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二十二 第 1a 页 WYG1354-016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崇古文诀卷二十二    宋 楼昉 编
  宋文
   木假山记         苏 洵
    首尾不过四百以下字而起伏开阖有无限
    曲折此老可谓妙于文字者矣其终盖以三
    峰比父子三人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
卷二十二 第 1b 页 WYG1354-0168b.png
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
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
沈汨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齧食之
馀或髣髴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
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
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
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
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蘖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
卷二十二 第 2a 页 WYG1354-0169a.png
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
人所材以及于斧斤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
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然予之爱
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感之而又有
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
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峭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
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
也夫
卷二十二 第 2b 页 WYG1354-0169b.png
   送石昌言北使引      苏 洵
    议论好笔力顿挫而雄伟曲尽事物情状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
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
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
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后十馀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以
壮大乃能感悟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
卷二十二 第 3a 页 WYG1354-0169c.png
相与劳问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
学无师虽日为文中心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今
十馀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
外彊悍不屈之边庭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
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
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
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
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
卷二十二 第 3b 页 WYG1354-0169d.png
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
不自禁凡敌所以誇耀中国者多此类也中国之人不
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彼所笑呜呼何其不
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
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孟子曰说
大人则藐之况于匈奴请以为赠
   名二子说         苏 洵
    字数不多而宛转折旋有无限意思此文字
卷二十二 第 4a 页 WYG1354-0170a.png
    之妙观此老之所以逆料二子之终身不差
    毫釐可谓深知二子矣与木假山记相出入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
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
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
而患不及辙是辙者祸福之间辙乎吾知免矣
   明论           苏 洵
    此等意脉自战国策来曲尽事情
卷二十二 第 4b 页 WYG1354-0170b.png
    主意只是不测亦是一要字虽未免挟数用
    术之说然理亦如此兵法攻坚攻瑕亦然
天下有大知有小知人之知虑有所及有所不及圣人
以其大知而兼其小知之功贤人以其所及而济其所
不及愚者不知大知而以其所不及丧其所及故圣人
之治天下也以常而贤人之治天下也以时既不能常
又不能时悲夫殆哉夫惟大知而后可以常以其所及
济其所不及而后可以时常也者无治而不治者也时
卷二十二 第 5a 页 WYG1354-0170c.png
也者无乱而不治者也日月经乎中天大可以被四海
而小或不能入一室之内彼固无用此区区小明也故
天下视日月之光俨然其若君父之威故自有天地而
有日月以至于今而未尝可以一日而无焉天下尝有
言曰叛父母亵神明则雷霆下击之雷霆固不能为天
下尽击此等辈也而天下之所以兢兢然不敢犯者有
时而不测也使雷霆日轰轰焉绕天下以求夫叛父母
亵神明之人而击之则其人未必能尽而雷霆之威无
卷二十二 第 5b 页 WYG1354-0170d.png
乃亵乎故夫知日月雷霆之分者可以用其明矣圣人
之明吾不得而知也吾独爱夫贤者之用其心约而成
功博也吾独怪夫愚者之用其心劳而功不成也是无
他也专于其所及而及之则其及必精兼于其所不及
而及之则其及必粗及之而精人将曰是惟无及及则
精矣不然吾恐奸雄之窃笑也齐威王即位大乱三载
威王一奋而诸侯震惧二十年是何修何营邪夫齐国
之贤者非独一即墨大夫明矣乱齐国者非独一阿大
卷二十二 第 6a 页 WYG1354-0171a.png
夫与左右誉阿大夫而毁即墨者几人亦明矣一即墨
大夫易知也一阿大夫易知也左右誉阿而毁即墨者
几人易知也从其易知而精之故用心甚约而成功博
也天下之事辟如有物十焉吾举其一而人不知吾之
不知其九也历数之至于九而不知其一不如举一之
不可测也而况乎不至于九也
   上韩枢密书        苏 洵
    议论精切笔势纵横开阖变化曲尽其妙辞
卷二十二 第 6b 页 WYG1354-0171b.png
    严气劲笔端收敛顿挫十分回斡精神深识
    天下之势而议论颇从韩非孙武等书来
太尉执事洵著书无他长及言兵事论古今形势至自
比贾谊所献权书虽古人已往成败之迹苟深晓其义
施之于今无所不可昨因请见求进末议太尉许诺谨
撰其说言语朴直非有惊世绝俗之谈甚高难行之论
太尉取其大纲而无责其纤悉盖古者非用兵决胜之
为难而养兵不用之可畏今夫水激之山放之海决之
卷二十二 第 7a 页 WYG1354-0171c.png
为沟塍壅之为沼沚是天下之人能之委江河注淮泗
汇为洪波潴为大湖万世而不溢者自禹之后未之见
也夫兵者聚天下不义之徒授之以不仁之器而教之
以杀人之事夫惟天下之未安盗贼之未殄然后有以
施其不义之心用其不仁之器而试其杀人之事当是
之时勇者无馀力智者无馀谋巧者无馀技故其不义
之心变而为忠不仁之器加之于不仁而杀人之事施
之于当杀及夫天下既平盗贼既殄不义之徒聚而不
卷二十二 第 7b 页 WYG1354-0171d.png
散勇者有馀力则思以为乱智者有馀谋则思以为奸
巧者有馀技则思以为诈于是天下之患杂然出矣盖
虎豹终日而不杀则跳踉大叫以发其怒蝮蝎终日而
不螫则噬齧草木以致其毒其理固然无足怪者昔者
刘项奋臂于草莽之间秦楚无赖子弟千百为辈争起
而应者不可胜数转斗五六年天下厌兵项籍死而高
祖亦已老矣方是时分王诸将改定律令与天下休息
而韩信黥布之徒相继而起者七国高祖死于介冑之
卷二十二 第 8a 页 WYG1354-0172a.png
间而莫能止也连延及于吕氏之祸讫孝文而后定是
何起之易而收之难也刘项之势初若决河顺流而下
诚有可喜及其崩溃四出放乎数百里之间拱手而莫
之救也呜呼不有圣人何以善其后太祖太宗躬擐甲
冑跋涉险阻以斩刈四方之蓬蒿用兵数十年谋臣猛
将满天下一旦卷甲而休之传四世而天下无变此何
术也荆楚九江之地不分于诸将而韩信黥布之徒无
以启其心也虽然天下无变而兵久不用则其不义之
卷二十二 第 8b 页 WYG1354-0172b.png
心蓄而无所发饱食优游求逞于良民观其平居无事
出怨言以邀其上一旦有急是非人得千金不可使也
往年诏天下缮完城池西川之事洵实亲见凡郡县之
富民举而籍其名得钱数百万以为酒食馈饷之费杵
声未绝城辄随坏如此者数年而后定卒事官吏相贺
卒徒相矜若战胜凯旋而待赏者比来京师游阡陌间
其曹往往偶语无所讳忌闻之土人方春时尤不忍闻
盖时五六月矣会京师忧大水锄耰畚筑列于两河之
卷二十二 第 9a 页 WYG1354-0172c.png
壖县官日费千金传呼劳问之声不绝者数十里犹且
睊睊狼顾莫肯效用且夫内之如京师之所闻外之如
西川之所亲见天下之势今何如也御将者天子之事
也御兵者将之职也天子者养尊而处优树恩而收名
与天下为喜乐者也故其道不可以御兵人臣执法而
不求情尽心而不求名出死力以捍社稷使天下之心
系于一人而已不与焉故御兵者人臣之事不可以累
天子也今之所患大臣好名而惧谤好名则多树私恩
卷二十二 第 9b 页 WYG1354-0172d.png
惧谤则执法不坚是以天下之兵豪纵至此而莫之或
制也顷者狄公在枢府号为宽厚爱人狎昵士卒得其
欢心而太尉适承其后彼狄公者知御外之术而不知
治内之道此边将材也古者兵在外爱将军而忘天子
在内爱天子而忘将军爱将军所以战爱天子所以守
狄公以其御外之心而施诸内太尉不反其道而何以
为治或者以为兵久骄不治一旦绳之以法恐因以生
乱昔者郭子仪去河南李光弼实代之将至之日张用
卷二十二 第 10a 页 WYG1354-0173a.png
济斩于辕门三军股慄夫以临淮之悍而代汾阳之长
者三军之士竦然如赤子之脱慈母之怀而立乎严师
之侧何乱之敢生且夫天子者天下之父母也将相者
天下之师也师虽严赤子不敢以怨其父母将相虽厉
天下不敢以怨其君其势然也天子者可以生人可以
杀人故天下望其生及其杀之也天下曰是天子杀之
故天子不可以多杀人人臣奉天子之法虽多杀天下
无以归怨此先王所以威怀天下之术也伏惟太尉思
卷二十二 第 10b 页 WYG1354-0173b.png
天下所以长久之道而无务一时之名尽至公之心而
无恤三军之多言天子推深仁以结其心太尉厉威武
以振其惰彼其思天子之深仁则爱而不至于怨思太
尉之威武则畏而不至于骄君臣之体顺而畏爱之道
立非太尉吾谁望邪
   上富丞相书        苏 洵
    此篇须看抑扬开阖处秤停得斤两好富公
    为相颇欲更张庶事群小人多不乐者故预
卷二十二 第 11a 页 WYG1354-0173c.png
    为之忧
往年天子震怒出逐宰相选用旧臣堪付属以天下者
使在宰府与天下更始而閤下之位实在第二方是之
时天下咸喜相庆以为閤下惟不为宰相也故默默在
此方今困而复起起而复为宰相而又适值乎此时也
不为而何为且吾君之意待之如此其厚也不为而何
以副吾望故咸曰后有下令而异于他日者必吾富公
也朝夕而待之跂首而望之望望然而不获见也戚戚
卷二十二 第 11b 页 WYG1354-0173d.png
然而疑呜呼其弗获闻也必其远也进而及于京师亦
无闻焉不敢以疑犹曰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数十年
之间如此其不变也皆曰贤人焉或曰彼其中则有说
也而天下之人则未始见也然而不能无忧盖古之君
子爱其人也则忧其无成且尝闻之古之君子相是君
也与是人也皆立于朝则使吾皆知其为人皆善者也
而后无忧且一人之身而欲擅天下之事虽见信于当
世而同列之人一言而疑之则事不可以成今夫政出
卷二十二 第 12a 页 WYG1354-0174a.png
于他人而不惧事不出于已而不忌是二者惟善人为
能然犹欲得其心焉若夫众人政出于他人而惧其害
已事不出于已而忌其成功是以有不平之心生夫或
居于吾前或立于吾后而皆有不平之心焉则身危故
君子之处于其间也不使之不平于我也周公立于明
堂以听天下而召公惑何者天下固惑乎大也召公犹
未能信乎吾之此心也周公定天下诛管蔡告召公以
其志以安其身以及于成王故凡安其身者以安乎周
卷二十二 第 12b 页 WYG1354-0174b.png
也召公之于周公管蔡之于周公是二者亦皆有不平
之心焉以为周之天下周公将遂取之也周公诛其不
平而不可告语者告其可以告语者而和其不平之心
然则非其必不可以告语者则君子未始不欲和其心
天下之人从士而至于卿大夫宰相集处其上将有所
为何虑而不成不能忍其区区之小忿以成其不平之
衅则害其大事是以君子忍其小忿以容其小过而杜
其不平之心然后当大事而听命焉且吾之小忿不足
卷二十二 第 13a 页 WYG1354-0174c.png
以易吾之大事也故宁小容焉使无蒂芥于其间古之
君子与贤者并居而同乐故其责之也详不幸而与不
肖者偶不图其大而治其细则阔远于事情而无益于
当世故天下无事而后可与争此不然则否昔者诸吕
用事陈平忧惧计无所出陆贾入见说之使交欢周勃
平用其策卒得绛侯北军之助以灭诸吕夫绛侯木强
之人也非陈平致之而谁也故贤者致其不贤者非夫
不贤者之能致贤者也曩者今上即位之初寇莱公为
卷二十二 第 13b 页 WYG1354-0174d.png
相惟其侧有小人不能诛又不能与之无忿故终以斥
去范文正公在相府又欲以岁月尽治天下事失于急
与不忍小忿故群小人亦急逐去之一去遂不复用以
没其身伏惟閤下以不世出之才立于天子之下百官
之上此其深谋远虑必有所处而天下之人犹未获见
洵西蜀人也窃有志于今世愿一见于堂上惟閤下深
思之毋忽
 崇古文诀卷二十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