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循 第 26a 页
钦定全唐文卷八百十六
袁循 第 1a 页
* 袁循
循。乾符中官司户参军。
** 修黄魔神庙记
咸通末岁。今翰林舍人兰陵公。自右史窜黔南。秋八月二
十七日。溯三峡。次秭归。时蜀水方涨。横涛蔽目。公积悸而
寝。梦神人。赤发碧眸。且云。险不足惧。公异之。再寝又梦。公
诘其所自。则曰我黄魔神。居紫极宫之隅。将祐助明公出
于北境。公曰。吾斥去荒徼。危殆未巳。神能惠我。何也以朝
袁循 第 1b 页
夕期。幸与我俱远游。我不忘矣。亟言之。神许诺。自是抵于
黔。又迁于罗。每陟险艰。神恍如在。洎公迁于朝。神梦告归。
公曰。将移庙列塑于宫之傍。丁酉岁。公从弟兟自澧阳尹
亚西蜀。路出祠下。以囊金致公意。谓前制不专。请别修敬。
太守清河公承命感异。亲营之。心匠既陈。层轩以新。神乐
来斯。灵仪蹲蹲。按灵宝经。南方有大魔。其中央曰黄天魔
王。横天赡力。谓能力扶昊苍。周覆万有。天其或者以公有
宏济之业。将扶危定倾。作镇天步。俾黄魔降鉴。为公之兆
眹乎。噫。天为功必藉于大贤。神之灵固辅于有德。是必有
黔。又迁于罗。每陟险艰。神恍如在。洎公迁于朝。神梦告归。
公曰。将移庙列塑于宫之傍。丁酉岁。公从弟兟自澧阳尹
亚西蜀。路出祠下。以囊金致公意。谓前制不专。请别修敬。
太守清河公承命感异。亲营之。心匠既陈。层轩以新。神乐
来斯。灵仪蹲蹲。按灵宝经。南方有大魔。其中央曰黄天魔
王。横天赡力。谓能力扶昊苍。周覆万有。天其或者以公有
宏济之业。将扶危定倾。作镇天步。俾黄魔降鉴。为公之兆
眹乎。噫。天为功必藉于大贤。神之灵固辅于有德。是必有
袁循 第 2a 页
鸿猷盛绩。萃于公之心。未可知也。循以学官谪秭归。奉太
守命。弗敢让所记。乾符丁酉岁仲春九日。司户参军袁循
记。
* 白鸿儒
鸿儒。乾符时人。
** 莫孝肃公诗集序
唐宣宗大中五年。龙集辛未。设科求贤。合天下士对策于
大廷。胪传以莫公宣卿为第一。公字仲节。广南封州人也。
所产之乡曰文德。所居之里曰长乐。厥考讳曰让仁。虽不
守命。弗敢让所记。乾符丁酉岁仲春九日。司户参军袁循
记。
* 白鸿儒
鸿儒。乾符时人。
** 莫孝肃公诗集序
唐宣宗大中五年。龙集辛未。设科求贤。合天下士对策于
大廷。胪传以莫公宣卿为第一。公字仲节。广南封州人也。
所产之乡曰文德。所居之里曰长乐。厥考讳曰让仁。虽不
袁循 第 2b 页
仕。亦有隐德。蚤年不禄。公母梁氏。恐公孤立无倚。改适。继
父亦莫氏。讳及芝。乃开建籍也。公随母往。并而为昆仲者
三。长曰莫俦。次曰莫偫。公年最少。乃其季也。继父亦乐善
好施。岁歉则出粟以周邻里。尝遣二兄习读。公幼在侧。天
性迥异。闻言即悟。甫七岁。资识豁然。手不释卷。过目辄成
诵。时人目为神童。入郡庠。从游于梁明甫先生。梁母尤严
于内训。试于有司。荐于大廷。对扬清问。首魁天下。初典翰
林。未服官政。后以母老。具表陈情。乞官外补。以便就养。上
可其奏。赐官台州别驾。归省迎母。未至官所。而寻卒故里。
父亦莫氏。讳及芝。乃开建籍也。公随母往。并而为昆仲者
三。长曰莫俦。次曰莫偫。公年最少。乃其季也。继父亦乐善
好施。岁歉则出粟以周邻里。尝遣二兄习读。公幼在侧。天
性迥异。闻言即悟。甫七岁。资识豁然。手不释卷。过目辄成
诵。时人目为神童。入郡庠。从游于梁明甫先生。梁母尤严
于内训。试于有司。荐于大廷。对扬清问。首魁天下。初典翰
林。未服官政。后以母老。具表陈情。乞官外补。以便就养。上
可其奏。赐官台州别驾。归省迎母。未至官所。而寻卒故里。
袁循 第 3a 页
葬之于文德乡锣鼓冈。咸通九年。封州刺史李邦昌上其
事于朝。钦奉上敕为唐正奏状元莫孝肃公。祀以庙食。表
其里居曰文德。蠲其赋税。以充烝尝之需。永为常典。公自
幼以至登第。所撰词赋诗歌。皆操笔立成。诵而咏之。如真
金美玉。不落形迹。如化工生物。不事妆点。而生气宛然如
在也。及今公族子姓言动气象。犹有公之遗风。虽乡曲五
尺童子与夫田野愚夫愚妇。皆重公名。莫不喜谈乐道之。
凡游于庠序者。罔不贤其贤。守其宗祀者。莫不亲其亲。得
袁循 第 3b 页
非状元公神化之所感也耶。是请也。公之嫡孙莫立之。郡
之庠生也。述公行实以告。且请予为记。以垂悠久。余无似。
叨治公郡。恨弗获睹公而徒慕公也。因以为记云。时有唐
乾符五年。岁在甲午秋仲望日。
* 李浚
浚。僖宗时人。
** 慧山寺家山记
金陵之属郡毗陵南无锡县。有佛寺曰慧山寺。浚家山也。
贞元元和中。先丞相太尉文肃公。心宁色养。家寓是县。因
肄业于慧山。始年十五六。至丙戌岁。擢第归宁。为朱方强
之庠生也。述公行实以告。且请予为记。以垂悠久。余无似。
叨治公郡。恨弗获睹公而徒慕公也。因以为记云。时有唐
乾符五年。岁在甲午秋仲望日。
* 李浚
浚。僖宗时人。
** 慧山寺家山记
金陵之属郡毗陵南无锡县。有佛寺曰慧山寺。浚家山也。
贞元元和中。先丞相太尉文肃公。心宁色养。家寓是县。因
肄业于慧山。始年十五六。至丙戌岁。擢第归宁。为朱方强
袁循 第 4a 页
留之。文肃公窥畏。常惊切于旦夕之间。李庶人以反状闻。
尝召公草不顺章檄。公语以君臣父子忠孝诚节。别白自
古道理者。约千馀言。言既劲勇。庶人畏敬。又逼以狂卒。围
以兵刃。促公下笔。振叱数四。发眦见怒状。庶人因令闭之
于别所。命许纵成之。是夜。张子良裴行立共义公忠赤。果
相与易图。庶人兵败。公以忠节闻于天下。新帅李公元素
欲具事表于朝廷。公三让之。遂退归慧山寺僧房。犹孜孜
勤经史。洎十年。手写书籍前后约五百轴。寺山之泉独称
奇。能发诸茗颜色滋味。公僻居舍饮。虽崇贵。未尝辄自优
尝召公草不顺章檄。公语以君臣父子忠孝诚节。别白自
古道理者。约千馀言。言既劲勇。庶人畏敬。又逼以狂卒。围
以兵刃。促公下笔。振叱数四。发眦见怒状。庶人因令闭之
于别所。命许纵成之。是夜。张子良裴行立共义公忠赤。果
相与易图。庶人兵败。公以忠节闻于天下。新帅李公元素
欲具事表于朝廷。公三让之。遂退归慧山寺僧房。犹孜孜
勤经史。洎十年。手写书籍前后约五百轴。寺山之泉独称
奇。能发诸茗颜色滋味。公僻居舍饮。虽崇贵。未尝辄自优
袁循 第 4b 页
奉。惟辇载慧山泉。数千里不问其费耗。公文学官业功德。
浚谨纂叙制诏章表堂状类列其间。不敢辄以文饰。表至
敬也。为上下卷。今藏史阁。我家之盛。尝二为相三为史官。
高祖中书令谥文宪。仪凤中为中书令。如意中为鸾台左
相。先公丞相赠太尉谥文肃。会昌中为左仆射门下相。仪
凤在相。监修国史。会昌在相。监修国史。乾符四年。浚自秘
书省校书郎为丞相荥阳公独状奏入直史馆。会己亥岁
春。有事白相府。乞假东出函谷关数千里。夏五月癸卯。过
家出睹旧刻石诗题。别无碑版叙录。惧年祀寝远。不得布
浚谨纂叙制诏章表堂状类列其间。不敢辄以文饰。表至
敬也。为上下卷。今藏史阁。我家之盛。尝二为相三为史官。
高祖中书令谥文宪。仪凤中为中书令。如意中为鸾台左
相。先公丞相赠太尉谥文肃。会昌中为左仆射门下相。仪
凤在相。监修国史。会昌在相。监修国史。乾符四年。浚自秘
书省校书郎为丞相荥阳公独状奏入直史馆。会己亥岁
春。有事白相府。乞假东出函谷关数千里。夏五月癸卯。过
家出睹旧刻石诗题。别无碑版叙录。惧年祀寝远。不得布
袁循 第 5a 页
闻于人。谨以史笔条叙于寺之正殿内。时乾符六年夏五
月十六日甲辰书。
* 邢筠
筠。乾符时人。
**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赞
盖闻佛力无边。教化各异。静而思之。同归一体。至如尊胜
陀罗尼经者。应佛陀波利之愿也。原夫起自西天。流于东
土。初从梵本。后译唐言。是苦海之津梁。实人民之舟楫。但
有回向。无不蒙益。爰有清信士陈宗可等。并久亲善道。早
月十六日甲辰书。
* 邢筠
筠。乾符时人。
**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赞
盖闻佛力无边。教化各异。静而思之。同归一体。至如尊胜
陀罗尼经者。应佛陀波利之愿也。原夫起自西天。流于东
土。初从梵本。后译唐言。是苦海之津梁。实人民之舟楫。但
有回向。无不蒙益。爰有清信士陈宗可等。并久亲善道。早
袁循 第 5b 页
悟佛乘。知聚沫之无坚。视芭蕉之速朽。故孜孜金地。稽首
高僧。披露至诚。欲结尊胜宝幢之会。僧(阙二字)随顺转(阙三
字)合结无上胜因。(阙二字)当是妙乘。诸公意无先后。遂令藏
镪金地。买石他山。召募良士。精心砻砺。未渝数旬。琢磨当
就。雕鑴既罢。树立俄成。巍巍也势耸于青霄。(阙二字)也形(阙
一字)于碧落。莫不睹之罪(阙三字)福生。七(阙三字)角之身。三涂
息泥犁之苦。然后愿合会老幼。普获休祥。在军者爵禄咸
臻。经求者资财骤聚。复愿人人增寿。攸归鹤(阙一字)之(阙五
字)形(阙二字)寒林之三秀。如斯功德。浩汗无涯。以百千舌。叹
不能尽。
高僧。披露至诚。欲结尊胜宝幢之会。僧(阙二字)随顺转(阙三
字)合结无上胜因。(阙二字)当是妙乘。诸公意无先后。遂令藏
镪金地。买石他山。召募良士。精心砻砺。未渝数旬。琢磨当
就。雕鑴既罢。树立俄成。巍巍也势耸于青霄。(阙二字)也形(阙
一字)于碧落。莫不睹之罪(阙三字)福生。七(阙三字)角之身。三涂
息泥犁之苦。然后愿合会老幼。普获休祥。在军者爵禄咸
臻。经求者资财骤聚。复愿人人增寿。攸归鹤(阙一字)之(阙五
字)形(阙二字)寒林之三秀。如斯功德。浩汗无涯。以百千舌。叹
不能尽。
袁循 第 6a 页
筠之无德。谬忝诸生。不揆荒虚。略而为赞。赞曰。
彼尊胜者。起自西天。教中之宝。法中之先。讽之诵之。永离
盖缠。三涂未受。七(阙一字)休(阙一字)结会归敬。获福无边。鑴(阙
三字)永保贞坚。
* 韦昌明
昌明。岭南人。乾符五年官翰林学士。
** 越井记
南越王赵佗氏。昔令龙川时。建池于嶅湖之东。阻山带河。
袁循 第 6b 页
四面平旷。登山景望。惟此为中。厥土沃壤。草木渐包。垦辟
定规制。北距嶅十里。东距五马峰五里。南距河里许。相对
即海珠山也。凿井于治之东偏曰越井。取春秋时为南越。
战国属楚为百粤。秦首置南海。即以龙川隶焉。则越之封。
肇于春秋。而龙之壤。则启自越王佗也。井周围为二丈许。
深五丈。虽当亢旱。万人汲之不竭。其源出嶅山。泉极清洌。
味甘而香。自秦距今。八百七十馀年。其迹如新。稽史记列
传。称汉既平中国。而佗能集扬越。以保南藩称职贡。则佗
之绩。艮足为多。又秦徙中县之民于南方三郡。使与百越
杂处。而龙有中县之民四家。昌明祖以陕中人来此。已几
定规制。北距嶅十里。东距五马峰五里。南距河里许。相对
即海珠山也。凿井于治之东偏曰越井。取春秋时为南越。
战国属楚为百粤。秦首置南海。即以龙川隶焉。则越之封。
肇于春秋。而龙之壤。则启自越王佗也。井周围为二丈许。
深五丈。虽当亢旱。万人汲之不竭。其源出嶅山。泉极清洌。
味甘而香。自秦距今。八百七十馀年。其迹如新。稽史记列
传。称汉既平中国。而佗能集扬越。以保南藩称职贡。则佗
之绩。艮足为多。又秦徙中县之民于南方三郡。使与百越
杂处。而龙有中县之民四家。昌明祖以陕中人来此。已几
袁循 第 7a 页
三十五代矣。实与越井相终始。故记之如此。乾符五年十
月之吉。邑人翰林学士韦昌明记。
* 柳玭
玭。天平节度使仲郢子。以明经补秘书正字。由书判拔萃
累转左补阙。擢刑部员外郎。出为岭南节度副使。黄巢陷
交广逃还。再迁御史中丞。文德元年以吏部侍郎拜御史
大夫。贬泸州刺史卒。光化初诏复官爵。
** 大唐万寿寺记
汉长安城。本秦离宫也。高帝七年。长乐宫成。自栎阳徙都
月之吉。邑人翰林学士韦昌明记。
* 柳玭
玭。天平节度使仲郢子。以明经补秘书正字。由书判拔萃
累转左补阙。擢刑部员外郎。出为岭南节度副使。黄巢陷
交广逃还。再迁御史中丞。文德元年以吏部侍郎拜御史
大夫。贬泸州刺史卒。光化初诏复官爵。
** 大唐万寿寺记
汉长安城。本秦离宫也。高帝七年。长乐宫成。自栎阳徙都
袁循 第 7b 页
之。惠帝视其窄狭。乃发长安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六千
人及诸侯王列侯从隶二万人城长安。仍赐民爵户一级。
长安方三十里内。地九百七十三顷。八街九陌九市。周回
六十五里。十二城门皆有候。萧望之为东门候。东有三门。
一宣平门外郭东都门。一清明门外郭东平门。一霸城门
外郭青门。霸城门外一里许。有万寿寺焉。万寿寺本梁太
尉吴王萧岑宅。隋开皇四年。文帝为沙门昙延立为延兴
寺。东院莒公萧琮之堂。隋亡舍入寺。神龙中。中宗为永泰
公主追福。改为永泰寺。大中六年。请改名僧寺五所。化度
人及诸侯王列侯从隶二万人城长安。仍赐民爵户一级。
长安方三十里内。地九百七十三顷。八街九陌九市。周回
六十五里。十二城门皆有候。萧望之为东门候。东有三门。
一宣平门外郭东都门。一清明门外郭东平门。一霸城门
外郭青门。霸城门外一里许。有万寿寺焉。万寿寺本梁太
尉吴王萧岑宅。隋开皇四年。文帝为沙门昙延立为延兴
寺。东院莒公萧琮之堂。隋亡舍入寺。神龙中。中宗为永泰
公主追福。改为永泰寺。大中六年。请改名僧寺五所。化度
袁循 第 8a 页
寺改为崇福寺。永泰寺改为万寿寺。温国寺改为崇圣寺。
经行寺改为龙兴寺。奉恩寺改为兴福寺。而寺各异其额
也。然万寿一寺。宣帝亲幸赐额。命官造理。殿宇廊庑。方丈
山门。共一百九十七间。左右院林二所。香地二顷六十馀
亩。石佛一尊。娑罗树六橛。敕度一百二十僧。受牒免差。入
寺焚修。祝延圣寿。后净觉住持能守清规。迥出于众。惧寺
年久。莫识其端。请余为记。俾后人有所据云。
** 戒子孙
大凡门第高者。一事坠先训。则异他人。虽生可以苟爵位。
经行寺改为龙兴寺。奉恩寺改为兴福寺。而寺各异其额
也。然万寿一寺。宣帝亲幸赐额。命官造理。殿宇廊庑。方丈
山门。共一百九十七间。左右院林二所。香地二顷六十馀
亩。石佛一尊。娑罗树六橛。敕度一百二十僧。受牒免差。入
寺焚修。祝延圣寿。后净觉住持能守清规。迥出于众。惧寺
年久。莫识其端。请余为记。俾后人有所据云。
** 戒子孙
大凡门第高者。一事坠先训。则异他人。虽生可以苟爵位。
袁循 第 8b 页
死不可见祖先地下。门高则自骄。族盛则人窥嫉。实艺懿
行。人未必信。纤瑕微累。十手争指矣。所以修己不得不至。
为学不得不坚。夫士君子生于世。己无能而望他人用。己
无善而望他人爱。犹农夫卤莽种之。而怨天泽不润。虽欲
弗馁。可乎。余幼闻先公仆射言。立己以孝悌为基。恭默为
本。畏怯为务。勤俭为法。肥家以忍顺。保交以简恭。广记如
不及。求名如傥来。莅官则洁己省事。而后可以言家法。家
法备。然后可以言养人。直不近祸。廉不沽名。忧与祸不偕。
洁与富不并。董生有云。吊者在门。贺者在闾。言忧则恐惧。
行。人未必信。纤瑕微累。十手争指矣。所以修己不得不至。
为学不得不坚。夫士君子生于世。己无能而望他人用。己
无善而望他人爱。犹农夫卤莽种之。而怨天泽不润。虽欲
弗馁。可乎。余幼闻先公仆射言。立己以孝悌为基。恭默为
本。畏怯为务。勤俭为法。肥家以忍顺。保交以简恭。广记如
不及。求名如傥来。莅官则洁己省事。而后可以言家法。家
法备。然后可以言养人。直不近祸。廉不沽名。忧与祸不偕。
洁与富不并。董生有云。吊者在门。贺者在闾。言忧则恐惧。
袁循 第 9a 页
恐惧则福至。又曰。贺者在门。吊者在闾。言受福则骄奢。骄
奢则祸至。故世族远长与命位丰约。不假问龟蓍星数。在
处心行事而已。昭国里崔山南琯。子孙之盛。仕族罕比。山
南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祖母唐夫人事姑孝。每旦
栉縰笄拜阶下。升堂乳姑。长孙不粒食者数年。一日病。言
无以报吾妇。冀子孙皆得如妇孝。然则崔之门。安得不昌
大乎。东都仁和里裴尚书宽。子孙众盛。实为名阀。天后时。
宰相魏元同选尚书之先为婿。未成婚而魏陷罗织狱。家
袁循 第 9b 页
徙岭表。及北还。女已踰笄。其家议无以为衣食资。愿下发
为尼。有一尼自外至曰。女福厚丰。必有令匹。子孙将遍天
下。宜北归。家人遂不敢议。及荆门。则裴赍装以迎矣。今势
利之徒。舍信誓如反掌。则裴之蕃衍。乃天之报施也。余旧
府高公先君。兄弟三人。俱居清列。非速客不二羹胾。夕食
龁卜瓠而已。皆保重名于世。永宁王相国涯居位。窦氏女
归请曰。玉工货[:#AS-8465:⿰金叉]。直七十万钱。王曰。七十万钱。岂于女惜。
但[:#AS-8465:⿰金叉]直若此。乃妖物也。祸必随之。女不敢复言。后[:#AS-8465:⿰金叉]为冯
球外郎妻首饰。涯曰。为郎吏妻。首饰有七十万钱。其可久
乎。冯为贾相国餗门人。贾有奴颇横。冯爱贾。召奴责之。奴
为尼。有一尼自外至曰。女福厚丰。必有令匹。子孙将遍天
下。宜北归。家人遂不敢议。及荆门。则裴赍装以迎矣。今势
利之徒。舍信誓如反掌。则裴之蕃衍。乃天之报施也。余旧
府高公先君。兄弟三人。俱居清列。非速客不二羹胾。夕食
龁卜瓠而已。皆保重名于世。永宁王相国涯居位。窦氏女
归请曰。玉工货[:#AS-8465:⿰金叉]。直七十万钱。王曰。七十万钱。岂于女惜。
但[:#AS-8465:⿰金叉]直若此。乃妖物也。祸必随之。女不敢复言。后[:#AS-8465:⿰金叉]为冯
球外郎妻首饰。涯曰。为郎吏妻。首饰有七十万钱。其可久
乎。冯为贾相国餗门人。贾有奴颇横。冯爱贾。召奴责之。奴
袁循 第 10a 页
泣谢。未几。冯晨谒贾。贾未出。有二青衣赍银罂出曰。公恐
君寒。奉地黄酒三杯。冯悦。尽举之。俄病渴且咽。因暴卒。贾
为叹息出涕。卒不知其由。明年。王贾皆遘祸。噫。王以珍玩
为物之妖。信知言矣。而不知恩权隆赫之妖。甚于物耶。冯
以卑位贪货。不能正其家。忠于所事。不能保其身。不足言
矣。贾之臧获。害客于墙庑之间。而不知。欲始终富贵。其可
得乎。舒相国元舆与李繁有隙。为御史鞫谯狱。穷致繁罪。
后舒亦及祸。今世人盛言宿业报应。曾不思视履考祥事
欤。夫名门右族。莫不由祖考忠孝勤俭以成立之。莫不由
君寒。奉地黄酒三杯。冯悦。尽举之。俄病渴且咽。因暴卒。贾
为叹息出涕。卒不知其由。明年。王贾皆遘祸。噫。王以珍玩
为物之妖。信知言矣。而不知恩权隆赫之妖。甚于物耶。冯
以卑位贪货。不能正其家。忠于所事。不能保其身。不足言
矣。贾之臧获。害客于墙庑之间。而不知。欲始终富贵。其可
得乎。舒相国元舆与李繁有隙。为御史鞫谯狱。穷致繁罪。
后舒亦及祸。今世人盛言宿业报应。曾不思视履考祥事
欤。夫名门右族。莫不由祖考忠孝勤俭以成立之。莫不由
袁循 第 10b 页
子孙顽率奢傲以覆坠之。成立之难如升天。覆坠之易如
燎毛。余家本以学识礼法称于士林。比见诸家于吉凶礼
制有疑者。多取正焉。丧乱以来。门祚衰落。基构之重。属于
后生。夫行道之人。德行文学为根株。正直刚毅为柯叶。有
根无叶。或可俟时。有叶无根。膏雨所不能活也。至于孝慈
友悌。忠信笃行。乃食之醯酱。可一日无哉。
** 家训
夫门第高者。可畏不可恃。可畏者。立身行已。一事有坠先
训。则罪大于他人。虽生可以苟取名位。死何以见祖先于
燎毛。余家本以学识礼法称于士林。比见诸家于吉凶礼
制有疑者。多取正焉。丧乱以来。门祚衰落。基构之重。属于
后生。夫行道之人。德行文学为根株。正直刚毅为柯叶。有
根无叶。或可俟时。有叶无根。膏雨所不能活也。至于孝慈
友悌。忠信笃行。乃食之醯酱。可一日无哉。
** 家训
夫门第高者。可畏不可恃。可畏者。立身行已。一事有坠先
训。则罪大于他人。虽生可以苟取名位。死何以见祖先于
袁循 第 11a 页
地下。不可恃者。门高则自骄。族盛则人之所嫉。实艺懿行。
人未必信。纤瑕微累。十手争指矣。所以承世冑者。修己不
得不恳。为学不得不坚。夫人生世。以己无能而望他人用。
以己无善而望他人爱。无状则曰我不遇时。时不急贤。亦
繇农夫卤莽种之。而怨天泽之不润。虽欲弗馁。其可得乎。
予幼闻先训。讲论家法。立身以孝悌为基。以恭默为本。以
畏怯为务。以勤俭为法。以交结为末事。以弃义为凶人。肥
家以忍顺。保友以简敬。百行备疑。身之未周。三缄密虑。言
之或失。广记如不及。求名如傥来。去吝与骄。庶几减过。莅
人未必信。纤瑕微累。十手争指矣。所以承世冑者。修己不
得不恳。为学不得不坚。夫人生世。以己无能而望他人用。
以己无善而望他人爱。无状则曰我不遇时。时不急贤。亦
繇农夫卤莽种之。而怨天泽之不润。虽欲弗馁。其可得乎。
予幼闻先训。讲论家法。立身以孝悌为基。以恭默为本。以
畏怯为务。以勤俭为法。以交结为末事。以弃义为凶人。肥
家以忍顺。保友以简敬。百行备疑。身之未周。三缄密虑。言
之或失。广记如不及。求名如傥来。去吝与骄。庶几减过。莅
袁循 第 11b 页
官则洁己省事。而后可以言守法。守法而后言养人。直不
近祸。廉不沽名。廪禄虽微。不可易黎氓之膏血。槚楚虽用。
不可恣褊狭之胸襟。忧与福不偕。洁与富不并。比见家门
子孙。其先正直当官。耿介特立。不畏强禦。及其衰也。唯好
犯上。更无他能。如其先逊顺处己。和柔保身。以远悔尤。及
其衰也。但有暗劣。莫知所宗。此际几微。非贤不达。夫坏名
菑已。辱先丧家。其失尤大者五。宜深志之。其一。自求安逸。
靡甘淡泊。苟利于己。不恤人言。其二。不知儒术。不悦古道。
懵前经而不耻。论当世而解颐。身既寡知。恶人有学。其三。
近祸。廉不沽名。廪禄虽微。不可易黎氓之膏血。槚楚虽用。
不可恣褊狭之胸襟。忧与福不偕。洁与富不并。比见家门
子孙。其先正直当官。耿介特立。不畏强禦。及其衰也。唯好
犯上。更无他能。如其先逊顺处己。和柔保身。以远悔尤。及
其衰也。但有暗劣。莫知所宗。此际几微。非贤不达。夫坏名
菑已。辱先丧家。其失尤大者五。宜深志之。其一。自求安逸。
靡甘淡泊。苟利于己。不恤人言。其二。不知儒术。不悦古道。
懵前经而不耻。论当世而解颐。身既寡知。恶人有学。其三。
袁循 第 12a 页
胜己者厌之。佞己者悦之。唯乐戏谭。莫思古道。闻人之善
嫉之。闻人之恶扬之。浸渍颇僻。销刓德义。簪裾徒在。厮养
何殊。其四。崇好慢游。耽嗜曲糵。以衔杯为高致。以勤事为
俗流。习之易荒。觉已难悔。其五。急于名宦。昵近权要。一资
半级。虽或得之。众怒偫猜。鲜有存者。兹五不韪。甚于痤疽。
痤疽则砭石可瘳。五失则巫医莫及。前贤烱诫。方册具存。
近代覆车。闻见相接。夫中人以下。修辞力学者。则躁进患
失。思展其用。审命知退者。则业荒文芜。一不足采。唯上智
袁循 第 12b 页
则研其虑。博其闻。坚其习。精其业。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苟
异于斯。岂为君子。
* 惠寔
寔。乾符六年官比部郎。
** 蠡山庙碑记
越相蠡与大夫种。左右勾践。竟成霸业。乃谋自全之道。轻
赍閒行。浮海适齐。自称鸱夷子。或云平吴之后。潜遁之五
湖。故今之赤山。即洞庭湖之鄙也。五湖之说不同。愚谓后
人所在慕德而祀焉耳。庙在六国后置。靡究厥始。至皇朝
天宝六载。有敕封表其山。亦尝为塞胡祠。会昌年废之。而
异于斯。岂为君子。
* 惠寔
寔。乾符六年官比部郎。
** 蠡山庙碑记
越相蠡与大夫种。左右勾践。竟成霸业。乃谋自全之道。轻
赍閒行。浮海适齐。自称鸱夷子。或云平吴之后。潜遁之五
湖。故今之赤山。即洞庭湖之鄙也。五湖之说不同。愚谓后
人所在慕德而祀焉耳。庙在六国后置。靡究厥始。至皇朝
天宝六载。有敕封表其山。亦尝为塞胡祠。会昌年废之。而
袁循 第 13a 页
庙亦随歇。有武夷山人陈庶。慕止学业。诱化村坊。捐金帛
而创之。以其祈祷无不应也。史记曰。荆人鬼而越人禨。其
来尚矣。庶因进士贾纁。请愚为记。若其地形峭绝。山川向
背。即备于陈庶之状云。
* 殷盈孙
盈孙。赠司空侑孙。广明初为成都诸曹参军。僖宗在蜀。擢
太常博士。转秘书少监。终大理卿。赠吏部尚书。
** 诛襄王煴不宜受贺奏
伏以伪煴违背宗社。僭窃乘舆。欺天之祸既盈。盗国之罪
而创之。以其祈祷无不应也。史记曰。荆人鬼而越人禨。其
来尚矣。庶因进士贾纁。请愚为记。若其地形峭绝。山川向
背。即备于陈庶之状云。
* 殷盈孙
盈孙。赠司空侑孙。广明初为成都诸曹参军。僖宗在蜀。擢
太常博士。转秘书少监。终大理卿。赠吏部尚书。
** 诛襄王煴不宜受贺奏
伏以伪煴违背宗社。僭窃乘舆。欺天之祸既盈。盗国之罪
袁循 第 13b 页
斯重。果至覆败。以就诛夷。九重之妖祲既除。万国之生灵
共庆。宜陈贺礼。以显皇猷。然物议之间。有所未允。臣按礼
经。公族有罪。狱既具。有司闻于公曰。某之罪在大辟。君曰
赦之。如是者三。有司走出致刑。君复使谓之曰。虽然。固当
赦之。有司曰。不及矣。君为之素服。不乐三日。左传。卫君在
晋。卫臣元咺立卫君之弟叔武。卫君入国。叔武为前驱所
杀。卫君哭之。左氏书焉。今伪煴。皇族也。虽犯殊死之罪。宜
就屠戮。其可以朝偫臣而受贺乎。臣以伪煴允系金枝。名
标玉牒。迫胁之际。不能守节效死。而乃甘心逆谋。罪实滔
共庆。宜陈贺礼。以显皇猷。然物议之间。有所未允。臣按礼
经。公族有罪。狱既具。有司闻于公曰。某之罪在大辟。君曰
赦之。如是者三。有司走出致刑。君复使谓之曰。虽然。固当
赦之。有司曰。不及矣。君为之素服。不乐三日。左传。卫君在
晋。卫臣元咺立卫君之弟叔武。卫君入国。叔武为前驱所
杀。卫君哭之。左氏书焉。今伪煴。皇族也。虽犯殊死之罪。宜
就屠戮。其可以朝偫臣而受贺乎。臣以伪煴允系金枝。名
标玉牒。迫胁之际。不能守节效死。而乃甘心逆谋。罪实滔
袁循 第 14a 页
天。刑不可赦。已为军前处置。宜即黜为庶人。绝其属籍。其
首级仍委所在以庶人礼收葬。大捷之庆。当以朱玫首级
到日称贺。为得其宜。上不轸于宸衷。下无伤于物体。协礼
经之旨。袪中外之疑。
** 驳三后祔享太庙议
臣谨按三太后。宪宗穆宗之后也。二帝已祔太庙。三后所
以立别庙者。不可入太庙故也。与帝在位皇后别庙不同。
今有司误用王彦威曲台礼。禘别庙太后于太庙。乖戾之
甚。臣窃究事体。有五不可。曲台礼云。别庙皇后禘祫于太
首级仍委所在以庶人礼收葬。大捷之庆。当以朱玫首级
到日称贺。为得其宜。上不轸于宸衷。下无伤于物体。协礼
经之旨。袪中外之疑。
** 驳三后祔享太庙议
臣谨按三太后。宪宗穆宗之后也。二帝已祔太庙。三后所
以立别庙者。不可入太庙故也。与帝在位皇后别庙不同。
今有司误用王彦威曲台礼。禘别庙太后于太庙。乖戾之
甚。臣窃究事体。有五不可。曲台礼云。别庙皇后禘祫于太
袁循 第 14b 页
庙。祔于祖姑之下。此乃皇后先崩。已造神主。夫在帝位。如
昭成肃明元献昭德之比。昭成肃明之崩也。睿宗在位。元
献之崩也。元宗在位。昭德之崩也。肃宗在位。四后于太庙
未有本室。故创别庙。当为太庙合食之主。故禘祫乃奉以
入飨。其神主但题云某谥皇后。明其后太庙有本室。即当
迁祔。帝方在位。故皇后暂立别庙耳。本是太庙合食之主。
故禘祫乃升。太庙未有位。故祔祖姑之下。今恭僖贞献二
太后。皆穆宗之后。恭僖会昌四年造神主。合祔穆宗庙室。
时穆宗庙已祔武宗母宣懿皇后神主。故为恭僖别立庙。
昭成肃明元献昭德之比。昭成肃明之崩也。睿宗在位。元
献之崩也。元宗在位。昭德之崩也。肃宗在位。四后于太庙
未有本室。故创别庙。当为太庙合食之主。故禘祫乃奉以
入飨。其神主但题云某谥皇后。明其后太庙有本室。即当
迁祔。帝方在位。故皇后暂立别庙耳。本是太庙合食之主。
故禘祫乃升。太庙未有位。故祔祖姑之下。今恭僖贞献二
太后。皆穆宗之后。恭僖会昌四年造神主。合祔穆宗庙室。
时穆宗庙已祔武宗母宣懿皇后神主。故为恭僖别立庙。
袁循 第 15a 页
其神主直题云皇太后。明其终安别庙。不入太庙故也。贞
献太后大中元年作神主。立别庙。其神主亦题为太后。并
与恭僖义同。孝明咸通五年作神主。合祔宪宗庙室。宪宗
庙已祔穆宗之母懿安皇后。故孝明亦别立庙。是懿宗祖
母。故题其主为太皇太后。与恭僖贞献亦同。帝在位后先
作神主之例。今以别庙太后神主。禘祭升享太庙。一不可
也。曲台礼别庙皇后禘祫于太庙仪注云。内常侍奉别庙
皇后神主入置于庙庭。赤黄褥位。奏云。某谥皇后禘祫祔
袁循 第 15b 页
享太庙。然后以神主升。今即须奏云某谥太皇太后。且太
庙中皇后神主二十一室。今忽以皇太后入列于昭穆。二
不可也。若但云某谥皇后。即与所题都异。神何依凭。此三
不可也。古今礼要云。旧典周立姜嫄别庙。四时祭荐及禘
祫于七庙皆祭。惟不入太祖庙为别配。魏文思甄后明帝
母。庙及寝依姜嫄之庙。四时及禘皆与诸庙同。此旧礼明
文。得以为證。今以别庙太后禘祫于太庙。四不可也。所以
置别庙太后。以孝明不可与懿安并祔宪宗之室。今禘享
乃处懿安于舅姑之上。此五不可也。且祫合祭也。合犹不
入太祖之庙。而况于禘乎。窃以为并皆禘于别庙为宜。且
庙中皇后神主二十一室。今忽以皇太后入列于昭穆。二
不可也。若但云某谥皇后。即与所题都异。神何依凭。此三
不可也。古今礼要云。旧典周立姜嫄别庙。四时祭荐及禘
祫于七庙皆祭。惟不入太祖庙为别配。魏文思甄后明帝
母。庙及寝依姜嫄之庙。四时及禘皆与诸庙同。此旧礼明
文。得以为證。今以别庙太后禘祫于太庙。四不可也。所以
置别庙太后。以孝明不可与懿安并祔宪宗之室。今禘享
乃处懿安于舅姑之上。此五不可也。且祫合祭也。合犹不
入太祖之庙。而况于禘乎。窃以为并皆禘于别庙为宜。且
袁循 第 16a 页
恭僖贞献二庙。比在朱阳坊。禘祫赴太庙。皆须备法驾。典
礼甚重。仪卫至多。咸通之时。屡遇大飨。耳目相接。岁代未
遥。人皆见闻。事可询访。非敢以臆断也。或曰。以三庙故禘
祫于别庙。或可矣。而将来有可疑焉。谨按睿宗亲尽巳祧。
今昭成肃明二后同在夹室。如或后代宪宗穆宗亲尽而
祧。三太后神主其得不入夹室乎。若遇禘祫。则如之何。对
曰。此又大误也。三太后庙若亲尽合祧。但当閟而不享。安
得处于夹室。禘祫则就别庙行之。历代巳来。何尝有别庙
神主复入太庙夹室乎。禘祫礼之大者。无宜错失。
礼甚重。仪卫至多。咸通之时。屡遇大飨。耳目相接。岁代未
遥。人皆见闻。事可询访。非敢以臆断也。或曰。以三庙故禘
祫于别庙。或可矣。而将来有可疑焉。谨按睿宗亲尽巳祧。
今昭成肃明二后同在夹室。如或后代宪宗穆宗亲尽而
祧。三太后神主其得不入夹室乎。若遇禘祫。则如之何。对
曰。此又大误也。三太后庙若亲尽合祧。但当閟而不享。安
得处于夹室。禘祫则就别庙行之。历代巳来。何尝有别庙
神主复入太庙夹室乎。禘祫礼之大者。无宜错失。
袁循 第 16b 页
** 请废德明等四庙议
臣以德明等四庙。功非创业。义止追封。且于今皇帝年代
极遥。昭穆甚远。可依晋韦宏屋毁乃巳之例。因而废之。
** 修宗庙议
太庙制度。历代参详。皆符典经。难议损益。谨按旧制。十一
室二十三间十一架。垣墉广袤之度。堂室浅深之规。阶陛
等级之差。栋宇崇低之则。前古所谓奢不能侈。俭不能踰
者也。今以朝廷帑藏方虚。费用稍广。须资变礼。将务从宜。
固不可易前圣之规模。狭大朝之制度。当凭典实。别有参
袁循 第 17a 页
详。谨按至德二年。以太庙方修。新作神主。于长安殿安置。
便行飨告之礼。如同宗庙之仪。以俟庙成。方为迁祔。当时
议论。无所是非。今者京城除大内正衙外。别无殿宇。伏闻
先有诏旨。且以少府监大厅权充太庙。伏缘十一室于五
间之中。陈设隘狭。伏请接续厅之两头。成一十室荐飨之。
三太后庙。即于监内西南别取屋宇三间。且充庙室。候太
庙修奉毕日。别议迁祔。
** 论郊祀内臣朝服疏
臣昨赴斋宫。见中尉枢密内臣。皆具朝服。臣寻前代及国
便行飨告之礼。如同宗庙之仪。以俟庙成。方为迁祔。当时
议论。无所是非。今者京城除大内正衙外。别无殿宇。伏闻
先有诏旨。且以少府监大厅权充太庙。伏缘十一室于五
间之中。陈设隘狭。伏请接续厅之两头。成一十室荐飨之。
三太后庙。即于监内西南别取屋宇三间。且充庙室。候太
庙修奉毕日。别议迁祔。
** 论郊祀内臣朝服疏
臣昨赴斋宫。见中尉枢密内臣。皆具朝服。臣寻前代及国
袁循 第 17b 页
朝典令。无内官朝服制度。伏以皇帝陛下承天御历。圣祚
中兴。祇见宗祧。克陈大礼。皆禀高祖太宗之成制。必循虞
夏商周之旧经。轩冕服章。式遵彝宪。若内官要衣朝服。令
依所守官本品之服。事虽无据。粗可行之。臣忝礼司。合具
陈奏。
* 马支
支。咸通时自号云居散人。
** 释大方广佛新华严经论主李长者事述
李长者讳通元。莫详所自。或有询其本者。但言沧洲人。开
中兴。祇见宗祧。克陈大礼。皆禀高祖太宗之成制。必循虞
夏商周之旧经。轩冕服章。式遵彝宪。若内官要衣朝服。令
依所守官本品之服。事虽无据。粗可行之。臣忝礼司。合具
陈奏。
* 马支
支。咸通时自号云居散人。
** 释大方广佛新华严经论主李长者事述
李长者讳通元。莫详所自。或有询其本者。但言沧洲人。开
袁循 第 18a 页
元二十七年三月望日。曳策荷笈。至于太原孟县西四十
里同颖乡。村名大贤。有高山奴者。尚德慕士。延纳无倦。长
者径诣其门。山奴谛瞻神仪。知非常器。遂磬折礼接。请归
安居。每旦唯食枣十颗。柏叶饼子如七大者一枚。自尔不
交外人。掩室独处。含毫临纸。曾无虚时。如是者三稔。一旦
舍山奴南去五六里。至马氏古佛堂。自构土室。寓于其侧。
端居宴默。于兹十年。后复囊挈经书。遵道而去。二十里馀
次韩氏别业。即今冠盖村焉。忽逢一虎。当途驯伏。如有所
待。长者语之曰。吾将著论释华严经。可与吾择一栖止处。
里同颖乡。村名大贤。有高山奴者。尚德慕士。延纳无倦。长
者径诣其门。山奴谛瞻神仪。知非常器。遂磬折礼接。请归
安居。每旦唯食枣十颗。柏叶饼子如七大者一枚。自尔不
交外人。掩室独处。含毫临纸。曾无虚时。如是者三稔。一旦
舍山奴南去五六里。至马氏古佛堂。自构土室。寓于其侧。
端居宴默。于兹十年。后复囊挈经书。遵道而去。二十里馀
次韩氏别业。即今冠盖村焉。忽逢一虎。当途驯伏。如有所
待。长者语之曰。吾将著论释华严经。可与吾择一栖止处。
袁循 第 18b 页
言毕虎起。长者徐而抚之。将所挈之囊。挂于虎背。任其所
止。于是虎望神福山原。直下三十馀里。当一土龛前。便自
蹲驻。长者旋收囊装。置于龛内。虎乃屡顾。妥尾而去。其龛
莹洁圆回。广袤寻丈。自然而有。非人力成。龛之四旁。旧无
泉涧。长者始来之夕。风雷暴作。拔去一古松。高三百馀尺。
及旦。松根之下。化为一潭。深极数寻。回环五十馀步。甘逾
瑞露。色夺琉璃。时人号为长者泉。至今澄明。未曾增减。[:#AS-8FBB:●]
阳之岁。祈之必应。长者制论之夕。心穷元奥。口出白光。照
耀龛中。以代灯烛。居山之后。忽有二女子。容华绝世。皆可
止。于是虎望神福山原。直下三十馀里。当一土龛前。便自
蹲驻。长者旋收囊装。置于龛内。虎乃屡顾。妥尾而去。其龛
莹洁圆回。广袤寻丈。自然而有。非人力成。龛之四旁。旧无
泉涧。长者始来之夕。风雷暴作。拔去一古松。高三百馀尺。
及旦。松根之下。化为一潭。深极数寻。回环五十馀步。甘逾
瑞露。色夺琉璃。时人号为长者泉。至今澄明。未曾增减。[:#AS-8FBB:●]
阳之岁。祈之必应。长者制论之夕。心穷元奥。口出白光。照
耀龛中。以代灯烛。居山之后。忽有二女子。容华绝世。皆可
袁循 第 19a 页
笄年。俱衣大布之衣。悉以白巾幪首。姓氏居处。一无所言。
常为长者汲水焚香。供给纸笔。卯辰之际。辄具净馔。甘珍
毕备。置长者前。斋罢彻器。莫知所止。历于五祀。曾不阙时。
及其著论将终。遂尔绝迹。谨按华严旧传。东晋三藏佛驮
跋陀罗于江都谢司空寺译经。有二青衣童子。忽自庭沼
而出。承事梵僧。爇香添瓶。不离左右。每欲将夕。还潜沼中。
日日皆然。率以为常事。及译毕写净。沈默无迹。长者感通。
事符曩昔。长者身长七尺二寸。广眉朗目。丹唇紫肌。长髯
美茂。修臂圆直。发彩绀色。毛端右旋。质状无伦。风姿特异。
常为长者汲水焚香。供给纸笔。卯辰之际。辄具净馔。甘珍
毕备。置长者前。斋罢彻器。莫知所止。历于五祀。曾不阙时。
及其著论将终。遂尔绝迹。谨按华严旧传。东晋三藏佛驮
跋陀罗于江都谢司空寺译经。有二青衣童子。忽自庭沼
而出。承事梵僧。爇香添瓶。不离左右。每欲将夕。还潜沼中。
日日皆然。率以为常事。及译毕写净。沈默无迹。长者感通。
事符曩昔。长者身长七尺二寸。广眉朗目。丹唇紫肌。长髯
美茂。修臂圆直。发彩绀色。毛端右旋。质状无伦。风姿特异。
袁循 第 19b 页
殊妙之相。靡不具足。首冠桦皮之冠。身披麻衣。长裾博袖。
散腰而行。亦无韦带。居常跣足。不务将迎。放旷人天。无所
拘制。忽一日出山。访旧止之里。适值野人聚族合乐。长者
遍语之曰。汝等好住。吾将欲归。众乃罢乐。惊惶相顾。咸皆
恻怆。必谓长者却还沧洲。挥涕同词。恳请留止。长者曰。纵
在百年。会当归去。于是举众却送。长者入山。至其龛所。复
语之曰。去住常然耳。汝等可各还家。及众旋踵之顷。岚雾
四起。景物不分。行路之人。咸共骇异。翌日。长叟结徒。登山
礼候。但见姿容端俨。巳坐化于龛中矣。时当三月二十八
散腰而行。亦无韦带。居常跣足。不务将迎。放旷人天。无所
拘制。忽一日出山。访旧止之里。适值野人聚族合乐。长者
遍语之曰。汝等好住。吾将欲归。众乃罢乐。惊惶相顾。咸皆
恻怆。必谓长者却还沧洲。挥涕同词。恳请留止。长者曰。纵
在百年。会当归去。于是举众却送。长者入山。至其龛所。复
语之曰。去住常然耳。汝等可各还家。及众旋踵之顷。岚雾
四起。景物不分。行路之人。咸共骇异。翌日。长叟结徒。登山
礼候。但见姿容端俨。巳坐化于龛中矣。时当三月二十八
袁循 第 20a 页
日。报龄九十六。有一巨蛇。蟠当龛外。张目呀口。不可向近。
众乃归诚致祝。某等今欲收长者全身。将营殡葬。乞潜威
灵。愿得就事。蛇因摄形不现。耆旧潸泣。舆荷择地于大山
之阴。累石为坟。盖取坚净。即神福山逝多兰若。今方山是
也。初长者隐化之日。及成坟之时。烟云凝布。岩谷震荡。有
二白鹤哀唳当空。二鹿相叫连夕。其馀飞走悲鸣。满山乡
原之人。相率变服。追攀孺慕。若丧所天。每当建斋。即坟上
云起。七七如是。良足异夫。长者平昔之时。每年常于三月
末间。设十方贤圣净会。不以女人造食。贵使蠲事精诚。至
众乃归诚致祝。某等今欲收长者全身。将营殡葬。乞潜威
灵。愿得就事。蛇因摄形不现。耆旧潸泣。舆荷择地于大山
之阴。累石为坟。盖取坚净。即神福山逝多兰若。今方山是
也。初长者隐化之日。及成坟之时。烟云凝布。岩谷震荡。有
二白鹤哀唳当空。二鹿相叫连夕。其馀飞走悲鸣。满山乡
原之人。相率变服。追攀孺慕。若丧所天。每当建斋。即坟上
云起。七七如是。良足异夫。长者平昔之时。每年常于三月
末间。设十方贤圣净会。不以女人造食。贵使蠲事精诚。至
袁循 第 20b 页
于枣核米泔。不许辄弃。斋毕任用。犬彘遍沾。如斯之会。遵
承到今。未曾废绝。至大历九年二月六日。有僧广超。于逝
多兰若获长者所著论二部。一是大方广佛新华严经论
四十卷。一是十二缘生解迷显智成悲十明论一卷。传写
扬显。遍于并汾。广超门人道光。能继师志。肩负二论。同游
燕赵。昭示淮泗。使后代南北学人。悉得参阅。论文宗承长
者。皆超光二僧流布之功耳。其为论也。统贯经义。标表法
身。廓性海于无边。历劫尘而不动。分判众教。极彼源流。融
镕上乘。会此华藏。俾迷径者获道。滞教者忘机。可谓毗卢
承到今。未曾废绝。至大历九年二月六日。有僧广超。于逝
多兰若获长者所著论二部。一是大方广佛新华严经论
四十卷。一是十二缘生解迷显智成悲十明论一卷。传写
扬显。遍于并汾。广超门人道光。能继师志。肩负二论。同游
燕赵。昭示淮泗。使后代南北学人。悉得参阅。论文宗承长
者。皆超光二僧流布之功耳。其为论也。统贯经义。标表法
身。廓性海于无边。历劫尘而不动。分判众教。极彼源流。融
镕上乘。会此华藏。俾迷径者获道。滞教者忘机。可谓毗卢
袁循 第 21a 页
之指归。华严之日月矣。若非圣人悯世降生。开导昏暝。孰
能条释大典。指授大心欤。长者行止元微。固难遐究。虚空
不可等度。况拟求边际耶。比岁僧元觇特抵方山。求长者
遗迹。初礼石坟。次寻龛址。龛前有松三株。一巳(阙一字)立。俱
是长者手植。长者将化之月。一株遂枯。至今二株。常有灵
鹤结巢于顶。又于寿阳南界解愁村遇李士源者。乃传论
僧之犹子。示长者真容图。瞻礼而回。斯为满愿矣。向之云
云。盖在摭实。枝叶华藻。无所务焉。云居散人马支纂录。
能条释大典。指授大心欤。长者行止元微。固难遐究。虚空
不可等度。况拟求边际耶。比岁僧元觇特抵方山。求长者
遗迹。初礼石坟。次寻龛址。龛前有松三株。一巳(阙一字)立。俱
是长者手植。长者将化之月。一株遂枯。至今二株。常有灵
鹤结巢于顶。又于寿阳南界解愁村遇李士源者。乃传论
僧之犹子。示长者真容图。瞻礼而回。斯为满愿矣。向之云
云。盖在摭实。枝叶华藻。无所务焉。云居散人马支纂录。
袁循 第 21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