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一 第 1a 页 WYG1354-0247a.png

崇古文诀卷三十一 宋 楼昉 编
宋文
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 黄庭坚
深于诗人之旨
诗者人之情性也非强谏诤于庭怨忿诟于道怒邻骂
坐之为也其人忠信笃敬抱道而居与时乖逢遇物悲
喜同床而不察并世而不闻情之所不能堪因发于呻
卷三十一 第 1b 页 WYG1354-0247b.png

可歌列干羽而可舞是诗之美也其发为讪谤侵陵引
颈以承戈披襟而受矢以快一朝之忿者人皆以为诗
之祸是失诗之旨非诗之过也故世相后或千岁地相
去或万里诵其诗而想见其人所居所养如旦暮与之
期邻里与之游也营丘王知载仕宦在予前予在江湖
浮沉而知载已没于河外不及相识也而得其人于其
诗仕不遇而不怒人不知而独乐博物多闻之君子有
卷三十一 第 2a 页 WYG1354-0248a.png

言信于流俗也虽然不期于流俗此所以为君子者邪
苦笋赋 黄庭坚
文字简严微有讥讽
僰道苦笋冠冕两川甘脆惬当小苦而反成味温润缜
密多啖而不疾人盖苦而有味如忠谏之可以活国多
而不害如举士而皆得贤是其钟江山之秀气故能深
雨露而饱风烟食肴以之启道酒客为之流涎彼桂班
卷三十一 第 2b 页 WYG1354-0248b.png

动痼疾令人萎而瘠予亦未尝与之言盖上士不谈而
喻中士进则若信退若眩焉下士信耳不信目其顽不
可镌李太白曰但得酒中趣勿为酲者传
晁错论 秦 观
措词雅健议论不蹈常习故
臣闻世之论者皆以为汉用袁盎之谋斩晁错以谢天
下为非是以臣观之汉斩错七国之兵所以破也何则
卷三十一 第 3a 页 WYG1354-0248c.png

理曲则师老师老败之机也故善战者战理昔晋欲报
楚之惠退师三舍军吏以为师老子犯曰师直为壮曲
为老岂在久乎若子犯可为善战理矣盖不退师则背
惠食言而曲在晋师退而楚不还则曲在楚我直彼曲
所以胜也汉斩晁错之事何以异此夫汉之诸侯连城
数十地方千里虽号强大然皆高帝之封也一旦用
错计擿其罪过而削夺之则天下忿然皆有不直汉之
卷三十一 第 3b 页 WYG1354-0248d.png

吴王即山铸钱煮海为盐以其子故招致天下亡命欲
为反者三十馀年其称兵也发愤削地以诛错为名耳
汉斩错而兵不罢则逆节暴露天下亦忿然有不直七
国之心当此之时诸侯曲而汉直故太尉得以破其兵
也虽然汉之斩错也其谋发于袁盎盎与错有隙故世
之论者以错死为冤此正楼缓所谓以母言之则为是
以妻言之则为妒夫言之者异而其言同也就使盎与
卷三十一 第 4a 页 WYG1354-0249a.png

奈何即七国之兵未易破也何以知之以唐安禄山之
事可知也方明皇之时奸臣杨国忠用事天下皆切齿
不平故禄山以诛国忠为名而反是时唐若斩国忠以
谢天下则禄山安得而至长安乎惜其不知此至贼入
潼关人神共怒然后为陈元礼之所杀也由是观之汉
不斩错则七国之兵岂易破哉或曰王思礼之徒尝以
此劝哥舒翰用其计留卒三万守关悉精锐渡浐水以
卷三十一 第 4b 页 WYG1354-0249b.png

盎发其端而已故足以激忠义之气而折奸雄之心使
翰虽斩国忠事不出人主亦不能感动天下秪足以危
身矣尚能为禄山之成败哉故斩国忠以破禄山事非
明皇不可为也
上林秀州书 陈师道
必是读仪礼熟故其区别精非特议论好读
其文气正词严凛然有自重难进不可回挠
卷三十一 第 5a 页 WYG1354-0249c.png

罗致而不可得也
宗周之制士见于大夫卿公介以厚其别词以正其名
贽以效其情仪以致其敬四者备矣谓之礼成士之相
见如女之从人有愿见之心而无自行之义必有绍介
为之前焉所以别嫌而慎微也故曰介以厚其别名以
举事词以导名名者先王所以定民分也名正则词不
悖分定则民不犯故曰词以正其名言不足以尽意名
卷三十一 第 5b 页 WYG1354-0249d.png

傧以将命勤亦至矣然因人而后达也礼莫重于自尽
故祭主于盥婚主于迎宾主于贽故曰贽以效其情诚
发于心而谕于身达于容色故又有仪焉词以三请贽
以三献三揖而升三拜而出礼烦则泰简则野三者礼
之中也故曰仪以致其敬是以贵不陵贱下不援上谨
其分守顺于时命志不屈而身不辱以成其善当是之
世岂特士之自贤盖亦有礼为之节也夫周之制礼其
卷三十一 第 6a 页 WYG1354-0250a.png

于礼之亡乎自周之礼亡士知免者寡矣世无君子明
礼以正之即相循以为常而史官失载其事故其弊习
而不自知也师道鄙人也然有闻于南丰先生不敢不
勉也先生谓师道曰子见林秀州乎曰未也先生曰行
矣师道承命以来谨因先生而请焉
王平甫文集后序 陈师道
此篇岂特文字之妙其发明平甫生平所以
卷三十一 第 6b 页 WYG1354-0250b.png

亦因以自见也
欧阳永叔谓梅圣俞曰世谓诗能穷人非诗之穷穷则
工也圣俞以诗名家仕不前人年不后人可谓穷矣其
同时有王平甫临川人也年过四十始名荐书群下仕
历年未几复解章绶归田里其穷甚矣而文义蔚然又
能于诗惟其穷愈甚故其得愈多信所谓穷而后工
也虽然天之命物用之不全实者不华渊者不陆物之
卷三十一 第 7a 页 WYG1354-0250c.png

诗之穷人又可信矣方平甫之时其志抑而不伸其才
积而不发其号位势力不足动人而人闻其声家有其
书旁行于一时而下达于千世虽其怨敌不敢议也则
诗能达人矣未见其穷也夫士之行世穷达不足论论
其所传而已平甫孝弟于家信于友勇于义而好仁不
特文之可传也向使平甫用力于世荐声诗于郊庙施
典策于朝廷而事负其言后戾其前则并其可传而弃
卷三十一 第 7b 页 WYG1354-0250d.png

之岂不哀哉南丰先生既叙其文以诏学者先生之役
彭城陈师道因而伸之以通于世诚愚不敏其能使人
后其所利而隆其所弃者邪因先生之言以致其志又
以自励云尔
秦少游叙 陈师道
有意气而不越绳尺守规矩而不失窘步可
谓兼之矣
卷三十一 第 8a 页 WYG1354-0251a.png

客及秦子过焉置醴备乐如师弟子其时予病卧里中
闻其行道雍容逆者旋目论说伟辩坐者属耳世以此
奇之而亦以此疑之惟公以为杰士是后数岁从吴归
见于广陵逆旅之家夜半语未卒别去予亦以谓当建
侯万里外也元丰之末予客东都秦子从东来别数岁
矣其容充然其口隐然予惊焉以问秦子曰往吾少时
如杜牧之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读兵家书乃与意合
卷三十一 第 8b 页 WYG1354-0251b.png

愿效至计以行天诛回幽夏之故墟吊唐晋之遗人流
声无穷为计不朽岂不伟哉于是字以太虚以导吾志
今吾年至而虑易不待蹈险而悔及之愿还四方之事
归老邑里如马少游于是字以少游以识吾过尝试以
语公又以为可于子何如予以谓取善于人以成其身
君子伟之且夫二子或进以经世或退以存身可与为
仁矣然行者难工处者易持牧之之智得不若少游之
卷三十一 第 9a 页 WYG1354-0251c.png

直以矫曲邪子年益高德益大予将屡惊焉不一再而
已也虽然以子之才虽不效于世世不子弃予意子终
有万里行也如余之愚莫宜于世乃当守丘墓保田里
力农以奉公上谨身以训闾巷生称善人死表于道曰
处士陈君之墓或者天祚以年见子功遂名成奉身以
还王侯将相高车大马祖行帐饮于是乘庳御驽候子
上东门外举酒相属成公知人之名以为子贺盖自此
卷三十一 第 9b 页 WYG1354-0251d.png

思亭记 陈师道
节奏相生血脉相续无穷之意见于言外
甄故徐富家至甄君始以明经教授乡称善人而家益
贫更数十岁不克葬乞贷邑里葬其父母昆弟凡几丧
邑人怜之多助之者既葬益树以木作室其旁而问名
于余余以自谓目之所视而思从之视干戈则思斗视
刀锯则思惧视庙社则思敬视第家则思安夫人存好
卷三十一 第 10a 页 WYG1354-0252a.png

下丘陇而行墟墓之间棘荆莽然狐兔之迹交道其有
不思其亲者乎请名之曰思亭亲者人所不忘也而君
子慎之故为墓于郊而封沟之为庙于家而尝禘之为
衰为忌而悲哀之所以存其思也其可忘乎虽然自亲
而下至于服尽服尽则情尽情尽则忘之矣夫自吾之
亲而至于忘之者远故也此亭之所以作也凡君之子
孙豋斯亭者其有忘乎因其亲以广其思其有不兴乎
卷三十一 第 10b 页 WYG1354-0252b.png

岂不有望其木思以为材视其榛棘思以为薪登其丘
墓思发其所藏者乎于是遽然流涕以泣曰未也吾为
子记之使君之子孙诵斯文者视其美以为劝视其恶
以为戒其可免乎君揽涕而谢曰免矣遂为之记
送参寥序 陈师道
僧道潜自号参寥子与东坡游最密此文首
尾仅二百馀字而抑扬开阖变态不一最可
卷三十一 第 11a 页 WYG1354-0252c.png

妙总师参寥大觉老之嗣眉山公之客而少游氏之友
也释门之表士林之秀而诗苑之英也游卿大夫之间
名于四海三十年馀矣其议古今张弛情貌肖否言之
从违诗之精粗若水赴壑阪走丸倒囊出物鸷鸟举而
风迫之也若升高视下爬痒而鉴貌也元符之冬去鲁
还吴道徐而来见余与之别馀二十年复见于此爱其
诗读不舍手属其谈挽不听去夜相语及唐诗僧参寥
卷三十一 第 11b 页 WYG1354-0252d.png

志天下之誉王侯将相之奉而为石霜老师之役终其
身不去此岂用意于诗者工拙不足病也由是而知余
之所贵乃其弃馀所谓浅之为丈夫者乎于其行叙以
谢之
与秦少游书 陈师道
委曲而不失正严厉而不伤和深得不恶而
严之道可谓善处矣
卷三十一 第 12a 页 WYG1354-0253a.png

侯尝欺之邪公卿不下士尚矣乃特见于今而亲于其
身幸孰大焉愚虽不足以齿士犹当从侯之后顺下风
以成公之名然先王之制士不传贽为臣则不见于王
公夫相见所以成礼而其弊必至于自鬻故先王谨其
始以为之防而为士者世守焉师道于公前有贵贱之
嫌后无平生之旧公虽可见礼可去乎且公之见招公
岂以能守区区之礼乎若昧冒法义闻命走门则失其
卷三十一 第 12b 页 WYG1354-0253b.png

功谢事幅巾东归师道当御款段乘下泽候公于上东
门外尚未晚也拳拳之怀愿侯以闻焉
上苏公书 陈师道
读此书则知前辈师友间相切磋正救如此
自是一等忠厚气象
师道奉亲如昨惟方托庇赖复尔违阔不能不动念耳
盖士方相从时莫知其乐及相别亦不为难至其离居
卷三十一 第 13a 页 WYG1354-0253c.png

时未来之日长视天下事意颇轻之亦易为别至其晚
莫数更离合又以为难此盖志与年衰顾影惜日畏死
而然耳谢太传常谓中年以来一与亲友别数日作恶
谢公江海之士违世绝俗乃其常耳顾以别为难者岂
酣于富贵而习于违顺也邪由是观之以别为难皆非
士之正也士亦安能免此当以老为戒以富贵为畏耳
承谕人须久而后知诚如来示知人固未易未易之中
卷三十一 第 13b 页 WYG1354-0253d.png

由今观之岂特所短正以反置之耳古之所谓腹心之
臣者以其同德也故武王曰余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而荆公以巧智之士为腹心故王氏之得祸大也闻狙
诈咸作使矣未闻托之腹心也夫君子无弃人巧智之
士亦非可弃以为手足可也耳目且不可况腹心乎盖
势在则欺之以为功势同则夺之以为利势去则背之
以违害使之且难况同之乎无德而智以智营身而不
卷三十一 第 14a 页 WYG1354-0254a.png

者之所能乎士终始不相负非由义则畏义耳势在而
不负岂真不负邪末疾偏废不害为生膏肓之溃吊之
可也常切悲之故谓知士当如范公用士当以王公为
戒也不审阁下以为何如近见赵承议说得阁下书欲
复伸理前所举剥文广狱事闻之未以为然切谓阁下
必不出此而愚虑所及亦不能忍也君子之于事以位
为限居位不言则不可去位而言则又不可其言之者
卷三十一 第 14b 页 WYG1354-0254b.png

剔守而与颖事其亦可乎岂以昔尝言之而不置邪此
取胜之道也近岁士大夫类皆如此以为成言而非阁
下之所当为也苟不公言而私请之又不如已也天下
之事行之不中理使人不平者岂此一事阁下岂能尽
争之邪争之岂能尽如人意邪徒使呫呫者以为多事
耳尝谓士大夫视天下不平之事不当怀不平之意平
居愤愤切齿扼腕诚非为巳一旦当事而发之如决江
卷三十一 第 15a 页 WYG1354-0254c.png

公是也夫言之以行义耳岂如冯妇攘臂下车取众人
之一快邪窃谓阁下必不出此而宁一陈之以效其愚
耳
袁州学记 李 觏
议论关涉笔力老健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
有屈力殚虑祇顺德音有假宫僣师苟具文书或连数
卷三十一 第 15b 页 WYG1354-0254d.png

君无择知袁州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阙状大惧人材放
失儒效阔疏无以称上意旨通判颍州陈君侁闻而是
之议以克合相旧夫子庙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
北隅厥土燥刚厥位面阳厥材孔良瓦甓黝垩丹漆举
以法故殿堂室房庑门各得其度生徒有舍庖廪有次
百尔器备并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舍
菜且有日旴江李观谂于众曰惟四代之学考诸经可
卷三十一 第 16a 页 WYG1354-0255a.png

守武夫健将卖降恐后何邪诗书之道废人唯见利而
不闻义焉耳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俗
化之厚延于灵献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
者闻命而释兵群雄相视不敢去臣位尚数十年教道
之结人心如此今代遭圣神尔袁得贤君俾尔由庠序
践古人之迹天下治则谭礼乐以陶吾民一有不幸犹
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
卷三十一 第 16b 页 WYG1354-0255b.png

三子之羞抑为国者之忧
崇古文诀卷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