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五十七目录 第 1a 页 WYG1447-094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选唐宋文醇卷五十七目录
  南丰曾巩文四
   疏 议 墓志铭
  熙宁转对疏
  为人后议
  讲官议
  救灾议
卷五十七目录 第 1b 页 WYG1447-0943b.png
  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
卷五十七目录 第 2a 页 WYG1447-094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选唐宋文醇卷五十七
  南丰曾巩文四
  熙宁转对疏
准御史台告报臣寮朝辞日具转对臣愚浅薄恐言不
足采然臣窃观唐太宗即位之初延群臣与图天下之
事而能绌封伦用魏郑公之说所以成贞观之治周世
宗初即位亦延群臣使陈当世之务而能知王朴之可
卷五十七目录 第 2b 页 WYG1447-0944b.png
用故显德之政亦独能变五代之因循夫当众说之驰
骋而以独见之言陈未形之得失此听者之所难也然
二君能辨之于群众之中而用之以收一时之效此后
世之士所以常感知言之少而颂二君之明也今陛下
始承天序亦诏群臣使以次对然且将岁馀未闻取一
人得一言岂当世固乏人不足以当陛下之意与抑所
以延问者特用累世之故事而不必求其实与臣愚窃
计殆进言者未有以当陛下之意也陛下明智大略固
卷五十七目录 第 3a 页 WYG1447-0944c.png
将比迹于唐虞三代之盛如太宗世宗之所至恐不足
以望陛下故臣之所言亦不敢效二臣之卑近伏惟陛
下超然独观于世俗之表详思臣言而择其中则二君
之明岂足道于后世而士之怀抱忠义者岂复感知言
之少乎臣所言如左臣伏以陛下恭俭慈仁有能承祖
宗之德聪明睿知有能任天下之材即位以来早朝晏
罢广问兼听有更制变俗比迹唐虞之志此非群臣之
所能及也然而所遇之时在天则有日食星变之异在
卷五十七目录 第 3b 页 WYG1447-0944d.png
地则有震动陷裂水泉涌溢之灾在人则有饥馑流亡
讹言相惊之患三者皆非常之变也及从而察今之天
下则风俗日以薄恶纪纲日以弛坏百司庶务一切文
具而已内外之任则不足于人材公私之计则不足于
食货近则不能不以盗贼为虑远则不能不以夷狄为
忧海内智谋之士常恐天下之势不得以久安也以陛
下之明而所遇之时如此陛下有更制变俗比迹唐虞
之志则亦在正其本而已矣易曰正其本万事理臣以
卷五十七目录 第 4a 页 WYG1447-0945a.png
为正其本者在陛下得之于心而已臣观洪范所以和
同天人之际使之无间而要其所以为始者思也大学
所以诚意正心修身治其国家天下而要其所以为始
者致其知也故臣以为正其本者在得之于心而已得
之于心者其术非他学焉而已矣此致其知所以为大
学之道也古之圣人舜禹成汤文武未有不由学而成
而傅说周公之辅其君未尝不勉之以学故孟子以为
学焉而后有为则汤以王齐桓公以霸皆不劳而能也
卷五十七目录 第 4b 页 WYG1447-0945b.png
盖学所以成人主之功德如此诚能磨砻长养至于有
以自得则天下之事在于理者未有不能尽也能尽天
下之理则天下之以事物接于我者无以累其内天下
之以言语接于我者无以蔽其外夫然则循理而已矣
邪情之所不能入也从善而已矣邪说之所不能乱也
如是而用之以持久资之以不息则积其小者必至于
大积其微者必至于显古之人自可欲之善而充之至
于不可知之神自十五之学而积之至于从心之不踰
卷五十七目录 第 5a 页 WYG1447-0945c.png
矩岂他道哉由是而已矣故曰念终始典于学又曰学
然后知不足孔子亦曰吾学不厌盖如此者孔子之所
不能已也人能使事物之接于我者不能累其内所以
治内也言语之接于我者不能蔽其外所以应外也有
以治内此所以成德化也有以应外此所以成法度也
德化法度既成所以发育万物而和同天人之际也自
周衰以来道术不明为人君者莫知学先王之道以明
其心为人臣者莫知引其君以及先王之道也一切苟
卷五十七目录 第 5b 页 WYG1447-0945d.png
简溺于流俗末世之卑浅以先王之道为迂远而难遵
人主虽有聪明敏达之质而无磨砻长养之具至于不
能有以自得则天下之事在于理者有所不能尽也不
能尽天下之理则天下之以事物接于我者足以累其
内天下之以言语接于我者足以蔽其外夫然故欲循
理而邪情足以害之欲从善而邪说足以乱之如是而
用之以持久则愈甚无补行之以不息则不能见效其
弊则至于邪情胜而正理灭邪说长而正论消天下之
卷五十七目录 第 6a 页 WYG1447-0946a.png
所以不治而有至于乱者以是而已矣此周衰以来人
主之所以可传于后世者少也可传于后世者若汉之
文帝宣帝唐之太宗皆可谓有美质矣由其学不能远
而所知者陋故足以贤于近世之庸主矣若夫议唐虞
三代之盛德则彼乌足以云乎由其如此故自周衰以
来千有馀年天下之言理者亦皆卑近浅陋以趋世主
之所便而言先王之道者皆绌而不省故以孔子之圣
孟子之贤而犹不遇也今去孔孟之时又远矣臣之所
卷五十七目录 第 6b 页 WYG1447-0946b.png
言乃周衰以来千有馀年所谓迂远而难遵者也然臣
敢献之于陛下者臣观先王之所已试其言最近而非
远其用最要而非迂故不敢不以告者此臣所以事陛
下区区之志也伏惟陛下有自然之圣质而渐渍于道
义之日又不为不久然臣以为陛下有更制变俗比迹
唐虞之志则在得之于心得之于心则在学焉而已者
臣愚以为陛下宜观洪范大学之所陈知治道之所本
不在于他观傅说周公之所戒知学者非明主之所宜
卷五十七目录 第 7a 页 WYG1447-0946c.png
已也陛下有更制变俗比迹唐虞之志则当恳诚恻怛
以讲明旧学而推广之务当于道德之体要不取乎口
耳之小知不急乎朝夕之近效复之熟之使圣心之所
存从容于自得之地则万事之在于理者未有不能尽
也能尽万事之理则内不累于天下之物外不累于天
下之言然后明先王之道而行之邪情之所不能入也
合天下之正论而用之邪说之所不能乱也如是而用
之以持久资之以不息则虽细必钜虽微必显以陛下
卷五十七目录 第 7b 页 WYG1447-0946d.png
之聪明而充之以至于不可知之神以陛下之睿知而
积之以至于从心所欲之不踰矩夫岂远哉顾勉强如
何耳夫然故内成德化外成法度以发育万物而和同
天人之际甚易也若夫移风俗之薄恶振纲纪之弛坏
变百司庶务之文具厉天下之士使称其位理天下之
财使赡其用近者使之亲附远者使之服从海内之势
使之常安则惟陛下之所欲何求而不得何为而不成
乎未有若是而福应不臻而变异不消者也如圣心之
卷五十七目录 第 8a 页 WYG1447-0947a.png
所存未及于此内未能无秋毫之累外未能无纤芥之
蔽则臣恐欲法先王之政而智虑有所未审欲用天下
之智谋材谞之士而议论有所未一于国家天下愈甚
无补而风俗纲纪愈以衰坏也非独如此自古所以安
危治乱之几未尝不出于此臣幸蒙降问言天下之细
务而无益于得失之数者非臣所以事陛下区区之志
也辄不自知其固陋而敢言国家之大体惟陛下审察
而择其宜天下幸甚
卷五十七目录 第 8b 页 WYG1447-0947b.png
朱子谓巩由学文渐见道理故文字依傍道理不为空
言此疏在神宗初政劝以稽古虽若老生常谈然使神
宗果纳其言学于古训则所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
法人心不足顺等论议必不能入于耳而逊于心矣想
当时只作一通文字阅过耳移沧州过阙上殿劄子繁
文胜而实意微不如此疏远甚
卷五十七目录 第 9a 页 WYG1447-0947c.png
  为人后议
礼大宗无子则族人以支子为之后为之后者为所后
服斩衰三年而降其父母期礼之所以如此者何也以
为人之所知者近则知亲爱其父母而已所知者远则
知有严父之义知有严父之义则知尊祖知尊祖则知
大宗者上以继祖下以收族不可以绝故有以支子为
之后者为之后者以受重于斯人故不得不以尊服服
之以尊服服之而不为之降已亲之服则尤恐末足以
卷五十七目录 第 9b 页 WYG1447-0947d.png
明所后者之重也以尊服服之又为之降已亲之服然
后以为可以明所后者之重而继祖之道尽此圣人制
礼之意也夫所谓收族者记称与族人合食序以昭穆
别以礼义之类是特诸侯别子之大宗而严之如此况
如礼所称天子及其始祖之所自出者此天子之大宗
是为天地宗庙百神祭祀之主族人万世之所依归而
可以不明其至尊至重哉故前世人主有以支子继立
而崇其本亲加以号位立庙奉祀者皆见非于古今诚
卷五十七目录 第 10a 页 WYG1447-0948a.png
由所知者近不能割弃私爱节之以礼故失所以奉承
正统尊无二上之意也若于所后者以尊服服之又为
之降已亲之服而退于已亲号位不敢以非礼有加也
庙祀不敢以非礼有奉也则为至恩大义固已备矣而
或谓又当易其父母之名从所后者为属是未知考于
礼也礼为人后者为所后者之祖父母妻妻之父母昆
弟昆弟之子若子者此其服为所后者而非其为已也
为其父母期为其昆弟大功为其姊妹适人者小功皆
卷五十七目录 第 10b 页 WYG1447-0948b.png
降本服一等者此其服为已而非为所后者也使于其
父母服则为己名为所后者是则名与实相违服与恩
相戾矣圣人制礼不如是之舛也且自古为人后者不
必皆亲昆弟之子族人之同宗者皆可为之则有以大
功小功昆弟之子而为之者矣有以缌麻袒免无服昆
弟之子而为之者矣若当从所后者为属则亦当从所
后者为服从所后者为服则于其父母有宜为大功为
小功为缌麻为袒免为无服者矣而圣人制礼皆为其
卷五十七目录 第 11a 页 WYG1447-0948c.png
父母期使足以明所后者重而已非遂以为当变其亲
也亲非变则名固不得而易矣戴德王肃丧记曰为人
后者为其父母降一等服齐衰期其服之节居倚庐言
语饮食与父在为母同其异者不祥不禫虽除服心丧
三年故至于今著于服令未之有改也岂有制服之重
如此而其名遂可以绝乎又崔凯丧服驳曰本亲有自
然之恩降一等则足以明所后者为重无缘乃绝之矣
夫未尝以为可以绝其亲而辄谓可以绝其名是亦惑
卷五十七目录 第 11b 页 WYG1447-0948d.png
矣且支子所以后大宗者为推其严父之心以尊祖也
顾以尊祖之故而不父其父岂本其恩之所由生而先
王教天下之意哉又礼适子不可为人后者以其传重
也支子可以为人后者以非传重也使传重者后已宗
非传重者后大宗其意可谓即乎人心而使之两义俱
安也今若使为人后者以降其父母之服一等而遂变
革其名不以为父母则非使之两义俱安而不即乎人
心莫大乎如是也夫人道之于大宗至尊至重不可以
卷五十七目录 第 12a 页 WYG1447-0949a.png
绝尊尊也人子之于父母亦至尊至重不可以绝亲亲
也尊尊亲亲其义一也未有可废其一者故为人之后
者为降其父母之服礼则有之矣为之绝其父母之名
则礼未之有也或以为欲绝其名者盖恶其为二而欲
使之为一所以使为人后者之道尽也夫迹其实则有
谓之所后有谓之所生制其服则有为已而非为所后
者有为所后而非为已者皆知不可以恶其为二而强
使之为一也至于名者盖生于实也乃不知其不可以
卷五十七目录 第 12b 页 WYG1447-0949b.png
恶其为二而欲强使之为一是亦过矣藉使其名可以
强使之为一而迹其实之非一制其服之非一者终不
可以易则恶在乎欲绝其名也故古之圣人知不可以
恶其为二而强使之为一而能使其属之疏者相与为
重亲之厚者相与为轻则以礼义而已矣何则使为人
后者于其所后非已亲也而为之服斩衰三年为其祭
主是以义引之也于其所生实已亲也而降服齐衰期
不得与其祭是以礼厌之也以义引之则属之疏者相
卷五十七目录 第 13a 页 WYG1447-0949c.png
与为重以礼厌之则亲之厚者相与为轻而为人后之
道尽矣然则欲为人后之道尽者在以礼义明其内而
不在于恶其为二而强易其名于外也故礼丧服齐衰
不杖期章曰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服此见于经为人后
者于其本亲称父母之明文也汉祭义以为宣帝亲谥
宜曰悼魏相以为宜称尊号曰皇考立庙后世议者皆
以其称皇立庙为非至于称亲称考则未尝有以为非
者也其后魏明帝尤恶为人后者厚其本亲故非汉宣
卷五十七目录 第 13b 页 WYG1447-0949d.png
加悼考以皇号又谓后嗣有由诸侯入继正统者皆不
得谓考为皇称妣为后盖亦但禁其猥加非正之号而
未尝废其考妣之称此见于前世议论为人后者于其
本亲称考妣之明文也又晋王坦之丧服议曰罔极之
重非制教之所裁昔日之名非一朝之所去此出后之
身所以有服本亲也又曰情不可夺名不可废崇本叙
恩所以为降则知为人后者未有去其所出父母之名
此古人之常理故坦之引以为制服之證此又见于前
卷五十七目录 第 14a 页 WYG1447-0950a.png
世议论为人后者于其本亲称父母之明文也是则为
人后者之亲见于经见于前世议论谓之父母谓之考
妣者其大义如此明文如此至见于他书及史官之记
亦谓之父母谓之考妣谓之私考妣谓之本亲谓之亲
者则不可一二数而以为世父叔父者则不特礼未之
有载籍以来固未之有也今欲使从所后者为属而革
变其父母之名此非常异义也不从经文与前世数千
载之议论亦非常异义也而无所考据以持其说将何
卷五十七目录 第 14b 页 WYG1447-0950b.png
以示天下乎且中国之所以为贵者以有父子之道又
有六经与前世数千载之议论以治之故也今忽欲弃
之而伸其无所考据之说岂非误哉或谓为人后者于
其本亲称父母则为两统二父其可乎夫两统二父者
谓加考以皇号立庙奉祀是不一于正统怀二于所后
所以著其非而非谓不变革其父母之名也然则加考
以皇号与礼及古之称皇考者有异乎曰皇考一名而
为说有三礼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庙曰
卷五十七目录 第 15a 页 WYG1447-0950c.png
祖考庙是则以皇考为曾祖之庙号也魏相谓汉宣帝
父宜称尊号曰皇考既非礼之曾祖之称又有尊号之
文故魏明帝非其加悼考以皇号至于光武亦于南顿
君称皇考庙义出于此是以加皇号为事考之尊称也
屈原称朕皇考曰伯庸又晋司马机为燕王告祢庙文
称敢昭告于皇考清惠亭侯是又达于群下以皇考为
父殁之通称也以为曾祖之庙号者于古用之以为事
考之尊称者于汉用之以为父殁之通称者至今用之
卷五十七目录 第 15b 页 WYG1447-0950d.png
然则称之亦有可有不可者乎曰以加皇号为事考之
尊称者施于为人后之义是干正统此求之于礼而不
可者也达于群下以皇考为父殁之通称者施于为人
后之义非干正统此求之于礼而可者也然则以为父
殁之通称者其不可如何曰若汉哀帝之亲称尊号曰
恭皇安帝之亲称尊号曰孝德皇是又求之于礼而不
可者也且礼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其尸服以士
服子无爵父之义尊父母也前世失礼之君崇本亲以
卷五十七目录 第 16a 页 WYG1447-0951a.png
位号者岂独失为人后奉祀正统尊无二上之意哉是
以子爵父以卑命尊亦非所以尊厚其亲也前世崇饰
非正之号者其失如此而后世又谓宜如期亲故事增
官广国者亦可谓皆不合于礼矣夫考者父殁之称然
施于礼者有朝廷典册之文有宗庙祝祭之辞而已若
不加位号则无典册之文不立庙奉祀则无祝祭之辞
则虽正其名岂有施于事者顾言之不可不顺而已此
前世未尝以为可疑者以礼甚明也今世议者纷纷至
卷五十七目录 第 16b 页 WYG1447-0951b.png
于旷日累时不知所决者盖由不考于礼而率其私见
也故采于经列其旨意庶得以商𣙜焉
与欧阳修议并读可互相发明
卷五十七目录 第 17a 页 WYG1447-0951c.png
  讲官议
孔子之语教人曰不愤悱不启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告也孟子之语教人曰有答问者荀子之语教人
曰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赘傲非也赘非
也君子如响故礼无往教而有待问则师之道有问而
告之者尔世之挟书而讲者终日言而非有问之者也
乃不自知其强聒而欲以师自任何其妄也古之教世
子之法太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
卷五十七目录 第 17b 页 WYG1447-0951d.png
观太傅之德行而审喻之则示之以道者以审喻之为
浅故不为也况于师者何为也哉正已而使观之者化
尔故得其行者或不得其所以行得其言者或不得其
所以言也仰之而弥高钻之而弥坚德如是然后师之
道尽故天子不得而召也诸侯不得而友也又况得而
臣之乎此伊尹太公子思孟子之徒所以忘人之势而
唐虞三代大有为之君所以忘其势也世之挟书而讲
于禁中者官以侍为名则其任故可知矣乃自以为吾
卷五十七目录 第 18a 页 WYG1447-0952a.png
师道也宜坐而讲以为请于上其为说曰必如是然后
合于古之所谓坐而论道者也夫坐而论道谓之三公
作而行之谓之卿大夫语其任之无为与有为非以是
为尊师之道也且礼于朝王及群臣皆立无独坐者于
燕皆坐无独立者故坐未尝以为尊师之礼也昔晋平
公之于亥唐坐云则坐曾子之侍仲尼子曰参复坐则
坐云者盖师之所以命学者未果有师道也顾仆仆然
以坐自请者也则世之为此者非妄欤故为此议以解
卷五十七目录 第 18b 页 WYG1447-0952b.png
其惑
此文为王安石争坐讲而作也吕诲劾其妄自尊大安
石犹可得而辨也师道固尊也巩明其官以侍为名则
非师矣而坐亦非所以为尊安石当爽然自失矣通达
古今之士其议论足发矇如是厥后程伊川何以犹争
坐讲也
卷五十七目录 第 19a 页 WYG1447-0952c.png
  救灾议
河北地震水灾堕城郭坏庐舍百姓暴露乏食主上忧
悯下缓刑之令遣拊循之使恩甚厚也然百姓患于暴
露非钱不可以立屋庐患于乏食非粟不可以饱二者
不易之理也非得此二者虽主上忧劳于上使者旁午
于下无以救其患塞其求也有司建言请发仓廪与之
粟壮者人日二升幼者人日一升主上不旋日而许之
赐之可谓大矣然有司之所言特常行之法非审计终
卷五十七目录 第 19b 页 WYG1447-0952d.png
始见于众人之所未见也今河北地震水灾所毁败者
甚众可谓非常之变也遭非常之变者亦必有非常之
恩然后可以振之今百姓暴露乏食已废其业矣使之
相率日侍二升之廪于上则其势必不暇乎他为是农
不复得修其畎亩商不复得治其货贿工不复得利其
器用閒民不复得转移执事一切弃百事而专意于待
升合之食以偷为性命之计是直以饿殍之养养之而
已非深思远虑为百姓长计也以中户计之户为十人
卷五十七目录 第 20a 页 WYG1447-0953a.png
壮者六人月当受粟三石六斗幼者四人月当受粟一
石二斗率一户月当受粟五石难可以久行也则百姓
何以赡其后久行之则被水之地既无秋成之望非至
来岁麦熟赈之未可以罢自今至于来岁麦熟凡十月
一户当受粟五十石今被灾者十馀州州以二十万户
计之中户以上及非灾害所被不仰食县官者去其半
则仰食县官者为十万户食之不遍则为施不均而民
犹有无告者也食之遍则当用粟五百万石而足何以
卷五十七目录 第 20b 页 WYG1447-0953b.png
办此又非深思远虑为公家长计也至于给授之际有
淹速有均否有真伪有会集之扰有辨察之烦厝置一
差皆足致弊又群而处之气久蒸薄必生疾疠此皆必
至之害也且此不过能使之得旦暮之食耳其于屋庐
构筑之费将安取哉屋庐构筑之费既无所取而就食
于州县必相率而去其故居虽有颓墙坏屋之尚可完
者故材旧瓦之尚可因者什器众物之尚可赖者必弃
之而不暇顾甚则杀牛马而去者有之伐桑枣而去者
卷五十七目录 第 21a 页 WYG1447-0953c.png
有之其害又可谓甚也今秋气已半霜露方始而民露
处不知所蔽盖流亡者亦已众矣如是不可止则将空
近塞之地空近塞之地失战斗之民此众士大夫之所
虑而不可谓无患者也空近塞之地失耕桑之民此众
士大夫所未虑而患之尤甚者也何则失战斗之民异
时有警边戍不可以不增尔失耕桑之民异时无事边
籴不可以不贵矣二者皆可不深念欤万一或出于无
聊之计有窥仓库盗一囊之粟一束之帛者彼知已负
卷五十七目录 第 21b 页 WYG1447-0953d.png
有司之禁则必鸟骇鼠窜窃弄锄梃于草茅之中以捍
游徼之吏强者既嚣而动则弱者必随而聚矣不幸或
连一二城之地有枹鼓之警国家胡能晏然而已乎况
夫外有夷狄之可虑内有郊祀之将行安得不防之于
未然销之于未萌也然则为今之策下方纸之诏赐之
以钱五十万贯贷之以粟一百万石而事足矣何则今
被灾之州为十万户如一户得粟十石得钱五千下户
常产之赀平日未及有此者也彼得钱以完其居得粟
卷五十七目录 第 22a 页 WYG1447-0954a.png
以给其食则农得修其畎亩商得治其货贿工得利其
器用閒民得转移执事一切得复其业而不失其常生
之计与专意以待二升之廪于上而势不暇乎他为岂
不远哉此可谓深思远虑为百姓长计者也由有司之
说则用十月之费为粟五百万石由今之说则用两月
之费为粟一百万石况贷之于今而收之于后足以振
其艰乏而终无损于储偫之实所实费者钱五钜万贯
而已此可谓深思远虑为公家长计者也又无给授之
卷五十七目录 第 22b 页 WYG1447-0954b.png
弊疾疠之忧民不必去其故居苟有颓墙坏屋之尚可
完者故材旧瓦之尚可因者什器众物之尚可赖者皆
得而不失况于全牛马保桑枣其利又可谓甚也虽寒
气方始而无暴露之患民安居足食则有乐生自重之
心各复其业则势不暇乎他为虽驱之不去诱之不为
盗矣夫饥岁聚饿殍之民而与之升合之食无益于救
灾补败之数此常行之弊法也今破去常行之弊法以
钱与粟一举而赈之足以救其患复其业河北之民闻
卷五十七目录 第 23a 页 WYG1447-0954c.png
诏令之出必皆喜上之足赖而自安于畎亩之中负钱
与粟而归与其父母妻子脱于流亡转死之祸则戴上
之施而怀欲报之心岂有已哉天下之民闻国家厝置
如此恩泽之厚其孰不震动感激悦主上之义于无穷
乎如是而人和不可致天意不可悦者未之有也人和
洽于下天意悦于上然后玉辂徐动就阳而郊荒夷殊
陬奉币来享疆内安辑里无嚣声岂不适变于可为之
时消患于无形之内乎此所谓审计终始见于众人之
卷五十七目录 第 23b 页 WYG1447-0954d.png
所未见也不早出此或至于一有枹鼓之警则虽欲为
之将不及矣或谓方今钱粟恐不足以办此夫王者之
富藏之于民有馀则取不足则与此理之不易者也故
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盖百姓富实
而国独贫与百姓饿殍而国独能保其富者自古及今
未之有也故又曰不患贫而患不安此古今之至戒也
是故古者二十七年耕有九年之蓄足以备水旱之灾
然后谓之王政之成唐水汤旱而民无捐瘠者以是故
卷五十七目录 第 24a 页 WYG1447-0955a.png
也今国家仓库之积固不独为公家之费而已凡以为
民也虽仓无馀粟库无馀财至于救灾补败尚不可以
已况今仓库之积尚可以用独安可以过忧将来之不
足而立视夫民之死乎古人有曰剪爪宜及肤割发宜
及体先王之于救灾发肤尚无所爱况外物乎且今河
北州军凡三十七灾害所被十馀州军而已他州之田
秋稼足望今有司于籴粟常价斗增一二十钱非独足
以利农其馀增籴一百万石易矣斗增一二十钱吾权
卷五十七目录 第 24b 页 WYG1447-0955b.png
一时之事有以为之耳以实钱给其常价以茶荈香药
之类佐其虚估不过捐茶荈香药之类为钱数钜万贯
而其费已足茶荈香药之类与百姓之命孰为可惜不
待议而可知者也夫费钱五钜万贯又捐茶荈香药之
类为钱数钜万贯而足以救一时之患为天下之计利
害轻重又非难明者也顾吾之有司能越拘挛之见破
常行之法与否而已此时事之急也故述斯议焉
欲举两月之赈一旦予民耳而反覆申重至于如此其
卷五十七目录 第 25a 页 WYG1447-0955c.png
烦文士多訾议其非古矣抑知其勤惓之心惟恐其言
之不足以倾听而民不得被其泽语重辞复而不惮烦
者正其意之所以为古乎
 丘浚曰曾巩此议所谓赐之钱贷之粟比之有司日
 逐给粟之说其为利病相去甚远所谓深思远虑以
 为百姓长久计者真诚有之但饥民一户贷之米十
 石一旦责其如数偿之难矣不若因时量力稍有力
 者偿其半无力者并与之或立为次第之限可也
卷五十七目录 第 26a 页 WYG1447-0956a.png
  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
熙宁元年春余之同年友赵郡苏轼自蜀以书至京师
谓余曰轼之大父行甚高而不为世用故不能自见于
天下然古之人亦不必皆能自见而卒有传于后者以
世有发明之者耳故轼之先人尝疏其事盖将属铭于
子而不幸不得就其志轼何敢废焉子其为我铭之余
为之记其说曰君讳序字仲先眉州眉山人其先盖赵
郡栾城人也曾大父钦大父祐父杲三世皆不仕而行
卷五十七目录 第 26b 页 WYG1447-0956b.png
义闻于乡里祐生于唐季而卒于周显德之间尝以事
至成都遇道士异之屏人谓曰吾术能变化百物将以
授子祐辞不愿道士笑曰是果有以过人矣而杲始以
好施显名君读书务知大义为诗务达其志而已诗多
至千馀篇为人疏达自信持之以谦轻财好施急人之
病孜孜若不及岁凶卖田以赈其邻里乡党至熟人将
偿之君辞不受以是至数破其业厄于饥寒然未尝以
为悔而好施益甚遇人无疏密一与之倾盖无疑碍或
卷五十七目录 第 27a 页 WYG1447-0956c.png
欺而侮之君亦不变人莫测其意也李顺叛攻眉州君
居围中守禦会其父病殁君治丧执礼尽哀退慰安其
母皆不失所宜庆历初诏州县立学取士争欲执事学
中君独戒其子孙退避人皆服其行蜀自五代之乱学
者衰少又安其乡里皆不愿出仕君独教其子涣受学
所以成就之者甚备至涣以进士起家蜀人荣之意始
大变皆始受学及其后眉之学者至千馀人盖自苏氏
始而君之季子洵壮犹不知书君亦不强之谓人曰是
卷五十七目录 第 27b 页 WYG1447-0956d.png
非忧其不学者也既而洵果奋发力学与其子轼辙皆
以文学名天下为学者所宗盖虽不用于世而见于家
称于乡里者如此是不可以无传也已君始以子恩为
大理评事后累赠尚书职方员外郎享年七十有五庆
历五年五月十一日终于家八年二月某日葬于眉山
县修文乡安道里先茔之侧夫人史氏蓬莱县太君二
子曰涣尚书都官郎中提点利州路刑狱公事有能名
曰洵霸州文安县主簿编纂太常礼书赠光禄寺丞孙
卷五十七目录 第 28a 页 WYG1447-0957a.png
七人位佾不欺不疑不危轼辙轼殿中丞直史馆辙商
州军事推官铭曰
苏氏徂西值蜀崩分三世高逝以笃吾仁君始不羁劳
躬以卑孝于父母施及穷嫠维见之卓教其子孙终化
乡邦学者诜诜维子若孙同时三人擅名文章震动四
邻乃本厥初考祖之自刻诗墓石以畀厥裔
巩金石文字简贵得史法如是则其他语重词复人所
病为多者盖亦必有义矣昔人谓学古文者有二弊一
卷五十七目录 第 28b 页 WYG1447-0957b.png
为减字法一为换字法切中貌古者之病巩岂不能为
减字邪
 
 
 
 
 
御选唐宋文醇卷五十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