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二十七 第 1a 页 WYG1354-0214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崇古文诀卷二十七    宋 楼昉 编
  宋文
   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    曾 巩
    法度之文妙于开阖可以观世变自欧曾以
    前有此等议论至二程则粹矣
古者学士之于六艺射能弧矢之事矣又当善其揖逊
之节御能车马之事矣又当善其驱驰之节书非能肆
卷二十七 第 1b 页 WYG1354-0214d.png
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能通其意数非能布策而已又
当知其用而各尽其法而五礼之威仪至于三千六乐
之节文可谓微且多矣噫何烦且劳如是然古之学者
必能此亦可谓难矣然习其射御于礼习其干戈于乐
则少于学长于朝其于武备固修矣其于家有塾于党
有庠于乡有序于国有学于教有师于视听言动有其
容于衣冠饮食有其度几杖有铭盘杅有戒在舆有鸾
和之声行步有佩玉之音㷼处有雅颂之乐而非其故
卷二十七 第 2a 页 WYG1354-0215a.png
琴瑟未尝去于前也盖其出入进退俯仰左右接于耳
目动于四体达于其心者所以养之至如此其详且密
也虽然此尚为有待于外者尔若夫三才万物之理性
命之际力学以求之深思以索之使知其要识其微而
斋戒以守之以尽其材成其德至合于天地而后已者
又当得之于心夫岂非难哉噫古之学者其役之于内
外持其心养其性者至于如此此君子所以爱日而自
彊不息以求至于极也然其习之有素闲之有具如此
卷二十七 第 2b 页 WYG1354-0215b.png
则求其放心伐其邪气而成文武之材就道德之实者
可谓易矣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盖乐者所以
感人心而使之化故曰成于乐昔舜命夔典乐教冑子
曰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则乐者非独去
邪又所以救其性之偏而纳之中也故和鸾佩玉雅颂
琴瑟之音非其故不去于前岂虚也哉今学士大夫之
于持其心养其性凡有待于外者皆不能具得之于内
者又亦皆略其事可谓简且易矣然所以求其放心伐
卷二十七 第 3a 页 WYG1354-0215c.png
其邪气而成文武之材就道德之实者岂不难哉此予
所以惧不至于君子而入于小人也夫有待于外者余
既力不足而于琴窃有志焉久矣然患其莫余授也治
平三年夏得洪君于京师始合同舍之士听其琴于相
国寺之维摩院洪君之于琴非特能其音乂能其意者
也予将就学焉故道予之所以慕于古者庶乎其有以
自发也
   拟岘台记         曾 巩
卷二十七 第 3b 页 WYG1354-0215d.png
    状物之妙非常人可及自有抚州即有此风
    景隐于前日而显于今者以今日有台而前
    日无台也台成而景现则此台之胜不言可
    知
尚书司门员外郎晋国裴君治抚州之二年因城之东
隅作台以游而命之曰拟岘台谓其山溪之形拟乎岘
山也数与其属与州之寄客者游而间独求记于予初
州之东其城因大丘其隍因大溪其隅因客土以出溪
卷二十七 第 4a 页 WYG1354-0216a.png
上其外连山高陵野林荒墟远近高下壮大闳廓怪奇
可喜之观环抚之东南者可坐而见也然而雨隳潦毁
盖藏弃委于榛丛茀草之间未有即而爱之者也君得
之而喜增甓与土易其破缺去榛与草发其亢爽缭以
横槛覆以高甍因而为台以脱埃氛绝烦嚣出云气而
临风雨然后溪之平沙漫流微风远响与夫浪波汹涌
破山拔木之奔放至于高桅劲橹沙禽水兽下上而浮
沉者皆出乎履舄之下山之苍颜秀壁巅崖拔出挟光
卷二十七 第 4b 页 WYG1354-0216b.png
景而薄星辰至于平冈长陆虎豹踞而龙蛇走与夫荒
蹊丛落树阴晻暧游人行旅隐见而继续者皆出乎衽
席之内若夫云烟开敛日光出没四时朝莫雨旸明晦
变化之不同则虽览之不厌而虽有智者亦不能穷其
状也或饮者淋漓歌者激烈或靓观微步旁皇徙倚则
得于耳目与得之于心者虽所寓之乐有殊而亦各适
其适也抚非通道故贵人富贾之游不至多良田故水
旱螟之菑少其民乐于耕桑以自足故牛马之牧于
卷二十七 第 5a 页 WYG1354-0216c.png
山谷者不收五榖之积于郊野者不垣而晏然不知枹
鼓之警发召之役也君既因其土俗而治以简静故得
以休其暇日而寓其乐于此州人士女乐其安且治而
又得游观之美亦将同其乐也故予为之记其成也
   抚州颜鲁公祠堂记     曾 巩
    议论正笔力高简而有法质而不俚
赠司徒鲁郡颜公讳真卿事唐为太子太师与其从父
兄杲卿皆有大节以死至今虽小夫妇人皆知公之为
卷二十七 第 5b 页 WYG1354-0216d.png
烈也初公以忤杨国忠斥为平原太守策安禄山必反
为之备禄山既举兵公与常山太守杲卿伐其后贼之
不能直窥潼关以公与杲卿挠其势也在肃宗时数正
言宰相不悦斥去之又为御史唐旻所搆连辄斥李辅
国迁太上皇居西宫公首率百官请问起居又辄斥代
宗时与元载争论是非载欲有所壅蔽公极论之又辄
斥杨炎卢杞既相德宗益恶公所为连斥之犹不满意
李希烈陷汝州杞即以公使希烈希烈初惭其言后卒
卷二十七 第 6a 页 WYG1354-0217a.png
缢公以死是时公年七十有七矣天宝之际久不见兵
禄山既反天下莫不震动公独以区区平原遂折其锋
四方闻之争奋而起唐卒以振者公为之倡也当公之
开土门同日归公者十七郡得兵二十馀万繇此观之
苟顺且诚天下从之矣自此至公殁垂三十年小人继
续任政天下日入于敝大盗继起天子辄出避之唐之
在朝臣多畏怯观望能居其间一忤于世失所而不自
悔者寡矣至于再三忤于世失所而不自悔者盖未有也
卷二十七 第 6b 页 WYG1354-0217b.png
若至于起且仆以至于七八遂死而不自悔者则天下
一人而已若公是也公之学问文章往往杂于神仙浮
图之说不皆合于理及其奋然自立能至于此者盖天
性然也故公之能处其死不足以观公之大何则及至
于势穷义有不得不死虽中人可勉焉况公之自信也
欤惟历忤大奸颠跌撼顿至于七八而始终不以死生
祸福为秋毫顾虑非笃于道者不能如此此足以观公
之大也夫世之治乱不同而士之去就亦异若伯夷之
卷二十七 第 7a 页 WYG1354-0217c.png
清伊尹之任孔子之时彼各有义夫既自比于古之任
者矣乃欲眷顾回隐以市于世其可乎故孔子恶鄙夫
不可以事君而多杀身以成仁者若公非孔子所谓仁
者欤今天子嘉祐元年尚书都官郎中知抚州聂君某
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抚州林君某相与慕公之烈以
公之尝为此邦也遂为堂而祠之既成二君过予之家
而告之曰愿有述夫公之赫赫不可盖者固不系于祠
之有无盖人之向往之不足者非祠则无以致其志也
卷二十七 第 7b 页 WYG1354-0217d.png
闻其烈足以感人况拜其祠为亲炙之者欤今州县之
政非法令所及者世不复议二君独能追公之节尊而
事之以风示当世为法令之所不及是可谓有志者也
   战国策目录序       曾 巩
    议论正关键密质而不俚太史公之流亚也
    咀嚼愈有味
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
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说既美矣卒以谓
卷二十七 第 8a 页 WYG1354-0218a.png
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
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
已数百岁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二子乃独明先
王之道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
不可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
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也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
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
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
卷二十七 第 8b 页 WYG1354-0218b.png
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
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乎
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
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
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
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
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
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
卷二十七 第 9a 页 WYG1354-0218c.png
俗犹莫之寤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
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或
曰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
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
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
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
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
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至于此书之作则上继春秋
卷二十七 第 9b 页 WYG1354-0218d.png
下至楚汉之起二百四(一有/五字)十年之间载其行事固不
得而废也
   移沧州过阙上殿奏疏    曾 巩
    看他布置开阖文势次求其叙事措词之法
    而一篇大意所以详于归美乃所以切于警
    戒不可专以归美观
臣闻基厚者势崇力大者任重故功德之殊垂光锡祚
舄奕繁衍久而弥昌者盖天人之理必至之符然生民
卷二十七 第 10a 页 WYG1354-0219a.png
以来能跻豋兹者未有如大宋之隆也夫禹之绩大矣
而其孙太康乃坠厥绪汤之烈盛矣而其孙太甲既立
不明周自后稷十有五世至于文王而大统未集武王
成王始收太平之功而康王之子昭王难于南狩昭王
之子穆王殆于荒服暨于幽厉陵夷尽矣及秦以累世
之智并天下然二世而亡汉定其乱而诸吕七国之祸
相寻以起建武中兴然冲质以后世故多矣魏之患天
下为三晋宋之患天下为南北隋文始一海内然传子
卷二十七 第 10b 页 WYG1354-0219b.png
而失唐之治在于贞观开元之际而女祸世出天宝以
还纲纪微矣至于五代盖五十有六年而更八姓十有
四君其废兴之故甚矣宋兴太祖皇帝为民去大残致
更生兵不再试而粤蜀吴楚五国之君生致阙下九州
来同复禹之迹内辑师旅而齐以节制外卑藩服而纳
以绳墨所以安百姓禦四夷纲理万事之具虽创始经
营而弥纶已悉莫贵于为天子莫富于有天下而舍子
传弟为万世策造邦受命之勤为帝太袓功未有高焉
卷二十七 第 11a 页 WYG1354-0219c.png
者也太宗皇帝遹求厥宁既定晋疆钱俶自归作则垂
宪克绍克类保世靖民丕丕之烈为帝太宗德未有高
焉者也真宗皇帝继统遵业以涵煦生养蕃息齐民以
并容遍覆扰服异类盖自天宝之末宇内板荡及真人
出天下平而西北之虏犹间入窥边至于景德二百五
十馀年契丹始讲和好德明亦受约束而天下销锋灌
燧无鸡鸣犬吠之警以迄于今故于是时遂封泰山禅
社首荐告功德以明示万世不祧之庙所以为帝真宗
卷二十七 第 11b 页 WYG1354-0219d.png
仁宗皇帝宽仁慈恕虚心纳谏慎注措谨规矩早朝晏
退无一日之懈在位日久明于群臣之贤不肖忠邪选
用政事之臣委任责成然公听并观以周知其情伪其
用舍之际一稽于众故任事者亦皆警惧否辄罢免世
以谓得驭臣之体春秋未高援立有德付畀惟允故传
天下之日不陈一兵不宿一士以戒非常而上下晏然
殆古所未有其岂弟之行足以附众者非家施而人悦
之也积之以诚心民皆有父之尊有母之亲故弃群臣
卷二十七 第 12a 页 WYG1354-0220a.png
之日天下闻之路祭巷哭人人感动歔欷其得人之深
未有知其所繇然者故皇祖之庙为帝仁宗英宗皇帝
聪明睿智言动以礼上帝眷相大命所集而称疾逊避
至于累月自践东朝渊默恭慎无所言议施为而天下
传颂称说德号彰闻及正南面勤劳庶政每延见三事
省决万机必咨询旧章考求古义闻者惕然皆知其志
在有为虽早遗天下成功盛烈未及宣究而明识大略
足以克配前人之休故皇考之庙为帝英宗陛下神圣
卷二十七 第 12b 页 WYG1354-0220b.png
文武可谓有不世出之姿仁孝恭俭可谓有君人之大
德悯自晚周秦汉以来世主不能独见于众人之表其
政治所出大抵踵袭卑近因于世俗而已于是慨然以
上追唐虞三代荒绝之迹脩列先王法度之政为其任
在已可谓有出于数千载之大志变易因循号令必信
使海内观听莫不奋起群下遵职以后为羞可谓有能
行之效今斟酌损益革弊兴坏制作法度之事日以大
备非因陋就寡拘牵常见之世所能及也继一祖四宗
卷二十七 第 13a 页 WYG1354-0220c.png
之绪推而大之可谓至矣盖前世或不能附其民者刑
与赋役之政暴也宋兴以来所用者鞭朴之刑然犹详
审反复至于缓故纵之诛重误入之辟盖未尝用一暴
刑也田或二十而税一然犹岁时省察数议宽减之宜
下蠲除之令盖未尝加一暴赋也民或老死不知力役
然犹忧怜恻怛常谨复除之科急擅兴之禁盖未尝兴
一暴役也所以拊民者如此前世或失其操柄者天下
之权或在于外戚或在于近习或在于大臣宋兴以来
卷二十七 第 13b 页 WYG1354-0220d.png
戚里宦臣曰将曰相未尝得以擅事也所以谨其操柄
者如此而况辑师旅于内天下不得私尺兵一卒之用
卑藩服于外天下不得专尺土一民之力其自处之势
如此至于畏天事神仁民爱物之际未尝有须臾懈也
其忧劳者又如此盖不能拊其民而至于失其操柄又
怠而忽此前古之所以危且乱也民附于下操柄谨于
上处势甚便而加之以忧劳此今之所以治且安也故
人主之尊意谕色授而六服震动言传号涣而万里奔
卷二十七 第 14a 页 WYG1354-0221a.png
走山岩窟穴之氓不待期会而时输岁送以供其职者
惟恐在后航浮索引之国非有发召而籯赍橐负以致
其贽者惟恐不及西北之戎投弓纵马相与被服而戏
豫东南之夷正冠束衽相与挟册而吟诵至于六府顺
叙百嘉鬯遂凡在天地之内含气之属皆裕如也盖远
莫懿于三代近莫盛于汉唐然或四三年或一二世而
天下之变不可胜道也岂有若今五世六圣百有二十
馀年自通邑大都至于荒陬海聚无变容动色之虑萌
卷二十七 第 14b 页 WYG1354-0221b.png
于其心无援枹击柝之戒接于其目臣故曰生民以来
未有如大宋之隆也窃观于诗其在风雅陈太王王季
文王致王迹之所由与武王之所以继代而成王之兴
则美有假乐凫鹥戒有公刘泂酌其所言者盖农夫女
工筑室治田师旅祭祀饮户受福委回之常务至于兔
罝之武夫行修于隐牛羊之牧人爱及微物无不称纪
所以论功德者由小以及大其详如此后嗣所以昭先
人之功当世之臣子所以归美其上非徒荐告鬼神觉
卷二十七 第 15a 页 WYG1354-0221c.png
寤黎庶而已也书称劝之以九歌俾勿坏盖歌其善者
所以启其向慕兴起之意防其怠废难久之情养之于
听而成之于心其于劝帝者之功美昭法戒于将来圣
人之所以列之于经垂为世教也今大宋祖宗兴造功
业犹太王王季文王陛下承之以德犹武王成王而群
臣之于考次论撰列之简册被之金石以通神明昭法
式者阙而不图此学士大夫之过也盖周之德盛于文
武而雅颂之作皆在成王之世今以时考之则祖宗神
卷二十七 第 15b 页 WYG1354-0221d.png
灵固有待于陛下臣诚不自揆辄冒言其大体至于寻
类取称本隐以之显使莫不究悉则今文学之臣克于
列位惟陛下之所使至若周之积仁累德至成王周公
为最盛之时而泂酌言皇天亲有德飨有道所以为成
王之戒盖履极盛之势而动之以戒惧者明之至知之
尽也如此者非周独然唐虞至治之极也其君臣相敕
曰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则处至治之极而保之以
祇惧唐虞之所同也今陛下履祖宗之基广太平之祚
卷二十七 第 16a 页 WYG1354-0222a.png
而世世治安三代所不及则宋兴以来全盛之时实在
今日陛下仰探皇天所以亲有德飨有道之意而奉之
以寅畏俯念一日二日万几之不可以不察而处之以
兢兢使休光美实日新岁益闳远崇侈循之无穷至于
万世永有法则此陛下之素所蓄积臣愚区区爱君之
心诚不自揆欲以庶几诗人之意也惟陛下之所择
   书魏郑公传后       曾 巩
    专是论后世削藁之失反覆攻击宛转发明
卷二十七 第 16b 页 WYG1354-0222b.png
    后面三转论难每转愈佳此等议论有益于
    世足以破千载之惑
予观太宗尝屈已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之徒喜遭
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虽其忠诚自至
亦得君以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
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此
者以其书存也及观郑公以谏静事付史官而太宗怒
之薄其恩礼失始终之义则未尝不反覆嗟惜恨其不
卷二十七 第 17a 页 WYG1354-0222c.png
思而益知郑公之贤焉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
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
已过取小亮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又有甚不可者
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誎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
谏诤乎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惟
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
启其怠且忌矣太宗末年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渐不
知天下之得失至于辽东之败而始恨郑公之不在世
卷二十七 第 17b 页 WYG1354-0222d.png
未尝知其悔之萌芽出于此也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
伊尹周公之谏切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谏之之言也
存之于书未尝掩焉至今称太甲成王以为贤君而伊
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令当时削而弃之成
区区之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又何以知其贤且
良欤桀纣幽厉始皇之亡则其臣之谏诤无见焉非其
史之遗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则谏诤之无传此乃数
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或曰春秋之法为
卷二十七 第 18a 页 WYG1354-0223a.png
尊亲贤者讳与此戾矣夫春秋之所讳者恶也纳谏诤
岂恶乎然则焚藁者非欤曰焚藁者谁欤非伊尹周公
为之也近世取区区之小亮者为之耳其事又未见也
何则以焚其藁为掩君之过而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
世不见藁之是非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已也
岂爱其君之谓欤孔光之去其藁之所言其在正邪未
可知也其焚之而惑后世庸讵知非谋已之奸计乎或
曰造辟而言诡辞而出异乎此曰此非圣人之所曾言
卷二十七 第 18b 页 WYG1354-0223b.png
也今万一有是理亦谓君臣之间议论之际不欲漏其
言于一时之人耳岂杜其告万世也噫以诚信待已而
事其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益知其贤云岂非然
哉岂非然哉
 
 
 
 崇古文诀卷二十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