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二十六 第 1a 页 WYG1354-020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崇古文诀卷二十六    宋 楼昉 编
  宋文
   齐州闵子祠堂记      苏 辙
    文字有关锁首尾相绾发明理致
历城之东五里有丘焉曰闵子之墓坟而不庙秩祀不
至邦人不宁守土之吏有将举焉而不克者熙宁七年
天章阁待制右谏议大夫濮阳李公来守济南越明年
卷二十六 第 1b 页 WYG1354-0207b.png
政修事治邦之耋老相与来告曰此邦之旧有如闵子
而不庙食岂不大阙公唯不知苟知之其有不饬公曰
噫信其不可以缓于是庀工为祠堂且使春秋修其常
事堂成具三献焉笾豆有列傧相有位百年之废一日
而举学士大夫观礼祠下咨嗟涕洟有言者曰惟夫子
生于乱世周流齐鲁宋卫之间无所不仕其弟子之高
第亦咸仕于诸国宰我仕齐子贡冉有子游仕鲁季路
仕卫子夏仕魏弟子之仕者亦众矣然其称德行者四
卷二十六 第 2a 页 WYG1354-0207c.png
人独仲弓尝为季氏宰其上三人皆未尝仕季氏尝欲
以闵子为费宰闵子辞曰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
矣且以夫子之贤犹不以仕为污也而三子之不仕独
何欤言未卒有应者曰子独不见夫适东海者乎望之
茫洋不知其边即之汗漫不测其深其舟如蔽天之山
其帆如浮空之云然后履风涛而不偾触蛟龙而不詟
若夫以江河之舟楫而跨东海之滩则亦十里而返百
里而溺不足以经万里之害矣方周之衰礼乐崩弛天
卷二十六 第 2b 页 WYG1354-0207d.png
下大坏而有欲救之譬如涉海有甚焉者今夫夫子之
不顾而仕则其舟楫之足恃也诸子之汲汲而忘返盖
亦有陋舟而将试焉则亦随其力之所及而已矣若夫
三子愿为夫子而未能下顾诸子而以为不足道也是
以止而有待夫子尝曰世之学柳下惠者未有若鲁独
居之男子吾于三子亦云众曰然退而书之遂刻于石
   臣事三          苏 辙
    精华果锐神气之说前此直是未有人说及
卷二十六 第 3a 页 WYG1354-0208a.png
    此推明模写之工与邦直相似邦直文差刻
    画太过
天下有无穷之才不叩则不鸣不触则不发是以古之
圣人迎其好善之端而作其勉强之气洗濯磨淬日夜
不息凡此将以求尽天下之无穷也夫天下譬如大器
焉有器不用而寘诸牗下久则虫生其中故善用器者
提携不去时濯而溉之使之日亲于人而获尽其力以
无速败有小丈夫徒知爱其器而不知所以为爱也知
卷二十六 第 3b 页 WYG1354-0208b.png
措诸地之安而不知不释吾手之为不坏也是以事不
得成而其器速朽且夫天下之物人则皆用其形而不
求其神也神者何也物之精华果锐之气也精华果锐
之气在物也晔然而有光确然而能坚是气也亡则皆
枵然无所用之夫是气也时叩而存之则日长而不衰
置而不知求则脱去而不居是气也物莫不有也而人
为甚孟子有言曰人之日夜之所息与平旦之气旦昼
之所为有以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
卷二十六 第 4a 页 WYG1354-0208c.png
夫夜气者所谓精华果锐之气也天下乱则君子有以
自养而全之而天下治则天子养之以求其用今夫朝
廷之精明战阵之勇力狱讼之所以能尽其情而钱榖
之所以能治其要处天下之纷纭而物莫能乱者皆是
气之所为也盖古者英雄之君唯能叩天下之才而存
之是以所求而必从所欲而必得汉武帝唐太宗国富
而兵彊所欲如意而天下之才用之不见其尽当其季
年元臣宿将死者太半而新进之士亦自足以办天下
卷二十六 第 4b 页 WYG1354-0208d.png
由此观之则天下固有无穷之才而独患乎上之不叩
不触而使其神弛放而不张也臣窃观当今之人治文
章习议论明会计听狱讼所以为治者其类莫不备具
而天下所少者独将帅武力之臣往者天下既安先世
老将已死而西寇作难当此之时天子茫然反顾思得
奇才良将以属之兵而终莫可得其后数年边鄙日蹙
兵势日急士大夫始渐习兵而西夏臣服以至于今又
将十有馀年而曩之所谓西边之良将者亦已略尽矣
卷二十六 第 5a 页 WYG1354-0209a.png
而天下之人未知谁可任以为将此甚可虑也夫天下
之事莫难于用兵而今世之所畏莫甚于为将责之以
难事强之以所甚畏而不作其气是以将帅之士若此
不可得也盖尝闻之善用兵者虽匹夫之贱亦莫不养
其气而后求其用方其未战也使之投石超距以致其
勇故其后遇敌而不惧见难而效死何者气盛故也今
天下有大弊二以天下之治安而薄天下之武臣以天
下之冗官而废天下之武举彼其见天下之安然则摧
卷二十六 第 5b 页 WYG1354-0209b.png
沮退缩而无自喜之意今之武臣其子孙之家往往转
而从进士矣故臣欲复武举重武臣而天子时亦亲试
之以骑射以观其能否而为之赏罚如唐贞观之故事
虽未足以尽天下之奇才要以使之知上意之所悦有
以自重而争尽其力则夫将帅之士可以渐见矣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 辙
    胸臆之谈笔势规摹从司马子长自叙中来
    从欧阳公转韩太尉身上可谓奇险子由时
卷二十六 第 6a 页 WYG1354-0209c.png
    方十九岁或云老泉代作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
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
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
气之小大大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㷼赵
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
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
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
卷二十六 第 6b 页 WYG1354-0209d.png
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
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
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汨没故
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
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
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
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
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
卷二十六 第 7a 页 WYG1354-0210a.png
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
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
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且夫人之
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
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
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辉闻一言以自壮
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辙年少未能通
习吏事乡之来非有取于升斗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
卷二十六 第 7b 页 WYG1354-0210b.png
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治其
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臣事一          苏 辙
    权臣重臣最难分别观此论则瞭然矣此等
    议论有益于人主
臣闻天下有权臣有重臣二者其迹相近而难明天下
之人知恶夫权臣之专而世之重臣亦遂不容于其间
夫权臣者天下不可一日而有而重臣者天下不可一
卷二十六 第 8a 页 WYG1354-0210c.png
日而无也天下徒见其外而不察其中见其皆侵天子
之权而不察其所为之不类是以举皆嫉之而无所喜
此亦已太过也今夫权臣之所为者重臣之所切齿而
重臣之所取者权臣之所不顾也将为权臣邪必将内
悦其君之心委曲听顺而无所违戾外窃其生杀予夺
之柄黜陟天下以见已之权而没其君之威惠内能使
其君欢爱悦怿无所不顺而安为之上外能使其公卿
大夫百官庶吏无所不归命而争为之腹心上爱下顺
卷二十六 第 8b 页 WYG1354-0210d.png
合而为一然后权臣之势遂成而不可拔至于重臣则
不然君有所为不可则必争争之不能而其事有所必
不可听则专行而不顾待其成败之迹著则上之心将
释然而自解其在朝廷之中天子为之踧然而有所畏
士大夫不敢安肆怠惰于其侧爵禄庆赏已得以议其
可否而不求以为己之私惠刀锯斧钺已得以参其轻
重而不求以为己之私势要以使天子有所不可必为
而群下有震惧而已不与其利何者为重臣者不待天
卷二十六 第 9a 页 WYG1354-0211a.png
下之归已而为权臣者亦无所事天下之畏已也故各
因其行事而观其意之所在则天下谁可欺者臣故曰
为天下安可一日无重臣也且今使天下而无重臣则
朝廷之事惟天子之所为而无所可否虽天子有纳谏
之明而百官畏惧战慄无平昔尊重之势谁肯触忌讳
冒罪戾而为天下言者惟其小小得失之际乃敢上章
欢哗而无所惮至于国之大事安危存亡之所系则将
卷舌而去谁敢发而受其祸此人主之所大患也悲夫
卷二十六 第 9b 页 WYG1354-0211b.png
后世之君徒见天下之权臣出入唯唯以为有礼而不
知此乃所以潜溃其国徒见天下之重臣刚毅果敢喜
逆其意则以为不逊而不知其有社稷之虑二者淆乱
于心而不能辨其邪正是以丧乱相仍而不悟何足伤
也昔者卫太子聚兵以诛江充武帝震怒发兵而攻之
京师至使丞相太子相与交战不胜而走又使天下极
其所往而剪灭其迹当此之时苟有重臣出身而当之
拥护太子以待上意之少解徐发其所蔽而开其所怒
卷二十六 第 10a 页 WYG1354-0211c.png
则其父子之际尚可得而全也惟无重臣故天下皆知
之而不敢言臣愚以为凡为天下宜有以养其重臣之
威使天下百官有所畏忌而缓急之间能有所坚忍持
重而不可夺者窃观方今四海无变非常之事宜其息
而不作然及今日而虑之则可以无异日之患不然者
谁能知其果无有也而不为之计哉抑臣闻之今世之
弊在于法禁太密一举足不如律令法吏且以为言而
不问其意之所属是以虽天子之大臣亦安敢有所为
卷二十六 第 10b 页 WYG1354-0211d.png
于法律之外以安天下之大事故为天子之计莫若少
宽其法使大臣得有所守而不为法之所夺昔申屠嘉
为丞相至召天子之倖臣邓通立之堂下而诘责其过
是时通几至于死而不救天子知之亦不以为怪而申
屠嘉亦卒非汉之权臣由此观之重臣何损于天下哉
   论经筵第一劄子      程 颐
    此等议论关涉大自伊训说命无逸立政之
    后方见此等文字
卷二十六 第 11a 页 WYG1354-0212a.png
自古人君守成而致盛治者莫如周成王成王之所以
成德由周公之辅养昔者周公傅成王幼而习之所见
必正事所闻必正言左右前后皆正人故习与智长化
与心成今士大夫家善教子弟者亦必延名德端方之
士与之居处使之薰染成性故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
自然伏以皇帝陛下春秋之富虽睿圣之资得于天禀
而辅养之道不可不至所谓辅养之道非谓告诏以言
过而后誎也在涵养薰陶而已大率一日之中接贤士
卷二十六 第 11b 页 WYG1354-0212b.png
大夫之时多亲寺人宫女之时少则自然气质变化德
器成就臣欲乞朝廷慎选贤德之士以侍劝讲讲读既
罢常留二人直日夜则一人直宿以备访问皇帝读习
之暇游息之间时于内殿召见从容宴语不独渐磨道
义至于人情物态稼穑艰难积久自然通达比之常在
深宫之中为益岂不甚大切闻间日一开经筵讲读数
行群官列侍俨然而退情意略不相接如此而责辅养
之功不亦难乎今主上冲幼太皇太后慈爱亦未敢便
卷二十六 第 12a 页 WYG1354-0212c.png
乞频出但时见讲官久则自然接熟大抵与近习处久
熟则生亵慢与贤士大夫处久熟则生爱敬此所以养
成圣德为宗社生灵之福天下之事无急于此
   论经筵第二劄子      程 颐
    探本之论后世以为迂缓古人以为急切
三代之时人君必有师傅保之官师道之教训傅傅其
德义保保其身体后世作事无本知求治而不知正君
知规过而不知养德傅德义之道固已疏矣保身体之
卷二十六 第 12b 页 WYG1354-0212d.png
法无复闻焉伏惟太皇太后陛下聪明睿哲超越前古
皇帝陛下春秋之富辅养之道当法先王臣以为辅德
义者在乎防见闻之非节嗜好之过保身体者在乎适
起居之宜存畏慎之心臣欲乞皇帝左右扶持祗应宫
人内臣并选年四十五已上厚重小心之人服用器玩
皆须质朴一应华巧奢丽之物不得至于上前要在侈
丽之物不接于目浅俗之言不入于耳及乞择内臣十
人充经筵祗应以伺候皇帝起居凡动息必使经筵官
卷二十六 第 13a 页 WYG1354-0213a.png
知之有剪桐之戏则随事箴规违持养之方则应时谏
止调护圣躬莫过于此
   春秋传序         程 颐
    自有春秋以来惟孟子说得最好后来太史
    公闻之董生数语好自伊川之学行而后春
    秋之用显
天之生民必有出类之才起而君长之治之而争夺息
导之而生养遂教之而伦理明然后人道立天道成地
卷二十六 第 13b 页 WYG1354-0213b.png
道平二帝而上圣贤世出随时有作顺乎风气之宜不
先天以治人各因时而立政暨乎三王迭兴三重既备
子丑寅之建正忠质文之更尚人道备矣天运周矣圣
人既不复作有天下者虽欲仿古之迹亦私意妄为而
已事之谬秦至以建亥为正道之悖汉专以智力持世
岂复知先王之道哉夫子当周之末以圣人不复作也
顺天应时之治不复有也于是作春秋为百王不易之
大法所谓考诸三王而不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
卷二十六 第 14a 页 WYG1354-0213c.png
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先儒之传曰游
夏不能赞一辞辞不待赞也言不能与于斯耳斯道也
惟颜子尝闻之矣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
韶舞此其准的也后世以史视春秋谓褒善贬恶而已
至于经世之大法则不知也春秋大义数十其义虽大
炳如日星乃易见也惟其微辞隐义时措从宜者为难
知也或抑或纵或与或夺或进或退或微或显而得乎
义理之安文质之中宽猛之宜是非之公乃制事之权
卷二十六 第 14b 页 WYG1354-0213d.png
衡揆道之模范也夫观百物而后识化工之神聚众材
而后知作室之用于一事一义而欲窥圣人之用非上
智不能也故学春秋者必优游涵泳默识心通然后能
造其微也后王知春秋之义则虽德非禹汤尚可以法
三代之治自秦而下其学不传予悼夫圣人之志不明
于后世也故作传以明之俾后人通其文而求其义得
其意而法其用则三代可复也是传也虽未能极圣人
之蕴奥庶几学者得其门而入矣
卷二十六 第 15a 页 WYG1354-0214a.png
 
 
 
 
 
 
 
 
卷二十六 第 15b 页 WYG1354-0214b.png
 
 
 
 
 
 
 
 崇古文诀卷二十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