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五 第 1a 页 WYG1354-0196a.png

崇古文诀卷二十五 宋 楼昉 编
宋文
赞王元之画像 苏 轼
器局大读此可以想见公与元之之为人
传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予尝三复斯言未尝不流涕
太息也如汉汲黯萧望之李固吴张昭唐魏郑公狄仁
杰皆以身跔义招之不来麾之不去正色而立于朝则
卷二十五 第 1b 页 WYG1354-0196b.png

皆如公孙丞相张禹胡广虽累千百缓急岂可望哉故
翰林王公元之以雄文直道独立当世足以追配此六
君子者方是时朝廷清明无大奸慝然公犹不容于中
耿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至于三黜以死有如不
幸而处于众邪之间安危之际则公之所为必将惊世
绝俗使斗筲穿窬之流心破胆裂岂特如此而已乎始
余过苏州虎丘寺见公之画像想其遗风馀烈愿为执
卷二十五 第 2a 页 WYG1354-0197a.png

墓碑示余乃追为之赞以附其家传云
维昔圣贤患莫已知公遇太宗允也其时帝欲用公
公不少贬三黜穷山之死靡憾咸平以来独为名臣
一时之屈万世之信纷纷鄙夫亦拜公像何以占之
有泚其颡公能泚之不能已之茫茫九原爱莫起之
三槐堂铭 苏 轼
太宗始欲相王晋公祐公请以百口保符彦
卷二十五 第 2b 页 WYG1354-0197b.png

吾虽不做儿子二郎必做二郎文正公旦也
发明天人意好序文理致甚长然亦人所可
到至于铭诗则不可及矣学者须是看了序
文且掩卷默想铭文当如何下语却来看他
所作方有长进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
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众者胜
卷二十五 第 3a 页 WYG1354-0197c.png

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蹠之寿孔颜之厄
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
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
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
而考之其可必也审矣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
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
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
卷二十五 第 3b 页 WYG1354-0197d.png

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
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
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
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
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
以知天之果可必也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
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馀年位不满
卷二十五 第 4a 页 WYG1354-0198a.png

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
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信仁厚
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懿敏公
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是以录之铭曰
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
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
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倖不种而获
卷二十五 第 4b 页 WYG1354-0198b.png

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稼说送张琥 苏 轼
观坡公此说岂以一世之盛名自居者哉其
朋友兄弟之相切磋者如此此所以名益盛
而学益进也
曷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馀其
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完其食足而有馀则
卷二十五 第 5a 页 WYG1354-0198c.png

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
寸寸而取之日夜而望之锄耰铚艾相寻于其上者如
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
此岂能复有美稼哉古之人其才非有大过今之人也
其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
婴儿之望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
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
卷二十五 第 5b 页 WYG1354-0198d.png

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吾少也有志于学
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
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且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
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
于此矣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
亦以是语之
徐州莲华漏铭 苏 轼
卷二十五 第 6a 页 WYG1354-0199a.png

于形容而引归吏身上尤佳
故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燕公肃以创物之智闻于
天下作莲华漏世服其精凡公所临必为之今州郡往
往尚在虽有巧者莫敢损益而徐州独用瞽人卫朴所
造废法而任意有壶而无箭自以无目而废天下之视
使守者伺其满则决之而更注人莫不笑之国子博士
傅君裼公之外曾孙得其法为详其通守是邦也实始
卷二十五 第 6b 页 WYG1354-0199b.png

人之所信者手足耳目也目识多寡手知重轻然人
未有以手量而目计者必付之于度量与权衡岂不
自信而信物盖以为无意无我然后得万物之情故
天地之寒暑日月之晦明昆仑旁薄于三十八万七
千里之外而不能逃于三尺之箭五斗之瓶虽疾雷
霾风雨雪昼晦而迟速有度不加亏赢使凡为吏者
如瓶之受水不过其量如水之浮箭不失其平如箭
卷二十五 第 7a 页 WYG1354-0199c.png

靡然而心服而寄我以死生矣
范增论 苏 轼
项羽杀宋义便是要迫义帝弑义帝便是要
去范增盖宋义是义帝所爱而义帝是范增
所立三人死生存亡去就最相关涉推原得
出笔力老健无一个字閒此坡公海外文字
故有老气
卷二十五 第 7b 页 WYG1354-0199d.png

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
当于是去邪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
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
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
军时也陈涉之得民也以项㷼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
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
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
卷二十五 第 8a 页 WYG1354-0200a.png

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
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
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吾尝论义
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
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
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
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
卷二十五 第 8b 页 WYG1354-0200b.png

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
矣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
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
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
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
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 苏 轼
卷二十五 第 9a 页 WYG1354-0200c.png

臣闻好兵犹好色也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贼
民之事非一而好兵者必亡此理之必然者也夫惟圣
人之兵皆出于不得已故其胜也享安全之福其不胜
也必无意外之患后世用兵皆得已而不已故其胜也
则变迟而祸大其不胜也则变速而祸小是以圣人不
计胜负之功而深戒用兵之祸何者兴师十万日费千
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者七十万家内则府库空虚外
卷二十五 第 9b 页 WYG1354-0200d.png

其终必致水旱之报上则将帅拥众有跋扈之心下则
士众久役有溃叛之志变故百出皆由用兵至于兴事
首议之人冥谪尤重盖以平民无故缘兵而死怨气充
积必有任其咎者是以圣人畏之重之非不得已不敢
用也自古人主好动干戈由败而亡者不可胜数臣今
不敢复言请为陛下言其胜者秦始皇既平六国复事
胡越戍役之患被于四海虽拓地千里远过三代而坟
卷二十五 第 10a 页 WYG1354-0201a.png

所未尝有也汉武帝承文景富溢之馀首挑匈奴兵连
不解遂使侵寻及于诸国岁岁调发所向成功建元之
间兵祸始作是时蚩尤旗出长与天等其春戾太子生
自是师行三十馀年死者无数及巫蛊事起京师流血
僵尸数万太子父子皆败班固以为太子生长于兵与
之终始帝虽悔悟自克而殁身之恨已无及矣隋文帝
既下江南继事夷狄炀帝嗣位此心不衰皆能诛灭强
卷二十五 第 10b 页 WYG1354-0201b.png

敌尤喜用兵既已破灭突厥高昌吐谷浑等犹且未厌
亲驾辽东皆志在立功非不得已而用其后武氏之难
唐室陵迟不绝如线盖用兵之祸物理难逃不然太宗
仁圣宽厚克己裕人几至刑措而一传之后子孙涂炭
此岂为善之报也哉由此观之汉唐用兵于宽仁之后
故其胜而仅存秦隋用兵于残暴之馀故其胜而遂灭
臣每读书至此未尝不掩卷流涕伤其计之过也若使
卷二十五 第 11a 页 WYG1354-0201c.png

之难则祸败之兴当不至此不幸每举辄胜故使狃于
功利虑患不深臣故曰胜则变迟而祸大不胜则变速
而祸小不可不察也昔仁宗皇帝覆育天下无意于兵
将士惰偷兵革朽钝元昊乘间窃发西鄙延安泾原麟
府之间败者三四所丧动以万计而海内晏然兵休事
已而民无怨言国无遗患何者天下臣庶知其无好兵
之心天地鬼神谅其有不得已之实故也今陛下天锡
卷二十五 第 11b 页 WYG1354-0201d.png

寮窥见此指多言用兵其始也弼臣执国命者无忧深
思远之心枢臣当国论者无虑害持难之识在台諌之
职者无献替纳忠之议从微至著遂成厉阶既而薛向
为横山之谋韩绛效深入之计陈升之吕公弼等阴与
之恊力师徒丧败财用耗屈较之宝元庆历之败不及
十一然而天怒人怨边兵背叛京师骚然陛下为之旰
食者累月何者用兵之端陛下作之是以吏士无怒敌
卷二十五 第 12a 页 WYG1354-0202a.png

深故使兵出无功感悟圣意然浅见之士方且以败为
耻力欲求胜以称上心于是王韶搆祸于熙河章惇造
衅于横山熊本发难于渝泸然此等皆戕贼已降俘累
老弱困弊腹心而取空虚无用之地以为武功使陛下
受此虚名而忽于实祸勉强砥砺奋于功名故沈起刘
彝复发于安南使十馀万人暴露瘴毒死者十而五六
道路之人毙于输送赀粮器械不见敌而尽以为用兵
卷二十五 第 12b 页 WYG1354-0202b.png

捷锐气方盛陛下喜于一胜必有轻视四夷陵侮敌国
之意天意难测臣实畏之且夫战胜之后陛下可得而
知者凯旋捷奏拜表称贺赫然耳目之观耳至于远方
之民肝脑屠于白刅筋骨绝于馈饷流离破产鬻卖男
女薰眼折臂自经之状陛下必不得而见也慈父孝子
孤臣寡妇之哭声陛下必不得而闻也譬犹屠杀牛羊
刳脔鱼鳖以为膳羞食者甚美死者甚苦使陛下见其
卷二十五 第 13a 页 WYG1354-0202c.png

投箸而不忍食而况用人之命以为耳目之观乎且使
陛下将卒精强府库充实如秦汉隋唐之君既胜之后
祸乱方兴尚不可救而况所在将吏罢软凡庸较之古
人万万不逮而数年以来公私窘乏内府累世之积扫
地无馀州县征税之储上供殆尽百官俸廪仅而能继
南郊赏给久而未办以此举动虽有智者无以善其后
矣且饥疫之后所在盗贼蜂起京东河北尤不可言若
卷二十五 第 13b 页 WYG1354-0202d.png

自全边事方深内患复起则胜广之形将在于此此老
臣所以终夜不寐临食而叹至于恸哭而不能自止也
且臣闻之凡举大事必顺天心天之所向以之举事必
成天之所背以之举事必败盖天心向背之迹见于灾
祥丰歉之间今自近岁日蚀星变地震山崩水旱疠疫
连年不解民死将半天心之向背可以见矣而陛下方
且断然不顾兴事不已譬如人子得过于父母唯有恭
卷二十五 第 14a 页 WYG1354-0203a.png

箠楚以此事亲未有见赦于父母者故臣愿陛下远览
前世兴亡之迹深察天心向背之理绝意兵革之事保
疆睦邻安静无为固社稷长久之计上以安二宫朝夕
之养下以济四方亿兆之命则臣虽老死沟壑瞑目于
地下矣昔汉祖破灭群雄遂有天下光武百战百胜祀
汉配天然至白豋被围则讲和亲之议西域请吏则出
谢绝之言此二帝者非不知兵也盖经变既多则虑患
卷二十五 第 14b 页 WYG1354-0203b.png

为过矣然人臣纳说于君因其既厌而止之则易为力
迎其方锐而折之则难为功凡有血气之伦皆有好胜
之意方其气之盛也虽布衣贱士有不可夺自非智识
特达度量过人未有能勇于奋发之中舍己从人惟义
是听者也今陛下盛气于用武势不可回臣非不知而
献言不已者诚见陛下圣德宽大听纳不疑故不敢以
众人好胜之常心望于陛下且意陛下他日亲见用兵
卷二十五 第 15a 页 WYG1354-0203c.png

将老且死见先帝于地下亦有以藉口矣惟陛下哀而
察之
倡勇敢 苏 轼
回斡精神变态百出首尾相救曲尽人情物
理看东坡文字须学他无中生有
臣闻战以勇为主以气为决天子无皆勇之将而将军
无皆勇之士是故致勇有术致勇莫先乎倡倡莫善乎
卷二十五 第 15b 页 WYG1354-0203d.png

于人而人亦莫之识也臣请得以备言之夫倡者何也
气之先也有人人之勇怯有三军之勇怯人人而较之
则勇怯之相去若梃与楹至于三军之勇怯则一也出
于反覆之间而差于毫釐之际故其权在将与君人固
有暴猛虎而不操兵出入于白刅之中而色不变者有
见虺蜴而却走闻钟鼓之声而战慄者是勇怯之不齐
至于如此然闾阎之小民争斗戏笑卒然之间而或至
卷二十五 第 16a 页 WYG1354-0204a.png

虽天下之勇夫无以过之及其退而思其身顾其妻子
未始不恻然悔也此非必勇者也气之所乘则夺其性
而忘其故故古之善用兵者用其翻然勃然于未悔之
间而其不善者沮其翻然勃然之心而开其自悔之意
则是不战而先自败也故曰致勇有术致勇莫先乎倡
均是人也皆食其食皆任其事天下有急而有一人焉
奋而争先而致其死则翻然者众矣弓矢相及剑楯相
卷二十五 第 16b 页 WYG1354-0204b.png

登则勃然者相继矣天下之大可以名劫也三军之众
可以气使也谚曰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苟有以发之及
其翻然勃然之间而用其锋是之谓倡倡莫善乎私天
下之人怯者居其百勇者居其一是勇者难得也捐其
妻子弃其身以蹈白刅是勇者难能也以难得之人行
难能之事此必有难报之恩者矣天子必有所私之将
将军必有所私之士视其勇者而阴厚之人之有异材
卷二十五 第 17a 页 WYG1354-0204c.png

急不可以望其为倡故凡缓急而肯为倡者必其上之
所异也昔汉武帝欲观兵于四夷以逞其无厌之求不
爱通侯之赏以招勇士风告天下以求奋击之人然卒
无有应者于是严刑峻法致之死地而听其以深入赎
罪使勉强不得已之人驰骤于死亡之地是故其将降
而兵破败而天下几至于不测何者先无所异之人而
望其为倡不已难乎私者天下之所恶也然而为己而
卷二十五 第 17b 页 WYG1354-0204d.png

盖有无功而可赏有罪而可赦者凡所以愧其心而责
其为倡也天下之祸莫大于上作而下不应上作而下
不应则上亦将穷而自止方西戎之叛也天子非不欲
赫然诛之而将帅之臣谨守封略外视内顾莫有一人
先奋而致命而士卒亦循循焉莫肯尽力不得已而出
争先而归故西戎得以肆其猖狂而吾无以应则其势
不得不重赂而求和其患起于天子无同忧患之臣而
卷二十五 第 18a 页 WYG1354-0205a.png

进人益难贤者不见异勇者不见私天下务为奉法循
令要以如式而止臣不知缓急将谁为之倡哉
大悲阁记 苏 轼
看拈起甚么一种话头便被他对副了观此
文如生蛇活龙不惟义理通彻亦是佛书精
熟之故所谓信手拈来物物真者
大悲者观世音之变也观世音由闻而觉始于闻而能
卷二十五 第 18b 页 WYG1354-0205b.png

可也能无所不闻虽千万亿身可也而况于手与目乎
虽然非无身无以举千万亿之众非千万亿身无以示
无身之至故散而为千万亿身聚而为八万四千母陀
罗臂八万四千清净宝目其道一耳昔吾尝观于此吾
头发不可胜数而身毛孔亦不可胜数举一发而头为
之动拔一毛而身为之变然则发皆吾头而毛孔皆
吾身也彼皆吾头而不能为头之用彼皆吾身而不能
卷二十五 第 19a 页 WYG1354-0205c.png

手执削目数飞雁而耳节鸣鼓首肯旁人而足识梯级
虽有智者有所不暇矣而况千手异执而千目各视乎
吾㷼坐寂然心念凝默湛然如大明镜人鬼鸟兽杂陈
乎吾前色声香味交通乎吾体心虽不起而物无不接
接必有道即千手之出千目之运虽未可得见而理则具
矣彼佛菩萨亦然虽身不成二佛而一佛能遍河沙诸
国非有他也触而不乱至而能应理有必至而何独疑
卷二十五 第 19b 页 WYG1354-0205d.png

未睹其杰有法师敏行者能读内外教博通其义欲以
如幻三昧为一方首乃以大旃檀作菩萨像端严妙丽
具慈悯性手臂错出开合捧执指弹摩拊千态具备手
各有执目无妄举者复作大阁以覆菩萨雄伟壮峙工
与像称都人作礼因敬生悟余游于四方二十馀年矣
虽未得归而想见其处敏行使其徒法震乞文为道其
所以然者且颂之曰
卷二十五 第 20a 页 WYG1354-0206a.png

其有欲应者颠倒作思虑思虑非真实无异无手目
菩萨千手目与一手目同物至心亦至曾不作思虑
随其所当应无不得其当引弓挟白羽剑盾诸械器
经卷及香华盂水青杨枝珊瑚大宝炬白拂诸藤杖
所遇无不执所执无有疑缘何得无疑以我无心故
若犹有心者千手当千心一人而千心内自相攫攘
何暇能应物千手无一心手手得其处稽首大悲尊
卷二十五 第 20b 页 WYG1354-0206b.png

除吕公著守司空制 苏 轼
此篇识体而加以俊迈四六文字难得有血
脉以旧宰相平章军国此是求旧元老大臣
人望所归此是用众故以求旧用众为主张
公著是夷简之子解相印而仍旧平章故中
间至末后叙述如此
门下仁莫大于求旧智莫良于用众既得天下之大老
卷二十五 第 21a 页 WYG1354-0206c.png

在焉宜告治朝以孚大号具官某谟谋经远精识造微
非尧舜不谈昔闻其语以社稷为悦今见其心三年有
成百揆时叙维乃烈考相于昭陵盖清净以宁民亦劳
谦而得士凡我仪刑之老多其宾客之馀在武丁时虽
莫追于前烈作召公考固无易于象贤而乃屡贡封章
力求退避朕重失此三益之友而闵劳以万几之烦是
用迁平土之司释文昌之任毋废议论时游庙堂于戏
卷二十五 第 21b 页 WYG1354-0206d.png

而裴度亦寄安危罔俾斯人专美唐世可特授守司空
同平章军国事馀如故仍一月三赴经筵二日一朝因
至都堂议军国事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
崇古文诀卷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