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五 第 1a 页 WYG1344-0411a.png

唐文粹卷九十五
宋 姚铉 编
序戊(总一十四首/)
著撰十
大统纪序(陈鸿/)
三传指要序(刘轲/)
西汉文类序(柳宗元/)
卷九十五 第 1b 页 WYG1344-0411b.png

崇丰二陵集礼后序(柳宗元/)
元和辨谤略序(唐次/)
张隐居庄子指要序(权德舆/)
注孙子序(杜牧/)
般若心经赞序(张说/)
释宗密禅源诸诠序(裴休/)
唱和联题四
卷九十五 第 2a 页 WYG1344-0412a.png

联句诗序(吕温/)
宿天长寺上方唱和诗序(权德舆/)
愚溪诗序(柳宗元/)
大统纪序 陈 鸿
叙曰臣闻日月星辰纪乎天也山岳江河纪乎地也历
数正朔纪
元符牢笼乾坤之精弹压山川之灵威武薄乎八纮文
卷九十五 第 2b 页 WYG1344-0412b.png

乃可言矣开历垂统自始皇焚书为烟烬史官废纪失
传其本后代儒者凿天地心胸造生人闻见故诸纬书
及皇甫谧谯周之徒得肆言上古之事恃无可验兢开
异说臣少学乎史氏志在编年贞元丁酉岁登太常第
始閒居遂志乃修大纪三十卷正统年代随甲子纪年
书事条贯兴废举王制之大纲天地变裂星辰错行兴
帝之理亡后之乱毕书之通讽谕明劝戒也七年书始
卷九十五 第 3a 页 WYG1344-0412c.png

无正说且书皇甫谧似是之言昔太昊氏迎日推策造
甲子臣以为天地立于水成于气气萌万物昌甲而生
生主寅帝首太昊岁起摄提故书太昊首甲寅皇甫谧
云太昊在位一百一十年又云子孙五十九(阙/)传世五
万馀岁又有修飞等九纪亦无定年陶弘景云欲以数
纪之生求知百代之上诚可笑矣臣非知古者
强为发正自太昊至炎帝世历无明文存首而已舜行
卷九十五 第 3b 页 WYG1344-0412d.png

庸三十年在位历试二年摄位二十八年服尧丧三年
其一在三十之数为天子五十年凡一百一十二岁崩
尧帝天下七十载得舜试舜三年一在徵庸正月上日
受终于文祖二十八载帝乃殂落尧二十八年合入舜
历通计在位八十一载尧在位七十二载即舜元年丙
子帝挚元年乙卯帝喾元年乙巳颛顼元年丁亥少昊
元年癸亥黄帝元年癸未炎帝元年癸未以是推之伏
卷九十五 第 4a 页 WYG1344-0413a.png

于天七年而崩益行天子事三载禹丧毕让于启启贤
诸侯归之益避于箕山之阳禹之圣启之贤益之让岂
可废而不明今以大唐元和六年太岁辛卯上推至炎
帝元年癸未凡三千六百九年自轩辕至夏殷约世本
以文宣王太史公尧典舜典商书夏书为实录周秦以
降则按本朝国史春秋纬书云炎帝子孙帝临至帝冈
又有八代四百馀年据太史
卷九十五 第 4b 页 WYG1344-0413b.png

以黄帝代炎帝纬命历叙又称少昊子孙相承十代四
百馀年验纬书起汉哀平间前代儒者好记异闻新进
后学耳目固不可验皇甫谧刘伯庄皆以舜为戊寅年
即位在位二十年遂使神农以来甲子相承错谬按汉
书舜生三十徵庸三十在位五十陟方乃死通服尧丧
三年禹崩启未立使三年何系今出益三年成禹志且
尧禅舜二十八年而崩益行天子事三年为益之事可
卷九十五 第 5a 页 WYG1344-0413c.png

伊尹周公共和如何当夏后相不恢于夏家羿为相臣
篡相自立后相奔死商丘浞又杀羿自立少康长乃复
夏政自是之后备见于诸家年历云
三传指要序 刘 轲
先儒以春秋之有三传若天之有三光然然则春秋盖
圣人之文乎圣人之文天也天其少变乎故诗有变风
易有变体春秋有变
卷九十五 第 5b 页 WYG1344-0413d.png

者准裁无所岂先圣后经以辟后生者邪抑守文持论
败溃失据者之过邪次又病今之学者涉流而迷源舍
经以习传摭直言而不知其所以言此所谓去经纬而
从组缋者矣既传生于经亦所以纬于经也三家者盖
同门而异户庸得不要其终以会其归乎愚诚颛蒙敢
会三家必当之言列于经下撰成十五卷目之曰三传
指要冀始涉者开卷有以见圣贤之心焉俾左氏富而
卷九十五 第 6a 页 WYG1344-0414a.png

庶儒道君子有以相期于孔氏之门
西汉文类序 柳宗元
左右史混久矣言事駮乱尚书春秋之旨不立自左丘
明传孔氏太史公述历古今史记迄于今交错相纠莫
能离其说独左氏国语纪言不参于事战国策春秋后
语颇本古史尚书之制然无古圣人蔚然之道大抵促
数耗矣而后之文者宠之文之近古而尤
卷九十五 第 6b 页 WYG1344-0414b.png

欲采比义会年长疾作驽堕日甚未能胜也幸吾弟宗
直爱古书乐而成之搜讨磔裂捃摭融结离而同之与
类推移不易时而咸得从其条贯森然炳然若开群玉
之府指挥联累圭璋琮璜之状各有列位不失其序虽
第其价可也以文观之则赋颂诗歌书奏诏策辨论之
词毕具以语观之则右史记言尚书国语战国策成败
兴衰之说大备无不包也噫是可以为学者之端邪始
卷九十五 第 7a 页 WYG1344-0414c.png

终莫能具卒俟宗直也故删取其序系于左以为西汉
文类首纪殷周之前其文简而野魏晋以降则荡而靡
得其中者汉氏汉氏之东则既衰矣当文帝时始得贾
生明儒术武帝尤好焉而公孙弘董仲舒司马迁相如
之徒作风雅益盛敷施天下自天子至公卿大夫士庶
人咸通焉于是宣于诏策达于奏议讽于辞赋传于歌
谣由高帝迄于哀平王莽之诛四方之文章盖烂然矣
卷九十五 第 7b 页 WYG1344-0414d.png

年间列辟之达道名臣之大范贤能之志业黔黎之风
美列焉若乃合其英精离其变通论次其序位必俟学
古者兴行之唐兴用文理贞元间文章特盛本之三代
浃于汉氏与之相准于是有能者取孟坚书类其文次
其先后为四十卷
乐府古题序 元 稹
诗讫于周离骚讫于楚是后诗之流为二十四名赋颂
卷九十五 第 8a 页 WYG1344-0415a.png

调皆诗人六义之馀而作者之旨由操而下八名皆起
于郊祭军宾吉凶苦乐之际在音声以度词审调以节
唱句度短长之数声韵平上之差莫不由之准度而又
区别其在琴瑟者为操引采民氓者为讴谣备曲度者
总得谓之歌曲词调斯皆由乐以定词非选词以配乐
也由诗而下九名皆属事而作虽题号不同而悉谓之
为诗可也后之审乐者往往采取其词度为歌曲盖选
卷九十五 第 8b 页 WYG1344-0415b.png

名尽编为乐府等题除铙吹横吹郊祀清商等词在乐
志者其馀木兰仲卿四愁七哀之辈亦未必尽播于管
弦明矣后之文人达乐者少不复如是配别但遇兴纪
题往往兼以句读短长为歌诗之异刘补阙云乐府肇
于汉魏按仲尼学文王操伯牙作水伶操齐牧犊作雉
朝飞卫女作思归引则不于汉魏而后始亦已明矣况
自风雅至于乐流莫非讽兴当时之事以贻后世之人
卷九十五 第 9a 页 WYG1344-0415c.png

不如寓意古题刺美见事犹有诗人引古以讽之义焉
曹刘沈鲍之徒时得如此亦复稀少近代惟诗人杜甫
悲陈陶哀江头兵车丽人等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
无有倚傍余少时与友人白乐天李公垂辈谓是为当
遂不复拟赋古题昨南梁州见进士刘猛李馀各赋古
乐府诗数十百中一二章咸有新意予因选而和之其
有虽用古题全无古义者若出门行不言离别将进酒
卷九十五 第 9b 页 WYG1344-0415d.png

家止述军
极意于斯文因为粗明古今歌诗同异之旨焉
崇丰二陵集礼后序 柳宗元
传曰诗书执礼礼不执则不行自开元制礼大臣讳避
去国恤章而山陵之礼遂无所执世之不学者乃妄取
预凶事之说而大典阙焉由是累圣山陵皆摭拾残缺
附比伦类己乃斥去其后莫能徵永贞元和间天祸仍
卷九十五 第 10a 页 WYG1344-0416a.png

下连为礼仪使择其僚以备损益于是河东裴瑾以太
常丞陇西辛秘以博士用焉内之则攒涂秘器象物之
宜外之则复土斥土因山之制上则顾命典策与文物
以授万国下则制服节文颁宪则以示四方由其肃恭无
不备具包并总统千载之盈缩罗络旁午百氏之异同
搜扬剪截而毕得其中顾问关决而不悖于事议者以
为司空得其人而邦典不坠裴氏乃悉取其所刋定及
卷九十五 第 10b 页 WYG1344-0416b.png

礼藏于太
诗礼传楚而郊庙之制卒正于玄成郑玄以笺注师汉
而禅代之仪卒集于小同贾谊以经术起而嘉最好学
卢植以儒学用而谌为祭法旧史咸以为荣今裴氏太
尉公以礼匡义嗣侍中公以礼议封禅祠部公以礼成
大事大理公以礼辅东宫而瑾也以礼奉二陵又能成
书以充其阙其为爱礼近古也源远乎哉瑾字丰叔其
卷九十五 第 11a 页 WYG1344-0416c.png

家道以文雅经邦政今相国郇公其宗子也郇公以孝
友勤劳扬于家邦游其门若闻韶頀入其庙如至邹鲁
恩溢乎九族礼仪于他门则丰叔之习礼也其出于孝
悌欤成书也其本于忠敬欤由于家而达于邦国其荣
于史氏也果矣
元和辨谤略序 唐 次
臣闻乾坤定而上下分矣至于播四时之候遂万物之
卷九十五 第 11b 页 WYG1344-0416d.png

为沴为灾君臣立而卑高隔矣至于处神明之奥询献
纳之辞在审乎邪正之二说正
胜则为谗为谀故诗云萋兮菲兮成是贝锦刺其组织
之甚巧也语曰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恶其莠言之
蠹政也盖谓似信而诈似忠而非便便可以动心捷捷
可以乱听岂止鹈鴂彫卉薏苡惑珠者哉况立国立家
自中徂外道偏则刑罚不中谗胜则忠孝靡彰逖览前
卷九十五 第 12a 页 WYG1344-0417a.png

伏惟睿圣文武皇帝陛下垂衣御寓化洽文明谟猷博
访于搢绅旌贲屡臻于岩冗尚复广四目周四聪制治
皆在于未萌作范将垂于不朽乃诏掌文之臣令狐楚
等上自周汉下洎隋朝求史籍之忠贤罹谗谤之事迹
叙瑕衅之本末纪谣咏之浅深编次指明勒成十卷昔
虞舜有堲谗之命我皇修辨谤之书千古一心同垂至
理将俟法宫退日昃之政别殿备乙夜之观则圣虑先
卷九十五 第 12b 页 WYG1344-0417b.png

张隐居庄子指要序 权德舆
今之畸人有隐居张氏者治庄生内外杂篇以向郭旧
注未尽采
于一说又作三十三篇指要以明之盖弘道以周物阐
幽以致用内外相济始终相发其文约其旨明累如珠
贯涣若冰释既而以予尝所蕲向俾叙而辨之为道之
用也经天地该万物内化者可以泽四海外化者可以
卷九十五 第 13a 页 WYG1344-0417c.png

善为道者如此洎乎性命耳目之相轧也不胜于物则
相刃相劘徇乎无涯气耗乎名声之域心斗于彼是之
境陈

其如是乃退广柱下之说弛张变化未始离乎道用虚
静恬淡无为无本焉故其言后王抚世也则曰静而圣
动而王无为也而尊其言君子行道也则曰时命大行
乎则返一无迹大穷乎则深根宁极窒乎欲则曰休影
卷九十五 第 13b 页 WYG1344-0417d.png

一尧桀等周公于猿狙比大舜于豕虱或至大适以为
累或至细乃牵乎用斯岂穷乡一曲者所能通故有内
外杂篇之异然则道之于物无不繇也行之者
随其方而揭厉之则为家为邦为仁为智游之泳之日
渐渍之化与心成不知所自则昧者皦躁者静循之而
愈照冥之而愈妙䙬宁悬解岂远人哉隐居之意明此
而已矣隐居名九垓别号浑沦子老于是学遍游名山
卷九十五 第 14a 页 WYG1344-0418a.png

使与漆园同代如丘明受经于仲尼矣其颜成子南荣
趎之徒欤予抠衣于君实所辱命粗举庄生之略直书
隐居之志以冠于篇
注孙子序 杜 牧
兵者刑也刑者政事也为夫子之徒实仲由冉有之事
也今者据桉听讼械系罪人笞死于市者吏之所为也
驱兵数万撅其城郭系累其妻子斩其罪人亦吏之所
卷九十五 第 14b 页 WYG1344-0418b.png

制用力少者木索笞也大而难制用力多者兵刃斩也
俱期于除去恶民安活善人为国家者使教化通流无
敢辄有不由我而自恣者其取吏也无他术也无异道
也俱止
以使之为小吏尽得其道者可以使之为大吏故用力
少者其吏易得也功易见也用力多者其吏难得也功
难就也止此而已无他术也无异道也自三代以降皆
卷九十五 第 15a 页 WYG1344-0418c.png

贤者识其大者远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近者季孙问冉
有曰子于战学之乎性达之也对曰学之季孙曰事孔
子恶乎学冉有曰即学于孔子孔子者大圣兼该文武
并用适闻其战法犹未之详也复不知自何代何人分
为二道曰文曰武离而俱行因使搢绅之士不敢言兵
或耻言之苟有言者世以为粗暴异人人不比数呜呼
亡失根本斯最为甚周公相成王制礼作乐尊大儒术
卷九十五 第 15b 页 WYG1344-0418d.png

者必有武备叱辱齐侯伏不敢动是二大圣人岂不知
兵乎周有齐太公秦有王剪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弇
虞诩段颍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
羊祜杜公元凯梁有韦睿元魏有崔浩周有
有杨素国朝有李靖李绩裴行俭郭元振如此人者当
其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于
内功后成于外彼壮健轻死善击刺者供其呼召指使
卷九十五 第 16a 页 WYG1344-0419a.png

夫之辱也谓其书真不虚说年十六时见盗起圜二三
千里系戮将相族诛刺史及其官属尸塞城府山东崩
坏殷殷焉声振朝廷当其时使将兵行诛者则必壮健
善击刺者卿大夫行列进退一如常时笑歌嬉游辄不
为辱非当辱不辱以为山东乱事非我辈所当知牧自
此谓幼所读礼真妄人之言不足取信不足为教及年
二十始读尚书毛诗左传国语十三代史书见其树立
卷九十五 第 16b 页 WYG1344-0419b.png

博识之士则必树立其国也壮健击刺不学之徒则必
败亡其国也然后信知为国家者兵最为大非贤卿大
夫不可堪任其事苟有败灭真卿大夫之辱信不虚也
因求自古以兵著书列于后世可以教于后生者凡十
数家且数万言其孙武
将兵者有成者有败者勘其事迹皆与武所著书一一
相抵当犹印圈模刻一不差跌武之所论大约用仁义
卷九十五 第 17a 页 WYG1344-0419c.png

笔其精切凡十三篇成为一编曹自为序因注解之曰
吾读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深矣然其所为注解十不释
一此者盖非曹不能尽注解也予寻魏志见曹自作兵
书十馀万言诸将征伐皆以新书从事从令者剋捷违
教者负败意曹自于新书中驰骤其说自成一家事业
不欲随孙武后尽解其书不然者曹岂不能邪今新书
已亡不可复知予因取孙武书备其注曹之所注亦尽
卷九十五 第 17b 页 WYG1344-0419d.png

学之犹盘中走丸丸之走盘横斜圆直计于临时不可
尽知其必可知者是知丸不能出于盘也议于廊庙之
上兵形已成然后付之于将汉祖言指踪者人也获兔
者犬也此其是也彼为相者曰兵非吾事吾不当知君
子曰叨居其位可也
万行起心心人之主三乘归一一法之宗知心无所得
卷九十五 第 18a 页 WYG1344-0420a.png

也如来说诸法空相法亦空也知法照空见空舍法二
者知见复非空邪是故定与慧俱空中法入此门者为
明门行此路者为超路非夫行深波若者其孰能證于
此乎秘书少监驸马都尉荥阳郑万钧深艺之士也学
有传癖书成草圣乃挥洒手翰镌刻心经树圣善之宝
坊启未来之华业佛以无依相而说法本不生我以无
得心而传今则无灭道存文字意齐天壤国老张说闻
卷九十五 第 18b 页 WYG1344-0420b.png

释宗密禅源诸诠序 裴 休
禅师集禅源诸诠为禅藏而都叙之休曰未曾有也自
如来现世随机立教菩萨间生据病指药故一代时教
开深浅之三门一真净心演性相之别法马龙二士皆
弘调御之说而空性异宗能秀二师俱传达摩之心而
顿渐殊禀天台专依三观牛头无有一法
真荷泽直指知见其他空有相破真妄相攻反夺顺取
卷九十五 第 19a 页 WYG1344-0420c.png

多品投机随气不得一同虽俱为證悟之门尽是正真
之道然诸宗门下通少局多故数十年来师法益坏以
承禀为户牖各自开张以经论为干戈互相攻击情随
函矢而迁变法逐人我以高低是非纷挐莫能辨析则
向者世尊菩萨诸方教宗适足以起诤后人增烦恼病
何利益之有哉圭峰大师久而叹曰吾丁此时不可以
默矣于是以如来三种教义印禅宗三种法门融瓶盘
卷九十五 第 19b 页 WYG1344-0420d.png

据会要而来者同趋尚恐学者之难明也又复直示宗
源本末真妄之和合空性之隐显法义之差殊顿渐之
同异遮表之回互权实之深浅通局之是非莫不提耳
而告之指掌而示之嚬伸以吼之柔和以诱之乳而药
之忧性命之夭伤也保而护之念水火之漂焚也挈而
导之惧邪小之逆陷也挥而散之悲斗诤之牢固也大
明不能破长夜之昏慈
卷九十五 第 20a 页 WYG1344-0421a.png

劫蒙益是则世尊为阐教之主吾师为会教之人本末
相符远近相照可谓毕一代时教之能事矣或曰自如
来灭后未尝大都而通之今一旦违宗趣而不守废关
防而不据无乃乖秘藏密契之道乎答曰佛于法华经
涅槃会中亦以融为一味但昧者不觉故涅槃经云迦
叶菩萨曰诸佛有密语而无密藏世尊赞之曰如来之
言开发显露清净无翳愚人不解谓之秘藏智者了达
卷九十五 第 20b 页 WYG1344-0421b.png

夷佛道备则诸法总持而防在外魔不当复执情攘臂
于其间也鸣呼后学者当取信于佛无取信于人当取
證于本法无取證于末习能如是则可以报圭峰大师
劬劳之德矣
荆潭唱和诗序 韩 愈
从事有示愈以荆潭酬唱诗者愈既受以卒业因仰而
言曰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驩愉之辞难
卷九十五 第 21a 页 WYG1344-0421c.png

野至若王公贵人气得志满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
为今公开镇蛮荆统郡惟九常侍杨公领湖之南攘地
二千里德刑之政并勤爵禄之报两崇乃能存志乎诗
书寓辞乎咏歌往复循环有唱斯和搜奇扶怪雕镂文
字与韦布里闾憔悴专一之士较其毫釐分寸铿锵发
金石幽眇感鬼神信所谓材全而能钜者也两府之从
事与部属之吏属而和之苟在编者咸可观也宜乎施
卷九十五 第 21b 页 WYG1344-0421d.png

荆潭唱和诗序
联句诗序 吕 温
河东柳茂直与余有藩杨之睦且道义相得也余兄弟
志守拙默不交当世晨昏之外靖专一室顾我者惟茂
直而已以为切磋盖常事讨论有宴息导志气徒然起
愤议时世予欲无言其或晴天旷景浩荡多思永夜高
月耿耿不寐或风露初晓恍若有得或烟雨如晦缅怀
卷九十五 第 22a 页 WYG1344-0422a.png

因翰墨之馀琴酒之暇属物命篇联珠唱玉审韵谐律
同声相应研情比象造境皆会亦有众壑合注寖为大
川群山出云混成一气朗宣五色微阐六义虽小道必
有可观其在兹矣茂直命余序述存以编简俾后之观
者知吾党所立之滥觞
崔吏部卫兵部同南县尉日宿天长寺上方唱和
诗序 权德舆
卷九十五 第 22b 页 WYG1344-0422b.png

求情发于中而声成文以观以群以比以兴清河崔处
仁河东卫从周于是有清秋仁祠往复十七韵之作初
二贤皆以秀造分校秘府弘文之书贞元初同为渭南
尉联曹结绶相视莫逆处仁自府庭旋归税驾于斯国
门胜槩康庄在下驰车徒而走声利者此为咽喉外烦
埃

之月露眺听寂寞情灵感发投者报者无非琼瑶如金
卷九十五 第 23a 页 WYG1344-0422c.png

以本官入为翰林学士处仁
处仁西垣即真从周复以外郎掌诰洎处仁迁小宗伯
而从周即真俄掌贡举实为之代元和三年秋处仁为
吏部侍郎从周为兵部侍郎重九休浣联镳道旧永怀
曩篇三纪于兹虑屋壁之隙坏诗文之磨灭不若刻勒
片石之为坚且久也惟二贤大雅闳达人伦龟玉更为
王杨迭为田苏便蕃清近烜赫章大其于为霖为砺四
卷九十五 第 23b 页 WYG1344-0422d.png

觞于此乎德舆与二君子同为谏官同掌书命相继典
贡士分曹居中台其间交代迭处不可具举敢叨益者
之数实悦同心之言追琢既具序夫本末亦二君子之
志也
愚溪诗序 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常居也故
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
卷九十五 第 24a 页 WYG1344-0423a.png

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
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
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
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
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
东为愚堂其南为愚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
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夫水智者乐也今
卷九十五 第 24b 页 WYG1344-0423b.png

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
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宁
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
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余遭有道而违于理
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
溪余得专而名焉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
彻锵鸣余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余虽
卷九十五 第 25a 页 WYG1344-0423c.png

所避之以愚词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
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
石上
卷九十五 第 25b 页 WYG1344-0423d.png

唐文粹卷九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