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九三三 第 18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九百三十三

卷九三三 第 1a 页
 杜光庭(五)

** 历代崇道记

穆王于昆崙山王屋山嵩山华山泰山衡山恒山终南山
会稽山青城山天台山罗浮山崆峒山致王母观。前后度
道士五千馀人。秦始皇帝并吞六国。招方士。好长生之术。
遣使往蓬莱采不死药。造宫观一百馀所。度道士一千七
百馀人。汉文帝窦太后并好黄老之术。造宫观七十二所。
敕天下如不通黄老经者。不得注官。又亲访河上公问道
德之要。天下大治。计度道士一千馀人。孝武帝奉道弥笃。
卷九三三 第 1b 页
感王母降于宫中。遗帝白银像五躯。曰是太上老君之真
形也。帝别营三殿而供养之。后移像于柏梁台上。后又移
于甘泉宫内。以一殿而并列之。南向设座。自兹始也。又度
公主数人。及度道士约五千馀人。并造观三百馀所。其嵩
岳万岁观泰山登封观华山集仙观终南望灵观王屋通
天观。并不得令庶姓居之。以为恒式。其万岁观因帝巡幸
而闻山呼。遂舍行宫而为观焉。至孝宣帝时。有上党郡功
曹李恽。因入抱犊山采药。于石室内获天书四十馀卷。并
卷九三三 第 2a 页
玉箱玉杖。献于河东郡太守张纯。纯立遣使上进。帝视之
大惊。不觉流涕。乃令宣示内外臣僚。时冉癸为主书中郎
将。见之泣曰。此是武帝临崩时遗制令葬于梓宫之内。何
由至此。及披之卷后所有臣僚校勘姓名。于今见有存者。
帝乃遣使检校茂陵。即又安宛如故。帝乃为武帝造观二
所。一在长安城内。一在茂陵之下。以奉先帝也。复度道士
二十人。以奉香火也。后赤眉之乱。茂陵为贼所发。于梓宫
之中。但见有剑一口。方欲取之。其剑忽然哮吼腾空而去。
世祖光武皇帝既平王莽。天下大定。东封礼毕。乃为本朝
卷九三三 第 2b 页
十一帝追荐。及南阳舂陵名山大川。长安洛阳计造观一
百二十所。度道士一千八百人。魏明帝为武帝及先太后
造观于五都。计一十三所。度道士一百九人。仍诏道书同
御史装饰。吴主孙权于天台山造桐柏观。命葛元居之。于
富春造崇福观。以奉亲也。建业造兴国观。茅山造景阳观。
都造观三十九年。度道士八百人。晋武帝于洛阳造通天
洞天灵仙灵宝四观。及诸州共二百所。先魏末陇右临洮
郡有神人。长三丈。著白衣。垂素发。戴金冠。现于襄武县。告
县人王始曰。不久当见太平。及武帝授禅。果天下一统。帝
卷九三三 第 3a 页
乃令于所现处造告平观。即李宗之故居也。别度道士七
人。并前后所度道士。共计四百七十二人。时吴郡临平湖
岸崩。获石鼓一枚。遣使上进。帝问司空张华。此物何用。曰。
但以桐木刻作鲸鱼形。扣之必有声。闻于数里。至惠帝时。
于宫中忽夜鸣不已。帝甚恶之。乃迁嵩山万岁观。击之集
众。自兹始也。后魏道武帝于云中太原及河朔造观计五
十所。度道士六百馀人。太武敕令天下造太平观共二百
七十五所。度道士一千三百人。帝受箓。改太平真君元年。
仍令四方内外上书言太平真君皇帝陛下。自后嗣帝位。
卷九三三 第 3b 页
并皆受箓。后周武帝于长安造通元馆。以延羽客。隋高祖
文皇帝迁都于龙首原。号大兴城。乃于都下畿内造观三
十六所。名曰元坛。度道士二千人。炀帝迁都洛阳。复于城
内及畿甸造观二十四所。度道士一千一百人。皇朝高祖
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于隋末大业十三年感霍山神。称
奉太上老君命告唐公。汝将来必得天下。至武德元年。晋
州浮山县羊角山著素衣。戴金冠。乘朱騣白马。令吉善行
告神尧。汝今得圣理。可于长安城东致一安化宫而安道
像。则社稷延长。天下大定。善行辞。见天子何以为据。太上
卷九三三 第 4a 页
曰。但去。有献石龟者。可以为信。善行乃告晋州刺史贺君
孝义。孝义遂将善行见秦王。具告神人现事。偫臣拜庆。遂
差左亲卫帅杜昂与善行于所现处设祭。太上又现。一如
善行所言。以鞭指昂曰。汝是何人。昂曰。是秦王使者。太上
曰。我不饮不食。何用祭乎。所有委曲。令人具知。昂还。乃言
神人复现。秦王大悦。乃令昂将善行入京上奏。至京立未
定。果有印州治中张达献石龟。上有文曰。天下安。子孙兴。
千万岁。千万叶。遂入面奏。高祖大悦。诏授善行为朝散大
夫。赐物一百段。乃令通事舍人柳宪于羊角山立庙。复改
卷九三三 第 4b 页
浮山县为神仙县。羊角山为龙角山。太上又现。为善行曰。
天子喜欢否。对曰。大喜。又曰。疑惑何事。复对曰。为不知圣
者姓名耳。太上曰。我是无上神仙。姓李氏。号老君。即我也。
我即帝之祖也。史记中有传。亳州谷阳县本庙有枯桧再
生为验。我已令周公旦领神兵助国家打刘黑闼。得四月
节。即破矣。孝义又令善行入奏。高祖乃敕善行驰驿往洛
阳军所。宣敕示谕。至时果平黑闼。四海大定。枯桧亦重生
焉。乃改庙为庆唐观。内有明皇御制书碑。及列圣真容并
在。武德三年。诏晋阳道士王远知授朝散大夫。并赐镂金
卷九三三 第 5a 页
冠子紫丝霞帔。以预言高祖受命之徵也。太宗又加远知
银青光禄大夫。并远知预言之故也。羽衣人赐紫衣。自兹
始也。高宗龙朔二年。诏洛州长史谯国公许力士。于邙山
建上清宫以镇鬼。仙洞掘得古石案。即仙人帛仲理之故
基也。及功毕。帝令设醮。太上又现。百官进表称贺。帝大悦。
乾封初。帝东封礼毕。回銮亳州。亲谒太上。谨上尊号为混
元皇帝。圣母为先天太后。仍改谷阳县为真源县。又为太
宗及文德皇后造东明观于京师。又敕道士宜隶宗正寺。
仍立位在亲王之次。文明元年。天后欲王诸武。太上乃现
卷九三三 第 5b 页
于虢州阌乡县龙台乡方兴里皇天原。遣邬元崇令传言
于天后云。国家祚永而享太平。不宜有所僭也。天后遂寝。
乃舍阌乡行宫为奉仙观。后庆山涌出于新丰县界。高三
百尺。上有五色云气。下有神池数顷。中有白鹤鸾凤。四面
复有麒麟狮子。天后令置庆山县。其诸祥瑞。具载天后实
录。以表国家土德中兴之兆也。又舍中岳奉天宫为嵩阳
观。以追荐高宗大帝也。竟传位于中宗孝和皇帝。景龙元
年。敕天下州郡并令置景龙观。二年改为中兴观。三年改
为龙兴观。其度人一依前代故事。睿宗舍东京宅为景云
卷九三三 第 6a 页
观。又舍太原宅为唐隆观。为资荐天皇天后也。明皇开元
中。敕诸道并令置开元观。又制混元赞。帝亲书。勒之于石。
又敕五岳置真君庙。又敕上都置太清宫。东都置太微宫。
以太原神尧旧宅为紫微宫。潞州潜龙故宅为启圣宫。并
给衮冕绛纱帷帐交龙门戟。一如宫阙之制。帝又注道德
经及制序引。诏天下士庶并令家藏一本。两街道众乃以
幢幡伎乐自禁中迎归于太清宫。香花之盛。近古未有。又
敕置道举。一如礼部之制。帝亲自策之。达者甚众。后蒲州
奏。因修紫极宫。掘地获玉石。状如半月。复有仙人杵药之
卷九三三 第 6b 页
像。扣之有声。颇甚清远。帝令悬于太原元元庙庭。号之为
偃月磬。东都留守张琦奏。汝州鲁山县因修仙居古观。获
玉瑛。扣之声闻数里。帝令悬于太清宫圣祖庙庭。衢州为
建观宇。穿地得鱼一头。长三尺。其状似铁。微微带紫碧之
色。又如青石。光莹雕镌。殆非人功所成也。扣之甚响。其鱼
亦不得名。遣使来献。帝令宣示百僚。亦不能辨。帝乃呼为
瑞鱼磬。仍命悬于太微宫。非讲经设斋。不得击之。由是诸
观竞以木石模之。以代集众。又诏诸官悉以宰臣及本道
节度使领之。永为常式。帝又制霓裳羽衣曲紫微八卦舞。

卷九三三 第 7a 页

以荐献于太清宫。贵有异于九庙也。帝东封。获江淮间三
脊茅。乃令于所获之地置灵茅观。及礼毕回。谒圣祖于亳
州本宫。亲札道德经于石。作大幢。造八角楼。覆之于虚无
殿之前。又幸怀州开元观及阌乡奉仙观。为王公万民所
请。亦亲札二经。以大石对峙立之。一如太清之制。乃诏授
邬元崇为虢州刺史。开元十七年夏四月五日。益州大都
督府长史张敬忠奏。大圣祖混元皇帝应现于当管蜀州
新津县兴尼寺佛殿柱上。自然隐起木文。为太上老君圣
卷九三三 第 7b 页
像。当顶上有华盖。足下前后各有云叶天花。共一十三处。
谨差判官益州功曹参军王大鐄检覆得状。与本州刺史
李忠徇别驾卢昉县令李韶道士僧尼一百三十人状同。
方敢上奏。至五月二十四日。敕差内侍林昭隐宣取像柱
入京。于大同殿供养。又令两街宫观各赐供养七日。却令
进入大内。于今见在。前后瑞应极多。难以具录。二十九年
正月七日。陈王府参军田同秀于丹凤门外忽见紫云自
西北映楼。又见混元乘白马。侍从二童子。二童子谓同秀
曰。我昔与尹喜将入流沙之日。藏一匮灵符在桃林故关
尹喜旧宅。汝可请帝取之。同秀具事闻奏。敕差内使李志
卷九三三 第 8a 页
忠监同秀往陕州桃林县南十二里故函谷关墟求访之。
俄有紫云白兔现于枯桑之下。便乃穿掘。下至水际。得石
函经匮。玉版朱书细篆。帝闻奏大悦。即令京师列十部乐。
歌舞鼓吹。自通化门入。其文于宝舆中五色放光。洞照天
地。帝于丹凤楼上。身披龙衮。手执金炉。六宫嫔婇。竞于楼
上散花焚香。遥自作礼。帝又令乱撒金钱于楼下。纵令士
庶分取。以为欢乐。斯须。山呼之声。震动京邑。帝令置宝符
于灵昌殿。是夜楼阁林树之上。皆有神灯。乃于正月一日
改开元三十年为天宝元年。改桃林县为灵宝县。其后三
卷九三三 第 8b 页
年。帝见灵符有天宝千载之字。天宝已应改元之号。遂改
年为载。乃于其地长乐亭置天宝观。御制并书灵符铭。立
于所获之处。又于大内置灵符殿。赐同秀五品正员官。宰
相请加尊号为开元天宝神武之字。制可之。大赦天下。其
年闰四月。帝梦混元谓帝曰。我在城之西南久矣。当与汝
于兴庆相见。可速迎我。帝谓宰相李林甫牛仙客曰。朕临
御海内。向三十年。未尝不五更而起。具朝服礼谒真容。为
苍生祈福。近因假寐见混元。具言上事。遂差内使与道门
威仪萧元裕于城西南寻访。数日。忽于楼观山谷间见
卷九三三 第 9a 页
有紫云现。白光属天。于其下穿之。果得玉像老君。高三尺
馀以进。其日帝在兴庆宫大同殿亲自迎谒。果符兴庆之
言。置于内殿供养。仍令所司写真容。分送天下诸道宫观。
遂大赦天下。五载。帝梦见混元言。我有灵应。寻当自至。遂
于太白山获灵符玉册。及迎到京。置于灵符殿。亲自供养。
仍封太白山神为灵应公。改获符洞为嘉祥洞。于山下置
真符县。乃令诸道置真符观。仍编入史。其年十二月。帝幸
华清宫。其月四日。日未出时。忽见骊山顶云物积异。须臾
云散。见混元圣祖现于朝元阁上。帝与内人瞻谒。良久乃
卷九三三 第 9b 页
隐。诏改会昌县为昭应县。其新丰县隶入昭应。又封会昌
山为昭应山。封山神为元德公。改朝元阁为降圣阁。内出
图本。颁示天下。宣付史官。八载。帝获二十七仙玉像于宁
州罗川县。敕令迎像入京。一如天宝初迎灵宝符仪注故
事。帝亲自制赞。寻改罗川县为真宁县。于所获处造通圣
观。帝制碑文立之。于今并在。其年六月。大同殿产玉芝一
茎。又造金仙玉芝二观。复度公主二人为道士。又太白山
人李浑上言。见混元言。金星洞内有玉版石。记圣皇福寿。
之符。敕御史中丞王鉷入游谷。行四百馀里。求而得之。敕
卷九三三 第 10a 页
以殊祥颁示中外。乃于其地造灵符观。闰六月丙寅。帝谒
太清宫。加五圣尊号。作仲尼四子像。侍立于混元之前。又
敕十道大郡置玉芝观。大赦天下。九载。太白山人王元翼
上言。混元大帝降现。言宝仙洞中有妙宝真符。谓帝取之。
敕刑部尚书张均工部尚书王倕往取。获之。乃造真灵观。
十三载正月。帝谒太清宫。又上混元尊号为大圣祖高上
大道金阙混元天皇大帝。五圣各加谥号。帝加开元天地
大宝圣文神武證道孝德皇帝。大赦天下。十五载。帝幸蜀。
混元现于汉中郡中三泉县黑水之侧。帝亲礼谒。遂命刻
卷九三三 第 10b 页
石像真容于所现之处。又于利州益昌县山岭上见混元
骑白卫而过。示收禄山之兆。诏封其山为白卫岭。于所见
之处置自然观。又于嵩山置兴唐观。成都置福唐观。肃宗
至德二载三月十八日。混元现于通化郡云龙岩。初因郡
人为国祈福。建大斋会。十八日。忽烟雾异香。氤氲不散。至
辰时渐渐开霁。神光照天。因见混元真像立于山前。自地
接天。通身白衣。左手垂下。右手执五明之扇。仪相炳然。众
尽瞻礼。其山虽高。亦不及肘。良久乃隐。遂具上奏。内出图
本。太上皇制赞并叙。文繁不录。具编史册。仍示天下。乾元

卷九三三 第 11a 页
年。帝夜梦二青童导从至一宫阙。谒见混元。混元衣云霞
之衣。冠九凤之冠。坐方席。垂宝盖。凭玉几。执白拂。左右侍
卫真人玉女神仙童子五天力士。罗列极众。帝著绛衣秉
圭。立侍于混元之后。游涉山海。经历甚远。帝一一潜记。又
见混元须发皆黑。及明。宣下两街。访诸瑞像于务本坊光
天观圣祖院。果获黑髭老君之像。图写以进。帝见大悦。一
如梦中所睹。乃出帝真容。令侍立于混元之后。仍颁示于
天下。普令供养。代宗初。于楚州安宜县获八宝。因改安宜
县为宝应县。敕于所获之处造宝应观。遂改元为宝应元
卷九三三 第 11b 页
年。大赦天下。德宗贞元十年。混元潜使金母累降于果州
金泉山。授鍊㤅之术。付女贞谢自然。修习功成。其年十月
十六日。白日上升。后三月乃归。谓刺史李坚曰。天上有玉
堂最高。老君居焉。壁上皆题神仙之名。时注脚下。云在人
间。或为帝王。或为宰辅。神仙入谒老君。皆四拜焉。自然言
讫遂却升天。敬宗宝历二年正月。帝有事于南郊。朝献太
清宫。御驾将至长安。县主簿郑剪。忽见老君衣白衣。容状
异常。谓剪曰。当此路有井。可速实之。不然。祸在不测。剪惊
惶顾。其地已微陷。遂并力实之。因失老君所在。驾至。具以
卷九三三 第 12a 页
上闻。百官称贺。诏兵部侍郎韦处厚为碑。起居郎柳公权
书。立于实井之侧。乃编付史官。其年十二月十八日。柳公
权书碑之际。忽有劲风飒然而起。旋飙不已。乃见混元著
紫衣。金冠金履。立于白莲花之上。右手执五明扇。左手垂
下。空中光明如金色。公权与镌碑人瞻睹良久。因以物画
地记形像。及画毕。混元忽以扇指空中。流光四散。乃腾空
而去。众皆侧身仰视。渐远渐小。没于云中。遂以事上闻。诏
编事迹入碑之中。又敕于两京造延唐观。文宗开成二年
五月。中书舍人高元裕为阆州刺史。于州北八九里嘉陵
卷九三三 第 12b 页
江上小山之前。忽见崖壁间光彩有异。近而观之。石上自
然石文。成老君真像。眉发衣章。巾履服饰。无不周备。傍有
一人。宽衣大袖。持炉荐香。后一人童子。双髻高束。谨若听
命。皆非人力图绘镌刻所及。元裕每有所祷。即紫气上浮。
又有灵泉自涌。士民请福。无不立效。遂刻石建宇。用旌其
瑞。乃画图呈进。乞编入史。诏从之。武宗会昌元年。敕以二
月十五日大圣祖降诞之日为降圣节。仍令两京及天下。
诸州府设斋行道作乐。赐大酺三日。军期急速。亦不在此
限。永为常式。懿宗咸通十年九月十日。徐州逆寇庞勋。领
卷九三三 第 13a 页
从党三千馀人来亳州太清宫。其日宫北百姓三百馀人。
见老君自宫中乘空而南。须臾黑雾遍南川中。偫贼迷路。
自相杀戮。庞勋溺水而死。偫凶自此殄灭。汴州节度使太
清宫使李蔚具事上闻。诏曰。吾国家系承混元。教导清净。
苦县旧里。圣祖故乡。宫宇具严。庙貌斯设。昨者馀妖奔突。
纵火将欲焚烧。阴雾覆闭于晴空。狂寇颠迷于道路。散逸
原野。遂至诛夷。缅惟元功。申兹灵贶。内出青词。又委李蔚
虔申告谢。布示中外。仍付史官。十三年三月。台州刺史姚
鹄奏。于天台山修老君殿。于其地穿获得石函册文以进。
卷九三三 第 13b 页
乞付史馆。颁示四方。诏从之。广明二年三月。河中节度使
王重荣奏。据晋州申。龙角山庆唐观老君殿侧柏树上。瑞
葛枯死重生。先是武德中混元应现后。于二树间立殿宇。
逾年之后。柏树上忽自生葛蔓。长十馀丈。荣茂于常。其后
齐王夺嫡。此蔓枯死。旬月之后。自其末青翠再生。齐王遂
败至中宗复位。安史叛逆。朱泚谋乱。皆忽枯落。久而复生。
广明元年。黄巢犯阙。其年秋葛蔓枯死。二年冬枝叶重茂。
又于傍树上别生一枝。旬日之中。长五十馀尺。相对繁茂。
有异于常。奏诏褒美。编付史官。其后祥异。皆有诏敕。盖美
卷九三三 第 14a 页
乎葛藟庆其神谋。瓜瓞昭其远祚。混元流贶。奕叶无穷者
也。皇帝驻跸西蜀。中和二年八月九日进到。帝令宣示内
外。三年三月十一日。亳州刺史潘稠差道士马含章孙栖
梧等奏。太清宫自乾宁四年。已累有逆寇侵犯真源。少或
逾千。多或逾万。皆窥伺是宫。欲为焚劫。或来攻城邑。或旁
犯县城。老君皆密垂神化。忽起浓云。或驱以阴风。或击以
雷雹。率皆颠沛。寻至败亡。灵贶益彰。神功罔测。寻诏升真
源县为畿县。仍内出青词。修崇告谢。帝即稽首东拜。八月
十二日。敕亳州太清宫是混元降圣之里。名高道祖。福荫
卷九三三 第 14b 页
皇基。九宫之瑞井涵空。一鹿之仙踪在树。累代之祯祥可
纪。近年之感应尤彰。所宜严盛于福庭。安可荒凉于静宇。
潘稠能施善政。久乐真风。广出俸钱。备修宫观。垣墉栋桷。
无不精新。像设丹青。弥加焕丽。观图考事。深可慰嘉。其住
官威仪道士吴重元可赐紫。仍号凝元先生。道士马含章
孙栖梧并赐紫。潘稠加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馀
并如故。其年八月二十九日夜。诏帝房宗室李特立与道
士李无为。于成都府青羊肆元中观混元降生旧地。设醮
祈真。忽见虹光如弹丸许。渐渐明大。出于殿基东南竹林
卷九三三 第 15a 页
中。跳踯入西南梅树下没。于没处穿地三尺已来。得宝塼
一口。长一尺一寸五分。阔七寸四分。一边厚一寸三分。并
有花文。一边厚一寸八分。重一十二觔。有古篆六字。各方
二寸。深三分。镌刻莹洁。迨非人工。文曰太上平中和灾。九
月一日。西川节度使侍中陈敬瑄奏曰。皇帝陛下稽古顺
天。膺图抚运。凝怀至道。属想大同。是用省方。以明罪己。深
仁旁达于下土。至德升闻于上元。符谶允臻。祯祥间出。降
太上匡时之命。清中和寇孽之灾。乃示明文。爰形古篆。足
表妖氛即殄。圣祚无疆。克知收复之期。便是清宁之日。至
卷九三三 第 15b 页
十二日。帝令宣示百官。中书侍郎平章事韦昭度户部侍
郎平章事萧遘门下侍郎平章事郑畋御史中丞张渎宗
正卿嗣曹王龟年表贺曰。伏以萑蒲啸聚。车马省方。天灾
流行。国家代有。陛下降成汤罪已之诏。徵王者有征之师。
顾彼凶妖。即当殄灭。清平既彰于嘉兆。幽赞爰睹其秘文。
赤雀衔书。贶岂同于太上。元龟负卦。庆难比于平灾。况因
宗室斋醮之辰。仍有祥光跳踯之瑞。其为感现。可谓丁宁。
枢密使李顺融十浑十二卫都指挥使田令孜表贺曰。今
者又有维城。来于仙观。至诚才发。嘉兆俄呈。现此时在地
卷九三三 第 16a 页
之赤光。是昔日度关之紫㤅。及穿积土。果获古文。验逸劳
于龙蛇。即知平于枭獍。于冲邃理。颇甚昭明。既太上令与
平灾。知中和永昌厥祚。所现全因圣祖。掘得又自皇枝。捧
此灵踪。可明天意。且混元圣祖。每逢多难。皆有殊祥。唯彼
明徵。备书正史。昔于丹凤门上。告田同秀以天宝复国之
期。今又青羊肆中。示李特立以陛下还宫之庆。莫不天下
幸甚。乞付史馆。帝并俞之。十五日。李特立授太子校书。李
无为赐紫。仍各赐缣帛三百疋。二十一日又诏曰。太上元
元大帝与弟子文始先生讲真经于楼观之台。约后会于
卷九三三 第 16b 页
青羊之肆。便乘云驾。俱入流沙。仙记传闻。地图标载。自周
昭至于此日。历数约二千馀年。景像寂寥。基踪牢落。今因
巡幸。灵贶昭彰。殊光跳跃于庭前。灵篆申明于树下。塼合
古色。字验休祯。中和之灾害欲平。厚地之祯符乃现。足表
元穹降祐。圣祖垂祥。将歼大盗之兵戈。永耀中兴之事业。
须传简册。兼示寰区。已付史官。备令编录。仍模勒文字。告
示诸道及军前。其观可改号为青羊宫。仍置殿堂屋宇。侧
近属观田地。约有两顷。近来散属黎氓。多植葱蒜。清虚之
地。难使薰蒸。已赐钱二百贯。便令收赎。仍给公验。永归靖
卷九三三 第 17a 页
庐。宗子特立已除官。道士李无为己赐紫。所宜升奖。用荷
庆灵。敬瑄位冠公台。风行郡国。效节于延洪之代。修心于
道德之乡。遂令境内消兵。地中呈宝。其为休美。倍可嘉称。
至十月七日。敕高品郭遵泰监造青羊宫土木之工。并用
内库宣赐。自获灵瑞之后。至是月癸丑。近蜀郡寇。相次擒
戮。旬月之内。遂至清平。驾至青羊宫。颁赐有差。李特立赐
绯。授龙州录事参军。又下诏曰。太上垂祥。青羊应现。礼宜
崇饰。用答殊休。诸道州府紫极宫。宜委长吏如法修饰。仍
选有科仪道士祭醮。是月乙卯奏。收复京城。有以见大道
卷九三三 第 17b 页
垂休。圣祖昭祐。洪图延永。唐祚无疆者也。又敕翰林学士
承旨尚书兵部侍郎知制诰乐朋龟撰碑立之。伏乞颁示
天下。以表皇家承神仙之苗裔。感太上之灵贶。实万代之
无穷也。臣今校会从国初已来所造宫观。约一千九百馀
所。度道士计一万五千馀人。其亲王贵主及公卿士庶。或
舍宅舍庄为观。并不在其数。则帝王之盛业。自古至于我
朝。莫得而述也。中和四年十二月十五日。上都太清宫文
章应制宏教大师赐紫道士臣杜光庭上进。谨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