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道宣(一) 第 24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九百九

道宣(一) 第 1a 页

* 道宣(一)


道宣俗姓钱氏。丹徒人。一云长城人。其先出自广陵太守
让之后。父申。陈吏部尚书。九岁依智頵律师出家。年十六
从智首律师受具。隋大业中。西明寺初就。诏充上座。龙朔
中住京兆崇义寺。乾封二年卒。年七十二。

** 上雍州牧沛王论沙门不应拜俗启

自金河徙辙。玉关扬化。历经英圣。载隆良辅。莫不拜首请
道宣(一) 第 1b 页
道。归向知津。故得列刹相望。仁祠[:#AS-8BDD:●]布。天人仰福田之路。
幽明怀正道之仪。清信之士林蒸。高上之宾云结。是使教
分三法。垂万载之羽仪。位开四部。布五乘之清范。顷以法
海宏旷。类聚难分。过犯滋彰。冒呈御览。下非常之诏。令拜
君亲。垂恻隐之怀。显疏朝议。僧等荷斯明命。感悼涕零。良
由行阙光时。遂令上沾优被。且自法教东渐。亟涉窊隆。三
被屏除。五遭拜伏。俱非休明之代。并是暴虐之君。故使布
令非经国之谟。乖常致良史之诮。事理难返。还袭旧津。伏
惟大王统维京甸。摄御机衡。道俗来苏。繁务攸静。今法门
拥闭。声教莫传。据此静障拔难之秋。拯溺扶危之日。僧等
道宣(一) 第 2a 页
叫阍难及。徒鹤望于九重。天阶罕登。终栖遑于百虑。所以
干冒。陈款披露。冀得俯被鸿私。载垂提洽。是则遵崇付嘱。
清风被于九垓。正像更兴。景福光于四海。不任穷塞之甚。
具以启闻。尘扰之深。惟知惭惕。谨启。龙朔二年四月二十
五日。

** 白朝宰偫公沙门不应拜俗启

君父事理深远。非浅情能测。夫以出处之迹。列圣齐规。真
俗之科。百王同轨。干木在魏。高枕而谒文侯。子陵居汉。长
揖而寻光武。彼称小道。尚怀高蹈之门。岂此沙门。不乘閒
道宣(一) 第 2b 页
放之美。但以三宝向位。用敷归敬之仪。五众陈诚。载启福
田之道。今削同儒礼。则佛非出俗之人。下拜君父。则僧非
可敬之色。是则三宝通废。归戒绝于人伦。儒道是师。孔经
尊于释典。在昔晋宋。备有前规。八座详议。足为龟镜。僧等
荷国重寄。开放出家。奉法行道。仰承圣则。忽令致拜。有累
深经。俯仰栖遑。罔知投庇。谨列内经及以故事。具举如前。
用简朝议。请垂详采。敬白。

** 上荥国夫人杨氏论拜亲无益启

僧道宣等启。窃闻绍隆法任。必归明哲。崇护真诠。良资宠
道宣(一) 第 3a 页
望。伏惟夫人夙著薰修。启无疆之福。早标信慧。建不朽之
因。至于佛教威仪。法门轨式。实望特垂恩庇。不使陵夷。自
敕被僧徒。许隔朝拜。诚当付嘱之意。实深荷戴之情。然于
父母。犹令跪拜。私怀徒惬。佛教甚违。若不早有申闻。恐遂
同于俗法。僧等翘注。莫敢披陈。情用回惶。辄此投诉。伏乞
慈覆。特为上闻。倘遂恩光。弥深福庆。不胜恳切之至。谨奉
启以闻。尘扰之深。惟知悚息。谨启。

** 上荣国夫人杨氏沙门不合拜俗启

自三宝东渐。六百馀年。四俗立归戒之因。五众开福田之
道宣(一) 第 3b 页
务。百王承至道之化。万载扇唯圣之风。故得寰海知归。生
灵回向。然以慧日既隐。千载有馀。正行难登。严科易犯。遂
有稊稗涉青田之秽。少壮怀白首之徵。备列前经。闻于视
听。且圣人在隐。凡僧程器。后代住持。非斯谁显。故金石泥
素。表真像之容。法衣剃发。拟全僧之相。依而信毁。因果雨
分。背此缮修。俱非正道。又僧之真伪。生熟难知。行德浅深。
愚智齐惑。故经陈通供。如海之无穷。律制别科。若涯之有
际。宗途既别。名教是依。设出俗之威仪。登趣真之圆德。固
使天龙致敬。幽显归心。宏护在怀。流光不绝。比以时经浊
道宣(一) 第 4a 页
染。人涉凋讹。窃服饰诈之徒。叨倖凭虚之侣。行无动于尘
俗。道有翳于宪章。上闻御览。布君亲之拜。乃回天眷。垂朝
议之敕。僧等内省惭惧。如灼如焚。相顾失守。莫知投厝。仰
惟佛教通嘱。四部幽明。敢怀窃议。夫人当斯遗寄。况复体
兹正善。崇建为心垂范宫闱。成明道俗。今三宝沦溺。成济
在缘。辄用咨陈。希垂救济。如蒙拯拔。依旧住持。则付嘱是
归。宏护斯在。轻以闻简。追深悚息。谨启。龙朔二年四月二
十七日。

** 妙法莲华经宏传序

道宣(一) 第 4b 页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
龄。东传震旦。三百馀载。西晋惠帝永康年中。长安青门燉
煌菩萨竺法护者。初翻此经。名正法华。东晋安帝隆安年
中。后秦宏始龟兹沙门鸠摩罗什。次翻此经。名妙法莲华。
隋氏仁寿。大兴善寺北天竺沙门阇那笈多。后所翻者。同
名妙法。三经重沓。文旨互陈。时所宗尚。皆宏秦本。自馀支
品别偈。不无其流。具如序历。故所非述。夫以灵岳降灵。非
大圣无由开化。适化所及。非昔缘无以导心。所以仙苑告
成。机分大小之别。金河顾命。道殊半满之科。岂非教被乘
道宣(一) 第 5a 页
时。无足覈其高会。是知五千退席。为进增慢之俦。五百授
记。俱崇密化之迹。所以放光现在。开法请之教源。出定扬
德。畅佛慧之宏略。朽宅通入大之文轨。化城引昔缘之不
坠。系珠明理性之常在。凿井显示悟之多方。词义宛然。喻
陈惟远。自非大哀旷济。拔滞溺之沈流。一极悲心。拯昏迷
之失性。自汉至唐。六百馀载。总历偫籍。四千馀轴。受持盛
者。无出此经。将非机教相扣。并智胜之遗尘。闻而深敬。俱
威王之馀绩。辄于经首。序而综之。庶得早净六根。仰慈尊
之嘉会。速成四德。趣乐土之元猷。宏赞莫穷。永贻诸后云
道宣(一) 第 5b 页
尔。

** 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序

观夫法王利见。权巧殊途。或声光动人。或开智摄物。立仪
列相。兴像设之机缘。聚沙涂地。表乘时之净养。斯德有归。
可略言也。有师子庄严王菩萨者。学周八藏。智越五乘。籍
胜报而开教端。寄善权而行图范。故使方坛外启。圆场内
罗。列八座而延八圣。陈四报而成四德。空有两业。自此修
明。大小诸乘。因兹增长。可谓总摄六度之元略。统愿行之
明规。其道易而可修。其仪约而难隐。智有通塞。道涉窊隆。

道宣(一) 第 6a 页

时运所归。近闻东夏。逮龙朔三年冬十月。有天竺三藏。厥
号那提。挟道开萌。来游天府。皇上重法。隆礼真人。厚供骈
罗。祈诚甘露。南海诸蕃。远陈贡职。备述神药。惟提能致。具
表上闻。霈然下遣。将事首途。出斯奥典。文旨既显。异由来
之所传。道场不昧。赴机缘之浮业。辄以所闻。序之云尔。

** 统略净住子净行法门序

夫净住之来。其流尚矣。祖述法王。开化导达之方。统引偫
生。履信成济之务也。是以法正存没。毕乘信毁之功。神用
道宣(一) 第 6b 页
昏明。终藉惰勤之力。窃闻轮王兴运。肇于有劫之初。法王
膺期。开于浊惑之始。其故何耶。良有以也。谅由淳薄结于
夙心。故使机感隆于视听。自教流震土。六百馀年。道俗崇
仰。其踪可悉。至于知机明略。宏赞被时。垂清范于遗黎。导
成规于得信者。斯文在斯。可宗镜矣。昔南齐司徒竟陵王
文宣公萧子良者。崇仰释宗。深达至教。注释经论。钞略词
理。掩邪道而辟正津。宏一乘而扬士众。世称笔海。时号智
山。或通梦于独尊。谥天王之嘉称。或冥受于经呗。传神度
之英规。其德难详。辄从盖阙。以齐永明八年。感梦东方普
光世界天王如来。树立净住净行法门。因其开衍。言净住
道宣(一) 第 7a 页
者。即布萨之翻名。布萨天言。净住人语。或云增进。亦称长
养。通道及俗。俱禀修行。所谓净心口意。如戒而住。故曰净
住也。子者绍继为义。以三归七众。制御情尘。善根增长。绍
续佛种。故曰净住子也。言净行法门者。以诸业净。所以化
行于世。了诸法门。故有性相差别。始于怀铅。终于绝笔。凡
经七旬。两帙都了。遂开筵广第。盛集英髦。躬处元座。谈叙
宗致。十众云合。若赴华阴之墟。四部激扬。同谒灵山之会。
咸曰闻所未闻。清心倾耳。故江表通德。体道乘权。综而习
之。用开灵府。陈平隋统。被及关河。传度不亏。备于藏部。后
道宣(一) 第 7b 页
进学寡。识昧前修。曾不披寻。任情臆断。号曰伪经。相从捐
掷。斯徒众矣。可为悲夫。余以暇景。试括检之。文实菁华。理
存信本矣。故知今所学教。全是师心。心何可师。一至如此。
是以智度论云。佛灭度后。凡所制述。宏赞佛经者。并号阿
毗达磨。即十二部经之所摄也。圣教明诀。理绝凡谋。但以
初学惑昧。未能瞻及。辄又隐括。略成一卷。撮梗概之贞明。
摘扶疏之茂美。足以启初心之跬步。标后锐之前踪。又图
而赞之。广于寺壁。庶使愚智齐晓。识信牢强。万载之道遐
开。七众之基成立。敬而信者。是称净行之人。宗而行之。不
道宣(一) 第 8a 页
亡净住之目。贻厥诸友。知其意焉。

** 释迦方志序

惟夫大唐之有天下也。将四十载。淳风洽而浇俗改。文德
修而武功畅。故使青邱丹穴之候。并入提封。龙沙鸟塞之
区。聿遵声教。膜拜稽首。显朝宗之羽仪。输琛奉贽。表怀柔
之盛德。然则八荒内外。前史具书。五竺方维。由来罕述。岂
非时也。虽复周穆西狩。止届昆邱。舜禹南巡。不踰沧海。秦
皇画野。近袤临洮。汉武封疆。关开铁路。厥斯以降。遐讨未
详。所以崆峒问道。局在酒泉之地。昆崙谒圣。实惟玉门之
道宣(一) 第 8b 页
侧。至于弱水洞庭。三危九陇。燕然龙勒。沙障黎河。具历夏
书。咸图雍部。及博望之寻河也。创开大夏之名。轩皇之游
梦也。初述华胥之国。贰师之伐大宛。定远之开铁门。由余
入秦。日磾仕汉。声荣覆于葱岭。帝德亘于耆山。赫奕皇华。
其徒繁矣。而方土所记。人物所宜。风俗之沿革。山川之卓
诡。虽陈之油素。略无可纪。岂不以经途辽远。游诣之者希
乎。以事讨论。纵有传说。皆祖行人。信非躬睹。相从奔竞。虚
为实录。何以知其然耶。故积石河源。西瞻赤县。昆崙天柱。
东顾神州。鸣砂以外。咸称胡国。安用远筹。空传缃简。是知
道宣(一) 第 9a 页
身毒之说。重译臻焉。神异等传。断可知矣。自佛教东传。荣
光烛汉。政流十代。年将六百。輶轩继接。备尽观方。百有馀
国。咸归风化。莫不梯山贡职。望日来王。而前后传录。差互
不同。事迹罕述。称谓多惑。覆寻斯致。宗归译人。昔隋代东
都上林园翻经馆沙门彦琮。著西域传一部十篇。广布风
俗。略于佛事。得在洽闻。失于信本。余以为八相显道。三乘
陶化。四仪所设。莫不逗机。二严攸被。皆宗慧解。今圣迹灵
相。杂沓于华胥。神光瑞影。氤氲于宇内。义须昌明形量。动
发心灵。洎贞观译经。尝参位席。傍出西记。具如别详。但以
道宣(一) 第 9b 页
纸墨易繁。阅镜难尽。佛之遗绪。释门共归。故撮纲猷。略为
二卷。贻诸后学。序之云尔。

** 释迦氏谱序

古德流言。祖佛为师。羞观佛(阙)之本系。绍释为姓。耻寻释
氏之根源。以今据量。颇为实录。既云革俗。义匪凭虚。昔南
齐僧祐律师者。学通内外。行总维持。撰释迦谱一帙十卷。
援引事类。繁缛神襟。自可前修博观。非为后进标领。余年
迫秋方。命临悲谷。屡获劝勉。力复陈之。试举五科。用开三
返。想同族法种。详斯意焉。

道宣(一) 第 10a 页

** 昙无德部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序

原夫大雄御宇。岂惟拯拔一人。大教膺期。总归微显一理。
但由偫生著欲。欲本所谓我心。故能随其所怀。开示止心
之法。然则心为生欲之本。灭欲必止心元。止心由乎明慧。
慧起假于定发。发定之功。非戒不宏。是故特须尊重于戒。
故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持戒之心。要
惟二辙。止持则戒本最为标首。作持则羯磨结其大科。后
进前修。妙宗斯法。故律云。若不诵戒羯磨。尽形不离依止。
道宣(一) 第 10b 页
自慧日西隐。法水东流。时兼像正。人通淳薄。初则二部五
部之殊。中则十八五百之别。末则众锋互举。各竞先驱。人
或从缘。法无倾坠。然则道由信发。宏之在人。人几颠危。法
宁澄正。所以羯磨圣教。绵历古今。世渐增繁。徒盈卷轴。考
其实录。多约前闻。覈其宗绪。略无本据。师心制法者不少。
披而行诵者极多。轻侮圣言。动挂形网。皆务异同之见。竞
执是非之迷。不思返隅。更增昏结。致使正法。与时潜地矣。
故佛言。若作羯磨。不如白法作白。不如羯磨法作羯磨。如
是渐令正法疾灭。当随顺文句。勿令增减。违法毗尼。当如
是学。慈诰若此。妄指实难。昔己在诸关辅撰行事钞。其罗
道宣(一) 第 11a 页
种类。杂相毕陈。但为机务相训。卒寻难了。故略举羯磨一
色。别标铨题。若科择出纳。兴废是非者。彼钞明之。此但约
法被事。援引證据者。在卷行用。然律藏残缺。义有遗补。故
统关诸部。撮略正文。必彼俱无则理通。决例并至。篇具显
便。异古藏迹。夫羯磨虽多。要分为八。始从心念。终乎白四。
各有成济之功。故律通标一号。敢就其时用显要者。类聚
编之。文列十篇。义通七众。岂令传诸学司。将以自明恒务
也。

** 古今佛道论衡实录序

道宣(一) 第 11b 页

若夫无上佛觉。回出笼樊。超三界而独高。截四流而称圣。
故使提封所渐。区宇统于大千。声教所覃。沐道沾于八部。
所以金刚御座。峙阎浮之地心。至觉据凭。布英圣之良术。
遂有天人受道。龙鬼皈心。挹酌不相之方。散释无明之患。
然夫圣人所作。起必因时。时有邪倒之夫。故即因而陶化。
天竺盛于六谛。神州重于二篇。遂使儒道互先。真伪交正。
自非入證登位。何由分析殊途。致令九十六道。竞饰浇词。
六十二见。各陈名理。在缘或异。大约斯归。莫不谓无想为
泥洹。指梵主为生本。故二十五谛。开计度之街衢。六大论
道宣(一) 第 12a 页
师。立神我之真宰。居然设教。亿载斯年。摄统尘蒙。九土崇
敬。考其术也。轻生而会其源。论其行也。封固而登其信。故
有四韦陀论。推理极于冥初。二有天根。寻生穷于劫始。臆
度悬远。冒罔生灵。致有赴水投岩。坐热卧棘。吸风露而曰
仙。袒形骸而号圣。守死长迷。莫知回觉。如来哀彼黔黎。降
灵赤泽。曜形丈六。金色骇于人天。敷扬四辩。慧解畅于幽
显。能使魔王列阵。千军碎于一言。梵主来仪。三轮摧于万
惑。于是鍱腹戴炉之辈。结舌伏于道场。敬日重火之徒。洗
心仰于觉教。舍卫城侧。大偃邪锋。坚固林中。倾倒巢穴。能
道宣(一) 第 12b 页
事既显。将务宏通。玉关扬正道之秋。金相表乘机之瑞。清
凉台上。图以灵仪。显节陵中。陈兹圣景。度人立寺。创广仁
风。抑邪通正。于斯启辙。于斯时也。喋喋黔首。无敢抗言。琐
琐黄巾。时牵异议。然其化被不及于龙勒。名位无践于槐
庭。王何达其上贤。班马隆其袖贬。安得与夫释门相抗。雷
同混迹者哉。斯何故耶。良以博识既寡。信保常迷。今则通
观具瞻。义必爽开前惑。且夫其流易晓。阚泽之对天分。其
理难通。孙盛之谈海截。然犹学未经远。情弊疏通。邪辩通
真。能无猜贰。孔子之在东鲁。尚启虚盈。卜商之据西河。犹

道宣(一) 第 13a 页
参疑圣。自馀恒俗。无足讨论。今以天竺胥徒。声华久隔。震
旦张葛。交论实繁。故商搉由来。铨衡叙别。笔削无滥。披图
藻镜。总会聚之号。曰佛道论衡。分为上中下三卷。如有隐
括。览者详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