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二 第 1a 页 WYG1377-0675c.png

文编卷三十二
明 唐顺之 编
天下(庄子/)
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
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曰神何由降明何由
出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不离于宗谓之天人
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
卷三十二 第 1b 页 WYG1377-0675d.png

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薰然慈仁谓之君子以法为
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
百官以此相齿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老弱
孤寡为意皆有以养民之理也古之人其备乎配神明
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
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其明而在数度者
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
卷三十二 第 2a 页 WYG1377-0676a.png

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
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天下大乱贤
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
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
有所用虽然不该不遍一曲之士也判天地之美析万
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
是故内圣外王之道闇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
卷三十二 第 2b 页 WYG1377-0676b.png

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
为天下裂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
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墨翟禽滑
釐闻其风而说之为之大过巳之大顺作为非乐命之
曰节用生不歌死不服墨子汜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
怒又好学而博不异不与先王同毁古之礼乐黄帝有
咸池尧有大章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汤有大濩文王有
卷三十二 第 3a 页 WYG1377-0676c.png

等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今墨子
独生不歌死不服桐棺三寸而无椁以为法式以此教
人恐不爱人以此自行固不爱巳未败墨子道虽然歌而非
歌哭而非哭乐而非乐是果类乎其生也勤其死也薄
其道大觳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
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奈天
下何离于天下其去王也远矣墨子称道曰昔者禹之
卷三十二 第 3b 页 WYG1377-0676d.png

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
无毛沐甚风栉疾雨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
如此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跋蹻为服日夜
不休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
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巳齿邓陵
子之属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以坚白同异
之辩相訾以觭偶不仵之辞相应以巨子为圣人皆愿
卷三十二 第 4a 页 WYG1377-0677a.png

是其行则非也将使后世之墨者必自苦以腓无胈胫
无毛相进而巳矣乱之上也治之下也虽然墨子真天
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不
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
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古之道术有
在于是者宋钘尹文闻其风而悦之作为华山之冠以
自表接万物以别宥为始语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以
卷三十二 第 4b 页 WYG1377-0677b.png

斗禁攻寝兵救世之战以此周行天下上说下教虽天
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故曰上下见厌而强见也虽
然其为人太多其自为太少曰请欲固置五升之饭足
矣先生恐不得饱弟子虽饥不忘天下日夜不休曰我
必得活哉图傲乎救世之士哉曰君子不为苛察不以
身假物以为无益于天下者用之不如巳也以禁攻寝
兵为外以情欲寡浅为内其小大精粗其行适至是而
卷三十二 第 5a 页 WYG1377-0677c.png

虑不谋于知于物无择与之俱往古之道术有在于是
者彭蒙田骈慎到闻其风而悦之齐万物以为首曰天
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
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
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是故慎到弃知去巳而
缘不得巳泠汰于物以为道理曰知不知将薄知而后
邻伤之者也謑髁无任而笑天下之尚贤也纵脱无行
卷三十二 第 5b 页 WYG1377-0677d.png

以免不师知虑不知前后魏然而已矣推而后行曳而
后往若飘风之还若羽之旋若磨石之隧全而无非动
静无过未尝有罪是何故夫无知之物无建巳之患无
用知之累动静不离于理是以终身无誉故曰至于若
无知之物而巳无用贤圣夫块不失道豪杰相与笑之
曰慎到之道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适得怪焉田
骈亦然学于彭蒙得不教焉彭蒙之师曰古之道人至
卷三十二 第 6a 页 WYG1377-0678a.png

不见观而不免于鼋断其所谓道非道而所言之韪不
免于非彭蒙田骈慎到不知道虽然槩乎皆尝有闻者
也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
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
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
毁万物为实关尹曰在已无居形物自著其动若水其
静若镜其应若响芴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
卷三十二 第 6b 页 WYG1377-0678b.png

下溪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人皆取先已独取后曰
受天下之垢人皆取实已独取虚无藏也故有馀岿然
而有馀其行身也徐而不费无为也而笑巧人皆求福
已独曲全曰苟免于咎以深为根以约为纪曰坚则毁
矣锐则挫矣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可谓至极关尹老
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芴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
天地并与神明往与芒乎何之忽乎何适万物毕罗莫
卷三十二 第 7a 页 WYG1377-0678c.png

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
觭见之也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
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
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其书虽瑰玮而连犿
无伤也其辞虽参差而諔诡可观彼其充实不可以巳
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其于本
也弘大而辟深闳而肆其于宗也可谓稠适而上遂矣
卷三十二 第 7b 页 WYG1377-0678d.png

昧乎未之尽者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
不中历物之意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
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毕山与泽平日
方中方倪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
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南方无穷而有穷今
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也我知天下中央燕之北越
之南是也汜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德施以此为大观于
卷三十二 第 8a 页 WYG1377-0679a.png

郢有天下犬可以为羊马有卵丁子有尾火不热山出
口轮不蹍地目不见指不至至不绝龟长于蛇矩不方
规不可以为圆凿不围枘飞鸟之景未尝动镞矢之疾
而有不行不止之时狗非犬黄马骊牛三白狗黑孤驹
未尝有母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辨者以此与
惠施相应终身无穷桓团公孙龙辩者之徒饰人之心
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也惠
卷三十二 第 8b 页 WYG1377-0679b.png

也然惠施之口谈自以为最贤曰天地其壮乎施存雄
而无术南方有倚人焉曰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
风雨雷霆之故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
说而不休多而无巳犹以为寡益之以怪以反人为实
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也强于德弱于物其
涂隩矣由天地之道观惠施之能其犹一蚊一䖟之劳
者也其于物也何庸夫充一尚可曰愈贵道几矣惠施
卷三十二 第 9a 页 WYG1377-0679c.png

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是穷响以声形
与影兢走也悲夫
六家要指(史记/)
易大传曰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
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
耳尝窃观阴阳之术大详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
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
卷三十二 第 9b 页 WYG1377-0679d.png

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
然其彊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
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
实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
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
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
事少而功多儒者则不然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
卷三十二 第 10a 页 WYG1377-0680a.png

去健羡黜聪明释此而任术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
敝神形蚤衰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夫阴阳四时八
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曰顺之者昌逆之者不
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长秋
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任则无以为天下纪纲故
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
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
卷三十二 第 10b 页 WYG1377-0680b.png

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墨者亦上尧舜言其德行曰
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剪朴椽不斲饭土簋歠土
铏粝梁之食藜藿之羹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
棺三寸举音不尽其哀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率使天
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夫世异时移事业不必同故
曰俭而难遵要曰彊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此墨
子之所长虽百家不能废也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
卷三十二 第 11a 页 WYG1377-0680c.png

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
相踰越虽百家不能改也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
其意专决于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俭而善失真若夫
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道家无为又曰无
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
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
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
卷三十二 第 11b 页 WYG1377-0680d.png

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其实中其声者谓之端
实不中其声者谓之窾窾言不听奸乃不生贤不肖自
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
冥光耀天下复反无名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
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
离者不可复合故圣人重之由此观之神者生之本形
者生之具不先定其神形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
卷三十二 第 12a 页 WYG1377-0681a.png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
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
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
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
俞之声欢怵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
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
忧而不伤戚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
卷三十二 第 12b 页 WYG1377-0681b.png

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
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
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圯族既而
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
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
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
卷三十二 第 13a 页 WYG1377-0681c.png

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以爵禄是赏
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
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
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
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
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
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诗曰君子如
卷三十二 第 13b 页 WYG1377-0681d.png

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
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
至也
刘恺丁鸿孰贤(苏轼/)
君子之为善非特以适己自便而已其取于人也必度
其人之可以与我也其予人也必度其人之可以受于
我也我可以取之而其人不可以与我君子不取我可
卷三十二 第 14a 页 WYG1377-0682a.png

谋之取之必可予予之必可受若巳为君子而使人为
小人是亦去小人无几耳东汉刘恺让其弟荆而诏听
之丁鸿亦以阳狂让其弟而其友人鲍骏责之以义鸿
乃就封其始自以为义而行之其终也知其不义而复
之以其能复之知其始之所行非诈也此范氏之所以
贤鸿而下恺也其论称太伯伯夷未始有其让也故太
伯称至德伯夷称贤人及后世徇其名而昧其致于是
卷三十二 第 14b 页 WYG1377-0682b.png

受其名不巳过乎丁鸿之心主于忠爱何其终悟而从
义也范氏之所贤者固已得之矣而其未尽者请得毕
其说夫先王之制立长所以明宗明宗所以防乱非有
意私其长而沮其少也天子与诸侯皆有太祖其有天
下有一国皆受之太祖而非巳之所得专有也天子不
敢以其太祖之天下与人诸侯不敢以其太祖之国与
人天下之通义也夫刘恺丁鸿之国不知二子所自致
卷三十二 第 15a 页 WYG1377-0682c.png

立之人虽其弟之亲与涂人均耳夫吴太伯伯夷非所
以为法也太伯将以成周之王业而伯夷将以训天下
之让而为是诡时特异之行皆非所以为法也今刘恺
举国而让其弟非独使弟受非服之为过也将以坏先
王防乱之法轻其先祖之国而独为是非常之行考之
以礼绳之以法而恺之罪大矣然汉世士大夫多以此
为名者安顺桓灵之世士皆反道矫情以盗一时之名
卷三十二 第 15b 页 WYG1377-0682d.png

所贤天下高之故渐以成俗履常而蹈易者世以为无
能而摈之则丁鸿之复于中道尤可以深嘉而屡叹也
物不可以苟合(苏轼/)
昔者圣人将欲有为也其始必先有所甚难而其终也
至于久远而不废其成之也难故其败之也不易其得
之也重故其失之也不轻其合之也迟故其散之也不
速夫圣人之所为详于其始者非为其始之不足以成
卷三十二 第 16a 页 WYG1377-0683a.png

之易失也非为其始之不足以合而忧其终之易散也
天下之事如是足以成矣如是足以得矣如是足以合
矣而必曰未也又从而节文之绸缪委曲而为之表饰
是以至于今不废及其后世求速成之功而勌于迟久
故其欲成也止于其足以成欲得也止于其足以得欲
合也止于其足以合而其甚者则又不能待其足其始
不详其终将不胜弊呜呼此天下治乱享国长短之所
卷三十二 第 16b 页 WYG1377-0683b.png

政奔走而执事此足以为君臣矣圣人惧其相易而至
于相凌也于是为之车服采章以别之朝觐位著以严
之名非不相闻也而见必以赞心非不相信也而入必
以籍此所以久而不相易也杖屦以为安饮食以为养
此足以为父子矣圣人惧其相亵而至于相怨也于是
制为朝夕省问之礼左右佩服之饰族居之为欢而异
居以为别合食之为乐而异膳以为尊此所以久而不
卷三十二 第 17a 页 WYG1377-0683c.png

人惧其相狎而至于相离也于是先之以币帛重之以
媒妁不告于庙而终身以为妾昼居于内而君子问其
疾此所以久而不相狎也安居以为党急难以相救此
足以为朋友矣圣人惧其相渎而至于相侮也于是戒
其群居嬉游之乐而严其射享饮食之节足非不能行
也而待摈相之诏礼口非不能言也而待介绍之传命
此所以久而不相渎也天下之祸莫大于苟可以为而
卷三十二 第 17b 页 WYG1377-0683d.png

妇之相离朋友之相侮久矣圣人忧焉是故多为之饰
易曰藉用白茅无咎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
之有此古之圣人所以长有天下而后世之所谓迂阔
也又曰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故受之以贲尽矣
申法(苏洵/)
古之法简今之法繁简者不便于今而繁者不便于古
非今之法不若古之法而今之时不若古之时也先王
卷三十二 第 18a 页 WYG1377-0684a.png

耶而罪亦然则固入吾法矣而民之情又不皆如其罪
之轻重大小是以先王忿其罪而哀其无辜故法举其
略而吏制其详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则以著于法使民
知天子之不欲我杀人伤人耳至其轻重出入求其情
而服其心者则以属吏任吏而不任法故其法简今则
不然吏奸矣不若古之良民媮矣不若古之淳吏奸则
以喜怒制其轻重而出入之或至于诬执民媮则吏虽
卷三十二 第 18b 页 WYG1377-0684b.png

悉妄备不执于一左右前后四顾而不可逃是以轻重
其罪出入其情皆可以求之法吏不奉法辄以举劾任
法而不任吏故其法繁古之法若方书论其大槩而增
损剂量则以属医者使之视人之疾而参以己意今之
法若鬻屦既为其大者又为其次者又为其小者以求
合天下之足故其繁简则殊而求民之情以服其心则
一也然则今之法不劣于古矣而用法者尚不能无弊
卷三十二 第 19a 页 WYG1377-0684c.png

其间有习于犯禁而遂不改者举天下皆知之而未尝
怪也先王欲杜天下之欺也为之度以一天下之长短
为之量以齐天下之多寡为之权衡以信天下之轻重
故度量权衡法必资之官资之官而后天下同今也庶
民之家刻木比竹绳丝缒石以为之富商豪贾内以大
出以小齐人适楚不知其孰为斗孰为斛持东家之尺
而校之西邻则若十指然此举天下皆知之而未尝怪
卷三十二 第 19b 页 WYG1377-0684d.png

生也故禁民采珠贝恶夫物之伪而假真且重费也故
禁民糜金以为涂饰今也采珠贝之民溢于海滨糜金
之工肩摩于列肆此又举天下皆知之而未尝怪者二
也先王患贱之凌贵而下之僭上也故冠服器皿皆以
爵列为等差长短大小莫不有制今也工商之家曳纨
锦服珠玉一人之身循其首以至足而犯法者十九此
又举天下皆知之而未尝怪者三也先王惧天下之吏
卷三十二 第 20a 页 WYG1377-0685a.png

之贵贱而录之旬辄以上百以百闻千以千闻以待官
吏之私卖十则损三三则损一以闻以备县官之公籴
今也吏之私卖而从县官公籴之法民曰公家之取于
民也固如是是吏与县官敛怨于下此又举天下皆知
之而未尝怪者四也先王不欲人之擅天下之利也故
仕则不商商则有罚不仕而商商则有征是民之商不
免征而吏之商又加以罚今也吏之商既幸而不罚又
卷三十二 第 20b 页 WYG1377-0685b.png

之以县官之舟关防不讥津梁不呵然则为吏而商诚
可乐也民将安所措手足此又举天下皆知之而未尝
怪者五也若此之类不可悉数天下之人耳习目熟以
为当然宪官法吏目击其事亦恬而不问夫法者天子
之法也法明禁之而人民犯之是不有天子之法也衰
世之事也而议者皆以为今之弊不过吏胥骫法以为
奸而吾以为吏胥之奸由此五者始今有盗白昼持梃
卷三十二 第 21a 页 WYG1377-0685c.png

行于其家其必先治此五者而后诘吏胥之奸可也
御将(苏洵/)
人君御臣相易而将难将有二有贤将有才将而御才
将尤难御相以礼御将以术御贤将之术以信御才将
之术以智不以礼不以信是不为也不以术不以智是
不能也故曰御将难而御才将尤难六畜其初皆兽也
彼虎豹能搏能噬而马亦能蹄牛亦能触先王知能搏
卷三十二 第 21b 页 WYG1377-0685d.png

蹄者可驭以羁绁触者可拘以楅衡故先王不忍弃其
才而废天下之用如曰是能蹄是能触当与虎豹并杀
而同驱则是天下无骐骥终无以服乘耶先王之选才
也自非大奸剧恶如虎豹之不可以变其搏噬者未尝
不欲制之以术而全其才以适于用况为将者又不可
责以廉隅细谨顾其才何如耳汉之卫霍赵充国唐之
李靖李绩贤将也汉之韩信黥布彭越唐之薛万彻侯
卷三十二 第 22a 页 WYG1377-0686a.png

也苟又曰是难御则是不肖者而后可也结以重恩示
以赤心美田宅丰饮馔歌童舞女以极其口腹耳目之
欲而折之以威此先王之所以御才将者也近之论者
或曰将之所以毕智竭力犯霜露蹈白刃而不辞者冀
赏耳为国家者不如勿先赏以邀其成功或曰赏所以
使人不先赏人不为我用是皆一隅之说非通论也将
之才固有小大杰然于庸将之中者才小者也杰然于
卷三十二 第 22b 页 WYG1377-0686b.png

当观其才之小大而为制御之术以称其志一隅之说
不可用也夫养骐骥者丰其刍粒洁其羁络居之新闲
浴之清泉而后责之千里彼骐骥者其志常在千里也
夫岂以一饱而废其志哉至于养鹰则不然获一雉饲
以一雀获一兔饲以一鼠彼知不尽力于击搏则其势
无所得食故然后为我用才大者骐骥也不先赏之是
养骐骥者饥之而责其千里不可得也才小者鹰也先
卷三十二 第 23a 页 WYG1377-0686c.png

赏之说可施之才大者不先赏之说可施之才小者兼
而用之可也昔者汉高帝一见韩信而授以上将解衣
衣之推食哺之一见黥布而以为淮南王供具饮食如
王者一见彭越而以为相国当是时三人者未有功于
汉也厥后追项籍垓下与信越期而不至捐数千里之
地以畀之如弃敝屣项氏未灭天下未定而三人者已
极富贵矣何则高帝知三人者之志大不极于富贵则
卷三十二 第 23b 页 WYG1377-0686d.png

不巳也至于樊哙滕公灌婴之徒则不然拔一城陷一
阵而后增数级之爵否则终岁不迁也项氏已灭天下
已定樊哙滕公灌婴之徒计百战之功而后爵之通侯
夫岂高帝至此而啬哉知其才小而志小虽不先赏不
怨而先赏之则彼将泰然自满而不复以立功为事故
也噫方韩信之立于齐蒯通武涉之说未去也当是之
时而夺之王汉其殆哉夫人岂不欲三分天下而自立
卷三十二 第 24a 页 WYG1377-0687a.png

韩信不怀则天下非汉之有呜呼高帝可谓知大计矣
田制(苏洵/)
古之税重乎今之税重乎周公之制园廛二十而税一
近郊十一远郊二十而三稍甸县都皆无过十一漆林
之征二十而五盖周之盛时其尤重者至四分而取一
其次者乃五而取一然后以次而轻始至于十一而又
有轻者也今之税虽不啻十一然而使县官无急征无
卷三十二 第 24b 页 WYG1377-0687b.png

今之税与周之税轻重之相去无几也虽然当周之时
天下之民歌舞以乐其上之盛德而吾之民反戚戚不
乐常若擢筋剥肤以供亿其上周之税如此吾之税亦
如此而其民之哀乐何如此之相远也其所以然者周
之时用井田井田废田非耕者之所有而有田者不耕
也耕者之田资于富民富民之家地大业广阡陌连接
募召浮客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仆安坐四顾指
卷三十二 第 25a 页 WYG1377-0687c.png

违其节度以嬉而田之所入巳得其半耕者得其半有
田者一人而耕者十人是以田主日累其半以至于富
强耕者日食其半以至于穷饿而无告夫使耕者至于
穷饿而不耕不穫者坐而食富强之利犹且不可而况
富强之民输租于县官而不免于怨叹嗟愤何则彼以
其半而供县官之税不若周之民以其全力而供其上
之税也周之十一以其全力而供十一之税也使以其
卷三十二 第 25b 页 WYG1377-0687d.png

止于十一而已则宜乎其怨叹嗟愤之不免也噫贫民
耕而不免于饥富民坐而饱且嬉又不免于怨其弊皆
起于废井田井田复则贫民有田以耕谷食粟米不分
于富民可以无饥富民不得多占田以锢贫民其势不
耕则无所得食以地之全力供县官之税又可以无怨
是以天下之士争言复井田既又有言者曰夺富民之
田以与无田之民则富民不伏此必生乱如乘大乱之
卷三十二 第 26a 页 WYG1377-0688a.png

汉可为而不为以是为恨吾又以为不然今虽使富民
皆奉其田而归诸公乞为井田其势亦不可得何则井
田之制九夫为井井间有沟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
为甸甸方八里旁加一里为一成成间有洫其地百井
而方十里四甸为县四县为都四都方八十里旁加十
里为一同同间有浍其地万井而方百里百里之间为
浍者一为洫者百为沟者万既为井田又必兼备沟洫
卷三十二 第 26b 页 WYG1377-0688b.png

夫有洫洫上有涂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
有路万夫之地盖三十二里有半而其间为川为路者
一为浍为道者九为洫为涂者百为沟为畛者千为遂
为径者万此二者非塞溪壑平涧谷夷丘陵破坟墓坏
庐舍徙城郭易疆垄不可为也纵使能尽得平原广野
而遂规画于其中亦当驱天下之人竭天下之粮穷数
百年专力于此不治他事而后可以望天下之地尽为
卷三十二 第 27a 页 WYG1377-0688c.png

而后可吁亦已迂矣井田成而民之死其骨已朽矣古
者井田之兴其必始于唐虞之世乎非唐虞之世则周
之世无以成井田唐虞启之至于夏商稍稍葺治至周
而大备周公承之因遂申定其制度疏整其疆界非一
日而遽能如此也其所由来者渐矣夫井田虽不可为
而其实便于今今诚有能为近井田者而用之则亦可
以苏民矣乎闻之董生曰井田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
卷三十二 第 27b 页 WYG1377-0688d.png

者非以不便民也惧民不肯损其田以入吾法而遂因
此以为变也孔光何武曰吏民名田无过三十顷期尽
三年而犯者没入官矣夫三十顷之田周民三十夫之
田也纵不能尽如周制一人而兼三十夫之田亦巳过
矣而期之三年是又迫蹙平民使自坏其业非人情难
用吾欲少为之限而不夺其田尝巳过吾限者但使后
人之不敢多占田以过吾限耳要之数世富者之子孙
卷三十二 第 28a 页 WYG1377-0689a.png

于他人矣或者子孙出而分之以无几矣如此则富民
所占者少而馀地多馀地多则贫民易取以为业不为
人所役属各食其地之全利利不分于人而乐输于官
夫端坐于朝廷下令于天下不惊民不动众不用井田
之制而获井田之利虽周之井田何以远过于此哉
思治(苏轼/)
方今天下何病哉其始不立其卒不成惟其不成是以
卷三十二 第 28b 页 WYG1377-0689b.png

三则去之矣今世之士所以相顾而莫肯为者非其无
有忠义慷慨之志也又非其才术谋虑不若人也患在
苦其难成而不复立不知其所以不成者罪在于不立
也苟立而成矣今世有三患而终莫能去其所从起者
则五六十年矣自宫室祷祠之役兴钱币茶盐之法坏
加之以师旅而天下常患无财五六十年之间下之所
以游谈聚议而上之所以变政易令以求丰财者不可
卷三十二 第 29a 页 WYG1377-0689c.png

不得其要领其后重之以西羌之变而边陲不宁二国
益骄以战则不胜以守则不固而天下常患无兵五六
十年之间下之所以游谈聚议而上之所以变政易令
以求彊兵者不可胜数矣而兵终不可彊自选举之格
严而吏拘于法不志于功名考功课吏之法坏而贤者
无所劝不肖者无所惧而天下常患无吏五六十年之
间下之所以游谈聚议而上之所以变政易令以求择
卷三十二 第 29b 页 WYG1377-0689d.png

可彊吏之不可择是岂真不可耶故曰其始不立其卒
不成惟其不成是以厌之而愈不立也夫所贵于立者
以其规模先定也古之君子先定其规模而后从事故
其应也有候而其成也有形众人以为是汗漫不可知
而君子以为理之必然如炊之无不熟种之无不生也
是故其用力省而成功速昔者子太叔问政于子产子
产曰政如农功日夜以思之思其始而图其终朝夕而
卷三十二 第 30a 页 WYG1377-0690a.png

行而出于思之外者如农之无畔也其始虽勤而终必
弃之今夫富人之营宫室也必先料其赀财之丰约以
制宫室之大小既内决于心然后择工之良者而用一
人焉必告之曰吾将为屋若干度用材几何役夫几人
几日而成土石材苇吾于何取之其工之良者必告之
曰某所有木某所有石用材役夫若干某日而成主人
率以听焉及期而成既成而不失当则规模之先定也
卷三十二 第 30b 页 WYG1377-0690b.png

各有心好大者欲王好权者欲霸而媮者欲休息文吏
之所至则治刑狱而聚敛之臣则以货财为急民不知
其所适从也及其发一政则曰姑试行之而已其济与
否固未可知也前之政未见其利害而后之政复发矣
凡今之所谓新政者听其始之议论岂不甚美而可乐
哉然而布出于天下而卒不知其所终何则其规模不
先定也用舍系于好恶而废兴决于众寡故万全之利
卷三十二 第 31a 页 WYG1377-0690c.png

有之矣所用之人无常责而所发之政无成效此犹适
千里不赍粮而假丐于涂人治病不知其所当用之药
而百药皆试以侥倖于一物之中欲三患之去不可得
也昔者太公治齐周公治鲁至于数十世之后子孙之
彊弱风俗之好恶皆可得而逆知之何者其所施专一
则其势固有以使之也管仲相桓公自始为政而至于
霸其所施设皆有方法及其成功皆知其所以然至今
卷三十二 第 31b 页 WYG1377-0690d.png

民而二臣皆以为未可及其以为可用也则破楚灭吴
如寄诸其邻而取之此无他见之明而策之熟也夫今
之世亦与明者熟策之而巳士争言曰如是而财可丰
如是而兵可彊如是而吏可择吾从其可行者而规模
之发之以勇守之以专达之以彊日夜以求合于其所
规模之内而无务出于其所规模之外其人专其政一
然而不成者未之有也财之不丰兵之不彊吏之不择
卷三十二 第 32a 页 WYG1377-0691a.png

大事而有一人焉独擅而兼言之则其所以治此三者
之术其得失固不可知也虽不可知而此三者决不可
不治者可知也是故不可以无术其术非难知而难听
非难听而难行非难行而难收孔子曰好谋而成使好
谋而不成不如无谋盖世有好剑者聚天下之良金铸
之三年而成以为吾剑天下莫敌也剑成而狼戾缺折
不可用何者是知铸而不知收也今世之举事者虽其
卷三十二 第 32b 页 WYG1377-0691b.png

可成之功常难形若不可成之状常先见上之人方且
眩瞀而不自信又何暇及于收哉古之人有犯其至艰
而图其至远者彼独何术也且非特圣人而巳商君之
变秦法也撄万人之怒排举国之说势如此其逆也苏
秦之为从也合天下之异以为同联六姓之疏以为亲
计如此其迂也淮阴侯请于高帝求三万人愿以北举
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而西会于荥阳耿弇亦言
卷三十二 第 33a 页 WYG1377-0691c.png

以为落落难合此皆越人之都邑而谋人国功如此其
疏也然而四子者行之若易然出于其口成于其手以
为既巳许吾君则亲挈而还之今吾以自有之天下而
行吾所得为之事其事又非有所拂逆于天下之意也
非有所待于人而后具也如有财而自用之有子而自
教之耳然而政出于天下有出而无成者五六十年于
此矣是何也意者知出而不知收欤非不知收意者汗
卷三十二 第 33b 页 WYG1377-0691d.png

定者可以谋人不先定者自谋常不给而况于谋人乎
且今之世俗则有所可患者士大夫所以信服于朝廷
者不笃而皆好议论以务非其上使人眩于是非而不
知其所从从之则事举无可为者不从则其所行者常
多故而易败夫所以多故而易败者人各持其私意以
贼之议论胜于下而幸其无功者众也富人之谋利也
常获世以为福非也彼富人者信于人素深而服于人
卷三十二 第 34a 页 WYG1377-0692a.png

巳先成之矣夫事之行也有势其成也有气富人者乘
其势而袭其气也欲事之易成则先治其所以信服天
下者天下之士不可以力胜力不可胜则莫若从众从
众者非从众多之口而从其所不言而同然者是真从
众也众多之口非果众也特闻于吾耳而接于吾前未
有非其私说者也于吾为众于天下为寡彼众之所不
言而同然者众多之口举不乐也以众多之口所不乐
卷三十二 第 34b 页 WYG1377-0692b.png

之人常以从众得天下之心而世之君子常以从众失之
不知夫古之人其所从者非从其口而从其所同然也
何以明之世之所谓逆众敛怨而不可行者莫若减任子
然不顾而行之者五六年矣而天下未尝有一言何则
彼其口之所不乐而心之所同然也从其所同然而行
之若犹有言者则可以勿恤矣故为之说曰发之以勇守
之以专达之以彊苟知此三者非独为吾国而已虽北
卷三十二 第 35a 页 WYG1377-0692c.png

卷三十二 第 35b 页 WYG1377-0692d.png

文编卷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