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第 1a 页 WYG1346-0201c.png

宋文选卷十三
曾子固文
唐论
成康殁而民生不见先王之治日入于乱以至于秦尽
除前圣数千载之法天下既攻秦而亡之以归于汉汉
之为汉更二十四君东西并有天下垂四百年然大抵
多用秦法其改更秦事亦多附已之意非放先王之法
卷十三 第 1b 页 WYG1346-0201d.png

之材不足故仁闻虽美矣而当世之法度亦不能放于三
代汉之亡而彊者遂分天下之地晋与隋虽能合天下
于一然而合之未久而已亡其为不足议也代隋者唐
更十八君垂三百年而其治莫盛于太宗太宗之为君也诎
已从谏仁心爱人可谓有天下之志以租庸任民以府
卫任兵以职事任官以材能任职以兴义任俗以尊夲
任众赋役有定制兵农有定业官无虚名职无废事人
卷十三 第 2a 页 WYG1346-0202a.png

者寡而易供民有农之实而兵之备存有兵之名而农
之利在事之分有归而禄之出不浮材之品不遗而治
之体相承其廉耻日以笃其田野日以辟以其法脩则
安且治废则危且乱可谓有天下之材行之数岁粟米
之贱斗至数钱居者有馀蓄行者有馀赀人人自厚几
于刑措可谓有治天下之效夫有天下之志有天下之
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不得与先王并者法度之行拟之
卷十三 第 2b 页 WYG1346-0202b.png

未备也躬亲行阵之间战必胜攻必克天下莫不以为
武而非先王之所尚也四夷万国古所未及以政者莫
不服从天下莫不以为盛而非先王之所务也太宗之
为政于天下者得失如此由唐虞之治五百馀年而有
汤之治由汤之治五百馀年而有文武之治由文武之
治千有馀年而始有太宗之为君有天下之志有天下
之材又有治天下之效然而又以其未备也不得与先
卷十三 第 3a 页 WYG1346-0202c.png

馀年而一遇治世生于文武之后者千有馀年而未过
极治之时也非独民之生于是时者之不幸也士之生
于文武之前者如舜禹之于唐八元八凯之于舜伊尹
之于汤太公之于文武率五百馀年而一遇生于文武
之后者千有馀年虽孔子之圣孟轲之贤而不遇虽太
宗之为君而未可以必得志于其时也是亦士民之生
于是时者之不幸也故述其是非得失之迹非独为人
卷十三 第 3b 页 WYG1346-0202d.png

矣
国体辨
或曰事之弊作而更之欤安而弗顾欤曰作而更之也
人之不善按而诛之欤安而弗顾欤曰按而诛之也然
而作而更弊世以为纷纷也按而诛不善世以为刻
讦也何谓欤曰有以也事之体有小大罪之情有深浅
彼以系者大而罪也深任忠义者之视之也则皦然反之
卷十三 第 4a 页 WYG1346-0203a.png

天下之计然也人见忠义者之然也不识其心而希之
也曰事皆然也我顾不能然欤当其坐于府立于庭而
议之于四方使彼其系者小而罪也浅而皦然反之蹇
然辨之作而更之按而诛之恐不果也甚者搆而侈之
也为国家天下之计乎则未然也于是欢然厌其纷纷
也病其刻讦也岂惟厌且病欤当世诚有任忠义者为
其所当然则上必恶彼纷纷者之所行刻讦之所存而
卷十三 第 4b 页 WYG1346-0203b.png

信则奸与庸者得扳厌且病之事而间之矣嗟夫事有
似之而不然者此是非之所以乱虚实之所以昧不可
恶也欤恶则如何亦察焉其请而更者利害也大系国
家天下也循之有理也则固忠义者之事其请而诛者
奸佞也大系于国家天下也循之有理也则固忠义之
事也反是也则末也然则弊之细也恶之浅也安而弗
顾欤曰考其弊而更之得其大者焉审其罪而诛之当其
卷十三 第 5a 页 WYG1346-0203c.png

熄则徐徐而治可也岂安而弗顾也欤或曰彼虽纷纷
也刻讦也然其于事也情欤曰或情不情焉杂也然则
凡彼之所以美也有让而不情情而不以其地则罪始
让者欤否则彼之纷纷也刻讦也或情或不情时也罪
忠义亦可欤
问尧
或曰尧之圣不逮舜尧不能用九官诛四罪而舜能焉
卷十三 第 5b 页 WYG1346-0203d.png

之时独不可用与诛乎曰将以遗舜也其以遗舜奈何
尧信舜之圣久矣将举而禅焉且以信于众因四岳之
举遂试之其试由是夫起圣人不苟以名服天下必信
其德于众德莫大于用贤诛恶于是遂授以位焉而天
下率信用与诛盖假之舜云耳曰然则尧之圣将蔽贤
纵恶乎曰否用与诛至于舜之时可也故尧迟之云耳
以成于舜也则其德在尧者多矣曰然则尧其私于舜
卷十三 第 6a 页 WYG1346-0204a.png

者何也曰吾所论圣人之说彼左氏何与焉
论习
治乱之夲在君之好恶好恶在所习少习也正其长也
必贤少习也不正其长难与共为治矣不幸而然则将
磨之孰能磨之择人焉朝夕相与俱出入言动相缀接
为是则可磨之也主然而是者助之主然而违者替之
不释则极论之勉焉除其蔽欤而接之以道不见邪者
卷十三 第 6b 页 WYG1346-0204b.png

艰且勤欤然于习之也有渐矣古之所以为治者岂异
焉此众官不有任也岂必人之不材也朝夕未尝相与
居也出入言动未尝相缀接也是焉而不能助违焉而
不能替不释而莫之极论也其蔽欲日益固其为道日
益拙所见寺人女妇邪者也其志素定矣未也其可共
为治乎其为大体不亦怠且忽欤噫宰相虽尊也然其
见也有间矣置斯职也不慎欤使职此者不尽也而寺
卷十三 第 7a 页 WYG1346-0204c.png

谓常伯侍郎给事谏议司諌正志欤
邪正辨
正者一邪者一乌知正者之为正邪者之为邪欤曰考
其实焉尔言者曰某正人也必考焉其言与行果正也
犹曰无乃其迹然欤必也夲其情情果正也斯正人也
曰某邪人也必考焉其言与行果邪也亦曰无乃其迹
然欤必也夲其情情果邪也斯邪人也必本其情者为
卷十三 第 7b 页 WYG1346-0204d.png

有构之者也以正人焉俟之勿疑之也有间之必辨焉
不阴受之也以邪人焉处之勿迩之也有助之必辨焉
不阴受之也审邪正之术循是也不失矣抑未尽于是
也孰谓未尽任与责之之谓也正者曰天下未治也以
天下之事考之见其未治焉安得不任之以救其未治
也邪者曰已治矣则思曰我之天下未治也正者曰用
是策可以治以先王之道人之情考之见可以治焉安
卷十三 第 8a 页 WYG1346-0205a.png

可用也必也待其终而质其效不戾于其始也有赏戾
则有咎未至于其终而质其效赏与咎无所委焉不苟
然而易也任与责之之术如是也故正者得尽其道邪
者不得其间于冥冥之间于计也素定于信用也不轻
以蔽于号令也一于赏罚也明于治也几矣考之其实尔
此之谓也不知正者之为正邪者之为邪岂异焉不此
之尚而已言者曰某正人也某邪人也自亦曰某正人
卷十三 第 8b 页 WYG1346-0205b.png

迹而已矣或无之或似与构之者也于其情则未之考
也以正人俟之或疑焉有间之者则阴受之不之辨也
以邪人处之或迩焉有助之者则阴受之不之辨也正
者曰天下未治也邪者曰已治也邪者胜正者十常八
九以天下之事考之耶则未尝也任正者之策邪者曰
可置则必置之以先王之道人之情考之待其终而质
其效正其赏与咎耶则未尝也其于是非用舍苟焉而
卷十三 第 9a 页 WYG1346-0205c.png

间于计无必定也于信用轻以蔽也于号令也二于赏
罚也不明于治也疏矣正与邪两尊焉一日而有败乌
有职其责者欤或曰大贤大佞之不可以考其实也曰
子之言不可以考其实者不以大贤之谓贤大佞之为
佞或无其迹欤吾固言之也无其迹则孰由而知之欤
必也夲其情之谓也夲其情是亦考其实也岂不可欤
知不循其迹又不夲其情而欲知其贤与佞顾非不可
卷十三 第 9b 页 WYG1346-0205d.png

而知之也其意易者鲜矣
说势
周之初天下列为诸侯而君者以千数力小易使也势
便易治也此所以不惟承号令奉职贡而已固实有以
翼戴天子也及其衰也大国兼数千里而王令之不能
诛之不能加之并为六国合为秦而周亡矣非封建罪
也地过王制也汉兴袭其衰制寻亦大乱秦人坏列国
卷十三 第 10a 页 WYG1346-0206a.png

专视徙置守宰若奕棋然尔势甚便而治岂得行也上
之与吏吏之与民不异于燕赵之相观一有变则翻而
从寇尔而能有以翼戴天子乎故一夫唱叛而秦灭矣
非郡县罪也守宰亡具甚耳今病封建者必曰用秦法
病郡县者必曰用周制皆不得其理也且从而更其事以
为天下可得更乎否也天下之存亡视其大伦大法之
治乱尔其次惟其所制制之使力小而易使势便而易
卷十三 第 10b 页 WYG1346-0206b.png

列为百里之国而侯虽至今存可也秦之郡县势足以
自治力足以自卫虽以万世无患可也天下之势岂不
诚易知哉后世矫前之敝法寝藩镇权功成求遂矣然
而尚未反守宰之分职伸州县之干翼岂计之善也万
一水旱疾疫其或有觊倖之人出者州县其胡以备之
徐乐山涛之论可不念耶诚念之不难择人而任之分
势而使之如斯而已矣
卷十三 第 11a 页 WYG1346-0206c.png

物有根而殖柯叶而茂芽若穗而实翼而天飞足而陆
走啄而鸣息而食啮者其形类多矣非有主于虚空以
蕃而息之者欤吾观其用亦密矣彼使之水而濡火而
焚雷而动风霆而鸣雪霜而悴雨露而滋硕则世得而
知之矣若其裁之为形散之为声充之为气始终之为
死生则非水也火也雷也风霆也雪霜也雨露也所能
使为之也世固不可测其所以为也然而万物相得以
卷十三 第 11b 页 WYG1346-0206d.png

土石构竹木而庐者其嗜欲众矣非有制而一之者则
其争滋不息吾观其用也密矣彼立之君臣父子夫妇
兄弟之序为之衣食器用之物节之以仪通之以声习
之以言束縳之以刑则世皆得而知之矣若其扰之使
相亲和之使相悦厚之使相让以不争结之使乐出其
死而不顾其私迁之使去于利而就于谊则非序也物
也仪也声也气也言也形也所能使为之也世固不测
卷十三 第 12a 页 WYG1346-0207a.png

吾有以知之矣生而死万物者阴与阳也运于内而
莫显于外不可得而穷其妙也世之以水火雷风雪霜
雨露而求之者妄也亲而善万人者仁与义也兴于上
而阴被于下驯于其心而不可强通于其耳目不可得
而识其微也世之侈于仪繁于声音执于器据于文字
以力驱而法缚者之求之也愈妄易曰阴阳不测之谓
神又曰显诸仁藏诸用善播万物善教万民者为之也
卷十三 第 12b 页 WYG1346-0207b.png

上之收群言其务当而已诚使贵且信者其言非必不
可以听也贱且疏者其言是则必可舍乎否也蕲为有
补于治而已夫然则岂惟上之得失可质焉天下之邪
正举白矣昔舜之达四聪明四目也故元凯在下不能
抑也四凶在上不能盖也其治由此而已昧者反此喜
是其所用不广听于其所忽杂然当否莫有主也岂惟
上之失德不闻焉天下之阴狡者举进矣秦之敝以斯
卷十三 第 13a 页 WYG1346-0207c.png

不惩欤或曰不已察耶曰绳其大慝行其小过诛其实
施其文何察焉噫吾有为而言之也使贵且信者皆得
其人兹说其不可以已耶
说非异
人不能相持以生于是圣人者起绍天开治治者罔不
云道德仁义礼智六达而不悖然后人乃克群游族处
生养舒愉历选列辟无有改此者也独浮屠崛起西陲
卷十三 第 13b 页 WYG1346-0207d.png

至晋梁破正擅邪诐行中国有卑世主轻海内之实盛
从诡谲嵬琐恣睢之邪情驰骛祓祥倾荡怪神之邪说
离君臣叛父子捐耒耜桑柘之务髡而缁不俪不嗣辟
而无用意者在削灭典刑刬学刮语寝礼萌乐涂民视
听遂将除唐虞汨沉三代杜塞仲尼之训检自贤其淫
妄然使天下混然不知是非治乱之所存为言动居处
皆变诸异端缅惟在昔尊礼义而尚(阙/)畴圯废而克终
卷十三 第 14a 页 WYG1346-0208a.png

以生息之道漂荡圣贤数千载功业专遂已之私而可
以行之哉虽宿儒硕生绳其僻邪乘剌勒恳于策书然
世主莫之寤其波流汗漫无其救止其徒相与唱而大
之习为诪张幻惑下祸降休若探诸箧与百姓交于道
而接于市悉天下之财什伍而奉焉其庐益侈其众益
蕃其辨益枝叶耗费无穷而怪乱无极耗矣衰哉孰抑
而正之与或曰斯疾其迹庶矣盍䆒其源其源情性奭
卷十三 第 14b 页 WYG1346-0208b.png

务遂遂然相轧也曰多明先王之道内足以不惑外足
以行事情性有不平欤背而之他将失其平尚何有于
孔子之意官也以行吾道能也以治不能或争而轧之
者自其戾先王之道而教义不行也尊教兴义则上让
而下竞畴轧之乎谋末而遗夲以售其辞斯害也已浮
图利心无足而假无欲也行伪俭秽而彊高言淡泊也
恶在其为贤哉则又以为愚者设之故鬼神之相司察
卷十三 第 15a 页 WYG1346-0208c.png

惧而创艾是又惑也其以冥报阴谪之可畏孰与畏刑
而慕赏哉謇謇者陈礼义损益灼然著乎其前当世之
法生杀出入升黜成败焯乎迫于其心而犹不知省而
避也奚暇顾未至之祓祥哉若晋魏梁隋之间蹈道者
相劝而抵触者衰止欤否也则浮图之说无益已可知
矣今者虞庠夏校之制未备而塔庙丛于海宇缘南亩
操机杼之民寡而断发胡服之𨽻肩相摩踵相交也缀
卷十三 第 15b 页 WYG1346-0208d.png

驾骈驷不足载䆳宇高楝不足容也声明文物之具未
完而洪钟垒鼓之声铿锵于闾阎也崇奉之侈古之未
极者今复尽行之矣民父子粝梁之食褐衣之袭举捐
之矣是以在下不免乎有冻饿之民操觚囊而为沟中
瘠也为今之策先民所谓复其人庐其居明先王之道
以道之出于中计斥祷祠之末制厌胜之嵬学自上先
焉埸庙勿新也诵试勿数也冠而𨽻籍五百髡其一人
卷十三 第 16a 页 WYG1346-0209a.png

源不可不深为制仿此颇损其数亦创艾之一端也王
者正德以应天纯仁以得民群天下之智愚而告之以
往古教之以至顺粲为寰宇之间形气之内圣人之典
章存焉可以外运造化内沾毫芒寝之以纯嘏矣恶用
明夷之治荒唐之学哉
治之难
以天下而行唐虞三代之道不唐虞三代如者无有也
卷十三 第 16b 页 WYG1346-0209b.png

其相参非庸者也虽有小人弗病也唐之时四罪立唐
之朝周之时三监在周之廷唐尧周公大圣人也其辨
之也不疑其知之也果彼虽幸而至乎大臣诸侯之间
矣拙矣于正人焉无病也汉元之初萧望之相汉刘向
周堪张猛为之腹心东汉之末李固陈蕃杜乔相汉李
膺范滂之徒布据禁寺光大矣天下仰而待治也去斯
时则已矣使充其所施功德万计夫孝元桓灵帝主也
卷十三 第 17a 页 WYG1346-0209c.png

嚣其间其于辨众贤之不明而用之也不果虽进而立
于公卿之内儇然而危矣可得天下国家之安乎呜呼
治之难也以此观天下者不观小人正人贵贱升黜观
其用否如何耳则治乱审矣
读贾谊传
余读三代两汉之书至于奇辞奥旨光辉渊澄洞达心
腑如登高山以望长江之活流骇其气之壮也故诡辞
卷十三 第 17b 页 WYG1346-0209d.png

黑而不能惑浩浩洋洋波彻际涯虽千万年之远而若
会于吾心盖自喜其资之者深而得之者多也既而遇
事辄发足以自壮其气觉其辞源源来而不离剔吾粗
以迎其真植吾夲以质其华其高足以凌青云抗太虚
而不入于诡诞其下足以尽山川草木之理形状变化
之情而不入于卑污及其事多而忧深虑远之激捍有
触于吾心而干于吾气故其言多而出于无聊读之有
卷十三 第 18a 页 WYG1346-0210a.png

无入而不宜矣使予位之朝廷视天子所以措置指画
号令天下之意作之训辞镂之金石以传太平无穷之
业盖未必不有可观者遇其所感寓其所志则自以为
皆无伤也余悲贾生之不遇观其为文经画天下之便
宜足以见其康天下之心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足
以见其悯时忧国而有触于其气后之人责其不一遇
而为是忧怨之言乃不知古诗之作皆古穷人之辞要
卷十三 第 18b 页 WYG1346-0210b.png

陈天下之事毅然无所阿避而绛灌之武夫相遭于朝
譬之投规于矩虽彊之不合故斥去不得与闻朝廷之
事以奋其中之所欲言彼其不发于一时犹可托文以
摅其蕴则夫贾生之志其亦可罪耶故予之穷饿足以
知人之穷者亦必若此又尝学文章而知穷人之辞自
古皆然是以于贾生少进焉呜呼使贾生卒其所施为
其功业宜有可述者又岂空言以道之哉予之所以自
卷十三 第 19a 页 WYG1346-0210c.png

书魏郑公传
予观太宗常屈已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之徒喜遭
其时感知已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虽其忠诚所自
至亦得君而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
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
此者以其书存也及观郑公以谏诤事付史官而太宗
怒之薄其恩礼失终始之义则未尝不反复嗟惜恨其
卷十三 第 19b 页 WYG1346-0210d.png

何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
掩已过取小亮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又有甚不可
者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
当谏诤乎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
惟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
是启其怠且忌矣太宗末年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渐
不知天下之得失至于辽东之败而始恨郑公不在世
卷十三 第 20a 页 WYG1346-0211a.png

尹周公之谏切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也存之
于书未尝掩焉至今称太甲成王为贤君而伊尹周公
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令当时削而弃之成区区之
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又何以知其贤且良与桀
纣幽厉始皇之亡则其臣之谏词无见焉非其史之遗
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
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或曰春秋之法为尊亲贤
卷十三 第 20b 页 WYG1346-0211b.png

乎然则焚藁者非欤曰焚藁者谁欤非伊尹周公为之
也近世取区区之小亮者为之耳其事又未是也何则
以焚其藁为掩君之过而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世不
见藁之是非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已也岂爱
其君之谓欤孔光之去其藁之所言其在正邪未可知
也而焚之而惑后世庸讵知非谋已之奸计乎或曰造
辟而言诡辞而出异乎此曰此非圣人之所曾言也令
卷十三 第 21a 页 WYG1346-0211c.png

一时之人耳岂杜其告万世也噫以诚信待已而事其
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益知其贤云岂非然哉岂
非然哉
卷十三 第 21b 页 WYG1346-0211d.png

宋文选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