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第 1a 页 WYG1346-0252a.png

宋文选卷十七
石守道文
唐鉴序
夫前车覆后车戒前事之失后事之鉴汤以桀为鉴故
不敢为桀之行而汤德克明隆祀六百周以纣为鉴故
不敢为纣之恶而周道至盛传世三十汉以秦为鉴故
不敢为秦之无道而汉业甚茂延洪四百年唐以隋为
卷十七 第 1b 页 WYG1346-0252b.png

虽承五代之后实接唐之绪则国家亦当以唐为鉴臣
逖览往古靡不以女后豫事而丧国家者臣观唐最甚
矣武氏变唐为周韦庶人安乐公主酖杀中宗太平公
主潜谋逆乱杨贵妃召祸天宝臣历观前世鲜不以阉
宦用权而倾社稷者臣视唐尤伤矣代宗遭辅国之侮
蔑宪宗被陈庆之弑逆昭宗为季述之囚辱臣眇寻历
代无不以奸臣专政而乱天下者臣视唐至极矣禄山
卷十七 第 2a 页 WYG1346-0252c.png

则皇甫鏄为之也呜呼奸臣不可使专政女后不可使豫事
宦官不可使任权明皇始用姚崇宋璟则治终用林甫国忠
则乱德宗始用崔祐甫陆贽则治终用裴延龄卢杞则乱宪宗
始用裴度则治终用皇甫鏄则乱自武后夺国迄于中睿暨
天宝末年政由女后而李氏几丧自肃宗践位历于代宗德
宗顺宗宪穆文武宣懿僖昭权在中官而唐祚终去诗曰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然则巍巍钜唐女后乱之奸臣坏之宦
卷十七 第 2b 页 WYG1346-0252d.png

作三卷谓之唐鉴噫唐十八帝惟武德贞观开元元和
百数十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女后乱之于前奸臣坏
之于中宦官覆之于后颠侧崎危绵绵延延乍倾乍安
若续若绝仅能至于三百年何足言之后之为国者鉴
李氏之覆车勿专政于女后勿假权于中官勿委任于
奸臣则国祚延洪历世长远当传于子孙可至千万世
岂止龊龊十八帝局促三百年者哉伏惟明主戒之
卷十七 第 3a 页 WYG1346-0253a.png

诗之作与人生偕者也函愉乐悲郁之气必舒于言能
者材之传于律故其流行无穷可以播而交鬼神也古
之有天下者欲知风教之感气俗之变必立官司采掇
而监听之由是张弛其务以足其所思乃能享世长久
弊乱无由而生厥后官废诗不传在上者不复知民之
所向故政化倾悖治道亡矣诗之于时盖亦大物于文
字尤为古尚但作者才致鄙迫不扬不入其域耳国朝
卷十七 第 3b 页 WYG1346-0253b.png

与穆参军伯长自任以古道所作之文必经实不放于
世而曼卿之诗时震奇秀发盖能取古之所未至托讽
物象之表警时鼓众未尝徒设(阙/)能文者累数十百言
不能卒其义独以劲语蟠泊会而终于篇而复气横去
意举飘出章句之外学者不可寻其屏阈而依倚之其
诗之豪者欤曼卿资宇轩豁遇事辄咏前后所为不可
计其逸亡而存者才三百馀篇古律不异分为二册一
卷十七 第 4a 页 WYG1346-0253c.png

诗乎予应曰诺遂有作欲使观者知诗之原故卒于用
而已矣
送龚鼎臣序
山阳龚辅之学为古文问文之旨鲁人石介对曰夫与
天地生者性也与性生者诚也与诚生者识也性厚则
诚明矣诚明则识粹矣识粹则其文由以正矣然则文
夲诸识矣圣人不思而得识之至也贤人思之而至识
卷十七 第 4b 页 WYG1346-0253d.png

也孟荀扬文中子吏部勉而为中制而为法思之而
至也至者至于中也至于法也至于中至于法则至于
孔子也至于孔子而为极焉其不至焉者识杂之也甚
者为杨墨为老庄为申韩为鬼佛识杂之为害也如此
辅之将学为文厚乃性明乃诚粹乃识确乎不可移严
乎不可哗也直乎不可屈也一焉于圣人之道妖惑邪乱
之气无隙而入焉于斯文也其庶几矣然道知之不为
卷十七 第 5a 页 WYG1346-0254a.png

为难夫知之守之行之久之不为难笃之为难知之不
笃不能守也守之不笃不能行也行之不笃不能久也
久之不笃不能终也守之以诚而持之以笃惟辅之勉之
辅之且往仕于孟州因以为离别之赠云
送祖择之序
择之罢济南将归阙自历山南走三百里别明复先生
暨于泰山徂来相与讲道德䆒经术耽云霞玩水石举
卷十七 第 5b 页 WYG1346-0254b.png

先君之铭于石以为勒择之以文章登甲科天下之望
甚盛不十年当辅相天子为宋大臣为人资材已高又
自能知尧舜周公孔子之道顾明复与予饥寒山谷中
何有毫发利于择之而冒苦辛倾肝胆予二人岂有求
邪明复谓无以谢择之发圣人之蕴明王道之极择之
拜而受之呜呼春秋赏罚二百四十二年至矣仲尼之
心独拨衰周一世之乱反诸于正十二经揭如日月昭
卷十七 第 6a 页 WYG1346-0254c.png

明复之报为不轻矣予经学浅不能希明复然义不可
嘿夫趋时物之情也徇道人之难也噫诸侯交迎倾国
封之枉尺直寻吾死不为见之孟轲寻邑三公舜歆高
爵不作符命甘投于阁见之子云潮州八千几死瘴烟
归来京兆不肯婵娟见之吏部嗟嗟李绩徇主从昏咄
咄(阙/)元附权邀官观而始节岂为不完弗能有终至今
痕瘢择之与予说缊深矣此去近天子得与宰相磨切
卷十七 第 6b 页 WYG1346-0254d.png

择之曰是天子宰相曰非择之曰非择之官日进而宠
日深矣天子宰相曰是择之曰非天子宰相曰非择之
曰是择之前有鼎镬而后有鈇钺矣古之君子辞官职
而违宠禄趋鼎镬而就釱钺非以官职宠禄为避而鼎
镬鈇钺为乐也道适当然也择之于道安之者非利而
行行之者非畏罪而强之者也予所以云姑为报之资
尔
卷十七 第 7a 页 WYG1346-0255a.png

孔子之大道为异端侵害不容于世实三十年诸公能
维而持之不能排而去之维之持之道不绝矣不去其
害道终病矣韩文公所谓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是也予
不自揆度乃奋独力直斥其人而攻之我寡彼徒众反
攻予者日以千数视子之内虎动吻而狼磨牙赖圣君
天覆地容得免于祸濮人张禹功李遵道者其居与予
不相远耳目接于予固熟则其宜知子之所为如是得
卷十七 第 7b 页 WYG1346-0255b.png

云称轲之勇若禹功遵道者其勇者欤太史正崔杼之
罪杀之其弟又书杼又杀之南史闻之执简以往太史
初正杼之罪知为史者然犹未知必得诛于杼若南史
闻已杀二人矣又执简以往是真不畏死者矣予攻害
孔子者予知为孔子者然亦未知必得罪于害孔子之
徒若禹功遵道已见予之所得祸如是又来助予是真
勇者矣予今年三十七而发半白然心益壮而气不衰
卷十七 第 8a 页 WYG1346-0255c.png

作鼓者严猛齐厉张皇奋施可式可畏当与予周旋焉
达也以孔氏之道穷也以孔氏之道达而万物不通乎
穷而垂之于后世不明乎穷达之间绰绰然有馀裕其
有能动心乎禹功藏用于神其得天下之几欤遵道直
道而行其明天下之治欤几近易治近春秋二子之道
皆中道也与世不甚迂其必达矣去举进士子醉之以酒
复赠之以言以释相离之怀辛巳夏五月二日石介序
卷十七 第 8b 页 WYG1346-0255d.png

祥符二年翰林学士杨亿知制诰钱惟演秘阁校理刘
筠唱和宣曲诗述前代掖庭事辞多浮艳真宗闻之曰
辞臣学者宗师也安可不戒于流宕乃下诏曰国家道
莅天下化成域中敦百行于人伦阐六经于教化冀斯
文之复古期末俗之还淳而近代已来属辞多弊侈靡
滋甚浮艳相高忘祖述之大猷竞雕刻之小巧爰从物
议俾正源流咨尔服儒之人示乃为学之道夫博闻强
卷十七 第 9a 页 WYG1346-0256a.png

教化为主典训是师无尚空言当遵体要仍闻别集众
制刻镂已多倘许攻乎异端则不误于后学式资诲诱
宜有甄明今后属文之士有辞涉浮华玷于名教者必
加朝典庶复古风其古今文集可以垂范欲雕印者委
夲路转运使选部内文士详看可者即具夲以闻又天
章阁待制刘公随常言故杨翰林少知古道故孙汉公
集中有送杨序说其年十一月建州召试授秘书省正
卷十七 第 9b 页 WYG1346-0256b.png

道路拭目或劝以歌颂上美更祈清赏者则掉臂不顾
或以其早成夙悟比前代王勃辈者则愀然曰吾将勉
力庶几子云近之长驱古今岂止于辞人才子乎又崖
椽初览其断文数十篇大奇之持以示汉公曰皇甫持
正柳州少年时正当如是夲朝文人称孙丁而皆推重
之则杨为少知古道明矣然以性识浮近不能古道自
立好名事胜独驱海内谓古文之雄有仲涂黄州汉公
卷十七 第 10a 页 WYG1346-0256c.png

李义山之体作为新制杨亦学问通博笔力宏壮文字
所出后生畏而爱之然破碎大道雕刻元质非化成之
文而古风遂变时执政冯文懿与二三朝士窃病之又
黄州汉公皆已死他人柔弱无以摧杨之铓惟胡大监
继周名旦以罪废屏居庐江乃相与延誉徐言于上乞
召知制诰以拉杨之虎牙继周既至真宗命上殿赐坐
从容延问曰知卿虽谪官犹不废学今复用卿知制诰
卷十七 第 10b 页 WYG1346-0256d.png

之罪继周既退直趋舍人院箕倨坐厅上睥睨言曰适
来见上上金口命胡旦复知制诰胡旦老矣岂能重入
此小儿队里知得它制诰矜傲轻忽旁若无人真宗以
继周素无行尚疑之潜令小黄门一人随其后观之黄
门尽以告明旦真宗见文懿直道其事乃曰胡旦终未
可用观其言朕亦似被轻文懿以继周自为之亦无如
之何继周但得通判襄阳去杨遂肆然无复回避为文
卷十七 第 11a 页 WYG1346-0257a.png

祥符二年诏书知真宗皇帝真英主矣闻刘待制之说
知文懿真贤相矣易曰观乎人文化成天下为天子能
知乎文之夲而思复于古非英主欤为宰相能悼乎风
之变而思救其弊非贤相欤介窃惧圣君贤相之事异
日泯落因私记之
宋城县夫子庙记
天地吾知其易毁也一德不脩则裂日月吾知其易丧
卷十七 第 11b 页 WYG1346-0257b.png

河洛吾知其易涸也一令不善则竭大哉吾圣人之道
弥亘亿千万世而不倾横维四方上下而不绝莫乱于
战国莫妖于杨墨莫毒于秦嬴莫逆于莽贼曹马谲诈
宋齐亡慝虐神侮弱曰聪曰勒唱诞放邪曰聃曰释下
至唐季接武踵迹昏君暴德莫不灭裂衣冠隳拆法则
焚烧诗书芟刈礼易吁吾圣人之道受戕害被毁击斯
亦多矣而巍然中居竟不可毁息由根柢坚而枝干茂
卷十七 第 12a 页 WYG1346-0257c.png

舜禹汤为枝干不亦茂乎六籍九畴为渊源不亦浚乎
孟荀扬韩为流𣲖不亦远乎故天地有裂焉日月有缺
焉山岳有崩焉河洛有竭焉吾圣人之道无有穷也夫
天地日月山岳河洛皆气也气浮且动所以有裂有缺
有崩有竭吾圣人之道大中至正万世常行不可易之
道也故无有亏焉宋有天下纯用文治制度礼乐一出
儒术吾圣人之道大行君君而臣臣父父而子子京师
卷十七 第 12b 页 WYG1346-0257d.png

夫子祠宇尚阙春秋则释奠于今之厅事噫其为亵亦
甚矣李大夫尧俞以儒学仕能知圣人为尊不敢黩慢
于是拆佛宇毁淫祠十数区取其材作庙于县署之右栋
宇壮焉丹艧丽焉穹穹辟阳耽耽阖阴夫子被王衮冕
执圭尺有二寸负斧依当宁而坐颜渊闵子骞十一人
列侍翼如有严有威庙成俾予记之呜呼异哉李大夫
作是庙有三善焉撤佛宇弱夷法也毁淫祠革邪俗也
卷十七 第 13a 页 WYG1346-0258a.png

敢让景祐四年五月一日
泰山书院记
自周以上观之贤人之达者皋陶傅说伊尹吕望召公
毕公是也自周以下观之贤人之穷者孟子扬子文中
子吏部是也然较其功业德行穷不必易达吏部后三
百年贤人之穷者又有泰山先生孟子杨子文中子吏
部皆以其道授弟子既授之弟子亦将传之于书将使
卷十七 第 13b 页 WYG1346-0258b.png

堂聚徒先圣之书满屋与群弟子而居之当时游从于
泰山之阳起学舍游从之贵者孟子则有梁惠王齐宣
王滕文公之属杨则有刘歆桓谭之属文中子则有越
公之属吏部则有裴晋公郑相国张仆射之属门人之
高第者孟则有万章公孙丑乐克之徒杨有侯芭刘棻
之徒文中子则有常程元薛收李靖杜如晦房魏之徒
吏部则有李观李翱李汉张籍皇甫湜之徒今先生游
卷十七 第 14a 页 WYG1346-0258c.png

范经略明子京张安道士熙道祖择之门人之高第者
石介刘收姜潜张浻李温足以相望于千百年之间矣
孰谓先生穷乎大哉圣贤之道无屯泰孟子杨子文中
子吏部皆屯于无位与小官而孟子泰于七篇杨子泰
于法言太玄文中子泰于续经中说吏部泰于原道论
佛骨表十馀万言先生尝以谓尽孔子之心者大易尽
孔子之用者春秋是二大经圣人之极笔也治世之大
卷十七 第 14b 页 WYG1346-0258d.png

凶之不去十六相之不举故作正名解美出处之得明
传嗣之嫡故作四皓论先生述作上宗周孔下拟韩孟
是亦为泰先生孰少之哉介乐先生之道大先生之为
请以此说刋之石陷于讲堂之西壁康定元年七月十
八日记
青州州学公田记
故仆射相国沂公初作青州学成奏天子天子赐学名
卷十七 第 15a 页 WYG1346-0259a.png

屋百二十间岁入于学钱三十一万逮今十稔学益兴
而士倍多太守赵集贤广公之意取南城隙地入作屋
八十三室别为钩盾六十二门岁入于学通六十七万
学之功用于是大充而养士之道称矣学官与诸弟子
多请记于壁曰立其法万世不改者道之夲也通其变
使民不倦者道之中也夲故万世不改也中故万世可
行也若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氏树君臣父子上下之制
卷十七 第 15b 页 WYG1346-0259b.png

宇弧矢网罟之宜舟楫耒耜之利棺椁之便臼杵之用
通其变使民不倦者也是之谓中焉相国沿三代明王
作取古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之制建学于
青立夲也集贤由易大畜养贤颐养正需饮食宴乐充
朋友讲习之义立宽于学制其中也大凡舒则人暇局
则人困故善教者优游而至道不善教者急速而强人
其要贵夫劳逸之节焉礼曰张而不弛文武不为也一
卷十七 第 16a 页 WYG1346-0259c.png

而讽之其为功博矣仁义礼乐忠信孝悌之道天地阴
阳星辰灾变之动以时而求之其为业广矣广博而难
卒勤苦而后能成蚤起夜诵寒暑不废衣冠不解则是
常张之矣岁有田日有秋劳有休怠有养所以息焉游
焉之一张一弛之道也君子谓相国集贤善教矣张而
不急弛而不废初集贤乐学之经始甚亟乃择材吏得
节度推官蔡君亶用董其役作屋若钩盾百四十五间
卷十七 第 16b 页 WYG1346-0259d.png

于民和说而以成予谓相国善作也集贤善述也蔡君
善卒相国集贤之志也见详斯文既不得让因记其岁
月云
宋文选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