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七 第 1a 页 WYG1346-0378a.png

宋文选卷二十七
张文潜文
子产论
天下之大患莫大于不量力而不量力之患起于好高
今夫使人皆量力而无慕乎贤已者疑若怠惰而无志
而不知夫力之所受于天者莫不有极强任而过使之
则将有祸呜呼怠惰而无志不犹愈于祸欤吾知量力
卷二十七 第 1b 页 WYG1346-0378b.png

穷然大要有三而已上智中人下愚是也昔者圣人之
作天下使民之畏也有不待刑使人之爱也有不待赏
夫无赏刑而畏爱行焉此天下之绝德也夫惟圣人而
后能之而使中人之才其为治也去赏与刑以求天下
之畏爱曰吾将学圣人也则亦败而已矣使量力而行
之治刑以明畏信赏以施爱其谁曰不可以为德不及
于圣人耶不犹愈于败乎夫乌获之力至于举千钧而
卷二十七 第 2a 页 WYG1346-0379a.png

此又天下之所知也昔者郑国有灾有劝子产使迁国
者子产曰吾不足以定迁矣夫迁国以免灾与安坐以
待不测之祸二者孰利也然子产知其力之不能及则
宁为安坐之计姑求其力之所及者而行之岂其心以
谓不能定迁则其患将甚于安坐而待患欤盖子产常
铸刑书而叔向非之子产卒行之也彼以谓议事以制
不为刑辟者非我之所能故也余读书至此未尝不切
卷二十七 第 2b 页 WYG1346-0379b.png

不诱于天下之浮说而深悲后世之惑者夫宋襄公之
求诸侯徐偃王之行仁义卒无所就而败随之而世之
人遂悲仁义之不效而余不知二人者果能为文武之
事者欤非仁义之负二人二人之负于仁义也或曰天
下之士不可好卑而务近而量力之论不可以训呜呼
使无妄学圣人者是岂使无学其德耶吾恶夫无其德
而僣其事者也彼圣人之为圣岂好高而为之哉其中
卷二十七 第 3a 页 WYG1346-0379c.png

而不使为之哉
鲁仲连论
昔者君子之于仁义其行之非不勤而好之非不笃也
然动而不得其中则君子不为是故罪至于可杀则君
子不生之以为恩而乡闾之斗势之所不能救则舍而
不顾凡天下之事有可以不为而非不义者君子不强
以为义也呜呼君子之道岂固若是恝然而已哉彼诚
卷二十七 第 3b 页 WYG1346-0379d.png

以为功则夫世之求为君子者盖亦甚劳而我之心无
乃非出于乐而后为之欤盖昔者夫子之道未尝不出
于忠恕而其所以待物者亦甚厚矣然陈恒弑其君则
孔子沐浴而言之朝告其君而请讨之至其不能讨而
孔子不强于门人有以谓报怨以德者而夫子谓何以
报德出而告之朝者吾之所职者止矣邻国之不讨贼
非我之责也受人之德而乐之加吾以恶而怨之者是
卷二十七 第 4a 页 WYG1346-0380a.png

下之人必将以所乐施所恶则夫为善者不亦枉其情
欤彼鲁仲连者里闾之自好者耳安知夫所谓真仁义
者也以布衣游诸侯而不食其禄不当天下之责而出
身以救天下之患功成事止而不享其报此鲁仲连之
所以为贤欤嗟夫鲁仲连之所以为贤乃其所以为戾
也夫当其位而后忧食其禄而后劳施其功而享其利
解其忧而享其乐者孔子孟子之所不能过也而仲连
卷二十七 第 4b 页 WYG1346-0380b.png

责而忧人之忧致力而不享其报则使世之中人不勉
于义必自仲连始使天下之贤者必如仲连而后可则
亦率天下为伪而已矣盖施义而不当其处者义之贼
也尝闻之昔者夫子之道所以行乎天下后世而不能
废者惟其不强仁义以为贤而不舍仁义以求自便也
不强以为贤故为善者不难不舍以为便故不为者有
所畏夫人不可不为而为之不难是天下之所以同守
卷二十七 第 5a 页 WYG1346-0380c.png

自便者不以仁义易身之一毛而天下卒去之然则夫
子之道为不易也
乐毅论
余观夏侯太初之论乐毅称毅之书以谓伊尹放太甲
而不疑太甲受放而不怨以知毅之心不止于兼并而
取毅之不取莒与即墨以谓明信义于天下将纵二城
而降之以为王业之所起呜呼何其言之过欤毅战国
卷二十七 第 5b 页 WYG1346-0380d.png

复其数年之仇毅之才尽是矣何以知毅之有心于王
者之事哉且以战国之际士驰说以干时君惟恐其言
之不足以动人其所说一切不出于情实则乐生之称
伊尹太甲之事是乘其心欤且毅将燕师一战而破齐
虏获其重器而逐其君以燕国之弱小而五岁动师于
外亲所下者凡七十馀城则士卒亦少弊而国之转输
应接亦少劳矣故顿于二城之下盘桓而不能取且不
卷二十七 第 6a 页 WYG1346-0381a.png

城者是力有所不足未得尽用其计谋而考毅之心固
未始有纵二城以示民明信而有意于王业之事也且
乐毅常一至临淄中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于燕而
下七十馀城其所杀伤不知几何而即墨之大夫出死
于战齐民之视毅不啻若寇雠而乃欲以不攻二城以
明信示民毅之为计必不若是之愚者且方是时田单
守即墨单善为兵故其守即墨固而不易拔耳何夏侯
卷二十七 第 6b 页 WYG1346-0381b.png

战国策之事所载多不足信而迁之所载未始有此故
余皆不信之
商君论
昔者商君之治秦贵利尚功明赏罚信号令使其日夜
趋于功利之域而无閒暇乐生之心勇于公战怯于私
斗盖凡所以养生者非从事于公不可得也不过十年
而秦遂以强后世因之以有天下盖始皇之亡自商君
卷二十七 第 7a 页 WYG1346-0381c.png

术是秦之所由亡也今夫世之善养生者和其血气平
其心志安养而徐用之导引屈伸以宣其滞而导其
和故药石饮食平易而舒缓惟其然故其效也得其所
欲而无后患有贱丈夫焉不知其为如此不能忍岁月
之勤而急其效于耳目之前于是服毒石饵恶草以激
之方其效也刚壮勇力倍于平时然不过数年之后草
木之力已尽而遗毒馀孽溃裂四出故痈疽坏决之变
卷二十七 第 7b 页 WYG1346-0381d.png

用民之道亦何以异于此昔者三代之圣人也其得天
下也不为旦夕之谋揉伏其民而和辑其国一出于恺
悌忠厚之政使其民无勉强不得已之心故其功成事
立而民莫有厌之之意是以享国长久而无后忧彼商
君以谓仁人之术非所以速功朝有所为而夕望其利
日夜峻治其刑罚以驱迫其民斩艾惩创以齐肃其怠
惰之气汲汲然常若不可以终日故方其效也所求者
卷二十七 第 8a 页 WYG1346-0382a.png

定而吾之所欲已得而后前日惨毒之志乃始大发而
不可制故更二世而秦亡原其所以取怨于下者岂一
日之积欤呜呼商君实首之也夫民之力人之血气一
也可以徐治而不可以求近功夫欲求近功则必出于
深刑痛罚毒石恶草夫四者用而危亡之祸可立而待
故曰商君之术是亡国之术也
应侯论
卷二十七 第 8b 页 WYG1346-0382b.png

展转既濒于死其求报于魏也切骨腐心不可终日故
其将夺穰侯之位而代之也慎重周审不敢轻发非如
朝游夕说之士徼幸一言而胜之何者其怨魏之心重
故倾穰侯之心必倾人之心必则其计必出于万全故
其上秦昭王书曰其深者不敢载之于书及见秦王乃
先言越韩魏以伐齐之非计也阳陈外事以尝秦王之
心而自固其权事成势固乃一言穰侯太后之专恣不
卷二十七 第 9a 页 WYG1346-0382c.png

史公所序睢事如此乃言睢之始见秦王误入永巷闻
有穰侯太后而不闻有王也何言之误耶且睢与秦王
相得数年而后敢言穰侯太后之事者知己之与王交
密势定而计穰侯之不能夺之也其始不敢载之于书
一见秦王而不敢及之者知徒婴其锋不足以成吾事
而吾将受其祸故也且一见秦王而语穰侯太后之恶
如此彼独不畏穰侯之闻之欤以匹夫无援之分而斥
卷二十七 第 9b 页 WYG1346-0382d.png

睢之入关料穰侯恶诸侯之客下车而逃之其为计如
此万有一幸而得见王徐徐而图人何所不可而遽为
是卤莽之计哉且秦自孝公以来操法绳下最严于宫
闼之禁所以自卫者皆以峻法防其下故荆轲刺始皇
而殿下之兵不敢辄动安有误入永巷事耶扬子曰子
长多爱奇也此亦好奇之过欤
吴起论
卷二十七 第 10a 页 WYG1346-0383a.png

之才岂浅浅者耶及田文为之言主少国疑大臣未附
百姓不信当是时属之子乎属之我乎起曰属之子矣吾
尝疑起之才何独短于此而不敢与文较及观起之相
楚方悼王之死未几而楚之宗室大臣起而杀吴起方
是时悼王死起相新君可谓主少国疑矣起也于是乎
不免然则起之才是诚短于是则其始无以抗田文之
言盖无足怪而田文之于知人也亦明矣然则田文之
卷二十七 第 10b 页 WYG1346-0383b.png

达于变从事于法而不知权是二者盖相疑国辅少主
亲未附而安亦信者之所深忌也昔者郑国有难而子
孔当国乃为载书以序位听政辞而子产请焚之夫子
孔之序载书叙群臣而使之听政岂有所不可哉而子
产请焚而郑国果定何哉盖诚未加于物则吾之所
为众之所疑故急之则乱绳之则怨方是时法有所不
行是非有所不较徒知吾法之不欺而不顾物之情此
卷二十七 第 11a 页 WYG1346-0383c.png

与夫众情反侧之际者不可以求定乎法而取必于理
之是非而其权乃在夫人情可否之际此子产所以焚
之而国定也史称吴起治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
公族疏远者夫起当新难之国辅未壮之主而驭不附
之大臣与不信之百姓而其所行苟若是而不知变是
其死也不亦宜乎呜呼智士因变圣人乘时一龙一蛇
与化推移庸得而制之哉吾悲吴起之志故论其说云
卷二十七 第 11b 页 WYG1346-0383d.png

陈轸之辨不及苏秦张仪然轸常从容于战国之际而
仪秦汲汲不能补其所不及秦以客死仪逃于魏其周
流诸国不得少休用智巧而为力劳何也盖游说不可
取必于一端而仪秦之术一定故也何者苏秦必于纵
张仪必于横夫一室之人不同心一日之心不同事以
叛散相倾之六国而使之一心以为纵虽孺子知其不
可以久此苏秦之所穷且天下尝见为纵之利矣一日
卷二十七 第 12a 页 WYG1346-0384a.png

纵者不敢横虽见横之利而不敢陈也而游说以非之
是强其所不亲横者不敢纵虽见纵之利亦不敢陈也
而强词以乱之是谗其所不怨强其所不亲是交胡越
之道也谗其所不怨是间兄弟之道也天下固有胡越
之可亲而兄弟为可间者矣然其亲与间之际劳矣且
夫胡越者是必亲之而后可兄弟者是必间之而后可
中道不幸而谋失者必败故仪秦之身颠沛而濒于祸
卷二十七 第 12b 页 WYG1346-0384b.png

负天下之责纵则任天下之咎故纵而散者苏秦负其
责横而合者张仪任其咎然天下之势故不一要之合
散必不可以一定夫操不可以一定之势而身当其任
故曰纵横危道也陈轸之智不逮二子而不主纵横之
任乘势伺变而行其说故其为说不劳而其身处于安
佚然则陈轸者其说士之巨擘者也
田横论
卷二十七 第 13a 页 WYG1346-0384c.png

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而北面事之其耻固己
甚矣读韩王信陈豨卢绾等传切怪此数人者其受汉
恩亦厚矣或拔于士伍而王之或皆恩昵亲党然少不
得志则起而为乱盖其所素蓄积未常不在于乱特因
事而后发而考其本心盖亦如田横之所耻者耶夫高
祖以匹夫将群雄取天下非有德义礼乐以畏怀天下
之心而其下非有乐推不厌之意高祖特以才胜之尔
卷二十七 第 13b 页 WYG1346-0384d.png

之际亦无足怪也故国之兴也不以仁而君臣无礼义
以相与而以利合则国之所以存者幸也今观高祖之
时韩王信首反以招陈豨而卢绾阴使匈奴与豨连衡
而淮阴谋乱于长安内外祸结高祖奔走不息而仅胜
之一有不及天下非汉矣汉之所以存庸非幸乎文王
之兴也商士肤敏祼将于京商士从之矣而况周人乎
则恩昵亲党之际可知也商之兴也曰非商求于下民
卷二十七 第 14a 页 WYG1346-0385a.png

三代文王之际异矣
陈平论
余观陈平使人劫郦商使其子说吕禄陆贾劝陈平以
百金交欢绛侯而平勃日以亲卒用此灭吕氏未尝不
切叹也夫士不以仁义相与则其于利害之际其能不
以诈谋相欺者鲜矣郦商为列侯事高祖十馀年其视
吕氏之危汉其心岂能无恻然哉虽不劫之岂不肯使
卷二十七 第 14b 页 WYG1346-0385b.png

之心岂不知郦商绛侯之未必背汉也然必为是之区
区者其心不能无疑于此二人故也彼其不能无疑者
何也士必以仁义相与而其合也以权利则其利害之
际安能无疑者昔周公为师召公为保而不悦周公详
说而审谕之夫师保之际有所不悦而周公不忌焉谕
之以义开之以理而已呜呼圣贤之事为不可及也
萧何论
卷二十七 第 15a 页 WYG1346-0385c.png

谕晓卒以何为第一高祖之待何也可知矣高祖之有
何是人之有五脏木之有根鱼之有水也使何虽有大
过犹将容之然一日与民请苑中地高祖发怒奋然如
斥奴𨽻使有司械系辱之而不疑此在常人为之则必
以为狂易反常而高祖独安为此其心盖有说也高祖
知何之才而不能不疑者也何之居关中用鲍生邵平
之说而帝乃大说二生之说浅夫畏嫌之常情也而其
卷二十七 第 15b 页 WYG1346-0385d.png

吾未能安枕于何之心则其心惟恐其恃功骄恣而以
我之不忍侵辱之也故以天下之大功一日有微罪则
以奴𨽻之辱加之而不疑使何意知我之不惮侵辱之
如此者务以抑去其骄蹇之意此高祖之术也其后绛
侯立文帝以天下与人论功宜如何一日有疑谤下之
狱吏几死而仅免夫文帝非不德绛侯其心未免于疑
如高祖之于何也虽然绛侯吹箫之羁民其骁武勇鸷
卷二十七 第 16a 页 WYG1346-0386a.png

为德厚之君子虽共天下可以无疑而驭之乃与韩彭
同术然则文帝得之高帝过矣
子房论
天下之善辨者不过能折天下之人以理而已矣夫折
人之情使从于理惟畏理者而后能从之彼无所顾于
理者虽极天下之理而与之辨彼将漠然而不信盖言
至于此而后不足恃是故莫若示之以事而动其心夫
卷二十七 第 16b 页 WYG1346-0386b.png

不为也昔者郑庄公疾叔段而出姜氏夫子出其母天
下之大恶也彼其民必有以不义而正之者矣而庄公
卒为之然则是虽有谏者而不听也至于颖考叔为一
言于饮食之间而庄公若不可以终日易其平日忿疾
之意为孝弟不忍之心是何也盖庄公不可以言夺而
可以心相感天下之人固有告之以礼乐孝弟而不谕
者然退而视其所为未必不爱其父母而乐其兄弟矣
卷二十七 第 17a 页 WYG1346-0386c.png

心则彼固无俟乎区区之辨折而使之矣子房之立惠
帝其说近是矣彼高祖之为人出于草莽战争之中
岂知所谓废嫡立庶之说耶故叔孙通之徒极其说而
不纳亦无足怪也至于子房乃引四老人而辅之从容
于片言之际而太子得不易虽有戚姬如意之爱而卒
不能间彼子房以谓高帝者虽非理之所能晓至于感
之以利害之计则犹足以抒其平日之惑彼能屈其所
卷二十七 第 17b 页 WYG1346-0386d.png

祸彼高帝虽不顾天下之所当立而亦知天下之所归
者之不可易也此子房之所以谓智欤故折人于理从
者十五感其心而动之从者十九夫人之于理其信与
否相半也故十得五而人有感于心则无不从虽天下
之至悍未有行其所不乐者也故十得九其后唐武后
欲以武氏易唐而中宗已极危矣彼独傲然不顾其下
虽有忠谏无所用之盖人以为说者皆其所忽故也其
卷二十七 第 18a 页 WYG1346-0387a.png

呜呼是子房之术也
魏豹彭越论
余爱司马迁论魏豹彭越之不耻囚虏以至刑戮也曰
彼无异故智略绝人独患无身耳得摄尺寸之柄其云
蒸龙变欲有所会以故幽囚而不辞呜呼何其论之之
至也汉自高祖之后其将在者皆常才中人而其名将
皆已诛死族灭彭越以疑死韩信黥布相继以反诛余
卷二十七 第 18b 页 WYG1346-0387b.png

诛功臣势变之不获已而世之论高祖不善驭功臣如
光武故相继族诛者皆妄论不推原当世之故常试论
之曰秦之亡豪杰并起世之英雄才过十人者无不兴
起而士大夫去战国未远其人皆有六国豪杰之遗风
故其用兵行师有可称述方此时人人皆有帝王之心
如韩信之徒其屈体为臣者其初心岂将屈体委身而
已乎高祖岂不知其然而收之者何也夫操白挺驱市
卷二十七 第 19a 页 WYG1346-0387c.png

所寄以求所欲也彼之视高祖犹高祖之用二人何则
两各有所私利而非君臣之分故也且彼之所以臣我
者非有至诚之心而不厌其所欲则反顾而去耳故非
裂天下而王之其势不可使故固陵之败子房劝高祖
分王韩信彭越且是时天下之地分于二人者何啻十
五而子房不敢爱者不如是不足以留二人故也夫以
英雄好乱之姿无君臣至亲之分而据万乘之强国此
卷二十七 第 19b 页 WYG1346-0387d.png

虏而不耻者其心犹冀万有一不死而庶几得尺寸之
柄以施其智而况南面称王据有甲兵士民之众肯帖
然而为人之下哉呜呼高祖安得高枕而卧也昔楚王
田于云梦有熊当路而不去弓矢戈戟之力不能杀王
患之或曰南山之虎其勇无敌方饥而休驱而逐熊其
能胜之哉王曰善驱虎当熊未及死而王之左右六钧
之弓百鍊之戈当虎之冲虎食熊未尽而杀之矣夫楚
卷二十七 第 20a 页 WYG1346-0388a.png

也非有疾怨也不杀且及我矣彼虎之视熊其与视楚
王无以异也不乘其便而杀之一失所制则后虽欲杀
不可得矣虎之食熊非为我除患也势驱之而不知其
为人怒也故高祖之用三人非乐使之无是三人则项
籍不为我擒矣高祖非以怨杀三人也知其终不为我
用故也三人之为我亡楚也非为至诚欲王汉也势有
动其心故也为长者之论曰汉封功臣其地太过故及
卷二十七 第 20b 页 WYG1346-0388b.png

坐无事犹狼顾其上况削之乎故高祖于是三人者不
得不分天下而封之而三人者封之亦反削之亦反其
势必诛之而后定故余悲高祖于此有不获已焉
卫青论
自古中和深厚之士可以保富贵处功勋而不足于名
高轻侠慷慨之士立可喜之行者可以为名高而多履
危祸二者若皆有所不足然为可喜以取名者其技止
卷二十七 第 21a 页 WYG1346-0388c.png

取名惊世者或者能之而有不为也司马迁论李将军
之死曰知与不知皆为流涕论大将军曰以柔自媚于
上其于天下未有称之愚意李广之所为青之所不愿
而非不足也以青为奴虏庸人遭时幸会以取富贵者
耶则汲黯不拜大将军曰使大将军有揖客顾不重耶
青由此益重黯李敢怨其父死至击伤青青为讳不言
青知揖之重于拜权足以报敢而为讳之惩田窦之事
卷二十七 第 21b 页 WYG1346-0388d.png

意而其知时见远皆中几会青顾不能交议夫籍福之
欢而为使意斩伐者之所为耶凡此类非庸人所能也
使非庸人而为此则必有道矣而遽欲贤广而贬之不
亦过哉夫好名之士常鼓舞于壮锐可喜之节而不快
于持重远见之士广之所为天下之轻勇者好之其明
者未必善也后世论郭子仪李光弼二人者未尝不右
子仪夫善战而有谋果敢而精锐是数者子仪若不及
卷二十七 第 22a 页 WYG1346-0389a.png

所长光弼之所不能光弼之所长子仪或未必为是故
也淮南王与伍被为反计而被独称大将军以折之彼
其仗节死义则惮汲黯用兵决战则忌青然则为天下
未有称者又果然哉
司马相如论
司马相如虽以文章事武帝而慨然有君子之风盖其
心不专以其技易宠禄又有不忍欺其君者东方朔论
卷二十七 第 22b 页 WYG1346-0389b.png

终所陈与方朔何异且相如事景帝游梁羁旅不偶亦
思泰矣起而逄其合持末技以求售此常人之情惟恐失
其意也爱恶未可必而谏及之此其心似不志于利者
也其后为帝开夜郎通西南夷既至蜀得其父老之说
颇自悔其失作书为谕蜀而实以风夫既已开其利于
前矣徐觉其害又不忍默然此其心似不忍自欺者与
夫遂非而忍愧者亦异始相如亦自以慕蔺相如彼其
卷二十七 第 23a 页 WYG1346-0389c.png

司马迁论上
司马迁作伯夷传言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此特迁
自言为李陵辨而武帝刑之耳论管晏之事则于晏子
独曰使晏子而在虽执鞭所欣慕焉迁之为是言者盖
晏子出越石父于缧绁而方迁被刑汉之公卿无为迁
言故于晏子致意焉且方李陵之降其为汉与否未可
知而迁独激昂不顾出力辨之如此几于愚乎与夫时
卷二十七 第 23b 页 WYG1346-0389d.png

何哉至怨时人之不援已于祸而拳拳晏子迁亦浅矣
司马迁论下
司马迁尚气好侠有战国豪士之馀风故其为书叙用
兵气节豪侠之事特详其言侯嬴自杀以报魏公子而
樊于期自杀以头遗荆轲皆奇诞不近人情不足考信
以嬴既进朱亥以报魏公子不自杀未害为信而樊于
期自匿以求苟免尚安肯愤然劫以浮词以首遗人哉
卷二十七 第 24a 页 WYG1346-0390a.png

事沬有补于其国而让为不负其君然皆不合大义而
庶几可谓好勇者如聂政荆轲之事此特贱丈夫之雄
耳予观窦婴田鼢灌夫之事考婴与鼢皆庸人不学其
所立无可称录而灌夫屠沽之人也斗争于酒食之间
不啻若奴妾是皆不足载之于书而迁序聂政荆轲窦
婴田鼢之事特详反覆叙录而不厌盖其尚气好侠事
投其所好故不知其言之不信而忘其事之为不足录
卷二十七 第 24b 页 WYG1346-0390b.png

赵充国论
余读赵充国传观其用兵决策若可以有奇功然提大
兵对五方之先零持久顿兵数年而不决其取之也又
非有奇变可喜之功盖尝疑其多畏而少断及见其言
兵势国之大事当为后法而后知其非徒然也夫先零
之事微矣然其规略即古之谋臣智士之遗法也古之
善计者未尝一日不志于功名而不肯为侥倖之利而
卷二十七 第 25a 页 WYG1346-0390c.png

然则安坐以待其变舍是未有肯妄动者夫提兵决战
斩级捕虏以与敌斗吾可以有功而不可以无患也未
可以无患则变生不常而胜负未有所在谋人之国都
而吾之胜负未有所在是天下之危道也充国(阙/)
非离其交党遣其降者以乱其腹心培之于覆亡乃徐
待其势而后振之夫充国岂以谓力战决死为必败哉
以谓善战者其法不当出此故也昔余尝怪武帝用卫
卷二十七 第 25b 页 WYG1346-0390d.png

降虏不可胜数单于远遁漠南空虚而终不能得志至其
晚年汉与匈奴两不振矣唐太宗与颉利临渭水而盟
方是时内有太宗之彊而李靖李绩为之将帅致颉利
于室中而闭其门覆军杀将何求而不可太宗意不出
此而其后颉利危殆国中空虚李靖以五千骑谈笑而
灭之夫武帝之无大功何也战匈奴之彊而不能致匈
奴于弱而后战而太宗之明知颉利之方彊虽足以取
卷二十七 第 26a 页 WYG1346-0391a.png

得其时故也其后太宗举国以取高丽猛将锐卒自以
无前而顿兵坚城逡巡而退何则盖苏文之雄而欲以
亡国处之过矣高宗之时盖苏文既死则用一李绩取
之而有馀夫绩之才岂过太宗我敌之时异也勾践与
范蠡百计而谋吴勾践不能忍而欲发也数矣蠡独不
可而至稻蟹之变则遂起而不疑何则彼之至计不独
以一战为也故充国以善战之才谋五方之众至百计
卷二十七 第 26b 页 WYG1346-0391b.png

陈汤论
余观汉公卿论陈汤矫制斩郅支之赏其守常不通者
则曰是不当赏且开后奉使者乘危微倖生事夷狄而
奇其功愤其为庸臣所诎者则称誉赞说大功不录小
过大美不疵细瑕宜加尊宠以劝有功此刘向之论也
夫奋不顾身决计出奇以孤军取单于之头枭之藁街
自汉击匈奴以来未有能如此者而欲以一切矫制生
卷二十七 第 27a 页 WYG1346-0391c.png

不近人情而人不服也然汤之还使朝廷遂厚赏之一
不问其矫制如受命讨伐而有功者则亦不可何则大
臣不待命而有功恃其功以邀我则亦为国者之所病
也故刘向之论善矣而未尽也元帝遂从而赏之愈于
赏不才也所以为说则终亦未有以服恶矫制者之论
惜乎无有以余说语之者矣所恶夫赏矫制而开后患
者谓其功可以初踵而比肩者也阴山之北凡几单于
卷二十七 第 27b 页 WYG1346-0391d.png

得单于耳兵不可以常徼倖而立功者又寡少如此则
裂地而封汤乃著之令曰有能矫制斩单于如陈汤者
无罪而封侯吾意汉虽欲再赏一人而未可得何遽有
邀功生事之忧哉故上足以尊明汤之有功褒显之而
无疑下不长来乎徼功生事之论天下之善计也古之
为法者行法而已矣人情当夫事实而亦不使之不可
继凡若此也昔者韩患秦之无厌也下令曰有能得秦
卷二十七 第 28a 页 WYG1346-0392a.png

韩王笑曰得秦王而寡人与之国是赏有再乎且得秦
王矣寡人其忧无国哉是赏汤之说也
邴吉论
邴丞相为人至深厚也余独有恨焉敌入云中诏问丞
相御史以敌所入郡吏御史不能对得谴责而丞相能具知
至见为忧边思职夫吉之能知驭吏之力也夫平日不
知从事于其所急而一时际会于他人之力亦可以为
卷二十七 第 28b 页 WYG1346-0392b.png

而冒之坐视人之得谴责而不分谤则亦少欺矣龚遂
因王生一言天子以为长者遂不敢以为出已曰此乃
臣议曹教臣夫遂之能归功于君其善微而不讳人之
善其德厚矣方天子让御史吉如曰臣与御史等耳臣
之仆有先白臣者臣是以知之此其为能岂独忧边思
职而已哉世人有未常射挟弓注矢一发而中不知者
曰天下之善射者也其人不让则知之者笑之矣邴吉
卷二十七 第 29a 页 WYG1346-0392c.png

传曰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其未之思欤夫冒徼倖
之福而安处之此庸人之所常行独为邴丞相恨也
王郑何论
昔孔子论令尹子文陈文子皆以忠清与之而不与之
仁管子之德不及二子远矣而以仁与之何也夫仁之
为道虽大然其实以济物为本济物之事非一善可以
当之必其才德为世所赖得我则存非我则亡我之所
卷二十七 第 29b 页 WYG1346-0392d.png

善于仁未害也余观王祥郑冲何曾三人者考其行事
之迹从容无事之际虽谓之君子可也然为魏大臣阴
相司马氏以丧魏室卒导而授之夫平日则我慎君子
之行忽而当事则为小人所不忍为此所谓色取仁而
行违在家在邦必闻者也昔西汉之衰有似乎此孔光
师丹皆盗当世贤君子之名而或屈乎董贤或迫于王
莽使为奸者反依之以取重呜呼治天下其不可以无
卷二十七 第 30a 页 WYG1346-0393a.png

畏卫青畏其武畏汲黯畏其直也夫世固有德不足以
化奸才不足以止乱而可以谓之仁人君子乎夫使令
尹子文陈文子当管仲之任则不胜矣李德裕曰平淡
和雅世所谓君子者平居必不能急病理烦当难必不
能捐躯济厄可以羽仪朝廷润色名教如宗庙瑚琏园
林鸿鹄者此数子之谓
张华论
卷二十七 第 30b 页 WYG1346-0393b.png

岁当时华有天下之望奸臣孽后切齿于华久矣虽不
举大事可得优游卒岁与华之知宁不知此而为是言
何也夫华为之亦死不为亦死徼倖苟免自安之言耳
方是时华之计无可为者矣与外臣为仇则贾后得藉
口以诛之与孽后为怨则彊王援以仗正而行其意起
贫贱取富贵既无素履之高文名重累自众所不置已
有遁尾之厉嗟乎华于是时盖知不免矣自古为是言
卷二十七 第 31a 页 WYG1346-0393c.png

下不成守此坞夫事不成而坞可得而守欤卓虽愚亦
知之矣曹爽不能用桓范之计而曰不失为富家翁其
措意亦如此华之优游董卓之守坞爽之富翁皆知不
免而侥倖苟且之言耳不足论也士之谋身亦可悲也
夫
王导论
余观王导之为晋有以也哉自古开国建邦尚功利修
卷二十七 第 31b 页 WYG1346-0393d.png

而无内乱然当其亡也必为大敌取之何则法制素立
人畏而不敢犯夫无内乱虽国小势单而有所恃必敢
斗其人才可用则不能下人夫小国敢斗而不下人大
国之取也吴蜀是已诸葛亮治蜀法制谨密兵武修立
粮储丰而器械精故以区区之蜀而魏人不敢犯亮既死
姜维恃其馀力黩武好战而魏取之孙权之为吴也江
东才武之士悉用而无遗其将帅多可用之才权既死
卷二十七 第 32a 页 WYG1346-0394a.png

计时用其武而晋取之故曰小国敢斗而不下人大国
之所取也夫政和俗弱畏患自守者多内侮其弊也内
之彊有力者取之然不待其力尽势窘则不亡何则内
有彊力之臣而无所忌则必起然国人未去则取之也
难非极弊不可复振之际则不可得东晋是也导相元
帝于江东所以立国者不过宾延贤士招礼名胜设学
校谨选举力为宽仁和厚之政而已夫当西晋之末夷
卷二十七 第 32b 页 WYG1346-0394b.png

利起怠堕收蓄天下才勇之士不畏劳苦往反与之深
入力争未有能立者也而导顾为此岂其才不足欤或
者曰导之意以谓限长江而与关洛交兵相元帝而与
刘曜石勒争雄驾御贺循纪瞻之徒而与夷狄驰逐此
百举而百败曾不如勿为之愈也是以置江北之纷纷
而为保国之计苟为后世不遽亡之策而可矣夫王敦
苏峻之内侮桓温桓元之倔彊大则君废大臣诛小则
卷二十七 第 33a 页 WYG1346-0394c.png

之于陵夷甚弊之后是固导之深图也齐之政强鲁之
政弱鲁朝齐而齐先亡乃自古然矣
屈突通论
屈突通知隋之亡力不足以救也审矣然力尽势极犹
为万一之计其心皎然未负隋也通未及死而被擒其
不死者非自免也唐赦之也唐之为隋之仇明矣通不
负其所事而舍其生然忘其仇而食其禄责通报其怨
卷二十七 第 33b 页 WYG1346-0394d.png

得报则不敢行其私然亦不敢忘其私故食其禄者通
之罪也凡负恩图存于可为之时者得罪于通可也忠
亦不足为矣
裴守真论
先王之礼不明于世日以废坏遂至于灭亡者其初未
始不自于䛕夫盗儒苟欲媚世主之私而不务行先王
之意而俯从今世之便也先王以至诚仁义之心诚意
卷二十七 第 34a 页 WYG1346-0395a.png

凶咎从之而使后世之污君习于安乐骄傲者勉而为
之其欲舍而从我也固己不胜其怠而䛕夫盗儒又从
而为之解说旁引曲取既使之便其私意而又曰自义
理之所安呜呼先王之礼何从而兴乎秦并六国典礼
尽灭高祖拨天下之乱庶几其有兴矣而叔孙通阿其
意不能尊其所闻而行之乃为是苟且灭裂之具而汉
之礼终以不明则起于叔孙通之徇其君余读裴守真
卷二十七 第 34b 页 WYG1346-0395b.png

牲礼曰古者天子自射牲汉遣侍中今天子奠玉酌献
而已可也古今异宜不必射牲破阵庆善二舞入天子
为起守真言古无天子立观舞者请从古夫射牲古也
古也劳而今也佚则从今立观舞今也今也劳而古也
佚则从古守真非能法古也特从其佚便使人主便之
而已夫先王之礼惟恶夫好便而无制者而后为是曲
折制度之严也使有司之礼近于人情者非其至也呜
卷二十七 第 35a 页 WYG1346-0395c.png

画房闼之玩山灵鬼怪可骇之物雕韦织毳戎狄之用
皆有之矣推其祸本乱原未有不起于好便安者为之
也夫一守真不足道也而世遂谓才称其官则知史说
偷风瞽俗相扇而不知耻也可胜叹哉
韩愈论
韩退之以为文人则有馀以为知道则不足何则文章
自东汉以来气象则已卑矣分为三国又裂为南北天
卷二十七 第 35b 页 WYG1346-0395d.png

𦍑人悍鲁鄙悖之气至于唐而大坏矣虽人才众多如
贞观风俗平治如开元而惟文章之衰未有能振其弊
者愈当正元中独却而挥之上窥典谟中包迁固下逮
骚雅沛然有馀浩乎无窘是愈之方有见于圣贤之大
而后知其在夫子之门将追游夏而及之而比之于汉
以来龌龊之文人则不可然则愈知道欤曰愈未知也
愈之原道曰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
卷二十七 第 36a 页 WYG1346-0396a.png

名道与德为虚位道有君子有小人德有凶有吉若如
此道与德特未定而仁与义皆道也是愈于道本不知
其何物故其言纷纷异同而无所归而独不知子思之
言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曰性曰道
曰教而天下之能事毕矣礼乐政刑所谓教也而出于
道仁义礼智所谓道也而出于性性则原于天论至于
此而足矣未尝持一偏曰如是谓之道如是谓之非道
卷二十七 第 36b 页 WYG1346-0396b.png

语焉而不详而健于言者欤
李郭论
雄杰好乱之士可伏以天下之大义而不可掩以匹夫
之小数何也彼其心甘为理屈不肯负人以其智幸而
掩之得志其后必大乱凶悖放恣而后其志乃已此不
可不慎也汉高祖苟一时之便伪游云梦而执韩信虽
能执信而信之反心自此生矣当此时高才智士亦有
卷二十七 第 37a 页 WYG1346-0396c.png

雄之道也李光弼提孤军与安史健虏百斗百胜其治
军行兵风采出郭子仪之右而当时诸将皆望风伏子
仪如敬君父而光弼之在彭城诸将已不为使子仪能
使吐蕃谓父而史思明乃上书请诛光弼大抵光弼之
实不及子仪之名子仪安坐而有馀光弼驰骋之不足
余尝思其故读史思明传见光弼使乌承恩潜杀史思
明事而后知李郭之优劣盖子仪之为人至诚不欺主
卷二十七 第 37b 页 WYG1346-0396d.png

伏其义光弼用乌承恩使袭杀史思明此虽狡夫猾将
之常态意其人虽雄悍骠勇而中有所不可得信者市
井之智盗贼之谋有时而用也不然何以召史思明之
侮而田承嗣之膝独为尚父屈欤此于伏人之道小矣
呜呼成事以才不若以德服人以智不若以理惟德与
理始钝终利以之治大以之行远未之有侮也
李德裕论
卷二十七 第 38a 页 WYG1346-0397a.png

于中和故事出而人不惊事已而身安德裕矜才而悏
意者也故其所发竦动人之观听而后多悔言者刘承
偕监刘悟军悟不堪其侮而言之朝宪宗以其有宠于
母后也问计于度请斩之又曰不能斩则流之夫斩之
则风采足以震动而于事也健然苟求下足以厌悟意
上不伤太后心流之亦足矣何必求动人之视听哉此
度过人者也刘稹之叛计策出于郭谊为多稹势已窘
卷二十七 第 38b 页 WYG1346-0397b.png

为刘稹小子安能反谊始教之而终卖稹以求生卒斩
之德裕之出此不过欲明大义立风声以殊动视听耳
若谊者置而不问斯可矣何必求名而杀之耶是时彊
藩叛镇力足以拒王命而所深忌者左右之窃发也诛
郭谊而叛臣始安心于其下其为虑盖已疏矣德裕恶
僧儒其倾僧孺也曰僧孺闻刘从谏灭而慷慨义结成
其往来之迹夫倾大臣惟有交反者之罪为无以加人
卷二十七 第 39a 页 WYG1346-0397c.png

子岂忍为是哉故一失势起而挤之身没南荒非偶然
也
卷二十七 第 39b 页 WYG1346-0397d.png

宋文选卷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