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王金兴光 第 31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一千
新罗王金兴光 第 1a 页
* 新罗王金兴光
兴光。新罗王理洪弟。初与太宗同名。武后改焉。长安二年册立。仍袭兄辅国大将军行豹韬卫大将军鸡林州都督之号。开元二十一年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宁海军使。二十五年卒。赠太子太师。
** 遣使纳贡表
臣乡居海曲。地处遐陬。元无泉客之珍。本乏賨人之货。敢将方产之物。尘黩天官。驽蹇之才。滓秽龙厩。窃方燕豕。敢类楚鸡。深觉腼颜。弥增战汗。
** 谢赐白鹦鹉及金银罗綵表
伏惟陛下执象开元。圣文神武。应千龄之昌运。致万物之嘉祥。风云所通。咸承至德。日月所照。共被深仁。臣地隔蓬壸。天慈洽远。乡暌华夏。睿泽覃幽。伏睹琼文。跪披玉匣。含九霄之雨露。带五彩之鹓鸾。辨惠灵禽。素苍两妙。或称长安之乐。或传圣主之恩。罗锦彩章。金银宝钿。见之者烂目。闻之者惊心。原其献款之功。实繇先祖。锡此非常之宠。延及末孙。微效若尘。重恩如岳。循涯揣分。何以上酬。
新罗王金兴光 第 2a 页
** 赐土地谢表
伏奉恩敕。浿江以南。宜令新罗安置。臣生居海裔。沐化圣朝。虽丹素为心。而功无效。以忠正为事。而劳不足赏。陛下降雨露之恩。发日月之诏。锡臣土境。广臣邑居。遂使垦辟有期。农桑得所。臣奉丝纶之旨。荷荣宠之深。粉骨糜身。无繇上答。
* 新罗王金彦升
彦升。新罗王重兴相。元和七年重兴卒。册授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使持节大都督鸡林州诸军事兼持节充宁海军使上柱国新罗国王。太和五年卒。
** 分别还蕃及应留宿卫奏
先在太学生崔利贞金叔贞朴季业四人。请放还蕃。其新赴朝贡金允夫金立之朴亮之等一十二人。请留在宿卫。仍请配国子监习业。鸿胪寺给资粮。
* 金忠信
忠信。新罗王兴光从弟。开元中留宿卫。授左领军卫员外将军。二十二年受代上表。
** 请充宁海军副使从讨靺鞨表
新罗王金兴光 第 3a 页
臣所奉进止。令臣执节本国。发兵马讨除靺鞨。有事续奏者。臣自奉圣旨。誓将致命。当此之时。为替人金孝方身亡。便留臣宿卫。臣本国王以臣久侍天庭。遣从侄志廉代臣。今已到讫。臣即合还。每思前所奉进止。无忘夙夜。陛下先有制。加本国王兴光宁海军大使。锡之旌节。以讨凶残。皇威载临。虽远犹近。君则有命。臣敢不祗。蠢尔夷俘。计亦悔祸。然除恶务本。布宪惟新。故出师义贵乎三申。纵敌患贻于数代。伏望陛下因臣还国。以副使假臣。尽将天旨。再宣殊裔。岂惟斯怒益振。固亦武夫作气。必倾其巢穴。静此荒隅。遂夷臣之小诚。为国家之大利。臣等复乘桴沧海。献捷丹闱。效毛发之功。答雨露之施。臣所望也。伏惟陛下图之。
* 金士信
士信。元和中新罗质子。试太子中允。
** 请充本国副使奏
臣本国朝天二百馀载。尝差质子宿卫阙庭。每有天使临蕃。即充副使。转通圣旨。下告国中。今在城宿卫质子。臣次当行之。
* 崔仁[:#AS-FEF9:●]
[:#AS-FBED:●]
[:#AS-8862:⿱亠兑]
新罗王金兴光 第 4a 页
仁[:#AS-FEF9:●]
[:#AS-FBED:●]
[:#AS-8862:⿱亠兑]。辰韩茂竣人。天祐中官新罗国翰林学士。守兵部侍郎知端书院事。
** 新罗国故两朝国师教谥朗空大师白月栖云之
** 塔碑铭
闻夫真境希夷。元津杳渺。澄如沧海。邈若太虚。智舟何以达其涯。慧驾莫能寻其际。况复去圣逾远。滞凡既深。靡制心猿。难调意马。由是徇虚[:#AS-8949:⿱拱]实者。俱怀逐块之情。执有迷空者。尽起趋炎之想。若非哲人出世。开士乘时。高演真宗。广宣善诱。何以爰㭊重元之礼。得归众妙之门。潜认髻珠。密传心印。达斯道者。岂异人乎。大师是也。大师法讳行寂。俗姓崔氏。其先周朝之尚父遐苗。齐国之丁公远裔。其后使乎兔郡。留寓鸡林。今为京万河南人也。祖讳金。避世辞荣。幽居养志。父讳佩常。年登九岁。学冠三冬。长牵投笔之心。仍效止戈之艺。所以系名军旅。充职戎行。母薛氏。梦见僧谓曰。宿因所追。愿为阿娘之子。觉后感其灵瑞。备启所天。自屏膻腴。勤为胎教。以太和六年十二月三十日诞生。大师生标奇骨。有异凡流。游戏之时。须为佛事。每聚沙而造塔。常摘叶以为香。爰自青衿。寻师绛帐。请业则都忘寝
新罗王金兴光 第 5a 页
食。临文则总括宗源。尝以深信金言。志遗尘俗。谓父曰。所愿出家修道。以报罔极之恩。其父知有夙根。合符前梦。不阻其志。爱而许之。遂乃削染披缁。苦求游学。欲寻学海。历选名山。至于伽耶海印寺。便谒宗师。精探经论。统杂花之妙义。玩贝叶之真文。师谓学徒曰。释子多闻。颜生好学。昔闻其语。今见其人。岂与青眼赤髭同年而语哉。大中九年。于福泉寺官坛受其具戒。既而浮囊志切。系草情深。像教之宗。已劳力学。元机之旨。盍以心求。所以杖策挈瓶。下山寻路。径诣崛山。谒通晓大师。自投五体。虔启衷怀。大师便许升堂。遂令入室。从此服膺数载。勤苦多方。虽至道(阙二字)目击罄成山之志。而常斋淡薄。神疲增煮海之劳。则知历试诸艰。多能鄙事。每于坐卧。只念游方。遂于咸通十一年。投入备朝使金公紧荣(阙一字)笑之心备陈所志。金公情深倾盖。许以同舟。无何。利涉大川。达于西岸。此际不远千里。至于上都。寻蒙有司特具事由。奏闻天听。降敕宜令左街宝堂寺孔雀子院安置。大师所喜神居驻足。胜境栖心。未几降诞之辰。敕徵入内。懿宗皇帝遽宏至化。虔仰元风。问大师曰。远涉沧溟。有何求事。大师对敕曰。贫道幸获观风
新罗王金兴光 第 6a 页
上国。问道中华。今日叨沐鸿恩。得窥盛事。所求遍游灵迹。追寻赤水之珠。还耀吾乡。更作青邱之印。天子厚加宠赉。甚善其言。犹如法秀之逢晋文。昙鸾之对梁武。古今虽异。名德尤同。以后至五台山。投花严寺。求感于文殊大圣。先上中台。忽遇神人。鬓眉皓尔。叩头作礼。膜拜祈恩。谓大师曰。不易远来。善哉佛子。莫淹此地。速向南方。认其五色之霜。必沐昙摩之雨。大师含悲顶别。渐次南行。乾符二年。至成都府。巡谒到静众精舍。礼无相大师影堂。大师新罗人也。因谒写真。具闻遗美。为唐帝导师。元宗之师。同乡唯恨异其时。后代所求追其迹。企闻石霜庆诸和尚。启如来之室。演迦叶之宗。道树之阴。禅流所聚。大师殷勤礼足。曲尽虔诚。仍栖方便之门。果得摩尼之宝。俄而追游衡岳。参知识之禅居。远至曹溪。礼祖师之宝塔。傍东山之遐秀。采六叶之遗芳。四远参寻。无方不到。虽观空色。岂忘偏陲。以中和五年。来归故国。时也至于崛岭。重谒大师。大师云。且喜早归。岂期相见。后学各得其赐。念兹在兹。所以再托扉莲。不离左右。中间忽携缶钵。重访水云。或锡飞于五岳之初。暂栖天柱。或杯渡于三河之后。方住水精。至文德二年四
新罗王金兴光 第 7a 页
月中。崛山大师寝疾。便往故山。精勤侍疾。至于归化。付嘱传心者。惟在大师一人而已。初憩锡于朔州之建子岩。才修茅舍。始启山门。来者如云。朝三暮四。顷岁时当厄运。世属屯蒙。灾星长照于三韩。毒雾常铺于四郡。况于岩谷。无计潜藏。乾宁初至止王城。薰薝卜于焚香之寺。光化末旋归野郡。植旃檀于薙草之墟。所恨正值魔军。将宣佛道。孝恭大王骤登宝位。钦重禅宗。以大师独步海东。孤标天下。特遣僧正法贤等聊飞凤笔。徵赴皇居。大师谓门人曰。自欲安禅。终须助化。吾道之流于末代。外护之恩也。乃以天祐三年秋九月初。忽出溟郊。方归京邑。至十六日。引登秘殿。孤坐禅床之上。预净宸襟。整其冕服。待以国师之礼。虔申钻仰之情。大师辞色从容。神仪自若。尊道说羲轩之术。治邦设尧舜之风。(阙一字)镜忘疲。洪钟待扣。有亲从上殿者四人。曰行谦邃安信宗让规让景。行超十哲。名盖二禅。探元乡之秘宗。论绝境之幽致。圣人见。频回麈尾。甚悦龙颜。至于明年夏末。乍别京畿。略游海峤。至金海府。苏公忠子知府及第律领军。莫不敛衽钦风。开襟慕道。请居名寺。冀福苍生。大师可以栖迟。暗垂慈化。扫妖烟于塞外。洒甘
新罗王金兴光 第 8a 页
露于山中。神德大王光统丕图。宠徵赴阙。至贞明元年春。大师遽携禅众。来至帝乡。依前命南山实际寺安之。此寺则先是圣上以黄阁潜龙。禅扃附凤。寻付大师。永为禅宇。此时奉迎行在。重谒慈颜。爰开有待之心。再听无为之说。辞还之际。特结良因。爰有女弟子明瑶夫人。鳌岛宗枝。鸠林冠族。仰止高山。尊崇佛礼。以石南山寺请为收领。永以住持。秋七月。大师以甚惬雅怀。始谋栖止。此寺也。远连四岳。高压南溟。溪涧争流。酷似金与之谷。岩峦斗峻。凝如紫盖之峰。诚招隐之幽居。亦栖禅之佳境者也。大师远探灵巘。未有定居。初至此山。以为终焉之所。至明年春二月初。大师觉其不悆。称染微疴。至十二日诘旦。告众曰。生也有涯。吾将行矣。守而勿失。汝等勉旃。趺坐绳床。俨然就灭。报龄八十五。僧腊六十一。于时云雾晦冥。山峦震动。有山下人望山顶者。五色光气冲于空中。中有一物上天。宛然金柱。岂止智顺则天垂花盖。法成则空敛灵棺而已哉。于是门人等伤割五情。若亡天属。至十七日。敬奉色身。假隶于西峰之麓。圣考大王忽聆迁化。良恻仙襟。特遣中使监护葬仪。仍令吊祭。至三年十一月中。改葬于东峦之顶。去寺
新罗王金兴光 第 9a 页
三百来步。全身不散。神色如常。门下等重睹慈颜。不胜感慕。仍施石户封闭。大师资灵河岳。禀气星辰。居缕褐之英。应黄裳之吉。由是早栖禅境。久拂客尘。裨二主于两朝。济偫生于三界。邦家安泰。魔贼归降。则知大觉真身。观音后体。启元关而敷扬至理。开慈室而汲引元流。生命示亡。效鹤树归真之迹。化身如在。追鸡峰住寂之心。存没化人。始终宏道。可谓定慧无方。神通自在者焉。弟子信宗禅师周解禅师林侃禅师等五百来人。共保一心。皆居上足。常勤守护。永切追攀。每念巨海尘飞。高风电绝。累趋魏阙。请树丰碑。今上克缵洪基。恭承宝箓。钦崇禅化。不异前朝。赠谥曰朗空大师。塔名白月栖云之塔。爰命微臣。宜修齑臼。仁⺡[:#AS-FBED:●]
[:#AS-8862:⿱亠兑]固辞不免。惟命是从。辄课菲词。式扬馀烈。譬如提壶酌海。莫知溟渤之深。执管窥天。难测穹苍之阔。然而早蒙慈诲。眷以宗盟。惟以援笔有情。著文无愧。强名元道。将报法恩。其词曰。
至道无为。犹如大地。万法同归。千门一致。粤惟正觉。诱彼偫类。圣凡有殊。开悟无异。懿欤禅伯。生我海东。明同日月。量等虚空。名由德显。智与慈融。去传法要。来化童蒙。水月
[:#AS-8862:⿱亠兑]固辞不免。惟命是从。辄课菲词。式扬馀烈。譬如提壶酌海。莫知溟渤之深。执管窥天。难测穹苍之阔。然而早蒙慈诲。眷以宗盟。惟以援笔有情。著文无愧。强名元道。将报法恩。其词曰。
至道无为。犹如大地。万法同归。千门一致。粤惟正觉。诱彼偫类。圣凡有殊。开悟无异。懿欤禅伯。生我海东。明同日月。量等虚空。名由德显。智与慈融。去传法要。来化童蒙。水月
新罗王金兴光 第 10a 页
澄心。烟霞匿曜。忽飞美誉。频降佳召。扶赞两朝。阐扬元教。缶破灯明。云开月照。哲人去世。缁素伤心。门徒愿切。国主恩深。塔封峦顶。碑倚溪浔。芥城虽尽。永曜禅林。
* 高丽王王建
建字若夫。松岳郡人。大顺景福间。新罗政衰。弓裔据高句丽之地。国号泰封。建事裔为侍中。梁贞明四年。逐裔自立。后唐长兴中册为大义军使特进检校太保使持节元菟州都督上柱国高丽王。晋天福六年加授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开运二年卒。
** 诏谕八首
天授元年六月丁巳诏曰。前主当四郡土崩之时。铲除寇贼。渐拓封疆。未及兼并海内。俄以酷暴御众。以奸回为至道。以威侮为要术。徭烦赋重。人耗土虚。而犹宫室宏壮。不遵制度。劳役不止。怨讟滋兴。于是窃号称尊。杀妻戮子。天地不容。神人共怨。荒坠厥绪。可不戒乎。朕资偫公推戴之。心登九五统临之极。移风易俗。咸与惟新。宜遵改辙之规。深鉴伐柯之则。君臣谐鱼水之欢。河海协宴清之庆。内外偫庶。宜悉朕怀。
* 高丽王王建
建字若夫。松岳郡人。大顺景福间。新罗政衰。弓裔据高句丽之地。国号泰封。建事裔为侍中。梁贞明四年。逐裔自立。后唐长兴中册为大义军使特进检校太保使持节元菟州都督上柱国高丽王。晋天福六年加授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开运二年卒。
** 诏谕八首
天授元年六月丁巳诏曰。前主当四郡土崩之时。铲除寇贼。渐拓封疆。未及兼并海内。俄以酷暴御众。以奸回为至道。以威侮为要术。徭烦赋重。人耗土虚。而犹宫室宏壮。不遵制度。劳役不止。怨讟滋兴。于是窃号称尊。杀妻戮子。天地不容。神人共怨。荒坠厥绪。可不戒乎。朕资偫公推戴之。心登九五统临之极。移风易俗。咸与惟新。宜遵改辙之规。深鉴伐柯之则。君臣谐鱼水之欢。河海协宴清之庆。内外偫庶。宜悉朕怀。
新罗王金兴光 第 11a 页
辛酉诏曰。设官分职。任能之道斯存。利俗安民。选贤之务是急。诚无官旷。何有政荒。朕叨膺景命。显驭丕图。顾临涖以难安。念庸虚之可惧。惟虑知人不明。审官多失。俾起遗贤之叹。深乖得士之宜。寝兴载怀。职此而已。内外庶僚。并称其职。则匪独今时之致理。足贻后代之可称。宜其登庸列辟。历试偫公。勉务精选。咸使佥谐。自中及外。具悉朕怀。
乙丑诏曰。为国当务节俭。民富仓实。虽有水旱饥馑。不能为患。所有内庄及东宫食邑积谷。岁久必多朽损。其以内奉郎中能梵为审谷使。
戊辰诏曰。朕闻乘机革制。正谬是详。导俗训民。号令必顺。前主以新罗阶官郡邑之号。悉皆鄙野。改为新制行之。累年民不习知。以至惑乱。今悉从新罗之制。其名义易知者。可从新制。
辛亥诏曰。前王视民如草芥。而惟欲之从。乃信谶纬。遽弃松岳。还居斧壤。营立宫室。百姓困于土功。三时失于农业。加以饥馑荐臻。疾疫仍起。室家弃背。道殣相望。一匹细布。直米五升。至使齐民卖身鬻子。为人奴婢。朕甚闵焉。其令所在具录以闻。
新罗王金兴光 第 12a 页
又诏曰。人君运佐时之奇略。树盖世之高勋者。锡之以分茅胙土。褒之以峻秩崇班。是百代之常典。千古之宏规也。朕出自侧微。才识庸下。诚资偫望。克践洪基。当其废暴主之时。竭忠臣之节者。宜行赏赉。以奖勋劳。其以洪儒裴元庆申崇谦卜智谦为第一等。给金银器锦绣绮被褥绫罗布帛有差。坚权能实权慎廉湘金乐连珠麻煖为第二等。给金银器锦绣绮被褥绫帛有差。其第三等二千馀人。各给绫帛谷米有差。朕与公等欲救生民。未能终守臣节。以此为功。岂无惭德。然而有功不赏。无以劝将来。故有今日之赏。公等明知朕意。
十五年五月甲申。谕偫臣曰。顷完葺西京。徙民实之。冀凭地力。平定三韩。将都于此。今者民家雌鸡化为雄大风官舍颓坏。夫何灾变至此。昔晋有邪臣。潜畜异谋。其家雌鸡化为雄。卜云。人怀非分。天垂警戒。不悛其恶。竟取诛灭。吴王刘濞之时。大风坏门拔木。其卜亦同。濞不知戒。亦底覆亡。且祥瑞志云。行役不平。贡赋烦重。下民怨上。有此之应。以古验今。岂无所召。今四方劳役不息。供费既多。贡赋未省。窃恐缘此。以致天谴。夙夜忧惧。不敢遑宁。军国贡赋。难
新罗王金兴光 第 13a 页
以蠲免。尚虑偫臣不行公道。使民怨咨。或怀非分之心。致此变异。各宜悛心。毋及于祸。
十七年五月乙巳。幸礼山镇。诏曰。往者新罗政衰。偫盗竞起。民庶乱离。暴骨荒野。前主服纷争之党。启邦国之基。及乎末年。毒流下民。倾覆社稷。朕承其危绪。造此新邦。劳役疮痍之民。岂予意哉。但草昧之时。事不获已。栉风沐雨。巡省州镇。修完城栅。欲令赤子得免绿林之难。由是男尽从戎。妇犹在役。不忍劳苦。或逃匿山林。或号诉官府者。不知几许。王亲权势之家。安知无肆暴淩弱。困我编氓者乎。予以一身。岂能家至而目睹。小民所以末由控告。呼吁彼苍者也。宜尔公卿将相食禄之人。谅子爱民。如子之意。矜尔禄邑编户之氓。若以家臣无知之辈。使子禄邑。惟务聚敛。恣为割剥。尔亦岂能知之。虽或知之。亦不禁制。民有论诉者。官吏徇情掩护。怨讟之兴。职竞由此。予尝诲之。欲使知之者增勉。不知者能诫。其违令者。别行染卷。犹以匿人过为贤。不曾举奏。善恶之实。曷得闻知。如此宁有守节改过者乎。尔等遵我训辞。听我赏罚。有罪者不论贵贱。罚及子孙。功多罪小。量行赏罚。若不改过。追其禄俸。或一年二三
十七年五月乙巳。幸礼山镇。诏曰。往者新罗政衰。偫盗竞起。民庶乱离。暴骨荒野。前主服纷争之党。启邦国之基。及乎末年。毒流下民。倾覆社稷。朕承其危绪。造此新邦。劳役疮痍之民。岂予意哉。但草昧之时。事不获已。栉风沐雨。巡省州镇。修完城栅。欲令赤子得免绿林之难。由是男尽从戎。妇犹在役。不忍劳苦。或逃匿山林。或号诉官府者。不知几许。王亲权势之家。安知无肆暴淩弱。困我编氓者乎。予以一身。岂能家至而目睹。小民所以末由控告。呼吁彼苍者也。宜尔公卿将相食禄之人。谅子爱民。如子之意。矜尔禄邑编户之氓。若以家臣无知之辈。使子禄邑。惟务聚敛。恣为割剥。尔亦岂能知之。虽或知之。亦不禁制。民有论诉者。官吏徇情掩护。怨讟之兴。职竞由此。予尝诲之。欲使知之者增勉。不知者能诫。其违令者。别行染卷。犹以匿人过为贤。不曾举奏。善恶之实。曷得闻知。如此宁有守节改过者乎。尔等遵我训辞。听我赏罚。有罪者不论贵贱。罚及子孙。功多罪小。量行赏罚。若不改过。追其禄俸。或一年二三
新罗王金兴光 第 14a 页
年五六年。以至终身不齿。若志切奉公。终始无瑕。生享荣禄。后称名家。至于子孙。优加旌赏。此则非但今日。传之万世。以为令范。人有为民陈诉。勾唤不赴。必令再行勾唤。先下十杖。以治违令之罪。方论所犯。吏若故为迁延。计日罪责。又有怙威恃力。令之不可触者。以名闻。
** 上南唐烈祖贺即位笺
今年六月内当国中原府入吴越国使张训等回。伏闻大吴皇帝已行禅礼。中外推戴。即登大宝者。伏惟皇帝陛下道契三无。恩涵九有。尧知天命已去。即禅瑶图。舜念历数在躬。遂传玉玺。建夙惟庸陋。获托生成。所恨沃日波遥。浮天浪阔。幸遇龙飞之旦。用申燕贺之仪。无任归仁戴圣鼓舞激切之至。
** 答后百济王甄萱书
伏奉吴越国通和使班尚书所传诏书一道。兼蒙足下辱示长书叙事者。伏以华轺肤使。爰致制书。尺素好音。兼承教诲。捧芝检而虽增感激。辟华笺而难遣嫌疑。今托回轩。辄敷危衽。仆仰承天假。俯迫人推。过叨将帅之权。获赴经纶之会。顷以三韩厄会。九土凶荒。黔黎多属于黄巾。田野
** 上南唐烈祖贺即位笺
今年六月内当国中原府入吴越国使张训等回。伏闻大吴皇帝已行禅礼。中外推戴。即登大宝者。伏惟皇帝陛下道契三无。恩涵九有。尧知天命已去。即禅瑶图。舜念历数在躬。遂传玉玺。建夙惟庸陋。获托生成。所恨沃日波遥。浮天浪阔。幸遇龙飞之旦。用申燕贺之仪。无任归仁戴圣鼓舞激切之至。
** 答后百济王甄萱书
伏奉吴越国通和使班尚书所传诏书一道。兼蒙足下辱示长书叙事者。伏以华轺肤使。爰致制书。尺素好音。兼承教诲。捧芝检而虽增感激。辟华笺而难遣嫌疑。今托回轩。辄敷危衽。仆仰承天假。俯迫人推。过叨将帅之权。获赴经纶之会。顷以三韩厄会。九土凶荒。黔黎多属于黄巾。田野
新罗王金兴光 第 15a 页
无非于赤土。庶几弭风尘之警。有以救邦国之灾。爰自善邻。于焉结好。果见数千里农桑乐业。七八年士卒閒眠。及至酉年。维时阳月。忽焉生事。至于交兵。足下始轻敌以直前。若螗螂之拒辙。终知难而勇退。如蚊子之负山。拱手陈辞。指天作誓。今日之后。永世欢和。苟或渝盟。神其殛矣。仆亦尚止戈之武。期不杀之仁。遂解重围。以休疲卒。不辞质子。但欲安民。此则我有大德于南人也。岂谓歃血未乾。凶威复作。蜂虿之毒。侵害于生灵。狼虎之狂。为梗于畿甸。金城窘迫。黄屋震惊。仗义尊周。谁似桓文之霸。乘间谋汉。惟看莽卓之奸。致使王之至尊。枉称子于足下。尊卑失序。上下同忧。以谓非有元辅之忠纯。岂得再安于社稷。以仆心无匿恶。志切尊王。将援置于朝廷。使扶危于邦国。足下见毫釐之小利。忘天地之厚恩。斩戮君王。焚烧宫阙。菹醢卿士。虔刘士民。女[:#AS-FBED:●]熙姜则取以同车。珍宝则夺之秵载。元恶浮于桀纣。不仁甚于獍枭。仆怨极崩天。诚深却日。庶效鹰鹯之逐。以申犬马之勤。再举干戈。两更槐柳。陆战则雷驰电击。水攻则虎搏龙腾。动必成功。举无虚发。逐尹邠于海岸。积甲如山。擒邹祖于边城。伏尸蔽野。燕山郡畔。斩吉奂于
新罗王金兴光 第 16a 页
军前。马利城边。戮随晤于纛下。拔任存之日。邢积等数百人捐躯。破青州之时。直心等四五辈授首。桐薮望旗而溃散。京山衔璧以投降。康州则自南而来归。罗府则自西而移属。侵攻若此。收复宁遥。必期泜水营中。雪张耳千般之恨。乌江亭上。成汉王一捷之功。竟息风波。永清寰海。天之所助。命将何归。况吴越王殿下德洽包荒。仁深字小。特出纶于丹禁。谕戢难于青邱。既奉训谟。敢不尊奉。若足下祗承睿旨。悉戢凶机。不惟副上国之仁恩。抑亦绍东海之绝绪。若不过而能改。其如悔不可追。
** 高丽国原州灵凤山兴法寺忠湛大师塔铭
盖闻微言立教。始开(阙)嗣位至于马鸣继美。垂妙法于三乘。龙树扬芳。见其(阙五字)相离相。非身是身。降及(阙)闻圆觉东入梁朝。始见大宏。北游魏室。于是师资所契。(阙四字)祖法相承。心灯不绝。所以(阙)者焉大师法号忠湛。俗姓金氏。其先鸡林冠族。兔郡宗枝。(阙二字)岛以分荣。托桑津而别派。远祖多(阙)陶潜而不事王侯。希贾诩而宁求禄位。所以考槃乐道。早攻庄列之书招隐攀吟。常避市朝之誉。母(阙)贤之子岂无修圣善之心。感此灵奇。求生法允。以咸通十年八
** 高丽国原州灵凤山兴法寺忠湛大师塔铭
盖闻微言立教。始开(阙)嗣位至于马鸣继美。垂妙法于三乘。龙树扬芳。见其(阙五字)相离相。非身是身。降及(阙)闻圆觉东入梁朝。始见大宏。北游魏室。于是师资所契。(阙四字)祖法相承。心灯不绝。所以(阙)者焉大师法号忠湛。俗姓金氏。其先鸡林冠族。兔郡宗枝。(阙二字)岛以分荣。托桑津而别派。远祖多(阙)陶潜而不事王侯。希贾诩而宁求禄位。所以考槃乐道。早攻庄列之书招隐攀吟。常避市朝之誉。母(阙)贤之子岂无修圣善之心。感此灵奇。求生法允。以咸通十年八
新罗王金兴光 第 17a 页
月一日诞生。大师生有殊相。弱无戏言。(阙)性灵超众。神悟绝伦。槐市横经。杏园命笔。二亲尝邀相者相之。云若至甘罗之岁。凤举难量。终臻贾谊之(阙)至失于怙恃。惟恨栖遑。爰有长纯禅师。是导师修度世之缘。当亡父结空门之友。大师随其长老。得居(阙)俗尘方登僧位。寻令升堂睹奥。入室钩深。迅足骎骎。后发先至。觉枝脉脉。前开晚成。所以偃仰禅林。优游(阙)认印度重光。终至相传。窥楞伽再阐。乃于龙纪元年。受具戒于武州灵神寺。既而习其相部。精究毗尼。捧(阙)宗论道谓学人曰。浅溜穿石。同心断金。钻燧之勤。写瓶之易。皆由积微不已。跬步遄征。俄成学海之功。永就(阙)释子天日禅僧此间观曝骨之墟。见僵尸之处。他山静境。岂无避地之方。此地危邦。终绝居山之计。(阙四字)华(阙)者同载而征。达于彼岸。此时径登云盖禅宇。虔礼净圆大师。大师是栖云壑之居。佩石霜之印。知大师远离(阙)图南。迥奋垂云之翼。豫章向上。高挥拂日之枝。大师谓曰。汝还认其到此阶梯。预呈其迁乔(阙二字)所以不离宝所(阙)河东参禅门于紫岳。故能初窥圣典。久栖禹穴之旁。始览灵踪。方到燕台之畔。乃于天祐十(阙一字)年六月中得达于(阙)学俱
新罗王金兴光 第 18a 页
于问讯庆忭交深。数月论禅。周年问法。惟弥天发(阙一字)及离日摇唇。量语路之端。酌言(阙一字)之(阙一字)此日揣于两地心(阙)之光愁见甲兵之色。所以便辞金海。遥指玉京。行道迟迟。于焉入境。不惟摩勒重敷。兼亦优昙一现。奉迎内殿。寻以(阙)遥屡吐象王之说。重重避席。恭披弟子之仪。一一书绅。结以王师之礼。翌日请移(阙五字)之水净精庐永元(阙)术大师远从丹慊。再到京畿。所以别饰玉堂。令升绳榻。问大师曰。寡人少尚威武。未精学(阙一字)不晓先王之典。宁(阙)存亡之志。所喜不劳汉梦。仍睹秦星。世宗之遇摩腾。梁武之逢宝志。无以加也。生生世世。永修香火之因。子子孙孙。(阙)吉祥之地。尚论往美。更加延福之庭。志有终焉。心无悔矣。然则遂于此地。高敞禅扃。(阙二字)如云。学人如雾。依旧琉璃(阙)闻兴法之谈。不受大师之诲者。处处精舍。其徒摈之。终日了无语言。一宵坚不留宿。岂期大师素无疾疹。富有(阙)五年七月十八日诘旦。告门人曰。万法皆空。吾将去矣。一心为本。汝等勉旃。颜貌如常。寂然坐(阙一字)俗年七十有二。僧(阙)悲盈四部。天人增绝学之哀。宁惟恸彻诸方。士庶泣亡师之痛。寡人忽聆迁化。尤恸于怀。追切洪德。不能己
新罗王金兴光 第 19a 页
巳。特(阙)万寿之遐长。乖偫情之敬仰。今则果虽核矣。室可修焉。然则先忻于水积鱼归。后恨于林倾鸟散。所冀早仪明礼正当(阙)之塔惟大师雪山成道。烟洞證心。传十八代之祖宗。统三千年之禅教。则知浃洽浮世。举其广则谁曰黄舆周(阙)忘机仍引狎鸥之兴。几多肸蚃。无限昭彰。可谓阐扬身毒之风。敷演竺乾之法者矣。门徒弟子五百(阙)成田陈情而特请龟文。沥恳而频干凤德。所冀显无为之化。留在水云。期不朽之缘。刻于金石。(阙)之心归美百台。旌国士追攀之志。乃为铭曰。
(阙)苏认已藏宝知印慈航没浪。慧炬沈光。银灯石(下阙)
** 训要十首
朕闻大舜耕历山。终受尧禅。高帝起沛泽。遂兴汉业。朕亦起自单平。谬膺推戴。夏不畏热。冬不避寒。焦身劳思。十有九载。统一三韩。叨居大宝。二十五年。身已老矣。第恐后嗣纵情肆意。败乱纲纪。大可忧也。爰述训要。以传诸后。庶几朝披夕览。永为龟鉴。
其一曰。吾国家大业。必资诸佛护卫之力。故创禅教寺院。差遣住持焚修。使各治其业。后世奸臣执政。徇僧请谒。各
(阙)苏认已藏宝知印慈航没浪。慧炬沈光。银灯石(下阙)
** 训要十首
朕闻大舜耕历山。终受尧禅。高帝起沛泽。遂兴汉业。朕亦起自单平。谬膺推戴。夏不畏热。冬不避寒。焦身劳思。十有九载。统一三韩。叨居大宝。二十五年。身已老矣。第恐后嗣纵情肆意。败乱纲纪。大可忧也。爰述训要。以传诸后。庶几朝披夕览。永为龟鉴。
其一曰。吾国家大业。必资诸佛护卫之力。故创禅教寺院。差遣住持焚修。使各治其业。后世奸臣执政。徇僧请谒。各
新罗王金兴光 第 20a 页
业寺社。争相换夺。切宜禁之。
其二曰。诸寺院皆道诜推占山水顺逆而开创。道诜云。吾
所占定外。妄加创造。则损薄地德。祚业不永。朕念后世国
王公侯后妃朝臣。各称愿堂。或增创造。则可忧也。新罗之
末。竞造浮屠。衰损地德。以底于亡。可不戒哉。
其三曰。传国以嫡。虽曰常礼。然丹朱不肖。尧禅于舜。实为
公心。若元子不肖。与其次子。又不肖。与其兄弟之众所推
戴者。俾承大统。
其四曰。惟我东方。旧慕唐风。文物礼乐。悉遵其制。殊方异
其二曰。诸寺院皆道诜推占山水顺逆而开创。道诜云。吾
所占定外。妄加创造。则损薄地德。祚业不永。朕念后世国
王公侯后妃朝臣。各称愿堂。或增创造。则可忧也。新罗之
末。竞造浮屠。衰损地德。以底于亡。可不戒哉。
其三曰。传国以嫡。虽曰常礼。然丹朱不肖。尧禅于舜。实为
公心。若元子不肖。与其次子。又不肖。与其兄弟之众所推
戴者。俾承大统。
其四曰。惟我东方。旧慕唐风。文物礼乐。悉遵其制。殊方异
新罗王金兴光 第 20b 页
土。人性各异。不必苟同。契丹是禽兽之国。风俗不同。言语
亦异。衣冠制度。慎勿效焉。
其五曰。朕赖三韩山川阴祐。以成大业。西京水德调顺。为
我国地脉之根本。大业万代之地。宜当四仲巡驻。留过百
日。以致安宁。
其六曰。朕所至愿。在于燃灯入关。燃灯所以事佛。入关所
以事天灵。及五岳名山大川龙神也。后世奸臣建白加减
者。切宜禁止。吾亦当初誓心。会日不犯国忌。君臣同乐。宜
当敬依行之。
亦异。衣冠制度。慎勿效焉。
其五曰。朕赖三韩山川阴祐。以成大业。西京水德调顺。为
我国地脉之根本。大业万代之地。宜当四仲巡驻。留过百
日。以致安宁。
其六曰。朕所至愿。在于燃灯入关。燃灯所以事佛。入关所
以事天灵。及五岳名山大川龙神也。后世奸臣建白加减
者。切宜禁止。吾亦当初誓心。会日不犯国忌。君臣同乐。宜
当敬依行之。
新罗王金兴光 第 21a 页
其七曰。人君得臣民之心为甚难。欲得其心。要在从谏远
谗而已。从谏则圣。谗言如蜜。不信则谗自止。又使民以时。
轻徭薄赋。知稼穑之艰难。则自得民心。国富民安。古人云。
芳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良将。张弓之外。必有
避鸟。垂仁之下。必有良民。赏罚中则阴阳顺矣。
其八曰。车岘以南公州江外山形地势。并趋背逆。人心亦
然。彼下州郡人参与朝廷。与王侯国戚婚姻。得秉国政。则
或变乱国家。或衔统合之怨。犯跸生乱。且其曾属官寺奴
新罗王金兴光 第 21b 页
婢。津驿杂夫。或投势移免。或附王侯宫院。奸巧言语。弄权
乱政。以致灾变者。必有之矣。虽其良民。不宜使在位用事。
其九曰。百辟偫僚之禄。视国大小以为定制。不可增减。且
古典云。以庸制禄。官不以私。若以无功人及亲戚私昵。虚
受天禄。则不止下民怨谤。其人亦不得长享福禄。切宜戒
之。又以强恶之国为邻。安不可忘危。兵卒宜加护恤。量除
徭役。每年秋阅。勇锐出众者。随宜加授。
其十曰。有国有家。儆戒无虞。博观经史。鉴古戒今。周公大
圣。无逸一篇。进戒成王。宜当图揭。出入观省。
* 后百济王甄萱
乱政。以致灾变者。必有之矣。虽其良民。不宜使在位用事。
其九曰。百辟偫僚之禄。视国大小以为定制。不可增减。且
古典云。以庸制禄。官不以私。若以无功人及亲戚私昵。虚
受天禄。则不止下民怨谤。其人亦不得长享福禄。切宜戒
之。又以强恶之国为邻。安不可忘危。兵卒宜加护恤。量除
徭役。每年秋阅。勇锐出众者。随宜加授。
其十曰。有国有家。儆戒无虞。博观经史。鉴古戒今。周公大
圣。无逸一篇。进戒成王。宜当图揭。出入观省。
* 后百济王甄萱
新罗王金兴光 第 22a 页
甄萱。新罗尚州加恩县人。本姓李。初为裨将。啸聚亡命。袭
武珍州。自称后百济王。后唐同光八年。入都城弑新罗主。
立主族弟金傅为王。后为子神剑幽于金山佛宇。乘间奔
高丽。高丽王待以殊礼。号为尚父。
** 寄高丽王王建书
昨者新罗国相金雄廉等。将召足下入京。有同鳖应鼋声。
是欲鴳披隼翼。必使生灵涂炭。社稷邱墟。是用先著祖鞭。
独挥韩钺。誓百僚如皎日。谕六部以义风。不意奸臣遁逃。
新罗王金兴光 第 22b 页
邦君薨变。遂奉景明王之表弟。宪康王之外孙。劝即尊位。
再造危邦。丧君有君。于是乎在。足下不详忠告。徒听流言。
百计窥觎。多方侵扰。尚不能见仆马首。拔仆牛毛。冬初都
头索湘。束手于星山阵下。月内左相金乐。曝骸于美利寺
前。杀获居多。追擒不少。强羸若此。胜负可知。所期者挂弓
于平壤之楼。饮马于浿江之水。然以前月七日。吴越国使
班尚书至。传王诏旨。知卿与高丽久通欢好。共契邻盟。比
因质子之两亡。遂失和亲之旧好。互侵疆境。不戢干戈。今
专发使臣赴京本道。又移文高丽。宜相亲比。永孚于休。仆
义笃尊王。情深事大。及闻诏谕。即欲祗承。但虑足下欲罢
再造危邦。丧君有君。于是乎在。足下不详忠告。徒听流言。
百计窥觎。多方侵扰。尚不能见仆马首。拔仆牛毛。冬初都
头索湘。束手于星山阵下。月内左相金乐。曝骸于美利寺
前。杀获居多。追擒不少。强羸若此。胜负可知。所期者挂弓
于平壤之楼。饮马于浿江之水。然以前月七日。吴越国使
班尚书至。传王诏旨。知卿与高丽久通欢好。共契邻盟。比
因质子之两亡。遂失和亲之旧好。互侵疆境。不戢干戈。今
专发使臣赴京本道。又移文高丽。宜相亲比。永孚于休。仆
义笃尊王。情深事大。及闻诏谕。即欲祗承。但虑足下欲罢
新罗王金兴光 第 23a 页
不能。困而犹斗。今录诏书寄呈。请留心详悉。且夋[:#AS-FBED:●]兔獹
送惫。终必贻讥。蚌鹬相持。亦为所笑。宜迷复之为戒。无后
悔之自贻。
送惫。终必贻讥。蚌鹬相持。亦为所笑。宜迷复之为戒。无后
悔之自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