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二十九目录 第 1a 页 WYG1447-053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选唐宋文醇卷二十九目录
  庐陵欧阳修文八
   劄子
  论乞令百官议事劄子
  论美人张氏恩宠宜加裁损劄子
  论澧州瑞木乞不宣示外廷劄子
  请驾不幸温成庙劄子
卷二十九目录 第 1b 页 WYG1447-0532b.png
  论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牵复劄子
  论逐路取人劄子
  论删去九经正义中谶纬劄子
  论议濮安懿王典礼劄子
卷二十九目录 第 2a 页 WYG1447-053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御选唐宋文醇卷二十九
  庐陵欧阳修文八
  论乞令百官议事劄子
臣伏见祖宗时犹用汉唐之法凡有军国大事及大刑
狱皆集百官参议盖圣人慎于临事不敢专任独见欲
采天下公论择其所长以助不逮之意也方今朝廷议
事之体与祖宗之意相背每有大事秘不使人知之惟
卷二十九目录 第 2b 页 WYG1447-0533b.png
小事可以自决者却送两制定议两制知非急务故忽
略拖延动经年岁其中时有一两事体大者亦与小事
一例忽之至于大事秘而不宣此尤不便当处事之始
虽侍从之列皆不与闻己行之后事须彰布纵有乖误
却欲论列则追之不及况外廷百官疏远者虽欲有言
陛下岂得而用哉所以兵兴数年西北二方累有事宜
处置多缪者皆由大臣自无谋虑而杜塞众见也臣今
欲乞凡有军国大事度外廷须知而不可秘密者如北
卷二十九目录 第 3a 页 WYG1447-0533c.png
敌去年有请合从与不合从西戎今岁求和当许与不
当许凡如此事之类皆下百官廷议随其所见同异各
令署状而陛下择其长者而行之不惟慎重大事广采
众见兼又于庶官寒贱疏远人中时因议论可见其高
材敏识者国家得以用之若百官都无所长则自用庙
堂之议至于小事并乞只令两府自定其钱榖合要见
本末则召三司官吏至两府讨寻供析而使大臣自择
至于礼法亦可召礼官法官询问如此则事之大小各
卷二十九目录 第 3b 页 WYG1447-0533d.png
得其体如允臣所请且乞将西戎请和一事先集百官
廷议取进止
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
顾又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
成何哉曰军国大事人人共知而不可秘密者古先哲
王固不特谋及卿士而且谋及庶人矣若夫事之未成
而定命于几先则不特无谋及庶人之理即在廷卿士
自不得人人与闻以害其成也嗟乎偏听生奸独任成
卷二十九目录 第 4a 页 WYG1447-0534a.png
弊如修所云大臣自无谋虑而杜塞众见者固以不能
集思广益而处置多差然如修所云下百官廷议随其
所见同异各令署状者亦归于有治人无治法耳诗不
云乎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发言盈廷谁敢执其咎为人
君者博采其论则人各欲售其私说以图其意中所欲
得而不顾其它弃之不采则人各缄默取容以听大官
之臆决而万口附和是非卿尹旅牧各得其人则修之
此议亦徒然耳甚哉期事之集必期谋之臧而期谋之
卷二十九目录 第 4b 页 WYG1447-0534b.png
臧必期才之众国无贤才则国空虚济济多士文王以
宁蒿目斯世不能不读修此议而三叹也
卷二十九目录 第 5a 页 WYG1447-0534c.png
  论美人张氏恩宠宜加裁损劄子
臣近风闻禁中因皇女降生于左藏库取绫罗八千疋
染院工匠当此大雪苦寒之际敲冰取水染练供应颇
甚艰辛臣伏见陛下恭俭勤劳爱民忧国似此劳人枉
费之事必不肯为然外议相传皆云见今染练未绝臣
又见近日内降美人张氏亲戚恩泽太频臣忝为谏官
每闻小有亏损圣德之事须合力言难避天谴臣窃见
自古帝王所宠嫔御若能谦俭柔善不求恩泽则可长
卷二十九目录 第 5b 页 WYG1447-0534d.png
保君恩或恣意骄奢多求恩泽则皆速致祸败臣不敢
远引古事只以今宫禁近事言之陛下近年所宠尚氏
杨氏余氏苗氏之类当其被宠之时骄奢自恣不早裁
损及至满盈今皆何在况闻张氏本良家子昨自修媛
退为美人中外皆闻以为与杨尚等不同故能保宠最
久今一旦宫中取索顿多恩泽日广渐为奢侈之事以
招外人之言臣不知陛下欲爱惜保全张氏或欲纵恣
而败之若欲保全则须常令谦俭不至骄盈臣料八千
卷二十九目录 第 6a 页 WYG1447-0535a.png
疋绫罗必非张氏一人独用不过支散与众人而巳乃
是枉费财物尽为众人至于中外讥议则陛下自受以
此而言广散何益昨正月二日曹氏封县君至初五日
又封郡君四五日间两度封拜又闻别有内降应是疏
远亲戚尽求恩泽父母因子而贵可矣然名分亦不可
太过其他疏远皆可减罢臣谓张氏未入宫之前疏远
亲戚各皆何在今日富贵何必广为閒人自招谤议以
累圣德若陛下只为张氏计亦宜如此况此事不独为
卷二十九目录 第 6b 页 WYG1447-0535b.png
张氏大凡后宫恩泽太多宫中用度奢侈皆是亏损圣
德之事系于国体臣合力言伏望圣慈防微杜渐早为
裁损取进止
张氏仁宗美人卒谥温成皇后初仁宗宠张氏欲以为
后太后难之乃立郭崇之孙为后继而见废世儒谓仁
宗夫妇间未免大圭之玷也然郭后废而曹后立史载
曹后事迹亦不减女中尧舜然则其所为张美人当亦
必有取焉而非仅以色升欤欧阳修此疏读者必曰仁
卷二十九目录 第 7a 页 WYG1447-0535c.png
宗亦蛊于女色否则必曰欧阳修彰君之过而使此文
传至于今也为此解者不特不识欧阳修亦不识仁宗
夫床第之爱而当时文学侍从之臣得直言无忌如此
非圣贤而能致然乎
卷二十九目录 第 8a 页 WYG1447-0536a.png
  论澧州瑞木乞不宣示外廷劄子
臣近闻澧州进柿木成文有太平之道四字其知州冯
载本是武人不识事体便为祥瑞以媚朝廷臣谓前世
号称太平者须是四海晏然万物得所方今西羌叛逆
未平之患在前北方骄悖藏伏之祸在后一患未灭一
患己萌加以西则泸戎南则湖岭凡与四夷连接无一
处无事而又内则百姓困弊盗贼纵横昨京西陜西出
兵八九千人捕数百之盗不能一时剪灭只是仅能溃
卷二十九目录 第 8b 页 WYG1447-0536b.png
散然却于别处结集今张海虽死而达州军贼巳近百
人又杀使臣其势不小兴州又奏八九千人州县皇皇
何以存济以臣观之乃是四海骚然万物失所实未见
太平之象臣闻天道贵信示人不欺臣不敢远引他事
只以今年内事验之昨夏秋之间太白经天累月不灭
金木相掩近在端门考于星占皆是天下大兵将起之
象岂有才出大兵之象又出太平之道字一岁之内前
后顿殊岂非星象丽天异不虚出凡于戒惧常合修省
卷二十九目录 第 9a 页 WYG1447-0536c.png
而草木万类变化无常不可信凭便生懈怠臣又思若
使木文不伪实是天生则亦有深意盖其文止曰太平
之道者其意可推也夫自古帝王致太平皆自有道得
其道则太平失其道则危乱臣视方今但见其失未见
其得也愿陛下忧勤万务举贤纳善常如近日不生逸
豫则三二岁间渐期修理若以前贼张海等小衰便谓
后贼不足忧以近京得雪便谓天下大丰熟见北敌未
来便谓必无事见西贼通使便谓可罢兵指望太平渐
卷二十九目录 第 9b 页 WYG1447-0536d.png
生安逸则此瑞木乃误事之妖木耳臣见今年曾进芝
草者今又进瑞木窃虑四方相效争造妖妄其所进瑞
木伏乞更不宣示臣寮仍乞速诏天下州军告以兴兵
累年四海困弊方当责巳忧劳之际凡有奇禽异兽草
木之类并不得进献所以彰示圣德感励臣民取进止
元史臣谓真宗英悟之主而天书一事吁可骇怪及修
辽史乃知辽俗尚禨而明鬼故神道设教假以动敌人
之听消觊觎而偃兵革耳然而计亦末矣仁宗以天书
卷二十九目录 第 10a 页 WYG1447-0537a.png
殉葬贤哉欧阳修作蜀王建世家论谓自古王者殊祥
异瑞并见于五代而又皆萃于蜀惑者可以思焉盖深
以为非也及是澧州献瑞木成文遂慷慨论列不顾忌
讳修于真宗之非自欺而仁宗之必不裕蛊虽若不相
知者顾其论正而言忠则可为后世法也
卷二十九目录 第 11a 页 WYG1447-0537c.png
  请驾不幸温成庙劄子
臣伏见今月八日圣旨疏决禁囚特行减降及军士各
有特支陛下圣慈本以兴国寺奉安真宗皇帝御容有
此恩旨而中外之议纷然不一皆云正月八日是温成
皇后周年故有此特支疏决又见圣驾朝谒万寿宫又
云温成画像在彼所以圣驾亲临盖为自去年追册温
成皇后之后朝廷每于典礼过极优崇遂致议者动皆
疑惑今又闻来日圣驾幸奉先寺酌献宣祖皇帝外议
卷二十九目录 第 11b 页 WYG1447-0537d.png
喧然又云温成皇后祠庙在彼伏以陛下圣德仁孝本
为祖宗神御以时酌献不可使中外议者言陛下意在
追念后宫宠爱托名以谒祖宗亏损圣德其事不细臣
欲乞明日幸奉先寺酌献毕更不临幸温成祠庙以解
中外之疑以止议者之说臣职忝侍从无所禆补闻外
人议论不敢不言不惟臣有爱君之心合具陈述陛下
举动为万世法亦不可不慎取进止
唐太宗文德皇后既葬帝即苑中作层观以望昭陵引
卷二十九目录 第 12a 页 WYG1447-0538a.png
魏徵同升徵熟视曰臣眊昏不能见帝指示之徵曰此
昭陵邪帝曰然徵曰臣以为陛下望献陵若昭陵臣固
见之矣帝泣为毁观欧阳修请驾不幸温成庙与徵后
先辉映矣夫咸恒为后天卦首古先哲王亦与人同其
情况存亡之际乎然惟情之无过不及处乃为礼礼失
则情乖情乖则民志惑厚于所当薄即已薄于所当厚
本乱而末不可得而治故虽一举足一出言而子孙黎
民之能保不能保系焉以礼制心然后能垂裕于后昆
卷二十九目录 第 12b 页 WYG1447-0538b.png
此忠臣志士之所以惓惓于其君也然则太宗之不若
魏徵仁宗之不若欧阳修固若是乎曰奚其然也君者
表也臣者影也观影之直则知表之正影与表可曰二
哉况善言者出于口而无穷善行者备厥万而犹阙言
易行难何往不然独是臣能言之于君则匪为言也乃
其行也然君能听而改之则言者臣之虚言听者君之
实行矣千虚不如一实曷可贬实而崇虚哉成汤之圣
也曰改过不吝圣不圣于无过而圣于改过然过之作
卷二十九目录 第 13a 页 WYG1447-0538c.png
也己觉之而巳改之犹未足以云圣人之大心也惟人
觉之而巳改之则天下之人之心莫非其心而博厚配
地高明配天矣是非太宗仁宗之所可当也必也舜乎
舜好问而好察迩言必也孔子乎孔子曰丘也幸苟有
过人必知之舜与孔子固全之若此二事者乃太宗仁
宗之能得乎舜与孔子百之一而荣莫大焉者也俗士
以徵有言即谓太宗不如徵修有言即谓仁宗不如修
是人我之见不亡而元首股肱之义由以日丧也
卷二十九目录 第 14a 页 WYG1447-0539a.png
  论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牵复劄子
臣材识庸暗碌碌于众人中蒙陛下不次拔擢置在枢
府其于报效自宜如何而自居职以来己逾半岁凡事
关大体必须众议之协同其馀日逐进呈皆是有司之
常务至于谋猷启沃蔑尔无闻上辜圣恩下愧清议人
虽未责臣岂自安所以日夜思惟愿竭愚虑苟有可采
冀禆万一臣近见谏官唐介台官范师道等因言陈旭
事得罪或与小郡或窜远方陛下自临御已来擢用诤
卷二十九目录 第 14b 页 WYG1447-0539b.png
臣开广言路虽言者时有中否而圣慈每赐优容一旦
台谏联翩被逐四出命下之日中外惧疑臣虽不知台
谏所言是非但见唐介范师道皆久在言职其人立朝
各有本末前后补益甚多岂于此时顿然改节故为欺
罔上昧圣聪在于人情不宜有此臣窃以为自古人臣
之进谏于其君者有难有易各因其时而巳若刚暴猜
忌之君不欲自闻其过而乐闻臣下之过人主好察多
疑于上大臣侧足畏罪于下于此之时谏人主者难而
卷二十九目录 第 15a 页 WYG1447-0539c.png
言大臣者易若宽仁恭俭之主动遵礼法自闻其失则
从谏如流闻臣下之过则务为优容以保全之而为大
臣者外秉国权内有左右之助言事者未及见听而怨
仇巳结于其身故于此时谏人主者易言大臣者难此
不可不察也自古人主之听言也亦有难有易在知其
术而巳夫忠邪并进于前而公论与私言交入于耳此
所以听之难也若知其人之忠邪辩其言之公私则听
之易也凡言拙而直逆耳违意初闻若可恶者此忠臣
卷二十九目录 第 15b 页 WYG1447-0539d.png
之言也言婉而顺希旨合意初闻若可喜者邪臣之言
也至于言事之官各举其职或当朝正色显言于廷或
连章列署共论其事言一出则万口争传众目共视虽
欲为私其势不可故凡明言于外不畏人知者皆公言
也若非其言职又不敢显言或密奏乞留中或面言乞
出自圣断不欲人知言有主名者盖其言涉倾邪惧遭
弹劾故凡阴有奏陈而畏人知者皆挟私之说也自古
人主能以此术知臣下之情则听言易也伏惟陛下仁
卷二十九目录 第 16a 页 WYG1447-0540a.png
圣宽慈躬履勤俭乐闻谏诤容纳直言其于大臣尤所
优礼常欲保全终始思与臣下爱惜名节尤慎重于进
退故臣谓方今言事者规切人主则易欲言大臣则难
臣自立朝耳目所记景祐中范仲淹言宰相吕夷简贬
知饶州皇祐中唐介言宰相文彦博贬春州别驾至和
初吴中复吕景初马遵言宰相梁适并罢职出外其后
赵抃范师道言宰相刘沆亦罢职出外前年韩绛言富
弼贬知蔡州今又唐介等五人言陈旭得罪自范中淹
卷二十九目录 第 16b 页 WYG1447-0540b.png
贬饶州后至今凡二十年间居台谏者多矣未闻有规
谏人主而得罪者臣故谓方今谏人主则易言大臣则
难陛下若推此以察介等所言则可知其用心矣昨所
罢黜台谏五人惟吕诲入台未久其他四人出处本末
迹状甚明可以历数也唐介前因言文彦博远窜广西
烟瘴之地赖陛下仁恕哀怜移置湖南得存性命范师
道赵抃并因言忤刘沆罢台职守外郡连延数年然后
复今三人者又以言枢臣罢黜然则介不以前蹈必死
卷二十九目录 第 17a 页 WYG1447-0540c.png
之地为惧师道与抃不以中滞进用数年为戒遇事必
言得罪不悔盖所谓进退一节终始不变之士也至如
王陶者本出孤寒只因韩绛荐举始得台官及绛为中
丞陶不敢内顾私恩与之争议绛终得罪夫牵顾私恩
人之常情尔断恩以义非知义之士不能也以此言之
陶可谓徇公灭私之臣矣此四人者出处本末之迹如
此可以知其为人也就使言虽不中亦其情必无他议
者或谓言事之臣好相朋党动摇大臣以作威势臣窃
卷二十九目录 第 17b 页 WYG1447-0540d.png
以为不然介与师道不与绛为党乃与诸台谏共论绛
为非然则非相朋党非欲动摇大臣可明矣固谓未可
以此疑言事之臣也况介等比者虽在谪官幸蒙陛下
宽恩各得为郡未至失所其可惜者斥逐谏臣非朝廷
美事阻塞言路不为国家之利而介等尽忠守节未蒙
怜察也欲望圣慈特赐召还介等置之朝廷以劝守节
敢言之士则天下幸甚今取进止
 陈子龙曰当时公在枢府而拳拳以谏官为言大臣
卷二十九目录 第 18a 页 WYG1447-0541a.png
 为国之心可谓深矣
卷二十九目录 第 19a 页 WYG1447-0541c.png
  论逐路取人劄子
臣伏见近有臣僚上言乞将南省考试举人各以路分
糊名于逐路每十人解一人等事虽巳奉圣旨送两制
详定臣亦有愚见合具敷陈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
前世最号至公盖累圣留心讲求曲尽以为王者无外
天下一家故不问东西南北之人尽聚诸路贡士混合
为一而惟材是择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
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薄厚于其间故议
卷二十九目录 第 19b 页 WYG1447-0541d.png
者谓国家科场之制虽未复古法而便于今世其无情
如造化至公如权衡祖宗以来不可易之制也传曰无
作聪明乱旧章又曰利不百者不变法今言事之臣偶
见一端即议更改此臣所区区欲为陛下守祖宗之法
也臣所谓偶见一端者盖言事之人但见每次科场东
南进士得多而西北进士得少故欲改法使多取西北
进士尔殊不知天下至广四方风俗异宜而人性各有
利钝东南之俗好文故进士多而经学少西北之人尚
卷二十九目录 第 20a 页 WYG1447-0542a.png
质故进士少而经学多所以科场取士东南多取进士
西北多取经学者各因其材性所长而各随其多少取
之今以进士经学合而较之则其数均若必论进士则
多少不等此臣所谓偏见之一端其不可者一也国家
方以官滥为患取士数必难增若欲多取西北之人则
却须多减东南之数今东南州军进士取解者二三千
人处只解二三十人是百人取一人盖己痛裁抑之矣
西北州军取解至多处不过百人而所解至十馀人是
卷二十九目录 第 20b 页 WYG1447-0542b.png
十人取一人比之东南十倍假借之矣若至南省又减
东南而增西北是巳裁抑者又裁抑之己假借者又假
借之此其不可者二也东南之士于千人中解十人其
初选己精矣故至南省所试合格者多西北之士学业
不及东南当发解时又十倍优假之盖其初选己滥矣
故至南省所试不合格者多今若一例以十人取一人
则东南之人合格而落者多矣西北之人不合格而得
者多矣至于他路理不可齐偶有一路合格人多亦限
卷二十九目录 第 21a 页 WYG1447-0542c.png
以十一落之偶有一路合格人少亦须充足十一之数
使合落者得合得者落取舍颠倒能否混淆其不可者
三也且朝廷专以较艺取人而使有艺者屈落无艺者
滥得不问缪滥只要诸路数停此其不可者四也且言
事者本欲多取诸路土著之人若此法一行则寄应者
争趋而往今开封府寄应之弊可验矣此所谓法出而
奸生其不可者五也今广南东西路进士例各绝无举
业诸州但据数解发其人亦自知无艺只来一就省试
卷二十九目录 第 21b 页 WYG1447-0542d.png
而归冀作摄官尔朝廷以岭外烟瘴北人不便须藉摄
官亦许其如此今若一例与诸路十人取一人此为缪
滥又非西北之比此其不可者六也凡此六者乃大概
尔若旧法一坏新议必行弊滥随生何可胜数故臣以
为且遵旧制但务择人推朝廷至公待四方如一惟能
是选人自无言此乃当今可行之法尔若谓士习浮华
当先考行就如新议亦须只考程试安能必取行实之
人议者又谓西北近敌士要牢笼此甚不然之论也使
卷二十九目录 第 22a 页 WYG1447-0543a.png
不逞之人不能为患则巳苟可为患则何方无之前世
贼乱之臣起于东南者甚众其大者如项羽萧铣之徒
是巳至如黄巢王仙芝之辈又皆起乱中州者尔不逞
之人岂专西北矧贡举所设本待材贤牢笼不逞当别
有术不在科场也惟事久不能无弊有当留意者然不
须更改法制止在振举纲条尔近年以来举人盛行怀
挟排门大噪免冠突入亏损士风伤败善类此由举人
既多而君子小人杂聚所司力不能制虽朝廷素有禁
卷二十九目录 第 22b 页 WYG1447-0543b.png
约条制甚严而上下因循不复申举惟此一事为科场
大患而言事者独不及之愿下有司议革其弊此当今
科场之患也臣忝贰宰司预闻国论苟不能为陛下守
祖宗之法而言又不足取信于人主则厚颜尸禄岂敢
偷安而久处乎故犹此彊言乞赐裁择
观修此疏知东南文字之盛自宋仁宗时已然而解额
之不能均亦复与今一辙顾尝论之虞廷之取士也曰
敷奏以言明试以功周室之取士也曰或以德进或以
卷二十九目录 第 23a 页 WYG1447-0543c.png
事举或以言扬然则取人以言固属一端即使文风日
正经学日明而所为科目出身者亦止是三代以上言
扬之一未可谓此外必无贤才况所较者仅在声调格
律时尚之细以此而欲重东南而轻西北诚非帝王驭
世之大公矣特是时移势易古今不同故虞廷之所为
明试以功周室之所为德进事举者后世用之益以滋
乱不若科目之法犹可驱天下使诵法孔子泽躬于六
经忽不自知其入于义理之域且其法易以防闲统百
卷二十九目录 第 23b 页 WYG1447-0543d.png
年而计之公者犹得什九是以不得不专用其法岂曰
经世之士尽出于能文者也故就文章而论则选额之
不可以地均诚如修之所云以用人而论其不得不以
地均之者亦天下之大势有不能因噎以废食者修有
试进士策问取士之法而极论其难较之此疏更为千
古确论
卷二十九目录 第 24a 页 WYG1447-0544a.png
  论删去九经正义中谶纬劄子
臣伏见国家近年以来更定贡举之科以为取士之法
建立学校而勤养士之方然士子文章未纯节行未笃
不称朝廷励贤兴善之意所以化民成俗之风臣愚以
为士之所本在乎六经而自暴秦焚书圣道中绝汉兴
收拾亡逸所存无几或残编断简出于屋壁而馀龄昏
眊得其口传去圣既远莫可考證偏学异说因自名家
然而授受相传尚有师法暨晋宋而下师道渐亡章句
卷二十九目录 第 24b 页 WYG1447-0544b.png
之篇家藏私畜其后各为笺传附著经文其说存亡以
时好恶学者芒昧莫知所归至唐太宗时始诏名儒撰
定九经之疏号为正义凡数百篇自尔以来著为定论
凡不本正义者谓之异端则学者之宗师百世之取信
也然其所载既博所择不精多引谶纬之书以相杂乱
怪奇诡僻所谓非圣之书异乎正义之名也臣欲乞特
诏名儒学官悉取九经之疏删去谶纬之文使学者不
为怪异之言惑乱然后经义纯一无所驳杂其用功至
卷二十九目录 第 25a 页 WYG1447-0544c.png
少其为益则多臣愚以为欲使士子学古励行而不本
六经欲学六经而不去其诡异驳杂欲望功化之成不
可得也伏望圣慈下臣之言付外详议今取进止
暴秦焚书六经亡轶汉儒掇拾遗言各立门户其幸而
传至今日者固其守先待后之功而诈伪繁兴亦莫甚
于彼时而于其中敢于诬天蔑圣者则以谶纬为甚谶
纬之书莫知所自起王莽笃好之其下遂相与诈造欺
蒙以售其私而莽又明知其欺而乐用之以愚黔首而
卷二十九目录 第 25b 页 WYG1447-0544d.png
借以篡汉天下盖乱臣贼子之言也而托诸孔子然既托
诸孔子则虽以光武之贤犹不能无惑焉唐作九经正
义犹引用其说欧阳修疏请削除见亦伟矣惜犹未曾
抉其底里痛扫溉之以解后世惑也夫谶纬之托诸圣
言者为其前知也为其知天也中庸曰至诚之道可以
前知又曰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疑若似矣顾差若毫
釐即谬以千里夫天者理也叙则为典秩则为礼立之
为三纲行之为五常三纲立五常行则人无道夭物极
卷二十九目录 第 26a 页 WYG1447-0545a.png
则长而所为生生之谓易者行乎其间乾坤于以不毁
三纲颓五常废则人物凋丧渐消渐燬以至于无而乾
坤息故孔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
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孔子之
所为知天而可以前知者如是而己若夫继周而为汉
汉帝姓刘孔子安得知之而又何用知之哉孔子葬母
既封矣雨甚而墓崩孔子不能前知也而谓孔子知沙
丘崩为汉元王皇后之祥乎国语有之曰吾非瞽史安
卷二十九目录 第 26b 页 WYG1447-0545b.png
知天道盖盲者业专其艺必精故能以数测气推现至
隐如禆灶梓慎京房焦赣之流犹古瞽史之遗见于史
氏代不乏人然其为术所为文史星历近于卜祝之间
者又奚得与六经语孟治天下之大经大法错处杂陈
而谓圣之所以为圣在此也哉况夫王莽时刘歆辈所
造奸言直是执左道以乱政又安可令其托于孔子惑
世诬民而莫之正耶汉承七国之后圣远道微言厖事
杂故如所传斩蛇交龙等事犹与篝火狐鸣一辙萧曹
卷二十九目录 第 27a 页 WYG1447-0545c.png
辈皆未尝学问不知正其前失转艳称于后世后世惑
之王莽遂乘之以移其社稷当途典午更用之以灭其
子孙而辗转相灭由是讹以传讹暴以易暴八代十六
国之交视弑君篡国为天之所命圣之所记史臣津津
称道之呜呼人心若此几何其不入于禽兽也又如晋
王嘉拾遗记等书所称黄帝金支玉叶武王白鱼流乌
之类谓自古帝王受命之符罔不如是夫删书断自唐
虞既有其事周孔必述之周孔不述其诬可知王嘉辈
卷二十九目录 第 27b 页 WYG1447-0545d.png
何能从千载以后而得千载以前之事其博洽过于周
孔如是也其为拾汉魏之遗漦诬帝王以神怪不待明
者而决矣书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心之
所归是乃天之符命耳人者万物之灵也天地之心也
五行之秀气也不观之人而观之云物鸟兽何其荣末
而虐本欤亦异乎圣人之言矣陋儒不察遂使谶纬之
文述之学校被之闾阎虽妇人小子亦同然一辞其所
以为人心之害者岂细故哉
卷二十九目录 第 28a 页 WYG1447-0546a.png
  论议濮安懿王典礼劄子
臣伏见朝廷议濮安懿王典礼两制礼官请称皇伯中
书之议以为事体至大理宜慎重必合典故方可施行
而皇伯之称考于经史皆无所据方欲下三省百官博
访群议以求其当陛下屈意手诏中罢而众论纷然至
今不己臣以为众论虽多其说不过有三其一曰宜称
皇伯者是无稽之臆说也其二曰简宗庙致水灾者是
厚诬天人之言也其三曰不当用汉宣哀为法以干乱
卷二十九目录 第 28b 页 WYG1447-0546b.png
统纪者是不原本末之论也臣请为陛下条列而辨之
谨按仪礼丧服记曰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报者齐衰
期也谓之降服以明服可降父母之名不可改也又按
开元开宝礼国朝五服年月丧服令皆云为人后者为
其所生父齐衰不杖期盖以恩莫重于所生故父母之
名不可改义莫重于所继故宁抑而降其服此圣人所
制之礼著之六经以为万世法者是中书之议所据依
也若所谓称皇伯者考于六经无之方今国朝见行典
卷二十九目录 第 29a 页 WYG1447-0546c.png
礼及律令皆无之自三代之后秦汉以来诸帝由藩邸
入继大统者亦皆无之可谓无稽之臆说矣夫仪礼者
圣人六经之文开元礼者有唐三百年所用之礼开宝
通礼者圣宋百年所用之礼五服年月及丧服令亦皆
祖宗累朝所定方今天下共行之制今议者皆弃而不
用直欲自用无稽之臆说此所以不可施行也其二曰
简宗庙致水灾者臣伏以上天降灾皆主人事故自古
圣王逢灾恐惧多求阙政而修之或自知过失而改悔
卷二十九目录 第 29b 页 WYG1447-0546d.png
之庶几以塞天谴然皆须人事巳著于下则天谴为形
于上今者濮王之议本因两制礼官违经弃礼用其无
稽之臆说欲定皇伯之称中书疑其未可施行乃考古
今典礼虽有明据亦未敢自信而自专方更求下外廷
博议而陛下遽诏中罢欲使有司徐求典礼是则臣下
慎重如此人君谦畏如此君臣不敢轻议妄举而天遽
谴怒杀人害物此臣所谓厚诬天也议犹未决仍罢不
议而便谓两统二父以致天灾者厚诬人也其三引汉
卷二十九目录 第 30a 页 WYG1447-0547a.png
宣哀之事者臣谨按汉书宣帝父曰悼皇考初称亲谥
曰悼置奉邑寝园而已其后改亲称皇考而立庙京师
皇考者亲之异名尔皆子称其父之名也汉儒初不以
为非也自元帝以后贡禹韦玄成等始建毁庙之议数
十年间毁立不一至哀帝时大司徒平晏等百四十七
人奏议云亲谥曰悼裁置奉邑皆应经义是不非宣帝
称史皇孙为亲也所谓应经义者即仪礼云为人后者
为其父母报是也惟其立庙京师乱汉祖宗昭穆故晏
卷二十九目录 第 30b 页 WYG1447-0547b.png
等以为两统二父非礼宜毁也定陶恭王初但号共皇
立庙本国师丹亦无所议至其后立庙京师欲去定陶
不系以国有进干汉统之过丹遂大非之故丹议云定
陶恭皇谥号巳前定议不得复改而但论立庙京师为
不可尔然则称亲置园皆汉儒所许以为应经义者惟
去其国号立庙京师则不可尔今言事者不究朝廷本
议何事不寻汉臣所非者何事此臣故谓不原本末也
中书之议本谓称皇伯无稽而礼经有不改父名之义
卷二十九目录 第 31a 页 WYG1447-0547c.png
方议名号犹未定故尊崇之礼皆未及议而言事者便
引汉去定陶国号立庙京师之事厚诬朝廷以为干乱
大统何其过论也夫去国号而立庙京师以乱祖宗昭
穆此诚可非之事若果为此议宜乎指臣等为奸邪之
臣而人主有过举之失矣其如陛下之意未尝及此而
中书亦初无此议而言事者不原本末过引汉世可非
之事以为说而外廷之臣又不审知朝廷本议如何但
见言事者云云遂以为欲加非礼干乱统纪信为然矣
卷二十九目录 第 31b 页 WYG1447-0547d.png
是以众口一辞纷然不止而言事者欲必遂其皇伯无
稽之说牵引天灾恐迫人主而中书守经执礼之议反
指以为奸邪之言朝廷以言事之臣礼当优容不欲与
之争辨而外廷群论又不可家至而户晓是非之理不
辨上下之情不通此所以呶呶而不止也夫为人后者
既以所后为父矣而圣人又存其所生父名者非曲为
之意也盖自有天地以来未有无父而生之子也既有
父而生则不可讳其所生矣夫无子者得以宗子为后
卷二十九目录 第 32a 页 WYG1447-0548a.png
是礼之所许也然安得无父而生之子以为后乎此圣
人所以不讳无子者立人之子以为后亦不讳为人后
者有父而生盖不欺天不诬人也故为人后者承其宗
之重任其子之事而不得复归于本宗其所生父母亦
不得往与其事至于丧服降而抑之一切可以义断惟
其父母之名不易者理不可易也易之则欺天而诬人
矣子为父母服谓之正服出为人后者为本生父母齐
衰期谓之降服又为所后父斩衰三年谓之义服今若
卷二十九目录 第 32b 页 WYG1447-0548b.png
以本生父为皇伯则濮安懿王为从祖父反为小功而
濮王夫人是本生嫡母也反为义服自宗懿以下本生
兄弟于礼虽降犹为大功是礼之齐衰期今反为小功
礼之正服今反为义服上于濮王父也反服小功于宗
懿等兄弟也反服大功此自古所以不称所生父为伯
父叔父者称之则礼制乖违人伦错乱如此也伏惟陛
下聪明睿圣理无不烛今众人之议如彼中书之议如
此必将从众乎则众议不见其可欲违众乎则自古为
卷二十九目录 第 33a 页 WYG1447-0548c.png
国未有违众而能举事者愿陛下霈然下诏明告中外
以皇伯无稽决不可称而今所欲定者正名号尔至于
立庙京师干乱统纪之事皆非朝廷本议庶几群疑可
释若知如此而犹以为必称皇伯则虽孔孟复生不能
复为之辨矣
按史仁宗以同祖兄濮王元让子宗实为皇子是为英
宗治平元年宰相韩琦等奏请下有司议合行典礼诏
须大祥后议之二年乃诏礼官与待制以上议翰林学
卷二十九目录 第 33b 页 WYG1447-0548d.png
士王圭等谓宜准先朝封赠期亲尊属故事尊以高官
大国于是中书奏王圭等所议未见详定濮王当何称
名与不名圭等议宜称皇伯而不名中书又奏礼与令
出继之子于所继所生皆称父母又汉宣光武皆称皇
考今圭等议称皇伯于典礼未有明据请下尚书省集
三省御史台议奏方议而皇太后手诏诘责执政于是
诏权罢议令有司博求典故以闻礼官范镇等又奏请
如王圭等议御史吕诲弹欧阳修首建邪议韩琦曾公
卷二十九目录 第 34a 页 WYG1447-0549a.png
亮赵槩附会不正之罪固请如王圭等议既而内出皇
太后手诏可令皇帝称亲濮王称皇夫人并称后英宗
即日手诏曰称亲之礼谨遵慈训追崇之典岂易克当
其以茔为园即园立庙俾王子孙奉祠翌日诲等缴策
家居待罪英宗命阁门以告还之诲等力辞台职诲等
既出而濮议亦寝修此疏当在皇太后诘责执政而英
宗手诏罢议之时也观宋诸臣所见虽不同要非若明
臣张璁桂萼等谄上希旨为进用阶梯也顾核诸先王
卷二十九目录 第 34b 页 WYG1447-0549b.png
缘人情以制礼本天性以立则之旨欧阳之议自是至
当而当日英宗处置尽善亦可谓无遗憾矣乃后世犹
龂龂焉谓称皇伯之是者盖以当日司马温公诸贤并
与王圭同议也夫君子亦不能无过有过不害为君子
然君子之过亦不可从一以理为断而巳世传朱子亦
以欧阳为非谓其疑于两父其说曰辟若仁宗与濮王
俱在世则为英宗者可皆称为父乎顾未知朱子实有
是说邪抑门弟子附会之词也不可考矣夫所为伯仲
卷二十九目录 第 35a 页 WYG1447-0549c.png
叔季者行第之称古人伯则曰伯父叔则曰叔父无去
父而止称伯叔者曲礼云王官之长天子同姓谓之伯
父九州之牧天子同姓谓之叔父者是也又如鲁颂曰
王曰叔父小雅曰既有肥牡以速诸父经籍所载不可
备举何得谓为二父乎伯父叔父诸父本生父同义也
独于所继止谓之父则亦足以昭重宗之义合降期之
意矣乃必讳其父之称而称皇伯何其无稽也人之生
父生之此天也非人也其名可以意为改者哉或曰若
卷二十九目录 第 35b 页 WYG1447-0549d.png
然则不得为人后矣为人后者人为之岂天为之邪曰
固天为之也自身而上有父天也自父而上有祖亦天
也由父视之则有己子与兄弟之子之分由祖视之则
均之为孙矣均之为孙则天也非人矣宋时诸臣固亦
于此有未能脱然者又哀仁宗大贤而无子必欲泯濮
王之迹以消其馀憾而朝堂之上纷呶不己英宗不欲
明其是非而两置之遂成千秋疑案有宋君臣是者固
无非矣其非者犹是君子之过也然而延及明嘉靖帝
卷二十九目录 第 36a 页 WYG1447-0550a.png
诸臣遂执宋臣之议以死争哭于阙下帝刚愎少恩尽
收付廷尉而贤材为之一空于是佞人虱其间荧惑诪
张尽变明代祖宗成宪与贤士大夫风尚而明亦寖衰
而寖亡矣于戏士君子持论揆诸天理民彝之衷少有
偏倚则其毒流于后世如此可不慎哉
 
 
 
卷二十九目录 第 36b 页 WYG1447-0550b.png
 
 
 
 
 
 
 
御选唐宋文醇卷二十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