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第 1a 页 WYG1346-0278a.png

宋文选卷十九
李邦直文
唐虞论
唐虞载尧之治曰谋于四岳欠欠焉忧其天下终身而
不得宁载舜之治吁俞畴咨以尽万事之变而又巡狩
天下遂老于苍梧礼乐兵刑杂然举之而各有条理观
其勤有过于尧者是不为无为矣而孔子尝曰大哉尧
卷十九 第 1b 页 WYG1346-0278b.png

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又曰无为而治者其舜
也欤夫何为哉恭已正南面而已矣学者尝惑于此夫
虞舜之所载者治之迹而孔子所言者治之神也何谓
其然也夫营为动作之由已莫过乎人今完安无疾之
人手可以执足可以驰耳目可以视听而腹心可以虑
欲有所措无不应者皆可以自为之矣则以为营为动
作莫不出乎已及诘其极究其所以能然者则虽智者
卷十九 第 2a 页 WYG1346-0279a.png

而然者神也天地之化气之所感雨之所濡茎叶之勾
直长短圆斜狭大华实之浓淡芬芳臭色之不齐味之
众多莫不各足其形一阳之所温一雷之所震飞者跃
者巢者穴者吟者默者或鳞而泳或翼而升或毛而群
或介而潜莫不各足其分此人之所可见也此化之迹
也诘其何为而能然而谁为之者则明哲所不能计智
巧所不能匠虽圣人莫之或知也此化之神也人之可
卷十九 第 2b 页 WYG1346-0279b.png

自知其所以然耶故圣人法道以为用体神以为治溟
涬真朴漠然而全陶然而遂万事不能滑其中安安而
有馀如遗天下者天下之人鼓舞之而不足用之而不
知自化也自安也自悦也自威也则终日言而如未尝
言终日为而如未尝为此尧舜之所以为大也彼昧道
者不然一君之心两耳目之聪明耳而临四海之广穰
穰之繁欲御之以智縻之以力矜其健察作其巧辩雕
卷十九 第 3a 页 WYG1346-0279c.png

情伪喜怒之所纷乱智索力殚矣而天下嚣然方不可
胜理则醇且醨愿且诈杰者为之仅得小治而已矣安
能如向尧舜之治耶孟子曰王者之民皞皞如也霸者
之民驩虞如也知此然后知尧舜矣故大圣人之为治
虽有为于外必无系于心藏其神致其用使天下之人
莫能窥已之涯哗趋奋起以为倖故静而不争所谓无
为之治也后世王者闇乎有用乐乎无为不知尧舜之
卷十九 第 3b 页 WYG1346-0279d.png

寂灭之说兀兀焉宴坐于深宫以待天下之自治是乌
知孔子之所谓无为者欤
三代论
扬雄班固王通之俦莫不以三代诸侯为久安之术而
罪秦之郡县至柳宗元独曰古之诸侯圣人之意非不
欲去也其势不能去也以为其治不若郡守尝究之矣
夫王者处乎高危而以一姓孤立于四海之上一姓之
卷十九 第 4a 页 WYG1346-0280a.png

者数十世虽有屈强之诸侯时不免于战伐然亦未尝
有流血天下兵火之祸如后世者几二千年而才三易
姓亦必有大恶如桀纣至圣如汤武又其祖宗之著德
甚久然后可以集有天下之诸侯自秦至于五代覆亡
之宗纷焉如风中之槁叶生民数陷于大祸则是诸侯
之前民数百年乃一扰而变侯置守之后天下之人常
慄慄焉而无所系也论者多取周季战伐之纷乱以为
卷十九 第 4b 页 WYG1346-0280b.png

时非莽卓盗之则陈项有之矣惟其诸侯之国各疆土
据桀彊者未能并服而为一故衰乱而周不亡也论者
又取晋之宗室举兵相残以为鉴夫以惠怀在上政乱
于中而号令不行于天下于时谓之互市又使不义之
君得举兵以击义国其微闇不道虽糜烂而亡不足怪
也其所以未亡而再进于元帝者藩国之势也故上有
明天子则诸侯而治郡县而治为上者其非道则诸
卷十九 第 5a 页 WYG1346-0280c.png

齐晋虽悖傲而不臣力非不足也而不敢瞹周之鼎何
哉列国皆有兵有赋而用周公之礼乐彼未能一旦而
君此此未能一旦而臣彼由此而然也晋宋梁隋之所以
得扼吭拊背于中传檄而天下定郡县虽有忠勇之臣
莫不拱手听命圜视而不敢动何哉天下之权素有所
一也两汉之有天下王侯郡县杂建而年以四百虽有
七国诸吕之难而刘氏以中兴唐之有天下宗室为刺
卷十九 第 5b 页 WYG1346-0280d.png

燕赵魏之寇二朱安史之凭陵而李氏以长权散于天
下而莫能一也以天下之大而明主不世出后世鉴存
亡之效可不约三代汉唐之制杂树亲贤于外少为王
者之拱卫耶子厚之说未识治乱之大计亟云以为异
论耳不亦妄哉
秦论
易曰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气可上而形不可
卷十九 第 6a 页 WYG1346-0281a.png

形则无敝有形则有敝虽天不能使之易此言者也是
故生而死尧舜之圣禹汤周孔之仁智之所同贲育之
力之所不免也至秦始皇既以力并诸侯而以气摄天
下矣举六国之宫室写之咸阳之坂以为其居举六国
之玉帛而输之函谷以为其用举六国之女色钟鼓纳
之于阿房以足其欲群臣莫不称颂其功德秦皇坐亡
国之殿听亡国之音趋走遮列亡国之臣心侈意广自
卷十九 第 6b 页 WYG1346-0281b.png

于海上登之罘浮江湘以望方士之所谓三岛者弃其
赤子航之于东夷以卜其所谓仙不务事事而跕跕然
狂人客死于沙丘不得亲传之良嗣遂亡其国自黄帝
葬于桥陵下及于三代之盛未尝有仙之说至汉孝武
侈欲极而外道之惑乘其隙而入用方士之言邀神灵
而祠鬼物桥陵者存而方士辄曰此葬其衣冠耳又从
而信然之以其女女方士与方士传车而宿当是之时
卷十九 第 7a 页 WYG1346-0281c.png

世虽背仁义之教而驰然亦未害为处士避世之小道
也使李耳之存于时王者召而礼之不过赐之粟帛杖
履而退之养之一丘而足矣至唐明皇曰李耳吾祖也
今存而仙其位高大与天帝并遂推其言以为经而为
之祠宇散满天下贱礼乐刑政谓之俗务而弗亲中国
几为安史之所有秦汉唐之君皆命世之才也咸以仙
败终其世而不悟可不哀哉古之时王教之害尚鲜至
卷十九 第 7b 页 WYG1346-0281d.png

交以攻先王之仁义使仁义衰而异教立呜呼自是以
来生民之命摇然无所附矣其祸也始于秦而流于汉
昌大于唐室至后世而不可破后之仁君将复有仙亡
其国者矣
西汉论
尝观西汉之君大抵承秦之馀以刚断明烈为任文景
武宣皆有君人之至概宣帝以孝元柔仁知其必乱天
卷十九 第 8a 页 WYG1346-0282a.png

变补事之隙时为之用耳不可以为常也故君者天也
阳也其明日也其令风雷也天健而运日实而丽雷烈
而威风行而无迹四者不废然后可以生万物而齐变化
阳不足则天有时而裂日有时而亏雷或不发而风或
不播休弛郁塞之气极而妖厉灾疾作于下下至于昆
虫草木莫不蒙其疴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又
曰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刚健纯粹此所以为天之体而
卷十九 第 8b 页 WYG1346-0282b.png

不可以亟坏其馀胜遗烈犹足以震动天下之耳目而
制大臣之心故惠帝孱懦高后女主哨哨于帘户之间
而婴哙平勃之徒摄衣而趋交臂而受职莫敢先后而
不率至文景之为君其治出于恭俭仁恕然其君臣之
间尊严而甚可惮继之孝武虽侈且虐生民之屠于兵
大臣之夷灭于法者几且大半天下之怨可谓极矣而
能兴礼乐隆儒术拓土传祚为汉英主孝昭幼而明断
卷十九 第 9a 页 WYG1346-0282c.png

承之覈刑名而责功实天下遂至于太平此六七君者
亦非有完德具美也事之失度而过中者不为寡矣然
且不失为治教化以之行社稷以之强固非以其有人
君之槩主之以刚德而然耶元成哀平固未尝有显恶
大过暴不若桀纣淫不若幽厉徒以濡弱偷堕无刚明
之气终不能一奋人主之威卓然有所立愔愔默默以
至于亡可不惜或有天子之仁义有大臣之仁义有匹
卷十九 第 9b 页 WYG1346-0282d.png

专为匹夫之仁处士之行拳然以小廉细谨自持者则
是失其所以为大则天下无所恃而奸权嬖倖特以朝
廷为戏维持牵制贸乱人主之所为各任其私意以暴
民而侵掠天下人主虽不贪取而天下不胜其困人主
虽不好杀而天下不得其生贤君则不然以为忠信孤
远之臣待我之刚然后得以立至弱之民待我之刚然
后得以振其刚明以强本而威众使内外大小皆有所
卷十九 第 10a 页 WYG1346-0283a.png

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
敢有越厥志此武王之刚也鉴乎西汉之存亡治乱则
君之刚德可一日而废之哉善观君德者无取其一善
一恶要其有人君之槩而已矣
东汉论
圣人之所以长有天下者无他得其民心而已矣末世
之所以失之者丧其民心而已矣民心之所欲归兵不
卷十九 第 10b 页 WYG1346-0283b.png

而所系至大其说至易见而智亦时有所惑也西汉之
亡也其君非有苛毒加于民特以柔闇而无决承之以
幼懦主之以母后聪明威令不能过房闼之外而天下
之柄奸臣得以盗而有非汉之失民非民之厌汉也及
化为王氏有王田之扰有六筦之侵师旅兴于前旱蝗
继于后夷狄攻其外寇盗攘其内使天下之民溃裂四
出而不知所从遂以攻莽而亡之当是之时民苦其乱
卷十九 第 11a 页 WYG1346-0283c.png

起于荆盆子起于海曲王郎起于赵刘永起于睢阳伯
升起于宛皆唱之于刘氏奋梃以为器揭竿以为旗徒
步振呼而郡国之众云集雾聚莫不为之用虽有隗嚣
公孙述张步之徒相与驰逐奋取卒所以得之者刘氏
也及天下定于东汉而百姓果得其所欲以光武之圣
显肃之明其治皆杂于儒雅而隆师重道修举礼乐以
率其民民之兴行为义几多于三代殇安之后女主权
卷十九 第 11b 页 WYG1346-0283d.png

奋不顾死力争于朝以折嬖邪之锋也及桓灵继统宦
官之势愈烜赫于天下矣而贤者终不为之少屈彼贤
者之盛于下知其必能再起刘氏之治而不利于已诛
其一人则死者一人而已未足以痛杜其后而为忠信
之戒也乃目之以钩党禁锢诛杀天下之贤人处士殆
尽其祸盖不减于秦又以宦官子弟为民之牧宰侵
掠残困民焦然不知为生之乐莫不挼掌捩腕疾视其
卷十九 第 12a 页 WYG1346-0284a.png

十六万何盗之多耶民以为汉德不若黄巾之可从也
及东汉将亡所谓袁绍袁术者以庸庸之材几有天下
之半人归之者襁负而相属彼以袁为可归耶诚以袁
氏继世为汉三公其所出力而排祸难者德有多于刘
氏如此而已以此知刘氏之见绝于天下也孔明承之
又欲以区区之蜀为光武之举信大义而复之汉其名
虽盛而四方莫应岂非民心去汉而然哉勤苦艰难终
卷十九 第 12b 页 WYG1346-0284b.png

也其如霸蜀之业则孔明之才力致之与魏吴他姓之
兴者盖等耳非有思汉之助也西汉亡而复之之易东
汉亡而复之之难民心之去就可不畏欤书曰民可近
不可下故王者之祸莫大于失民心或曰汉之兴亡天
也非人事也是乌足以知治乱
魏论
孟轲之言王道常贱利而本仁义当世之诸侯皆谓之
卷十九 第 13a 页 WYG1346-0284c.png

先钝而后利王之易者莫若仁义之为用小利而大拙
力殚而功少名败而实从之者莫弊于权谋也周既亡
而秦能一天下之诸侯秦之乱高祖起兵才五战而天
下定于汉西汉之业为莽所盗者十二载而世祖兴世
祖之兴三年而复为东汉高光之建业一何其易也基
宇一何其宏大也传之子孙一何其长也东汉之乱豪
杰据国而虎争善用兵者莫过于魏武建安之元始迎
卷十九 第 13b 页 WYG1346-0284d.png

纲号令莫不自曹氏出汉帝挈挈守空器而已于时取
之之易若拔一毛然而止能集天下之势故不敢取用
天子礼乐者凡二十五年而身终于北面及丕受献祚
四方之君者三魏一再传而其政已为司马氏所有观
魏武之建业一何其难也基宇一何其狭也传之子孙
一何其弗永也岂谓魏武之用兵不及于高光耶谓天
之意不欲天下之亟定于曹氏耶谓用兵不及于高光
卷十九 第 14a 页 WYG1346-0285a.png

之厌乱不为不久矣何难易小大长短之不相若也如
此尝以为天下大物也不可以诡谲服不可以威力御
有伪而霸无伪而王有伪而享国无伪而享天下彼高
祖世祖之所以兴虽褰裳奋剑驰逐而得之然皆有仁
义之资忠厚之量故人心易一数载而成大业已成而
天下怡怡不复摇动魏武则不然其治身其任臣其使
民其取天下一本于诡谲威力无复锱铢仁义忠厚之
卷十九 第 14b 页 WYG1346-0285b.png

天下义士云长之徒掉臂而徐去管宁之属浮海而避
之惟得巧诈之士而与之共国竞竞焉忧窃发之变故
虽虏张绣走二袁擒吕布馘高干戎旗北指而乌丸蹋
顿为之破兵锋西向而宜堪超遂为之平有智者莫不惮
有力者莫不屈兵强战胜而天下益疑之思与之为敌
用力勤于二汉而土分于吴蜀垂业至于二世而运夺
于宣景何哉失之于险害刻薄而不以仁义忠厚抚天
卷十九 第 15a 页 WYG1346-0285c.png

而人之心不可掠而取天下之土可以强而兼而天下
之心不可以强而兼迅疾不让怒若风火者虽速必缓
欺其人而得之者虽得必失得民之心者不欲有民而
民必归之大国之贾出其货财贸易于廛市持之以信
守之以廉意思閒缓如不欲多得者故利之归也愈厚
其为富也必久有贪贾者持筹如变化罔利如寇攘人
由是莫敢与之贾以至于饥而死孟子曰苟行仁政四
卷十九 第 15b 页 WYG1346-0285d.png

为蜀先以仁义治其国后以仁义之声动天下三州举
土以归于我而辄不取是以一举而魏之君臣相聚而
忧当是之时民心虽已去汉以孔明仁义之才挟备而
自为亦可以有所立天下之未归蜀者特须时耳孔明
不幸功未成而且死使孔明不死魏吴其一而为刘蜀
乎孝明之区区焉能抗之哉
梁论
卷十九 第 16a 页 WYG1346-0286a.png

然而礼义之教至后世日以消亡而以之大乱有贤者
出莫不欲引古而复之而已亡之教终不能复佛者夷
狄之教也一入中国中国之人为之奔走惟恐在后衣
食可绝而佛费以为不可绝法可犯而所谓戒律者以
为不可犯父母可慢而以为佛不可慢流炽植大至于
今世而日以盛有贤者攘袂而诟之操矛而攻之力惫
矣而终不能去何礼义之去而不可复佛之来而不可
卷十九 第 16b 页 WYG1346-0286b.png

而佛惟私小人常多而君子常少此礼义之所以易衰
而佛之所以易盛也所谓公与私者何谓今夫礼乐之
为教人果秩秩而循之则终身安焉而不扺于戮辱其
利于人者为不少矣而小人莫为彼佛者之说则曰汝
且终日放其情欲杀人以逞欺众以牟财已而事吾佛
则罪释而无害汝且朝而为恶夕而事佛壮而为恶晚
而事佛不惟罪释而无害且有厚禄而加汝焉书其效
卷十九 第 17a 页 WYG1346-0286c.png

则分其财于佛之徒以求解如是尽天下之室为佛居
举天下之众为佛众亦不足怪也故曰小人之情好私
而忌公礼义惟公而佛惟私小人常多而君子常少小
人固无足异矣又况世之君子时有陷溺于其教榜而
唱之者耶尝观东汉以来佛说之惑世晋之末凶悍骄
逆屠灭生灵以为戏其暴过于豺狼者莫甚于石虎姚兴礼
义曾不足以动之而畏佛最甚下此则高齐既以战得
卷十九 第 17b 页 WYG1346-0286d.png

亦工矣侯景之师将至于城下而率其臣诵佛于庭卒
以此亡国不亦悲哉夫既天下之信尚之也小人之倚
佛以为货者把执祸福嚇欺愚聋如挟劵质量其所入
金钱之少多而交手贸卖上至于京师下至于夷狄至
于一邑之冲一乡之聚必有其徒焉如是者纷纷于天
下上之人不能盛礼乐之教以敌之其所以为治者一皆
出于文法固以薄矣而文法又多为奸吏之所货奸民
卷十九 第 18a 页 WYG1346-0287a.png

于吏私既胜而公道废王者礼义之教皆不预天下之
权呜呼安求其不大乱也斯弊也根固而源远不可以
亟拔不可以亟塞矣后之君臣陷溺于此者其不观梁
之所为乎
隋论
治天下者以王道不可为之以吏治吏治可以苟天下之安而
不可久也纯以王道而治者三代是也吏治与王道杂
卷十九 第 18b 页 WYG1346-0287b.png

桀自汤至于纣自武王至于赧三代长久各数十世安
而少变者几二千年自高祖至于孝平自光武至于献
帝自高祖太宗至于僖昭兹二姓者或四百年或三百
年不及于三代之长而有过于历世之祚若隋文帝之
于天下于时亦可谓之治平而寡事矣然才三世三十
九年而亡其故何也吏治与王道之效不同也故三代
用王道而长汉唐杂之以吏治而不及于三代隋文专
卷十九 第 19a 页 WYG1346-0287c.png

隋文九年灭陈而天下始一奋励于为政每一坐朝或
至日昃五品以上引之论事宿卫之士传飧而食至于
兵革不用天下游食之人户口岁增过于两汉其富庶
而康宁如此常人之所谓太平而识者皆知其不能久
也何者无礼义以维持其政无忠信以固结其臣教化
不足以导其民纪纲不足以防其后一切以辨敏勤察
为能处三王之位而卑卑焉任智数覈文法此特吏才
卷十九 第 19b 页 WYG1346-0287d.png

而房乔于清平之时而独知其将亡彼或用王道而常
为百世虑国祚之永人可得而近测之哉尝观于三代
其为治之旨皆本于仁义礼乐先教化而后刑名厚道
德而薄功实其始虽若迂远而其成以至于兵寝刑措
暴炙百姓之耳目浸渍涵糅百姓之骨髓其势蟠大胶
固如置方石于平土之上天下之形可以渐乱而不可
以亟坏也末世中君德既不及于古才亦不至于道所
卷十九 第 20a 页 WYG1346-0288a.png

簿书刀笔之间可以为治语之以王道则项背而窃笑
强者为之及其盛犹可以自守一有势罅则怨心纷然内
外皆为之扰动奸豪乘其弊而起其挠天下如驱群羊
而荡王业如振欹器耳是故民众而益乱地大而益危
呜呼彼安知三代有长久难动之法乎后之王者鉴于
三代两汉隋唐之事亡恃吏治之安而留意于王道斯
可以长有天下之民矣
卷十九 第 20b 页 WYG1346-0288b.png

天下之乱常起于内不起于四方先之以朝廷之奸继
之以藩镇之盗未有朝廷无𥧾隙而藩镇敢叛涣者也
人之弱于气者寒暑疾病易为之侵木之伤于心者风
雨蝎蠹易为之败明君贤相整予法度修予甲兵抚予
人民虽有强梗必为忠顺一有弗率天下之所共攻也
苟不能自治虽有臣妾必为豺虎唐之乱也人皆知藩
镇之亡而不知唐之有以自亡也一军阙帅上择贤人
卷十九 第 21a 页 WYG1346-0288c.png

而外交敕使以市兵权得之则取偿于其民宦者之使
阴得宝赂伪以一军之势嚇劫朝廷而取必彼小人者
一旦据土地拥旗甲权盛气完约坚谋合罔不睢盱自
疑恃众而为盗而朝廷方且用姑息之法慰之以金劵
饱之以玉帛欲以息兵此其所以树兵者欤柄既去矣
藩镇既强矣又不能信任天下之贤以为将相使之整
法度脩甲兵抚人民为所以禦盗之具所以图事于宫
卷十九 第 21b 页 WYG1346-0288d.png

之路塞倖曲之门开惟埋藏机牙以中伤贤者为事故
天下之心咎其上而易以生变此以见非独藩镇之亡
唐而唐之有以自亡也有国忠林甫之蔽然后有函陵
之师有鱼朝恩程元振之谗然后有永泰之乱有卢杞
之邪然后有奉天之厄有惠王昭悯之骄昏然后有藩
镇之叛章武中兴一裴度而已裴度用则藩镇为唐之
臣度不用则藩镇为唐之盗故曰天下之患常起于内
卷十九 第 22a 页 WYG1346-0289a.png

势曰上策莫如自治中策莫如取魏最下策为浪战夫
蛮夷盗贼彼虽无赖然亦有桀黠之才小人之智有以
窥测朝廷之所为权量其轻重强弱而自为计我自治
且弗辨则蛮夷盗贼投其隙而动使唐之君皆能如杜
牧之言而自治任得其人政得其道则藩镇为我之手
足耳目竭蹶趋走之不暇如正观开元时矣焉得而凭
陵哉
卷十九 第 22b 页 WYG1346-0289b.png

天下之治乱如昏明寒暑之相从也五帝三王既去而
天下为秦秦亡而为汉自汉帝之元年岁在协洽以及
于今千二百有七十年其间乱世多而治世少基业宏
大足以传之子孙而久者汉唐圣宋而已魏虽有蜀而
不能有吴及魏入于晋晋平吴而天下始一一之者未
久散为一十六国而晋迁于南魏起于北魏衰而又为
东西东魏入于高齐西魏入于周闵相与鼎峙而立周
卷十九 第 23a 页 WYG1346-0289c.png

一天下而君之隋不能坚又化而为唐唐亡而为五代
抑亦屡变矣舍夫汉唐而观之馀据土而君者一爝火
之明也然而自古乱亡莫甚于五代周秦汉晋之间以
兵攘间有天下之豪杰或借仁义本谋术五代之际率
皆凶卒小盗公行而无愧脍胾生民而尽之礼义廉耻
无发遗矣庄周曰后世必有人相食者岂知后世之乱
有过于相食耶然而不大乱不大治五代之大乱天所
卷十九 第 23b 页 WYG1346-0289d.png

之安过于汉唐内无擅威之臣外无强大诸侯下无奸
民攻掠之变十人之盗起则不月而传骇于天下之耳
目况能容大盗耶其安治如此然而识者观天之势尚
为之忧慄而不宁其故何也夫始治者天下之所乐而
久治者明知之所忧也实之美者多蠹味之甘者生醯
鸡康乐而克逸者萌疾病物慎乎其极则必至于变古
之王者知其物理之极惧其变而为危则先自为之变
卷十九 第 24a 页 WYG1346-0290a.png

非今之可忧者与今天下之民丁黄老幼孳毓而繁夥
其数多于汉之文景唐之贞观閒元见生齿之极于此
矣耕者升山巅樵者入穷谷土不为不辟农不为不力
而常有冻饥之人天时丰穰则中户已上歉歉仅足一
有水旱螟霜之岁则百姓流冗转移相枕藉而死于道
路可以常丰而不可以有凶灾见其用天时出地利之
极于此矣国之于利算及行人租及动物小吏为公家
卷十九 第 24b 页 WYG1346-0290b.png

而夕谋夕而朝忧有日月之虑而无二三岁之计可以
常无事而不可以忽有为可以常静而不可以一动见
财力之极于此矣至于上之政令下之奔走或疲极而
倦厌而朝廷之治特为媮且欲以循循而格万世之安
卒未能磨濯刬𠞮奋然而有所变窃恐其失于不变也
天下之治乱如昏明寒暑之相从也可不前计而预虑
者哉
卷十九 第 25a 页 WYG1346-0290c.png

卷十九 第 25b 页 WYG1346-0290d.png

宋文选卷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