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一 第 1a 页 WYG1384-023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唐宋八大家文钞卷一百一
明 茅坤 撰
南丰文钞五
序
礼阁新仪目录序
按曾子固所论经术及典礼之大处往往非韩
柳欧所及见者
唐宋八大家文钞卷一百一
明 茅坤 撰
南丰文钞五
序
礼阁新仪目录序
按曾子固所论经术及典礼之大处往往非韩
柳欧所及见者
卷一百一 第 1b 页 WYG1384-0238b.png
礼阁新仪三十篇韦公肃撰记开元以后至元和之变
礼史馆秘阁及臣书皆三十篇集贤院书二十篇以参
相挍雠史馆秘阁及臣书多复重其篇少者八集贤院
书独具然臣书有目录一篇以考其次序盖此书本三
十篇则集贤院书虽具然其篇次亦乱既正其脱谬因
定著从目录而礼阁新仪三十篇复完夫礼者其本在
于养人之性而其用在于言动视听之间使人之言动
视听一于礼则安有放其邪心而穷于外物哉不放其
礼史馆秘阁及臣书皆三十篇集贤院书二十篇以参
相挍雠史馆秘阁及臣书多复重其篇少者八集贤院
书独具然臣书有目录一篇以考其次序盖此书本三
十篇则集贤院书虽具然其篇次亦乱既正其脱谬因
定著从目录而礼阁新仪三十篇复完夫礼者其本在
于养人之性而其用在于言动视听之间使人之言动
视听一于礼则安有放其邪心而穷于外物哉不放其
卷一百一 第 2a 页 WYG1384-0238c.png
邪心不穷于外物则祸乱可息而财用可充其立意微
其为法远矣故设其器制其物为其数立其文以待其
有事者皆人之起居出入吉凶哀乐之具所谓其用在
乎言动视听之间者也然而古今之变不同而俗之便
习亦异则法制度数其久而不能无弊者势固然也故
为礼者其始莫不宜于当世而其后多失而难遵亦其
理然也失则必改制以求其当故羲农以来至于三代
礼未尝同也后世去三代盖千有馀岁其所遭之变所
其为法远矣故设其器制其物为其数立其文以待其
有事者皆人之起居出入吉凶哀乐之具所谓其用在
乎言动视听之间者也然而古今之变不同而俗之便
习亦异则法制度数其久而不能无弊者势固然也故
为礼者其始莫不宜于当世而其后多失而难遵亦其
理然也失则必改制以求其当故羲农以来至于三代
礼未尝同也后世去三代盖千有馀岁其所遭之变所
卷一百一 第 2b 页 WYG1384-0238d.png
习之便不同固巳远矣而议者不原圣人制作之方乃
为设其器制其物为其数立其文以待其有事而为其
起居出入吉凶哀乐之具者当一一以追先王之迹然
后礼可得而兴也至其说之不可求其制之不可考或
不宜于人不合于用则宁至于漠然而不敢为使人之
言动视听之间荡然莫之为节至患夫为罪者之不止
则繁于为法以禦之故法至于不胜其繁而犯者亦至
于不胜其众岂不惑哉盖上世圣人有为耒耜者或不
为设其器制其物为其数立其文以待其有事而为其
起居出入吉凶哀乐之具者当一一以追先王之迹然
后礼可得而兴也至其说之不可求其制之不可考或
不宜于人不合于用则宁至于漠然而不敢为使人之
言动视听之间荡然莫之为节至患夫为罪者之不止
则繁于为法以禦之故法至于不胜其繁而犯者亦至
于不胜其众岂不惑哉盖上世圣人有为耒耜者或不
卷一百一 第 3a 页 WYG1384-0239a.png
为宫室为舟车者或不为棺椁岂其智不足为哉以谓
人之所未病者不必改也至于后圣有为宫室者不以
土处为不可变也为棺椁者不以葛沟为不可易也岂
好为相反哉以为人之所既病者不可因也又至于后
圣则有设两观而更采椽之质攻文梓而易瓦棺之素
岂不能从俭哉以谓人情之所好能为之节而不能变
也由是观之古今之变不同而俗之便习亦异则亦屡
变其法以宜之何必一一以追先王之迹哉其要在于
人之所未病者不必改也至于后圣有为宫室者不以
土处为不可变也为棺椁者不以葛沟为不可易也岂
好为相反哉以为人之所既病者不可因也又至于后
圣则有设两观而更采椽之质攻文梓而易瓦棺之素
岂不能从俭哉以谓人情之所好能为之节而不能变
也由是观之古今之变不同而俗之便习亦异则亦屡
变其法以宜之何必一一以追先王之迹哉其要在于
卷一百一 第 3b 页 WYG1384-0239b.png
养民之性防民之欲者本末先后能合乎先王之意而
已此制作之方也故元撙之尚而薄酒之用大羹之先
而庶羞之饱一以为贵本一以为亲用则知有圣人作
而为后世之礼者必贵俎豆而今之器用不废也先弁
冕而今之衣服不禁也其推之皆然然后其所改易更
革不至乎拂天下之势骇天下之情而固已合乎先王
之意矣是以羲农以来至于三代礼未尝同而制作之
如此者亦未尝异也后世不知其如此而或至于不敢为
已此制作之方也故元撙之尚而薄酒之用大羹之先
而庶羞之饱一以为贵本一以为亲用则知有圣人作
而为后世之礼者必贵俎豆而今之器用不废也先弁
冕而今之衣服不禁也其推之皆然然后其所改易更
革不至乎拂天下之势骇天下之情而固已合乎先王
之意矣是以羲农以来至于三代礼未尝同而制作之
如此者亦未尝异也后世不知其如此而或至于不敢为
卷一百一 第 4a 页 WYG1384-0239c.png
或为之者特出于其势之不可得巳故苟简而不能备
希阔而不常行又不过用之于上而未有加之于民者
也故其礼本在于养人之性而其用在于言动视听之
间者历千馀岁民未尝得接于耳目况于服习而安之
者乎至其陷于罪戾则繁于为法以禦之其亦不仁也
哉此书所纪虽其事已浅然凡世之记礼者亦皆有所
本而一时之得失具焉昔孔子于告朔爱其礼之存况
于一代之典籍哉故其书不得不贵因为之定著以俟
希阔而不常行又不过用之于上而未有加之于民者
也故其礼本在于养人之性而其用在于言动视听之
间者历千馀岁民未尝得接于耳目况于服习而安之
者乎至其陷于罪戾则繁于为法以禦之其亦不仁也
哉此书所纪虽其事已浅然凡世之记礼者亦皆有所
本而一时之得失具焉昔孔子于告朔爱其礼之存况
于一代之典籍哉故其书不得不贵因为之定著以俟
卷一百一 第 4b 页 WYG1384-0239d.png
夫论礼者考而择焉
王遵岩曰此类文皆一一有法无一字苟观文
者不可忽此
唐荆川曰此文一意翻作两段说
李白诗集后序
不论着李白诗而独详白生平踪迹此其变调
也然其结胎在卧庐山永王璘迫致之上盖如
此李白夜郎之流浔阳之狱可释然无愧矣
王遵岩曰此类文皆一一有法无一字苟观文
者不可忽此
唐荆川曰此文一意翻作两段说
李白诗集后序
不论着李白诗而独详白生平踪迹此其变调
也然其结胎在卧庐山永王璘迫致之上盖如
此李白夜郎之流浔阳之狱可释然无愧矣
卷一百一 第 5a 页 WYG1384-0240a.png
李白诗集二十卷旧七百若干篇今九百若干篇者知
制诰常山宋敏求次道之所广也次道既以类广白诗
自为序而未考次其作之先后余得其书乃考其先后
而次第之盖白蜀郡人初隐岷山出居襄汉之间南游
江淮至楚观云梦云梦许氏者高宗时宰相圉师之家
也以女妻白因留云梦者三年去之齐鲁居徂徕山竹
溪入吴至长安明皇闻其名召见以为翰林供奉顷之
不合去北抵赵魏燕晋西扺岐邠历商于至洛阳游梁
制诰常山宋敏求次道之所广也次道既以类广白诗
自为序而未考次其作之先后余得其书乃考其先后
而次第之盖白蜀郡人初隐岷山出居襄汉之间南游
江淮至楚观云梦云梦许氏者高宗时宰相圉师之家
也以女妻白因留云梦者三年去之齐鲁居徂徕山竹
溪入吴至长安明皇闻其名召见以为翰林供奉顷之
不合去北抵赵魏燕晋西扺岐邠历商于至洛阳游梁
卷一百一 第 5b 页 WYG1384-0240b.png
最久复之齐鲁南浮淮泗再入吴转徙金陵上秋浦浔
阳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反明年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
东南白时卧庐山璘迫致之璘军败丹阳白奔亡至宿
松坐系浔阳狱宣抚大使崔涣与御史中丞宋若思验
治白以为罪薄宜贳而若思军赴河南遂释白囚使谋
其军事上书肃宗荐白材可用不报是时白年五十有
七矣乾元元年终以污璘事长流夜郎遂泛洞庭上峡
江至巫山以赦得释憩岳阳江夏久之复如浔阳过金
阳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反明年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
东南白时卧庐山璘迫致之璘军败丹阳白奔亡至宿
松坐系浔阳狱宣抚大使崔涣与御史中丞宋若思验
治白以为罪薄宜贳而若思军赴河南遂释白囚使谋
其军事上书肃宗荐白材可用不报是时白年五十有
七矣乾元元年终以污璘事长流夜郎遂泛洞庭上峡
江至巫山以赦得释憩岳阳江夏久之复如浔阳过金
卷一百一 第 6a 页 WYG1384-0240c.png
陵徘徊于历阳宣城二郡其族人阳冰为当涂令白过
之以病卒年六十有四是时宝应元年也其始终所更
涉如此此白之诗书所自叙可考者也范传正为白墓
志称白偶乘扁舟一日千里或遇胜景终年不移则见
于白之自叙者盖亦其略也旧史称白山东人为翰林
待诏又称永王璘节度扬州白在宣城谒见遂辟为从
事而新书又称白流夜郎还浔阳坐事下狱宋若思释
之者皆不合白之自叙盖史误也白之诗连类引义虽
之以病卒年六十有四是时宝应元年也其始终所更
涉如此此白之诗书所自叙可考者也范传正为白墓
志称白偶乘扁舟一日千里或遇胜景终年不移则见
于白之自叙者盖亦其略也旧史称白山东人为翰林
待诏又称永王璘节度扬州白在宣城谒见遂辟为从
事而新书又称白流夜郎还浔阳坐事下狱宋若思释
之者皆不合白之自叙盖史误也白之诗连类引义虽
卷一百一 第 6b 页 WYG1384-0240d.png
中于法度者寡然其辞闳肆隽伟殆骚人所不及近世
所未有也旧史称白有逸才志气宏远飘然有超世之
心余以为实录而新书不著其语故录之使览者得详
焉
范贯之奏议集序
须览公所序奏议之忠直而能本朝廷所以容
忠直处才是法家
尚书户部郎中直龙图阁范公贯之之奏议凡若干篇
所未有也旧史称白有逸才志气宏远飘然有超世之
心余以为实录而新书不著其语故录之使览者得详
焉
范贯之奏议集序
须览公所序奏议之忠直而能本朝廷所以容
忠直处才是法家
尚书户部郎中直龙图阁范公贯之之奏议凡若干篇
卷一百一 第 7a 页 WYG1384-0241a.png
其子世京集为十卷而属余序之盖自至和以后十馀
年间公尝以言事任职自天子大臣至于群下自掖庭
至于四方幽隐一有得失善恶关于政理公无不极意
反复为上力言或矫拂情欲或切劘计虑或辩别忠佞
而处其进退章有一再或至于十馀上事有阴争独陈
或悉引谏官御史合议肆言仁宗尝虚心采纳为之变
命令更废举近或立从远或越月逾时或至于其后卒
皆听用盖当是时仁宗在位岁久熟于人事之情伪与
年间公尝以言事任职自天子大臣至于群下自掖庭
至于四方幽隐一有得失善恶关于政理公无不极意
反复为上力言或矫拂情欲或切劘计虑或辩别忠佞
而处其进退章有一再或至于十馀上事有阴争独陈
或悉引谏官御史合议肆言仁宗尝虚心采纳为之变
命令更废举近或立从远或越月逾时或至于其后卒
皆听用盖当是时仁宗在位岁久熟于人事之情伪与
卷一百一 第 7b 页 WYG1384-0241b.png
群臣之能否方以仁厚清静休养元元至于是非予夺
则一归之公议而不自用也其所引拔以言为职者如
公皆一时之选而公与同时之士亦皆乐得其言不曲
从苟止故天下之情因得毕闻于上而事之害理者常
不果行至于奇邪恣睢有为之者亦辄败悔故当此之
时常委事七八大臣而朝政无大缺失群臣奉法遵职
海内乂安夫因人而不自用者天也仁宗之所以其仁
如天至于享国四十馀年能承太平之业者繇是而巳
则一归之公议而不自用也其所引拔以言为职者如
公皆一时之选而公与同时之士亦皆乐得其言不曲
从苟止故天下之情因得毕闻于上而事之害理者常
不果行至于奇邪恣睢有为之者亦辄败悔故当此之
时常委事七八大臣而朝政无大缺失群臣奉法遵职
海内乂安夫因人而不自用者天也仁宗之所以其仁
如天至于享国四十馀年能承太平之业者繇是而巳
卷一百一 第 8a 页 WYG1384-0241c.png
后世得公之遗文而论其世见其上下之际相成如此
必将低回感慕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其时之难得则
公言之不没岂独见其志所以明先帝之盛德于无穷
也公为人温良慈恕其从政宽易爱人及在朝廷危言
正色人有所不能及也凡同时与公有言责者后多至
大官而公独早卒公讳师道其世次州里历官行事有
今资政殿学士赵公忭为公之墓铭云
王遵岩曰沉着顿挫光采自露且序人奏议发
必将低回感慕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其时之难得则
公言之不没岂独见其志所以明先帝之盛德于无穷
也公为人温良慈恕其从政宽易爱人及在朝廷危言
正色人有所不能及也凡同时与公有言责者后多至
大官而公独早卒公讳师道其世次州里历官行事有
今资政殿学士赵公忭为公之墓铭云
王遵岩曰沉着顿挫光采自露且序人奏议发
卷一百一 第 8b 页 WYG1384-0241d.png
明直气切谏而能形容圣朝之气象治世之精
华真大家数手段如苏公序田锡奏议亦有此
意然其文词过于俊爽而气轻味促
强几圣文集序
范希文与欧阳永叔为深相知坐希文贬及希
文经略西夏时辟永叔为掌书记而永叔不从
其书曰吾当与公同其退不当同其进也何等
卓几圣之文今不可见然平生所自见者并
华真大家数手段如苏公序田锡奏议亦有此
意然其文词过于俊爽而气轻味促
强几圣文集序
范希文与欧阳永叔为深相知坐希文贬及希
文经略西夏时辟永叔为掌书记而永叔不从
其书曰吾当与公同其退不当同其进也何等
卓几圣之文今不可见然平生所自见者并
卷一百一 第 9a 页 WYG1384-0242a.png
属魏公幕府则子固之所不满而风刺之者巳
见其概矣此其文之典刑处而王道思所批鑴
云云非是
几圣讳至姓强氏钱塘人几圣字也为三司户部判官
尚书祠部郎中既殁其子浚明集其遗文为二十卷嘱
予序几圣少贫能自谋学为进士材拔出其辈类出辄收
其科其文词大传于时及为吏未尝不以其间益读书
为文尤工于诗句出惊人世皆推其能然最为相国韩
见其概矣此其文之典刑处而王道思所批鑴
云云非是
几圣讳至姓强氏钱塘人几圣字也为三司户部判官
尚书祠部郎中既殁其子浚明集其遗文为二十卷嘱
予序几圣少贫能自谋学为进士材拔出其辈类出辄收
其科其文词大传于时及为吏未尝不以其间益读书
为文尤工于诗句出惊人世皆推其能然最为相国韩
卷一百一 第 9b 页 WYG1384-0242b.png
魏公所知魏公既罢政事镇京兆及徙镇相魏常引几
圣自助魏公喜为诗每合属士大夫宾客与游多赋诗
以自见其属而和之者几圣独思致逸发若不可追蹑
魏公未尝不叹得之晚也其在幕府魏公每上奏天子
以岁时庆贺候问及为书记通四方之好几圣为属槁
草必声比字属曲当绳墨然气质浑浑不见刻画远近
多称诵之及为他文若志铭序记策问学士大夫则简
古典则不少贬以就俗其所长兼人如此魏公数荐之
圣自助魏公喜为诗每合属士大夫宾客与游多赋诗
以自见其属而和之者几圣独思致逸发若不可追蹑
魏公未尝不叹得之晚也其在幕府魏公每上奏天子
以岁时庆贺候问及为书记通四方之好几圣为属槁
草必声比字属曲当绳墨然气质浑浑不见刻画远近
多称诵之及为他文若志铭序记策问学士大夫则简
古典则不少贬以就俗其所长兼人如此魏公数荐之
卷一百一 第 10a 页 WYG1384-0242c.png
朝廷以谓宜在馆阁然未及用魏公既薨之明年几圣
亦以疾卒几圣之遗文在魏公幕府者最为多故序亦
反复见之览者可推而考之也其行治官世巳著于志
几圣之葬者故此不著
王遵岩曰此序虽不立意发论而颇有逸气盖
少出于经而入于史氏之体故亦有纵步若王
氏兄弟之序则绳趋窘武蹜蹜乎如有循矣信
乎周道如砥非君子莫之能履也
亦以疾卒几圣之遗文在魏公幕府者最为多故序亦
反复见之览者可推而考之也其行治官世巳著于志
几圣之葬者故此不著
王遵岩曰此序虽不立意发论而颇有逸气盖
少出于经而入于史氏之体故亦有纵步若王
氏兄弟之序则绳趋窘武蹜蹜乎如有循矣信
乎周道如砥非君子莫之能履也
卷一百一 第 10b 页 WYG1384-0242d.png
王子直文集序
意见好
至治之极教化既成道德同而风俗一言理者虽异人
殊世未尝不同其指何则理当故无二也是以诗书之
文自唐虞以来至秦鲁之际其相去千馀载其作者非
一人至于其间尝更衰乱然学者尚蒙馀泽虽其文数
万而其所发明更相表里如一人之说不知时世之远
作者之众也呜呼上下之间渐磨陶冶至于如此岂非
意见好
至治之极教化既成道德同而风俗一言理者虽异人
殊世未尝不同其指何则理当故无二也是以诗书之
文自唐虞以来至秦鲁之际其相去千馀载其作者非
一人至于其间尝更衰乱然学者尚蒙馀泽虽其文数
万而其所发明更相表里如一人之说不知时世之远
作者之众也呜呼上下之间渐磨陶冶至于如此岂非
卷一百一 第 11a 页 WYG1384-0243a.png
盛哉自三代教养之法废先王之泽熄学者人人异见
而诸子各自为家岂其固相反哉不当于理故不能一
也由汉以来益远于治故学者虽有魁奇拔出之材而
其文能驰骋上下伟丽可喜者甚众然是非取舍不当
于圣人之意者亦巳多矣故其说未尝一而圣人之道
未尝明也士之生于是时其言能当于理者亦可谓难
矣由是观之则文章之得失岂不系于治乱哉长乐王
向字子直少巳著文数万言与其兄弟俱名闻天下可
而诸子各自为家岂其固相反哉不当于理故不能一
也由汉以来益远于治故学者虽有魁奇拔出之材而
其文能驰骋上下伟丽可喜者甚众然是非取舍不当
于圣人之意者亦巳多矣故其说未尝一而圣人之道
未尝明也士之生于是时其言能当于理者亦可谓难
矣由是观之则文章之得失岂不系于治乱哉长乐王
向字子直少巳著文数万言与其兄弟俱名闻天下可
卷一百一 第 11b 页 WYG1384-0243b.png
谓魁奇拔出之材而其文能驰骋上下伟丽可喜者也
读其书知其与汉以来名能文者俱列于作者之林未
知其孰先孰后考其意不当于理亦少矣然子直晚自
以为不足而悔其少作更欲穷探力取极圣人之指要
盛行则欲发而见之事业穷居则欲推而托之于文章
将与诗书之作者并而又未知孰先孰后也然不幸蚤
世故虽有难得之材独立之志而不得及其成就此吾
徒与子直之兄回字深甫所以深恨于斯人也子直官
读其书知其与汉以来名能文者俱列于作者之林未
知其孰先孰后考其意不当于理亦少矣然子直晚自
以为不足而悔其少作更欲穷探力取极圣人之指要
盛行则欲发而见之事业穷居则欲推而托之于文章
将与诗书之作者并而又未知孰先孰后也然不幸蚤
世故虽有难得之材独立之志而不得及其成就此吾
徒与子直之兄回字深甫所以深恨于斯人也子直官
卷一百一 第 12a 页 WYG1384-0243c.png
世行治深父巳为之铭而书其数万言者属予为叙予
观子直之所自见者巳足暴于世矣故特为之序其志
云
王深父文集序
深父之文不可得而见予按王荆公所为墓铭
与其相答书大略贤者也
深甫吾友也姓王氏讳回当先王之迹熄六艺残缺道
术衰微天下学者无所折衷深甫于是奋然独起因先
观子直之所自见者巳足暴于世矣故特为之序其志
云
王深父文集序
深父之文不可得而见予按王荆公所为墓铭
与其相答书大略贤者也
深甫吾友也姓王氏讳回当先王之迹熄六艺残缺道
术衰微天下学者无所折衷深甫于是奋然独起因先
卷一百一 第 12b 页 WYG1384-0243d.png
王之遗文以求其意得之于心行之于巳其动止语默
必考于法度而穷达得丧不易其志也文集二十卷其
辞反覆辩达有所开阐其卒盖将归于简也其破去百
家传注推散缺不全之经以明圣人之道于千载之后
所以振斯文于将坠回学者于既溺可谓道德之要言
非世之别集而巳也后之潜心于圣人者将必由是而
有得则其于世教岂小补之而巳哉呜呼深甫其志方
强其德方进而不幸死矣故其泽不加于天下而其言
必考于法度而穷达得丧不易其志也文集二十卷其
辞反覆辩达有所开阐其卒盖将归于简也其破去百
家传注推散缺不全之经以明圣人之道于千载之后
所以振斯文于将坠回学者于既溺可谓道德之要言
非世之别集而巳也后之潜心于圣人者将必由是而
有得则其于世教岂小补之而巳哉呜呼深甫其志方
强其德方进而不幸死矣故其泽不加于天下而其言
卷一百一 第 13a 页 WYG1384-0244a.png
止于此然观其所考者岂非孟子所谓名世者欤其文
有片言半简非大义所存皆附而不去者所以明深甫
之于其细行皆可传于世也深甫福州侯官县人今家
于颍尝举进士中其科为亳州卫真县主簿未一岁弃
去遂不复仕卒于治平二年之七月二十八日年四十
有三天子尝以某军节度推官知陈州南顿县事就其
家命之而深甫既卒矣
王平甫文集序
有片言半简非大义所存皆附而不去者所以明深甫
之于其细行皆可传于世也深甫福州侯官县人今家
于颍尝举进士中其科为亳州卫真县主簿未一岁弃
去遂不复仕卒于治平二年之七月二十八日年四十
有三天子尝以某军节度推官知陈州南顿县事就其
家命之而深甫既卒矣
王平甫文集序
卷一百一 第 13b 页 WYG1384-0244b.png
以诗文相感慨
王平甫既没其家集其遗文为百卷属予序平甫自少
巳杰然以才高见于世为文思若决河语出惊人一时
争传诵之其学问尤敏而资之以不倦至晚愈笃博览
强记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
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矣自周衰先王之遗文既丧
汉兴文学犹为近古及其衰而陵夷尽矣至唐久之而
能言之士始几于汉及其衰而遂泯泯矣宋受命百有
王平甫既没其家集其遗文为百卷属予序平甫自少
巳杰然以才高见于世为文思若决河语出惊人一时
争传诵之其学问尤敏而资之以不倦至晚愈笃博览
强记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
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矣自周衰先王之遗文既丧
汉兴文学犹为近古及其衰而陵夷尽矣至唐久之而
能言之士始几于汉及其衰而遂泯泯矣宋受命百有
卷一百一 第 14a 页 WYG1384-0244c.png
馀年天下文章复侔于汉唐之盛盖自周衰至今千有
馀岁斯文滨于泯灭能自拔起以追于古者此三世而
巳各于其盛时士之能以特见于世者率常不过三数
人其世之不数其人之难得如此平甫之文能特见于
世者也世皆谓平甫之诗宜为乐歌荐之郊庙其文宜
为典册施诸朝廷而不得用于世然推其实千岁之日
不为不多焦心思于翰墨之间者不为不众在富贵之
位者未尝一日而无其人彼皆湮没而无传或播其丑
馀岁斯文滨于泯灭能自拔起以追于古者此三世而
巳各于其盛时士之能以特见于世者率常不过三数
人其世之不数其人之难得如此平甫之文能特见于
世者也世皆谓平甫之诗宜为乐歌荐之郊庙其文宜
为典册施诸朝廷而不得用于世然推其实千岁之日
不为不多焦心思于翰墨之间者不为不众在富贵之
位者未尝一日而无其人彼皆湮没而无传或播其丑
卷一百一 第 14b 页 WYG1384-0244d.png
于后平甫乃躬难得之资负特见之能自立于不朽虽
不得其志然其文之可贵人亦莫得而掩也则平甫之
求于内亦奚憾乎古今作者或能文不必工于诗或长
于诗不必有文平甫独兼得之其于诗尤自喜其忧喜
哀乐感激怨怼之情一于诗见之故诗尤多也平甫居
家孝友为人质直简易遇人豁然推心腹不为毫发疑
碍与人交于恩意尤笃也其死之日天下识与不识皆
闻而哀之其州里世次历官行事将有待于识平甫之
不得其志然其文之可贵人亦莫得而掩也则平甫之
求于内亦奚憾乎古今作者或能文不必工于诗或长
于诗不必有文平甫独兼得之其于诗尤自喜其忧喜
哀乐感激怨怼之情一于诗见之故诗尤多也平甫居
家孝友为人质直简易遇人豁然推心腹不为毫发疑
碍与人交于恩意尤笃也其死之日天下识与不识皆
闻而哀之其州里世次历官行事将有待于识平甫之
卷一百一 第 15a 页 WYG1384-0245a.png
葬者故不著于此云
唐荆川曰文一滚说不立间架
齐州杂诗序
虽小言自中律
齐故为文学之国然亦以朋比夸诈见于习俗今其地
富饶而介于河岱之间故又多狱讼而豪猾群党亦往
往喜相攻剽贼杀于时号难治余之疲驽来为是州除
其奸强而振其弛坏去其疾苦而抚其善良未期囹圄
唐荆川曰文一滚说不立间架
齐州杂诗序
虽小言自中律
齐故为文学之国然亦以朋比夸诈见于习俗今其地
富饶而介于河岱之间故又多狱讼而豪猾群党亦往
往喜相攻剽贼杀于时号难治余之疲驽来为是州除
其奸强而振其弛坏去其疾苦而抚其善良未期囹圄
卷一百一 第 15b 页 WYG1384-0245b.png
多空而枹鼓几熄岁又连熟州以无事故得与其士大
夫及四方之宾客以其暇日时游后园或长轩绕榭登
览之观属思千里或芙蕖芰荷湖波渺然从舟上下虽
病不饮酒而间为小诗以娱情写物亦拙者之适也通
儒大人或与余有旧欲取而视之亦不能隐而青郓二
学士又从而和之士之喜文辞者亦继为此作总之凡
若干篇岂得以余文之陋而使夫宗工秀人雄放瑰绝
可喜之辞不大传于此邦也故刻之石而并序之使览
夫及四方之宾客以其暇日时游后园或长轩绕榭登
览之观属思千里或芙蕖芰荷湖波渺然从舟上下虽
病不饮酒而间为小诗以娱情写物亦拙者之适也通
儒大人或与余有旧欲取而视之亦不能隐而青郓二
学士又从而和之士之喜文辞者亦继为此作总之凡
若干篇岂得以余文之陋而使夫宗工秀人雄放瑰绝
可喜之辞不大传于此邦也故刻之石而并序之使览
卷一百一 第 16a 页 WYG1384-0245c.png
者得详焉
先大夫集后序
子固阐扬先世所不得志处有大体而文章措
注处极浑雄韩欧与苏亦当俯首者
公所为书号仙凫羽翼者三十卷西陲要纪者十卷清
边前要五十卷广中台志八十卷为臣要纪三卷四声
韵五卷总一百七十八卷皆刋行于世今类次诗赋书
奏一百二十二篇又自为十卷藏于家方五代之际儒
先大夫集后序
子固阐扬先世所不得志处有大体而文章措
注处极浑雄韩欧与苏亦当俯首者
公所为书号仙凫羽翼者三十卷西陲要纪者十卷清
边前要五十卷广中台志八十卷为臣要纪三卷四声
韵五卷总一百七十八卷皆刋行于世今类次诗赋书
奏一百二十二篇又自为十卷藏于家方五代之际儒
卷一百一 第 16b 页 WYG1384-0245d.png
学既摈焉后生小子治术业于闾巷文多浅近是时公
虽少所学巳皆知治乱得失兴坏之理其为文闳深隽
美而长于讽谕今类次乐府巳下是也宋既平天下公
始出仕当此之时太祖太宗巳纲纪大法矣公于是勇
言当世之得失其在朝廷疾当事者不忠故凡言天下
之要必本天子忧怜百姓劳心万事之意而推大臣从
官执事之人观望怀奸不称天子属任之心故治久未
洽至其难言则人有所不敢言者虽屡不合而出而所
虽少所学巳皆知治乱得失兴坏之理其为文闳深隽
美而长于讽谕今类次乐府巳下是也宋既平天下公
始出仕当此之时太祖太宗巳纲纪大法矣公于是勇
言当世之得失其在朝廷疾当事者不忠故凡言天下
之要必本天子忧怜百姓劳心万事之意而推大臣从
官执事之人观望怀奸不称天子属任之心故治久未
洽至其难言则人有所不敢言者虽屡不合而出而所
卷一百一 第 17a 页 WYG1384-0246a.png
言益切不以利害祸福动其意也始公尤见奇于太宗
自光禄寺丞越州监酒税召见以为直史馆遂为两浙
转运使未久而真宗即位益以材见知初试以知制诰
及西兵起又以为自陜以西经略判官而公尝切论大
臣当时皆不悦故不果用然真宗终感其言故为泉州
未尽一岁拜苏州五日又为扬州将复召之也而公于
是时又上书语斥大臣尤切故卒以龃龉终公之言其
大者以自唐之衰民穷久矣海内既集天子方修法度
自光禄寺丞越州监酒税召见以为直史馆遂为两浙
转运使未久而真宗即位益以材见知初试以知制诰
及西兵起又以为自陜以西经略判官而公尝切论大
臣当时皆不悦故不果用然真宗终感其言故为泉州
未尽一岁拜苏州五日又为扬州将复召之也而公于
是时又上书语斥大臣尤切故卒以龃龉终公之言其
大者以自唐之衰民穷久矣海内既集天子方修法度
卷一百一 第 17b 页 WYG1384-0246b.png
而用事者尚多烦碎治财利之臣又益急公独以谓宜
遵简易罢筦𣙜以与民休息塞天下望祥符初四方争
言符应天子因之遂用事泰山祠汾阴而道家之说亦
滋甚自京师至四方皆大治宫观公益诤以谓天命不
可专任宜绌奸臣修人事反覆至数百千言呜呼公之
尽忠天子之受尽言何必古人此非传之所谓主圣臣
直者乎何其盛也何其盛也公在两浙奏罢苛税二百
三十馀条在京西又与三司争论免民租释逋负之在
遵简易罢筦𣙜以与民休息塞天下望祥符初四方争
言符应天子因之遂用事泰山祠汾阴而道家之说亦
滋甚自京师至四方皆大治宫观公益诤以谓天命不
可专任宜绌奸臣修人事反覆至数百千言呜呼公之
尽忠天子之受尽言何必古人此非传之所谓主圣臣
直者乎何其盛也何其盛也公在两浙奏罢苛税二百
三十馀条在京西又与三司争论免民租释逋负之在
卷一百一 第 18a 页 WYG1384-0246c.png
民者盖公之所试如此所试者大其庶几矣公所尝言
甚众其在上前及书亡者盖不得而集其或从或否而
后常可思者与历官行事庐陵欧阳修公巳铭公之碑
特详焉此故不论论其不尽载者公卒以龃龉终其功
行或不得在史氏记籍令记之当时好公者少史其果
可信欤后有君子欲推而考之读公之碑与书及予小
子之序其意者具见其表里其于虚实之论可覈矣公
卒乃赠谏议大夫姓曾氏讳某南丰人序其书者公之
甚众其在上前及书亡者盖不得而集其或从或否而
后常可思者与历官行事庐陵欧阳修公巳铭公之碑
特详焉此故不论论其不尽载者公卒以龃龉终其功
行或不得在史氏记籍令记之当时好公者少史其果
可信欤后有君子欲推而考之读公之碑与书及予小
子之序其意者具见其表里其于虚实之论可覈矣公
卒乃赠谏议大夫姓曾氏讳某南丰人序其书者公之
卷一百一 第 18b 页 WYG1384-0246d.png
孙巩也
王遵岩曰先生之文如此篇之委曲感慨而气
不迫晦者亦不多有
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
参之欧阳公所赠杨寘琴说序不如远甚而其
学问之旨亦似有得者录之
古者学士之于六艺射能弧矢之事矣又当善其揖让
之节御能车马之事矣又当善其驱驰之节书非能肆
王遵岩曰先生之文如此篇之委曲感慨而气
不迫晦者亦不多有
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
参之欧阳公所赠杨寘琴说序不如远甚而其
学问之旨亦似有得者录之
古者学士之于六艺射能弧矢之事矣又当善其揖让
之节御能车马之事矣又当善其驱驰之节书非能肆
卷一百一 第 19a 页 WYG1384-0247a.png
笔而巳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数非能布策而巳又
当知其用而各尽其法而五礼之威仪至于三千六乐
之节文可谓微且多矣噫何其烦且劳如是然古之学
者必能此亦可谓难矣然习其射御于礼习其干戈于
乐则少于学长于朝其于武备固修矣其于家有塾于
党有庠于乡有序于国有学于教有师于视听言动有
其容于衣冠饮食有其度几杖有铭盘盂有戒在舆有
和鸾之声行步有佩玉之音燕处有雅颂之乐而非其
当知其用而各尽其法而五礼之威仪至于三千六乐
之节文可谓微且多矣噫何其烦且劳如是然古之学
者必能此亦可谓难矣然习其射御于礼习其干戈于
乐则少于学长于朝其于武备固修矣其于家有塾于
党有庠于乡有序于国有学于教有师于视听言动有
其容于衣冠饮食有其度几杖有铭盘盂有戒在舆有
和鸾之声行步有佩玉之音燕处有雅颂之乐而非其
卷一百一 第 19b 页 WYG1384-0247b.png
故琴瑟未尝去于前也盖其出入进退俯仰左右接于
耳目动于四体达于其心者所以养之至如此其详且
密也虽然此尚为有待于外者尔若夫三才万物之理
性命之际力学以求之深思以索之使知其要识其微
斋戒以守之以尽其才成其德至合于天地而后巳者
又当得之于心夫岂非难哉噫古之学者其役之于内
外以持其心养其性者至于如此此君子所以爱日而
自强不息以求至乎极也然其习之有素闲之有具如
耳目动于四体达于其心者所以养之至如此其详且
密也虽然此尚为有待于外者尔若夫三才万物之理
性命之际力学以求之深思以索之使知其要识其微
斋戒以守之以尽其才成其德至合于天地而后巳者
又当得之于心夫岂非难哉噫古之学者其役之于内
外以持其心养其性者至于如此此君子所以爱日而
自强不息以求至乎极也然其习之有素闲之有具如
卷一百一 第 20a 页 WYG1384-0247c.png
此则求其放心伐其邪气而成文武之材就道德之实
者可谓易矣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盖乐者所
以感人之心而使之化故曰成于乐昔舜命夔典乐教
胄子曰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则乐者非
独去邪又所以救其性之偏而纳之中也故和鸾佩玉
雅颂琴瑟之音非其故不去于前岂虚也哉今学士大
夫之于持其身养其性凡有待于外者皆不能具得之
于内者又皆略其事可谓简且易矣然所以求其放心
者可谓易矣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盖乐者所
以感人之心而使之化故曰成于乐昔舜命夔典乐教
胄子曰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则乐者非
独去邪又所以救其性之偏而纳之中也故和鸾佩玉
雅颂琴瑟之音非其故不去于前岂虚也哉今学士大
夫之于持其身养其性凡有待于外者皆不能具得之
于内者又皆略其事可谓简且易矣然所以求其放心
卷一百一 第 20b 页 WYG1384-0247d.png
伐其邪气而成文武之材就道德之实者岂不难哉此
予所以惧不至于君子而入于小人也夫有待于外者
予既力不足而于琴窃有志焉久矣然患其莫予授也
治平三年夏得洪君于京师始合同舍之士听其琴于
相国寺之维摩院洪君之于琴非特能其音又能其意
者也予将就学焉故道予之所慕于古者庶乎其有以
自发也同舍之士丁宝臣元珍郑穆闳中孙觉莘老林
希子中而予曾巩子固也洪君名规字方叔以文学吏
予所以惧不至于君子而入于小人也夫有待于外者
予既力不足而于琴窃有志焉久矣然患其莫予授也
治平三年夏得洪君于京师始合同舍之士听其琴于
相国寺之维摩院洪君之于琴非特能其音又能其意
者也予将就学焉故道予之所慕于古者庶乎其有以
自发也同舍之士丁宝臣元珍郑穆闳中孙觉莘老林
希子中而予曾巩子固也洪君名规字方叔以文学吏
卷一百一 第 21a 页 WYG1384-0248a.png
事称于世云
类要序
其书之所纂本微浅而公序之亦难为措注故
其旨不远
晏元献公出东南起童子入秘阁读书遂赞名命入为
翰林学士真宗特宠待之每进见劳问及所以任属之
者群臣莫能及皇太子就书学公以选入侍太子即皇
帝位是为仁宗公遂筦国枢要任政事位宰相其在朝
类要序
其书之所纂本微浅而公序之亦难为措注故
其旨不远
晏元献公出东南起童子入秘阁读书遂赞名命入为
翰林学士真宗特宠待之每进见劳问及所以任属之
者群臣莫能及皇太子就书学公以选入侍太子即皇
帝位是为仁宗公遂筦国枢要任政事位宰相其在朝
卷一百一 第 21b 页 WYG1384-0248b.png
廷五十馀年常以文学谋议为任所为赋颂铭碑制诏
册命书奏议论之文传天下尤长于诗天下皆吟诵之
当真宗之世天下无事方辑福应推功德脩封禅及后
土山川老子诸祠以报礼上下左右前后之臣非工儒
学妙于语言能讨论古今润色太平之业者不能称其
位公于是时为学者宗天下慕其声名人见公应于外
者之不穷而不知公之得于内者何也及得公所为类
要上中下秩总七十四篇凡若干门皆公所手抄乃知
册命书奏议论之文传天下尤长于诗天下皆吟诵之
当真宗之世天下无事方辑福应推功德脩封禅及后
土山川老子诸祠以报礼上下左右前后之臣非工儒
学妙于语言能讨论古今润色太平之业者不能称其
位公于是时为学者宗天下慕其声名人见公应于外
者之不穷而不知公之得于内者何也及得公所为类
要上中下秩总七十四篇凡若干门皆公所手抄乃知
卷一百一 第 22a 页 WYG1384-0248c.png
公于六艺太史百家之言骚人墨客之文章至于地志
族谱佛老方伎之众说旁及九州之外蛮夷荒忽诡变
奇迹之序录皆披寻紬绎而于三才万物变化情伪是
非兴坏之理显隐细钜之委曲莫不究尽公之得于内
者在此也公之所以光显于世者有以哉观公之所自
致者如此则知士不素学而处从官大臣之列备文儒
道德之任其能不馁且病乎此公之书所以为可传也
公之子知止能守其家者也以书属予序予与公仕不
族谱佛老方伎之众说旁及九州之外蛮夷荒忽诡变
奇迹之序录皆披寻紬绎而于三才万物变化情伪是
非兴坏之理显隐细钜之委曲莫不究尽公之得于内
者在此也公之所以光显于世者有以哉观公之所自
致者如此则知士不素学而处从官大臣之列备文儒
道德之任其能不馁且病乎此公之书所以为可传也
公之子知止能守其家者也以书属予序予与公仕不
卷一百一 第 22b 页 WYG1384-0248d.png
并时然皆临川人故为之论次以为公书诸首
唐宋八大家文抄卷一百一
唐宋八大家文抄卷一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