇其有孕乎孕生男归妹内兑外震兑为妇震为长
子在泽之上巳离母矣小成之卦三不出三日离为戈
兵有离象焉艮之繇曰艮其辅言有序唯八不变其将
不言而知兵乎艮东北之卦其将显于东北乎后三日
卷三十六 第 5a 页 WYG1375-0457c.png
而君生生数月有相者过见之曰英物英物神彊骨壮
寿未可量也卒如卜相者所言蓬莱公者世之言神仙
者也及石君归于方氏或言曰方氏有客不言而信无
为而成果何人哉公笑曰此小混沌也有道术吾尝见
其卧金华山中为黄初平所叱化而为羊后入蜀今已
五百年矣顾在此方氏闻愈益敬信号小混沌公云
太史公曰石氏族蕃衍布天下其世系甚远居歙之龙
尾山端之端溪者攻砚居泗滨者攻磬最有声居荆山
寿未可量也卒如卜相者所言蓬莱公者世之言神仙
者也及石君归于方氏或言曰方氏有客不言而信无
为而成果何人哉公笑曰此小混沌也有道术吾尝见
其卧金华山中为黄初平所叱化而为羊后入蜀今已
五百年矣顾在此方氏闻愈益敬信号小混沌公云
太史公曰石氏族蕃衍布天下其世系甚远居歙之龙
尾山端之端溪者攻砚居泗滨者攻磬最有声居荆山
卷三十六 第 5b 页 WYG1375-0457d.png
者好蓄美玉居灵壁者多大雅士大夫颇爱重之唐虞
时有与金氏齐名者以通音律掌堂上之乐独见称于
夔周之时有名鼓者能纪宣王中兴之功至今赖以传
不朽汉有石奋石建而非其族唐有鼎者居衡湘间刘
师服侯喜轩辕弥明尝赋诗以咏歌之皆卓卓有见于
世惟君以谷城之后席武侯遗烈道值圣明绝口不言
兵事一至京师士大夫交口称誉名流海内亦有道之
士哉世传混沌为中央之帝与南海之帝倏北海之帝
时有与金氏齐名者以通音律掌堂上之乐独见称于
夔周之时有名鼓者能纪宣王中兴之功至今赖以传
不朽汉有石奋石建而非其族唐有鼎者居衡湘间刘
师服侯喜轩辕弥明尝赋诗以咏歌之皆卓卓有见于
世惟君以谷城之后席武侯遗烈道值圣明绝口不言
兵事一至京师士大夫交口称誉名流海内亦有道之
士哉世传混沌为中央之帝与南海之帝倏北海之帝
卷三十六 第 6a 页 WYG1375-0458a.png
忽相厚善后卒死倏忽之难然非诗书所称蓬莱之云
荐绅先生犹疑之(右新安程以文为九江方叔高作石/君世家一首而言司马用彰作者新)
(安程氏出周太司马休父之后以用也彰文也犹屈原/字平而曰灵均正则也内言方叔者谓叔高也新安俞)
(飞卿使蜀得美石于鱼复浦上归以遗叔高叔高爱之/见之者竞为文章相夸诩而以文为作是篇予爱其文)
(雅驯故为之书至顺四/年二月十日揭徯斯记)
郭索传 吴观望
郭索者东海人也其先离以外刚内柔显庖牺氏世所
居上光常射井鬼间(未宫/巨蟹)且曰吾子孙上应列宿不与
荐绅先生犹疑之(右新安程以文为九江方叔高作石/君世家一首而言司马用彰作者新)
(安程氏出周太司马休父之后以用也彰文也犹屈原/字平而曰灵均正则也内言方叔者谓叔高也新安俞)
(飞卿使蜀得美石于鱼复浦上归以遗叔高叔高爱之/见之者竞为文章相夸诩而以文为作是篇予爱其文)
(雅驯故为之书至顺四/年二月十日揭徯斯记)
郭索传 吴观望
郭索者东海人也其先离以外刚内柔显庖牺氏世所
居上光常射井鬼间(未宫/巨蟹)且曰吾子孙上应列宿不与
卷三十六 第 6b 页 WYG1375-0458b.png
人同后凡谨悫有风骨者皆其苗裔王子牟公孙捷叔
孙敖称焉然惟索声闻最著汉武帝时索祖解学纵横
家尤喜武事常曰安得介士横行天下邪出没江湖必
拥剑自卫食息未尝置夜见烽火辄举族驰赴之动不
量力竟见执解本豪侠自纵始坐帘箔不修受笼络颇
不能平洎延见尊俎则又披露心腹无所隐时作酸语
尤可人皆曰有味其言之也至其太过议论风生或者
恶之又好钳刺人至流血不瞬目用是丑类多为人所
孙敖称焉然惟索声闻最著汉武帝时索祖解学纵横
家尤喜武事常曰安得介士横行天下邪出没江湖必
拥剑自卫食息未尝置夜见烽火辄举族驰赴之动不
量力竟见执解本豪侠自纵始坐帘箔不修受笼络颇
不能平洎延见尊俎则又披露心腹无所隐时作酸语
尤可人皆曰有味其言之也至其太过议论风生或者
恶之又好钳刺人至流血不瞬目用是丑类多为人所
卷三十六 第 7a 页 WYG1375-0458c.png
迁怒上命召镬有不得志于解者倚阑相窥诮解勃然
曰大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当五鼎烹耳往年彭越起泽
中王梁高帝功臣无出其右者终以菹醢吾何愧彭越
哉索时尚幼不在行得不死少长崭然见棱角然胸次
不紏结或谓之无肠公子以故王公大人稍前席之索
一日渡漆沮语人曰吾家得姓来久闻诸长老春秋时
族最盛雅善申枨独不喜漆雕氏与之居辄败之化为
水岂是也邪初在田野不愿仕力耕谷腹外无他耆是
曰大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当五鼎烹耳往年彭越起泽
中王梁高帝功臣无出其右者终以菹醢吾何愧彭越
哉索时尚幼不在行得不死少长崭然见棱角然胸次
不紏结或谓之无肠公子以故王公大人稍前席之索
一日渡漆沮语人曰吾家得姓来久闻诸长老春秋时
族最盛雅善申枨独不喜漆雕氏与之居辄败之化为
水岂是也邪初在田野不愿仕力耕谷腹外无他耆是
卷三十六 第 7b 页 WYG1375-0458d.png
时朝廷以名位钓岩穴之士搜访无遗索恐及愈潜深
伏隩道经砂碛留迹隐然类西域人画革旁行为书记
状人因得踪之强罗致焉朝廷议以为酒泉太守索闻
之叹曰吾族素不习关中水土酒泉地益西非所宜处
虑不得生还业已出噬脐无及既而命果下固辞不拜
元帝初即位姑徇其志拜九江刺史发摘甚力雈苻以
不警渔者利之未几上思见甚徵拜祭酒先时有与索
同年生者好为坚白异同之辨每十月益壮或谓其能
伏隩道经砂碛留迹隐然类西域人画革旁行为书记
状人因得踪之强罗致焉朝廷议以为酒泉太守索闻
之叹曰吾族素不习关中水土酒泉地益西非所宜处
虑不得生还业已出噬脐无及既而命果下固辞不拜
元帝初即位姑徇其志拜九江刺史发摘甚力雈苻以
不警渔者利之未几上思见甚徵拜祭酒先时有与索
同年生者好为坚白异同之辨每十月益壮或谓其能
卷三十六 第 8a 页 WYG1375-0459a.png
敌虎月旦在索上呼为雄甲子语尖新因索亦得荐进
然终不甚见赏索年寖老中愈充实上曰卿所谓霜降
水涸之秋矣筮封之得黄中通理美畅四支之象封内
黄侯虽见宠用至左手与之携持然尝鞅鞅曰江湖予
乐也宁久縻好爵邪即日上印绶归索素有祖风负恃
海滨每谓纵横之事意者复起于斯乎时时砺剑戟上
闻而怒曰索吾生其死者是欲奚为不早图之必贻田
亩忧发兵掩捕悉就縳槛车传诣京师上想见其风味
然终不甚见赏索年寖老中愈充实上曰卿所谓霜降
水涸之秋矣筮封之得黄中通理美畅四支之象封内
黄侯虽见宠用至左手与之携持然尝鞅鞅曰江湖予
乐也宁久縻好爵邪即日上印绶归索素有祖风负恃
海滨每谓纵横之事意者复起于斯乎时时砺剑戟上
闻而怒曰索吾生其死者是欲奚为不早图之必贻田
亩忧发兵掩捕悉就縳槛车传诣京师上想见其风味
卷三十六 第 8b 页 WYG1375-0459b.png
释将复用索入见乃曰介胄之士不拜上察其志异命
烹之国史赞曰纵横家祸人甚矣然亦卒自祸郭解以
此死而索又不能盖前人之愆祖孙同轨悲夫
广张子论性 程复心
天地之性天之所与我以生者也气质之性生而为气
所拘者也历考经传之中所以言性者多矣自张子之
言出而后性之说始定夫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此
以气质之性言之也夫子不能不言者论性不论气不
烹之国史赞曰纵横家祸人甚矣然亦卒自祸郭解以
此死而索又不能盖前人之愆祖孙同轨悲夫
广张子论性 程复心
天地之性天之所与我以生者也气质之性生而为气
所拘者也历考经传之中所以言性者多矣自张子之
言出而后性之说始定夫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此
以气质之性言之也夫子不能不言者论性不论气不
卷三十六 第 9a 页 WYG1375-0459c.png
备故也孟子曰性无有不善此以天地之性言之也孟
子所以极言之者论气不论性不明故也形而后有气
质之性者性不自立依气而形形既生矣气或拘之故
得其气之正且明者性亦随之而正与明得其气之偏
且昏者性亦随之而偏与昏此气质之性也然气质之
性实天地之性而气之偏正昏明者不能不间之尔非
别有一性也苟能学以知之则偏者可正昏者可明未
有不能复吾天地之性者所谓善反之而天地之性存
子所以极言之者论气不论性不明故也形而后有气
质之性者性不自立依气而形形既生矣气或拘之故
得其气之正且明者性亦随之而正与明得其气之偏
且昏者性亦随之而偏与昏此气质之性也然气质之
性实天地之性而气之偏正昏明者不能不间之尔非
别有一性也苟能学以知之则偏者可正昏者可明未
有不能复吾天地之性者所谓善反之而天地之性存
卷三十六 第 9b 页 WYG1375-0459d.png
焉者也夫既有是性则有是情子思曰喜怒哀乐未发
谓之中发而中节谓之和此论情之发于天地之性者
也程子曰其中动而七情出焉情既炽而益荡其性凿
矣此论情之接于气质之性者也至论其才则亦有不
同者焉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又曰或相倍蓰而无
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此论才之本于天地之性者也
程子曰才本于气气有清浊禀其清者为贤禀其浊者
为愚此论才之出于气质之性者也孟子于问性而答
谓之中发而中节谓之和此论情之发于天地之性者
也程子曰其中动而七情出焉情既炽而益荡其性凿
矣此论情之接于气质之性者也至论其才则亦有不
同者焉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又曰或相倍蓰而无
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此论才之本于天地之性者也
程子曰才本于气气有清浊禀其清者为贤禀其浊者
为愚此论才之出于气质之性者也孟子于问性而答
卷三十六 第 10a 页 WYG1375-0460a.png
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又曰若夫为
不善非才之罪也论者或曰情不无善恶才固有贤愚
也孟子之言不几戾乎噫此所以必原张子天地之性
而后可以明孟子之情之才之善也况告子之谓性无
非以其禀于气者而言孟子析而辨之则无非以其命
于天者为说是以于情于才虽或言之少异而其本未
尝不同也故尝论之情不离性动而后见才不离性用
而后知仁之性具矣动之则为恻隐之情用之则亲亲
不善非才之罪也论者或曰情不无善恶才固有贤愚
也孟子之言不几戾乎噫此所以必原张子天地之性
而后可以明孟子之情之才之善也况告子之谓性无
非以其禀于气者而言孟子析而辨之则无非以其命
于天者为说是以于情于才虽或言之少异而其本未
尝不同也故尝论之情不离性动而后见才不离性用
而后知仁之性具矣动之则为恻隐之情用之则亲亲
卷三十六 第 10b 页 WYG1375-0460b.png
仁民皆其才也义之性具矣动之则为羞恶之心用之
则事君敬长皆其才也此所以其情可以为善也此所
以为不善非才之罪也虽然情者性之动然必有形生
焉而后动可见也才者性之用然必有气合焉而后用
可知也梏于形则情或有不善者矣拘于气则才或有
不善者矣然则孟子程子之言果有异乎学者不以天
地之性本无不善自宥而必加省察矫揉之功又不以
气质之性终或不善自疑而益致勉修克治之力若然
则事君敬长皆其才也此所以其情可以为善也此所
以为不善非才之罪也虽然情者性之动然必有形生
焉而后动可见也才者性之用然必有气合焉而后用
可知也梏于形则情或有不善者矣拘于气则才或有
不善者矣然则孟子程子之言果有异乎学者不以天
地之性本无不善自宥而必加省察矫揉之功又不以
气质之性终或不善自疑而益致勉修克治之力若然
卷三十六 第 11a 页 WYG1375-0460c.png
则戒谨恐惧以至于必慎其独而吾所谓省察矫揉之
功果至矣择善固执以至于弗得弗措而吾所谓勉修
克治之力果尽矣中庸之所谓率张子之所谓善反不
在兹乎
春秋集传序例 赵 汸
春秋圣人经世之书也昔者周之末世明王不兴诸侯
倍畔夷狄侵陵而莫之治也齐桓公出纠之以会盟率之
以征伐上以尊天王下以安与国而天下复归于正晋
功果至矣择善固执以至于弗得弗措而吾所谓勉修
克治之力果尽矣中庸之所谓率张子之所谓善反不
在兹乎
春秋集传序例 赵 汸
春秋圣人经世之书也昔者周之末世明王不兴诸侯
倍畔夷狄侵陵而莫之治也齐桓公出纠之以会盟率之
以征伐上以尊天王下以安与国而天下复归于正晋
卷三十六 第 11b 页 WYG1375-0460d.png
文公承其遗烈子孙继主夏盟者百有馀年王室赖之
故孔子称其功曰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及乎晋
伯不竞诸侯复散大夫专国陪臣窃命楚灭陈蔡宋灭
曹吴入而盟诸夏则天下之乱极矣孔子生于斯时道
足以兴周而患当世诸侯莫能用之盖尝叹曰苟有用
我者吾其为东周乎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盖
有意于齐晚尤惓惓于鲁也又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
乎使仲尼得位明周公之法修桓文之业率天下诸侯
故孔子称其功曰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及乎晋
伯不竞诸侯复散大夫专国陪臣窃命楚灭陈蔡宋灭
曹吴入而盟诸夏则天下之乱极矣孔子生于斯时道
足以兴周而患当世诸侯莫能用之盖尝叹曰苟有用
我者吾其为东周乎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盖
有意于齐晚尤惓惓于鲁也又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
乎使仲尼得位明周公之法修桓文之业率天下诸侯
卷三十六 第 12a 页 WYG1375-0461a.png
以事周则文王之至德吾无间然矣是夫子之志也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则六卿之晋田氏之齐三桓之鲁出
公之卫可正也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谨权量审法度
修废官则文武之政可举也足食足兵而民信之则戎
狄可膺荆舒可惩也当此之时以夫子而合诸侯匡天
下犹运之掌也既而道终不行则又叹曰甚矣吾衰也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夫子之心岂一日而忘天下者于是西狩获麟则夫子
君臣臣父父子子则六卿之晋田氏之齐三桓之鲁出
公之卫可正也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谨权量审法度
修废官则文武之政可举也足食足兵而民信之则戎
狄可膺荆舒可惩也当此之时以夫子而合诸侯匡天
下犹运之掌也既而道终不行则又叹曰甚矣吾衰也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夫子之心岂一日而忘天下者于是西狩获麟则夫子
卷三十六 第 12b 页 WYG1375-0461b.png
老矣嘉瑞既应而天下莫能宗予虽圣人亦无以见其
志矣乃即鲁史成文断自隐公加之笔削列伯者之功
过以明尊天王内中国之义贬诸侯讨大夫诛其乱臣
贼子以正人心示王法盖天之所命也是岁之夏齐陈
恒弑其君孔子沐浴而朝请讨之适当修书之际岂欲
托诸空言者哉故曰圣人经世之书也书成一岁而孔
子卒当时高第弟子盖仅有得其传者历战国秦汉以
及近代说者殆数十百家其深知圣人制作之原者邹
志矣乃即鲁史成文断自隐公加之笔削列伯者之功
过以明尊天王内中国之义贬诸侯讨大夫诛其乱臣
贼子以正人心示王法盖天之所命也是岁之夏齐陈
恒弑其君孔子沐浴而朝请讨之适当修书之际岂欲
托诸空言者哉故曰圣人经世之书也书成一岁而孔
子卒当时高第弟子盖仅有得其传者历战国秦汉以
及近代说者殆数十百家其深知圣人制作之原者邹
卷三十六 第 13a 页 WYG1375-0461c.png
孟氏而已矣盖夫孟氏之言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
亡然后春秋作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
义则丘窃取之矣此孔门传春秋学者之微言也周虽
失政而先王诗书礼乐之教结于人心者未泯故善有
美恶有刺人情犹不能忘于其上也迨其极也三纲五
常颠倒失序而上下相忘然美刺不作则文武成康治
教之迹始湮灭无馀矣夫世变如此而春秋不作则人
心将安所厎止乎故曰诗亡然后春秋作隐桓之世王
亡然后春秋作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
义则丘窃取之矣此孔门传春秋学者之微言也周虽
失政而先王诗书礼乐之教结于人心者未泯故善有
美恶有刺人情犹不能忘于其上也迨其极也三纲五
常颠倒失序而上下相忘然美刺不作则文武成康治
教之迹始湮灭无馀矣夫世变如此而春秋不作则人
心将安所厎止乎故曰诗亡然后春秋作隐桓之世王
卷三十六 第 13b 页 WYG1375-0461d.png
室之卑齐伯肇兴春秋之所由始也定哀之世中国日
衰晋伯攸废春秋之所由终也方天命在周未改而上
无天子下无方伯桓文之事不可诬也是以圣人详焉
故曰其事则齐桓晋文古者列国皆有史官掌记一国
之事春秋鲁史策书也事之得书不得书有周公遗法
焉太史氏掌之非夫人所得议也吾鲁司寇也一旦取
太史氏所职而修之鲁之君臣其能无惑志欤然则将
如之何凡史所书有笔有削史所不书吾不加益也故
衰晋伯攸废春秋之所由终也方天命在周未改而上
无天子下无方伯桓文之事不可诬也是以圣人详焉
故曰其事则齐桓晋文古者列国皆有史官掌记一国
之事春秋鲁史策书也事之得书不得书有周公遗法
焉太史氏掌之非夫人所得议也吾鲁司寇也一旦取
太史氏所职而修之鲁之君臣其能无惑志欤然则将
如之何凡史所书有笔有削史所不书吾不加益也故
卷三十六 第 14a 页 WYG1375-0462a.png
曰其文则史史主实录而已春秋志存拨乱笔则笔削
则削游夏不能赞一辞非史氏所及也故曰其义则丘
窃取之矣此制作之原也学者即是而求之思过半矣
然自孟氏以来鲜有能推是说以论春秋者盖其失由
三传始左氏有见于史其所发皆史例也故常主史以
释经是不知笔削之有义也公羊谷梁有见于经其所
传者犹有经之佚义焉故据经以生义是不知其文之
则史也后世学者舍三传则无所师承故主左氏则非
则削游夏不能赞一辞非史氏所及也故曰其义则丘
窃取之矣此制作之原也学者即是而求之思过半矣
然自孟氏以来鲜有能推是说以论春秋者盖其失由
三传始左氏有见于史其所发皆史例也故常主史以
释经是不知笔削之有义也公羊谷梁有见于经其所
传者犹有经之佚义焉故据经以生义是不知其文之
则史也后世学者舍三传则无所师承故主左氏则非
卷三十六 第 14b 页 WYG1375-0462b.png
公谷主公谷则非左氏二者莫能相一其有兼取三传
者则亿决无据流遁失中其厌于寻绎者则欲尽舍三
传直究遗经分异乖离莫知统纪使圣人经世之道闇
而不明郁而不发则其来久矣至永嘉陈君举始用二
家之说参之左氏以其所不书实其所书以其所书推
见其所不书为得学春秋之要在三传后卓然名家然
其所蔽则遂以左氏所录为鲁史旧文而不知策书有
体夫子所据以加笔削者左氏亦未之见也左氏书中
者则亿决无据流遁失中其厌于寻绎者则欲尽舍三
传直究遗经分异乖离莫知统纪使圣人经世之道闇
而不明郁而不发则其来久矣至永嘉陈君举始用二
家之说参之左氏以其所不书实其所书以其所书推
见其所不书为得学春秋之要在三传后卓然名家然
其所蔽则遂以左氏所录为鲁史旧文而不知策书有
体夫子所据以加笔削者左氏亦未之见也左氏书中
卷三十六 第 15a 页 WYG1375-0462c.png
所载不书之例皆史法也非笔削之旨公羊谷梁每难
疑以不书发义实与左氏异师陈氏合而求之失其本
矣故于左氏所录而经不书者皆以为夫子所削则其
不合于圣人者亦多矣由不考于孟氏而昧夫制作之
原故也盖尝论而列之策书之例十有五而笔削之义
有八策书之例十有五一曰君举必书非君命不书二
曰公即位不行其礼不书三曰纳币送夫人夫人至夫
人归皆书之四曰君夫人薨不成丧不书葬不用夫人
疑以不书发义实与左氏异师陈氏合而求之失其本
矣故于左氏所录而经不书者皆以为夫子所削则其
不合于圣人者亦多矣由不考于孟氏而昧夫制作之
原故也盖尝论而列之策书之例十有五而笔削之义
有八策书之例十有五一曰君举必书非君命不书二
曰公即位不行其礼不书三曰纳币送夫人夫人至夫
人归皆书之四曰君夫人薨不成丧不书葬不用夫人
卷三十六 第 15b 页 WYG1375-0462d.png
礼则书卒君见弑则讳而书薨五曰适子生则书之公
子大夫在位书卒六曰公女嫁为诸侯夫人纳币求逆
女归娣归媵致女卒葬来归皆书为大夫妻书来逆而
己七曰时祀时田苟过时越礼则书之军赋改作踰制
亦书于策此史氏之录乎内者也八曰诸侯有命诰则
书崩卒不赴则不书祸福不告亦不书虽及灭国灭不
告败胜不告克不书于策九曰虽伯主之役令不及鲁
亦不书十曰凡诸侯之女行惟王后书适诸侯虽告不
子大夫在位书卒六曰公女嫁为诸侯夫人纳币求逆
女归娣归媵致女卒葬来归皆书为大夫妻书来逆而
己七曰时祀时田苟过时越礼则书之军赋改作踰制
亦书于策此史氏之录乎内者也八曰诸侯有命诰则
书崩卒不赴则不书祸福不告亦不书虽及灭国灭不
告败胜不告克不书于策九曰虽伯主之役令不及鲁
亦不书十曰凡诸侯之女行惟王后书适诸侯虽告不
卷三十六 第 16a 页 WYG1375-0463a.png
书十一曰诸侯之大夫奔有玉帛之使则告告则书此
史氏之录乎外者也十二曰凡天子之命无不书王臣
有事于诸侯则以内辞书之十三曰大夫巳命书名氏
未命书名微者名氏不书书其事而已外微者书人十
四曰将尊师少称将将卑师众称师将尊师众称某帅
师君将不言帅师十五曰凡天灾物异无不书外灾告
则书之此史氏之通录乎内外者也笔削之义有八一
曰存策书之大体凡策书之大体曰天道曰王事曰土
史氏之录乎外者也十二曰凡天子之命无不书王臣
有事于诸侯则以内辞书之十三曰大夫巳命书名氏
未命书名微者名氏不书书其事而已外微者书人十
四曰将尊师少称将将卑师众称师将尊师众称某帅
师君将不言帅师十五曰凡天灾物异无不书外灾告
则书之此史氏之通录乎内外者也笔削之义有八一
曰存策书之大体凡策书之大体曰天道曰王事曰土
卷三十六 第 16b 页 WYG1375-0463b.png
功曰公即位曰逆夫人夫人至曰世子生公夫人外如
曰薨葬曰孙曰夫人大归曰内女卒葬曰来归曰大夫
公子卒曰卿大夫出疆曰盟会曰出师曰国受兵曰祭
祀蒐狩越礼军赋改作踰制曰外诸侯卒葬曰两君之
好曰玉帛之使凡此之类其书于策者皆不削也春秋
鲁史也策书大体吾不与易焉以为犹鲁春秋也二曰
假笔削以行权春秋拨乱经世而国史有恒体无辞可
以寄文于是有书不书以互显其义书者笔之不书者
曰薨葬曰孙曰夫人大归曰内女卒葬曰来归曰大夫
公子卒曰卿大夫出疆曰盟会曰出师曰国受兵曰祭
祀蒐狩越礼军赋改作踰制曰外诸侯卒葬曰两君之
好曰玉帛之使凡此之类其书于策者皆不削也春秋
鲁史也策书大体吾不与易焉以为犹鲁春秋也二曰
假笔削以行权春秋拨乱经世而国史有恒体无辞可
以寄文于是有书不书以互显其义书者笔之不书者
卷三十六 第 17a 页 WYG1375-0463c.png
削之其笔削大凡有五或略同以存异公行不书至之
类也或略常以明变释不朝正内女归宁之类也或略
彼以见此以来归为义则不书归以出奔为义则杀之
不书之类也或略是以著非诸杀有罪及勤王复辟不
书之类也或略轻以明重非有关于天下之故不悉书
是也三曰变文以示义春秋虽有笔有削而所书者皆
从主人之辞然有事同而文异者有文同而事异者则
予夺无章而是非不著于是有变文之法焉将使学者
类也或略常以明变释不朝正内女归宁之类也或略
彼以见此以来归为义则不书归以出奔为义则杀之
不书之类也或略是以著非诸杀有罪及勤王复辟不
书之类也或略轻以明重非有关于天下之故不悉书
是也三曰变文以示义春秋虽有笔有削而所书者皆
从主人之辞然有事同而文异者有文同而事异者则
予夺无章而是非不著于是有变文之法焉将使学者
卷三十六 第 17b 页 WYG1375-0463d.png
即其文之异同详略以求之则可以别嫌疑明是非矣
四曰辨名实之际亦变文也正必书王诸侯称爵大夫
称名氏蕃服大者称子此春秋之名也诸侯不王而伯
者兴中国无伯而吴楚横大夫专兵而诸侯散此春秋
之实也春秋之名实如此可无辨乎于是有去名以全
实者征伐在诸侯则大夫将不称名氏中国有伯则楚
君侵伐不称君又有去名以责实者诸侯无王则正不
书王中国无伯则诸侯不序君大夫将略其恒称则称
四曰辨名实之际亦变文也正必书王诸侯称爵大夫
称名氏蕃服大者称子此春秋之名也诸侯不王而伯
者兴中国无伯而吴楚横大夫专兵而诸侯散此春秋
之实也春秋之名实如此可无辨乎于是有去名以全
实者征伐在诸侯则大夫将不称名氏中国有伯则楚
君侵伐不称君又有去名以责实者诸侯无王则正不
书王中国无伯则诸侯不序君大夫将略其恒称则称
卷三十六 第 18a 页 WYG1375-0464a.png
人五曰谨中外之辨亦变文也楚至东周彊于四夷僭
王称乱故伯者之兴以攘却为功然自晋伯中衰楚益
侵中国俄而入陈围郑败宋盟于蜀盟于宋会于申甚
至伐吴灭陈灭蔡假讨贼之义号于天下天下知有楚
而已故春秋书楚事无不致其严者而书吴越与徐亦
必与中国异辞所以信大义于天下也六曰特笔以正
名笔削不足以尽义而后有变文然祸乱既极大分不
明事有非常情有特异虽变文犹不足以尽义而后圣
王称乱故伯者之兴以攘却为功然自晋伯中衰楚益
侵中国俄而入陈围郑败宋盟于蜀盟于宋会于申甚
至伐吴灭陈灭蔡假讨贼之义号于天下天下知有楚
而已故春秋书楚事无不致其严者而书吴越与徐亦
必与中国异辞所以信大义于天下也六曰特笔以正
名笔削不足以尽义而后有变文然祸乱既极大分不
明事有非常情有特异虽变文犹不足以尽义而后圣
卷三十六 第 18b 页 WYG1375-0464b.png
人特笔是正之所以正其名分也夫变文虽有损益犹
曰史氏恒辞若特笔则辞旨卓异非复史氏恒辞矣七
曰因日月以明类上下内外之无别天道人事之反常
六者尚不能尽见则又假日月之法区而别之大抵以
日为详则以不日为略以月为详则以不月为略其以
日为恒则以不日为变以不日为恒则以日为变甚则
以不月为略将使属辞比事以求之则笔削变文特笔
既各以类明而日月又相为经纬无微不显矣八曰辞
曰史氏恒辞若特笔则辞旨卓异非复史氏恒辞矣七
曰因日月以明类上下内外之无别天道人事之反常
六者尚不能尽见则又假日月之法区而别之大抵以
日为详则以不日为略以月为详则以不月为略其以
日为恒则以不日为变以不日为恒则以日为变甚则
以不月为略将使属辞比事以求之则笔削变文特笔
既各以类明而日月又相为经纬无微不显矣八曰辞
卷三十六 第 19a 页 WYG1375-0464c.png
从主人主人谓鲁君也春秋鲁史成书夫子作经惟以
笔削见义自非有所是正皆从史氏旧文而所是正亦
不多见故曰辞从主人此八者实制作之权衡也然圣
人议而弗辨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善而见录则为褒恶
而见录则为贬其褒贬以千万世人心之公而已圣人
何容心哉辞足以明义斯已矣故曰知我者其帷春秋
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是故知春秋存策书之大体而
治乎内者恒异乎外也则谓之夫子法书者不足以言
笔削见义自非有所是正皆从史氏旧文而所是正亦
不多见故曰辞从主人此八者实制作之权衡也然圣
人议而弗辨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善而见录则为褒恶
而见录则为贬其褒贬以千万世人心之公而已圣人
何容心哉辞足以明义斯已矣故曰知我者其帷春秋
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是故知春秋存策书之大体而
治乎内者恒异乎外也则谓之夫子法书者不足以言
卷三十六 第 19b 页 WYG1375-0464d.png
春秋矣知春秋假笔削以行权而治乎外者恒异乎内
也则谓之实录者不足以言春秋矣知一经之体要议
而弗辨则凡谓春秋赏人之功罚人之罪去人之族黜
人之爵褒而字之贬而名之者亦不足以论圣人矣故
学者必知策书之例然后笔削之义可求笔削之义既
明则凡以虚辞说经者其刻深辨急之说皆不攻而自
破苟知虚辞说经之无益而刻深辨急果不足以论圣
人也然后春秋经世之道可得而明矣虽然使非孟氏
也则谓之实录者不足以言春秋矣知一经之体要议
而弗辨则凡谓春秋赏人之功罚人之罪去人之族黜
人之爵褒而字之贬而名之者亦不足以论圣人矣故
学者必知策书之例然后笔削之义可求笔削之义既
明则凡以虚辞说经者其刻深辨急之说皆不攻而自
破苟知虚辞说经之无益而刻深辨急果不足以论圣
人也然后春秋经世之道可得而明矣虽然使非孟氏
卷三十六 第 20a 页 WYG1375-0465a.png
之遗言尚在则亦安能追求圣人之意于千数百年之
上也哉汸自蚤岁获闻资中黄楚望先生论五经旨要
于春秋以求书法为先谓有鲁史书法有圣人书法而
妙在学者自思而得之乃为善也于是退而思之者十
有馀载卒有得于孟氏之言因其说以考三传诸家及
陈氏之书而具知其得失异同之故反覆推明又复数
载然后一经之义始完属辞比事莫不粲然各有条理
荐经离乱深恐失坠乃辑录为书以为后世学春秋稍
上也哉汸自蚤岁获闻资中黄楚望先生论五经旨要
于春秋以求书法为先谓有鲁史书法有圣人书法而
妙在学者自思而得之乃为善也于是退而思之者十
有馀载卒有得于孟氏之言因其说以考三传诸家及
陈氏之书而具知其得失异同之故反覆推明又复数
载然后一经之义始完属辞比事莫不粲然各有条理
荐经离乱深恐失坠乃辑录为书以为后世学春秋稍
卷三十六 第 20b 页 WYG1375-0465b.png
知本末者赖有左氏而已故取左氏传为之补注欲学
者必以考事为先其文与义则三传而后诸家之说苟
得其本真者皆傅以已意畅而通之名曰春秋集传凡
十五卷尚虑学者溺于所闻不能无惑别撰属辞八篇
发其隐蔽传诸同志以俟君子或有取焉
春秋属辞序例 赵 汸
六经同出于圣人易诗书礼乐之旨近代说者皆得其
宗春秋独未定于一何也学者知不足以知圣人而又
者必以考事为先其文与义则三传而后诸家之说苟
得其本真者皆傅以已意畅而通之名曰春秋集传凡
十五卷尚虑学者溺于所闻不能无惑别撰属辞八篇
发其隐蔽传诸同志以俟君子或有取焉
春秋属辞序例 赵 汸
六经同出于圣人易诗书礼乐之旨近代说者皆得其
宗春秋独未定于一何也学者知不足以知圣人而又
卷三十六 第 21a 页 WYG1375-0465c.png
不由春秋之教也昔者圣人既作六经以成教于天下
而春秋教有其法独与五经不同所谓属辞比事是也
盖诗书礼乐者帝王盛德成功巳然之迹易观阴阳消
长以见吉凶圣人皆述而传之而已春秋断截鲁史有
笔有削以寓其拨乱之权与述而不作者事异自弟子
高第者如游夏尚不能赞一辞苟非圣人为法以教人
使考其异同之故以求之则笔削之意何由可见乎此
属辞比事所以为春秋之教不得与五经同也然而圣
而春秋教有其法独与五经不同所谓属辞比事是也
盖诗书礼乐者帝王盛德成功巳然之迹易观阴阳消
长以见吉凶圣人皆述而传之而已春秋断截鲁史有
笔有削以寓其拨乱之权与述而不作者事异自弟子
高第者如游夏尚不能赞一辞苟非圣人为法以教人
使考其异同之故以求之则笔削之意何由可见乎此
属辞比事所以为春秋之教不得与五经同也然而圣
卷三十六 第 21b 页 WYG1375-0465d.png
人之志则有未易知者或属焉而不精比焉而不详则
义类弗伦而春秋之旨乱故曰属辞比事而不乱者深
于春秋者也有志是经者其可舍此而他求乎左氏去
七十子之徒未远而不得闻此故虽博览遗文略见本
末而于笔削之旨无所发明此所谓知不足以知圣人
而又不由春秋之教者也公羊谷梁以不书发义啖赵
二氏纂例以释经犹有属辞遗意而陈君举得之为多
庶几知有春秋之教者然皆泥于褒贬不能推见始终
义类弗伦而春秋之旨乱故曰属辞比事而不乱者深
于春秋者也有志是经者其可舍此而他求乎左氏去
七十子之徒未远而不得闻此故虽博览遗文略见本
末而于笔削之旨无所发明此所谓知不足以知圣人
而又不由春秋之教者也公羊谷梁以不书发义啖赵
二氏纂例以释经犹有属辞遗意而陈君举得之为多
庶几知有春秋之教者然皆泥于褒贬不能推见始终
卷三十六 第 22a 页 WYG1375-0466a.png
则圣人之志岂易知乎若夫程张邵朱四君子者可谓
知足以知圣人矣而于属辞比事有未暇数数焉者此
五经微旨所以闇而复明春秋独郁而不发也自是以
来说者虽众而君子一切谓之虚辞夫文义虽隽而不
合于经则谓之虚辞可也而亦何疑于众说之纷纷乎
善乎庄周氏之言曰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弗
辨此制作之本意也微言既绝大义弗彰于是自议而
为讥刺自讥刺而为褒贬自褒贬而为赏罚厌其深刻
知足以知圣人矣而于属辞比事有未暇数数焉者此
五经微旨所以闇而复明春秋独郁而不发也自是以
来说者虽众而君子一切谓之虚辞夫文义虽隽而不
合于经则谓之虚辞可也而亦何疑于众说之纷纷乎
善乎庄周氏之言曰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弗
辨此制作之本意也微言既绝大义弗彰于是自议而
为讥刺自讥刺而为褒贬自褒贬而为赏罚厌其深刻
卷三十六 第 22b 页 WYG1375-0466b.png
者又为实录之说以矫之而先王经世之志荒矣此君
子所谓虚辞者也故曰春秋之义不明学者知不足以
知圣人而又不由春秋之教也岂不然哉间尝窃用其
法以求之而得笔削之大凡有八盖制作之原也春秋
鲁史也虽有笔有削而一国之纪纲本末未尝不具盖
有有笔而无削者以为犹鲁春秋也故其一曰存策书
之大体圣人拨乱以经世而国书有定体非假笔削无
以寄文故其二曰假笔削以行权然事有非常情有特
子所谓虚辞者也故曰春秋之义不明学者知不足以
知圣人而又不由春秋之教也岂不然哉间尝窃用其
法以求之而得笔削之大凡有八盖制作之原也春秋
鲁史也虽有笔有削而一国之纪纲本末未尝不具盖
有有笔而无削者以为犹鲁春秋也故其一曰存策书
之大体圣人拨乱以经世而国书有定体非假笔削无
以寄文故其二曰假笔削以行权然事有非常情有特
卷三十六 第 23a 页 WYG1375-0466c.png
异虽笔削有不足以尽其义者于是有变文有特笔而
变文之别为类者曰辨名实曰谨中外故其三曰变文
以示义其四曰辨名实之际其五曰谨中外之辨其六
曰特笔以正名上下内外之殊分轻重浅深之弗齐虽
六者不能自见则以日月之法区以别之然后六义皆
成无微不显故其七曰因日月以明类自非有所是正
皆从史文然特笔亦不过数简故其八曰辞从主人是
皆所谓议而弗辨者也虽然使非是经有孔门遗教则
变文之别为类者曰辨名实曰谨中外故其三曰变文
以示义其四曰辨名实之际其五曰谨中外之辨其六
曰特笔以正名上下内外之殊分轻重浅深之弗齐虽
六者不能自见则以日月之法区以别之然后六义皆
成无微不显故其七曰因日月以明类自非有所是正
皆从史文然特笔亦不过数简故其八曰辞从主人是
皆所谓议而弗辨者也虽然使非是经有孔门遗教则
卷三十六 第 23b 页 WYG1375-0466d.png
亦何以得圣人之意于千载之上哉乃离经辨类析类
为凡发其隐蔽辨而释之为八篇曰春秋属辞将使学
者由春秋之教以求制作之原制作之原既得而后圣
人经世之义可言矣安得属辞比事而不乱者相与订
其说哉(东山与宋潜溪书初尝会萃诸家说合经意者/作集传岁久未能脱稿日月之说亦未定始悟)
(属辞比事欠精欠密窃谓先王制礼后王定律事虽不/同然其伦理分义治体法意莫不在乎尊卑上下内外)
(之间缓急轻重大小之际况春秋兼该礼法事有常变/道有经权而学者乃为一切之说以释之宜其不能通)
(也于是离析部居精别其义类而更以属辞比事之法/细推之则凡滞碍胶结处皆涣然冰释因之以考日月)
为凡发其隐蔽辨而释之为八篇曰春秋属辞将使学
者由春秋之教以求制作之原制作之原既得而后圣
人经世之义可言矣安得属辞比事而不乱者相与订
其说哉(东山与宋潜溪书初尝会萃诸家说合经意者/作集传岁久未能脱稿日月之说亦未定始悟)
(属辞比事欠精欠密窃谓先王制礼后王定律事虽不/同然其伦理分义治体法意莫不在乎尊卑上下内外)
(之间缓急轻重大小之际况春秋兼该礼法事有常变/道有经权而学者乃为一切之说以释之宜其不能通)
(也于是离析部居精别其义类而更以属辞比事之法/细推之则凡滞碍胶结处皆涣然冰释因之以考日月)
卷三十六 第 24a 页 WYG1375-0467a.png
(之法亦昭若发蒙如有神助矣盖属辞比事之法至是/愈见其妙而经之八体始定既又思八体之名虽不可)
(易昉出于一得之愚若非汇别胪分使人一见了然非/惟观者未易深察虽吾书亦未必无矛盾也乃分为八)
(篇而类释之名曰春秋属辞尝谓圣人作经虽不可测/以今观之二百四十二年简策如山亦必属辞比事而)
(后可施笔削所以学春秋者若非属辞比事亦不能达/笔削之权故其间纪纲义例皆是以此法求之于经的)
(有證据然后取先儒之说以实之殊与臆断无绳墨者/不同此属辞之所以名也第一篇与末篇即是黄先生)
(之意考之经传并不见笔削之迹第二篇笔削之旨乃/本二传陈氏择其所当存而补其所未备第三篇至第)
(六篇间有先儒之说而后传之指居多或辨其所未然/第七篇发机于二传何氏及西畴崔氏然黄先生日月)
(例亦只守杜氏之说尝取林少颖论日月二篇置六经/补注中亦不甚取后传不全废褒贬所取三传义例今)
(易昉出于一得之愚若非汇别胪分使人一见了然非/惟观者未易深察虽吾书亦未必无矛盾也乃分为八)
(篇而类释之名曰春秋属辞尝谓圣人作经虽不可测/以今观之二百四十二年简策如山亦必属辞比事而)
(后可施笔削所以学春秋者若非属辞比事亦不能达/笔削之权故其间纪纲义例皆是以此法求之于经的)
(有證据然后取先儒之说以实之殊与臆断无绳墨者/不同此属辞之所以名也第一篇与末篇即是黄先生)
(之意考之经传并不见笔削之迹第二篇笔削之旨乃/本二传陈氏择其所当存而补其所未备第三篇至第)
(六篇间有先儒之说而后传之指居多或辨其所未然/第七篇发机于二传何氏及西畴崔氏然黄先生日月)
(例亦只守杜氏之说尝取林少颖论日月二篇置六经/补注中亦不甚取后传不全废褒贬所取三传义例今)
卷三十六 第 24b 页 WYG1375-0467b.png
(皆不能尽合譬如适国都者其道路行程轨辙一遵指/授至于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只合㩀今日所见言之乃)
(为弗/畔)
读货殖传 赵 汸
货殖传当与平准书参看平准书是讥人臣横敛以佐
人主之欲货殖传是讥人主好货使四方皆变其旧俗
趋利书首言汉兴接秦之弊高祖重本抑末轻徭薄赋
故文景之世国家无事百姓给足府库充实人人自爱
而重犯法后面序武帝事节节与前相反至赞论始推
(为弗/畔)
读货殖传 赵 汸
货殖传当与平准书参看平准书是讥人臣横敛以佐
人主之欲货殖传是讥人主好货使四方皆变其旧俗
趋利书首言汉兴接秦之弊高祖重本抑末轻徭薄赋
故文景之世国家无事百姓给足府库充实人人自爱
而重犯法后面序武帝事节节与前相反至赞论始推
卷三十六 第 25a 页 WYG1375-0467c.png
唐虞三代以来而举战国秦皇功利之祸为證则武帝
不能法祖宗之仁厚而蹈始皇之覆辙不待讥议而可
见学者先读此赞而后读其书使先后相承则太史公
之意瞭然矣若货殖传乃此书之注脚而未有察其意
者盖传中所谓当世贤人即书中所斥不轨逐利之民
也传中所序陶朱公白圭辈妙于治生即书中三人言
利事析秋毫之比也传言鄙人牧长穷乡寡妇礼抗万
乘名显天下宣曲任氏以田畜高而人主重之即书中
不能法祖宗之仁厚而蹈始皇之覆辙不待讥议而可
见学者先读此赞而后读其书使先后相承则太史公
之意瞭然矣若货殖传乃此书之注脚而未有察其意
者盖传中所谓当世贤人即书中所斥不轨逐利之民
也传中所序陶朱公白圭辈妙于治生即书中三人言
利事析秋毫之比也传言鄙人牧长穷乡寡妇礼抗万
乘名显天下宣曲任氏以田畜高而人主重之即书中
卷三十六 第 25b 页 WYG1375-0467d.png
言卜式以家财助县官天子尊显之以风百姓意尤著
矣盖见始皇武帝皆以好大喜功国用不足而后眷眷
于此等人也传中历举四方百货所出行贾所在甚详
即书中置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利贵卖贱买所以天
子无算之用皆出于此传中言千乘之侯尚犹患贫即
书中屡言税赋竭县官大空是也传中言廊庙岩穴军
士任侠攻剽女姬游閒吏士等皆为财利所以深诮当
世好货之俗无贵贱也末言富者必以奇胜而又历数
矣盖见始皇武帝皆以好大喜功国用不足而后眷眷
于此等人也传中历举四方百货所出行贾所在甚详
即书中置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利贵卖贱买所以天
子无算之用皆出于此传中言千乘之侯尚犹患贫即
书中屡言税赋竭县官大空是也传中言廊庙岩穴军
士任侠攻剽女姬游閒吏士等皆为财利所以深诮当
世好货之俗无贵贱也末言富者必以奇胜而又历数
卷三十六 第 26a 页 WYG1375-0468a.png
奸事恶业贱行辱处之能致富即书中所谓不益赋而
天下用饶亦此类矣循此传之意深陋为天下国家者
不当下行商贾之事盖是当时亲睹言利之人误国害
民如封禅书中所谓究观方士相官之意云者故言之
深切至此后人但谓子长陷于刑法无财可赎故发愤
作货殖传岂为知太史哉虽然迁之言亦激矣予独谓
其书明白谆复如是千百年来读者犹未能深悉其意
况夫六艺之古远渊奥而传注家自谓尽得经旨可乎
天下用饶亦此类矣循此传之意深陋为天下国家者
不当下行商贾之事盖是当时亲睹言利之人误国害
民如封禅书中所谓究观方士相官之意云者故言之
深切至此后人但谓子长陷于刑法无财可赎故发愤
作货殖传岂为知太史哉虽然迁之言亦激矣予独谓
其书明白谆复如是千百年来读者犹未能深悉其意
况夫六艺之古远渊奥而传注家自谓尽得经旨可乎
卷三十六 第 26b 页 WYG1375-0468b.png
上饶张孟循行卷 赵 汸
昔者吴公子札使鲁观于周南召南以及雅颂其德之
大小治之盛衰与夫忧勤怨思之情莫不如亲见之至
孔子教其弟子亦以诵诗虽多而不能从政专对为无
益诗道与政通固如是乎盖尝闻之古之为诗者辞与
声皆出于其情夫人情者礼乐之原而治道所从出也
士将学为卿大夫以任天下国家之事交四方之政则
必尽人情以通于礼乐诗三百篇虽异事殊时发于人
昔者吴公子札使鲁观于周南召南以及雅颂其德之
大小治之盛衰与夫忧勤怨思之情莫不如亲见之至
孔子教其弟子亦以诵诗虽多而不能从政专对为无
益诗道与政通固如是乎盖尝闻之古之为诗者辞与
声皆出于其情夫人情者礼乐之原而治道所从出也
士将学为卿大夫以任天下国家之事交四方之政则
必尽人情以通于礼乐诗三百篇虽异事殊时发于人
卷三十六 第 27a 页 WYG1375-0468c.png
情之天则一而已后世为诗者辞与声既非出于其情
则固不通于礼乐而无关乎治忽君子又奚取焉虽然
时有古今道有污隆而人情则无以相远大风作于汉
而河汾王子知其霸心之存石壕新安作于唐而魏国
韩公有感于兵制之失夫岂皆不出于情而二公所言
若是士不以三代卿大夫自期无事于四方而学不足
以尽人之情则后世之诗虽有合于古者亦鲜或能通
其意焉尔若张侯孟循父之言诗其有志于古者乎侯
则固不通于礼乐而无关乎治忽君子又奚取焉虽然
时有古今道有污隆而人情则无以相远大风作于汉
而河汾王子知其霸心之存石壕新安作于唐而魏国
韩公有感于兵制之失夫岂皆不出于情而二公所言
若是士不以三代卿大夫自期无事于四方而学不足
以尽人之情则后世之诗虽有合于古者亦鲜或能通
其意焉尔若张侯孟循父之言诗其有志于古者乎侯
卷三十六 第 27b 页 WYG1375-0468d.png
上饶之选也癸卯之春自旴江来新安为其使君左辖
公结同姓之好于总制王公王公所以深敬乎左辖者
不于其币而于其使礼成将返则命郡中士咸赋诗以
饯之又出其在镇所得诗文以观之侯于星溪之篇盖
有取焉既为诗一章题其后复手书之以寄予海宁山
中予寝疾累年旧学都忘因三复孟循父所赋而切有
感焉夫尽人情达事变明乎得失之迹本其废兴之由
此诗道所以与政通盖古卿大夫之学也而孟循父得
公结同姓之好于总制王公王公所以深敬乎左辖者
不于其币而于其使礼成将返则命郡中士咸赋诗以
饯之又出其在镇所得诗文以观之侯于星溪之篇盖
有取焉既为诗一章题其后复手书之以寄予海宁山
中予寝疾累年旧学都忘因三复孟循父所赋而切有
感焉夫尽人情达事变明乎得失之迹本其废兴之由
此诗道所以与政通盖古卿大夫之学也而孟循父得
卷三十六 第 28a 页 WYG1375-0469a.png
之其卒成二公之好而以嘉宾见重于主人宜矣乃即
其诗辞所及推本季子之贤孔门之教暨近世名公钜
人高识远度以广夫言外之旨焉嗟夫吾闻国风止于
泽陂盖春秋之季也今四方多故雅道陵迟有伟人焉
上下古今究观真滥以其法于人情之天者振而起之
其文运复昌之候与吾于张侯有望矣
六安州劝农文(乙巳春/) 朱 模
民非耕不食非蚕不衣人所通晓不待劝而勤者也六
其诗辞所及推本季子之贤孔门之教暨近世名公钜
人高识远度以广夫言外之旨焉嗟夫吾闻国风止于
泽陂盖春秋之季也今四方多故雅道陵迟有伟人焉
上下古今究观真滥以其法于人情之天者振而起之
其文运复昌之候与吾于张侯有望矣
六安州劝农文(乙巳春/) 朱 模
民非耕不食非蚕不衣人所通晓不待劝而勤者也六
卷三十六 第 28b 页 WYG1375-0469b.png
安为淮右名州封疆之广沃壤千里民醇俗朴安于稼
穑富庶闻于邻境比年以来兵革不息民罹涂炭死伤
转徙存者无几膏腴之区鞠为草莽奇穷之民以锄代
耕岁之所收储无甔石加以急徵重敛民每种一石纳
粮三石左君弼私田每种一石纳租一十八石欲其无
流移荒弃不可得也我等祗承王命作牧此邦承乏之
初首求民隐莫切于此已尝申明上司启闻蠲减中书
颁降榜文明示于尔百姓尔百姓亦既知之矣今兹春
穑富庶闻于邻境比年以来兵革不息民罹涂炭死伤
转徙存者无几膏腴之区鞠为草莽奇穷之民以锄代
耕岁之所收储无甔石加以急徵重敛民每种一石纳
粮三石左君弼私田每种一石纳租一十八石欲其无
流移荒弃不可得也我等祗承王命作牧此邦承乏之
初首求民隐莫切于此已尝申明上司启闻蠲减中书
颁降榜文明示于尔百姓尔百姓亦既知之矣今兹春
卷三十六 第 29a 页 WYG1375-0469c.png
气已分土膏融液草木萌坼农事不可缓矣尔其率尔
子弟负尔耒耜奋然东作可也昔者一亩秤粮三斗今
者一亩五升孰重孰轻尔民不耕可乎昔者左租困民
今者与民田一槩徵收孰利孰害尔民虽耕而不力可
乎昔者法度废弛上下贪黩民不安业今者典章严明
孰不奉法流移者可以复其乡里矣田园桑柘可供蚕
丝者戒尔剪伐山林茶漆可资日用者劝尔长茂大抵
衣食足然后礼让兴礼让兴然后彝伦叙如此则尔等
子弟负尔耒耜奋然东作可也昔者一亩秤粮三斗今
者一亩五升孰重孰轻尔民不耕可乎昔者左租困民
今者与民田一槩徵收孰利孰害尔民虽耕而不力可
乎昔者法度废弛上下贪黩民不安业今者典章严明
孰不奉法流移者可以复其乡里矣田园桑柘可供蚕
丝者戒尔剪伐山林茶漆可资日用者劝尔长茂大抵
衣食足然后礼让兴礼让兴然后彝伦叙如此则尔等
卷三十六 第 29b 页 WYG1375-0469d.png
皆为醇厚之民不负官长之劝矣其或不听教条不受
告戒惰其四肢饥寒切体靡所不为甚者去顺从逆陷
于恶党以速天诛悔将何及呜呼尔民其劝之哉毋忽
新安文献志卷三十六
告戒惰其四肢饥寒切体靡所不为甚者去顺从逆陷
于恶党以速天诛悔将何及呜呼尔民其劝之哉毋忽
新安文献志卷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