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十八 第 1a 页 WYG1346-026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宋文选卷十八
  李邦直文
   论略
汉儒之治经终其身而无所倦能名其师说者上或召
用之高下其材为将士郎大夫部刺史至九卿丞相御
史者接迹而有已不以经为进而听上之自挥故其人
识趋向矜重名节今学者徒焉玩章句而已何其偷浅
卷十八 第 1b 页 WYG1346-0260b.png
而不能如古也今之取人格之以一日之间有未能通
经而适合于程度者有治经知道而偶拙于仓猝之对
者取之多失实故学者愈不笃苟借经术以卜射禄利
得则拨弃不复置力于其间如浅丈夫今日穫而明日
舍其耒耜故其徒华而不根未至于道而止不知致君
行已之大操而天下之治因是而日衰尝以谓古之学
者乐之者也今之学者利之者也乐之与利之于道
之浅深岂可同概而论哉荀卿曰道者古今之正权也
卷十八 第 2a 页 WYG1346-0260c.png
离道而内自择则不知祸福之所托夫人君之为治人
臣之有所为曷尝不本于学夫苟不学万事之错邪正
善恶之变杂然交至乎其前吾无所守于中必有所眩
于外故君臣之间皆不可以无学也学则名教之乐入
之矣名教之乐先入而不善之乐继来先入者主之则
继来者必不胜虽万事之错邪正善恶之变杂然交至
而有以一之此圣贤所以用力省而为治多也昔汉武
帝明春秋宣帝受诗明帝通欧阳尚书唐文皇序晋史
卷十八 第 2b 页 WYG1346-0260d.png
明皇释孝经宪宗喜观实录今人主选经术德谊之老
番侍讲读又有学行大臣以备顾问固已隆学而重道
矣歉歉焉曾未厌于道又使科举贱士各献其所论著
非独秤较其能亦所以广聪明博仁义也孟子曰齐人
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
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
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臣尝治经史
粗识仁义之大归略涉古今治乱之体窃慕孟轲之所
卷十八 第 3a 页 WYG1346-0261a.png
谓非道而不敢陈者故摭师说取其有益者而言庶备
人主之采览臣谓象数妖祥之说胜则乱人事故有易
论三篇王法举则天下自治故有春秋论二述礼之所
起有礼论三见圣人劝警后世之君反覆而丁宁有诗
论上下破伪论尊正术有史论上下道诚明之学有四
子论二入至神之化不言之治有唐虞论推建侯置守
之安危有三代论伤仙老之屡败于下有秦论王者不
可以无刚德有西汉论诛忠而嬖佞者失天下之心有
卷十八 第 3b 页 WYG1346-0261b.png
东汉论治天下非忠厚则不可久有魏论释二贷祸福
奸臾货赏罚为世之大残有梁论为天下以吏材则不
足为天下以王道则有馀有隋论生民之忧常自中起
有唐论久安者危有五代论统其大旨为略惟明圣鉴
之而已矣
   易论上
尝病世之学者不能知易之本遗人事而泥天道其卑
者入于象数而高者不过入于名理自焦延寿京房毛
卷十八 第 4a 页 WYG1346-0261c.png
爽祖孝孙之徒为六日七分之说曰辰之支干律吕之
清浊风雨寒暑节气之候与天文历法以为皆法易而
生故术者咸自托于易五行家曰吾之术出于易也太
一家曰吾之术出于易也律家亦云然历家之所云又
然已而参同方伎卜相筮占之流莫不持筹衍图指画
天地自以为知易意者借圣人以为高祈世人之弗疑
其妄而尊已之学也晚有韩康伯颇号知易至于圣人
之精义又往往溺入于名理趣向大与佛老相类故仲
卷十八 第 4b 页 WYG1346-0261d.png
长子光尝称老易夫象数之与名理固易之自出然而
本非圣人所以教世者故不言人事而言天道谓之伎
术非圣人之徒也自周秦间已谓易为卜筮之一法及
秦烧书欲以愚黔首始皇与李斯曾不知卦爻有仁义
之说学之者可以不愚易于此脱于乱世独得不火后
世传授不绝然亦几矣后之学者又坠易之旨不能究
极人事而推天授神故其言于惝恍冥迷之外务以惑
世何易之少通而多塞如此哉夫是非定于目前而难
卷十八 第 5a 页 WYG1346-0262a.png
以眩者人事也易伪而不可诘者天道也彼以谓已能
谈天众人必以我为洞阴阳而测变化吾智甚大而吾
学甚远为力甚近而得名甚高且有难诘之幸此如画
师喜为鬼神而惮为狗马以鬼神难知而狗马易较故
也嗟乎高者入于象数卑者入于名理而圣人之旨固
已微矣夫圣人立易岂止作空器与后世为古法而已
耶固将以利天下也卦之不同一卦之体当一世之事
爻之不同一爻之体当一人之事位之不同一位之体
卷十八 第 5b 页 WYG1346-0262b.png
当一时之事处治处乱宜进宜退处晦处明宜刚宜柔
处上处下宜为宜否偶其时位其事曲折万变圣人皆
有术以处之故出没于天地之间而利不能诱祸不能
继恶不能垢誉不能骄小以之治身大以之治天下无
异道者斯则圣人以有用而为之矣因人以及三才可
也学者奚独以象数为哉
   易论中
或曰易之所以为易吉凶祸福而已矣吉凶祸福见于
卷十八 第 6a 页 WYG1346-0262c.png
象数者也今学易而不为象数又何以知吉凶祸福之
所自耶曰有天之祸福有人之祸福有天之吉凶有人
之吉凶君子信乎其在人者不治乎其在天者天之所
为人有所不能为人之所为天有所不能为日月星辰
之运动风雨霜露之时不时此天之所为也礼乐之兴
坏人伦之废起贤愚之贵贱通塞时世之改易物之聚
散兵之成败此人之所为也天能自为其所为而不能
为人之为人能自为其所为而不能为天之为故天虽
卷十八 第 6b 页 WYG1346-0262d.png
神不能胜人人虽灵不能胜天此天人之职也而世之
妄者持天以胜人其言杂乎巫史卜祝星工历学僻妖
幻邪之间以谓吉凶祸福如有佛神在上瞰天下之众
而司之者溺乎小数而泥乎大道或者率人以胜天曰
吾可以郤日月星辰之灾而召风雨霜露之和使答我
如响此之谓干天人之职比干虽忠信力争于纣则死
微子舍之而去则存季蹠虽暴无明天子贤诸侯则盗
而寿人欤天欤天下之事不满于求而异乎所素期者
卷十八 第 7a 页 WYG1346-0263a.png
亦世人未之究耳而皆谓之天至于浅丈夫一金之得
失曲士一禄秩之进退莫不指天以为记天何预于此
哉故达者略幽而视明求形而不察影木石之怪羽毛
之妖青𤯝赤祥人痾犬祸沓然而有不足畏也修吾人
事而已矣矞云景星祥风甘露继日而至丹芝瑞
爵驺虞不旷月而出不足矜也民之治乱如何而已矣
或曰然则易之所谓吉凶祸福而可以前知者如何曰
人事有将然之理深微而难见纷错而不可一者常人
卷十八 第 7b 页 WYG1346-0263b.png
所未知而圣人已逆知之故寄之易曰此时而此为则
吉则有庆则无不利则利有攸往此时而此为则凶则
有厉则有悔则无攸利亦事之必至者耳顾其多岐而
常人疑之以为其状若变化矣何预于此哉学易未能
极人事而叛乎天地阴阳非易之本旨也
   易论下
十翼皆孔子之言乎不得而知之也然而有疑焉其所
谓序卦者自韩康伯已明其非易之蕴而未明其所以
卷十八 第 8a 页 WYG1346-0263c.png
非也何谓耶夫三才之交错万事之纷揉未尝有独行
而无徒唱之而无应者是故刚柔相配消长相随天地
阴阳也小大相承强弱相长夫妇父子君臣也善恶相返
治乱相易君子小人之分也祸福相生盈亏相旋物理
之进退也二二而同出如昼夜之相代寒暑之相从黑
白之不能不相资也有刚必有柔有消必有长故言天
必言地言阴必言阳有大必有小有强必有弱故言夫
必言妇言父必言子言君必言臣有善必有恶有治必
卷十八 第 8b 页 WYG1346-0263d.png
有乱故言君子必言小人有祸必有福有盈必有亏故
言进必言退此事之常而作者所不可遗也故配偶而
言之则理惬而易明离合而杂举之则混乱而不可考
夫易卦之序岂非二二而相从者乎今夫上经之卦乾
天坤地故乾对坤屯气之始蒙识之始故屯对蒙需和
而讼乖故需对讼师忧也比乐也故师对比小畜以阴
而制阳履以阴而承阳故小畜对履泰对否同人明
于外大有明于内故同人对大有谦自小而豫自大故
卷十八 第 9a 页 WYG1346-0264a.png
谦对豫随少为而蛊多事故随对蛊临下对观上噬嗑
之明狱对贲之明政剥对复无妄之刚动对大畜之刚
止颐养之中对大过之过坎之水对离之火此上经之
次也下经之卦以咸之动对恒之静以遁之阴长对大
壮之阳长以晋之明对明夷之暗以家人之同而异对
睽之异而同以蹇难对解通以损对益以夬之五阳决
一阴对姤之一阴遇五阳以萃之聚而来对升之进而
去以困之在下而塞对升之在下而通以革之变之用
卷十八 第 9b 页 WYG1346-0264b.png
对鼎之变之器以震动对艮止以渐之女吉对归妹之
女凶以丰之附而光对旅之单而隐以巽之顺对兑之
悦以涣之散对节之收以中孚之诚在中对小过之行
在外以既济对未济此下经之次也不惟其义之若是
观其九六奇偶之画或上或下或相返或相生以两之
而为此则易卦二二而相从岂不甚明哉今夫序卦之
文盖不恊矣有义之苟合者有义之不合而强通者是
岂圣人之言耶学者究之而自知此不可以遍举也学
卷十八 第 10a 页 WYG1346-0264c.png
易者知夫所谓二二而相从则于三才之渊万事之变
可以心通而得易道之半矣
   春秋上
言春秋者何为其纷纷不决也病在于好奇而不好道
好名而不好实公羊曰左氏出于此矣我之说不可复
出乎此乃出乎彼榖梁曰公羊出于彼矣我之说不可
复出乎彼乃出乎此至于驺夹董仲舒刘向刘歆何
休贾逵伏虔杜预范宁尸子啖赵陆淳之徒莫不皆然
卷十八 第 10b 页 WYG1346-0264d.png
有出乎彼我必出乎此有出乎此我必出乎彼一彼一
此惟求异于学者而胜于前人有所异者谓之新意有
所同者谓之沿袭此春秋之学所以支离而不一圣人
之意所以晦而不明者乎公羊家曰春秋褒贬在乎日
与不日月与不月为左氏者曰否榖梁家曰春秋之褒
贬在乎书名书字书氏书人书国书爵之间耳或曰非
也至后世之颛儒各守其意迭相姗笑操矛而相攻者
不知几人师弟子异论而父子异学呜呼孔子大法孰
卷十八 第 11a 页 WYG1346-0265a.png
从而一之昔者周既衰微王者不能举其法召陵践土
之盟而天下之政在诸侯鸡泽溴梁之会而天下之政
又在大夫大抵肆欲妄行与无王同故孔子作春秋以
寄王法盖诛天下之不臣者也故春秋以王法为本曲
直善恶次之不本王命而战争盟会则曲直善恶皆为
春秋之罪人奉王命而陷于恶则罪在上而不在下此
春秋之本统也有如文武为王周召为相坐明堂而治
天下之诸侯猝焉有两诸侯不以王命举兵以相残王
卷十八 第 11b 页 WYG1346-0265b.png
者执而治之则将来诛其不以王命而起兵乎将赏其
直者而刑其曲者乎又将偕诛之乎又有诸侯或列国
之臣弃其宗庙社稷之祭祀踰疆丧职不以王命礼典
而盟会者纷纭于天下王者治而止之将诛其未命而
行乎将赏其有益而为之乎此譬之人子奋呼袒裸持
捉斗争而相掊击于父母之前使良有司者治之必且
罪渎上乱礼之恶而未暇及所争之曲直也又譬之人
子不告父母而行以逐利于千里之外使贤父兄者讯
卷十八 第 12a 页 WYG1346-0265c.png
之必且罪其辄往亦未暇问利之得失也如此以治春
秋岂不简约而易明哉故学者之惑有二一曰忘大法
较曲直二曰弃显义求微文曰围曰入曰侵曰伐曰灭
曰战齐鲁之相兵晋楚之相陵曰朝曰聘曰盟曰会诸
侯之相从大夫之相交乃其不以王命则其罪固不容
诛于圣人之笔矣此之谓大法舍此而规规剪剪辨其
小善小恶此之谓曲直人君人臣非义不道之举孔子
未尝没其实曰贼曰盗之类观其所书而见其恶其为
卷十八 第 12b 页 WYG1346-0265d.png
贬也足矣此之谓显义舍此而烦为之说欲格之以日
月名字之例其例或与善恶乖迕而不恊则又以曲辨
而妄意之此之谓微文治春秋者提大法而信显义则
于圣人之意皦然而无所惑矣
   春秋论下
圣人之道惟其是而已矣天下之事不一圣人所以行
之者圆方横邪高下曲折或抑或扬或微或章而一趋
于是孔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又曰可与共
卷十八 第 13a 页 WYG1346-0266a.png
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夫权之为名何哉犹物之在权能不失其轻重而已矣
仁义孝悌忠信道之大经也君臣父子夫妇人伦之大
经也圣人不以短妨长不以小破大短长皆顺小大皆
应其归于道也易而直不幸而有梗不平于其间不可
以偕得则必捐小以从大略短以图长不杀则不仁则
杀之者所以为仁也不取则不义则取之者所以为义
也遇乡人之长者俯伏而拜之长者仇其父则挺刅而
卷十八 第 13b 页 WYG1346-0266b.png
追之何哉轻重后先之理不得不然也其于道之大经
盖未尝戾也其于人伦之大经亦未尝乱也此其为不
失轻重之节而圣人之所谓权者矣后世有公羊氏者
出独喜言权变欲教天下之臣子一切反经而为功其
述春秋多以权之说赦奸臣贼子伪逆之罪使后世莫
务为正而肆其邪心大乱圣人之道或者辄假此以起
非常之迹据倚公羊氏之语勇为而无所疑事有不属
于中不入于正则曰吾以为权耳常人不吾知而吾亦
卷十八 第 14a 页 WYG1346-0266c.png
弗恤也小则盗国大则攘天下诈者得成其志乱者得
逃其诛是儒者言权之罪矣彼孔子语人者不曰学然
后适道适道然后立立然后权轻重而行之孔子以适
道为权而公羊氏以反经为权欤或曰孔子于其下又
继之以逸诗唐棣之辞以明反经之义岂不谓之然哉
曰非也可与立未可与权句断孔子别言逸诗之文曰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彼作诗者因
兄弟之乖离而喻之以唐棣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
卷十八 第 14b 页 WYG1346-0266d.png
有盖曰兄弟之未亲已之孝悌不至耳意谓诗人之失
辞此所以删而不取也而释者附之于权以符公羊反
经之说岂不妄哉故谓公羊氏言虽辨而实圣人之罪
人春秋之巨蠹
   礼论上
尝读戴记其言礼乐详矣高出于太古深入于无间穷
乎天地之际汪洋瀰漫殆不可知而后及于用学者之
言曰礼乐者非天地之所出非人之所乐为圣人忧乱
卷十八 第 15a 页 WYG1346-0267a.png
而矫为之不得已而人从焉者也人之所乐从所不学
而能者情欲也圣人拂人之欲以就乎善抑抗诡切天
下之众以入乎礼是圣人之术也若是则戕夫天理贼
乎道本而后以为圣人矣岂戕贼天理道本而为圣人
耶大莫大于天下长莫长于万世天所无者虽至圣不
能强之使久立天所有者虽多力不能强之使必亡今
夫礼也先天地而不见其始穷今古而不见其终杰者
不得而逃暴者不得而灭惟其与人俱生原于自然而
卷十八 第 15b 页 WYG1346-0267b.png
后能也故圣人知礼乐之出乎天地性情之所自有故
因其理而导之探其本而文之不行则已行之斯成不
言则已言之斯立大可以被天下久可以传万世桀纣
率天下之人而赴情欲欲以绝礼礼不绝而桀纣亡秦
焚圣人之书而树已意欲以绝礼礼不绝而秦亡庄列
之虚无杨墨之僻邪申商之残刻秦仪之诡伪王乐之
浮旷簧鼓其说驰鹜于礼之外欲以破礼礼终不可破
而数子者后世不可宗礼非出于自然而何也晋有阮
卷十八 第 16a 页 WYG1346-0267c.png
籍者知礼之足以为治而不知礼之原其言曰礼岂为
我辈设哉抑亦妄矣彼亦无他以已之厌礼法而谓君
子皆然睹薄世之溺夫欲而谓圣人之事不足乐特为
侈论以高天下也虚无之说胜而晋亡斯籍辈为之耳
故礼者生于古始成于圣人小人复情以归礼君子循
性以安礼智者待礼而后尊愚者待礼而后存人之生
于礼之中宕泆而出于礼之外者亡鳞介之生于河海
之中跃而离于河海者死此礼乐所以为天下命也故
卷十八 第 16b 页 WYG1346-0267d.png
曰故礼必本于大一又曰必本于天又曰天尊地卑君
臣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小大殊矣方以
类聚物以群分则性命不同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如
此则礼者天地之别也知此者其通于诚明之学乎
   礼论中
礼生乎天地出乎人心循乎性发乎情其斯以为本人
不能无生有生故有父子人不能无长幼有长幼故有
兄弟人不能无正偶有正偶故有夫妇人不能不相亲
卷十八 第 17a 页 WYG1346-0268a.png
相亲故有朋友人不能无强弱有强弱故有君臣故父
子兄弟夫妇朋友君臣之礼其本则天地生之其节则
圣人为之也因饮食之欲而飨食之礼作因男女之情
而冠婚之礼作因其死藏生哀而丧祭之礼作因其群
聚嬉乐而射乡之礼作故飨食冠婚丧祭射乡之礼其
本则人心固有之其文则圣人为之也凡天下之人利
害不相稽则秦楚之人而让怵乎利迫乎害则骨肉之
戚而争则是让出于心争出于事也让出于心争出于
卷十八 第 17b 页 WYG1346-0268b.png
事则让自中起而争自外来也凡天下之人有馀则让
不足则争有馀则让则是让出于心不足则争则是争出于
不得已也此礼让循乎性而有也凡小人之情虽奋拿
攘攫而得之然或有愧于其色是奋拿攘攫者其伪而
愧赧者其真也此让礼依乎情而生也故礼之本非天
地不因礼之节文非圣人不备循乎性依乎情交乎语
言动乎容猊浃乎四体将之以辞让济之以物采悠尔
而顺翼尔而同方洋盈乎天下欲虽止之不可能也礼
卷十八 第 18a 页 WYG1346-0268c.png
生乎天地而事天地出乎人心而治人心循乎性发乎
情而安性情此之谓反本豺獭有祭祀雉鵀有妃匹蜂
蚁有君臣鹊乌有孝慈鸿雁有行列次序荒远有丧葬
声乐天地之气全于人不全于物故物得其偏人得其
正圣人之功及乎中国不及乎夷狄故荒远得其粗中
国得其详人可贵也禽兽可贱也中国可贵也荒远可
贱也中国之人而不能礼则不能异于物者几希此之
谓乐其所贱而忘其所贵
卷十八 第 18b 页 WYG1346-0268d.png
   礼论下
自秦焚书之后学者不得完经亡者已亡而存者大抵
皆杂乱已不可全信汉之儒者各守所见务以自名其
家亦有非圣人之言而托之于圣人学者谓圣人之重
也不敢辄议又从而传师之故五常之道为之不明斯
教之大害也孟子曰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孟子先
秦而去孔子未远犹谓古书之不可尽信况秦火之馀
哉五经独礼乐尤为秦所恶绝灭几尽今之礼经盖汉
卷十八 第 19a 页 WYG1346-0269a.png
儒鸠集诸家之说博取累世之残文而后世立之于学
官夏商周秦之事无所不统盖不可以尽信矣尝观礼
运虽有夫子之言然其冠篇言大道与三代之治其语
尤杂而不伦夫圣人之所以持万世与天地长久而不
变者君臣父子而已矣苟无君臣父子则强者攫拿弱
者骇动窜而憖憖息而盰盰人之党将为禽兽之所胜
其祸乱何如哉故杨朱为我墨翟兼爱卒以其说败天下
置天下之民于禽兽赖孟子出力而距之然后君父之
卷十八 第 19b 页 WYG1346-0269b.png
教明圣人之道复存今其言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如是而谓之大同又曰大
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如是而谓之薄
俗又曰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
和夫妇如是而谓之起兵作谋贼乱之本以禹汤文武
周公之治而谓之小康郑氏释之又以老氏之言为之
證薄礼而厚忠信呜呼礼不出于忠信而安出哉郑氏
之学如此而尚有所牵惑岂圣人之礼生于诈伪者耶
卷十八 第 20a 页 WYG1346-0269c.png
有天地则有生民有生民则有情欲有情欲则有争夺
民与天地同时而生情欲与民同时而生事与情欲同
时而生故虽太古不能无事若版泉涿鹿之战炎帝之
虐而败帝挚之戕而亡此其乱亡之大者馀皆久远茫
昧而不传泯灭而后世不得闻之古之时未有城郭宫
室则民皆有一旦之忧未知为耕织则皆有寒饥死亡
之患未知为兵则若豺狼蛇豕之斗未有书契则上之
教令不行于下下之情诉不通于上由圣智之人继出日
卷十八 第 20b 页 WYG1346-0269d.png
除其所害岁兴其所利是故器用至后世而益便礼法
至后世而益详人灵益尊万物益不胜有欲为治者不
待创设而治天下之具明备周足不乏一物矣而世之
妄儒忽近而归远轻其所见而重其所闻率以为后世
之治不及太古必竹简而书俎豆而食履古之舄服古
之服坐于茅茨之下然后以为高诵空言而忘治乱之
大数是拘僻之病已故大道小康之说果夫子之遗言
则是圣人之道有二也荀子曰文武之道同伏羲王者
卷十八 第 21a 页 WYG1346-0270a.png
有意于为治居今之时用今之器而述五帝三王之仁
义以安天下之民是亦五帝三王而已矣
   诗论上
五经之道易可以潜而书可以彰春秋可畏而诗可乐
礼严而不可踰其辞不同而为道一也世之学者常为
禄利毁誉之所怵得之则止是以志之而不能详学之
而不能极其义知其文而不能知其道故五经之道益
微呜呼安得外禄利遗毁誉之人而使学之哉尝观于
卷十八 第 21b 页 WYG1346-0270b.png
古君臣之相谕两国之相交君子之言已志未尝不称
诗温乎其可爱也至后世礼乐皆亡而后诗道废文存
而声不传章句之师多而义不明纷纷于虫鱼草木间
而未闻心通者释诗者莫若毛郑毛之说简而深此河
间献王所以高其学也至郑氏之释繁塞而其失愈多
矣夫郑氏之学长于礼而深于经制至乎训诗又以经
制言之诗性情也礼制迹也彼以礼训诗是案迹而议
性情也此其所以繁塞而多失者欤绿衣之诗而郑氏
卷十八 第 22a 页 WYG1346-0270c.png
以为䘵不谏亦入而郑以为入于宗庙狼跋状周公安
閒自得于谗疑之中故有公孙硕肤赤舄几几之句而
郑谓之公逊庭燎见宣王有怠政之渐而郑以为不设
鸡人之官诸如此者不可以悉举岂可谓之知诗耶盖
尝观诗学至于治世之作明君良臣相得于上而天下之
民莫不各得其所夫耕妇馌击鼓祭祝相与从事于田
亩之间熙然怡然无愁苦怨叹之声未尝不慨慕想见
其性情嗟乎此真孟子之所谓王政者治至于此而足
卷十八 第 22b 页 WYG1346-0270d.png
矣及观衰乱之时叹悼之作又惘然若有所失也臣之
于君欲其觉悟则诱之箴之规之诲之戒之救之恶长
而不变则刺之怨之闵伤之忧惧之尚不知止则或疾
而或哀或思而或悔反覆而不舍踯躅而不厌故于一
篇之中屡致其意其大意要出于其爱君之情而已矣
贤者之处于世思以其道变乱为治而不以治乱变其
志或为正或为变其大要出于仁义忠孝之性而已也
其文诂训所能释而讲师所能尽其性情非诂训所能
卷十八 第 23a 页 WYG1346-0271a.png
明而非讲师所能言也学者欲观于诗宜无为禄利毁
誉之所怵浸溃优游先入于道义而后入于性情然后
有得于其间矣孟子曰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
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其性情之谓欤
   诗论下
国风雅颂为风者不为小雅为小雅者不为大雅为风
雅者不为颂学者以为章句之短长与夫美刺之义不
甚相绝而分别若此或曰太师分之也或曰孔子分之
卷十八 第 23b 页 WYG1346-0271b.png
也是皆未为知诗夫诗者古之乐曲故可以歌可以被
于金石钟鼓之节其声之曲折其气之高下诗人作之
之始固已为风为小雅为大雅为颂风之声不可以入
雅雅之声不可以入颂不待太师与孔子而后分也太
师知其声孔子知其义尔亦犹今之乐曲有小有大声
之不同而辞之不相入亦作者为之后来者所不能易
也孔子未删之前世未尝惑于四始何哉古乐存而诗
之声可知也乐亡然后学者惑诗矣周官大司乐之职
卷十八 第 24a 页 WYG1346-0271c.png
已尝谓之六诗风雅颂乃其音而比兴赋乃其体季札
观乐于孔子之前而有国风雅颂之名于时诸侯赋诗
以相乐者未尝敢歌颂歌大雅者亦谓之僣则古乐未
亡之时诗已班然而有次第岂太师与孔子强分之耶
至孔子之时新诗复出而多古诗复杂而乱多者删之
而乱者正之尔故曰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
所也夫民能有喜怨而不能为诗时之贤者断之以礼
义而代之作以著见民之性情故政令之所及则喜怨
卷十八 第 24b 页 WYG1346-0271d.png
之声为之生喜怨之声生则风雅为之作政令之所及
者近而民声狭其诗之体也必小其声必为风作之者
与录之者固不能张而为雅也政令之所及者远而民
声广其诗之体也必大其声必为雅作之者与录之者
亦不能蹙而为风也故虽文王之德才及于周召二国
而未及于天下诗人无自而为雅二南是也及其盛也
爵虽诸侯而功德如天子四方之民莫不歌舞之诗人
亦无自而为风文王正雅是也此正风正雅之体所以
卷十八 第 25a 页 WYG1346-0272a.png
异也幽厉虽无道政令犹可以及于天下其恶足以动
四方之怨故其诗未为王风而尚为变雅平王止能
号令畿内民而四方之民几不知有王者故其诗不能
为雅而为王风此爱风变雅也体所以异也礼乐征伐
不出于天子列国之君得以恣睢横行而鲁辄为颂此
周鲁之颂所以异也故王者之业因正风正雅而复能
至于颂颂亡而后至于变雅雅又息而王复为风王为
风而诸侯敢为颂周有风鲁有颂而春秋为之作兴衰
卷十八 第 25b 页 WYG1346-0272b.png
治乱如循环焉正风正雅王者积功累德始起之迹也
颂功德结于民王业之成也大小雅今王可叛而先王
之德未可忘先王之基业未可倾也王风名为王而实
如诸侯也故孔子删定而录之先以周召之风以起其
业次之以邶鄘卫国之风以著其鉴又次之以王风以
伸其诫若曰从此不能正则必继商而亡也先之以正
小雅以见自微而勤劳次之以变小雅以见其怠惰而
不德若曰先王勤劳如此而后王弗为何也先之以正
卷十八 第 26a 页 WYG1346-0272c.png
大雅以见其盛次之以变大雅以见其衰若曰先王之
业如此而后王丧败之何也先之以周颂以见其治平
次之以鲁颂以见其王无可颂而诸侯妄作又次之以
商颂以见诸侯妄作而不已周室将复为商若曰上有
明王彼诸侯安得而盛也政不行而王犹不能奋诸侯
盛而王不能自警胡不观商之先功德基业如何今而
为亡国也一经之体如是而已亦犹荡之一篇之体本
刺周室之大坏而止言商恶至其末章又言夏后氏其
卷十八 第 26b 页 WYG1346-0272d.png
辞曰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
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以三代之兴衰
反覆而为讽岂非圣人之意欲扶持全安后世之君申
重不已而丁宁不厌者哉
   史论上
天生孔子不独为鲁虽孔子其忧亦未尝不在天下也
周之末列国争为雄长而天下骚然苦兵孔子拳拳于
其间欲以一已捍天下之难故不用于鲁则之齐之卫
卷十八 第 27a 页 WYG1346-0273a.png
之荆之陈之蔡不用于诸侯则欲为政于费不用于中
国则欲为政于蛮夷车马之迹环于四方削迹伐树流
离困厄而不悔圣人忧天下之民不得其所而欲行其
道如此其勤也孔子之门其弟子皆世之仁贤自颜渊
而下惟仲由子贡得圣人之道尤多然而终出颜下者
性有所蔽而弗全也仲由蔽于勇子贡蔽于辨颜渊终
日静默而孔子亟称之以为已而仲由子贡或矜其勇
辨孔子未尝不屈折其气而诫之也孔子殁圣人之道
卷十八 第 27b 页 WYG1346-0273b.png
息天下于是益乱诸侯务相吞灭争地逐利兵满于天
下不复知有仁义一切以权谋诈力相高故轻险之士
乘时而出摩吻淬舌起为纵横之说以耸踊暴鸷之君
而邀取势利视民之死于兵如蚍蜉豚彘而曾不为之
嚬颜故苏张范蔡陈轸楼缓樗里甘茂商鞅韩非之徒
皆长于揣摩辨议而当时号为贤智此固衰世之乱人
也尝读司马氏史至于数子列传未尝不叹愤以谓或
与孔子同时使孔子有杀罚之权必不先少正卯而后
卷十八 第 28a 页 WYG1346-0273c.png
数子及读孔子弟子传乃以为齐将伐鲁而孔子私于
父母之国使子贡游说于外者凡十年存鲁乱齐亡吴
霸越而强晋子贡一出而五国皆有变细观其所以说
之辞则殊浅陋阔诞又非有策画可以动五国呜呼圣
贤而肯尔为耶迁有史才而不入于道又其著书多采
战国策楚汉春秋以博其辞意其六国楚汉之间有僻
士者戏弄文墨附著之孔子子贡以为小说而耀世迹
其所从则童子可以不惑而司马氏辄为之信尚而收
卷十八 第 28b 页 WYG1346-0273d.png
采之欤五国之变乱其事皆载于左氏传未闻孔子子
贡之为人也孔子虽欲苟全丘墓之国使数国之民皆
死于兵乎昔者楚昭王亡弓曰楚人亡之楚人得之又
何求焉子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也不曰人亡之人得之
何必楚也此岂圣人之心已私其里人而移祸于他者
皆小人之情活一鸟兽杀一鸟兽忧一草木害一草木
厚其妻孥而暴其家厚其家而暴其邻厚其邻而暴其
乡国中人之所不为而谓圣人私鲁而残天下乎不表
卷十八 第 29a 页 WYG1346-0274a.png
其非而出之则后世庸学必有疑纵横家自圣人之门
而出者矣
   史论下
自古史才为难下左氏而得司马迁下司马迁而得班
固至于范晔陈寿之徒又为班马之亚其才如鳞之差
而不齐也尝叹司马迁如彼其才如彼其博赡而不能
深入圣人之道以为已病先黄老后六经高气侠重货
殖则班固既言之矣又世家孔子而不为传使孔子与
卷十八 第 29b 页 WYG1346-0274b.png
陈项争列欲尊大圣人而反小之其所以称孔子者识
会稽之骨辨羵羊之怪道楛矢之异测桓僖之灾斯以
为圣而已矣一何其鄙陋也及读班氏史则与迁同其
弊惜乎有史才而皆不能完也故能言迁之失而不知
已之妄岂非有离娄之明而不见目睫者耶迁之自序
已尝分九流矣及固为艺文志迹其馀说遂以儒者与
道法阴阳名墨纵横杂分家农家分峙而齐驱且其说
曰王道既微时君世主好恶殊方九家之术蜂出并作
卷十八 第 30a 页 WYG1346-0274c.png
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呜呼固以为
儒者取合于世而已乎宜固之附窦宪而死于非义也
夫儒者之术教化仁义而已也使儒者在人主左右得
以仁义教化为天下之治则所谓道家者不过为岩野
居士名法家者不过为贱有司阴阳者食于太史局而
纵横杂墨之流或驰一传或效一官农家者流耕王田
奉国赋以乐天下之无事彼得与儒者相抗而为流哉
小大轻重之不均不啻若太山与一羽之比也而固一
卷十八 第 30b 页 WYG1346-0274d.png
之彼皆剽盗吾儒之枝业尚未得其正乃尊大之使与
道并立于世以增学者之惑仁义之罪人也老庄释氏
杨墨之术虽曲见浅闻无足法者然其徒皆能张其师
持其说故以区区之论而常横行于天下以哗世而邀
宠而圣人之教多衰替不扬世以此数溺于大乱实皆
学者自戕其道以成众家者如固出没于经传不为不
博矣而其识褊狭如此扶持小说为股肱之材而抑儒
者之道谓其止出于司徒之官未设则前世之所以为
卷十八 第 31a 页 WYG1346-0275a.png
治者将无仁义教化儒者之道乎圣人之徒不务立论
有事而后言事已而言已故其言精淳而不妄至班氏
而下必欲足其编秩多其文辞捃剥天下之异端论以
附已意立事以资其言事已而言未已由汗漫污杂不
可考信则圣人之徒遗文而文益高不知道之比比以
多言为累故为力虽勤终不能一望圣人之藩墙其学
者之病欤
   四子论上
卷十八 第 31b 页 WYG1346-0275b.png
一气之未判也明者莫能见智者莫能名强求其所以
然字之曰元元有物耶有者安在谓无物耶天地万物
奚从而生哉故自然之有混而相与为一一与太虚等
此之谓元元判而为气气判而为形天之旋地之游日
月星辰之光运动于上草木之华畅茂于下人之灵也
神奇之荒忽也禽兽之众多也昆虫之微也莫不生于
元气之始曰元识之始曰性性之未判也犹夫元也及
其判也为志意为情欲为德行为才能为善为恶为昧
卷十八 第 32a 页 WYG1346-0275c.png
为明或动而见于外或静而返于内动静出入循环而
不穷然后扰扰焉而多事矣其多事者性之用其无事
者性之体也故曰寂然不动惑而遂通呜呼得性而不尽
言者其惟圣人乎昔者诸子盖尝言性告子孟子荀子
扬子韩子五者皆天下之能言者也而其说莫有同者
告子曰生之谓性孟子曰善荀子曰恶扬子曰善恶混
韩子曰有生而有善有生而有恶有生而有善恶混告
子之言则入乎命孟子之言则入乎德荀子之言则入
卷十八 第 32b 页 WYG1346-0275d.png
乎情扬子之言则入乎意韩子之言则入乎才何谓入
乎命其言曰生之谓性可生则可死命可以生死而言
性不可以生死言也何谓入乎德其言曰人之性善善
之名对恶而生而非独有者也由昔者有无益于人而
有害于天下者故谓之恶无害于天下而有益于人者
故谓之善善有迹也性无迹也何谓入乎情其言曰目
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浃是感而
自然不待事而后生者故谓之人性恶是情也而荀子
卷十八 第 33a 页 WYG1346-0276a.png
谓之性何谓入乎意其言曰气者适善恶之(阙/)夫离性
以为意意与气相辅然后驾气而之善恶则善恶之地
去性也有间矣何谓入乎才性一而才百才可以别而
性未可以别也故命也德也才也非性而皆出于性者
也非性而出于性犹三才者出于元而非元也虽然寻
其流而推之亦可以至于性不涉其流而造性之元者
圣人而已矣学者欲知性莫若观圣人
   四子论下
卷十八 第 33b 页 WYG1346-0276b.png
圣人之性如何而观之观其道不观其性道者圣人之
所言性者圣人之所不言也沿道之本而究之以至于
其极不观而至于性矣圣人不言性者何故非晦其说
而务以惑世未可尽之以言也有形者可以绘画而知
有物者可以揣摸而知有色者可以视而知有声者可
以听而知有气者可以动而知惟性也离乎形异于物
不入于色不发于声不假于气知之则得之弗知则弗
得也此其无可以喻也可喻则或非性矣今夫诸子者
卷十八 第 34a 页 WYG1346-0276c.png
莫不争言乎性愈辨则愈失愈详则愈非何几不思其
不可言而强言之者也风霆无形鬼神无物天地日月
无正色土石草木无声气于此有人焉曰吾无不能吾
能收风霆之形而系鬼神之迹写天地日月之正色而
呼召草木之声气其所为者必妄矣性不可言而强为
之言者安得而不妄欤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
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子贡不闻斯学
者可知矣然而圣人虽不言君子不可以不知欲知性
卷十八 第 34b 页 WYG1346-0276d.png
必先知道欲知道必观夫子之文章陶乎易之祸福深
于春秋之治乱极乎书之仁义达乎诗之孝弟忠信性
可以自知矣欲观海外者谈乎荒怪像乎波涛支颐沉
想驰鹜其神于海之外亦不能有所至泛淮湖涉河济
而东则不日而至于海海可以必至也性犹未可以必
至也故至于性者易谓之至至礼谓之知至箕子谓之
皇极而子思谓之中庸文中子曰无所由亦不至于彼
彼道之方也必也无至乎至者不得已而名之耳又可
卷十八 第 35a 页 WYG1346-0277a.png
以烦言为之哉曰然则孟荀杨韩皆非耶曰四子者其
蔽在言性近乎性者亦莫过乎四子之说也学者观四
子之所言而思圣人之所不言则自得之矣
 
 
 
 
 
卷十八 第 35b 页 WYG1346-0277b.png
 
 
 
 
 
 
 
 宋文选卷十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