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十一 第 1a 页 WYG1346-016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宋文选卷十一
  王介甫文
   上皇帝万言书
臣愚不肖蒙恩备使一路今又蒙恩召还阙廷有所任
属而当以使事归报陛下不自知其无以称职而敢缘
使事之所及冒言天下之事伏惟陛下详思而择其中
幸甚臣窃观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夙兴
卷十一 第 1b 页 WYG1346-0166b.png
夜寐无一日之懈声色狗马观游玩好之事无纤介之
蔽而仁民爱物之意孚于天下而又公选天下之所愿
以为辅相者属之以事而不贰于谗邪倾巧之臣此虽
二帝三王之用心不过如此而已宜其家给人足天下
大治而效不至于此顾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
不能无惧于邻敌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而风俗日以
衰坏四方有志之士諰諰然常恐天下之久不安此其
故何也患在不知法度故也今朝廷法严令具无所不
卷十一 第 2a 页 WYG1346-0167a.png
有而臣以为无法度者何哉方今之法度多不合乎先
王之政故也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
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以孟子之说观之方今之
失正在于此而已夫以今之世去先王之世远所遭之
变所遇之势不一而欲一一修先王之政虽甚愚者犹
知其难也然臣以为今之失患在不法先王之政者以
为当法其意而已夫二帝三王相去盖千有馀岁一治
一乱其盛衰之时具矣其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亦各不
卷十一 第 2b 页 WYG1346-0167b.png
同其施设之方亦皆殊而其为天下国家之意本末先
后未尝不同也臣故曰当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
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
已合乎先王之政矣虽然以方今之势揆之陛下虽欲
改易更革天下之事合乎先王之意其势必不能也陛
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有仁民爱物之心苟
加之诚意则何为而不成何欲而不得然而臣顾以为
陛下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合于先王之意其势必
卷十一 第 3a 页 WYG1346-0167c.png
不能者何也以方今天下之人才不足故也臣尝试窃
观天下在位之人未有之于此时者也夫人才之于上
则有沉废伏匿在下而不为当时所知者矣臣又求之
于闾巷草野之间而亦未见其多焉岂非陶冶而成之
者非其道而然乎臣以谓方今在位之人才不足者以臣
使事之所及则可知矣今以一路数千里之间能推行
朝廷之法令知其所缓急而一切能使民以修其职事
者甚少而不才苟简贪鄙之人至不可胜数其能讲先
卷十一 第 3b 页 WYG1346-0167d.png
王之意以合当时之变者盖阖郡之间往往而绝也朝
廷每一令下其意虽善在位者犹不能推行使膏泽加
于民而吏辄缘之为奸以扰百姓臣故曰在位之人才
不足而草野闾巷之间亦未见其多也夫人才不足则
陛下虽欲改易更革天下之事以合先王之意大臣虽
有能当陛下之意而欲领此者九州之大四海之远孰
能称陛下之旨以一二推行此而人人蒙其施者乎臣
故曰其势必未能也孟子曰徒法不能以自行非此之
卷十一 第 4a 页 WYG1346-0168a.png
谓乎然则方今之急在乎人才而已诚能使天下人才
众多然后在位之才可以择其人而取足焉在位者得
其才矣然后稍视时势之可否而因人情之患苦变更
天下之弊法以趋先生之意甚易也今之天下亦先王
之天下先王之时人才尝众矣何至于今而独不足乎
故曰陶冶而成之者非其道故也商之时天下尝大乱
矣在位贪毒祸败皆非其人及文王之起而天下之才
尝少矣当是时文王能陶冶天下之士而使之皆有士
卷十一 第 4b 页 WYG1346-0168b.png
君子之才然后随其才之所有而官使之诗曰岂弟君
子遐不作人此之谓也及其成也微贱兔罝之人犹莫
不好德兔罝之诗是也又况于在位之人乎夫文王惟能
如此故以征则服以守则治诗曰奉璋峨峨髦士攸
宜又曰周王于迈六师及之言文王所用文武各得其
才而无废事也及至夷厉之乱天下之才又尝少矣至
宣王之起所与图天下之事者仲山甫而已故诗人叹
之曰德輶如毛维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盖闵人才之
卷十一 第 5a 页 WYG1346-0168c.png
少而山甫之无助也宣王能用仲山甫推其类以新美
天下之士而后人才复众于是内修政事外讨不庭而
复有文武之境土故诗人美之曰薄言采芑于彼新田
于此菑亩言宣王能新美天下之士使之有可用之才
如农夫新美其田而使之有可采之芑也由此观之人
之才未尝不自人主陶冶而成之者也所谓陶冶而成
之者何也亦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其道而已所谓教
之之道何也古者天子诸侯自国至于乡党皆有学博
卷十一 第 5b 页 WYG1346-0168d.png
置教导之官而严其选朝廷礼乐刑政之事皆在于
学士所观而习者皆先王之法言德行治天下之意其
材亦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苟不足以为天下国家之
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
学此教之之道也所谓养之之道何也饶之以财约之
以礼裁之以法也何谓饶之以财人之情不足于财则
贪鄙苟得无所不至先王知其如此故其制禄自庶人
之在官者其禄已足以代其耕矣由此等而上之每有
卷十一 第 6a 页 WYG1346-0169a.png
加焉使其足以养廉耻而离贪鄙之行犹以为未也又
推其禄以及其子孙谓之世禄使其生也既于父子兄
弟妻子之养婚姻朋友之接皆无憾矣其死也又于子
孙无不足之忧焉何谓约之以礼人情足于财而无礼
以节之则又放辟邪侈无所不至先王知其如此故为
之制度婚丧祭养燕享之事服食器用之物皆以命数
为之节而齐之以律度量衡之法其命可以为之而财
不足以具则弗具也其财可以具而命不得为之者不
卷十一 第 6b 页 WYG1346-0169b.png
使有铢两分寸之加焉何谓裁之以法先王于天下之
士教之以道艺矣不帅教则待之以屏弃远方终身不
齿之法约之以礼矣不循礼则待之以流杀之法王制
曰变衣服者其君流酒诰曰厥或诰曰群饮汝勿佚尽
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夫群饮变衣服小罪也流杀大
刑也加小罪以大刑先王所以忍而不疑者以为不如
是不足以一天下之俗而成吾治夫约之以礼裁之以
法天下所以服从无抵冒者又非独其禁严而治察之
卷十一 第 7a 页 WYG1346-0169c.png
所能致也盖亦以吾至诚恳恻之心力行而为之倡凡
在左右通贵之人皆顺上之欲而服行之有一不帅者
法之加必自此始夫上以至诚行之而贵者知避上之
所恶矣则天下之不罚而止者众矣故曰此养之之道
也所谓取之之道者何也先王之取人也必于乡党必
于庠序使众人推其所谓贤能书之以告于王而察之
诚贤能也然后随其德之大小才之高下而官使之所
谓察之者非专用耳目之聪明而私听于一人之口也
卷十一 第 7b 页 WYG1346-0169d.png
欲审知其德问以行欲审知其才问以言得其言行则
试之以事所谓察之者试之以事是也虽尧之用舜亦
不过如此而已又况其下乎若夫九州之大四海之远
百官亿丑之贱所须士大夫之才则众矣有天下者又
不可以一二自察之也又不可以偏属于一人而使之
于一日二日之间考试其行能而进退之也盖吾已能
察其才行之大者以为大官矣因使之取其类以持久
试之而考其能者以告于上而后以爵命禄秩予之而
卷十一 第 8a 页 WYG1346-0170a.png
已此取之之道也所谓任之之道者何也人之才德高
下厚薄不同其所任有宜有不宜先王知其如此故知
农者以为后稷知工者以为共工其德厚而才高者以
为之长德薄而才下者以为之佐属又以久于其职则
上狃习而知其事下服驯而安其教贤者则其功可以
至于成不肖者则其罪可以至于著故久其任而付之
以考绩之法夫如此故智能才力之士则得尽其智以
赴功而不患其事之不终其功之不就也偷惰苟且之
卷十一 第 8b 页 WYG1346-0170b.png
人虽欲取容于一时而顾僇辱在于后安得不勉乎若
夫无能之人固知辞避而去矣居职任事之日久不胜
任之罪不可以幸而免故也彼且不敢冒而知辞避矣
尚何有比周谗谄争进之人乎取之既已详使之既已
当处之既已久至其任之也又专焉而不一二以法束
缚之而使之得行其意尧舜之所以理百官而熙众工
者以此而已书曰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此之谓也
然尧舜之时其所黜者则闻之矣盖四凶是也其所陟
卷十一 第 9a 页 WYG1346-0170c.png
者则皋陶稷契皆终身一官而不徙盖其所谓陟者特
加之爵命禄赐而已耳此任之之道也夫教之养之取
之任之之道如此而当时人君又能与其大臣悉其耳
目心力至诚恻怛思念而行之此其人臣之所以不疑
而于天下国家之事无所欲为而不得也方今州县虽
有学取墙壁具而已非有教导之官长育人才之事也
唯太学有教导之官而亦未尝严其选朝廷礼乐刑政
之事未尝在于学学者亦漠然自以礼乐刑政为有司
卷十一 第 9b 页 WYG1346-0170d.png
之事而非已所当知也学者之所教讲说章句而已讲
说章句固非古者教人之道也而近岁乃始教之以课
试之文章夫课试之文章非博诵强学穷日之力则不
能及其能工也大则不足以用天下国家小则不足以
为天下国家之用故虽白首于庠序穷日之力以帅上
之教乃使之从政则茫然不知其方者皆是也盖今之
教者非特不能成人之才而已又从而困苦毁坏之使
不得成才者何也夫人之才成于专而毁于杂故先王
卷十一 第 10a 页 WYG1346-0171a.png
之处民才处工于官府处农于畎亩处商贾于肆而处
士于庠序使各专其业而不见异物惧异物之足以害
其业也所谓士者又非特使之不得见异物而已一示
之以先王之道而百家诸子之异说皆屏之而莫敢习
者焉今夫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
之不教而教之以课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
力以从事于此及其任之以官也则又悉使置之而责
之以天下国家之事夫古之人以朝夕专其业于天下
卷十一 第 10b 页 WYG1346-0171b.png
国家之事而犹才有能有不能今乃移其精神夺其目
力以朝夕从事于无补之学及其任之以用然后卒然
责之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宜其才之足以有为者少矣
臣故曰非特不能成人之才又从而困苦毁坏之使不
得成才也又有甚害者先王之时士之所学者文武之
道也士之才有可以为公卿大夫有可以为士其才之
大小宜不宜则有矣至于武事则随其才之大小未有
不学者也故其大者居则为六官之卿出则为六军之将
卷十一 第 11a 页 WYG1346-0171c.png
也其次则比闾族党之师亦皆卒两师旅之师也故边疆宿
卫皆得士大夫为之而小人不得奸其任今之学者以为文
武异事我知治文事而已至于边疆宿卫之任则推而属之
于卒伍往往天下奸悍无赖之人苟其才行足以自托于乡
里者未有肯去亲戚而从召募者也边疆宿卫此乃天下之
重任而人主之所当慎重者也故古者教士以射御为急其
他伎能则视其人才之所宜而后教之其才之所不能则不
强也至于射则男子之事盖人之生有疾则已苟无疾未有
卷十一 第 11b 页 WYG1346-0171d.png
去射而不学者也在庠序之间固尝从事于射也有宾客之
事则以射有祭祀之事则以射别士之行同能偶则以射于
礼乐之事未尝不寓于射而射亦未尝不在于礼乐祭祀
之间也故易曰弧矢之利以威天下先王岂以射为可以
习揖让之仪而已乎固以为射者武事之尤大而威天下
守国家之具也居则以是习礼乐出则以是从战伐士既
朝夕从事于此而能者众则边疆宿卫之任皆可以择而
取也夫士尝学先王之道其行义尝见推于乡党矣然后
卷十一 第 12a 页 WYG1346-0172a.png
因其才而托之以边疆宿卫之事此古之人君所以推
干戈以属之人而无内外之虞也今乃以天下之重任
人主所当至慎之选推而属之奸悍无赖才行不足自
寄于乡里之人此方今所以諰諰然常抱边疆之忧而
虞宿卫之不足恃以为安也今孰不知边疆宿卫之士
不足恃以为安哉顾以为天下学士以执兵为耻而亦
未有能骑射行阵之事者也则非召募之卒伍孰能任
其事者乎夫不严其教高其选则士之以执兵为耻而
卷十一 第 12b 页 WYG1346-0172b.png
未尝有能骑射行阵之事固其理也凡此皆教之非其
道故也方今制禄大抵皆薄自非朝廷侍从之列食口稍
众未有不兼农商之利而能充其养者也其下州县之
吏一月所得多者钱八九千少者四五千以守选待除
守阙通之盖六七年而后得三年之禄计一月所得乃
实不能四五千少者乃实不能及三四千而已虽厮养
之给亦窘于此矣而其养生丧死昏姻葬造之事皆当
出于此夫出中人之上者虽穷而不失为君子出中人
卷十一 第 13a 页 WYG1346-0172c.png
之下者虽泰而不失为小人惟中人则不然穷则为小
人泰则为君子计天下之士出中人之上下者千百而
无什一穷而为小人泰而为君子者则天下皆是也先
王以为众不可以力胜也故制行不以已而以中人为
制所以因其欲而利道之以为中人之所能守则其志
可以行乎天下而推之后世以今之制禄而欲士之无
毁廉耻盖中人之所不能也故今官大者往往交赂遗
营赀产以负贪污之毁官小者贩鬻乞丐无所不
卷十一 第 13b 页 WYG1346-0172d.png
为夫士已尝毁廉耻以负累于世矣则其偷惰取容
之意生矜奋自强之心息则职业安得而不弛治道何
从而兴乎又况委法受赂侵牟百姓往往而是也此所
谓不能饶之以财也婚丧奉养服食器用之物皆无
制度以为之节而天下以奢为荣以俭为耻苟其财之
可以具则无所为而不得有司既不禁而人又以此为
荣苟其财不足而不能自称于流俗则其婚丧之际往
往得罪于族人亲姻而人以为耻也故富者贪而不知
卷十一 第 14a 页 WYG1346-0173a.png
止贫者则勉强其不足以追之此士之所以重困而廉
耻之心毁也凡此所谓不能约之以礼也方今陛下躬
行俭约以率天下此左右通贵之臣所亲见也然而其
闺门之内奢靡无节犯上之所恶以伤天下之教者有
已甚者矣未闻朝廷有所放绌以示天下昔周之人拘
群饮而被之以杀刑者以为酒之末流生害有至于死
者众矣故重禁其祸之所自生重禁祸之所自生故其
施刑极省而人之抵于祸败者少矣今朝廷之法所尤
卷十一 第 14b 页 WYG1346-0173b.png
重者独贪吏耳重禁贪吏而轻奢靡之法此所谓禁其
末而弛其本然而世之识者以为方今官冗而县官财
用已不足以供之其亦蔽于理矣今之入官诚冗矣然
而前世置员盖甚少而赋禄又如此之薄则财用之所
不足盖亦有说矣吏禄岂足计哉臣于财利固未尝学
然窃观前世治财之大略矣盖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
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不
足为天下之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今天下不见
卷十一 第 15a 页 WYG1346-0173c.png
兵革之具而元元安土乐业人致其力以生天下之财
然而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而有
司不能度世之宜而通其变耳诚能理财以其道而通
其变臣虽愚固知增吏禄不足以伤经费也方今法严
令具所以罗天下之士可谓密矣然而亦尝教之以道
艺而有不帅教之刑以待之乎亦尝约之以制度而有
不循理之刑以待之乎亦尝任之以职事而有不任事
之刑以待之乎夫不先教之以道艺诚不可以诛其不
卷十一 第 15b 页 WYG1346-0173d.png
率教不先约之以制度诚不可以诛其不循理不先任
之以职事诚不可以诛其不任事此三者先王之法所
尤急也今皆不可得诛而薄物细故非害治之急者为
之法禁月异而岁不同为吏者至于不可胜纪又况能
一一避之而毋犯者乎此法令所以玩而不行小人有
倖而免者君子有不幸而及者焉此所谓不能裁之以
刑者也凡此皆治之非其道也方今取士强记博诵而
略通于文辞谓之茂才异等贤良方正茂才异等贤良
卷十一 第 16a 页 WYG1346-0174a.png
方正者公卿之选也记不必强诵不必博略通于文辞
而又尝学诗赋则谓之进士进士之高者亦公卿之选
也夫此二科所得之技能不足以为公卿不待论而后
可知而世之议者乃以为我尝以之取士而才之可以
为公卿者常出于此不必法古之取人然后得士也其
亦蔽于理欤先王之时尽所以取人之道犹惧贤者之
难进而不肖者之杂于其间也今悉废先王所以取士
之道而欲使天下之才士悉使为贤良进士则士之才
卷十一 第 16b 页 WYG1346-0174b.png
可以为公卿者固宜为贤良进士而贤良进士亦固宜
有时而得才之可以为公卿者也然而不肖者苟能雕
虫篆刻之学以此进至乎公卿才之可以为公卿者困
于无补之学而以此绌死于岩野盖十八九矣夫古之
人有天下者其所慎择者公卿而已公卿既得其人因
使推其类以聚于朝廷则百司庶职无不得其人也今
使不肖之人幸而至乎公卿因得推其类聚之朝廷是
以朝廷所以多不肖之人而虽有贤智往往困于无助
卷十一 第 17a 页 WYG1346-0174c.png
不得行其意也且公卿之不肖既推其类以聚于朝廷
朝廷之不肖又推其类以备四方之任使四方之任使
者又各推其不肖以布于州郡则虽有同罪举官之科
岂足恃哉适足以为不肖之资而已其次九经五经学
究明法之科朝廷固已尝患其无用于世而稍责之以
大义矣然大义之所得未有以贤于故也今朝廷又开
明经之选以进经术之士然明经之所取亦记诵而略
通于文辞者则得之矣彼通先王之意而可以施于天
卷十一 第 17b 页 WYG1346-0174d.png
下国家之用者顾未必得与于此选也其次则恩泽子
弟庠序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父兄不保
任其行义而朝廷辄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武王数纣
之罪则曰官人以世夫官人以世而不计其才行此乃
纣之所以乱亡之道而治世之所无也又其次曰流外
朝廷固已挤之于廉耻之外而限其进取之路矣顾属
之以州县之事使之临士民之上岂所谓以贤治不肖
者乎以臣使事之所及一路数千里之间州县之吏出
卷十一 第 18a 页 WYG1346-0175a.png
于流外者往往而有可属任以事者殆无二三而当防
闲其奸者皆是盖古者有贤不肖之分而无流品之别
故孔子之圣而尝为季氏吏盖虽为吏而上不害其为
公卿及后世有流品之别则凡在流品外者其所成立
固尝自置于廉耻之外而无高人之意矣夫以近世风
俗之流靡虽自士大夫之才势足以进取而朝廷尝奖
之以礼义者晚节末路往往怵而为奸况又其素所成
立无高人之意而朝廷固已挤之于廉耻之外限其进
卷十一 第 18b 页 WYG1346-0175b.png
取乎其临人亲职放辟邪侈固其理也至于边疆宿卫
之选则臣固已言其失矣凡此皆取之非其道也方今
取之既不以其道至于任人又不问其德之所宜而问
其出身之后先不论其才之称否而论其历任之多少
以文学进者且使之治财已使之治财矣又转而使之
典狱已使之典狱矣又转而使之治礼是则一人之身
而责之以百官之所能备宜其人才之难为也夫责人
以所难为则人之所能为者少矣人之能为者少则相
卷十一 第 19a 页 WYG1346-0175c.png
率而不为故使之典礼未尝以不知礼为忧以今之典
礼者皆未尝学礼故也使之典狱未尝以不知狱为耻以
今典狱者未尝学狱故也天下之人亦以渐渍于失教
被服于成俗见朝廷有所任使非其资序则相议而讪
之至于任使不当其才未尝有非之者也且在位者数
徙则不得久于其官故上不能狃习而知其事下不肯
服驯而安其教贤者则其功不可以及于成不肖者则
其罪不可以及于著若夫迎新将故之劳缘绝簿书之
卷十一 第 19b 页 WYG1346-0175d.png
弊固其害之小者不足悉数也设官大抵皆当久于其
任而至于所部者远所任者重则尤宜久于其官而后
可以责其有为而方今尤不得久于其官往往数日辄
迁之矣取之既已不详使之既已不当处之既已不久
至于任之则又不专而又一一以法束缚之使不得行
其意臣固知当今在位多非其人稍假借之权而不一
一以法束縳之则放恣而无不为虽然在位非其人而
持法以为治自古及今未有能治者也即使在位皆得
卷十一 第 20a 页 WYG1346-0176a.png
其人矣而一一以法束縳之不使之得行其意亦自古
及今未有能治者也夫取之既已不详使之既已不当
处之既已不久任之又已不专而又一一以法束縳之故
虽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与不肖而无能者殆无以异夫
如此故朝廷明知其贤能足以任事苟非其资序则不以
任事而辄进之虽进之士犹不服也明知其无能不肖
苟非有罪为任事者所劾不敢以不胜任而辄退之虽
退之士犹不服也彼诚不肖而无能然而士不服者何
卷十一 第 20b 页 WYG1346-0176b.png
也以所谓贤能者任其事与不肖而无能者亦何以异
故也臣前以为不能任人以职事而无不任事之刑以
待之者盖谓此也夫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一非其道
则足以败乱天下之人才又况兼此四者而有之则在
位不才苟简贪鄙之人至于不可胜数而草野闾巷之
间亦少可任之才固不足怪诗曰国虽靡止或圣或否
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艾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
此之谓也夫在位之人才不足矣而闾巷草野之间亦
卷十一 第 21a 页 WYG1346-0176c.png
少可用之才则岂特行先王之政而不得也社稷之托
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盖汉之张角三十六万同日而起而所在郡国莫能发
其谋唐之黄巢横行天下而所至将吏无敢与之抗者
汉唐之所以亡祸自此始唐既亡矣陵夷以至五代而
武夫用事贤者伏匿消沮而不见在位无复有知君臣
之义上下之礼者也当是之时变置社稷盖甚于奕棋
之易而元元肝脑涂地幸而不转死于沟壑者无几耳
卷十一 第 21b 页 WYG1346-0176d.png
夫人才不足其患盖如此而方今公卿大夫莫肯为陛下
长虑后顾为宗庙万世计臣窃惑之昔晋武帝趣过目
前而不为子孙长远之谋当时在位亦皆偷合苟容而
风俗荡然弃礼义捐法制上下同失莫以为戒有识固
知其将必乱矣而其后果海内大扰一线延于江左者
仅百馀年伏惟三庙祖宗神灵所以付属陛下固将为
万世血食而大庇元元于无穷也臣愿陛下鉴汉唐五
代之所以乱亡惩晋武苟且因循之祸明诏大臣思所
卷十一 第 22a 页 WYG1346-0177a.png
以陶成天下之才虑之以谋计之以数为之以渐期深
知于当世之变而无负于先王之意则天下之人才不
胜用矣人才不胜用则陛下何求而不得何欲而不成
哉夫虑之以谋计之以数为之以渐则成天下之才甚
易也臣始读孟子见孟子言王政之易行心则以为诚然及
见与慎子论齐鲁之地以为先王之制国大抵不过百
里者以为今有王者起则凡诸侯之地或千里或五百
里皆将损之至于数十百里而后止于是疑孟子虽贤
卷十一 第 22b 页 WYG1346-0177b.png
其仁智足以一天下亦安能毋劫之以兵革而使数百
千里之强国一旦肯损其地之十八九而比于先王之
诸侯至其后观汉武帝用主父偃之策令诸侯王地悉
得推恩分其子弟而汉亲临定其号名辄别属汉于是
诸侯王之子弟各有分土而势强地大者卒以分析弱
小然后知虑之以谋计之以数为之以渐则大者固可
使小强者固可使弱而不至于倾骇变乱败伤之衅孟
子之言不为过又况今欲改易更革其势非若孟子所
卷十一 第 23a 页 WYG1346-0177c.png
为之难也臣故曰虑之以谋计之以数为之以渐则其
为甚易也然先王之为天下不患人之不为而患人之
不能不患人之不能而患已之不勉何谓不患人之不
为而患人之不能人之情所愿得者善行美名尊爵厚
利也而先王能操之以临天下之士天下之士有能遵
之以治者则悉以其所愿得者以与之士不能则已矣
苟能则孰肯舍所愿得而不自勉以为才故曰不患人
之不为而患人之不能何谓不患人之不能而患已之
卷十一 第 23b 页 WYG1346-0177d.png
不勉先王之法所以待人者尽矣自非下愚不可移之
才未有不能赴者也然而不谋之以至诚恻怛之心力
行而先之未有能以至诚恻怛之心力行而应之者也
故曰不患人之不能而患已之不勉陛下诚有意乎成
天下之才则臣愿陛下勉之而已臣又观朝廷异时欲
有所施为变革其始计利害未尝不熟也顾一有流俗侥
倖之人不悦而非之则遂止而不敢为夫法度立则人无
独蒙其幸者故先王之政虽足以利天下而当其承弊
卷十一 第 24a 页 WYG1346-0178a.png
坏之后侥倖之时其创法立制未尝不艰难也以其创
法立制而天下侥倖之人亦顺悦以趋之无有龃龉则
先王之法至今存而不废矣惟其创法立制之艰难而
侥倖之人不肯顺悦而趋之故古之人欲有所为未尝
不加之以征诛而后得其意诗曰是伐是肆是绝是忽
四方以无拂此言文王先征诛而后得意于天下也夫
先王欲立法度以变衰坏之俗而成人之才虽有征诛
之难犹忍而为之以为不若是不可以有为也及至孔
卷十一 第 24b 页 WYG1346-0178b.png
子以匹夫游诸侯所至则使其君臣捐所习逆所顺强
所劣憧憧如也卒困于排逐然孔子亦终不为之变以为
不如是不可以有为此其所守盖与文王同意夫在上
之圣人莫如文王在下之圣人莫如孔子而欲有所施
为变革则其事盖如此矣今有天下之势居先王之位
创立法制非有征诛之难也虽有侥倖之人不悦而非
之固不胜天下顺悦之人众也然而一有流俗侥倖不
悦之言则遂止而不敢为者惑也陛下诚有意乎成天
卷十一 第 25a 页 WYG1346-0178c.png
下之才则臣又愿断之而已夫虑之以谋计之以数为
之以渐而又勉之以诚断之以果然而犹不能成天下
之才则以臣所闻盖未有也然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
讲而今之议者谓迂阔而熟烂者也窃观近世士大夫
所欲悉心力耳目以补助朝廷者有矣彼其意非一切
利害则以为当世所能行者士大夫既以此希世而朝廷
所取于天下之士亦不过如此至于大伦大法礼义之
际先王之所立学而谨守者盖不及也一有及此则群
卷十一 第 25b 页 WYG1346-0178d.png
聚而笑之以为迂阔今朝廷悉心于一切之利害有司
法令刀笔之间非一日矣然其效可观矣则夫所谓迂
阔而熟烂者惟陛下亦可以少留神而察之矣夫唐太
宗贞观之初人人异论如封德彝之徒皆以为非杂用
秦汉之政不足以为天下能思先王之事开太宗者魏
文正公一人尔其所施设虽未能尽当先王之意抑其大
略可谓合矣故能以数年之间而天下几至刑措中国
安宁蛮夷顺服自三王以来未有如此盛时也唐太宗
卷十一 第 26a 页 WYG1346-0179a.png
之初天下之俗犹今之世也魏文公之言固当时所谓迂
阔而熟烂者也然其效如此贾谊曰今或言德教之不如
法令胡不引商周秦汉以观之然则唐太宗之事亦足以
观矣臣幸以职事归报陛下不自知其驽下无以称职而
敢及国家之大体者以臣蒙陛下任使而当归报窃谓在
位之人才不足而无以称朝廷任使之意而朝廷所以任
使天下之士者或非其理而士不得尽其才此亦臣使事
之所及而陛下之所宜先闻者也释此不言而毛举利害
卷十一 第 26b 页 WYG1346-0179b.png
之一二以污陛下之聪明而终无补于世则非臣所以事
陛下惓惓之意也伏惟陛下详思而择其中天下幸甚
   上曾参政书
安石闻古之君子立而相天下必因其才力之所宜形
势之所安而役使之故人得尽其才而乐出乎其时今
也安石材不足以任剧而又多病不敢自蔽而数以闻
执事矣而阁下必欲使察一道之吏而寄之以刑狱之
事非所谓因其材力之所宜也安石亲老矣有上气之
卷十一 第 27a 页 WYG1346-0179c.png
疾日久比年加之风眩势不可以去左右阁下必欲使
之奔走跋涉不常乎亲之侧非所谓因其形势之所安也
伏惟阁下由君子之道以相天下故安石得布其私焉
论者或以为事君使之左则左使之右则右害有至于
死而不敢避劳有至于病而不敢辞者人臣之义也安
石窃以为不然上之使人也既因其才力之所宜形势
之所安则使之左而左使之右而右可也上之使人也
不因其才力之所宜形势之所安上将无以报我君下
卷十一 第 27b 页 WYG1346-0179d.png
将无以慰我亲然且左右惟所使则是无义命而苟悦
之为可也害有至于死而不敢避者义无所避之也劳有
至于病而不敢辞者义无所辞之也今天下之吏其才
可以备一道之使而无不可为之势其志又欲得此以
有为者盖不可胜数则安石之事非所谓不可辞之地
而不可避之时也论者又以为人臣之事君与人子之
事亲其势不可得而兼也其才不足以任事而势不可
以去亲之左右则致为臣而养可也安石又窃以为不
卷十一 第 28a 页 WYG1346-0180a.png
然古之民也有常产矣然而事亲者犹将轻其志重其
禄所以为养今也仕则有常禄而居则无常产而特将
轻去其所以为养非所谓为人子事亲之义也且安石
之材固不足以任使事矣然尚有可任者在我君与我
相处之而已尔固不可以去亲之左右矣然任岂有不
便于养者乎在我君与我相处之而已尔然以安石之
贱未尝得比于门墙之侧而慨然以鄙朴之辞自通于
阁下之前欲得其所求自常人观之宜其终龃龉而无
卷十一 第 28b 页 WYG1346-0180b.png
所合也自君子观之由君子之道以相天下则宜不为
远近易虑而不以亲疏改施如天之无不帱而施之各
以其命之所宜如地之无不载而生之各以其性之所
有彼常人之心区区好忮而自私不恕已以及物者岂
足以量之邪伏惟阁下垂听而察焉使天下士无复思
古之君子而乐出乎阁下之时而又使常人之观阁下
者不能量也岂非君子之所愿而乐者乎冒渎威尊不
任惶恐之至
卷十一 第 29a 页 WYG1346-0180c.png
   上邵学士书
仲详足下数日前辱示乐安公诗石本及足下所撰复
鉴湖记启封缓读心目开涤辞简而精义深而明不俟
按图而尽越绝之形胜不俟入国而熟贤牧之爱民非
夫诚发乎文文贯乎道仁思义色表里相符者其孰能至
于此哉因环列书室且欣且庆非有厚也公义之然也
安石尝患近世之文辞勿顾于理理勿顾于事以襞积
故实为有学以雕绘语句为精新譬之撷奇花之英积
卷十一 第 29b 页 WYG1346-0180d.png
而玩之虽光华馨采鲜缛可爱求其根柢济用则蔑如
也安石幸观乐安足下之所著譬犹笙磬之贵圭璋之
器有节奏焉有法度焉虽庸耳必知雅正之可贵温润
之可宝也仲尼曰有德必有言德不孤必有邻其斯之
谓乎昔昌黎为唐儒宗得子婿李汉然后其文益振其
道益大今乐安公懿文茂行超越朝右复得足下以宏
识清议相须光润苟力而不已使后之议者必曰乐安
公圣宋之儒宗也犹唐之昌黎而勋业过之又曰邵公
卷十一 第 30a 页 WYG1346-0181a.png
乐安公之婿也犹昌黎之于李汉而器略过之是则韩
李蒋邵之名各齐驱并骤与此金石之刻不朽矣所以
且欣且庆者在于兹焉郡庠拘率偶足下有西笑之
谋未获亲交谈义聊因手书以道钦谢之意且贺乐安
公之得人也
   答韩求仁书
比承手笔问以所疑哀荒久不为报勤勤之意不可以
虚辱故略以所闻致左右不自知其中否也惟求仁所
卷十一 第 30b 页 WYG1346-0181b.png
择耳盖序诗者不知何人然非达先王之法言者不能
为也故其言约而明肆而深要当精思而熟讲之耳不
当疑其有失也二南皆文王之诗而其所系不同者周
南之诗其志美其道盛微至于赳赳武夫免罝之人远
至于江汉汝濆之域久至于衰世之公子皆有以成其
德召南则不能与于此此所以为诸侯之风而系之召
公者也夫事出于一人而其不同如此者盖所入有浅
深而所施有久近故尔所谓小雅大雅者诗之序固曰
卷十一 第 31a 页 WYG1346-0181c.png
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然所谓大雅者积众
小而为大故小雅之末有疑于大雅者此不可不知也
又作诗者其志各有所主其言及于大而志之所主者
小其言及于小而志之所主者大此又不可不知也司
马迁以为大雅言王公大人而德逮黎庶小雅讥小已
之得失而其流及上此言可用也又宣王之大雅其善
疑于小而幽王之小雅其恶疑于大盖宣王之善微矣
其大者如此而已幽王之恶大矣其小者犹如此也凡
卷十一 第 31b 页 WYG1346-0181d.png
序言刺某者一人之事也言刺时者非一人之事也
刺言其事疾言其情或言其事或言其情其实一也何
以知其如此墙有茨卫人刺其上也而卒曰国人疾之
而不可道也是以知其如此也刺乱为乱者作也闵乱
为遭乱者作也何以知其如此平王之扬之水先束薪而
后束楚忽之扬之水先束楚而后束薪周之乱在上而
郑之乱在下故也乱在上则刺其上乱在下则闵其上是
以知其如此也管叔为乱成王幼冲周公作䲭鸮以遗
卷十一 第 32a 页 WYG1346-0182a.png
王非疾成王而刺之也特以救乱而已故不言刺乱也
言刺乱刺褊刺奢刺荒序其所刺之事也言刺时者明
非一人之事耳非谓其不乱也关雎之诗所谓悠哉悠
哉转辗反侧者孔子所谓哀而不伤者也何彼秾矣之
诗所谓平王者犹格王宁王而已非果周之平王也所
谓齐侯者非营丘之齐侯也郑缁衣之诗宜也好也席
也此其先后之序也此诗言武公父子善善之无已故
序曰以明有国善善之功焉席多也宜者以言其所善
卷十一 第 32b 页 WYG1346-0182b.png
之当也多者以言其所善之众也缁衣者君臣同朝之
服也适子之馆者就之也为之改作缁衣而授之以
粲者举而养之也能就之又能举而养之此所以为有
国者之善善而异于匹夫之善善也夫有国之善善如
此则优于天下矣其能父子善于其职而国人美之不
亦宜乎生民之诗所谓是任是负以归肇祀者言后稷
既开国任负所种之谷以归而肇祀尔非以谓兆帝祀
于郊也所谓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
卷十一 第 33a 页 WYG1346-0182c.png
者言我既为天子得祀郊则盛于豆登其香始升而上
帝居歆尔非以为后稷得郊也其卒曰胡臭亶时庶无
罪悔以迄于今者言上帝所以居歆何臭之亶时乎乃
以后稷肇祀则庶无罪悔以迄于今得郊祀之时尔盖
所谓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者此也卫有弼
鄘之诗而说者以为卫后世并弼鄘而取之理或然也
既无所受之则疑而阙之可也意诚而后心正心正则
无所为而不正故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
卷十一 第 33b 页 WYG1346-0182d.png
邪此诗之言故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也非以为他经
有异乎此也我之所受者为此则彼者我之所弃也所
谓彼哉彼哉者盖孔子之所弃也孔子曰管仲如其仁
仁也扬子谓屈原如其智不智也犹之诗以不明为明
又以不明为昏考其辞之终始则其文虽同不害其意
异也忠足以尽已恕足以尽物虽孔子之道又何以加
于此而论者或以为孔子之道神明不测非忠恕之所
能尽虽然此非所以告曾子者也好勇过吾也者所谓
卷十一 第 34a 页 WYG1346-0183a.png
能勇而不能怯者也能勇而不能怯非成材也故孔子
无所取古者凤鸟至河出图皆圣人在上之时其言凤
鸟不至河不出图者盖曰无圣人在上而已矣颜子具
圣人之体而微所谓美人也其于尊五美屏四恶非待
教也若夫郑声佞人则由外铄我者也虽若颜子者不
放而远之则其于为邦也不能无败书曰能哲而惠何
忧乎驩兜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由此观之佞人者尧
舜之所难而况于颜子者乎夫佞人之所以入人者言
卷十一 第 34b 页 WYG1346-0183b.png
而已言之入人不如声之深则郑声之可畏固又甚矣孔子
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矣谓颜子三月不违仁者盖有所试
矣虽然颜子之行非终于此其后孔子告之以克已复礼而
请事斯语矣夫能言动视听以礼则盖已终身未尝违仁非
特三月而已也语道之全则无不在也无不为也学者所不
能遽也而不可以不心存焉道之在我者为德德可据也以
德爱者为仁仁譬则左也义譬则右也德以仁为主故君子在
仁义之间所当依者仁而已孔子之去鲁也知者以为为无
卷十一 第 35a 页 WYG1346-0183c.png
礼也乃孔子则欲以微罪行也以微罪行也者依于仁
而已礼体此者也智知此者也信信此者也孔子曰志
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不及乎义礼智信者其说盖如
此也扬子曰道以道之德以得之仁以人之义以宜之
礼以体之天也合则浑离则散一人而兼统四体者其
身全乎老子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
失义而后礼扬子言其合老子言其离此其所以异也
韩文公知道有君子有小人德有凶有吉而不知仁义
卷十一 第 35b 页 WYG1346-0183d.png
之无以异于道德此为不知道德也管仲九合诸侯一
匡天下此孟子所谓天之大任者也不能如大人正已
而物正此孔子所谓小器者也言各有所当非相违也
昔之论人者或谓之圣人或谓之贤人或谓之君子或
谓之仁人或谓之善人或谓之士微子一篇记古之人
出处去就盖略有次序其终所记八士者其行特可谓
之士而已矣当记此时此八人之行盖犹有所见今亡
矣其行不可得而考也无君子小人至于五世则流泽
卷十一 第 36a 页 WYG1346-0184a.png
尽泽尽则服尽而尊亲之礼息万世莫不尊亲者孔子
也故孟子曰余未得为孔子徒予私淑诸人也孟子所
谓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者先儒以国中之地谓之廛
以周官考之此说是也廛而不征者赋其市地之廛而
不征其货法而不廛者治之以市官之法而不赋其廛
或廛而不征或法而不廛盖制商贾者恶其盛盛则人
去本者众又恶其衰衰则货不通故制法以权之稍盛
则廛而不征已衰则法而不廛文王之时关讥而不征
卷十一 第 36b 页 WYG1346-0184b.png
及周公制礼则凶荒札丧然后无征盖所以权之也贡
者夏后氏之法而孟子以为不善者不善非夏后氏之
罪也时而已矣责难于君者我闻之矣责善于友者我
闻之矣虽然其于君也曰以道事之不可则止其于友
也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王驩于孟子非君也非
友也彼未尝谋于孟子则孟子未尝与之言不亦宜乎
求仁所问于易者尚非易之蕴也能尽于诗书论语之
言则此皆不问而可知安石尝学易矣读而思之自以
卷十一 第 37a 页 WYG1346-0184c.png
为如此则书之以待知易者质其义当是时非可以学
易也惟无师友之故不得其序以过于进取乃今而后
知昔之为可悔而其书往往已为不知者所传追思之
未尝不愧也以安石之愧悔故亦欲求仁慎之盖以求
仁之才能而好问如此安石所以告于左右者不敢不
尽冀有以亮之而已至于春秋三传既不足信故于诸
经尤为难知辱问皆不果答亦冀有以亮之
   答陈柅书
卷十一 第 37b 页 WYG1346-0184d.png
安石启伏蒙不遗不肖而身辱先之示之文章使得窥
究其所蕴又取安石所以应见问者序而存之以宠其
行足下之赐过矣不敢当也安石懦陋浅薄学未成而
仕其言行往往背戾于圣人之道摈而后复者非一事
也自度尚不足与庸人为师况如足下之才良俊明安
能一有所补耶虽然足下过听所序而存者或非安石
所闻于师友之本指也则义不得默而已庄生之书其
通性命之分而不以死生祸福累其心此其近圣人也
卷十一 第 38a 页 WYG1346-0185a.png
自非明智不能及此明智矣读圣人之说亦足以及此
不足以及此而陷溺于周之说则其为乱也大矣墨翟
非亢然诋圣人而立其说于世盖学圣人之道而失之
耳虽周亦然韩氏作读墨而又谓子夏之后流而为庄
周则庄墨皆学圣人而失其源者也老庄之书具在其
说未尝及神仙惟葛洪为二人作传以为仙而足下谓
老庄潜心于神仙疑非老庄之实故尝为足下道此老
庄虽不及神仙而其说亦皆不合于经盖有志于道者
卷十一 第 38b 页 WYG1346-0185b.png
圣人之说博大而闳深要当不遗馀力以求之是二书
虽欲读抑有不暇安石之所闻如此其离合于道惟足
下自择之
   答王深甫书
安石拘于此郁郁不乐日夜望深甫之来以豁我心而
得书乃不知所冀况自京师去颍良不远深甫家事会
当有暇时岂宜爱数日之劳而不一顾我乎朋友道丧
久矣此我于深甫不能无望也向说天民与深甫不同
卷十一 第 39a 页 WYG1346-0185c.png
虽蒙丁宁相教意尚未能与深甫相合也深甫曰事君
者以容于我君为悦安社稷者以安我之社稷为悦天
民者以行之天下而泽被于民为悦三者皆执其志之
所殖而成善者也而未及乎知命大人则知命矣安石
则以为善者所以继道而行之可善者也孔子曰智及
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又曰武尽
美矣未尽善也孔子之所谓善者如此则以容于我君
为悦者未可谓能成善者也亦曰容而已矣以容于我
卷十一 第 39b 页 WYG1346-0185d.png
君为悦者则以不容为戚安我社稷为悦则以不安为
戚我身之不容与社稷之不安亦有命也而以为我戚
此乃所谓不知命也夫天民者达可行于天下而后行
之者也彼非以达可行于天下为悦者也则其穷而不
行也岂以为戚哉视我之穷达而无悦戚于我心不知
命者其何能如此且深甫谓以民系天者明其性命莫
不禀于天也有匹夫求达其志于天下以养全其类是
能顺天者敢取其号亦曰天民安有能顺天而不知命
卷十一 第 40a 页 WYG1346-0186a.png
者乎深甫曰安有能视天以去就而德顾贬于大人者
乎安石则以为古之能视天以去就其德贬于大人者
有矣即深甫所谓管仲是也管仲不能正已者也然而
至于不死子纠而从小白其去就可谓知天命矣天之
意固尝甚重其民故孔子善其去就曰岂若匹夫匹妇
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此乃我所谓德不
如大人而尚能视天以去就者深甫曰正已以事君者
其道足以致容而已不容则命也何悦于我心哉正已
卷十一 第 40b 页 WYG1346-0186b.png
而安社稷者其道足以行天下而已不行则命也何穷
达于我心哉安石则以为大人之穷达能无悦戚于我
心不能无欲达孟子曰我四十不动心又曰何为不豫
哉然而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
哉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夫孟子可谓大人矣而其言
如此然则所谓无穷达于我心者殆非也亦曰无悦戚
而已矣深甫曰惟其正已而不求于正物是以使万物
之正焉安石以为期于正已而不期正物而使万物自
卷十一 第 41a 页 WYG1346-0186c.png
正焉是无治人之道也无治人之道者是老庄之为也
所谓大人者岂老庄之为哉正已不期正物者非也正
已而期于正物者亦非也正已而不期于正物是无义
也正已而期于正物是无命也所谓大人者岂顾无义
命哉扬子曰先自治而后治人之谓大器扬子所谓大
器者盖孟子之谓大人也物正焉者使物取正乎我而
后能正非使之自正也武王曰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
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横行于天下武王耻之孟子
卷十一 第 41b 页 WYG1346-0186d.png
所谓武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不期于正物而使物自
正则一人横行于天下武王无为怒也孟子没能言大
人而不放于老庄者扬子而已深甫尝试以安石之言
与常君论之二君犹以为未也愿以教我
   答吴子经书
比得周秀才所示书即欲奉报以多病多事未能如志
重承手问尤以感愧知生事弥困为之奈何安石亦以
姻事见迫又田入不足故私计亦未能不以经心然劳
卷十一 第 42a 页 WYG1346-0187a.png
逸有命当顺以听之耳前书所示大抵不出先志若子
经欲以文辞高世则世之名能文辞者已无过矣若欲
以明道则离圣人之经皆不足以有明也自秦汉以来
儒者惟扬雄为知言然尚恨有所未尽今学士大夫往
往不足以知雄则其于圣人之经宜其有所未尽子经
诚欲以文辞高世则无为见问矣诚欲以明道则所欲
为子经道者非可以一言而尽也子经所谓邪凿以矫
矢背柄以矫舟此天下之所同而舟矢已来未之改也
卷十一 第 42b 页 WYG1346-0187b.png
先志所论有非天下之所同而特出子经之新意者则
与矫舟矢之意为不类又子经以为诗礼不可以相解乃
如安石之学则惟诗礼足以相解以其理同故也子经
以为如何两家各多难无由会合许明年见过幸甚未
尔自爱
   送孙正之序
时然而然众人也已然而然君子也已然而然非私已
也圣人之道在焉尔夫君子有穷苦颠跌不肯一失绌
卷十一 第 43a 页 WYG1346-0187c.png
已以从时者不以时胜道也故其得志于君则变时而
之道若反手然彼其术素修而志素定也时乎杨墨已
不然者孟轲氏而已时乎释老已不然者韩愈氏而已
如孟韩者可谓术素修而志素定也不以时胜道也惜
也不得志于君使真儒之效不白于当世然其于众人
也卓矣呜呼余观今之世圆冠峨如大裙襜如坐而尧
言起而舜趋不以孟韩之心为心者果异众人乎余官
于扬得友曰孙正之正之行古之道又善为古文余知
卷十一 第 43b 页 WYG1346-0187d.png
其能以孟韩之心为心而不已者也夫越人之望燕为
绝域也比辕而首之苟不已无不至孟韩之道去吾党
岂若越人之望燕哉以正之之不已而不至焉余未之
信也一日得志于我君而真儒之效不白于当世余亦
未之信也正之之兄官于温奉其亲以行将从之先为
言以处余余欲默然安得而默也庆历二年闰九月十
一日
   虔州学记
卷十一 第 44a 页 WYG1346-0188a.png
虔于江南地最旷大山长谷荒翳险阻交广闽越铜盐
之贩道所出入椎埋盗夺鼓铸之奸视天下为多庆历
中常诏立学州县虔亦应诏而卑陋褊迫不足为美观
州人欲合私财迁而大之久矣然吏尝力屈于听狱而
不暇顾此凡二十一年而后改筑于州所治之东南以
从州人之愿盖经始于治平元年二月提点刑狱宋城
蔡侯行州事之时而考之以十月者知州事钱塘元侯
也二侯皆天下所谓才吏故其就此不劳而斋祠讲说
卷十一 第 44b 页 WYG1346-0188b.png
候望宿息以至庖湢莫不有所又斥馀财市田及书以
待学者内外完善矣于是州人相与乐二侯之适已而
来请文以记其成余闻之也先王所谓道德者性命之
理而已其度数在乎俎豆钟鼓管弦之间而常患乎难
知故为之官师为之学以聚天下之士期命辨说诵歌
弦舞使之深知其意夫士牧民者也牧知地之所在则
彼不知者驱之尔然士学而不知知而不行行而不至
则奈何先王于是乎有政矣夫政非为劝沮而已也然
卷十一 第 45a 页 WYG1346-0188c.png
亦所以为劝沮故举其学之成者以为卿大夫其次虽
未成而不害其能至者以为士此舜所谓庸之者也若
夫道隆而德骏者又不止此虽天子北面而问焉而与
之迭为宾主此舜所谓承之者也蔽陷畔逃不可与有
言则挞之以诲其过书之以识其恶待之以岁月之久
而终不化则放弃杀戮之刑随其后此舜之所谓威之
者也盖其教法德则异之以智仁圣义忠和行则同之
以孝友睦姻任恤艺则尽之以礼乐射御书数淫言诐
卷十一 第 45b 页 WYG1346-0188d.png
行诡怪之术不足以辅世则无所容乎其时而诸侯之
所以教一皆听于天子天子命之矣然后乃兴学命之
历数所以时其迟速命之权量所以节其丰杀命不在
是则上之人不以教而为学者不道也士之奔走揖让
酬酢笑语升降出入乎此则无非教者高可以至于命
其下亦不失为人用其流及于既衰矣尚可以歌舞群
众使有以异于后世之人故当是时妇人之所能言童
子之所可知有后世老师宿儒之所惑而不悟者也武
卷十一 第 46a 页 WYG1346-0189a.png
夫之所道鄙人之所守有后世豪杰名士之所惮而愧
之者也尧舜三代从容无为周四海于一堂之上而流
风馀俗咏叹之不息凡以此也周道微不幸而有秦君
臣莫知屈已以学而乐于自用其所建立悖矣而恶夫
非之者乃烧诗书杀学士扫除天下之庠序然后非之
者愈多而终于不胜何哉先王之道德出于性命之理
而性命之理出于人心诗书能循而达之非能夺其所
有而予之以其所无也经虽亡出于人心者犹在则亦
卷十一 第 46b 页 WYG1346-0189b.png
安能使人舍已之昭昭而从我于聋昏哉然是心非特
秦也当孔子时即有欲毁乡学者矣盖上失其政又自
为义不务出至善以胜之而患乎有为之难则是心非
特秦也墨子区区不知失者在此而发尚同之论彼其
为愚亦独何异于秦呜呼道之不一久矣扬子曰如将
复驾其所说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盖有意乎辟雍
学校之事善乎其言虽孔子复出必从之矣今天子以
盛德新即位庶几能及此乎今之守吏实古之诸侯其
卷十一 第 47a 页 WYG1346-0189c.png
异于古者不在乎施设之不专而在乎所受于朝廷未
有先王之法度不在乎无所于教而在乎所以教未有
以成士大夫仁义之材虔虽地旷以远得所以教则虽
悍昏嚣凶抵禁触法而不悔者亦将有以聪明其耳目
而善其心又况乎学问之民故余为书二侯之绩因道
古今之变及所望乎上者使归而刻石焉
   君子斋记
天子诸侯谓之君卿大夫谓之子古之为此名也所以
卷十一 第 47b 页 WYG1346-0189d.png
命天下之有德故天下之有德通谓之君子有天子诸
侯卿大夫之位而无其德可以谓之君子盖称其位也
有天子诸侯卿大夫之德而无其位可以谓之君子盖
称其德也位在外也遇而有之则人以其名与之而以
猊事之德在我也求而有之则人以其实与之而心服
之夫人服之以猊而不以心与之以名而不以实能以
其位终身而无谪者盖亦幸而已矣故古之人以名为
羞以实为慊不务服人之猊而思有以服人之心非独
卷十一 第 48a 页 WYG1346-0190a.png
如此也以为求在外者不可以力求也故虽穷困屈辱
乐之而勿去非以夫穷困屈辱为人之乐者在是也以
夫穷困屈辱不足以挠我心为可乐也已河南裴君主
簿于洛阳治斋于其官而命之曰君子裴君岂慕夫在
外者而欲有之乎岂以为世之小人众而躬行君子者
独我乎由前则失已由后则失人我知裴君不为是也
亦曰勉于德而已盖所以榜于其前朝夕出入观焉思
古之人所以为君子而务及之也独仁不足以为君子
卷十一 第 48b 页 WYG1346-0190b.png
独智不足以为君子仁足以尽性智足以穷理而又通
乎命此古之人所以为君子也虽然古之人不云乎德
輶如毛毛犹有伦未有欲之而不得也然则裴君之为
君子也孰禦之焉故余嘉其尚而乐为道之
 
 
 
 宋文选卷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