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第 1a 页 WYG1346-0068a.png

宋文选卷五
司马君实文
中和论呈韩秉国与景仁
君子从学贵乎博求道贵乎要道之要在治其方寸之
地而已大禹谟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
厥中危则难安微则难明精之所以明其微也一之所
以安其危也要在执中而已故中庸有曰喜怒哀乐之未
卷五 第 1b 页 WYG1346-0068b.png

之未发未始不存乎中故谓之中庸庸常也以中为常
也及其既发必制之以中则无不中节中节则和矣是
故中和一物也养之以中发之以和故曰中者天下之
大本也和者天下之达道也智者知此者也仁者守此
者也礼者履此者也乐者乐此者也政者正其不然者
也刑者威其不从者也合而言之谓之道道者圣贤之
所共由也岂惟人哉天地之所生成万物靡不由之故
卷五 第 2a 页 WYG1346-0068c.png

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故曰道不可须臾离
可离非道也孔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
矣又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
矣日月至焉者斯已贤矣以是观之能久于中庸者盖
鲜矣孔子曰知者乐仁者寿盖言知夫中和者无入而不
自得能无乐乎守夫中和者清明在躬志气如神能无
寿乎诗曰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又
卷五 第 2b 页 WYG1346-0068d.png

有中和之德则邦家安荣既乐且寿也孔子曰克己复
礼为仁盖言礼者中和之法仁者中和之行故得礼斯得
仁矣孔子閒居曰无声之乐志气不违以至于气至既
起乐记曰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以至于不言而信不
怒而威盖言乐以中和为本以钟鼓为末也商颂曰不
竞不救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盖言政以中和
为美也大雅曰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
卷五 第 3a 页 WYG1346-0069a.png

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又曰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扬
子曰纾朱怀金之乐也外颜氏子之乐也内盖言圣贤
内守中和虽幽隐贫贱不失其乐也刘康公曰民受天
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能者养之以福不能者败以取
祸中庸曰大德者必得其寿盖言君子动以中和为节
至于饮食起居咸得其宜则阴阳不能病天地不能夭
虽不道引服饵不失其寿也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
卷五 第 3b 页 WYG1346-0069b.png

养德以气言之盖能谨守中和之志不以喜怒哀乐乱
其气则志平气顺德日新矣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及
夫德之成也沛然不息确然不动挺然不屈故曰至大
至刚以直养而无害不有道义以充其内能如是乎故
曰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凡人为不善能欺天下之人不
能欺其心虽忍而行之于其心不能无芥蒂焉然则浩
然之气不存矣故曰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君子优游从
卷五 第 4a 页 WYG1346-0069c.png

曰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操之则存舍之
则亡久而无怠然后能自得之此其所以难言也扬子
曰藏心于渊美厥灵根君子存神于内应务于外虽往
来万变未尝失其所守是以百骸治而德本植焉故曰
神不外也志之所至气必辅之君子乘之以为善小人
乘之以为恶故曰气者所适善恶之马也君子守中和
之心养中和之气既得其乐又得其寿夫复何求哉孔
卷五 第 4b 页 WYG1346-0069d.png

之谓矣虽然此皆纂述圣贤之言非取诸胸臆也夫道
犹的也射者莫不志于的其中否则未可知也必俟有
道者乃能裁之
再与秉国论中和呈景仁
丁通直来蒙贶书审起居安和至喜示喻见与景仁书
似怪论议有所不同此何言哉朋友道废久矣光述中
和论所以必欲呈秉国者正为求切磋琢磨庶几近于
卷五 第 5a 页 WYG1346-0070a.png

故因景仁请见之何谓怪也然光至愚于秉国之论犹
有所未达者请试陈之惟秉国择焉秉国云中之说有
二对外而为言一也无过与不及一也此诚如所谕然
中者皆不近四旁之名也指形而言之则有中有外指
德而言之则有中有和此书以中为名其所指者盖德
也非形也如秉国所云则中庸应云喜怒哀乐之未发
谓之中及其既发谓之外不则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
卷五 第 5b 页 WYG1346-0070b.png

塞则闇此诚如所喻然所谓虚者非空洞无物之谓也
不以好恶利害蔽其明是也夫心动物也一息之间升
天沈渊周流四海固不肯兀然如木石也惟贤者治之
能止于一择其所止莫如中庸故虞书曰惟精惟一允
执厥中也凡人固有无喜无怒无哀无乐之时当此之
际其心必有所在小人则追求嗜好靡所不之君子则
处于中庸之地不动以待事也大学曰知止而后有定
卷五 第 6a 页 WYG1346-0070c.png

曰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
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言各有所在也荀子曰德
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
亦言所定在德也又曰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
知曰虚一而静心未尝不藏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
已藏害所将受谓之虚心未尝不两也然而有所谓一不
以夫一害此一谓之一心未尝不动也然而有所谓静
卷五 第 6b 页 WYG1346-0070d.png

者固不谓兀然如木石也凡曰虚曰静曰定云者如大
学与荀卿之言则得中而近道矣如佛老之言则失中
而远道矣光所以不好佛老者正以其不得中道可言
而不可行故也借使有人真能独居燕坐屏物弃事以
求虚无寂灭心如死灰形如槁木及有物歘然来感之
必未免出应之则其喜怒哀乐未必皆能中节也曷若
治心养气专以忠为事则物虽辐凑横至一以中待之无有
卷五 第 7a 页 WYG1346-0071a.png

虚无为众本之所自出夫万物之有诚皆云出于无既
有则不可以无治之矣光常病辅嗣好以老庄解易恐
非易之本指未足以为据也辅嗣以雷动风行千变万
化为非天地之心然则为此者果谁耶夫雷风日月山
泽此天地所以生成万物者也若皆寂然至无则万物
何所资耶天地之雷云风雨犹人之有喜怒哀乐必不
能无亦不可无也故易曰云行雨施品物流形诗曰君
卷五 第 7b 页 WYG1346-0071b.png

见有时不可过与不及过与不及皆为灾害必得中然后
和和然后能育万物也自有天地以来阳极则阴生阴
极则阳生动极则静静极则动盛极则衰衰极则盛否
极则泰泰极则否若循环之无端万物莫不由之故曰
一阴一阳之谓道此皆天地之心然复者阳生之卦也
天地之大德曰生故圣人赞之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言天地之道虽一往一来本以好生为心也易道幽深
卷五 第 8a 页 WYG1346-0071c.png

求之空言不若验之实事窃闻秉国平日好习静光不
胜区区愿秉国试辍习静之心以为习中之心动静语
默饮食起居皆在于中勿须臾离也久而观其所得所
失孰少孰多则秉国必自得之矣岂待光之烦言哉愚
虑如此所不及者不惜更示不宣
五规(并进状/)
臣光幸得备位谏官窃以国家之事言其大
卷五 第 8b 页 WYG1346-0071d.png

于迂阔言其小者近者则丛挫委琐徒足以
浼圣听失于苛细夙夜惶惑口与心谋涉历
累旬乃敢自决与其受苛细之责不若取迂
阔之议伏以祖宗开业之艰难国家致治之
光美难得而易失不可以不慎故作保业隆
平之基因而安之者易为功颓坏之势从而
救之者难为力故作惜时道前定则不穷事
卷五 第 9a 页 WYG1346-0072a.png

原之火生于荧荧怀山之水漏于涓涓故作
重微象龙不足以致雨画饼不足以疗饥华
而不实无益于治故作务实合而言之谓之
五规此皆守邦之要道当世之切务戆陋狂
瞽触冒忌讳惟知纳忠不敢爱死伏望陛下
万几之馀游豫之间垂精留神特赐省览万
一有取裁而行之则臣生于天地之间不与
卷五 第 9b 页 WYG1346-0072b.png

保业
天下重器也得之至难守之至艰在昔始受天命之时
天下之人皆我所比肩也相与角智力而争之智竭不
能抗力屈不能支然后肯稽颡而为臣当是之时有智
相偶者则为二相参者则为三愈多则愈分自非智力
首出于世则天下莫得而一也斯不亦得之至艰乎及
夫继体之君群雄已服众心已定上下之分明强弱之
卷五 第 10a 页 WYG1346-0072c.png

也于是有骄惰之心生骄者玩兵黩武穷泰极侈神怒
不恤民怨不知一旦涣然四方溃縻秦隋之季是也惰
者沉酣宴安虑不及远善恶杂揉是非颠倒日复一日
至于不振汉唐之季是也二者或失之强或失之弱其
致败一也斯不亦守之至艰乎臣窃观自周室东迁以
来王政不行诸侯多僣分崩离析不可胜纪凡五百有
五十年而合于秦秦虐用其民十有一年而天下乱又
卷五 第 10b 页 WYG1346-0072d.png

盗之十有七年而复为汉更始不能自保光武诛除僣伪
凡十有四年然后能一之又一百五十有三年董卓擅
朝州郡瓦解更相吞噬至于魏氏海内三分凡九十有
一年而合于晋晋得天下才二十年惠帝昏愚宗室构
难群胡乘衅浊乱中原散为六七聚为二三凡二百八
十有八年而合于隋隋得天下才二十有八年炀帝无
道九州幅裂八年而天下合于唐唐得天下一百有三
卷五 第 11a 页 WYG1346-0073a.png

治之疾于是渔阳窃发四海横流肃代以降方镇跋扈
号令不从朝贡不至名为君臣实为仇敌陵夷衰微至
于五代三纲颓绝五常殄灭怀玺未煖处宫未安朝成
夕败有如逆旅祸乱相寻战争不息流血成川泽聚骸
成丘陵生民之类其不尽者几希于是太祖皇帝受命
于上帝起而拯之躬被甲冑栉风沐雨东征西伐扫除
海内当是之时食不暇饱寝不遑安以为子孙建太平
卷五 第 11b 页 WYG1346-0073b.png

年然后大禹之迹复混而为一黎民遗种始有所息肩
矣由是观之上下一千七百馀年天下一统者五百馀
年而已其间时时有小祸乱不可悉数国家自平河东
以来八十馀年内外无事然则三代以来治平之世未
有若今日之盛者也今民有十金之产犹以为先人所
营苦身劳志谨而守之不敢失坠况于承祖宗艰难之
业奄有四海傅祚万世可不重哉可不慎哉夏书曰予
卷五 第 12a 页 WYG1346-0073c.png

虎尾涉于春冰臣愿陛下夙兴夜寐兢兢业业思祖宗
之勤劳致王业之不易援古以鉴今知太平之世难得而
易失则天下生民至于鸟兽草木无不幸甚矣
惜时
夏至阳之极也而一阴生冬至阴之极也而一阳生盛
衰之相承治乱之相生天地之常经自然之至数也其
在周易泰极则否否极则泰丰亨宜日中孔子传之曰
卷五 第 12b 页 WYG1346-0073d.png

况于鬼神乎是以圣人当国家隆盛之时则戒惧弥甚
故能保其令闻永久无疆矣凡守太平之业其术无他
如守巨室而已今有巨室于此将以传之子孙为无穷
之规则必植其堂基壮其柱石彊其栋梁厚其茨盖高
其垣墙严其关键既成又择其子孙之良者使谨而守
之日省月视欹者扶之弊者补之如是则亘千万年无
颓坏也夫民者国之堂基也礼法者柱石也公卿者梁
卷五 第 13a 页 WYG1346-0074a.png

六者不可不朝念而夕思也夫继体之君谨守祖宗之
成法苟不隳之以逸欲败之以谗謟则世世相承无有
穷期及夫逸欲以隳之谗謟以败之神怒于上民怨于
下一旦涣然而去之则虽有仁智恭俭之君焦心劳力
犹不能救陵夷之运遂至于颠沛而不振呜呼可不鉴
哉今国家以此承平之时立纲布纪定万世之基使如
南山之不朽江河之不竭可以指顾而成耳失今不为
卷五 第 13b 页 WYG1346-0074b.png

斯征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时乎时乎诚难得而易失也
远谋
易曰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书曰远乃猷诗曰猷之未远
是用大谏昔圣人之教民也使之方暑则备寒方寒则备
暑七月之诗是也今夫市井负贩之人犹知旱则资车水
则资舟夏则储裘褐冬则储絺绤彼偷安苟生之徒朝醉
饱而暮饥寒者虽与之共为编户贫富必不侔矣况为
卷五 第 14a 页 WYG1346-0074c.png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
予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
迨天之未阴雨者国家閒暇无有灾害之时也彻彼桑
土者求贤于隐微也绸缪牖户者修策其政教也夫桑
土者鸱鸮所以固其室也贤俊者明主所以固其国也
国既固矣虽有侮之者庸何伤哉臣窃见国家边境有
急羽书相衔或一方饥馑饿莩盈野则庙堂之上焦心
卷五 第 14b 页 WYG1346-0074d.png

选士卒之不练牧守之不良仓廪之不实追责前人以
其备禦之无素也幸而熢燧息年榖登明王举万寿之
觞于上群公百官歌太平纵娱乐于下晏然自以为长
无可忧之事矣呜呼使自今以往四夷不复犯边水旱
不复为灾则可矣若犹未也则天幸安可数恃哉陛下
何不试以閒暇之时思不幸边鄙有警饥馑荐臻则将
帅可任者为谁牧守可倚者为谁虽在千里之外使之
卷五 第 15a 页 WYG1346-0075a.png

知豫谋也若待事至而后求之则已晚矣四夷水旱事
之细也抑又有大于是者陛下亦尝留少顷之虑乎诗
云维此圣人瞻言百里维彼愚人覆狂以喜此言远谋
之难知近言之易行也夫谋远则似迂似迂则人皆忽
之其为害至惨也亦无切身之急为利至大也而无旦
夕之验则愚者抵掌谓之迂也宜矣国家之制百官莫
得久于其位求其功也速责其过也备是故或养交饰
卷五 第 15b 页 WYG1346-0075b.png

非忧公忘私之人大抵多怀苟且之计莫肯为十年之
规况万世之虑乎自非陛下惕然远览勤而思之日复
一日长此不已岂国家之利哉此其所以痛心泣血日
夜而忧也昔贾谊当汉文帝之时以为天下之势方病
大尰又苦𨂂盭又类辟且病痱陛下视方今国家安固
公私富实百姓乐业孰与汉文然则天下之病无乃更
甚乎失今不治必为痼病陛下虽欲治之将无及已治
卷五 第 16a 页 WYG1346-0075c.png

苦随而攻之勿责目前之近功期于万世治安而已矣
重微
虞书曰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几之为言微也言当
戒惧万事之微也夫水之微也捧土可塞及其盛也漂
木石没丘陵火之微也勺水可灭及其盛也焦都邑燔
山林故治之于微则用力寡而功多治之于盛则用力
多而功少是故圣帝明王皆消恶于未萌弭祸于未形
卷五 第 16b 页 WYG1346-0075d.png

履霜坚冰至霜者寒之始也冰者寒之极也坤之初六
于律为林钟于历为建未之月阳气方盛而阴气已萌物
未知之也是故圣人谨之曰履霜坚冰至言人君者当
绝恶于未形杜乱于未成也系辞曰知几其神乎君子
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谓此道也孔子谓鲁哀
公曰昩爽夙兴正其衣冠平旦视朝虑其危难一物失理
乱亡之端君以此思忧则忧可知矣太宗皇帝命昭宣
卷五 第 17a 页 WYG1346-0076a.png

使太宗不许曰宣徽使位亚两府若使继恩为之是宦
官执政之渐也宰相固请以继恩之功大他官不足以
赏之太宗怒切责宰相特置宣政使以授之真宗皇帝欲
与章穆皇后及后宫游内库后辞曰妇人之性见珍宝
财货不能无求夫府库者国家所以养六军备非常也
今耗散之于妇人非所以重社稷真宗深以为然遂止
由是观之先帝以睿明卓越防微杜渐如此之深可不
卷五 第 17b 页 WYG1346-0076b.png

侯不悦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为功及在血胍在肠
胃桓侯皆不信及在骨髓扁鹊望之遂逃去徐福言霍
氏太盛宜以时抑制汉宣帝不从及霍氏诛人为讼其
功以为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故未然之
言常见弃及其已然又无所及夫宴安怠惰肇荒淫之
基奇巧珍玩发奢泰之端甘言卑辞启徼倖之徒附耳
屏语开谗贼之门不惜名器导僣逼之源假借威福授
卷五 第 18a 页 WYG1346-0076c.png

滋月益遂至深固比知而革之用力百倍矣伏惟陛下
思万几之至重览大易之明戒诵孔子之格言继先帝
之圣志使扁鹊得早从事毋使徐福有曲突之叹则可
以隆之于庙堂而德冒四海治之于今日而福流万世
也优游逍遥而光烈显大岂不美哉
务实
周书曰若作梓材既勤朴斲惟其涂丹雘此言为国家
卷五 第 18b 页 WYG1346-0076d.png

传子孙孝之实也辨贵贱立纪纲礼之实也和上下亲
远近乐之实也决是非明好恶政之实也诘奸邪禁暴
乱刑之实也察言行试政事求贤之实也量材能课功
状审官之实也询安危访治乱纳谏之实也选勇果习
战斗治兵之实也实之不存虽文之盛美无益也方今
远方穷民转死于沟壑而屡赦有罪循门散钱其于仁
也不亦远乎本根不固有识寒心而道宫佛庙广修御
卷五 第 19a 页 WYG1346-0077a.png

物修饰容貌其于礼也不亦远乎群心乖戾元元怨苦
而断竹数黍敲叩古器其于乐也不亦远乎是非错缪
贤不肖混殽而钩校簿书访寻比例其于政也不亦远
乎奸暴不诛冤结不理而拘泥微愆纠擿细过其于刑
也不亦远乎行能之士沉沦草野而考校文辞指决声
病其于求贤不亦远乎材任相违职业废弛而检勘出
身比类资序其于审官不亦远乎久大之谋弃而不省
卷五 第 19b 页 WYG1346-0077b.png

卒不精而广聚虚教徒取外观其于治兵不亦远乎凡
此十者皆文具而实亡本存而末在譬犹胶板为舟抟
土为楫败布为帆朽索为繂画以丹青衣以文绣使偶
人驾之而履其上以之居平陆则焕然信可观矣若以
之涉江河犯风涛岂不危哉伏望陛下拨去浮文悉敦
本实选任良吏以子惠庶民深谋远虑以保宗庙张布
纲纪使天下有欢心移易风俗使人无离愁别白是非
卷五 第 20a 页 WYG1346-0077c.png

野无遗贤进有功退不职使朝无旷官察谠言考得失
使谋无不尽选智将拣勇士使征无不服如是则国家
安若泰山而四维之也又何必以文彩之饰歌颂之声
眩惑愚俗之耳目哉
上皇帝直言书
臣伏读诏书喜极以泣昔成汤以六事自责今陛下以
四事求谏圣人所谓异世同符凡诏书所言皆今日之
卷五 第 20b 页 WYG1346-0077d.png

则高明矣行其所知则光大矣陛下诚知其如是复能
断制无疑不为左右所惑则安知今日之灾沴不为大
戊之桑榖高宗之雊雉成王之雷风宣王之旱魃更为
社稷生民之福也然自诏下以来臣不知中外之臣亦
有以当今急务生民之疾苦力为陛下别白言之者乎
盖必有之矣而臣未得闻也臣窃不自揆伏念父子受
国重恩备位侍从向在朝廷屡以狂瞽尘俛圣聪间以
卷五 第 21a 页 WYG1346-0078a.png

遇陛下发不讳之诏问以朝政之阙失斯特千载一遇
古人虽在畎亩犹不忘君况在位食禄者乎是以不敢
畏当途避众怒爱微躯保妻子心知时事之可忧而蹇
默不言也窃观陛下英睿之性希世少伦即位以来励
精求治耻为继体守成之常主高欲慕尧舜之隆下不
失汉唐之盛擢俊杰之才使之执政言无不听计无不
从所誉者超迁所毁者斥退垂衣拱手惟其所为推心
卷五 第 21b 页 WYG1346-0078b.png

不及也执政亦悉心竭力以副陛下之所欲耻为碌碌
守法循故事之臣而每以周公自任是宜百度交正四
民丰乐颂声旁溢嘉瑞沓至而六年之间百度纷扰四
民失业怨愤之声所不忍闻灾异之大古今罕比此其
故何哉岂非执政之臣所以辅陛下者未得其道欤所
谓未得其道者在于好人同已恶人异已是也陛下既
全授之以威福之柄使之制作新法以利天下是宜与
卷五 第 22a 页 WYG1346-0078c.png

臣有与之同者则擢用不次与之异者则祸辱随之人
情谁肯去福而取祸弃荣而就辱是以天下之士躁于
富贵者翕然而附之争劝陛下益加委信顺从其言严
断刑罚以绝异议如是者往往立取美官比年已来中
外执事权者皆此类也其有怀忠直守廉耻则摈斥废
弃或罹罪戾无所容立至于台谏之官天子耳目所以
规朝政之阙失纠大臣之专恣此则陛下当自择而亦
卷五 第 22b 页 WYG1346-0078d.png

惩后来必得便佞之尤者然后使为之如此则执政之
愆谬群臣之奸慝生民之疾苦远方之冤抑陛下何得
而闻之又奉使询访利害于四方者亦其所亲爱之人
皆先禀其旨凭其气势以驱迫州县之吏善恶系其笔
端升黜由其唇吻彼州县之吏承迎奉顺之不赡奚暇
与之讲利害立同异哉及其入奏则言州县守宰咸以
为便经久可行陛下但见其文书灿然可观以为法之
卷五 第 23a 页 WYG1346-0079a.png

务为新巧互陈利病各事改张使画一之法日殊月
异久而不言使民莫知所从盖由袭故则无功出奇则
有赏彼皆进身之私计非有益国便民之心也又令使
者督责所在监司监司督责所在州县上下相驱竞为
苛刻奉行新法稍不尽力则谓之非才不职也及沮坏
新法互行停替或未熟新法误有违犯者皆不理赦降
官去官与犯赃罪者同而重于犯私罪者州县之吏惟
卷五 第 23b 页 WYG1346-0079b.png

逻卒听市道之人有诽谤者执而刑之又出榜立赏募
人告捕诽谤朝政者臣不知自古圣帝明王之政固如
是耶昔尧稽于众舍己从人舜诫群臣曰予违汝弼汝
无面从退有后言此其为帝王称首也秦恶闻其过杀
其直谏之士禁偶语之人及其祸败行路之人皆知之
而已独不知此其所以为万世之明戒也子产相郑郑
人游于乡校以议执政或为请毁之子产曰何为而毁
卷五 第 24a 页 WYG1346-0079c.png

则行之其所否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而毁之
吾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严为之防岂不遽
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
决使导吾闻而药之也何今之执政异于古之执政者
乎齐景公谓梁丘据曰惟据与我和夫晏子曰据亦同
也安得为和和如和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宰
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
卷五 第 24b 页 WYG1346-0079d.png

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替其否是以政不
虐民民无争心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
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今在朝之臣对问
启沃其有异于梁丘据者乎卫侯言计非是而群臣之
和者如出乎一口子思曰以吾观卫所谓君不君臣不
臣也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事是臧之犹以众谋况和
非以长恶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之赞己暗莫甚
卷五 第 25a 页 WYG1346-0080a.png

在民上民不与也若此不已国无类矣子思言于卫
侯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君出言自以为是而卿大夫
莫敢矫其非卿大夫亦自以为是而士庶人亦莫敢矫
其非君臣既自贤矣而上下同声而贤之贤之则顺
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如此则善安从生今执政主
新法而上下同志而赞之亦有异于卫国之政乎是以
士大夫愤闷郁结视屋窃叹而不敢言庶人饥寒憔悴
卷五 第 25b 页 WYG1346-0080b.png

而阿谀壅閟以成其私者也苟忠谠退伏阿谀满侧而
欲望百度之正四方之富颂声之洽嘉瑞之臻固已难
矣今朝廷之阙政其大者有六而已一曰广散青苗使
民负债日重而县官实无所得二曰免上户之役敛下
户之钱以养浮浪之人三曰置市易之司与细民争利
而实耗散官物四曰中国未治而侵扰四夷得少失多
五曰排结保甲教习凶器以扰农民六曰信狂狡之人
卷五 第 26a 页 WYG1346-0080c.png

为陛下道也舍其大而言其小舍其急而言其缓外有
献替之迹内怀附会之心是奸邪之尤者臣不敢为也
凡此六者之为害人无贵贱愚智莫不知之及至陛下
左右前后之人日誉新法之善者其心亦知其不可但
希合圣心附会执政以盗富贵耳一旦陛下之志移则
彼之所言亦异耳臣今不敢复费简札特叙六者利害
以渎圣听但愿陛下勿问阿谀之党勿询权臣之心断
卷五 第 26b 页 WYG1346-0080d.png

役钱为害尤大夫力者民之所生而有也榖帛者可以耕
桑而得也至于钱则县官之所铸民不得私为也自未
行新法之时民间之钱固已少矣富商大贾藏镪者或
有之彼农民之富则不过占田稍广积榖稍多室屋完
修耕牛不假而已未尝有积钱巨万于家者其贫者蓝
缕不蔽形糟糠不充腹春指夏熟夏望秋成或为人耕
种资以为生亦未尝识钱也故古之取民者各因其所
卷五 第 27a 页 WYG1346-0081a.png

兴兵始有税钱者故白居易讥之曰私家无钱炉平地
无铜山言责民以所无也今有司之为法则不然无问
市井田野之人由中及外自朝及夕惟钱是求农家值
丰岁贱粜所收之榖以输官比常年之价或三分减一
于斛斗之中或十分加二以求售于人若值凶年无榖
可粜而吏责其钱不已欲卖田则家家卖田欲卖屋则
家家卖屋欲卖牛则家家卖牛既无所售则不免伐桑
卷五 第 27b 页 WYG1346-0081b.png

官然民一年如此则明年恃何以为生也故自行新法
以来农民尤被害农者天下之本也农既失业馀民安
取食哉今货益重物益轻年虽饥馑物不甚贵而民倍
困为国计者可不少思其故哉此皆敛钱之咎也今北
尽塞表东被海涯南踰江淮西抵巴蜀自去岁至今绝
少雨雪井泉溪涧往往涸竭三麦无收民已绝望孟夏
过半种未入土中下之户大抵乏食采木皮食草根以
卷五 第 28a 页 WYG1346-0081c.png

责青苗免役不敢少缓鞭笞缧绁惟恐不迨父子遑遑
如在汤火号泣呼天无复生望臣恐鸟穷则啄兽穷则
攫民困已极矣而无救恤羸者不转死于沟壑壮者不
聚而为盗贼将何之矣若东西南北所在啸聚连群结
党日流月蔓瀰满山泽蹈籍城邑州县不能禁官军不
能讨当此之时方议罢去新法又何益哉绿林赤眉黄
巾黑山之徒自何而有皆苦于赋敛岁复饥馑穷困无
卷五 第 28b 页 WYG1346-0081d.png

然自得以为太平之业八九已成此臣之所痛心疾首
昼则忘食夜则忘寝不避死亡欲嘿而不能也易复之
初九曰不远复无祗悔元吉言能改过不远则虽悔不
大至上六曰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
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言迷而有复凶且有灾于君道
尤不利者也昔秦穆败于崤秦誓曰惟古之谋人则曰
未就予忌惟今之谋人姑将以为亲虽则云然尚猷询
卷五 第 29a 页 WYG1346-0082a.png

以取覆败而思补其过也故能终雪前耻强霸西戎汉武
帝征伐四夷中国虚耗盗贼群起又丧贰师之军乃下
哀痛之诏曰乃者以缚马书遍示丞相御史二千石中
大夫为文学者皆以敌自缚其马不祥甚哉公车方士
太史太卜皆以为吉及谋计卦兆悉皆反缪然后悟
公卿方士之謟谀对不以诚致误国事有悔于心也故
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务农而天下复安国家自行新法
卷五 第 29b 页 WYG1346-0082b.png

失以苏疲民如望天之膏泽日复一日以至于今及今
改之犹可救也过则民力竭一旦涣然离散乃始安辑
岂不难哉臣窃观陛下诏书寅畏天戒深自谴咎叮咛
恳恻以求至言是陛下已知前日之失而欲有所改为
也若徒著之空文而于新法无所更变犹临鼎哀鱼之
烂而益薪不已又将何益哉陛下诚能垂日月之明奋
乾刚之断斥逐阿谀勿使壅闭自择忠谠以为谏官收
卷五 第 30a 页 WYG1346-0082c.png

间逋欠者计从初官本钱作数年输纳更不收其利免
役钱除放差役并仍旧法罢市易务其所积货物依元
买价出卖所欠官物钱亦除利傕本罢拓土辟境之兵
先阜安中国然后征伐四夷罢保甲教阅使民服田力
穑所兴修水利委诸州县相度凡利少害多者悉罢之
如此则中外欢呼上下感悦和气薰蒸雨必应矣彼阿
谀之人附会执政者皆沿新法以得富贵陛下以为非
卷五 第 30b 页 WYG1346-0082d.png

问之也窃观陛下今以旱熯之故避殿撤食其焦劳至
矣而民终不与其泽不如罢此六者则漙博之德及于
四海矣又闻京师近虽得雨而畿甸之外旱气如故王
者以四海为家无有远近皆陛下之赤子愿陛下虽徇群
臣之请御正殿复常膳犹应兢兢业业忧劳四方不可
遽自宽以谓无复有旱熯之灾也又诸州奏雨往往止
欲解陛下之焦劳一寸则云三寸三寸则云一尺多不
卷五 第 31a 页 WYG1346-0083a.png

其间官吏有不仁者至于抑过百姓只放四分以下税
此尤可罪者臣居冗散之地若朝廷间小小关失臣不
敢与闻今坐视百姓困于新法若此则为朝廷深忧而
陛下曾不之知乂今年已来臣衰疾䆮增万一不续先
朝露赍怀忠不尽之情长抱恨于泉下矣是以冒死一
为陛下言之倘陛下犹弃忽而不之信此则天也臣不
敢复言矣干冒冕旒无任战汗之至
卷五 第 31b 页 WYG1346-0083b.png

月日具位臣某谨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臣准御史
台牒状申奉四月二十日诏敕传曰近臣尽规以其荣
耻休戚与上同也今在位者视朕过失与朝廷政事之
阙默而不言乃或私议窃叹若以其责为不在己夫岂
皆习见成俗以为当然其亦有含章怀宝待唱而发者
也今百度隳弛风俗偷薄惰恶灾异谴告不一此诚忠
贤助朕忧愓以创制改法救弊除患之时宜令侍从官
卷五 第 32a 页 WYG1346-0083c.png

极言无隐噫言善而不用朕有厥咎循之而勿言尔为
不恭朕将用此考察在位所以事君之实明黜陟焉臣
以驽下之材自仁宗皇帝时蒙擢在侍从服事三朝恩
隆德厚陨身丧元不足为报虽访问所不及犹将披肝
沥胆以致区区之忠况圣意采纳之勤督责之严谆谆
如是臣敢营私避怨慝情爱己不为陛下别白当今之
切务庶几小补万分之一耶臣闻为政有体治事有要自
卷五 第 32b 页 WYG1346-0083d.png

谓为政有体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上下相维内外相制
若网之以纲丝之以纪故诗云勉勉我王纲纪四方又
云恺悌君子四方之纲古之王者设三公九卿二十七
大夫八十一元士以纲纪其内设侯伯州牧卒正连帅
属长以纲纪其外尊卑有序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
不率从此为政之体也何谓治事有要夫人智有分而
力有涯以一人之智力兼天下之众务欲物物而知之
卷五 第 33a 页 WYG1346-0084a.png

不约治寡者事不得不详约则举其大详则举其细此
自然之势也益稷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君
明则能择臣臣良则能治事也又曰元首丛脞哉股肱
惰哉万事堕哉言君亲细务则臣不尽力而事废坏也
立政曰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
是训用违庶狱庶慎文王罔敢知于兹言文王择有司
而任之其馀皆不足知也康诰曰庸庸祗祗威威显民
卷五 第 33b 页 WYG1346-0084b.png

民也是故王者之职在于量材任人赏功罚罪而已苟
能谨择公卿牧伯而属任之则其馀不待择而精矣谨
择公卿牧伯之贤愚善恶而进退诛赏之则其馀不待
进退诛赏而治矣然则王者所择之人不为多所察之
事不为烦此事之要也臣窃见陛下日出视朝继以经
席日中乃还宫禁入宫之后窃闻亦不自閒省阅天下
奏事群臣章疏逮至昏夜又御灯火研味经史博观群
卷五 第 34a 页 WYG1346-0084c.png

不能及也然自践祚以来孜孜求治于今三年而功业
未著者殆未得其体要故也祖宗创业垂统为后世法
内则设中书枢密院御史台三司审官审刑等在京诸
司外则设转运使知州知县等众官以相统御上下有
叙此所谓纲纪者也今陛下好使大臣夺小臣之事小
臣役大臣之职是以大臣解体不肯竭忠小臣诿上不
肯尽力此百官所以废弛而万事所以隳颓者也而陛
卷五 第 34b 页 WYG1346-0084d.png

廷之事且以耳目所接近日数事臣所知者言之其馀
陛下可以类求也昔汉文帝问陈平天下岁决狱及钱
榖出入几何平曰陛下即问决狱责廷尉问钱榖责治
粟内史必也使卿大夫各得尽其职此乃宰相职也若
平者可谓能知治体矣今之两府皆古宰相之任也中
书主文枢密院主武若乃百官之长非其人刑赏大政
失其宜此两府之责也至于钱榖之不充条例之不当
卷五 第 35a 页 WYG1346-0085a.png

为三司副判官诸路转运使各使久于其任以尽其能
有功则进无功则退名不能乱实伪不能掩真安民勿
扰使之日富取之有道用之有节何患财利之不丰哉
今乃使两府大臣悉取三司条例别置一局聚文士数
人与之谋议改更制置三司皆不与闻臣恐所改更者
未必胜于其旧而徒纷乱祖宗成法考古则不合适今
则非宜吏缘为奸农商失业数年之后府库耗竭于上
卷五 第 35b 页 WYG1346-0085b.png

之事无所不总若百官之职皆使两府治之则在上者
不胜其劳而在下者为无所用矣又监牧使主养马
四园苑主课利今乃使监牧使不属群牧司四园苑不
属三司提举司则在下者各得专权自恣而在上者为
无所用矣陛下方欲纳天下于大治而使百官在上者
不委其下在下者不禀其上能为治乎若此之类臣窃
恐似未得其体也凡天下之事在一县者当委之知县
卷五 第 36a 页 WYG1346-0085c.png

鄙者当委之将帅然后事乃可集何则久在其位识其
人情知其物宜赏罚之权足以休戚所部之人使之信
服故也今朝廷每有事不委之将帅监司守宰使之自
为方略责以成效而施其刑赏常好别遣使者衔命奔
走旁午于道所至徒有烦扰之弊而于事未必有益不
若勿遣之为愈也夫事之利害吏之能否皆非使者所
能素知不免临时询采于人所询者或遇公明忠信之
卷五 第 36b 页 WYG1346-0085d.png

倒置矣此二者交集于前而使者不能猝辨也是以往
往害事而少能为益非将帅监司守宰皆贤而使者皆
愚也累岁之讲求与一朝之谋议积久之采察与目前
之毁誉精粗详略其势不同故也其有居官累岁而不
知利害临人积久而不知能否或虽知利害而不能变
更虽知能否而不能黜陟此乃愚昧私曲之人朝廷当
察而去之更择贤者以代其位不当数遣使者扰乱其
卷五 第 37a 页 WYG1346-0086a.png

嫉沮坏惟恐其成官吏若是者十常五六若使使者所
规画曲尽其宜在彼之日其当职之人已怏怏不悦不
肯同心以助其谋恊力以成其事曰朝廷自遣专司治
之我何敢与知及返命之日彼必败之于后曰使者既
谋而授我我今竭力而成之功悉归于首谋之人我何
有哉此所以谓不若毋遣使者而属任当职之人为愈
也夫使者所以通远迩之情固不可无然今之转运使
卷五 第 37b 页 WYG1346-0086b.png

司自为奸慝贪纵或有所隐蔽欺罔或为部内之人所
讼或所谋画之事未得其宜朝廷欲察其罪恶审其虚
实判其曲直决其是非然后别遣使者案之若案得其
实监司有罪则当刑不才则当废岂有但已者也今每
有一事朝廷辄自京师遣使往治之是在外之官皆无所
用也使者既代之治事而当职之人亦无所刑无所废是只
使之拱手旁观偷安窃禄者矣若此之类臣窃恐似未得其
卷五 第 38a 页 WYG1346-0086c.png

在已太平之功可指日而致臣愚窃独以为未也臣闻
古之圣帝明王闻人之言则能识其是非故谓之聪观
人之行则能察其邪正故谓之明是非既辨邪正既分
奸不能惑倿不能移故谓之刚取是而舍非诛邪而用
正确然无所疑故谓之断诛一不善而天下不善者皆
惧故谓之威赏一有功而天下有功者皆喜故谓之福
今陛下聪明刚断则诚体之矣欲收威福之柄则有其
卷五 第 38b 页 WYG1346-0086d.png

平之功未可期也夫帝王之道当务其远者大者而略
其近者小者国之大事当与公卿议之而不当使小臣
参之四方之事当委牧伯察之而不当使左右觇之倘
公卿牧伯尚不能择贤者而任之小臣左右独能得贤
者而使之乎若苟为不贤则险诐私谒无不为矣今陛
下好于禁中出手诏指挥外事非公卿所荐举牧伯所
纠劾或非次迁官或无故废罢外人疑骇不知所从此
卷五 第 39a 页 WYG1346-0087a.png

耶陛下闻其言而信之臣窃以为过矣夫公卿所荐举
牧伯所纠劾或谓之贤者而不贤谓之有罪而无罪皆
有迹可见责有所归故不敢大为欺冈若奸臣密白陛
下今陛下自为圣意以行之则威福集于私门怨谤归
于陛下矣安得谓之威福在陛下耶且陛下向时手诏
所指挥者悉非大事至于两禁美官边蕃将帅省府职
任诸路监司此皆众人之所希求治乱之所系属当除
卷五 第 39b 页 WYG1346-0087b.png

陛下所明知而黜去者或更改官而升资或不久复进
用然则威福之柄果不在陛下而陛下偶未之思也以
此观之面誉陛下聪明刚断威福在已太平立致者非
愚则䛕不可不察也陛下必𣣔威福在己曷若谨择公
卿大臣明正忠信者留之愚昧阿私者去之在位者皆
得其人然后凡举一事则与之公议于朝使各言其志
陛下清心平虑择其是者而行之非者不能复夺也凡
卷五 第 40a 页 WYG1346-0087c.png

择贤者而任之不肖者不能复争也如此则谋者举者
虽在公卿大臣而行之用之皆在陛下安得谓之威福
不得已耶陛下此之不为而顾彼之欲行臣窃恐似未
得其要也夫三人群居无所统一不散则乱是故立君
以司牧之群臣百姓势均力敌不能相治故从人君决
之人君者所以行赏罚决是非也若人君不肯决当使
从谁决之乎夫人心不同如其面焉国家凡举一事
卷五 第 40b 页 WYG1346-0087d.png

贤或以为不肖此固人情之常自古而然不足怪也要
在人主审其是非而取舍之取是而舍非则安荣取非
而舍是则危辱此乃安危荣辱之所以分也是以圣主
重之故博谋群臣下及庶人然而终决之者要在人君
也古人有言曰谋之在多断之在独谋之多故可以观
利害之极致断之独故可以定天下之是非若知谋而
不知断则群下人人各欲逞其私志斯衰乱之政也诗
卷五 第 41a 页 WYG1346-0088a.png

迈谋是用不得于道哀哉为猷匪先民是程匪大猷是
经惟迩言是听惟迩言是争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
溃于成此言周室之衰人臣不明先王之大道务争近
小之事人君不能定其可否而事终无成也汉世国家
有大典礼大政令大刑狱大征伐必下公卿大夫博士
议郎议其议者固不能一必有参差不齐者矣于是天子
称制决之曰丞相议是或曰廷尉当是而群下厌然
卷五 第 41b 页 WYG1346-0088b.png

善矣然终不肯以圣志裁决遂使群臣有尚胜者以巧
文相攻辨口相挤至于再至于三互相反覆无有限极
臣愚深恐亏朝廷之政体损陛下之明德流闻四方取
轻夷狄非嘉事也夫天下之事有难决者必先以道揆
之若权衡于轻重规矩之于方圆锱铢毫忽不可欺
矣是以人君务明先王之道而不习律令知根本既植
则枝叶必茂也近者登州妇人阿云谋杀其夫重伤垂
卷五 第 42a 页 WYG1346-0088c.png

皆能立断已经审刑院大理寺刑部断为死罪而前知
登州许遵文过饰非妄为巧说朝廷命两制定夺者再
命两府定夺者再敕出而复收者一收而复出者一争
论纵横至今未定夫以田舍一妇人有罪于四海之广
万几之众其事之细何啻秋毫之末朝廷欲断其狱委
一法吏足矣今乃纷纭至此设更有可疑之事大于此
者将何以决之夫执条据例者有司之责原情制议者
卷五 第 42b 页 WYG1346-0088d.png

也阿云之事陛下试以礼观之岂难决之狱哉彼谋杀
为一事为二事谋为所因不为所因此苛察缴绕之论
乃文法俗吏之所争岂明君贤相所当留意耶今议论
岁馀而后成法终于弃百代之常典悖三纲之大义使
良善无告奸凶得志岂非徇其枝叶而忘其根本之所
致耶若此之类臣窃恐似未得其要也此皆众人之所
私议窃叹而莫敢明言者臣独以受恩深重不顾斧钺
卷五 第 43a 页 WYG1346-0089a.png

越州张察推字序
天下之事未尝不败于专而成于共专则隘隘则暌暌
则穷共则博博则通通则成故君子修身治心则与人
共其道兴事立业则与人共其功道隆功著则与人共
其名志得欲从则与人共其利是以道无不明功无不
成名无不荣利无不长小人则不然专己之道而不能
从善服义以自广也专己之功而不能任贤与能以自
卷五 第 43b 页 WYG1346-0089b.png

人之有之也是以道不免于蔽功不免于损名不免于
辱利不免于亡此二者君子小人之大分也陜郡张君
名共才甚美行甚修举进士登上科今从事于浙东某
辱与张君为同郡人习其为人固久窃以为古者名于
亲而字于朋友亦附名而为义焉某是敢辄广其名
之义而字曰大成以勉之异日张君克充其名显裕光
大庸可量哉
卷五 第 44a 页 WYG1346-0089c.png

或问太古何如曰不如今治也何以言之曰古之人寒
衣而饥食贪生而畏死不殊于今也喜怒哀乐好恶畏欲
与民俱生非今有而古无也古之人食鸟兽之肉草木
之实而衣其皮鸟兽日益殚草木日益稀人日益众物
日益寡视此或不足视彼或有馀能相与守死而勿争
乎争而不已相贼伤相灭亡人之类盖可计日而尽也
圣人者悯其然于是作而治之择其贤智而君长之分
卷五 第 44b 页 WYG1346-0089d.png

礼乐政令而纲纪之明其道德仁义孝慈忠信廉让而
教道之犹有狂愚傲狠之民悖戾而不从者于是鞭扑
以威之鈇钺以戮之甲兵以殄之是以民相与安分而
保常养生而送终繁衍而久长也及周之衰先王之道
覆荡崩坏几无馀矣其不绝者纤若毫芒是非孔子起
而振之廓而引之使阔大显融以迄于今则生民之众
几何其不沦而为禽夷也今国家所以奉事孔子非轻
卷五 第 45a 页 WYG1346-0090a.png

礼飨之自天子之贵亲北面而拜焉所以然者非一人
之私为道然也然吏于州县者或以簿领鞭扑为急务视
孔子之祠及学校废为馀事置之曾不谁何彼真俗吏
无足道者闻喜自前世固搢绅大夫之林薮也县有孔
子庙咸平中武吏慈释回修之尉李垂为之记厥后继
而为长者其严事孔子之心不能及释回于是庙屋颓
隳垣墉地缺草树荒椔碑石断仆况于乡饮酒之容弦
卷五 第 45b 页 WYG1346-0090b.png

呼为川者知防而不知浚则横溃而不禁为民者知怒
而不知教则愁怨而不从故善为川者相高下而导之
善为民者明是非而告之是以为者逸而从者昜物遂
性而功速成也今为吏者不能揭先王之道以教之而
曰吾专任刑罚亦足为治者是掩民之耳目而为陷阱
俟之也不仁孰大焉乃属邑中之贤士大夫而告之曰
今孔子之庙废不修士无所讲其业民无所承其化斯
卷五 第 46a 页 WYG1346-0090c.png

不忘而不敢请也今明府有命是天相圣人之道而以
明府赐邑人也敢不奔走而承之乃相与敛材聚土葺
屋之隳而壮大之修垣之圯而高厚之去木之椔而改
树之起碑之仆而更刻之民不加赋吏不告劳不日而
新庙焕然成矣于是邑中之贤士大夫相与诵尧舜之
书咏商周之诗于其中彬彬然有邹鲁之风矣噫马君
之于学也既正其基矣犹未也今之吏率三岁而更后
卷五 第 46b 页 WYG1346-0090d.png

宜卒成马君之志而张大之知人所以严事孔子者非
徒饰其辞论其文也固将明其道循其法心喻而身行
之使近者悦化远者慕效由邑及于乡由乡及于家父
靡不慈子靡不孝兄靡不友弟靡不恭夫然后知学之
成而为益大也夫道之污隆岂有常邪人为之则存不
为之则亡非道去人人去道也古者至治之时或耕者
推畔行者推涂狱讼不兴盗贼不作彼风俗若是之美
卷五 第 47a 页 WYG1346-0091a.png

既正矣其馀则勉之而已矣何惮不及于古耶人之言
曰古民淳质故可教今民伪薄故不可教是瞽惑之言
不足稽也于庙之成马君谓某旁县之人也宜为之记
某以不文辞不敢为使者三返而不获命因直述所闻
而书
圉人传
汧侯有马悍戾不可乘服以为无用将弃之野爱其疾
卷五 第 47b 页 WYG1346-0091b.png

驯之汧侯使养马数月益调服步骤缓急折旋左右惟
人所志汧侯喜赏以百金之禄拜为圉师众驺疾之
谮于汧侯曰马驯矣彼何功而徒费侯百金臣请代之
侯逐圉人居数月马复悍戾如故侯乃召圉人而谢曰
子能使悍马驯子去而马复悍敢问何术也对曰臣贱
夫也不知异术而惟养马之知夫马太肥则陆梁太瘠
则不能任重策之急则骇而难驯缓则不肯尽力善为
卷五 第 48a 页 WYG1346-0091c.png

之以尽其材急之以禁其逸鞭策以警其怠御控以驯
其心使之得其宜适而不劳亦不使有遗力焉其术其
法得于心应于手已不能传之于人人亦不能从已传
也如此故马之材在马马之性在我虽悍戻何伤哉汧
侯曰善圉人曰是术也岂特养马而已抑治国亦犹是
也夫材智之士治国者之悍马也舍之则不能以兴功
业御之不以道则不获其利而桀黠不可制故明君者
卷五 第 48b 页 WYG1346-0091d.png

禄太丰则堕骄堕之臣虽有智力君不得而使也制之
急则不得尽其能制之缓则不肯宣其用不任恩渥一
驱之以威则愁怨而离心故明君者节其爵禄裁其缓
急恩泽足以结其心威严足以服其志则士生死贵贱
之命在于君矣虽剽悍何忧哉汧侯悦位为上卿任以
国政用其术推而行之汧国大治
宋文选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