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二 第 1a 页 WYG1378-0571a.png

文编卷六十二
明 唐顺之 编
太子太师致仕杜祁公墓志铭(欧阳修/)
故太子太师致仕祁国公赠司徒兼侍中杜公讳衍字
世昌越州山阴人也其先本出于尧之后历三代尝为
诸侯后徙其封于杜而子孙散适他国者以杜为氏自
杜赫为秦将军后三世御史大夫周及其子建平侯延
卷六十二 第 1b 页 WYG1378-0571b.png

国公佑显于唐又九世而至于祁公其为家有法其吉
凶祭祀斋戒日时币祝从事一用其家书自唐灭士丧
其旧礼而一切苟简独杜氏守其家法不迁于世俗盖
自春秋诸侯之子孙历秦汉千有馀岁得不绝其世谱
而唐之盛时公卿家法存于今者惟杜氏公自曾高以
来以恭俭孝谨称乡里至公为人尤洁廉自剋其为大
臣事其上以不欺为忠推于人以行已取信故其动静
卷六十二 第 2a 页 WYG1378-0572a.png

尚书左丞方其六十有九岁且尽即上书告老明年以
太子少师致仕累迁太子太保太傅太师封祁国公于
其家天子祀明堂遣使者召公陪祠将有所问以疾不
至而岁时存问劳赐不绝公少举进士高第为扬州观
察推官知平遥县通判晋州知乾州迁河东京西路提
点刑狱知扬州河东陜西路转运使入为三司户部副
使拜天章阁待制知荆南府未行以为河北路都转运
卷六十二 第 2b 页 WYG1378-0572b.png

枢密直学士知永兴军徙知并州迁龙图阁学士复知
永兴军权知开封府康定元年以刑部侍郎同知枢密
院事即拜副使庆历三年迁吏部侍郎枢密使明年以
本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公治吏事如其为人其听狱
讼虽明敏而审覈愈精故屡决疑狱人以为神其簿书
出纳推析毫发终日无倦色至为条目必使吏不得为
奸而已及其施于民者则简而易行始居平遥尝以吏
卷六十二 第 3a 页 WYG1378-0572c.png

未满岁安抚使察其治行以公权知凤翔府二邦之民
争于界上一曰此我公也汝夺之一曰今我公也汝何
有焉夏人初叛命天下苦于兵而自陜以西尤甚吏缘
侵渔调发督迫至民破产不能足往往自经投水以死
于是时公在永兴语其人曰吾不能免汝然可使汝不
劳尔乃为之区处计较量物有无贵贱道里远近宽其
期会使以次输送由是物不踊贵车牛刍秣宿食来往
卷六十二 第 3b 页 WYG1378-0572d.png

缮治城郭器械民皆不知开封治京师常挠于权要有
干其法而能不为之屈者世皆以为难至公能使权要
不敢有所干凡其为治以听断盗贼为能否尔独公始
有馀力省其民事如治他州而畿赤诸县之民皆被其
惠开封比比出能吏而兼于民政者惟公一人吏部审
官主天下吏员而居职者类以不久迁去故吏得为奸
公始视铨事一日选者三人争其阙公以问吏吏受丙
卷六十二 第 4a 页 WYG1378-0573a.png

甲负某事不当得公悟召乙问之乙谢曰业已得它阙
不愿争公不得已与丙而笑曰此非吏罪乃吾未知铨
法尔因命诸曹各具格式科条以白问曰尽乎曰尽矣
明日敕诸吏无得升堂使坐曹听行文书而已由是吏
不得与铨事与夺一出于公居月馀翕然声动京师其
在审官有以贿求官者吏谢不受曰我公有贤名不久
见用去矣姑少待之庆历之初上厌西兵之久出而民
卷六十二 第 4b 页 WYG1378-0573b.png

遂欲尽革众事以修纪纲而小人权倖皆不悦独公与
相佐佑而公尤抑绝侥倖凡内降与恩泽者一切不与
每积至十数则连封而面还之或诘责其人至惭恨涕
泣而去上尝谓谏官欧阳修曰外人知杜某封还内降
邪吾居禁中有求恩泽者每以杜某不可告之而止者
多于所封还也其助我多矣此外人及杜某皆不知也
然公与三人者卒皆以此罢去公多知本朝故实善决
卷六十二 第 5a 页 WYG1378-0573c.png

公争以为不可大臣至有欲以沮军罪公者然兵后果
不得出契丹与夏人争银瓮族大战黄河外而雁门麟
府皆警范文正公安抚河东欲以兵从公以为契丹必
不来兵不可妄出范公怒至以语侵公公不为恨后契
丹卒不来二公皆世俗指公与为朋党者其论议之际
盖如此及三人者将罢去公独以为不可遂亦罢以尚
书左丞知兖州岁馀乃致仕公自布衣至为相衣服饮
卷六十二 第 5b 页 WYG1378-0573d.png

所得悉与昆弟之贫者俸禄所入分给宗族赒人急难
至其归老无屋以居寓于南京驿舍者久之自少好学
工书画喜为诗读书虽老不倦推奖后进今世知名士
多出其门居家见宾客必问时事闻有善喜若已出至
有所不可忧见于色或夜不能寐如任其责者凡公所
以行之终身者有能履其一君子以为人之所难而公
自谓不足以名后世遗戒子孙无得纪述呜呼岂所谓
卷六十二 第 6a 页 WYG1378-0574a.png

赠太师祖鸿胪卿讳叔詹追封吴国公父尚书度支员
外郎讳遂良追封韩国公皆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
娶相里氏封晋国夫人子男曰诜大理评事訢太常博
士讷将作监主簿诒秘书省正字三子早卒女长适集
贤校理苏舜钦次适秘阁校理李綖次适单州团练推
官张遵道公以嘉祐二年二月五日卒于家其子訢以
其年十月十八日葬公子应天府宋城县之仁孝原铭
卷六十二 第 6b 页 WYG1378-0574b.png

翼翼祁公率履自躬一其初终惟德之恭公在于位士
知贪廉退老于家四方之瞻岂惟士夫天子曰咨尔曲
尔直绳之墨之正尔方圆有矩有规人莫之踰公无尔
欺予左予右惟公是毗公虽告休受宠不已宫臣国公
即命于第奕奕明堂万邦从祀岂无臣工为予执法何
以召之惟公旧德公不能来予其往钖君子恺悌民之
父母公虽百龄人以为少不俾黄耇丧予元老宠禄之
卷六十二 第 7a 页 WYG1378-0574c.png

镇安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赠中书令谥
文简程公墓志铭(欧阳修/)
嘉祐元年闰三月己丑镇安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同中
书门下平章事使持节陈州诸军事陈州刺史程公薨
于位以闻诏辍视朝二日赠公中书令于是其孤嗣隆
以状上考功移于太常而博士起曰法宜谥乃谥曰文
简明年十月十八日葬公于河南伊阙之某乡某原其
卷六十二 第 7b 页 WYG1378-0574d.png

族官封爵号卒葬时日与其始终之大节合而志于其
墓且铭之曰惟程氏远有世序自重黎以来其后居中
山者出于魏安乡侯昱之后公讳琳字天球中山博野
人也曾祖赠太师讳新曾祖妣吴国夫人齐氏祖赠太
师中书令讳赞明祖妣秦国夫人吴氏考袁州宜春令
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冀国公讳元白妣晋国夫人楚
氏公以大中祥符四年举服勤辞学高第为泰宁军节
卷六十二 第 8a 页 WYG1378-0575a.png

僖中诏举辞学履行召试直集贤院今天子即位迁太
常博士三司户部判官是时契丹所遣使者数出不逊
语生事而主者应对多失辞上患之已而契丹来贺即
位乃选公为接伴使而契丹使者言太后当遣使通书
公遽以礼折之乃已史官修真宗实录而起居注阙命
公修大中祥符八年以后起居注遂修起居注迁祠部
员外郎提举在京诸司库务以本官知制诰同判吏部
卷六十二 第 8b 页 WYG1378-0575b.png

使至契丹坐殿中位次高而契丹使来坐次下当陛语
甚切不已而上与大臣皆以为小故不足争将许之公
以谓许其小必启其大力争以为不可遂止河决滑州
初议者言可塞役既作而后议者以为不可乃命公往
视之公言可塞遂塞之岁中迁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
丞明年拜枢密直学士知益州蜀人轻而喜乱公常先
制于无事至其临时如不用意而略其细治其大且甚
卷六十二 第 9a 页 WYG1378-0575c.png

月俗放灯吏民夜会聚遨嬉盛天下公先戒吏为火备
有失火者使随救之勿白以动众既而大宴五门城中
火吏救止卒宴民皆不知盖其他设施多类此军士见
监军告其军有变监军入白公笑遣之惶恐不敢去公
曰军中动静吾自知之苟有谋者不待告也可使告者
来监军去而告者卒不敢来公亦不问遂止蜀州妖人
有自号李冰神子者署官属吏卒聚徒百馀人公命捕
卷六十二 第 9b 页 WYG1378-0575d.png

中贵人驰视之使者入其境居人行旅争道公善使者
问杀妖人事其父老皆曰杀一人可使蜀数十年无事
使者问其故对曰前乱蜀者非有智谋豪杰之才乃里
闾无赖小人尔惟不制其始遂至于乱也使者视蜀既
无事又得父老语还白于是上益以公为能迁给事中
知开封府禁中大火延两宫宦者治狱得缝人火斗已
诬伏而下府命公具狱公立辨其非禁中不得入乃命
卷六十二 第 10a 页 WYG1378-0576a.png

燥而焚曰此岂一日火哉乃建言此殆天灾也不宜以
罪人上为缓其狱故卒得无死者公在府决事神速一
岁中狱常空者四五迁工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守御
史中丞是岁以翰林侍读学士复知开封府明年为三
司使治财赋知本末出入有节虽一金不可妄取累迁
吏部侍郎景祐四年以本官参知政事司天言日食明
年正旦请移闰月以避之公以谓天有所谴非移闰可
卷六十二 第 10b 页 WYG1378-0576b.png

已而上悔悟欲复用之稍徙知润州而恶仲淹者复诬
以事语入上怒亟命置之岭南自仲淹贬而朋党之论
起朝士牵连出语及仲淹皆指为党人公独为上开说
明其诬枉上意解而后已公为人刚决明敏多识故事
议论慨然及知政事益奋励无所回避宰相有所欲私
辄以语折之至今人往往能道其语而小人侥倖多不
得志遂共以事中之坐贬光禄卿知颍州已而上思之
卷六十二 第 11a 页 WYG1378-0576c.png

尚书左丞资政殿学士北京建与宦者皇甫继明争治
行宫事章交上上遣一御史视其曲直御史直公遂罢
继明是时继明方信用其势倾动中外自朝廷大臣莫
不屈意下之而公被中伤方起未复而独与之争虽小
故不少假也故议者不以公所直为难而以能不为继
明屈为难也迁工部尚书资政殿大学士河北安抚使
庆历六年拜武昌军节度使陜西安抚使知永兴军府
卷六十二 第 11b 页 WYG1378-0576d.png

前三日公谍知其来戒诸堡寨按兵闭壁寇至以为有
备引去讫公去不复窥边赵元昊死子谅祚立方幼三
大将共治其国言事者谓可除其诸将皆以为节度使
使各有其所部以分弱其势可遂无西患事下公公以
谓幸人之丧非所以示大信抚远人而谅祚虽幼君臣
和三将无异志虽欲有为必无功而反生事不如因而
抚之上以为然皇祐元年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复判
卷六十二 第 12a 页 WYG1378-0577a.png

二边兵兴连岁不解而公方入与谋议更守西北二方
尤知敌人虚实情伪山川要害所以行师制胜营阵出
入之法于河北尤详其奏议颇多虽不能尽用其指画
规为之际有可喜也再居大名前后十年威惠信于其
人人为立生祠公自罢政事益不妄与人合亦卒不复
用既徙镇安居三岁上书曰臣虽老尚能为国守边未
报而得疾享年六十有九公累阶开府仪同三司勋上
卷六十二 第 12b 页 WYG1378-0577b.png

百赐号推诚保德守正翊戴功臣娶陈氐封卫国夫人
子男四人曰嗣隆太常博士嗣弼殿中丞嗣恭太常博
士嗣先大理寺丞女五人长适职方员外郎荣諲次适
秘书丞韩缜次适都官员外郎晁仲约次适大理寺丞
吴得次适将作监主簿王称孙三人长曰伯孙次曰公
孙皆太常寺太祝次曰昌孙守秘书郎有文集奏议六
十卷公平生寡言笑慎于知人既已知之久而益笃喜
卷六十二 第 13a 页 WYG1378-0577c.png

君子之守志于不夺不学而刚有摧必折毅毅程公其
刚不屈公在政事有谔其言直虽不容志岂不完谓公
不显公位将相岂无谋谟胡不以访老于辅藩白首犹
壮公虽在外邦国之光奄其不存士夫曷望吉卜之从
兆此新冈惟其休声逾远弥长
赠太子太傅胡公墓志铭(欧阳修/)
太子少师致仕赠太子大傅胡公讳宿字武平其先豫
卷六十二 第 13b 页 WYG1378-0577d.png

进士中天圣二年乙科为真州扬子尉县大水漂溺居
民令不能救公曰拯溺吾职也即率公私舟活数千人
岁满调庐州合淝主簿张丞相士逊称其文行荐诸朝
召试学士院为馆阁校勘与修北史改集贤校理通判
宣州三迁太常博士判吏部南曹赐绯衣银鱼知湖州
为政有惠爱筑石塘百里捍水患大兴学校学者盛于
东南自湖学始公丁母夫人忧去而州人思之名其塘
卷六十二 第 14a 页 WYG1378-0578a.png

毁瘠过礼三年不居于内服除为三司盐铁判官转尚
书祠部员外郎判度支局院知苏州两浙路转运使召
还修起居注以本官知制诰兼勾当三班院已而兼判
吏部流内铨入内都知杨怀敏坐卫士夜盗入禁中惊
乘舆斥出为和州都监怀敏用事久势动中外未几召
复故职公封还辞头不草制论曰卫士之变踪迹连怀
敏得不穷治诛死幸矣岂宜复在左右其命遂止久之
卷六十二 第 14b 页 WYG1378-0578b.png

兼端明殿学士累迁尚书左司郎中兼知通进银台司
审刑院群牧使提举在京诸司库务醴泉宫判尚书礼
部遂判都省再知礼部贡举奉使契丹馆伴北朝人使
亦皆再而北人严惮之公为人清俭谨默内刚外和群
居笑语諠哗独正容色温温不动声气与人言必思而
后对故其涖官临事慎重不辄发发亦不可回止而其
趣要归于仁厚朝议在官年七十而不致仕者有司以
卷六十二 第 15a 页 WYG1378-0578c.png

以吏议从事殆非所以优老劝功之意当少缓其事使
人得自言而全其美节朝廷嘉其言是至今行之皇祐
新乐成议者多异论有诏新乐用于常祀朝会而郊庙
仍用旧乐公言书称同律而今旧乐高新乐下相去一
律难并用而新乐未施于郊庙先用之朝会非先王荐
上帝配祖考之意皆不可近制礼部四岁一贡士议者
患之请更为间岁议已定公独以为不然曰使士子废
卷六十二 第 15b 页 WYG1378-0578d.png

为非行之数年士子果以为不便而卒用三岁之制仁
宗久未有皇子群臣多以皇嗣为言未省公以学士当
作青辞祷嗣于山川即建言储位久虚非所以居安而
虑危愿择宗室之贤者立之以慰安天下之心语甚切
至公学问该博兼通阴阳五行天人灾异之说南京鸿
庆宫灾公以谓南京圣宋所以受命建号而大火主于
商丘国家乘火德而王者也今不领于祠官而比年数
卷六十二 第 16a 页 WYG1378-0579a.png

历六年夏河北河东京东同时地震而登莱尤甚公以
岁推之曰明年丁亥岁之刑德皆在北宫阴生于子而
极于亥然阴犹彊而未即伏阳犹微而未即胜此所以
震也是谓龙战之会而其位在乾今夏人元昊中国之
阴也宜为之备不然必有内盗起于河朔明年王则以
贝州叛公又以为登莱视京师为东北隅乃少阳之位
也今二州并置金坑多聚民以凿山谷阳气损泄故阴
卷六十二 第 16b 页 WYG1378-0579b.png

地道皇祐五年正月会灵宫灾是岁冬至祀天南郊以
三圣并配明年大旱公曰五行火礼也去岁火而今又
旱其应在礼此殆郊丘并配之失也即建言并配非古
宜用迭配如初诏其后并州议建军为节镇公以星土
考之曰昔高辛氏之二子不相能也尧迁阏伯于商丘
主火而商为宋星迁实沈于台骀主水而参为晋星国
家受命始于商丘王以火德又京师当宋之分野而并
卷六十二 第 17a 页 WYG1378-0579c.png

平僣伪并最后服太宗削之不使列于方镇八十年矣
谓宜如旧制公在翰林十年多所补益大抵不为苟止
而妄随故其言或用或不用或后卒如其言然天子察
公之忠欲大用者久矣嘉祐六年八月拜公谏议大夫
枢密副使公既慎静而当大任尤顾惜大体而群臣方
建利害多更张庶事以革弊公独厌之曰变法古人之
难不务守祖宗成法而徒纷纷无益于治也又以谓契
卷六十二 第 17b 页 WYG1378-0579d.png

为备而已今三边武备多弛牧马著虚名于籍可乘而
战者百无一二又谓沧州宜分为一路以禦敌此今急
务也若其界上交侵小故乃城寨主吏之职朝廷宜守
祖宗之约不宜争小利而隳大信深戒边臣生事以为
功在位六年其论议类皆如此英宗即位拜给事中治
平三年累上表乞致仕未允久之拜尚书吏部侍郎观
文殿学士知杭州为政不略细故或谓大臣不宜自劳
卷六十二 第 18a 页 WYG1378-0580a.png

位迁左丞五月公以疾告遂除太子少师致仕命未至
而公以六月十一日薨于正寝享年七十有三即以其
年十一月某日葬于某州某县某乡之某原公之曾祖
讳持累赠太傅曾祖妣欧阳氏追封晋陵郡太夫人祖
讳徽累赠太师祖妣杨氏追封华阴郡太夫人余氏嘉
兴郡太夫人余氏丹阳郡太夫人龚氏武陵郡太夫人
父讳㝝累赠太师兼中书令妣沈氏追封东阳郡太夫
卷六十二 第 18b 页 WYG1378-0580b.png

禄大夫勋上柱国开国安定爵公食邑二千八百户食
实封四百户赐推诚保德翊戴功臣初娶吴氏追封兰
陵郡夫人再娶何氏封南康郡夫人子男五人长曰宗
尧今为都官员外郎次曰遵路早卒次曰宗质国子博
士次曰宗炎著作佐郎次曰宗厚秘书省正字早卒女
四人皆适士族孙志修太常寺大祝行修守秘书省校
书郎简修试秘书省校书郎世修德修安修奕修慎修
卷六十二 第 19a 页 WYG1378-0580c.png

阁叹曰吾恨未识此人其举进士也谢阳夏公绛荐公
为第一公名以此益彰而谢公亦以此自负少尝善一
浮图其人将死谓公曰我有秘术能化瓦石为黄金子
其葬我我以此报子公曰尔之后事吾敢不勉秘术非
吾欲也浮图叹曰子之志未可量也其笃行自励至于
贵显常如布衣时有文集四十卷铭曰
允矣胡公顺外刚中惟初暨终一德之恭公之燕居其
卷六十二 第 19b 页 WYG1378-0580d.png

嘉话忧深虑远不迎利趋不畏势反有或不从后必如
之久而愈信孰不公思侍从之亲枢机之密名望三朝
清职峻秩恺悌之仁宜国黄耇七十而止孰云多寿惟
善在人刻铭不朽
赠尚书工部侍郎孔公墓志铭(王安石/)
宋故朝请大夫给事中知郓州军州事兼管内河堤司
农同群牧使上护军鲁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六百户食
卷六十二 第 20a 页 WYG1378-0581a.png

书吏部侍郎讳勖之子兖州曲阜县令袭封文宣公赠
兵部尚书讳仁玉之孙兖州泗水县主簿讳光嗣之曾
孙而孔子之四十五世孙也其仕当今天子天圣宝元
之间以刚毅谅直名闻天下尝知谏院矣上书请明肃
太后归政天子而廷奏枢密使曹利用尚御药罗崇勋
罪状当是时崇勋操权利与士大夫为市而利用悍彊
不逊内外惮之尝为御史中丞矣皇后郭氏废引谏官
卷六十二 第 20b 页 WYG1378-0581b.png

已盖公事君之大节如此此其所以名闻天下而士大
夫多以公不终于大位为天下惜者也公讳道辅字原
鲁初以进士释褐补宁州军事推官年少耳然断狱议
事已能使老吏惮惊遂迁大理寺丞知兖州仙源县事
又有能名其后尝直史馆待制龙图阁判三司理欠凭
由司登闻检院吏部流内铨糺察在京刑狱知许徐兖
郓泰五州留守南京而兖郓御史中丞皆再至所至官
卷六十二 第 21a 页 WYG1378-0581c.png

尝自诎也其在兖州也近臣有献诗百篇者执政请除
龙图阁直学士上曰是诗虽多不如孔道辅一言乃以
公为龙图阁直学士于是人度公为上所思且不久于
外矣未几果复召以为中丞而宰相使人说公稍折节
以待迁公乃告以不能于是人又度公且不得久居中
而公果出初开封府吏冯士元坐狱语连大臣数人故
移其狱御史御史劾士元罪止于杖又多更赦公见上
卷六十二 第 21b 页 WYG1378-0581d.png

而执政又以谓公为大臣道地故出知郓州公以宝元
二年如郓道得疾以十二月壬申卒于滑州之韦城驿
享年五十四其后诏追复郭皇后位号而近臣有为上
言公明肃太后时事者上亦记公平生所为故特赠公
尚书工部侍郎公夫人金城郡君尚氏尚书都官员外
郎讳宾之女生二男子曰淘今为尚书屯田员外郎曰
宗翰今为太常博士皆有行治世其家累赠公金紫光
卷六十二 第 22a 页 WYG1378-0582a.png

孔子墓之西南百步公廉于财乐振施遇故人子恩厚
尤笃而尤不好鬼神禨祥事在宁州道士治真武像有
蛇穿其前数出近人人传以为神州将欲视验以闻故
率其属往拜之而蛇果出公即举笏击蛇杀之自州将
以下皆大惊已而又皆大服公由此始知名然余观公
数处朝廷大议视祸福无所择其智勇有过人者胜一
蛇之妖何足道哉世多以此称公者故余亦不得而略
卷六十二 第 22b 页 WYG1378-0582b.png

展也孔公维志之求行有险夷不改其辀权彊所忌谗
谄所雠考终厥位宠禄优优维皇好直是锡公休序行
纳铭为识诸幽
贞曜先生墓志铭(韩愈/)
唐元和九年岁在甲午八月己亥贞曜先生孟氏卒无
子其配郑氏以告愈走位哭且召张籍会哭明日使以
钱如东都供葬事诸尝与往来者咸来哭吊韩氏遂以
卷六十二 第 23a 页 WYG1378-0582c.png

铭愈哭曰呜呼吾尚忍铭吾友也夫兴元人以币如孟
氏赙且来商家事樊子使来速铭曰不则无以掩诸幽
乃序而铭之先生讳郊字东野父庭玢娶裴氏女而选
为昆山尉生先生及二季酆郢而卒先生生六七年端
序则见长而愈骞涵而揉之内外完好色夷气清可畏
而亲及其为诗刿目玺心刃迎缕解钩章棘句掐擢胃
肾神施鬼设间见层出唯其大玩于词而与世抹摋人
卷六十二 第 23b 页 WYG1378-0582d.png

之矣其犹足存邪年几五十始以尊夫人之命来集京
师从进士试既得即去间四年又命来选为溧阳尉迎
侍溧上去尉二年而故相郑公尹河南奏为水陆运从
事试协律郎亲拜其母于门内母卒五年而郑公以节
领兴元军奏为其军参谋试大理评事挈其妻行之兴
元次于阌乡暴疾卒年六十四买棺以敛以二人舆归
酆郢皆在江南十月庚申樊子合凡赠赙而葬之洛阳
卷六十二 第 24a 页 WYG1378-0583a.png

生揭德振华于古有光贤者故事有易名况士哉如曰
贞曜先生则姓名字行有载不待讲说而明皆曰然遂
用之初先生所与俱学同姓简于世次为叔父由给事
中观察浙东曰生吾不能举死吾知恤其家铭曰
于戏贞曜维执不猗维出不訾维卒不施以昌其诗
施先生墓志铭(韩愈/)
贞元十八年十月十一日太学博士施先生士丐卒其
卷六十二 第 24b 页 WYG1378-0583b.png

毛郑诗通春秋左氏传善讲说朝之贤士大夫从而执
经考疑者继于门太学生习毛郑诗春秋左氏传者皆
其弟子贵游之子弟时先生之说二经来太学帖帖坐
诸生下恐不卒得闻先生死二经生丧其师仕于学者
亡其朋故自贤士大夫老师宿儒新进小生闻先生之
死哭泣相吊归衣服货财先生年六十九在太学者十
九年由四门助教为太学助教由助教为博士大学秩
卷六十二 第 25a 页 WYG1378-0583c.png

学祖曰旭袁州宜春尉父曰婼豪州定远丞妻曰太原
王氏先先生卒子曰友直明州鄮县主簿曰友谅太庙
斋郎系曰
先生之祖氏自施父其后施常事孔子以彰雠为博士
延为太尉太尉之孙始为吴人曰然曰续亦载其迹先
生之兴公车是召纂序前闻于光有曜古圣人言其旨
密微笺注纷罗颠倒是非闻先生讲论如客得归卑让
卷六十二 第 25b 页 WYG1378-0583d.png

禾高四尺者先生墓邪
孙明复先生墓志铭(并序欧阳修/)
先生讳复字明复姓孙氏晋州平阳人也少举进士不
中退居泰山之阳学春秋著尊王发微鲁多学者其尤
贤而有道者石介自介而下皆以弟子事之先生年逾
四十家贫不娶李丞相迪将以其弟之女妻之先生疑
焉介与群弟子进曰公卿不下士久矣今丞相不以先
卷六十二 第 26a 页 WYG1378-0584a.png

成丞相之贤名于是乃许孔给事道辅为人刚直严重
不妄与人闻先生之风就见之介执杖屦侍左右先生
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及其往谢也亦然鲁人既素高
此两人由是始识师弟子之礼莫不叹嗟之而李丞相
孔给事亦以此见称于士大夫其后介为学官语于朝
曰先生非隐者也欲仕而未得其方也庆历二年枢密
副使范仲淹资政殿学士富弼言其道德经术宜在朝
卷六十二 第 26b 页 WYG1378-0584b.png

为侍讲而嫉之者言其讲说多异先儒遂止七年徐州
人孔直温以狂谋捕治索其家得诗有先生姓名坐贬
监虔州商税徙泗州又徙知河南府长水县签署应天
府判官公事通判陵州翰林学士赵槩等十馀人上言
孙某行为世法经为人师不宜弃之远方乃复为国子
监直讲居三岁以嘉祐二年七月二十四日以疾卒于
家享年六十有六官至殿中丞先生在太学时为大理
卷六十二 第 27a 页 WYG1378-0584c.png

钱十万而公卿大夫朋友太学之诸生相与吊哭赙治
其丧于是以其年十月二十七日葬先生于郓州须城
县卢泉乡之北扈原先生治春秋不惑传注不为曲说
以乱经其言简易明于诸侯大夫功罪以考时之盛衰
而推见王道之治乱得于经之本义为多方其病时枢
密使韩琦言之天子选书吏给纸笔命其门人祖无择
就其家得其书十有五篇录之藏于秘阁先生一子大
卷六十二 第 27b 页 WYG1378-0584d.png

圣既殁经更战焚逃藏脱乱仅传存众说乘之汨其原
怪迂百出杂伪真后生牵卑习前闻有欲患之寡攻群
往往止燎以膏薪有勇夫子辟浮云刮磨蔽蚀相吐吞
日月卒复光破昏博哉功利无穷垠有考其不在斯文
徂徕石先生墓志铭(并序欧阳修/)
徂徕先生姓石氏名介字守道兖州奉符人也徂徕鲁
东山而先生非隐者也其仕尝位于朝矣鲁之人不称
卷六十二 第 28a 页 WYG1378-0585a.png

因其所居山以配其有德之称曰徂徕先生者鲁人之
志也先生貌厚而气完学笃而志大虽在畎亩不忘天
下之忧以谓时无不可为为之无不至不在其位则行
其言吾言用功利施于天下不必出乎已吾言不用虽
获祸咎至死而不悔其遇事发愤作为文章极陈古今
治乱成败以指切当世贤愚善恶是是非非无所讳忌
世俗颇骇其言由是谤议喧然而小人尤嫉恶之相与
卷六十二 第 28b 页 WYG1378-0585b.png

勇过孟轲矣不幸遇疾以卒既卒而奸人有欲以奇祸
中伤大臣者犹指先生以起事谓其诈死而北走契丹
矣请发棺以验赖天子仁圣察其诬得不发棺而保全
其妻子先生世为农家父讳丙始以仕进官至太常博
士先生年二十六举进士甲科为郓州观察推官南京
留守推官御史台辟主簿未至以上书论赦罢不召秩
满迁某军节度掌书记代其父官于蜀为嘉州军事判
卷六十二 第 29a 页 WYG1378-0585c.png

未葬者七十丧服除召入国子监直讲是时兵讨元昊
久无功海内重困天子奋然思欲振起威德而进退二
三大臣增置谏官御史所以求治之意甚锐先生跃然
喜曰此盛事也雅颂吾职其可已乎乃作庆历圣德诗
以褒贬大臣分别邪正累数百言诗出太山孙明复曰
子祸始于此矣明复先生之师友也其后所谓奸人作
奇祸者乃诗之所斥也先生自閒居徂徕后官于南京
卷六十二 第 29b 页 WYG1378-0585d.png

之者甚众太学之兴自先生始其所为文章曰某集者
若干卷曰某集者若干卷其斥佛老时文则有怪说中
国论曰去此三者然后可以有为其戒奸臣宦女则有
唐鉴曰吾非为一世监也其馀喜怒哀乐必见于文其
辞博辩雄伟而忧思深远其为言曰学者学为仁义也
惟忠能忘其身信笃于自信者乃可以力行也以是行
于己亦以是教于人所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
卷六十二 第 30a 页 WYG1378-0586a.png

皆为周孔之徒以致其君为尧舜之君民为尧舜之民
亦未尝一日少忘于心至其违世惊众人或笑之则曰
吾非狂痴者也是以君子察其行而信其言推其用心
而哀其志先生直讲岁馀杜祁公荐之天子拜太子中
允今丞相韩公又荐之乃直集贤院又岁馀始去太学
通判濮州方待次于徂徕以庆历五年七月某日卒于
家享年四十有一友人庐陵欧阳修哭之以诗以谓待
卷六十二 第 30b 页 WYG1378-0586b.png

自胜今丞相韩公与河阳富公分俸买田以活之后二
十一年其家始克葬先生于某所将葬其子师讷与其
门人姜潜杜默徐遁等来告曰谤焰熄矣可以发先生
之光矣敢请铭某曰吾诗不云乎子道自能久也何必
吾铭遁等曰虽然鲁人之欲也乃为之铭曰
徂徕之岩岩与子之德兮鲁人之所瞻汶水之汤汤与
子之道兮逾远而弥长道之难行兮孔孟遑遑一世之
卷六十二 第 31a 页 WYG1378-0586c.png

古圣贤皆然兮噫子虽毁其何伤
孔处士墓志铭(王安石/)
先生讳旼字宁极睦州桐庐县尉讳询之曾孙赠国子
博士讳延淊之孙尚书都官员外郎讳昭亮之子自都
官而上至孔子四十五世先生尝欲举进士已而悔曰
吾岂有不得已于此邪遂居于汝州之龙兴山而上葬
其亲于汝汝人争讼之不可平者不听有司而听先生
卷六十二 第 31b 页 WYG1378-0586d.png

七年诏求天下行义之士而守臣以先生应诏于是朝
廷赐之米帛又敕州县除其杂赋嘉祐三年近臣多言
先生有道德可用而执政度以为不肯屈除守秘书省
校书郎致仕四年近臣又多以为言乃诏以为国子监
直讲先生辞乃除守光禄寺丞致仕五年大臣有请先
生为其属县者于是天子以知汝州龙兴县事先生又
辞辞未听而六月某日先生终于家年六十七大臣有
卷六十二 第 32a 页 WYG1378-0587a.png

于尧山都官之兆而以夫人李氏祔李氏故大理评事
昌符之女生一女嫁为士人妻而先物故先生事父母
至孝居丧如礼遇人恂恂虽仆奴不忍以辞气加焉衣
食与田桑有馀辄以赒其乡里贷而后不能偿者未尝
问也未尝疑人人亦以故不忍欺之而世之传先生者
多异学士大夫有知而能言者盖先生孝弟忠信无求
于世足以使其乡人畏服之如此而先生未尝为异也
卷六十二 第 32b 页 WYG1378-0587b.png

行治非有得于内其孰能致此耶当汉之东徙高守节
之士而亦以故成俗故当世处士之闻独多于后世乃
至于今知名为贤而处者盖亦无有几人岂世之所不
尚遂湮没而无闻抑士之趋操亦有待于世耶若先生
固不为有待于世而卓然自见于时岂非所谓豪杰之
士者哉其可铭也已铭曰
有入而不出以身易物有往而不反以私其佚呜呼先
卷六十二 第 33a 页 WYG1378-0587c.png

临川吴子善墓志铭(王安石/)
临川吴氏有子兴宗字子善年二十丧母而其父以生
事付之则先日出以作后日入以息日午矣家一人未
饭其夫妇必尚空腹天寒矣家一人未纩其夫妇必尚
单衣盖如此者二十年而终三十年而已死凡嫁五妹
办数丧又以其筋力之馀及于乡党苟有故必我劳人
佚先往后归而尤笃于友爱见弟有过则颜色愈温须
卷六十二 第 33b 页 WYG1378-0587d.png

以汝吾所以不避艰险者保汝而已其弟终感悟悔改
为善士以文学名于世此待其弟乃尔若于它人则绝
口不涉其非然里中少年闻其謦欬之音往往逃匿若
匿不及则俛首恐愧而尝有所絓一至讼庭及著械同
絓数十人为之皆哭掌狱者惊起白守守立免焉其见
畏爱多此类某谓其父为诸舅甚知其所为故于其弟
子经孝宗之求志以葬也为道而不辞子善尝应进士
卷六十二 第 34a 页 WYG1378-0588a.png

而十二月十二日与其母黄氏共葬于灵源村父墓之
域中父讳偃亦有行义用疾弗仕祖讳表微尚书屯田
员外郎曾祖讳英殿中丞初妻姓王氏一男良弼皆前卒
再娶杨氏生荛适杜荛始九岁而四女幼者一岁云云
王深父墓志铭(王安石/)
吾友深父书足以致其言言足以遂其志志欲以圣人
之道为己任盖非至于命弗止也故不为小廉曲谨以
卷六十二 第 34b 页 WYG1378-0588b.png

学问文章行治然真知其人者不多而多见谓迂阔不
足趣时合变嗟乎是乃所以为深父也令深父而有以
合乎彼则必无以同乎此矣尝独以谓天之生夫人也
殆将以寿考成其才使有待而后显以施泽于天下或
者诱其言以明先王之道觉后世之民呜呼孰以为道
不任于天德不酬于人而今死矣甚哉圣人君子之难
知也以孟轲之圣而弟子所愿止于管仲晏婴况馀人
卷六十二 第 35a 页 WYG1378-0588c.png

已芭称雄书以为胜周易易不可胜也芭尚不为知雄
者而人皆曰古之人生无所遇合至其殁久而后世莫
不知若轲雄者其殁皆过千岁读其书知其意者甚少
则后世所谓知者未必真也夫此两人以老而终幸能
著书书具在然尚如此嗟乎深父其志虽能知轲其于
为雄虽几可以无悔然其志未就其书未具而既早死
岂特无所遇于今又将无所传于后天之生夫人也而
卷六十二 第 35b 页 WYG1378-0588d.png

后自光州之固始迁福州之侯官为侯官人者三世曾
祖讳某某官祖讳某某官考讳某尚书兵部员外郎兵
部葬颍州之汝阴故今为汝阴人深父尝以进士补亳
州卫真县主簿岁馀自免去有劝之仕者辄辞以养母
其卒以治平二年七月二十八日年四十三于是朝廷
用荐者以为某军节度推官知陈州南顿县事书下而
深父死矣夫人曾氏先若干日卒子男一人某女二人
卷六十二 第 36a 页 WYG1378-0589a.png

以曾氏祔铭曰
呜呼深父惟德之仔肩以迪祖武厥艰荒遐力必践取
莫吾知庸亦莫吾侮神则尚反归形此土
柳子厚墓志铭(韩愈/)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
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
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
卷六十二 第 36b 页 WYG1378-0589b.png

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
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
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㒞杰廉悍
议论證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
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
门下交口荐誉之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卷六十二 第 37a 页 WYG1378-0589c.png

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元和中尝例
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
岂不足为政耶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
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
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
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
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悉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
卷六十二 第 37b 页 WYG1378-0589d.png

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
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
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
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
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
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徵逐诩诩彊笑语以相取下握
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
卷六十二 第 38a 页 WYG1378-0590a.png

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盗
贼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
以少愧矣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
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
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
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
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
卷六十二 第 38b 页 WYG1378-0590b.png

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
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辩之者子厚以元和十四年
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万
年先人墓侧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始四岁季曰
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其得归葬也费皆出
观察使河东裴君行立行立有节槩重然诺与子厚结
交子厚亦为之尽竟赖其力葬子厚于万年之墓者舅
卷六十二 第 39a 页 WYG1378-0590c.png

家焉逮其死不去既往葬子厚又将经纪其家庶几有
始终者铭曰
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南阳樊绍述墓志铭(韩愈/)
樊绍述既卒且葬愈将铭之从其家求书得书号魁纪
公者三十卷曰樊子者又三十卷春秋集传十五卷表
笺策状书序传记纪志说论今文赞铭凡二百九十一
卷六十二 第 39b 页 WYG1378-0590d.png

一十九曰多矣哉古未尝有也然而必出于己不袭蹈
前人一言一句又何其难也必出入仁义其富若生蓄
万物必具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然而不烦于
绳削而自合也呜呼绍述于斯术其可谓至于斯极者
矣生而其家贵富长而不有其藏一钱妻子告不足顾
且笑曰我道盖是也皆应曰然无不意满尝以金部郎
中告哀南方还言某师不治罢之以此出为绵州刺史
卷六十二 第 40a 页 WYG1378-0591a.png

于我有德以为谏议大夫命且下遂病以卒年若干绍
述讳宗师父讳泽尝帅襄阳江陵官至右仆射赠某官
祖某官讳泳自祖及绍述三世皆以军谋堪将帅策上
第以进绍述无所不学于辞于声天得也在众若无能
者尝与观乐问曰何如曰后当然已而果然铭曰
惟古于词必已出降而不能乃剽贼后皆指前公相袭
从汉迄今用一律寥寥久哉莫觉属神徂圣伏道绝塞
卷六十二 第 40b 页 WYG1378-0591b.png

李元宾墓志铭(韩愈/)
李观字元宾其先陇西人也始来自江之东年二十四
举进士三年登上第又举博学宏辞得太子校书一年
年二十九客死于京师既敛之三日友人博陵崔弘礼
葬之于国东门之外七里乡曰庆义原曰嵩原友人韩
愈书石以志之辞曰已虖元宾寿也者吾不知其所慕
夭也者吾不知其所恶生而不淑谁谓其寿死而不朽
卷六十二 第 41a 页 WYG1378-0591c.png

元宾竟何为哉竟何为哉
覃季子墓志铭(柳宗元/)
覃季子其人生爱书贫甚尤介特不苟受施读经传言
其说数家推太史公班固书下到今横竖钩贯又且数
十家通为书号覃子史纂又取鬻老管庄子思晏孟下
到今其术自儒墨名法至于狗彘草木凡有益于世者
为子纂又百有若干家笃于闻不以仕为事黜陟使取
卷六十二 第 41b 页 WYG1378-0591d.png

某乡将死叹曰宁有闻而穷乎将无闻而丰乎宁介而
踬乎将溷而遂乎葬其乡后若千年柳先生来永州戚
其文不大于世求其墓以石铭铭曰
困其独丰其辱
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并序欧阳修/)
有蜀君子曰苏君讳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君之行
义修于家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当至和嘉祐之
卷六十二 第 42a 页 WYG1378-0592a.png

著书二十二篇献诸朝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
其二子举进士皆在高等亦以文学称于时眉山在西
南数千里外一日父子隐然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遂
擅天下君之文博辩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既见而
温温似不能言及即之与居愈久而愈可爱间而出其
所有愈叩而愈无穷呜呼可谓纯明笃实之君子也曾
祖讳祐祖讳杲父讳序赠尚书职方员外郎三世皆不
卷六十二 第 42b 页 WYG1378-0592b.png

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书职方君纵而不问乡闾亲族
皆怪之或问其故职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年二
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
岁馀举进士再不中又举茂材异等不中退而叹曰此
不足为吾学也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益闭户读书
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以考
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粹精涵蓄
卷六十二 第 43a 页 WYG1378-0592c.png

言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盖其禀
也厚故发之迟志也悫故得之精自来京师一时后生
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以其父子俱知名故
号老苏以别之初修为上其书召试紫微阁辞不至遂
除试秘书省校书郎会太常修纂建隆以来礼书乃以
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使食其禄与陈州项城县令姚辟
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方奏未报而君
卷六十二 第 43b 页 WYG1378-0592d.png

闻而哀之特赠光禄寺丞敕有司具舟载其丧归于蜀
君娶程氏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三子曰景先早卒轼
今为殿中丞直史馆辙权大名府推官三女皆早卒孙
曰迈曰迟有文集二十卷谥法三卷君善与人交急人
患难死则恤养其孤乡人多德之盖晚而好易曰易之
道深矣汨而不明者诸儒以附会之说乱之也去之则
圣人之旨见矣作易传未成而卒治平四年十月壬申
卷六十二 第 44a 页 WYG1378-0593a.png

常叹曰知我者惟吾父与欧阳公也然则非余谁宜铭
铭曰
苏显唐世实栾城人以宦留眉蕃蕃子孙自其高曾乡
里称仁伟欤明允大发于文亦既有文而又有子其存
不朽其嗣弥昌呜呼明允可谓不亡
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欧阳修/)
故湖州长史苏君有贤妻杜氏自君之丧布衣蔬食居
卷六十二 第 44b 页 WYG1378-0593b.png

曰吾夫屈于生犹可伸于死其父太子太师以告于予
予为集次其文而序之以著君之大节与其所以屈伸
得失以深诮世之君子当为国家乐育贤材者且悲君
之不幸其妻卜以嘉祐元年十月某日葬君于润州丹
徒县义里乡檀山里石门村又号泣于其父曰吾夫屈
于人间犹可伸于地下于是杜公及君之子泌皆以书
来乞铭以葬君讳舜钦字子美其上世居蜀后徙开封
卷六十二 第 45a 页 WYG1378-0593c.png

翰林为学士参知政事官至礼部侍郎父讳耆官至工
部郎中直集贤院君少以父荫补太庙斋郎调荥阳尉
非所好也已而锁其厅去举进士中第改光禄寺主簿
知蒙城县丁父忧服除知长垣县迁大理评事监在京
楼店务君状貌奇伟慷慨有大志少好古工为文章所
至皆有善政官于京师位虽卑数上疏论朝廷大事敢
道人之所难言范文正公荐君召试得集贤校理自元
卷六十二 第 45b 页 WYG1378-0593d.png

用三四大臣欲尽革众弊以纾民于是时范文正公与
今富丞相多所设施而小人不便顾人主方信用思有
以撼动未得其根以君文正公之所荐而宰相杜公婿
也乃以事中君坐监进奏院祠神奏用市故纸钱会客
为自盗除名君名重天下所会客皆一时贤俊悉坐贬
逐然后中君者喜曰吾一举网尽之矣其后三四大臣
继罢去天下事卒不复施为君携妻子居苏州买水石
卷六十二 第 46a 页 WYG1378-0594a.png

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狎书皆可爱故其虽
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天下之士闻其名而慕见
其所传而喜往揖其貌而竦听其论而惊以服久与其
居而不能舍以去也居数年复得湖州长史庆历八年
十二月某日以疾卒于苏州享年四十有一君先娶郑
氏后娶杜氏三子长曰泌将作监主簿次曰液曰激二
女长适前进士陈纮次尚幼初君得罪时以奏用钱为
卷六十二 第 46b 页 WYG1378-0594b.png

复召用皆显列于朝而至今无复为君言者宜其欲求
伸于地下也宜予述其得罪以死之详而使后世知其
有以也既又长言以为之辞庶几并写予之所以哀君
者其辞曰
谓为无力兮孰击而去之谓为有力兮胡不反子之归
岂彼能兮此不为善百誉而不进兮一毁落世以颠挤
荒孰问兮杳难知嗟子之中兮有韫而无施文章发耀
卷六十二 第 47a 页 WYG1378-0594c.png

尹师鲁墓志铭(欧阳修/)
师鲁河南人姓尹氏讳洙然天下之士识与不识皆称
之曰师鲁盖其名重当世而世之知师鲁者或推其文
学或高其议论或多其材能至其忠义之节处穷达临
祸福无愧于古君子则天下之称师鲁者未必尽知之
师鲁为文章简而有法博学彊记通知今古长于春秋
其与人言是是非非务穷尽道理乃已不为苟止而妄
卷六十二 第 47b 页 WYG1378-0594d.png

见称于世者亦所以取嫉于人故其卒穷以死师鲁少
举进士及第为绛州正平县主簿河南府户曹参军邵
武军判官举书判拔萃迁山南东道掌书记知伊阳县
王文康公荐其才召试充馆阁校勘迁太子中允天章
阁待制范公贬饶州谏官御史不肯言师鲁上书言仲
淹臣之师友愿得俱贬贬监郢州酒税又徙唐州遭父
丧服除复得太子中允知河南县赵元昊反陜西用兵
卷六十二 第 48a 页 WYG1378-0595a.png

为经略使韩公所深知其后诸将败于好水韩公降知
秦州师鲁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韩公奏得通判秦州迁
知泾州又知渭州兼泾原路经略部署坐城水洛与边
臣异议徙知晋州又知潞州为政有惠爱潞州人至今
思之累迁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师鲁当天下无事
时独喜论兵为叙燕息戍二篇行于世自西兵起凡五
六岁未尝不在其间故其论议益精密而于西事尤习
卷六十二 第 48b 页 WYG1378-0595b.png

又欲训土兵代戍卒以减边用为禦戎长久之策皆未
及施为而元昊臣西兵解严师鲁亦去而得罪矣然则
天下之称师鲁者于其材能亦未必尽知之也初师鲁
在渭州将吏有违其节度者欲按军法斩之而不果其
后吏至京师上书讼师鲁以公使钱贷部将贬崇信军
节度副使徙监均州酒税得疾无医药舁至南阳求医
疾革隐几而坐顾稚子在前无甚怜之色与宾客言终
卷六十二 第 49a 页 WYG1378-0595c.png

兄源字子渐亦以文学知名前一岁卒师鲁凡十年间
三贬官丧其父又丧其兄有子四人连丧其三女一适
人亦卒而其身终以贬死一子三岁四女未嫁家无馀
赀客其丧于南阳不能归平生故人无远迩皆往赙之
然后妻子得以其柩归河南以某年某月某日葬于先
茔之次余与师鲁兄弟交尝铭其父之墓矣故不复次
其世家焉铭曰
卷六十二 第 49b 页 WYG1378-0595d.png

梅圣俞墓志铭(并序欧阳修/)
嘉祐五年京师大疫四月乙亥圣俞得疾卧城东汴阳
坊明日朝之贤士大夫往问疾者驺呼属路不绝城东
之人市者废行者不得往来咸惊顾相语曰兹坊所居
大人谁邪何致客之多也居八日癸未圣俞卒于是贤
士大夫又走吊哭如前日益多而其尤亲且旧者相与
聚而谋其后事自丞相以下皆有以赙恤其家粤六月
卷六十二 第 50a 页 WYG1378-0596a.png

圣俞字也其名尧臣姓梅氏宣州宣城人也自其家世
颇能诗而从父询以仕显至圣俞遂以诗闻自武夫贵
戚童儿野叟皆能道其名字虽妄愚人不能知诗义者
直曰此世所贵也吾能得之用以自矜故求者日踵门
而圣俞诗遂行天下其初喜为清丽閒肆平淡久则涵
演深远间亦琢刻以出怪巧然气完力馀益老以劲其
应于人者多故辞非一体至于它文章皆可喜非如唐
卷六十二 第 50b 页 WYG1378-0596b.png

尝忤于物至其穷愁感愤有所骂讥笑谑一发于诗然
用以为驩而不怨怼可谓君子者也初在河南王文康
公见其文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其后大臣屡荐宜在
馆阁尝一召试赐进士出身馀辄不报嘉祐元年翰林
学士赵槩等十馀人列言于朝曰梅某经行修明愿得
留与国子诸生讲论道德作为雅颂以歌咏圣化乃得
国子监直讲三年冬祫于太庙御史中丞韩绛言天子
卷六十二 第 51a 页 WYG1378-0596c.png

俞初以从父荫补太庙斋郎历桐城河南河阳三县主
簿以德兴县令知建德县又知襄城县监湖州盐税签
署忠武镇安两军节度判官监永济仓国子监直讲累
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尝奏其所撰唐载二十六卷多
补正旧史阙缪乃命编修唐书书成未奏而卒享年五
十有九曾祖讳远祖讳邈皆不仕父讳让太子中舍致
仕赠职方郎中母曰仙游县太君束氏又曰清河县太
卷六十二 第 51b 页 WYG1378-0596d.png

男五人曰增曰墀曰坰曰龟儿一早卒女二人长适太
庙斋郎薛通次尚幼圣俞学长于毛氏诗为小传二十
卷其文集四十卷注孙子十三篇余尝论其诗曰世谓
诗人少达而多穷盖非诗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圣
俞以为知言铭曰
不戚其穷不困其鸣不踬于艰不履于倾养其和平以
发厥声震越浑锽众听以惊以扬其清以播其英以成
卷六十二 第 52a 页 WYG1378-0597a.png

马氏女雷五葬志(柳宗元/)
马室女雷五父曰师儒业进士雷五生巧慧异甚凡事
丝纩文绣不类人所为者余睹之甚骇家贫岁不易衣
而天姿洁清修严恒若簪珠玑衣纨縠寥然不易为尘
垢杂年十五病死后二日葬永州东郭东里以其姨母
为妓于余也将死曰吾闻柳公尝巧我惠我今不幸死
矣安得公之文志我葬其父母不敢以云葬之日余乃
卷六十二 第 52b 页 WYG1378-0597b.png

诸墓
马少监墓志铭(韩愈/)
君讳继祖司徒赠太师北平庄武王之孙少府监赠太
子少傅讳畅之子生四岁以门功拜太子舍人积三十
四年五转而至殿中少监年三十七以卒有男八人女
二人始余初冠应进士贡在京师穷不自存以故人稚
弟拜北平王于马前王问而怜之因得见于安邑里第
卷六十二 第 53a 页 WYG1378-0597c.png

厚少府监赠太子少傅者也姆抱幼子立侧眉眼如画
发漆墨肌肉玉雪可念殿中君也当是时见王于北亭
犹高山深林钜谷龙虎变化不测杰魁人也退见少傅
翠竹碧梧鸾鹄停峙能守其业者也幼子娟好静秀瑶
环瑜珥兰茁其芽称其家儿也后四五年吾成进士去
而东游哭北平王于客舍后十五六年吾为尚书都官
郎分司东都而分府少傅卒哭之又十馀年至今哭少
卷六十二 第 53b 页 WYG1378-0597d.png

孙三世于人世何如也人欲久不死而观居此世者何
也
张子野墓志铭(欧阳修/)
吾友张子野既亡之二年其弟充以书来请曰吾兄之
丧将以今年三月某日葬于开封不可以不铭铭之莫
如子宜呜呼予虽不能铭然乐道天下之善以传焉况
若吾子野者非独其善可铭又有平生之旧朋友之恩
卷六十二 第 54a 页 WYG1378-0598a.png

九年予为西京留守推官是时陈郡谢希深南阳张尧
夫与吾子野尚皆无恙于时一府之士皆魁杰贤豪日
相往来饮酒歌呼上下角逐争相先后以为笑乐而尧
夫子野退然其间不动声气众皆指为长者予时尚少
心壮志得以为洛阳东西之冲贤豪所聚者多为适然
耳其后去洛来京师南走夷陵并江汉其行万三四千
里山砠水厓穷居独游思从曩人邈不可得然虽洛人
卷六十二 第 54b 页 WYG1378-0598b.png

而交游之难得为可惜也初在洛时已哭尧夫而铭之
其后六年又哭希深而铭之今又哭吾子野而铭于是
又知非徒相得之难而善人君子欲使幸而久在于世
亦不可得呜呼可哀也已子野之世曰赠太子太师讳
某曾祖也宣徽北院使枢密副使累赠尚书令讳逊皇
祖也尚书比部郎中讳敏中皇考也曾祖妣李氏陇西
郡夫人祖妣宋氏昭应郡夫人孝章皇后之妹也妣李
卷六十二 第 55a 页 WYG1378-0598c.png

甚于寒儒好学自力善笔札天圣二年举进士历汉阳
军司理参军开封府咸平主簿河南法曹参军王文康
公钱思公谢希深与今参知政事宋公咸荐其能改著
作佐郎监郑州酒税知阆州阆中县就拜秘书丞秩满
知亳州鹿邑县宝元二年二月丁未以疾卒于官享年
四十有八子伸郊社掌坐次从次幼未名女五人一适
人矣妻刘氏长安县君子野为人外虽愉怡中自刻苦
卷六十二 第 55b 页 WYG1378-0598d.png

脱冠垂头童然秃且白矣予固已悲其早衰而遂止于
此岂其中亦有不自得者邪子野讳先其上世博州高
堂人自曾祖已来家京师而葬开封今为开封人也铭
曰
嗟夫子野质厚材良孰屯其亨孰短其长岂其中有不
自得而外物有以戕开封之原新里之乡三世于此其
归其藏
卷六十二 第 56a 页 WYG1378-0599a.png

故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赠礼部尚书虢略杨氏之
夫人曰广平郡太君张氏其先青州人后徙为开封人
也杨公讳大雅以文行知名于时号有清节夫人佐公
以勤俭治其家教子弟和宗族皆有法公以明道元年
四月某日薨后二十有四年至和二年六月某日夫人
以疾卒于高邮以嘉祐元年十二月某日葬于杭州钱
塘县履泰乡湖西村灵隐山祖茔之西夫人曾祖嗣当
卷六十二 第 56b 页 WYG1378-0599b.png

衙为人刚果有智谋以此尤见亲信官至三司盐铁使
父从古庄宅副使景德中以殿直从李继隆军击契丹
继隆战败从古入见陈继隆所以败之状其言甚辩称
旨会宜州蛮叛乃以从古为供奉官守宜州从古招降
叛蛮秩满罢去以内殿崇班冯励代之蛮复叛攻宜州
斩励而去告边吏曰得张侯守宜州我则听命即复遣
从古守宜州凡七年蛮无事徙知澧州而宜州人陈进
卷六十二 第 57a 页 WYG1378-0599c.png

万馀级已破进留宜州以疾卒宜人为立庙于州北韩
婆岭庆历中蛮贼区希范攻宜桂转运使杜杞祷兵于
庙下更其名曰制胜岭至今宜人祠之盖杨氏自汉以
来世有令誉迨公千馀岁常有显人而张氏威烈信于
一方杨氏以德张氏以功合二族之美而夫人为淑女
为贤妇母享年六十以寿终公先娶漳南县君张氏生
子二人曰洎虞部员外郎曰浚殿中丞女三人长适国
卷六十二 第 57b 页 WYG1378-0599d.png

人生子男四人曰泳大理寺丞曰渐奉礼郎曰沆太子
中舍曰沨卫尉寺丞有女一人归于修女之适李氏者
今封武原县太君馀女及浚泳渐皆先夫人而亡孙男
十四人呜呼惟德与功与贤法皆宜铭铭曰
有邑清河遂开其邦又徙南阳皆以夫荣后用子封京
兆广平宜其夫子有淑其声子孙之思考德有铭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欧阳修/)
卷六十二 第 58a 页 WYG1378-0600a.png

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
故太子宾客讳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
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
而卒卒之夕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
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
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
卷六十二 第 58b 页 WYG1378-0600b.png

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
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
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
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㩁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
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
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
时贤㒞岂其屈己下之耶惟以道德焉故合者尤寡今
卷六十二 第 59a 页 WYG1378-0600c.png

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
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
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此类呜呼其生也迫吾之
贫而没也又无以厚焉谓惟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
平生尤知文章谓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
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夫人
享年三十七用夫恩封南阳县君一男一女以某年七
卷六十二 第 59b 页 WYG1378-0600d.png

某月某日葬于润州之某县某原铭曰
高崖断谷兮京口之原山苍水深兮土厚而坚居之可
乐兮卜者曰然骨肉虽土兮魂气则天何必故乡兮然
后为安
北海郡君王氏墓志铭(欧阳修/)
太常丞致仕吴君之夫人曰北海郡君王氏潍州北海
人也皇考讳汀举明经不中后为本州助教夫人年二
卷六十二 第 60a 页 WYG1378-0601a.png

有七夫人为人孝顺俭勤自其幼时凡于女事其保傅
皆曰教而不劳组紃织纴其诸女皆曰巧莫可及其归
于吴氏也其母曰自吾女适人吾之内事无所助而吴
氏之姑曰自吾得此妇吾之内事不失时及其卒也太
常君曰举吾里中有贤女者莫如王氏于是娶其女弟
以为继室而今夫人戒其家曰凡吾吴氏之内事惟吾
女兄之法是守至今而不敢失夫人有贤子曰奎字长
卷六十二 第 60b 页 WYG1378-0601b.png

翰林学士尚书兵部员外郎知制诰夫人初用子恩追
封福寿县君其后长文贵显以夫人为请天子曰近臣
吾所宠也有请其可不从乃特追封夫人为北海郡君
长文号泣顿首曰臣奎不幸窃享厚禄不得及其母而
天子宠臣以此俾以报其亲臣奎其何以报当是时朝
廷之士大夫吴氏之乡党邻里皆咨嗟叹息曰吴氏有
子矣嘉祐四年冬长文请告于朝将以明年正月丁酉
卷六十二 第 61a 页 WYG1378-0601c.png

生一男曰参女三人孙男女九人曾孙女二人铭曰
奎显矣奄早亡胃与参仕方强以一子荣一乡生虽不
及殁有光孙曾多有后愈昌
卷六十二 第 61b 页 WYG1378-0601d.png

文编卷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