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三十七 第 1a 页 WYG1384-0628c.png

唐宋八大家文钞卷一百三十七
明 茅坤 撰
东坡文钞二十一
策
省费用
论节财处甚工而所举郊之赏与夫宫观使及都
水监数者盖冗员之一耳必有忌讳而未尽之说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b 页 WYG1384-0628d.png

里当其受命四方之君长交至于其廷军旅四出以征
伐不义之诸侯而未尝患无财方此之时关市无征而
山泽不禁取于民者不过什一而财有馀及其衰也内
食千里之租外收千八百国之贡而不足于用由此观
之夫财岂有多少哉人君之于天下俯已以就人则昜
为功仰人以援已则难为力是故广取以给用不如节
用以廉取之为昜也臣请得以小民之家而推之夫民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a 页 WYG1384-0629a.png

之奉出入于十金之中宽然而有馀及其一旦稍稍蓄
聚衣食既足则心意之欲日以渐广所入益众而所欲
益以不给不知罪其用之不节而以为求之未至也是
以富而愈贪求愈多而财愈不供此其为惑未可以知
其所终也盍亦反其始而思之夫向者岂能寒而不衣
饥而不食乎今天下汲汲乎以财之不足为病者何以
异此国家创业之初四方割据中国之地至狭也然岁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b 页 WYG1384-0629b.png

并潞其费用之众又百倍于今可知也然天下之士未
尝思其始而喘喘焉患今世之不足则亦甚惑矣夫为
国有三计有万世之计有一时之计有不终月之计古
者三年耕必有一年之蓄以三十年之通计则可以九
年无饥也岁之所入足用而有馀是以九年之蓄常间
而无用卒有水旱之变盗贼之忧则官可以自办而民
不知如此者天不能使之灾地不能使之贫四夷盗贼
卷一百三十七 第 3a 页 WYG1384-0629c.png

足以为一岁之出天下之产仅足以供天下之用其平
居虽不至于虐取其民而有急则不免于厚赋故其国
可静而不可动可逸而不可劳此亦一时之计也至于
最下而无谋者量出以为入用之不给则取之益多天
下晏然无大患难而尽用衰世苟且之法不知有急则
将何以加之此所谓不终月之计也今天下之利莫不
尽取山陵林麓莫不有禁关有征市有租盐铁有𣙜酒
卷一百三十七 第 3b 页 WYG1384-0629d.png

人其少壮之时礼健勇武然后可以望其无疾以至于
寿考今未五六十而衰老之候具见而无遗若八九十
者将何以待其后耶然天下之人方且穷思竭虑以广
求利之门且人而不思则以为费用不可复省使天下
而无盐铁酒茗之税将不为国乎臣有以知其不然也
天下之费固有去之甚昜而无损存之甚难而无益者
矣臣不能尽知请举其所闻而其馀可以类求焉夫无
卷一百三十七 第 4a 页 WYG1384-0630a.png

是以疑而不敢去三岁而郊郊而赦赦而赏此县官有
不得巳者天下吏士数日而待赐此诚不可以卒去至
于大吏所谓股肱耳目与县官同其忧乐者此岂亦不
得已而有所畏耶天子有七庙今又饰老佛之宫而为
之祠固已过矣又使大臣以使领之岁给以巨万计此
何为者也天下之吏为不少矣将患未得其人苟得其
人则凡民之利莫不备举而其患莫不尽去今河水为
卷一百三十七 第 4b 页 WYG1384-0630b.png

顾为都水监夫四方之水患岂其一人坐筹于京师而
尽其利害天下有转运使足矣今江淮之间又有发运
禄赐之厚徒兵之众其为费岂胜计哉盖尝闻之里有
畜马者患牧人欺之而盗其刍菽也又使一人焉为之
厩长厩长立而马益癯今为政不求其本而治其末自
是而推之天下无益之费不为不多矣臣以为凡若此
者日求而去之自毫釐以往莫不有益惟无轻其毫釐
卷一百三十七 第 5a 页 WYG1384-0630c.png

蓄材用
欲募天下之将材而归之于治兵治兵固一说
然其本尤在君相之一心与一气
夫今之所患兵弱而不振者岂士卒寡少而不足使欤
器械钝弊而不足用欤抑为城郭不足守欤廪食不足
给欤此数者皆非也然所以弱而不振则是无材用也
夫国之有材譬如山泽之有猛兽江河之有蛟龙伏乎
卷一百三十七 第 5b 页 WYG1384-0630d.png

蟠牂豚之所伏虽千仞之山百寻之溪而人昜之何则
其见于外者不可欺也天下之大不可谓无人朝廷之
尊百官之富不可谓无才然以区区之二寇举数州之
众以临中国抗天子之威犯天下之怒而其气未尝少
衰其词未尝少挫则是其心无所畏也主忧则臣辱主
辱则臣死今朝廷之士不能无忧而大臣恬然未有拒
绝之议非不欲绝也而未有以待之则是朝廷无所恃
卷一百三十七 第 6a 页 WYG1384-0631a.png

士未战而先期于败则是民轻其上也外之蛮夷无所
畏内之朝廷无所恃而民又自轻其上此犹足以为有
人乎天下未尝无才患所以求才之道不至古之圣人
以无益之名而致天下之实以可见之实而较天下之
虚名三者相为用而不可废是故其始也天下莫不纷
然奔走从事于其间而要之以其终不肖者无以欺其
上此无他先名而后实也不先其名而惟实之求则来
卷一百三十七 第 6b 页 WYG1384-0631b.png

之人则是不先名之过也天子之所向天下之所奔也
今夫孙吴之书其读之者未必能战也多言之士喜论
兵者未必能用也进之以武举试之以骑射天下之奇
士未必至也然将以求天下之实则非此三者不可以
致以为未必然而弃之则是其必然者恐不可得而见
也往者西师之兴其先也惟不以虚名多致天下之才
而择之以待一旦之用故其兵兴之际四顾惶惑而不
卷一百三十七 第 7a 页 WYG1384-0631c.png

言不爱高爵重赏以求强兵之术当此之时天下嚣然
莫不自以为知兵也来者日多而其言益以无据至于
临事终不可用执事之臣亦遂厌之而知其无益故兵
休之日举从而废之今之论者以为武举方略之类适
足以开侥倖之门而天下之实才终不可以求得此二
者皆过也夫既已用天下之虚名而不较之以实至其
弊也又举而废其名使天下之士不复以兵术进亦己
卷一百三十七 第 7b 页 WYG1384-0631d.png

于武力独见之于战耳战不可得而试也是故见之于
治兵子玉治兵于蔿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蔿贾
观之以为刚而无礼知其必败孙武始见试以妇人而
犹足以取信于阖闾使知其可用故凡欲观将帅之才
否莫如治兵之不可欺也今夫新募之兵骄而难令勇
悍而不知战此真足以观天下之才也武举方略之类
以来之新兵以试之观其颜色和昜则足以见其气约
卷一百三十七 第 8a 页 WYG1384-0632a.png

其能凡此者皆不可彊也故曰先之以无益之虚名而
较之以可见之实庶乎可得而用也
练军实
欲为择兵而募而又限以年 精悍之色博达
之才
三代之兵不待择而精其故何也兵出于农有常数而
无常人国有事要以一家而备一正卒如斯而已矣是
卷一百三十七 第 8b 页 WYG1384-0632b.png

皆其壮子弟故其无事而田猎则未尝发老弱之民兵
行而馈粮则未尝食无用之卒使之足轻险阻而手昜
器械聪明足以察旗鼓之节强锐足以犯死伤之地千
乘之众而人人足以自捍故杀人少而成功多费用省
而兵卒强盖春秋之时诸侯相并天下百战其经传所
见谓之败绩者如城濮鄢陵之役皆不过犯其偏师而
猎其游卒敛兵而退未有僵尸百万流血于江河如后
卷一百三十七 第 9a 页 WYG1384-0632c.png

可得而多杀也及至后世兵民既分兵不得复而为民
于是始有老弱之卒夫既已募民而为兵其妻子屋庐
既已托于营伍之中而其姓名既已书于官府之籍行
不得为商居不得为农而仰食于官至于衰老而无归
则其道诚不可以弃去是故无用之卒虽薄其资粮而
皆廪之终身凡民之生自二十以上至于衰老不过四
十馀年之间勇锐强力之气足以犯坚冒刃者不过二
卷一百三十七 第 9b 页 WYG1384-0632d.png

官也自此而推之养兵十万则是五万人可去也屯兵
十年则是五年为无益之费也民者天下之本而财者
民之所以生也有兵而不可使战是谓弃财不可使战
而驱之战是谓弃民臣观秦汉之后天下何其残败之
多耶其弊皆起于分民而为兵兵不得休使老弱不堪
之卒拱手而就戮故有以百万之众而见屠于数千之
兵者其良将善用不过以为饵委之啖贼嗟夫三代之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0a 页 WYG1384-0633a.png

往者陜西之役举籍平民以为兵加以明道宝元之间
天下旱蝗以及近岁青齐之饥与河朔之水灾民急而
为兵者日以益众举籍而按之近岁以来募兵之多无
如今日者然皆老弱不教不能当古之十五而衣食之
费百倍于古此甚非所以长久而不变者也凡民之为
兵者其类多非良民方其少壮之时博弈饮酒不安于
家而后能捐其身至其少衰而气沮盖亦有悔而不可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0b 页 WYG1384-0633b.png

民之愿为兵者皆三十以下则收限以十年而除其籍
民三十而为兵十年而复归其精力思虑犹可以养生
送死为终身之计使其应募之日心知其不出十年而
为十年之计则除其籍而不怨以无用之兵终身坐食
之费而为重募则应者必众如此县官长无老弱之兵
而民之不任战者不至于无罪而死彼皆知其不过十
年而复为平民则自爱其身而重犯法不至于叫呼无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1a 页 WYG1384-0633c.png

常骄悍而民常怯贼盗攻之而不能禦边寇掠之而不
能抗今使民得更代而为兵兵得复还而为民则天下
之知兵者众而盗贼边寇将有所忌然犹有言者将以
为十年而代故者已去而新者未教则缓急有所不济
夫所谓十年而代者岂其举军而并去之有始至者有
既久者有将去者有当代者新故杂居而教之则缓急
可以无忧矣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1b 页 WYG1384-0633d.png

劝亲睦
三代之遗言深见而文亦爽
夫民相与亲睦者王道之始也昔三代之制画为井田
使其比闾族党各相亲爱有急相赒有喜相庆死丧相
恤疾病相养是故其民安居无事则往来欢欣而狱讼
不生有寇而战则同心并力而缓急不离自秦汉以来
法令峻急使民离其亲爱欣欢之心而为邻里告讦之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2a 页 WYG1384-0634a.png

各有法一家之法而人各有心纷纷乎散乱而不相属
是以礼让之风息而争斗之狱繁天下无事则务为欺
诈相倾以自成天下有变则流徙涣散相弃以自存嗟
夫秦汉以下天下何其多故而难治也此无他民不爱
其身故轻犯法轻犯法则王政不行欲民之爱其身则
莫若使其父子亲兄弟和而妻子相好夫民仰以事父
母旁以睦兄弟而俯以恤妻子则其所赖于生者重而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2b 页 WYG1384-0634b.png

和亲则其道必始于宗族臣欲复古之小宗以收天下
不相亲属之心古者有大宗有小宗故礼曰别子为祖
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
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
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古
者诸侯之子弟异姓之卿大夫始有家者不敢祢其父
而自使其嫡子后之则为大宗族人宗之虽百世而宗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3a 页 WYG1384-0634c.png

者百世不迁者也别子之庶子又不得祢别子而自使
其嫡子为后则为小宗小宗五世之外则无服其继祢
者亲兄弟为之服其继祖者从兄弟为之服其继曾祖
者再从兄弟为之服其继高祖者三从兄弟为之服其
服大功九月而高祖以外亲尽则易宗故曰宗其继高
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小宗四有继高祖者有继曾祖者
有继祖者有继弥者与大宗为五此所谓五宗也古者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3b 页 WYG1384-0634d.png

子之宗其法止于四而其实无穷自秦汉以来天下无
世卿大宗之法不可以复立而其可以收合天下之亲
者有小宗之法存而莫之行此甚可惜也今夫天下所
以不重族者有族而无宗也有族而无宗则族不可合
族不可合则虽欲亲之而无由也族人而不相亲则忘
其祖矣今世之公卿大臣贤人君子之后所以不能世
其家如古之久远者其族散而忘其祖也故莫若复小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4a 页 WYG1384-0635a.png

则以其服坐贫贱不敢轻而富贵不敢以加之冠昏必
告丧必赴此非有所难行也今夫良民之家士大夫之
族亦未必无孝悌相亲之心而族无宗子莫为之纠率
其势不得相亲是以世之人有亲未尽而不相往来冠
昏不相告死不相赴而无知之民遂至于父子异居而
兄弟相讼然则王道何从而兴乎呜呼世人之患在于
不务远见古之圣人合族之法近于迂阔而行之期月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4b 页 WYG1384-0635b.png

怠也天下之民欲其忠厚和柔而昜治其必自小宗始
矣
均户口
文甚疏鬯其欲使天下之宦游者徙之荆襄唐
邓许洛陈蔡之间其说难行
夫中国之地足以食中国之民有馀也而民常病于不
足何哉地无变迁而民有聚散聚则争于不足之中而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5a 页 WYG1384-0635c.png

昔者三代之制度地以居民民各以其夫家之众寡而
受田于官一夫而百亩民不可以多得尺寸之地而地
亦不可以多得一介之民故其民均而地有馀当周之
时四海之内地方千里者九而京师居其一有田百同
而为九百万夫之地山陵林麓川泽沟渎城郭宫室涂
巷三分去一为六百万夫之地又以上中下田三等而
通之以再昜为率则王畿之内足以食三百万之众以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5b 页 WYG1384-0635d.png

夫一夫之地而食五人则是万有三千五百万人可以
仰给于其中当成康刑措之后其民极盛之时九州之
籍不过千三万四千有馀夫地以十倍而民居其一故
榖常有馀而地力不耗何者均之有术也自井田废而
天下之民转徙无常惟其所乐则聚以成市侧肩蹑足
以争寻常挈妻负子以分升合虽有丰年而民无馀蓄
一遇水旱则弱者转于沟壑而强者聚为盗贼地非不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6a 页 WYG1384-0636a.png

均其弊有二上之人贱农而贵末忽故而重新则民不
均夫民之为农者莫不重迁其坟墓庐舍桑麻果蔬牛
羊耒耜皆为子孙百年之计惟其百工技艺游手浮食
之民然后可以怀轻资而极其所往是故上之人贱农
而贵末则农民舍其耒耜而游于四方择其所利而居
之其弊一也凡人之情怠于久安而谨于新集水旱之
后盗贼之馀则必省刑罚薄税敛轻力役以怀逋逃之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6b 页 WYG1384-0636b.png

人忽故而重新则其民稍稍引去聚于其所重之地以
至于众多而不能容其弊二也臣欲去其二弊而开其
二利以均斯民昔者圣人之兴作也必因人之情故昜
为功必因时之势故易为力今欲无故而迁徙安居之
民分多而益寡则怨谤之门盗贼之端必起于此未享
其利而先被其害臣愚以为民之情莫不怀土而重去
惟士大夫出身而仕者狃于迁徙之乐而忘其乡昔汉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7a 页 WYG1384-0636c.png

仕至某者皆徙荆襄唐邓许汝陈蔡之间今士大夫无
不乐居于此者故恐独往而不能济彼见其侪类等夷
之人莫不在焉则其去唯恐后耳此其所谓因人之情
夫天下不能岁岁而丰也则必有饥馑流亡之所民方
其困急时父子且不能相顾又安知去乡之为戚哉当
此之时募其乐徙者而使所过廪之费不甚厚而民乐
行此其所谓因时之势然此二者皆授其田贷其耕耘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7b 页 WYG1384-0636d.png

庶乎有息肩之渐也
较赋役
与今江南赋役之患不同今江以北户止开石
数而不及田之亩数正如此
自两税之兴因地之广狭瘠腴而制赋因赋之多少而
制役其初盖甚均也责之厚赋则其财足以供署之重
役则其力足以堪何者其轻重厚薄一出于地而不可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8a 页 WYG1384-0637a.png

故贫者鬻田则赋轻而富者加地则役重此所以度民
力之所胜亦所以破兼并之门而基侥倖之源也及其
后世岁月既久则小民稍稍为奸度官吏耳目之所不
及则虽有法禁公行而不忌今夫一户之赋官知其为
赋之多少而不知其为地之几何也如此则增损出入
惟其意之所为官吏虽明法禁虽严而其势无由以止
绝且其为奸常起于贸易之际夫鬻田者必穷迫之人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8b 页 WYG1384-0637b.png

贫者迫于饥寒而欲其速售是故多取其地而少入其
赋有田者方其穷困之中苟可以缓一时之急则不暇
计其他日之利害故富者地日以益而赋不加多贫者
地日以削而赋不加少又其奸民欲计免其赋役者割
数亩之地加之以数倍之赋而收其少半之值或者亦
贪其直之微而取焉是以数十年来天下之赋大抵淆
乱有兼并之族而赋甚轻有贫弱之家而不免于重役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9a 页 WYG1384-0637c.png

天下皆是也夫天下不可以有侥倖也天下有一人焉
侥倖而免则亦必有一人焉不幸而受其弊今天下侥
倖者如此之众则其不幸而受弊者从可知矣三代之
赋以什一为轻今之法本不至于什一而取然天下嗷
嗷然以赋敛为病者岂其岁久而奸生偏重而不均以
至于此欤虽然天下皆知其为患而不能去何者势不
可也今欲按行其地之广狭瘠腴而更制其赋之多寡
卷一百三十七 第 19b 页 WYG1384-0637d.png

其意之喜怒而其患益深是故士大夫畏之而不敢议
而臣以为此最昜见者顾弗之察耳夫昜田者必有契
契必有所直之数其所直之数必得其广狭瘠腴之实
而官必据其所直之数而取其昜田之税是故欲知其
地之广狭瘠腴可以其税推也久远者不可复知矣其
数十年之间皆足以推较求之故府犹可得而见苟其
税多者则知其直多其直多者则知其田多且美也如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0a 页 WYG1384-0638a.png

田者皆以其直之多少而给其赋重为之禁而使不敢
以不实之直而书之契则夫自今以往者贸易之际为
奸者其少息矣要以知凡地之所直与凡赋之所宜多
少而以税参之如此则一持筹之吏坐于帐中足以周
知四境之虚实不过数月而民得以少苏不然十数年
之后将不胜其弊重者日以轻轻者日以重而未知其
所终也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0b 页 WYG1384-0638b.png

论利害处刺骨
自昔天下之乱必生于治平之日休养生息而奸民得
容于其间蓄而不发以待天下之衅至于时有所激势
有所乘则溃裂四出不终朝而毒流于天下圣人知其
然是以严法禁督官吏以司察天下之奸民而去之夫
大乱之本必起于小奸惟其小而不足畏是故其发也
常至于乱天下今夫世人之所忧以为可畏者必曰豪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1a 页 WYG1384-0638c.png

无以为资且其治平无事之时虽欲为大盗将安所容
其身而其残忍贪暴之心无所发泄则亦时出为盗贼
聚为博奕群饮于市肆而叫号于郊野小者呼鸡逐狗
大者椎牛发冢无所不至捐父母弃妻孥而相与嬉游
凡此者举非小盗也天下有衅锄耰棘矜相率而剽夺
者皆向之小盗也昔三代之圣王果断而不疑诛除击
去无有遗类所以拥护良民而使安其居及至后世刑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1b 页 WYG1384-0638d.png

露自入于刑而后去也夫为恶而不入于刑者固已众
矣有终身为不义而其罪不可指名以附于法者有巧
为规避持吏短长而不可诘者又有因缘幸会而免者
如必待其自入于刑则其所去者盖无几耳昔周之制
民有罪恶未丽于法而害于州里者桎梏而坐诸嘉石
重罪役之期以次轻之其下罪三月役使州里任之然
后宥而舍之其化之不从威之不格患苦其乡之民而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2a 页 WYG1384-0639a.png

任之以事而不齿于乡党由是观之则周之盛时日夜
整齐其人民而锄去其不善譬如猎人终日驰驱践蹂
于草茅之中搜求伏兔而抟之不待其自投于网罗而
后取也夫然故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礼乐之
所以昜化而法禁之所以昜行者由此之故也今天下
久安天子以仁恕为心而士大夫一切以宽厚为称上
意而懦夫庸人又有侥倖务出罪人外以邀雪冤之赏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2b 页 WYG1384-0639b.png

为子孙忧宜明敕天下之吏使以岁时紏察凶民而徙
其尤无良者不必待其自入于刑而间则命使出按郡
县有子不孝有弟不悌好讼而数犯法者皆诛无赦诛
一乡之奸则一乡之人悦诛一国之奸则一国之人悦
要以诛寡而悦众则虽尧舜亦如此而已矣天下有三
患而蛮夷之忧不与焉有内大臣之变有外诸侯之叛
有匹夫群起之祸此三者其势常相持内大臣有权则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3a 页 WYG1384-0639c.png

无权臣外无强诸侯而万世之后其可忧者奸民也臣
故曰去奸民以为安民之终云
卷一百三十七 第 23b 页 WYG1384-0639d.png

唐宋八大家文钞卷一百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