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第 1a 页 WYG1346-0136c.png

宋文选卷九
孙明复文
无为指上
无为者其虞氏之大德欤非旷然不为也始不求于天
下而天下自归之终不受于天下而天下授之自生民
以来虞氏一人而已昔在历山而耕焉雷泽而渔焉河
滨而陶焉当是时也彼孰有意于天下哉及乎孝德升
卷九 第 1b 页 WYG1346-0136d.png

以天下者尧之天下也不以尧之道治之则其天下之
民有不得其所者矣于是尽履尧之道而行之俾其天
下之民不异于尧之世也舜居位既久复以尧之天下
尧之道尽与诸禹此舜之德其可谓大德也矣夫舜之
天下尧之天下也舜之道尧之道也舜始得之于尧而
终传之于禹此舜之无所为也章章矣噫上无尧下无
禹孰可高视而称于无为哉上尧而下禹舜所以得高
卷九 第 2a 页 WYG1346-0137a.png

经为万世法何不曰无为治者伏羲也黄帝也尧也禹
也汤也文武也止曰其舜也欤哉若以无为为旷然而
不为则书何以曰齐七政类上帝禋六宗又曰觐四岳
班瑞于群后又曰东巡狩至于岱宗恊时月正日同律
度量衡修五礼五玉又曰南巡狩至于南岳西巡狩至
于西岳北巡狩至于北岳又曰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
山又曰流宥五刑又曰流共工放驩兜窜三苗殛鲧又
卷九 第 2b 页 WYG1346-0137b.png

黎民阻饥后稷播植百谷又曰百姓不亲五品不逊又
曰蛮夷猾夏寇贼奸宄以至五十载陟方乃死之类此
舜有为其繁也如是之甚矣且书者圣笔亲删也孔子
观舜之有为其繁也如是之甚矣安可反谓之无哉由
是观之则知无为者非旷然而不为也
无为指下
无为之道其至矣哉非虞舜孰能与于此后之帝天下
卷九 第 3a 页 WYG1346-0137c.png

代而后不思虞帝之大德而冒虞帝之无为者众矣又
世之险佞媮巧之臣或启导之既不陈虞帝之大德以
左右厥治则枉引佛老虚无清净报应因果之说交乱
乎其间败于君德吁可痛也观其惑佛老之说忘祖宗
之勤罔畏天命之大靡顾神器之重委威福于臣下肆
宴安于人上冥焉莫知其所行荡焉莫知其所守曰我
无为矣至纲颓纪坏上僭下偪昏然而不寤者得不痛
卷九 第 3b 页 WYG1346-0137d.png

不逮而佛老之说其可惑乎祖宗之勤其可忘乎天命
之大其可罔畏乎神器之重其可肆于人上乎斯何沈
惑不开如是甚也昔秦始汉武始则惑于虚无清净之
说终则溺于长生神仙之事梁武齐襄姚兴始则惑乎
报应因果之说终则溺于解脱菩提之事卒皆沦胥以
亡势不克救此简策具载可覆而验也惟汉赖高祖除
秦之暴功宏德茂天未厌绝兹亦幸而已何足尚哉吾
卷九 第 4a 页 WYG1346-0138a.png

明之俾其炳炳如也故佛老之徒得以肆其怪乱之说
厕于其间为千古害故尽扩其所以然作无为指庸为
帝天下者戒
寄范天章书一
月日布衣孙复谨再拜寓书于判监天章执事今主上
聪明睿哲绍隆三圣之绪十有四年将固太平之业传之
于无穷也夙夜兢兢弗敢怠荒思得中正纯亮之臣恊
卷九 第 4b 页 WYG1346-0138b.png

入将大用之而执事拜章恳求涖于太学者斯盖执事
不汲汲于富贵而孜孜于圣贤之教化也夫太学者教
化之根本礼乐之渊薮王道之所由兴人伦之所由正
俊良之所由出是故舜禹文武之世莫不先崇大于胶
序而洽至治于天下者焉今执事恳求而涖之者我知
之矣执事将俾吾宋之学为舜禹文武之学也既俾吾
宋之学为舜禹文武之学是将俾吾宋公卿大夫之子
卷九 第 5a 页 WYG1346-0138c.png

夫之子弟为舜禹文武公卿大夫之子弟然后以舜禹
文武之道上致吾君为舜禹文武之君也既致吾君为
舜禹文武之君然后以舜禹文武之道下济吾民为舜
禹文武之民也自京师刑于邦国达于天下皆雍雍如
也兹其执事之心也已然念欲求舜禹文武之道者必
质诸周公孔子而后至焉尔今执事既涖是学也将行
是道也非一手一目之所能必须博求鸿儒硕老能尽知
卷九 第 5b 页 WYG1346-0138d.png

夕讲议舜禹文武周公孔子之道以教育乎国子也复
窃尝观于今之士人能尽知舜禹文武周公孔子之道
者鲜矣何哉国家踵隋唐之制专以辞赋取人故天下
之士皆奔走致力于声病偶对之间探索圣贤之阃奥
者百无一二向非挺然独立不徇世俗之士则孰克舍
于彼而取于此乎由是言之则执事涖是学行是道增
置学官之际可不慎择乎今有大名府魏县校书郎士
卷九 第 6a 页 WYG1346-0139a.png

公孔子之道者也非止知之又能揭而行之者也执事
若上言于天子次言于执政以之为学官必能恢张舜
禹文武周公孔子之道以左右执事教育国子丕变于
今之世矣复閒退之人固不当语及于是然敢孜孜布
于执政之左右者非为诸己也盖为诸人也非为诸人
也盖为诸道也执事以为如何若以复愚且贱而言可
取则复学圣人之道三十年虽愚且贱岂忘言乎惟执
卷九 第 6b 页 WYG1346-0139b.png

寄范天章书二
伏以宋有天下八十馀祀四圣承承庞鸿赫奕逾唐而
跨汉者远矣主上思复虞夏商周之治于圣世也考
四代之学崇桥门璧水之制故命执事以涖之大哉主
上尊儒求治之心也至矣然则虞夏商周之治其不在
于六经乎舍六经而求虞夏商周之治犹泳断湟污渎
之中望属于海也其可至哉噫孔子既没七十子之徒
卷九 第 7a 页 WYG1346-0139c.png

残缺多所亡散汉魏而下诸儒纷然四出争为注解俾
吾六经之旨益乱而学者莫得其门而入观夫闻见不
同是非各异骈辞赘语数千百家不可悉数今之所陈
者止以先儒注解之说大行于世者致于左右幸执事
之深留意焉国家以王弼韩康伯之易左氏公羊谷梁
杜预何休范宁之春秋毛苌郑康成之诗孔安国之尚
书镂版藏于太学颁于天下又每岁礼闱设科取士执
卷九 第 7b 页 WYG1346-0139d.png

而斥逐之复至愚至暗之人不知国家以王韩左氏公羊
谷梁杜何范毛郑孔数子之说咸能尽于圣人之经耶
又不知国家以古今诸儒服道穷经者皆不能出于数
子之说耶若以数子之说咸能尽于圣人之经则数子
之说不能尽于圣人之经者多矣若以古今诸儒服道
穷经皆不能出于数子之说则古今诸儒服道穷经可
出于数子之说者亦甚众矣噫专守王弼韩康伯之说
卷九 第 8a 页 WYG1346-0140a.png

羊谷梁杜预何休范宁之说而求于春秋吾未见其能
尽于春秋者也专守毛苌郑康成之说而求于诗吾未
见其能尽于诗者也专守孔安国之说而求于书吾未
见其能尽于书者也彼数子之说既不能尽于圣人之
经而可藏于大学行于天下哉又后之作疏者无所发
明但委曲踵于旧之注说而已复不佞游于执事之墙
藩者有年矣执事病注说之乱六经六经之未明复亦
卷九 第 8b 页 WYG1346-0140b.png

阐幽芟芜夷乱兴起斯文之秋也幸今天下无事太平
既久鸿儒硕老驾肩而起此又岂减于汉魏之诸儒哉执
事亟宜上言天子广诏天下鸿儒硕老置于太学俾之
讲求微义殚精极神参之古今覈其归趣取诸卓识绝
见大出王韩左谷公杜何毛范郑孔之右者重为注解
俾我六经廓然莹然如揭日月于上而学者庶乎得其
门而入也如是则虞夏商周之治可不日而复矣不其
卷九 第 9a 页 WYG1346-0140c.png

唐李善以梁昭明太子文选五臣注未尽别为注释且
文选者多晋宋齐梁间文人靡薄之作虽李善注之何
足贵也国家尚命镂版置诸太学况我圣人之经乎安
可使其郁而不章者哉幸执事之深留意焉
上孔给事书
月日布衣孙复谨再拜献书孔知府龙图执事复名晦
迹沈学夫子之道三十年虽不为世之所知未尝以此
卷九 第 9b 页 WYG1346-0140d.png

家大中之道也其道基于伏羲渐于神农著于黄帝尧
舜章于禹汤文武周公然伏羲而下创制立度或略或
繁我圣师夫子从而益之损之俾恊厥中笔为六经由
是治天下经国家大中之道焕然而备此夫子所为大
也其出乎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也远矣
噫自夫子没诸儒学其道得其门而入者鲜矣惟孟轲
氏荀卿氏扬雄氏王通氏韩愈氏而已彼五贤者天俾
卷九 第 10a 页 WYG1346-0141a.png

怪之说乱吾夫子之道故不并生之一贤殁一贤出羽
之翼之垂诸无穷此天之意也亦甚明矣不然则战国
迨于李唐空阔诞谩奇崄淫丽谲怪之说乱吾夫子之
道者数矣非一贤殁一贤出羽之翼之则晦且坠矣既
晦且坠则人无君亲矣民皆鸟兽矣由是言之则五贤
之烈大矣后之人不以夫子之道为心则已若以为心
则五贤之烈其可忽哉近得友人石介书盛称执事于
卷九 第 10b 页 WYG1346-0141b.png

吾辈不是之而将何之也复闻之跃然而起大呼张浻
李缊曰昔夫子之道得五贤而益尊今五贤之烈由龙
图而愈明龙图公圣人之后也为宋巨贤宜乎尽心于
此矣龙图公其不尽心则孰尽心哉国朝自柳仲涂开
王元之禹偁孙汉公何种明逸放张晦之景既往虽来
者纷纷鲜克有议于斯文者诚可悲也斯文之下衰也
久矣俾天下皆如龙图搆五贤之堂象而祠之则斯文
卷九 第 11a 页 WYG1346-0141c.png

贤哉又且贺斯文将复也接之拒之惟执事之命
答张洞书
复白明远足下十月洎正月中两辱手书辞意勤至道
离群外以仆居今之世乐古圣贤之道与仁义之文也
远以尊道扶圣立言垂范之事问于我我幸而志于斯
也有年矣重念世之号进士者率以砥砺辞赋睎觇科
第为事若明远颖然独出不汲汲于彼而孜孜于此者
卷九 第 11b 页 WYG1346-0141d.png

也故道其一二明远熟察之而已夫文者道之用也道
者教之本也故文之作也必得之于心而成之于言得
之于心者明诸内者也成之于言者见诸外者也明诸
内者故可以适其用见诸外者故可以张其教是故诗
书礼乐大易春秋皆文也总而谓之经者也以其终于
孔子之手尊而异之尔斯圣人之文也后人力薄不克
以嗣但当佐佑名教夹辅圣人而已或则发列圣之微
卷九 第 12a 页 WYG1346-0142a.png

时之所失或则陈仁政之大经或则斥功利之末术或
则扬贤人之声烈或则写下民之愤叹或则陈天人之
去就或则述国家之安危必皆临事摭实有感而作为
论为议为书疏歌诗赞颂箴解铭说之类虽其目甚多
同归于道皆谓之文也若肆意构虚无状而作非文也
乃无用之瞽言尔徒污简册何所贵哉明远无志于文
则已若有志也必在潜其心而索其道则其所得也必
卷九 第 12b 页 WYG1346-0142b.png

望于斯文也不然则浅且近矣曷可望于斯文哉噫斯
文之难至也久矣自西汉至李唐其间鸿生硕儒摩肩
而起以文章垂世者众矣然多杨墨佛老虚无报应之
事沈谢徐庾妖艳邪侈之言杂乎其中至有盈编满集
发而视之无一言及于教化者此非无用瞽言徒污简
册者乎至于终始仁义不叛不离者惟董仲舒扬雄王
通韩愈而已由是言之则可容易而至之哉若欲容易
卷九 第 13a 页 WYG1346-0142c.png

兖州邹县建孟子庙记
孔子既没千古之下驾邪怪之说肆奇险之行侵轶吾
圣人之道者众矣而杨墨为之魁故其罪剧孔子既没
千古之下攘邪怪之说夷奇险之行夹辅吾圣人之道
者多矣而孟子为之首故其功钜昔者二竖去圣人之
世未百年也以无君无父之教行乎天下天下惑而归
之嗟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邦国之大经也人伦之大
卷九 第 13b 页 WYG1346-0142d.png

国之夷狄也祸孰甚焉非孟子莫能救之故孟子慨然
奋起大陈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法驱除之以绝
其后拔天下之民于异端之中而复置之中国俾我圣
人之道炳焉不坠故扬子云有言曰古者杨墨塞路孟
子辞而辟之廓如也韩退之有言曰孟子之功予以为
不在禹下然子云述孟子之功不若退之之言深且至
也何哉洚水横流大禹不作则天下之民鱼鳖矣杨墨
卷九 第 14a 页 WYG1346-0143a.png

丑岁适拜龙图孔公为东鲁之二年也公圣人之后以
恢宏大教兴复斯文为己任尝谓诸儒之有大功于圣
人门者无先于孟子孟子力平二竖之祸而不得血食
于后兹其阙也甚矣祭法曰能禦大菑则祀之能捍大
患则祀之孟子可谓能禦大菑能捍大患者也且邹昔
为孟子之里今为所治之属邑吾尝访其墓而表之新
其祠而祀之以旌其烈于是符下俾其官吏博求之果
卷九 第 14b 页 WYG1346-0143b.png

遂命去其榛莽肇其堂宇以公孙万章之徒配越明年
春庙成俾泰山孙复铭而志之复学孔而睎孟者也世
有蹈邪怪奇险之迹者常思嗣而攻之况承公命而志
其庙又何敢让嘻子云能述孟子之功而不能尽之退
之能尽之而不能祀之惟公既能尽之又能祀之不其
美哉故直笔以书景祐五年岁次戊寅三月日记
信道堂记
卷九 第 15a 页 WYG1346-0143c.png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孰为进哉孰为退哉考诸三王而不
谬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
不惑孰为毁哉孰为誉哉吾之所谓道者尧舜禹汤文
武周公孔子之道也孟轲荀卿扬雄王通韩愈之道也
吾学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轲荀卿扬雄王通韩
愈之道三十年处乎今之世故不知进之所以为进也
退之所以为退也毁之所以为毁也誉之所以为誉也
卷九 第 15b 页 WYG1346-0143d.png

王通韩愈之道进也于吾躬何所进哉其退也以吾尧
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轲荀卿扬雄王通韩愈之道
退也于吾躬何所退哉其见毁也以吾尧舜禹汤文武
周公孔子孟轲荀卿扬雄王通韩愈之道见毁也于吾
躬何所毁哉其获誉也以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
孟轲荀卿扬雄王通韩愈之道获誉也于吾躬何所誉
哉故曰圣贤之迹无进也无退也无毁也无誉也惟道
卷九 第 16a 页 WYG1346-0144a.png

堂既成以是道处是堂故名之曰信道堂云景祐五年
正月三日记
卷九 第 16b 页 WYG1346-0144b.png

宋文选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