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第 1a 页 WYG1346-0129a.png

宋文选卷八
孙明复文
尧权议
尧以上圣之资居天子之位可生也可杀也可兴也可
废也彼八凯八元者天下共知其善也尧岂反不知之
哉知之反不能举耶彼三苗四凶者天下共知其恶也
尧岂反不知之哉知之反不能去耶若知其善而不能
卷八 第 1b 页 WYG1346-0129b.png

聪明文思光宅天下者乎噫彼八凯八元者尧非不能
举也能举而不举也三苗四凶者尧非不能去也能去
而不去也能举而不举能去而不去者权也尧以天下
至广神器至重朱既不肖弗堪厥嗣故命于舜舜起于
微陋虽曰睿圣然世德弗耀四岳十二牧未尽服其德
九州四海未尽蒙其泽不可遽授之以大位也若遽授
之则四岳十二牧其尽臣之乎九州四海其尽戴之乎
卷八 第 2a 页 WYG1346-0129c.png

于是潜神隐耀厥用弗彰以观于舜故八凯八元虽积
其善而不举也三苗四凶虽积其恶而不去也尧若尽
举八凯八元尽去三苗四凶则舜有何功于天下耶是
故尧不举而俾舜举之尧不去而俾舜去之俟其功著
于天下四岳十二牧莫不共臣之九州四海莫不共戴
之然后授以大位绝其争且叛也非尧谁能与于此故
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惟尧则之
卷八 第 2b 页 WYG1346-0129d.png

章盖言尧以权事授舜其道宏大高远之若是而人莫
有能见其迹者而先儒称尧不能举不能去妄哉
舜制议
舜既受命庸十六相放四凶也以帝天下之制犹有未
至者焉乃穷神极虑以增以益夫所谓帝天下之制者
君君臣臣上下贵贱之序久久不相溃者是也厥初生
民冥焉而无知浩焉而无防薿薿群群孰君孰师与鸟
卷八 第 3a 页 WYG1346-0130a.png

下以明贵贱由是帝天下之制从而著焉黄帝创之于
前帝尧奉之于后然二帝之间厥制未尽黄帝取乾坤
分上下为一人之服以至于尧无所增益逮乎虞舜再
观厥象以尽其神谓五等之制不可不正也于是分其
命数异其等威殊其采章以登以降自公而下率之以
两然后一人之服五等之制焕然而备俾臣无以僭其
君下无以陵其上贱无以加其贵僭陵篡夺之祸不作
卷八 第 3b 页 WYG1346-0130b.png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皋陶曰天命有德五服五
章哉是也若五等之制非由虞帝而备则易何以兼言
于舜皋陶谟何以系之于唐书耶或曰舜三十登庸三
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且舜自历试与居摄三十年
在天子之位又五十年其八十年间作事垂法为万世
利者多矣今子称舜止以因一人之服增五等之制者
何愿闻其说曰善乎尔之问也吾之所言圣人之极致
卷八 第 4a 页 WYG1346-0130c.png

象也衣之可加乎裳示君之可加于臣也裳之不可加
于衣示臣之不可加于君也圣人南向而治天下久久
不相溃者始诸此也故舜增五等之制自下而上俾贵
贱之序益明天子之位益尊此舜所以杜万世僭陵篡
夺无穷之祸也虽后圣有作千制万度无以渝于此矣
故曰吾之所言者圣人之极致也
文王论
卷八 第 4b 页 WYG1346-0130d.png

南籥者曰美哉犹有憾说者曰憾恨也文王恨不及已
致太平意以谓文王不能夷商纣于当世取天下于己
手有遗恨焉愚甚惑之窃谓季子之是言也非知乐者
也厚诬于圣人矣若果如是季子之言也则是文王怀
二以事其上匿怨以伺其间包藏祸心乃乱臣贼子矣
何者文王受封商室列为诸侯纣虽无道也安得为人
之臣而有无君之心哉矧以文王为西伯位于诸侯之
卷八 第 5a 页 WYG1346-0131a.png

文王宜乎竭力尽能夙夜匪懈以事于纣也又岂可背
惠忘施以怨报德将成干纪乱常之事哉噫事必不然
章章矣观乎纣既失德毒流四海诸侯咸叛而文王事
之独无二心故孔子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
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又曰下之事上也虽有庇民
之大德不敢有君民之心仁之厚也有庇民之大德有
事君之小心其舜禹文王周公之谓欤若文王犹憾也
卷八 第 5b 页 WYG1346-0131b.png

叙太公之迹其后亦言西伯昌之脱羑里与吕尚阴谋
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若文王果无憾也
则何得与太公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奇计
之如是哉由是观之季子之言又何诬也曰盖此秦火
之后简编错乱司马子长修史记叙太公之迹也不能
实录善事乃散取杂乱不经之说以广其异闻尔斯固
不足疑于圣人也呜呼古称季札贤明博达观乐能尽
卷八 第 6a 页 WYG1346-0131c.png

服虔之徒复无卓识绝见以发明之斯又乖谬之甚也
辨四皓
四先生儒也哀周之亡疾秦之乱脱身乎虐焰沈冥乎
商山非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者也盖有道则见无道则
隐者也曷以知其然哉夫传嗣立嫡周道也为国之大
者莫大于传嗣传嗣之大莫大于立嫡不可不正也苟
一失其正则覆亡篡夺之祸随之自秦氏肆虐燔灭群
卷八 第 6b 页 WYG1346-0131d.png

一剑行四海由布衣取天子位斯可谓真主矣及夫祸
乱既定嗜欲既起内有嬖宠之惑外有废嫡之议群臣
汹汹莫之能止四先生将因是以行其道故从子房
而出吐一言以正太子之位此非周道绝而四先生复
传之者乎然四先生之出岂止为汉而出哉为万世而
出也汉祖起干戈中素不喜儒四先生惧其辱也故旋
踵而去终于岩石之下嗟乎逮今千馀祀人未有能知
卷八 第 7a 页 WYG1346-0132a.png

称之则西山之饿夫也后世孰称之哉司马迁班固不
能博采厥善发舒其光为四先生立传垂于无穷斯其
过矣噫万世之下使臣不敢戕其君者夷齐是也万世
之下使庶不敢乱其嫡者四先生也
董仲舒论
孔子而下至西汉间世称大儒者或曰孟轲氏荀卿氏
扬雄氏而已以其立言垂范明道救时功丰德钜也至
卷八 第 7b 页 WYG1346-0132b.png

乎何哉昔者秦灭群圣之言欲愚四海也盖天夺之鉴
以授于汉故生仲舒于孝武之世焉于时大教颓缺学
者疏阔莫明大端仲舒晔然奋起首能发圣道之本根
新孝武之耳目上自二帝下讫三代其化基治具咸得
之于心而笔之于书将以缉乾纲之绝纽辟三道之梗
涂矣故其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请诸不在六艺之
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息灭邪说斯可谓
卷八 第 8a 页 WYG1346-0132c.png

而复明者仲舒之力也彼孟轲荀卿当战国之际虽则
诸子纷乱然去圣未远先王之典经尽在扬雄处新室
之间虽则大祸是惧然汉有天下滋久讲求典礼抑亦
云备故其微言大法洽于闻见揭而行之张以为教易
耳若仲舒燔灭之馀典经已坏其微言大法希于闻见
探而索之驾以为说不其艰哉况乎暴秦之祸甚于战
国之乱与新室之惧耶然四子之道一也使易地而处
卷八 第 8b 页 WYG1346-0132d.png

孟坚作仲舒之赞言刘向称仲舒有王佐才伊吕亡以
加管晏之属伯者之佐殆不及也至向子歆以为渊源
所渐未及乎游夏而曰管晏弗及伊吕之不加过矣愚
谓歆以仲舒盛德先觉顾已勿及疾而诋之者也故虽
其父言亦以为过且仲舒于孔氏之门其功深矣观其
道也出于游夏远矣对孝武大明王道之端与夫任德
不任刑之说虽伊吕又何加焉盖用与不用尔使孝武
卷八 第 9a 页 WYG1346-0133a.png

曷有惑乎神仙之事困于征伐之弊哉仲舒不用非孝
武之过平津之罪也平津尝害其能而逐之两事骄主
才弗克施既而退死于家吁可惜也孟坚笔削之际不
能斥刘歆之浮论惑而书之失于断矣
辨扬子
千古诸儒咸称子云作太玄以准易今考子云之书观
子云之意因见非准易而作也盖疾莽而作也何哉昔
卷八 第 9b 页 WYG1346-0133b.png

莫甚于此虽火德中否而天命未改是以元元之心犹
戴于汉是时不知天命者争言符瑞称莽功德以济其
恶以苟富贵若刘歆甄丰之徒皆位至上公独子云既
耻从莽命以圣王之道自守故其位不过一大夫而已
子云既能疾莽之篡逆又惧来者蹈莽之迹复肆恶于
人上乃上酌天时行运盈缩消长之数下推人事进退
存亡成败之端以作太玄玄有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
卷八 第 10a 页 WYG1346-0133c.png

玄君象也总而治之起于牛宿之一度终于斗宿之二
十二度而或八十一首七百二十九赞二万六千二百
四十四策大明天人终始逆顺之理君臣上下去就之
分顺之者吉逆之者凶以戒违天咈人戕君盗国之辈
此子云之本意也孰谓准易而作哉诸儒咸称太玄准
易者盖以易纬言卦起于中孚震离兑坎配于四方其
六十卦各主六十七分以周一岁三百六十五日四分
卷八 第 10b 页 WYG1346-0133d.png

人格言若执此以为易则易之道泥矣且太玄之于易
犹四体之一支也何以谓之准易者乎斯言盖根于桓
谭太玄曰是书也与大易准班固谓雄以经莫大于易
故作太玄使子云被僭大易之名于千古是不知子云
者也
书汉元帝赞后
儒者长世御俗宣教化之大本也汉宣帝不识帝王远
卷八 第 11a 页 WYG1346-0134a.png

守何足委任及夫元帝即位徒有好儒之名复无用儒
之实虽外以贡薛韦平为宰相而内以弘恭石显为腹
心是时天下之政皆自恭显出贡薛之徒言不必行计
不必从但具备位而已自恭显杀萧望之京房之后群
臣侧足丧气畏权惧诛虽睹朝廷之失刑政之滥莫复敢
有抗言于时者元帝昏然不寤益信显恭是故奸邪日
进纪纲日乱风俗日坏灾异日见孝宣之业职此而衰
卷八 第 11b 页 WYG1346-0134b.png

故贡薛之徒迭为宰相而上牵制文义优游不断孝宣
之业衰焉噫史固所谓牵文义者非儒者之文义乎昔
宣帝尝怒元帝言用儒生曰乱吾家者太子也今观史
固之赞宛是元帝用儒生乱其家者也此史固不思之
甚矣向使元帝能纳萧望之刘更生京房贾捐之之谋
退去憸人进用硕老与之讲求治道以天下为心则邦
家之休祖宗之烈可垂于无穷矣安有衰灭者哉史固
卷八 第 12a 页 WYG1346-0134c.png

之政牵制佞倖优游不断孝宣之业衰焉如是则褒贬
得其中矣吾大惧后世继体守文之君览史固之赞以
为自昔儒生之不足为用也而委任佞倖以致衰乱祸
不浅矣
书贾谊传后
读汉书者靡不尤伟贾生文帝也吾观贾生宣室对鬼
神之事窃谓汉世多言神怪者由贾生启之于前而公
卷八 第 12b 页 WYG1346-0134d.png

生何得极其神怪虚无之言使文帝为之前席若以为
辨斯则辨矣然于世主何所补哉此非贾生自以被谤
谪去久而复用谀辞顺旨而对之者乎然则何以与文
帝言也如响之若是哉厥后遂使新垣平得以肆其阔
诞文帝作渭阳五帝庙又长门立五帝坛妄以祈福逮
乎孝武尤好鬼神之祀李少君以祠灶谷道进亳人缪
忌以祀泰一方进及齐人少翁东胶栾大公孙卿皆以
卷八 第 13a 页 WYG1346-0135a.png

于前而公孙卿之徒寖之于后也噫古称谊有王佐才
吾观谊所陈一痛哭二流涕六长叹息之言谊诚王佐
才也若文帝聪明而能断用之不疑则功德可量哉惜
其失于是言也吾惧后世复有年少才如贾生者不能
以道终始因少有摧踬而谀辞顺旨妄言乎天子前以
启怪乱之阶也
罪平津
卷八 第 13b 页 WYG1346-0135b.png

成至治有臣而无君不足以成至治圣如尧舜以咎陶
大禹后夔伯夷佐佑之贤如禹汤以伯益后稷伊尹仲
虺翼辅之然后能致其盛德大业辉照于千古而不可
攀况其下者乎故曰成天下之至治者有君也有臣也
三代既往而西汉为盛吾观孝武聪明宏达听断在已
有禹汤之资然其盛德大业终弗克以肖之者有君无
臣也昔秦氏肆虐群圣之道烬矣高祖以干戈取天下
卷八 第 14a 页 WYG1346-0135c.png

恭俭为天下先惟孝武天启其衷巍然独出思复三代
之至治也于是尊用儒术励精古道出府库以购其书
空岩穴以聘其贤由是天下为之丕变而向方焉噫群
贤之道迨秦而烬微孝武则终将泯泯而弗章矣孝武
之功也盛哉是时平津起徒步不数年位居丞相非不
用也向使平津能内竭乃诚外采群议以启沃使孝武
日闻其所未闻日至其所未至则三代之至治可不日
卷八 第 14b 页 WYG1346-0135d.png

禄固位自图安乐为事本传称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使
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廷诤又称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
皆背其约以顺上旨此非持禄固位自图安乐者乎孝
武职此之由其心荡矣自是方士邪怪之说得以入焉
按平津元朔五年十一月代薛泽为丞相元狩二年三
月薨且孝武崇神仙之淫祀惑少君之妖言祠灶入海
以求神仙不死之事此皆平津之所睹也蔑闻吐一言
卷八 第 15a 页 WYG1346-0136a.png

伊尹有言曰予不克俾厥后为尧舜予心愧耻若挞于
市嗟乎平津无伊尹之心诚可罪也
卷八 第 15b 页 WYG1346-0136b.png

宋文选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