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四 第 1a 页 WYG1383-0490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唐宋八大家文钞卷四十四
明 茅坤 撰
庐陵文钞十六
史论
五代史职方考论
数十年之间易世者五其所当州郡分割画次
如掌太史公所欲为而不能者
唐宋八大家文钞卷四十四
明 茅坤 撰
庐陵文钞十六
史论
五代史职方考论
数十年之间易世者五其所当州郡分割画次
如掌太史公所欲为而不能者
卷四十四 第 1b 页 WYG1383-0490d.png
呜呼三代以上莫不分土而治也后世鉴古矫失始郡
县天下而自秦汉以来为国孰与三代长短及其亡也
未始不分至或无地以自存焉盖得其要则虽万国而
治失其所守则虽一天下不能以容岂非一本于道德
哉唐之盛时虽名天下为十道而其势未分暨其衰也
置军节度号为方镇镇之大者连州十馀小者犹兼三
四故其兵骄则逐帅帅彊则叛上土地为其世有干戈
起而相侵天下之势自兹而分然唐自中世多故矣其
县天下而自秦汉以来为国孰与三代长短及其亡也
未始不分至或无地以自存焉盖得其要则虽万国而
治失其所守则虽一天下不能以容岂非一本于道德
哉唐之盛时虽名天下为十道而其势未分暨其衰也
置军节度号为方镇镇之大者连州十馀小者犹兼三
四故其兵骄则逐帅帅彊则叛上土地为其世有干戈
起而相侵天下之势自兹而分然唐自中世多故矣其
卷四十四 第 2a 页 WYG1383-0491a.png
兴衰救难常倚镇兵扶持而侵凌乱亡亦终以此岂其
利害之理然欤自僖昭以来日益割裂梁初天下别为
十一南有吴浙荆湖闽汉西有岐蜀北有燕晋而朱氏
所有七十八州以为梁庄宗初起并代取幽沧有州三
十五其后又取梁魏博等十有六州合五十一州以灭
梁岐王称臣又得其州七同光破蜀已而复失惟得秦
凤阶成四州而营平二州陷于契丹其增置之州一合
一百二十三州以为唐石氏入立献十有六州于契丹
利害之理然欤自僖昭以来日益割裂梁初天下别为
十一南有吴浙荆湖闽汉西有岐蜀北有燕晋而朱氏
所有七十八州以为梁庄宗初起并代取幽沧有州三
十五其后又取梁魏博等十有六州合五十一州以灭
梁岐王称臣又得其州七同光破蜀已而复失惟得秦
凤阶成四州而营平二州陷于契丹其增置之州一合
一百二十三州以为唐石氏入立献十有六州于契丹
卷四十四 第 2b 页 WYG1383-0491b.png
而得蜀金州又增置之州一合一百九州以为晋刘氏
之初秦凤阶成复入于蜀隐帝时增置之州一合一百
六州以为汉郭氏代汉十州入于刘旻世宗取秦凤阶
成瀛莫及淮南十四州又增置之州五而废者三合一
百一十八州以为周宋兴因之此中国之大略也其馀
外属者彊弱相并不常其得失至于周末闽已先亡而
在者七国自江以下二十一州为南唐自剑以南及山
南西道四十六州为蜀自湖南北十州为楚自浙东西
之初秦凤阶成复入于蜀隐帝时增置之州一合一百
六州以为汉郭氏代汉十州入于刘旻世宗取秦凤阶
成瀛莫及淮南十四州又增置之州五而废者三合一
百一十八州以为周宋兴因之此中国之大略也其馀
外属者彊弱相并不常其得失至于周末闽已先亡而
在者七国自江以下二十一州为南唐自剑以南及山
南西道四十六州为蜀自湖南北十州为楚自浙东西
卷四十四 第 3a 页 WYG1383-0491c.png
十三州为吴越自岭南北四十七州为南汉自太原以
北十州为东汉而荆归峡三州为南平合中国所有二
百六十八州而军不在焉唐之封疆远矣前史备载而
羁縻寄治虚名之州在其间五代乱世文字不完而时
有废省又或陷于夷狄不可考究其详其可见者具之
如谱
自唐有方镇而史官不录于地理之书以谓方镇兵戎
之事非职方所掌故也然而后世因习以军目地而没
北十州为东汉而荆归峡三州为南平合中国所有二
百六十八州而军不在焉唐之封疆远矣前史备载而
羁縻寄治虚名之州在其间五代乱世文字不完而时
有废省又或陷于夷狄不可考究其详其可见者具之
如谱
自唐有方镇而史官不录于地理之书以谓方镇兵戎
之事非职方所掌故也然而后世因习以军目地而没
卷四十四 第 3b 页 WYG1383-0491d.png
其州名又今置军者徒以虚名升建为州府之重此不
可以不书也州县凡唐故而废于五代若五代所置而
见于今者及县之割𨽻今因之者皆宜列以备职方之
考其馀尝置而复废尝改割而复旧者皆不足书山川
物俗职方之掌也五代短世无所迁变故亦不复录而
录其方镇军名以与前史互见之云
五代史司天考论
汉以来说灾异者多并不如欧阳公之言为正
可以不书也州县凡唐故而废于五代若五代所置而
见于今者及县之割𨽻今因之者皆宜列以备职方之
考其馀尝置而复废尝改割而复旧者皆不足书山川
物俗职方之掌也五代短世无所迁变故亦不复录而
录其方镇军名以与前史互见之云
五代史司天考论
汉以来说灾异者多并不如欧阳公之言为正
卷四十四 第 4a 页 WYG1383-0492a.png
昔孔子作春秋而天人备予述本纪书人而不书天予
何敢异于圣人哉其文虽异其意一也自尧舜三代以
来莫不称天以举事孔子删诗书不去也盖圣人不绝
天于人亦不以天参人绝天于人则天道废以天参人
则人事惑故常存而不究也春秋虽书日食星变之类
孔子未尝道其所以然者故其弟子之徒莫得有所述
于后世也然则天果与于人乎果不与于人乎曰天吾
不知质诸圣人之言可也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
何敢异于圣人哉其文虽异其意一也自尧舜三代以
来莫不称天以举事孔子删诗书不去也盖圣人不绝
天于人亦不以天参人绝天于人则天道废以天参人
则人事惑故常存而不究也春秋虽书日食星变之类
孔子未尝道其所以然者故其弟子之徒莫得有所述
于后世也然则天果与于人乎果不与于人乎曰天吾
不知质诸圣人之言可也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
卷四十四 第 4b 页 WYG1383-0492b.png
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此圣
人极论天人之际最详而明者也其于天地鬼神以不
可知为言其可知者人而已夫日中则昃盛衰必复天
吾不知吾见其亏益于物者矣草木之成者变而衰落
之物之下者进而流行之地吾不知吾见其变流于物
者矣人之贪满者多祸其守约者多福鬼神吾不知吾
见人之祸福者矣天地鬼神不可知其心则因其著于
物者以测之故据其迹之可见者以为言曰亏益曰变
人极论天人之际最详而明者也其于天地鬼神以不
可知为言其可知者人而已夫日中则昃盛衰必复天
吾不知吾见其亏益于物者矣草木之成者变而衰落
之物之下者进而流行之地吾不知吾见其变流于物
者矣人之贪满者多祸其守约者多福鬼神吾不知吾
见人之祸福者矣天地鬼神不可知其心则因其著于
物者以测之故据其迹之可见者以为言曰亏益曰变
卷四十四 第 5a 页 WYG1383-0492c.png
流曰害福若人则可知者故直言其情曰好恶其知与
不知异辞也参而会之与人无以异也其果与于人乎
不与于人乎则所不知也以其不可知故常尊而远之
以其与人无所异也则修吾人事而已人事者天意也
书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未有人心悦于下
而天意怒于上者未有人理逆于下而天道顺于上者
然则王者君天下子生民布德行政以顺人心是之谓
奉天至于三辰五星常动而不息不能无盈缩差忒之
不知异辞也参而会之与人无以异也其果与于人乎
不与于人乎则所不知也以其不可知故常尊而远之
以其与人无所异也则修吾人事而已人事者天意也
书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未有人心悦于下
而天意怒于上者未有人理逆于下而天道顺于上者
然则王者君天下子生民布德行政以顺人心是之谓
奉天至于三辰五星常动而不息不能无盈缩差忒之
卷四十四 第 5b 页 WYG1383-0492d.png
变而占之有中有不中不可以为常者有司之事也本
纪所述人君行事详矣其兴亡治乱可以见至于三辰
五星逆顺变见有司之所占者故以其官志之以备司
天之所考呜呼圣人既没而异端起自秦汉以下学者
惑于灾异矣天文五行之说不胜其繁也予之所述不
得不异乎春秋也考者可以知焉
五代史前蜀王建世家论
读韩公获麟解与此论世之言祥瑞者扪心退矣
纪所述人君行事详矣其兴亡治乱可以见至于三辰
五星逆顺变见有司之所占者故以其官志之以备司
天之所考呜呼圣人既没而异端起自秦汉以下学者
惑于灾异矣天文五行之说不胜其繁也予之所述不
得不异乎春秋也考者可以知焉
五代史前蜀王建世家论
读韩公获麟解与此论世之言祥瑞者扪心退矣
卷四十四 第 6a 页 WYG1383-0493a.png
呜呼自秦汉以来学者多言祥瑞虽有善辩之士不能
祛其惑也予读蜀书至于龟龙麟凤驺虞之类世所谓
王者之嘉瑞莫不毕出于其国异哉然考王氏之所以
兴亡成败者可以知之矣或以为一王氏不足以当之
则是时天下治乱可以知之矣龙之为物也以不见为
神以升云行天为得志今偃然暴露其形是不神也不
上于天而下见于水中是失职也然其一何多欤可以
为妖矣凤凰鸟之远人者也昔舜治天下政成而民悦
祛其惑也予读蜀书至于龟龙麟凤驺虞之类世所谓
王者之嘉瑞莫不毕出于其国异哉然考王氏之所以
兴亡成败者可以知之矣或以为一王氏不足以当之
则是时天下治乱可以知之矣龙之为物也以不见为
神以升云行天为得志今偃然暴露其形是不神也不
上于天而下见于水中是失职也然其一何多欤可以
为妖矣凤凰鸟之远人者也昔舜治天下政成而民悦
卷四十四 第 6b 页 WYG1383-0493b.png
命夔作乐乐声和鸟兽闻之皆鼓舞当是之时凤凰适
至舜之史因并记以为美后世因以凤来为有道之应
其后凤凰数至或出于庸君缪政之时或出于危亡大
乱之际是果为瑞哉麟兽之远人者也昔鲁哀公出猎
得之而不识盖索而获之非其自出也故孔子书于春
秋曰西狩获麟者讥之也西狩非其远也获麟恶其尽
取也狩必书地而哀公驰骋所涉地多不可遍以名举
故书西以包众地谓其举国之西皆至也麟人罕识之
至舜之史因并记以为美后世因以凤来为有道之应
其后凤凰数至或出于庸君缪政之时或出于危亡大
乱之际是果为瑞哉麟兽之远人者也昔鲁哀公出猎
得之而不识盖索而获之非其自出也故孔子书于春
秋曰西狩获麟者讥之也西狩非其远也获麟恶其尽
取也狩必书地而哀公驰骋所涉地多不可遍以名举
故书西以包众地谓其举国之西皆至也麟人罕识之
卷四十四 第 7a 页 WYG1383-0493c.png
兽也以见公之穷山竭泽而尽取至于不识之兽皆搜
索而获之故曰讥之也圣人已没而异端之说兴乃以
麟为王者之瑞而附以符命谶纬诡怪之言凤尝出于
舜以为瑞犹有说也及其后出于乱世则可以知其非
瑞矣若麟者前有治国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世未
尝一出其一出而当乱世然则孰知其为瑞哉龟玄物
也污泥川泽不可胜数其死而贵于卜官者用适有宜
尔而戴氏礼以其在宫沼为王者难致之瑞戴礼杂出
索而获之故曰讥之也圣人已没而异端之说兴乃以
麟为王者之瑞而附以符命谶纬诡怪之言凤尝出于
舜以为瑞犹有说也及其后出于乱世则可以知其非
瑞矣若麟者前有治国如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世未
尝一出其一出而当乱世然则孰知其为瑞哉龟玄物
也污泥川泽不可胜数其死而贵于卜官者用适有宜
尔而戴氏礼以其在宫沼为王者难致之瑞戴礼杂出
卷四十四 第 7b 页 WYG1383-0493d.png
于诸家其失亦已多矣驺虞吾不知其何物也诗曰吁
嗟乎驺虞贾谊以为驺者文王之囿虞虞官也当谊之
时其说如此然则以之为兽者其出于近世之说乎夫
破人之惑者难与争于笃信之时待其有所疑焉然后
从而攻之可也麟凤龟龙王者之瑞而出于五代之际
又皆萃于蜀此虽好为祥瑞之说者亦可疑也因其可
疑而攻之庶几惑者有以思焉
五代史周臣传论
嗟乎驺虞贾谊以为驺者文王之囿虞虞官也当谊之
时其说如此然则以之为兽者其出于近世之说乎夫
破人之惑者难与争于笃信之时待其有所疑焉然后
从而攻之可也麟凤龟龙王者之瑞而出于五代之际
又皆萃于蜀此虽好为祥瑞之说者亦可疑也因其可
疑而攻之庶几惑者有以思焉
五代史周臣传论
卷四十四 第 8a 页 WYG1383-0494a.png
名言
呜呼作器者无良材而有良匠治国者无能臣而有能
君盖材待匠而成臣待君而用故曰治国譬之于奕知
其用而置得其处者胜不知其用而置非其处者败败
者临棋注目终日而劳心使善奕者视焉为之易置其
处则胜矣胜者所用败者之棋也兴国所用亡国之臣
也王朴之材诚可谓能矣不遇世宗何所施哉世宗之
时外事征伐攻取战胜内修制度议刑法定律历讲求
呜呼作器者无良材而有良匠治国者无能臣而有能
君盖材待匠而成臣待君而用故曰治国譬之于奕知
其用而置得其处者胜不知其用而置非其处者败败
者临棋注目终日而劳心使善奕者视焉为之易置其
处则胜矣胜者所用败者之棋也兴国所用亡国之臣
也王朴之材诚可谓能矣不遇世宗何所施哉世宗之
时外事征伐攻取战胜内修制度议刑法定律历讲求
卷四十四 第 8b 页 WYG1383-0494b.png
礼乐之遗文所用者五代之士也岂皆愚怯于晋汉而
材智于周哉惟知所用尔夫乱国之君常置愚不肖于
上而彊其不能以暴其短恶置贤智于下而泯没其材
能使君子小人皆失其所而身蹈危亡治国之君能置
贤知于近而置愚不肖于远使君子小人各适其分而
身享安荣治乱相去虽远甚而其所以致之者不多也
反其所置而已呜呼自古治君少而乱君多况于五代
士之遇不遇者可胜叹哉
材智于周哉惟知所用尔夫乱国之君常置愚不肖于
上而彊其不能以暴其短恶置贤智于下而泯没其材
能使君子小人皆失其所而身蹈危亡治国之君能置
贤知于近而置愚不肖于远使君子小人各适其分而
身享安荣治乱相去虽远甚而其所以致之者不多也
反其所置而已呜呼自古治君少而乱君多况于五代
士之遇不遇者可胜叹哉
卷四十四 第 9a 页 WYG1383-0494c.png
五代史唐六臣传论一
朋党之祸至唐而极论朋党之文至欧阳子而极
甚哉白马之祸悲夫可为流涕者矣然士之生死岂其
一身之事哉初唐天祐三年梁王欲以嬖吏张廷范为
太常卿唐宰相裴枢以谓太常卿唐常以清流为之廷
范乃梁客将不可梁王由此大怒曰吾尝谓裴枢纯厚
不陷浮薄今亦为此邪是岁四月彗出西北扫文昌轩
辕天市宰相柳璨希梁王旨归其谴于大臣于是左仆
朋党之祸至唐而极论朋党之文至欧阳子而极
甚哉白马之祸悲夫可为流涕者矣然士之生死岂其
一身之事哉初唐天祐三年梁王欲以嬖吏张廷范为
太常卿唐宰相裴枢以谓太常卿唐常以清流为之廷
范乃梁客将不可梁王由此大怒曰吾尝谓裴枢纯厚
不陷浮薄今亦为此邪是岁四月彗出西北扫文昌轩
辕天市宰相柳璨希梁王旨归其谴于大臣于是左仆
卷四十四 第 9b 页 WYG1383-0494d.png
射裴枢独孤损右仆射崔远守太保致仕赵崇兵部侍
郎王赞工部尚书王溥吏部尚书陆扆皆以无罪贬同
日赐死于白马驿凡缙绅之士与唐而不与梁者皆诬
以朋党坐贬死者数百人而朝廷为之一空明年三月
唐哀帝逊位于梁遣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张
文蔚为册礼使礼部尚书苏循为副中书侍郎同中书门
下平章事杨涉为押传国宝使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张
策为副御史大夫薛贻矩为押金宝使尚书左丞赵光
郎王赞工部尚书王溥吏部尚书陆扆皆以无罪贬同
日赐死于白马驿凡缙绅之士与唐而不与梁者皆诬
以朋党坐贬死者数百人而朝廷为之一空明年三月
唐哀帝逊位于梁遣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张
文蔚为册礼使礼部尚书苏循为副中书侍郎同中书门
下平章事杨涉为押传国宝使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张
策为副御史大夫薛贻矩为押金宝使尚书左丞赵光
卷四十四 第 10a 页 WYG1383-0495a.png
逢为副四月甲子文蔚等自上源驿奉册宝乘辂车导
以金吾仗卫太常卤簿朝梁于金祥殿梁王衮冕南面
臣文蔚臣循奉册升殿进读己臣涉臣策奉传国玺臣
贻矩臣光逄奉金宝以次升进读已降率文武百官北
面舞蹈再拜贺夫一太常卿与社稷孰为重使枢等不
死尚惜一卿其肯以国与人乎虽枢等之力未必能存
唐然必不亡唐而独存也呜呼唐之亡也贤人君子既
与之共尽其馀在者皆庸懦不肖倾险狯猾趋利卖国
以金吾仗卫太常卤簿朝梁于金祥殿梁王衮冕南面
臣文蔚臣循奉册升殿进读己臣涉臣策奉传国玺臣
贻矩臣光逄奉金宝以次升进读已降率文武百官北
面舞蹈再拜贺夫一太常卿与社稷孰为重使枢等不
死尚惜一卿其肯以国与人乎虽枢等之力未必能存
唐然必不亡唐而独存也呜呼唐之亡也贤人君子既
与之共尽其馀在者皆庸懦不肖倾险狯猾趋利卖国
卷四十四 第 10b 页 WYG1383-0495b.png
之徒也不然安能蒙耻忍辱于梁庭如此哉作唐六臣
传
五代史唐六臣传论二
文甚圆而所见世情特透
呜呼始为朋党之论者谁欤甚乎作俑者也真可谓不
仁之人哉予尝至繁城读魏受禅碑见汉之群臣称魏
功德而大书深刻自列其姓名以夸耀于世又读梁实
录见文蔚等所为如此未尝不为之流涕也夫以国予
传
五代史唐六臣传论二
文甚圆而所见世情特透
呜呼始为朋党之论者谁欤甚乎作俑者也真可谓不
仁之人哉予尝至繁城读魏受禅碑见汉之群臣称魏
功德而大书深刻自列其姓名以夸耀于世又读梁实
录见文蔚等所为如此未尝不为之流涕也夫以国予
卷四十四 第 11a 页 WYG1383-0495c.png
人而自夸耀及遂相之此非小人孰能为也汉唐之末
举其朝皆小人也而其君子者何在哉当汉之亡也先
以朋党禁锢天下贤人君子而立其朝者皆小人也然
后汉从而亡及唐之亡也又先以朋党尽杀朝廷之士
而其馀存者皆庸懦不肖倾险之人也然后唐从而亡
夫欲空人之国而去其君子者必进朋党之说欲孤人
主之势而蔽其耳目者必进朋党之说欲夺国而与人
者必进朋党之说夫为君子者固尝寡过小人欲加之
举其朝皆小人也而其君子者何在哉当汉之亡也先
以朋党禁锢天下贤人君子而立其朝者皆小人也然
后汉从而亡及唐之亡也又先以朋党尽杀朝廷之士
而其馀存者皆庸懦不肖倾险之人也然后唐从而亡
夫欲空人之国而去其君子者必进朋党之说欲孤人
主之势而蔽其耳目者必进朋党之说欲夺国而与人
者必进朋党之说夫为君子者固尝寡过小人欲加之
卷四十四 第 11b 页 WYG1383-0495d.png
罪则有可诬者有不可诬者不能遍及也至欲举天下
之善求其类而尽去之惟指以为朋党耳故亲戚故旧
谓之朋党可也交游执友谓之朋党可也宦学相同谓
之朋党可也门生故吏谓之朋党可也是数者皆其类
也皆善人也故曰欲空人之国而去其君子者惟以朋
党罪之则无免者矣夫善善之相乐以其类同此自然
之理也故闻善者必相称誉称誉则谓之朋党得善者
必相荐引荐引则谓之朋党使人闻善不敢称誉人主
之善求其类而尽去之惟指以为朋党耳故亲戚故旧
谓之朋党可也交游执友谓之朋党可也宦学相同谓
之朋党可也门生故吏谓之朋党可也是数者皆其类
也皆善人也故曰欲空人之国而去其君子者惟以朋
党罪之则无免者矣夫善善之相乐以其类同此自然
之理也故闻善者必相称誉称誉则谓之朋党得善者
必相荐引荐引则谓之朋党使人闻善不敢称誉人主
卷四十四 第 12a 页 WYG1383-0496a.png
之耳不闻有善于下矣见善不敢荐则人主之目不得
见善人矣善人日远而小人日近则为人主者伥伥然
谁与之图治安之计哉故曰欲孤人主之势而蔽其耳
目者必用朋党之说也一君子存群小人虽众必有所
忌而有所不敢为惟空国而无君子然后小人得肆志
于无所不为则汉魏唐梁之际是也故曰可夺国而与人
者由其国无君子空国而无君子由以朋党而去之也
呜呼朋党之说人主可不察哉传曰一言可以丧邦者
见善人矣善人日远而小人日近则为人主者伥伥然
谁与之图治安之计哉故曰欲孤人主之势而蔽其耳
目者必用朋党之说也一君子存群小人虽众必有所
忌而有所不敢为惟空国而无君子然后小人得肆志
于无所不为则汉魏唐梁之际是也故曰可夺国而与人
者由其国无君子空国而无君子由以朋党而去之也
呜呼朋党之说人主可不察哉传曰一言可以丧邦者
卷四十四 第 12b 页 WYG1383-0496b.png
其是之谓欤
五代史冯道传论
借妇人女子以感慨当世儒生有三叹遗音
传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
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
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
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
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予读冯道长乐老叙
五代史冯道传论
借妇人女子以感慨当世儒生有三叹遗音
传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
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
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
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
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予读冯道长乐老叙
卷四十四 第 13a 页 WYG1383-0496c.png
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
从而知也予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臣十有五
而怪士之被服儒者以学古自名而享人之禄任人之
国者多矣然使忠义之节独出于武夫战卒岂于儒者
果无其人哉岂非高节之士恶时之乱薄其世而不肯
出欤抑君天下者不足顾而莫能致之欤孔子以谓十
室之邑必有忠信岂虚言也哉予尝得五代时小说一
篇载王凝妻李氏事以一妇人犹能如此则知世固常
从而知也予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臣十有五
而怪士之被服儒者以学古自名而享人之禄任人之
国者多矣然使忠义之节独出于武夫战卒岂于儒者
果无其人哉岂非高节之士恶时之乱薄其世而不肯
出欤抑君天下者不足顾而莫能致之欤孔子以谓十
室之邑必有忠信岂虚言也哉予尝得五代时小说一
篇载王凝妻李氏事以一妇人犹能如此则知世固常
卷四十四 第 13b 页 WYG1383-0496d.png
有其人而不得见也凝家青徐之间为虢州司户参军
以疾卒于官凝家素贫一子尚幼李氏携其子负其遗
骸以归东过开封止旅舍旅舍主人见其妇人独携一
子而疑之不许其宿李氏顾天已暮不肯去主人牵其
臂而出之李氏仰天长恸曰我为妇人不能守节而此
手为人执邪不可以一手并污吾身即引斧自断其臂
路人见者环聚而嗟之或为之弹指或为之泣下开封
尹闻之白其事于朝官为赐药封疮厚恤李氏而笞其
以疾卒于官凝家素贫一子尚幼李氏携其子负其遗
骸以归东过开封止旅舍旅舍主人见其妇人独携一
子而疑之不许其宿李氏顾天已暮不肯去主人牵其
臂而出之李氏仰天长恸曰我为妇人不能守节而此
手为人执邪不可以一手并污吾身即引斧自断其臂
路人见者环聚而嗟之或为之弹指或为之泣下开封
尹闻之白其事于朝官为赐药封疮厚恤李氏而笞其
卷四十四 第 14a 页 WYG1383-0497a.png
主人者呜呼士不自爱其身而忍耻以偷生者闻李氏
之风宜少知愧哉
五代史王进传论
进以疾足善走秉旄节五代名器之滥极矣欧
公故愤惋而悲酸
呜呼予述旧史至于王进之事未尝不废书而叹曰甚
哉五代之君皆武人崛起其所与俱勇夫悍卒各裂土
地封侯王何异豺狼之牧斯人也虽其附托遭遇出于
之风宜少知愧哉
五代史王进传论
进以疾足善走秉旄节五代名器之滥极矣欧
公故愤惋而悲酸
呜呼予述旧史至于王进之事未尝不废书而叹曰甚
哉五代之君皆武人崛起其所与俱勇夫悍卒各裂土
地封侯王何异豺狼之牧斯人也虽其附托遭遇出于
卷四十四 第 14b 页 WYG1383-0497b.png
一时之幸然犹必皆横身阵敌非有百夫之勇则必一
日之劳至如进者徒以疾足善走而秉旄节何其甚欤
岂非名器之用随世而轻重者欤世治则君子居之而
重世乱则小人易得而轻欤抑因缘侥倖未始不有而
尤多于乱世既其极也遂至于是欤岂其又有甚于是
者欤当此之时为国长者不过十馀年短者三四年至
一二年天下之人视其上易君代国如更戍长无异盖
其轻如此况其下者乎如进等者岂足道哉易否泰消
日之劳至如进者徒以疾足善走而秉旄节何其甚欤
岂非名器之用随世而轻重者欤世治则君子居之而
重世乱则小人易得而轻欤抑因缘侥倖未始不有而
尤多于乱世既其极也遂至于是欤岂其又有甚于是
者欤当此之时为国长者不过十馀年短者三四年至
一二年天下之人视其上易君代国如更戍长无异盖
其轻如此况其下者乎如进等者岂足道哉易否泰消
卷四十四 第 15a 页 WYG1383-0497c.png
长君子小人常相上下视在上者如进等则其在下可
知矣予书进事所以哀斯人之乱而见当时贤人君子
之在下者可胜道哉可胜道哉
五代史一行传论
此一段议论史汉以来所不到者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
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搢绅之士安其禄而立
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吾以谓自古忠臣
知矣予书进事所以哀斯人之乱而见当时贤人君子
之在下者可胜道哉可胜道哉
五代史一行传论
此一段议论史汉以来所不到者
呜呼五代之乱极矣传所谓天地闭贤人隐之时欤当
此之时臣弑其君子弑其父而搢绅之士安其禄而立
其朝充然无复廉耻之色者皆是也吾以谓自古忠臣
卷四十四 第 15b 页 WYG1383-0497d.png
义士多出于乱世而怪当时可道者何少也岂果无其
人哉虽曰干戈兴学校废而礼义衰风俗隳坏至于如
此然自古天下未尝无人也吾意必有洁身自负之士
嫉世远去而不可见者自古材贤有韫于中而不见于
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
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吾又以谓必有
负材能修节义而沉沦于下泯没而无闻者求之传记
而乱世崩离文字残缺不可复得然仅得者四五人而
人哉虽曰干戈兴学校废而礼义衰风俗隳坏至于如
此然自古天下未尝无人也吾意必有洁身自负之士
嫉世远去而不可见者自古材贤有韫于中而不见于
外或穷居陋巷委身草莽虽颜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
不彰况世变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时乎吾又以谓必有
负材能修节义而沉沦于下泯没而无闻者求之传记
而乱世崩离文字残缺不可复得然仅得者四五人而
卷四十四 第 16a 页 WYG1383-0498a.png
已处乎山林而群麋鹿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
之禄俛首而包羞孰若无愧于心放身而自得吾得二
人焉曰郑遨张荐明势利不屈其心去就不违其义吾
得一人焉曰石昂苟利于君以忠获罪何必自明有至
死而不言者此古之义士也吾得一人焉曰程福赟五
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妇
人伦之际无不大坏而天理几乎其灭于此之时能以
孝悌自修于一乡而风行于天下者犹或有之然其事
之禄俛首而包羞孰若无愧于心放身而自得吾得二
人焉曰郑遨张荐明势利不屈其心去就不违其义吾
得一人焉曰石昂苟利于君以忠获罪何必自明有至
死而不言者此古之义士也吾得一人焉曰程福赟五
代之乱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妇
人伦之际无不大坏而天理几乎其灭于此之时能以
孝悌自修于一乡而风行于天下者犹或有之然其事
卷四十四 第 16b 页 WYG1383-0498b.png
迹不著而无可纪次独其名氏或因见于书者吾亦不
敢没而其略可录者吾得一人焉曰李自伦作一行传
五代史宦者传论
通篇如倾水银于地而百孔千窍无所不入其
机员而其情鬯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
害非一端也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
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
敢没而其略可录者吾得一人焉曰李自伦作一行传
五代史宦者传论
通篇如倾水银于地而百孔千窍无所不入其
机员而其情鬯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
害非一端也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
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
卷四十四 第 17a 页 WYG1383-0498c.png
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
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已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
右之亲为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
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
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
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
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
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
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已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
右之亲为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
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
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
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
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
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
卷四十四 第 17b 页 WYG1383-0498d.png
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
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
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
非一世也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
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
悟则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
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己故曰
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
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
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
非一世也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
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
悟则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
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己故曰
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
卷四十四 第 18a 页 WYG1383-0499a.png
五代史伶官传论
庄宗雄心处与欧阳公之文可上下千古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
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
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
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
庄宗雄心处与欧阳公之文可上下千古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
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
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
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
卷四十四 第 18b 页 WYG1383-0499b.png
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
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
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苍
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
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
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
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
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苍
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
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
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
卷四十四 第 19a 页 WYG1383-0499c.png
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
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卷四十四 第 19b 页 WYG1383-0499d.png
唐宋八大家文钞卷四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