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七 第 1a 页 WYG1346-011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宋文选卷七
  王禹偁文
   投宋拾遗书
十一月二十日乡贡进士王某谨斋庄沐浴裁书百拜
于拾遗执事某尝谓书契以来以文垂教者首曰孔孟
之道始否而终泰则孟不足侔于孔也何者夫子连聘
七十国而无尺土之位则否于始也明矣洎祖述尧舜
卷七 第 1b 页 WYG1346-0119b.png
宪章文武张三纲之目提五常之领制礼以检人迹作
乐以和人心恢刑政以救人失崇祭祀以介人福使后
之为君者为臣者为父者为子者不可斯须而离也则
泰于终也又明矣孟子生不享其位死不行其教所著
书亦在世之空文尔孰学而行之乎唯皮子请以孟氏
为学科属唐祚将终弃而不用可痛惜哉孟轲氏没扬
雄氏作时哀平失道贤莽用权子云以穷愁著书始务
脱祸故作太玄准周易法言准论语微机深旨世人鲜
卷七 第 2a 页 WYG1346-0120a.png
知能师而受者止一侯芭而已方之孟氏季孟间也扬
雄氏丧文中子生知隋运将终圣道来跻退居河汾间
修先王之业九年而成王氏六经门弟子有若钜鹿魏
徵河南房元龄京兆杜如晦咸北面师之隋文中子
迹逝矣门弟子归于唐尽出先师之道以弼于文皇故
能立贞观之业垂三百年传十八叶夫岂非王氏教之
效欤谓隋之夫子焉虽劣于仲尼而复优于孟扬又明
矣文中子灭昌黎文公出师戴圣人之道述作圣人之
卷七 第 2b 页 WYG1346-0120b.png
言从而学者有若赵郡李翱江夏黄颇安定皇甫湜固
其徒也然位不足以行其道时不足以振其教故不能
复贞观之风矣独以词旨幽远规正人伦亦曰唐之夫
子焉下韩氏二百年世非无其文章罕能聚徒众于门
张圣贤之道矣其或者复授于明公乎明公履孔孟扬
雄之业振仲淹退之之辞矧天与其时身得厥位则追
还唐风不为难焉然登明公之门师明公之道者甚禾
众止闻胡田二君矣岂明公道高德深之所隔也而诲
卷七 第 3a 页 WYG1346-0120c.png
人诱善之未至耶某又闻不伤胎卵之命则麟凤见矣
不骨死马之骨则千里之驹来矣明公方欲张姬孔之
道聚游夏之风盍以某为首则贤于某者不远千里而
至矣贤既至则明公之道得不光明乎道之光明也则
明公得不为宋之夫子乎得不为文之大柄乎顷者明
公之典宋鲁也某尝策杖辞亲揭厉行潦编文著书求
明公之顾一接威重属明公有泰山之祷某以晨羞阙
贡旅火是逼不果志业彷徨而归居鲁西二年间贫病
卷七 第 3b 页 WYG1346-0120d.png
相绊乞衣假食以给切累勉强为文皆有悲愁寒冻之
意不知他人之见者悯乎咎乎周乎舍乎但以砚席旧
交变化殆尽故里眦睚以为不才今年春始敢囊琴笈
文来诣辇毂登明公之门以求誉师明公之道以进身
未知明公按剑而拒之解榻而延之向所谓以某为首
则贤于某者不远千里而来矣其在今日哉且某辍旨
甘之具为桂玉之费久留阙下则身与亲冻馁俱至矣
进之退之俟明公命
卷七 第 4a 页 WYG1346-0121a.png
   答黄宗旦书
某白秀才黄生足下淳化初某自西掖贬官商洛生走
仆赍书且引孙何丁谓之事求知于我后一年某徵拜
右正言直昭文馆改礼部员外郎知制诰召入翰林充
学士留阙下者二年生未尝及吾门洎某黜守滁上生
复辱书惠文以寻前好是生不以位之高下专以道求
于我也甚善甚善观生之文词理雅正读之忘倦若与
胡舍人论春秋书述数千年事迹议数十家得失剖析
卷七 第 4b 页 WYG1346-0121b.png
明白若抵诸掌虽古作者无以过此又颜子好学论援
经而證事义尽而语简使薛邕而自为之未必至是生
道日益而文日新也某前书所谓生之文二子之文也
天下人将知之不诬矣然而谋道者贵乎有益求知者
贵乎尽心生之于我也厚矣我之于生也其有隐乎何
者某读生正汉臣策对一章文义诚为高古其间责晁
错不言王道谓汉文几于王矣以史传较之责错太重
褒文稍过耳语曰拟人必于其伦又曰人之有过各于
卷七 第 5a 页 WYG1346-0121c.png
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说者曰小人不能行君子之行非
小人之过也夫行王道者禹汤文武周公而已汉文何
主哉言王道者孔子孟轲荀卿扬雄而已晁错何人也
故子长称错学申商刑名峭直刻深者也是以错之对
策不根古道直指时事而亦有讥焉其对国之大体引
五帝者盖言汉文不能行帝道也对人情之终始引三
王者盖言汉文不能行王道也对直言极谏引五霸者
盖言汉文止正师纳谏如五霸焉志在削诸侯尊天子
卷七 第 5b 页 WYG1346-0121d.png
亦伯臣之杰者也又其杀身奉国有足多者于王道则
远矣故曰责错太重者为是也夫西汉诸帝孝文最贤
节俭爱人诚得之矣几乎王道则恐未能孟子称仁政
必自经界始而汉废古井田用秦阡陌是本已去矣禹
会涂山玉帛万国一防风后至而杀之不赦周公于三
叔亲可知也流言一作伐而灭之吴王称疾不朝文帝
赐之几杖养成大恶流患子孙行王道者果若是乎至
嬖邓通为贤臣放贾生为王傅惑辛垣平之妖而黩祀
卷七 第 6a 页 WYG1346-0122a.png
五帝忿冯唐之谏而曰独亡间处耶失德盈编不可悉
数故曰褒文稍过者是也虽然生以大儒之行专取王
道亦无累于文也某以朋友切磋之道待生而有是说
也生以为何如某顿首
   答张扶书
秀才张生足下仆之登第也与子之兄为同恩生故仆
兄事子之兄父事子之父子之于仆亦弟也子又以携
文致书问道于我他人宜有答也况子之于我哉然仆
卷七 第 6b 页 WYG1346-0122b.png
顷尝为长洲令因病起抄书得目疾不喜视书书不读
久矣虽强之少顷必息其目不数日不能竟一卷用是
见仆道益荒而文益衰也又四年之中再为谪吏顿挫
摧辱殆无生意以私家衣食之累未即引去黾勉于
簿书间以度朝夕尚有意讲道而评文乎为子力读十
数章茫然难得其句昧然难见其义可谓好大而不同
俗矣夫文傅道而明心也古圣人不得已而为之也且
人能一乎心至乎道修身则无咎事君则有立及其无
卷七 第 7a 页 WYG1346-0122c.png
位也惧乎心之所有不得明乎外道之所畜不得传乎
后于是乎有言焉又惧乎言之易泯也于是乎有文焉
信哉不得已而为之也既不得已而为之又欲乎句之
难道耶又欲乎义之难晓耶必不然矣请以六经明之
诗三百篇皆俪其句谐其音可以播筦弦荐宗庙子之
所熟也书者上古之书二帝三王之世之文也言古文
者无出于此则曰惠迪吉从逆凶又曰德日新万邦惟
怀志自满九族乃离在礼儒行者夫子之文也则曰衣
卷七 第 7b 页 WYG1346-0122d.png
冠中动作慎大让如慢小让如伪云云者在乐则曰鼓
无当于五声五声不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不得
不彰在春秋则全以属辞比事为教不可备引焉在易
则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夫岂句
之难道耶夫岂义之难晓耶今为文而舍六经又何法
焉若第取其书之所谓吊由灵易之所谓朋盍簪者模
其语而谓之古亦文之弊也近世为古文之主者韩吏
部而已吾观吏部之文未始句之难道也未始义之难
卷七 第 8a 页 WYG1346-0123a.png
晓也其间称樊宗师之文必出于己不袭蹈前人一言
一句又称薛逢为文以不同俗为主樊薛之文不行于
世吏部之文与六籍共尽此盖吏部诲人不倦进二子
以劝学者故吏部曰吾不师今不师古不师难不师易
不师多不师少惟师是尔今子年少志专雅识古道又
其文不背经旨甚可嘉也姑能远师六经近师吏部使
句之易道义之易晓又辅之以学助之以气吾将见子
以文显于时也某顿首
卷七 第 8b 页 WYG1346-0123b.png
   再答张扶书
秀才张生足下仆之前书欲生之文句易道义易晓遂
引六经韩文以为證生继为书启谓扬雄以文比天地
而下云云者甚乎哉子之笃于道而好于古者也仆为
子条辨之庶知仆之用也子之所谓扬雄以文比天地
不当使人易度易测者仆以为雄自大之词也非格言
也不可取而为法矣夫天地易简者也测天者知刚健
不息而行四时测地者知含弘光大而生万物天地毕
卷七 第 9a 页 WYG1346-0123c.png
矣何难测度哉若较其寻尺广袤而后谓之尽则天地
一器也安得言其广大乎且雄之太玄准易也易之道
圣人演之贤人注之列于六经悬为学科其义甚明而
可晓也雄之太玄既不用于当时又不行于后代谓雄
死已来世无文王周孔则信然矣谓雄之文过于伏羲
吾不信也仆谓雄之太玄乃空文尔今子欲举进士而
以文比太玄仆未之闻也子又谓六经之文语艰而义
奥者十二三易道而易晓者十七八其艰奥者非故为
卷七 第 9b 页 WYG1346-0123d.png
之语当然矣今子之文则不然凡三十篇语皆迂而艰
也义皆昧而奥也岂子之文也过于六籍耶若犹未也
子其择焉子谓韩吏部曰仆之为文意中以为好者人
必以为恶焉或时应事作俗下笔令人惭及示人人即
以为好者此盖唐初之文有六朝淫风有四子艳格至
贞元元和间吏部首唱古道人未之从故吏部意中自
是而人能是之者百不一二下笔自惭而人是之者十
有八故吏部有是叹也今吏部自是者著之于集矣自
卷七 第 10a 页 WYG1346-0124a.png
惭者弃之无遗矣仆独意祭裴少卿文在焉其略云儋
石之储不供于私室方丈之食每盛于宾筵此必吏部
自惭而当时人好之者也今之世亦然也子著书立言
师吏部之集可矣应事作俗取祭裴文可矣夫何惑焉
又谓汉朝人莫不能文不独司马相如刘向扬雄为之最
是谓功用深其文名远者数子之文班固取之列于汉
书若相如上林赋喻蜀封禅文刘向谏山陵扬雄议边
事皆子之所见也曷尝语艰而义奥乎谓功用深者取
卷七 第 10b 页 WYG1346-0124b.png
其理之当耳非语迂义暗而谓之功用也生其志之向
有江翊黄者自谓好古仆见其文义尚浅故答之曰修
之不已则为閒人今子希慕高远欲专以绝俗为至故
仆欲子之文句易道义易晓也孔子曰由也兼人故退
之求也不及故进之亦仆之志也某顿首
   代伯益上夏启书
臣益言臣与先帝比肩而事尧舜在二十二人之数先
帝以老臣为贤以天下授臣臣德薄力寡不足当之且
卷七 第 11a 页 WYG1346-0124c.png
知天意人事尽归于吾君矣今君身临大宝手握神器
老臣得伸一言以为禆益哉夫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
也天下之天下也理之得其道则民辅之失其道则民
去之民既去又孰与同其天下乎故帝尧不授于子而
授于大舜大舜不传于家而传于先帝盖恐失道而民
去矣是知亲一子则不能子兆人成一家则不能家六
合圣人之用心也如是先帝得之虽勤吾君继之忽忘
其勤臣恐失大宝而毁神器也先帝力拯横流为民粒
卷七 第 11b 页 WYG1346-0124d.png
食得九畴定九州乘四载距四海栉风沐雨奠山浚川
却昏垫之忧平水土之患以父殛而是念闻子哭而不
名然后六府孔修四隩攸宅兴播植之科定贡赋之差
亿兆熙熙以成淳化是以授禅而有天下可谓艰难矣
及其在位也卑宫室恶衣食见罪人而泣闻昌言而拜
故能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于万国可谓勤俭矣今君
得不思其艰难乎念其勤俭乎且创业者易守文者难
始则苦于焦劳终或流于逸乐今君生居帝宫坐即大
卷七 第 12a 页 WYG1346-0125a.png
位勿谓家传之勿谓已有之宜惕惕而惧其失也矧乎
天无所亲亲于有德人无所怀怀于有仁苟不肖而毁
先业亦为臣羞吾君以臣言为何哉听用之则铭于案
几可也罪咎之则斥于荒裔可也庶几老臣朽骨泉壤
见先帝而无愧色矣斯言非佞君其念之臣益顿首
   拟留侯与四皓书
汉丞相留侯张良谨裁书遣使致于商山四先生侍者
盖闻有天地以来圣人曰轩辕有崆峒之请又曰帝尧有
卷七 第 12b 页 WYG1346-0125b.png
箕山之让况乎风移世变民浇化漓北面而为臣者乎
有国家之未决智虑所不及得不资取于贤士哉先生
抱大道藏大器荣辱之事出于身外兴亡之理了于掌
中胶漆云泉泥滓爵位琼林瑶池以游以息云浆霞馔
以饮以食芳君桂父先生之交也青鸾紫凤先生之驾
也龟亡鹤夭神气愈清桂朽椿枯童颜未改万乘不能
屈其节千金不能聘其才真所谓神仙中人风尘外物
然而历观古之圣贤未尝不有意于民也故隐见随其
卷七 第 13a 页 WYG1346-0125c.png
时语默得其所进则为天下之福退则为天下之乱在
暴秦勃兴荼毒华夏虎猛择肉网密凝脂君德甚于虎
狼人命轻于草芥先生知国不可辅民不可化拂衣高
蹈遁于山林其隐也可谓得其时矣今皇帝奋布衣提
利剑拨大乱定大难起龙虎于丰谷会云雷于泗滨席
卷乱秦电扫强楚可谓英雄矣既而革秦之暴纂尧之
绪定覆盆之固成垂拱之风唯于储嗣之间忽有废立
之义臣下股慄弗敢遑宁良与帝同起于草莽间始五
卷七 第 13b 页 WYG1346-0125d.png
六年经七十战出奇画策未尝有一事见违唯于此时言
不获用既掉三寸舌为帝者之师封万户侯乃布衣之
极敢于此际爱死不谏乎盖恐死而无益于国事矣良
又闻古之天下者禅让于贤今之天下者封树其子亦
已德薄于古矣苟不选贤择能树嫡立长能无毁宗社
乎今太子为人元良立事贞固少海流润荐雷震声三
善克隆百枝无丧帝欲废而不用天下失望朝廷愕然
先生于此时可不有意于民哉良愿先生出云关开
卷七 第 14a 页 WYG1346-0126a.png
岫幌驾玄鹤驭金虬俯降殿庭辱对旒冕定天下之惑
决君上之疑隐见语默之道岂独美于昔贤耶以免于
圣人之所议望先生无截辕杜辔之虞发函一披则万
国幸甚良顿首
   待漏院记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
之佐宣其气矣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
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
卷七 第 14b 页 WYG1346-0126b.png
下法乎天也古之善相天下者自咎夔至房魏可数也
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
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朝廷自国初因旧制设宰臣待
漏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至若北阙向曙东方未
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哕哕鸾声金门未辟
玉漏犹滴彻盖下车于焉以息待漏之际相君其有思
乎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
息何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贤人在野我将进之
卷七 第 15a 页 WYG1346-0126c.png
佞人立朝我将斥之六气不和灾眚荐至愿避位以禳
之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釐之忧心忡忡待旦
而入九门既启四聪甚迩相君言焉时君纳焉皇风于
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若然总百官食万钱非幸
也宜也其或私雠未复思所逐之旧恩未报思所荣之
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车马器玩何以取之奸人附势我
将陟之直士抗言我将黜之三时告灾上有忧色搆巧
词以悦之群吏弄法君闻怨言进謟容以媚之私心慆
卷七 第 15b 页 WYG1346-0126d.png
慆假寐而坐九门既开重瞳屡回相君言焉时君惑焉
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若然则死下狱投
远方非不幸也亦宜也是知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乎
宰相可不慎欤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
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棘寺小吏王某为文请志
院壁用规于执政者年月日记
   四皓庙碑
易称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先生避
卷七 第 16a 页 WYG1346-0127a.png
秦知亡也安刘知存也应孝惠之聘知进也拒高祖之
命知退也四者备矣而正在其中先生非圣而孰为圣
乎若其秦乱而不避则焚书坑儒高斯之流也汉危而
不出则素隐行怪巢由之徒也应高祖之命则溺其冠
而骑其项矣拒孝惠之聘则功不立而名不称矣引而
伸之先生可谓全德者矣尝试论之曰古称周公圣人
也鞭伯禽教孺子居摄六年明辟未复而召公不说于
内三叔流言于外盛德大业几坠于地吁扶幼君秉大
卷七 第 16b 页 WYG1346-0127b.png
政之难也有如是哉观乎戚姬之嬖如意之宠以妾并
后以孽代宗本根一摇社稷将坠咸谓扶苏之赐死胡
亥之亡国可翘足而待也何止炎灵之不祀抑亦黔首
之罹祸岂无留侯陈八难罢六国则可议主鬯则以水
而投石也岂无曲逆间强楚解长平则可言立嫡则圆
凿而方枘也先生一出而助之一言而定之汉庭公卿
皆出其下而能锱铢钟鼎桎梏衣冠安万乘而不有其
功抗匹夫而不食其禄自非至人达识孰能与于此乎
卷七 第 17a 页 WYG1346-0127c.png
向使先生定汉嗣为汉臣报德议功必在平勃之右当
以左辅右弼前疑后丞而处之居是时也以四钜贤事
一少帝挟震主之威负不赏之功又何止流言不说之
事哉欲望其茹紫芝卧商岭其可得乎是知先生之出
非独谋汉也实将救时也先生之退非独全身也亦将
矫世也危而护之不宴安于独善可谓救乎时矣定而
去之不乘时以聚禄可谓矫乎世矣用是警民犹有建
相立顺之徒矣呜呼世之为人臣议废立者可胜道哉
卷七 第 17b 页 WYG1346-0127d.png
或因定策而专国或因援主而无君戕杀凶残何莫由
此其后滔天于莽卓盗国于曹马移徙龟鼎易于奕棋
累累简编可为太息是以先生危则坐之安则去之其
来也至公于万民其往也无私于一身前所谓知进退
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千古四贤而已或者周公相成王
摄天子功成治定制礼作乐号为先圣历代仰之岂先
生之道过于周公乎愚曰周公乘文武之业知王化可
兴故辅之以行道焉先生当暴秦之后知伯道终杂故
卷七 第 18a 页 WYG1346-0128a.png
去之以远害焉周公圣人之用者先生圣人之晦者但
时异而迹殊耳非所谓过乎周公者辛卯岁予坐事解
制诰职翌日有商于贰使之命下车拜庙西山之侧退
立廊庑古碑在焉自唐御史大夫赞皇李公而下作者
若干人因历览之美则美矣叙先生之道似有未尽就
馆濡笔申之以碑斯文也岂直歌鸿飞状鹤发而已哉
实欲使立朝廷为臣子而挟幼冲图富贵者闻而知惧
亦春秋诛乱臣贼子之旨也其词曰
卷七 第 18b 页 WYG1346-0128b.png
猗欤先生时行则行高眠商岭逃难秦坑知秦之祚亡
于子婴知汉之祚存于惠盈一言悟主万邦以贞不有
其功不食其禄远害全身矫世励俗清泉洗耳紫芝充
腹猎犬自烹冥鸿不复矫矫高节悠悠后来汉之戾园
晋之悯怀江充厚诬贾后雄猜先生不生孰为来哉昏
乱之世废立不已操欺孤儿莽抱孺子成既自我权亦
归已先生不生孰将去矣苍野峨峨祠荒薜萝遗像斯
在德音可歌清风廪廪素发皤皤永怀贞道刻石山阿
卷七 第 19a 页 WYG1346-0128c.png
 
 
 
 
 
 
 
 
卷七 第 19b 页 WYG1346-0128d.png
 
 
 
 
 
 
 
 宋文选卷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