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郑涯 第 24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七百六十一

郑涯 第 1a 页

* 郑涯

涯。太和朝官司勋员外郎。

** 武宗祔庙议

会昌六年五月。礼仪使奏。武宗昭肃皇帝祔庙。并合祧迁
者。伏以自敬宗文宗武宗兄弟相及。已历三朝。昭穆之位。
与承前不同。所可疑者。其事有四。一者兄弟昭穆同位。不
相为后。二者已祧之主。复入旧庙。三者庙数有限。无后之
主。则宜出置别庙。四者兄弟既不相为后。昭为父道。穆为
郑涯 第 1b 页
子道。则昭穆同班。不合异位。据春秋。文公二年跻僖公。何
休云。跻升也。谓西上也。惠公与庄公。当同南面西上。隐桓
与闵僖。当同北面西上。孔颖达亦引此义释经文。贺循云。
殷之盘庚。不序阳甲。汉之光武。上继元帝。晋元帝文皆用
此义。盖以昭穆位同。不可兼毁二庙故也。尚书云。七世之
庙。可以观德。且殷家兄弟相及。有至四帝不及祖祢。何容
更言七代。于理无疑矣。二者今以兄弟相及。同为一代。矫
前之失。则合复祔代宗神宗于太庙。或疑已祧之主。不合
更入太庙者。案晋代元明之时。已迁豫章颍川矣。及
郑涯 第 2a 页
文即位。乃元帝之子。故复豫章颍川二神主于庙。又国朝
中宗已祔太庙。至开元四年。乃出置别庙。至十年置九庙。
而中宗神主复祔太庙。则巳迁复入。亦可无疑。三者庙有
定数。无后之主。出置别庙者。按魏晋之初多同庙。盖取上
古清庙一宫。尊远神祗之义。自后晋武所立之庙。虽有七
主。而实六代。盖景文同庙故也。又按鲁立姜嫄文王之庙。
不计昭穆。以尊尚功德也。晋元帝上继武帝。而惠怀悯三
帝。时贺循等诸儒议。以别为主庙。亲远义疏。都邑迁异。于
理无嫌也。今以文宗弃代才六七年。武宗甫尔复土。遽移
郑涯 第 2b 页
别庙。不齿宗祖。在于有司。非所宜议。四者添置庙之室。案
礼论。晋太常贺循云。庙以容主为限。无拘常数。故晋武帝
时。庙有七主六代。至元帝明帝。庙皆十室。及康穆二帝。皆
至十一室。自后虽迁故祔新。大抵以七代为准。而不限室
数。伏以江左名儒。通赜睹奥。事有明据。固可施行。今若不
行是议。更以迭毁为制。则当上不及高曾未尽之亲。下有
忍臣子恩义之道。今备讨古今。参校经史。上请复代宗神
主于太庙。以存高曾之亲。下以敬宗文宗武宗同为一代。
于太庙东閒置两室。定为九代十一室之制。以全臣子恩
郑涯 第 3a 页
敬之义。庶协大顺之宜。得变礼之正。折古今之纷互。立偫
疑之杓指。因心广孝。永烛于皇明。昭德事神。无亏于圣代。

** 武宗祔庙合祧迁议

夫礼经垂则。莫重于严配。必参损益之道。则合典礼之文。
况有明徵。是资折衷。伏自敬宗文宗武宗三朝。嗣位皆以
兄弟。考之前代。理有显据。今谨详礼院所奏。并上稽古文。
旁摭史氏。协于通变。允谓得宜。臣等商议。请依礼官所议。

* 郑处诲

处诲字廷美。赠仆射浣子。太和八年进士。累迁工部刑部
郑涯 第 3b 页
侍郎。出为浙东观察使检校刑部尚书宣武军节度使。

** 授郑薰礼部侍郎制

敕。仪曹剧任。中台慎择。总百郡之俊造。考五礼之异同。必
求上才。以允佥属。中散大夫尚书工部侍郎郑薰。高阳茂
族。通德盛门。秉庄氏之遗风。蕴名卿之品业。文谐骚雅。鼓
吹前言。誉洽搢绅。领袖时辈。操守必修其谦柄。进退常践
于德藩。㬪中词科。亟升清贯。持橐列金华之侍。挥毫擅紫
闼之工。贰职冬官。克扬休问。是用俾司贡籍。以振儒风。朕
以化天下者。莫尚于人文。序多士者。以备乎时选。育材之
郑涯 第 4a 页
本。惟善是从。搴拔既尚于幽贞。耸劝勿遗于曹绪。无求冠
玉。无采雕虫。当思取实之方。必有酌中之道。尔其尽虑。以
率至公。可守礼部侍郎。

** 邠州节度使厅记

邠为古国。其俗质而厚。其人朴而易理。业尚播种畜扰。有
后稷公刘之遗风。始皇并天下。地属右辅。后汉析为新平
郡。后魏改置豳州。国朝因之。开元中。诏以豳幽为疑。因改
为邠。天宝已前。太平岁久。西通伊凉。万里而远。邠实为近
郡。申王薛王以亲贤之责居之。太尉房公以盛德之重居
郑涯 第 4b 页
之。洎逆胡勃起幽朔。西戎尘坌荡涌。乘艰难际。盗据河右。
蕃兵去王城。不及五百里。邠由是为边郡斥候。近郊镇要
害。大历中。尚父汾阳王始以朔方军壮其威容。后益选武
勇骁健有胆决奇谋者继之。今天子三年。西戎款关。献河
湟数州故地。西鄙益拓。邠为近蕃。上念兵戎方息。边备愈
远。始诏司空白公。由丞相府持节来镇。丞相功成继命。文
雅忠恕之风。煦然而起。边人若寝寤拭目。心意苏醒。始知
礼让文化之为急务。廷议以我季父尚书公前为夏帅。夷
氓乂安。寇盗弭息。储廪果实。兵械果完。懋赏休绩。迁镇是
郑涯 第 5a 页
军。季父又以理夏之政。移之于邠。邠人嬉嬉。薰为太和。尝
睹屋壁。志前帅是军者之名氏。因曰。曩之帅此者。岂不知
是耶。始务公车。而角材坚垒。未暇及此尔。吾既承数君子
大理之后。敢不勤督吾之未至者。况今戎丑既夷。不宜独
以鸣鼓鼙教击刺为事。因命疏自开元以来。刺是郡帅是
军者。追书于屋壁。季父尚书公曰。吾思将有以警于吾前
警于吾后者。邠之土实。妇人无桑绩。不能自衣。朔方之军
雄。男子勇于公战。无他业以自厚。故郡之人以耕稼为事。
军之卒以勇敢得赏。后之抚于人者。宜勉农亩。时其徵调。
郑涯 第 5b 页
人不扰而完富矣。帅于军者。宜严其刑赏。时其衣食。卒不
骄而勇敢矣。人既完富。卒既勇敢。生聚之。训练之。吾知青
海之西。不数年为内郡矣。命处诲记其始终。序于前后。处
诲谨以季父之言志于后。将允于后之人俾无怠。大中二
年三月二十日记。

* 孙

。华州刺史宿孙。举进士。官兵部尚书。

** 请改定百官班位奏

伏以班位等差。本系品秩。近者官兼台省。立位稍迁。颇紊
郑涯 第 6a 页
彝制。理亦未通。今据台司重举元和元年所奉敕。常参官
兼大夫中丞者。准检校官立在左右丞之上者。承前列曹
侍郎兼大夫者至少。准京兆尹往往带此官。其京兆尹是
从三品。至今班位只在本品同类官从三品卿监之上。在
太常宗正卿三品之下。其尚书左丞是正四品上。户部侍
郎是正四品下。今户部侍郎兼大夫只合在本品同类官
正四品下诸曹侍郎之上。不合在正四品丞郎之上。与京
兆尹在正三品卿监之下无异。又据尚书右丞是正四品
下。吏部侍郎是正四品上。今吏部侍郎班位在右丞之下。
郑涯 第 6b 页
盖以右丞官居省辖。职在纠绳。吏部侍郎品秩虽高。犹居
在下。推此言之。则左丞品秩既高。又处纲辖之地。户部侍
郎虽兼大夫。岂可骤居其上。今据散官自将仕郎上至开
府特进。每品从上下名级各异。则从上下又不得谓之同
品。今取于理近者。用以比方。今京兆河南司录及诸州录
事参军。皆操纪律。纠正诸曹。与尚书省左右丞纪纲六典
略同。设使诸曹掾因其功劳。朝廷就加台省官。立位岂得
使在司录及录事参军之上。施于州县。尚谓非宜。况在朝
廷。实为倒置。且尚书左丞自置此官。职业至重。按六典得
郑涯 第 7a 页
弹射八座。主省内禁令及宗庙祠祭之事。御史纠刻不当。
得弹奏之。岂可不究是非。轻为措施。今台司所奏。但言往
例。曾不揣摩。事若循理。虽无往例。亦合遵行。事若非宜。虽
有往例。便合改正。今据元和元年台司所奏敕。户部侍郎
兼大夫。班位合在兵部侍郎之上。在左右丞吏部侍郎之
下。今若因循往例不改正。遣户部侍郎兼大夫位在左右
丞之上。则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班位合在太常宗正卿之
上。不惟有紊典章。实恐重违元敕。谨具贞元二年以后敕
旨如前。伏乞重赐参详。庶合事理。

郑涯 第 7b 页

** 奏置本钱状

准赦书节文。量县大小。各置本钱。逐月四分收利。供给不
乘驿前观察使刺史前任台省官等。晋慈隰三州各置本
钱讫。得绛州申称。无钱置本。令使司量贷钱二百贯充置
本。以当州合送使钱充。

** 李愬高崇文配享次序议

伏以蜀蔡之功。实皆超卓。勋力虽等。艰危则殊。高崇文宪
宗御宇之初。朝廷讨叛之始。雷霆斯赫。物力方全。刘辟起
参佐而为凶魁。行恶者势同乌合。崇文统百万而命偫帅。

郑涯 第 8a 页

起行者理足鹰扬。所以严道虽深。剑门不能恃其固。污俗
未久。刀州莫与结其恩。大勋诚集于忠劳。作孽本无其根
据。此崇文所以不辱专征之寄。克成定蜀之勋。至于李愬
之所立。适当伐蔡累年。旁有包荒数镇。元济袭父业而成
邪计。凶党皆为其致命。同恶惧齿寒而为阴援。军须必从
以有资。是故垤窟益深。毒烂不诛。愬于此时。独能善贷行
权。窜谋沈断。跳驱閒道。乘凌坚壁。不俟拔帜而坐失金汤。
未暇请缨而已累俘虏。斯实军锋之冠。万夫之将。由是言
郑涯 第 8b 页
之。伐蜀当专征之始。众锐且同于楚金。攻蔡承连兵之馀。
偫疑颇同于鲁缟。及成功而虽一。在出奇而尤高。昔者光
武比耿弇于韩信。优之独收勍寇。今陛下令臣等挍崇文
与李愬之功。迥出等夷。傥圣慈以格言所著。德宜有邻。武
功之中。功皆难掩。则愬居第一。崇文次之。庶尽公言。上符
诏旨。

** 宪宗庙配享功臣议

伏以宪宗皇帝元德英猷。迈越千古。神机睿算。恢复四方。
始者既戮惠琳。连诛辟锜。睿求良辅。果集大勋。乃覆淮蔡
之妖巢。大芟河朔之馀孽。皇威震耀。寰宇和宁。偃武修文。

郑涯 第 9a 页

几无遗事。陛下崇严享礼。爰轸孝思。将举元勋。以显丕绩。
臣等伏思故司徒兼中书令赠太师裴度。天纵忠公。道施
康济。始处司言之任。屡陈忧国之诚。常因别召。深得圣旨。
乃贰邦宪。使于藩方。处嫌疑者。悉付心诚。怀顾虑者。必得
要领。俄登相位。专任大事。遂乃擒元济。枭师道。承宗效顺。
刘总叩头。程权来朝。同捷就戮。盖宪宗有知人之明。而度
尽致君之道也。于是息疮痍。培根本。宇内无犷悍之俗。元
和为盛明之代。薰灼天下。将明帝图。古往今来。善无与让。
郑涯 第 9b 页
即祇配圣德。光扬大勋。详考功行。无先于度。

* 狄中立

中立。会昌初官华州下邳县尉武陵军事判官。

** 桃源观山界记

桃源山洞开显。庑宇兴创。神仙异境。具武陵经。今有言者。
道士朱法虔以状来曰。有观在山。有户在疆。图籍且久。事
不能辩。农人曰。斧某林。田某墟。而养侵竞。未能以遵清净
之化。公贤其辞。实疑渔蠹之未弭。乃询故实。刻石定所至
而明白之。荥阳公之临武陵。实开成五年也。桃源观在州
西。水路去州城一百四十里。陆路八十里。准天宝七年五
郑涯 第 10a 页
月十三日制。取近山三十户。蠲免租赋。永充洒埽。守备山
林。此观山四至。准建中二年所定山界。东西阔七里。南北
长九里。周回三二里。东至厮罗溪五里。西至大江二里。南
至障山四里。北至大江五里。障山在祠堂南四里。以山岭
分水为界。直南屏蔽如障。故以名。八迹坛在祠堂北一百
八步。瞿童上升处。足印八迹。后人思之。立坛于其所。因以
为名。今奉敕醮祭。皆在斯坛。秦人洞在障山中峰之阴。厥
状如门。巨石屏蔽。灵迹犹存。有水自中。涓涓不绝。竹树阴
森。虽盛夏炎炽。凛然若秋。又多奇花奇木。禽兽非凡。信仙
郑涯 第 10b 页
境也。朱老师阁在观西一百步。老师名灵䛒。于此朝礼。常
闻异香仙乐。既终。后人莫敢居。年久摧毁。厥址尚存。今有
杉木十馀株。枝干盘屈若龙蛇之形。凌冬不凋。有松柏之
操。桃源洞在祠堂北。大江南岸渔人黄道真见桃花处。备
于陶渊明伍安贫记云。会昌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军事
判官前华州下邳县尉狄中立记。

* 褚藏言

藏言。江西人。

** 窦常传

郑涯 第 11a 页

府君讳常。字中行。扶风平陵人也。祖亶。同昌郡司马。赠水
部郎中。皇考叔向。仕至左拾遗。赠尚书右仆射。当代宗皇
帝朝。善五言诗。名冠流辈。时属贞懿皇后山陵。上注意哀
挽。即时进三章。内考首出。传诸人口者。有礼逊生前贵。恩
追殁后荣。又命妇羞蘋叶。都人插㮈花。又禁兵环素帟。宫
女哭寒云。备在文集。故刑部侍郎包佶制序。府君同气五
人。各载首序。府君大历十四年举进士。与故吏部侍郎奚
陟商州牧卞俛秘校独孤授同年上第。迨拾遗下世。力养
郑涯 第 11b 页
继亲。家无旧产。百口漂寓。繇是弃高科于盛时。就泉府之
少职。邅回者十年。厥后载罹家祸。因卜居广陵之柳杨西
偏。流泉种竹隐几著书者又十载。繇擢第至释褐。凡二十
年。洎贞元十四年秋。成德军节度使太尉王公命从事御
史卢泚贶五百金。辟为掌记。不就。其年。淮南节度左仆射
霸陵杜公奏为参谋。授秘书省校书郎。厥后历泉府从事。
繇协律郎迁监察御史里行。居无何。湘东倅戎。转殿中侍
御史。赐绯鱼袋。元和六年。繇侍御史入为水部员外郎。亦
既二岁。婚嫁未毕。求牧守之官。出为朗州刺史。转固陵浔
阳临川三郡。既罢秩。东归旧业。时宰嘉招。固辞衰疾。因除
郑涯 第 12a 页
国子祭酒致仕。宝历元年秋。寝疾告终于广陵之白沙别
业。卒时年七十。其年诏赠越州都督。会昌元年。武宗即位。
恩覃中外。嗣子宏馀。任黄州刺史。准赦改赠太子少保。有
文一十八卷。西江逸民褚藏言制序。

** 窦牟传

府君讳牟。字贻周。家世所传。载于首序。府君贞元二年举
进士。与从父弟故相赠司徒易直故相赠少师李公夷故
兵部侍郎张公贾故工部侍郎张公正甫同年上第。府君
初授秘校东都留守巡官。历河阳昭义从事。累转协律郎
郑涯 第 12b 页
评事监察御史里行。府罢。复为留守判官。转殿中侍御史。
寻为昭义节度判官。累迁检校水部员外。转本司郎中兼
御史。赐绯鱼袋。后为留守判官检校尚书都官郎中。出为
泽州刺史。改国子祭酒。长庆二年春。寝疾告终于宣平里
之私第。享年七十四。嗣子周馀。任秘书监。今上即位。恩覃
内外。准赦文。大中四年赠给事中。府君和粹积中。文华发
外。惟琴与酒。克俭于家。时人以为有前古风韵。世为五言
诗。加以笔述。文集十卷。未暇编录。

** 窦偫传

郑涯 第 13a 页

府君讳偫。字丹列。家世所传。载于首序。府君由弱冠不乐
进士之科。便于著书。耕垦坟籍。既孤。以蔬素自适。著书于
毗陵之西偏。给长兄之俸。而与诸季安于膝下者十稔。洎
再罹内艰。殆尽而复前者数四。厥后郡守给事中京兆韦
公夏卿知公。以为江左文雅。无出其右。适贞元十年诏徵
天下隐居丘园不求闻达之士。韦公遂荐焉。与桂山处士
刘明素同表。公之言云。受天清气。与道逍遥。时人以为孔
北海拔祢衡之文。不之过也。其时天下慰荐九人。公独不
郑涯 第 13b 页
除授。其后韦公移牧吴郡。又以公所著史记名臣疏三十
四卷进入。皆寝而不报。人皆异之。公自以为通塞系于命。
静而俟之。厥后韦公入为天官侍郎。改京兆命。中谢之日。
德宗与之绪言。韦进曰。臣忝居达官。而窃负其位。上曰。卿
有何负。奏曰。臣守毗陵日。荐处士窦偫。于时独蒙不录。后
臣在苏州。又进窦偫所著名臣疏。又蒙不答。臣以为以人
而废。在臣则当然。言偫则屈。上乃惊曰。卿之知人。固无疑。
卒不问者。乃宰执之失也。便宣即令召对。此贞元十八年
也。公即日起于衡泌。白衣召见。上谓公曰。夏卿知卿。卿有
何蕴蓄。得以尽言。公从容对曰。臣无蕴蓄。第读书俟时。夫
郑涯 第 14a 页
蕴蓄者。迹在近班。进有所不纳。谏有所不听。臣即蕴蓄。如
臣处于草茅。但仰元化而已。实无蕴蓄。上甚奇其对。便宣
令付中书。即除谏官。释褐授右拾遗。居无何。秘监张公荐
和蕃。请公为判官。因改侍御史。其后有故不行。请复本列。
上不许。遂守侍御史。俄兼领杂务。德宗晏驾。改膳部员外
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出为唐州刺史。司空于公镇汉南。奏
公为节度副使检校兵部郎中兼中丞。加金紫。居无何。除
吏部郎中。迁御史中丞。以举职太过。出为黔州观察使。后
以十洞扰乱。准诏用兵剪伐。事平。公坐贬开州刺史。亦既
郑涯 第 14b 页
周岁。除容管经略使。宪宗以公守官无隐。思欲大用。因急
诏追入。中途遘疾。终于衡州旅馆。享年五十。赠左散骑常
侍。公有子曰谦馀审馀。偕孝敬相率。审馀应进士。公天授
和粹。亮直孤峻。著书俟用。隐于衡泌。未尝以名利枉其所
守。时论以公有公辅之望。卒无所伸。文集散落。未暇编录。

** 窦庠传

府君讳庠。字冑卿。家世所传。载于首序府君初应进士。感
于知己一言。遂从事于商洛。授国子主簿。未几而罢。后吏
部侍郎韩公出镇武昌。美公之才。辟为节度副使。迁监察
郑涯 第 15a 页
御史。俄而昌黎移镇京口。用为节度副使。改殿中侍御史。
昌黎却入。公至辇下。迁泽州刺史。秩满。时光禄卿范公由
吴郡领宛陵。奏公试太子中允兼侍御史。为团练副使。加
章服。府罢。除奏天县令。迁登州刺史。昌黎公留守东都。又
奏授公为汝州防禦判官。改检校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
后迁信州刺史。三载转婺州。亦既二载。遘疾告终于东阳
之官舍。享年六十有三。公天授倜傥。气在物表。一言而合。
期于岁寒。为五字诗。颇得其妙。嗣子匡馀。疾没世。次曰繇。
晋州司法。次曰载。国子监直讲。皆克荷素风。聿修官业。诗
郑涯 第 15b 页
笔散落。编录未遑。

** 窦巩传

府君讳巩。字友封。家世所传。载于首序。府君元和二年举
进士。与今东都留守左仆射孙公故吏部侍郎兴元节度
使王公源中中书舍人崔公咸制诰李公正封同年上第。
府君世传五言诗。颇得其妙。故相淮阳公镇滑台。辟为从
事。释褐授秘校。淮阳移镇渚宫。迁岘首。改协律郎。二府专
掌奏记。淮阳下世。司空辥公平镇青社。辟公为掌书记。又
改节度判官副使。累迁至大理评事监察御史里行殿
郑涯 第 16a 页
中侍御史检校祠部员外郎。加章服。后辥公入为民籍。府
君除侍御史。转司勋员外郎。迁刑部郎中。文昌故事文酒
之为。由公复振也。故相左辖元稹观察浙东。固请公副戎。
分实旧交。辞不能免。遂除秘书少监兼中丞。加金紫。无何。
元公下世。公亦北归。道途遘疾。迨至辇下。告终于崇德里
之私第。享年六十。有子六人。长曰景馀。疾殁世。次师裕。见
任晋阳令。俱力学修文。孝敬相率。公温仁华茂。风韵峭逸。
遇境必言诗。言之必破的。佳句不泯。传于人閒。文集散落。
未暇编录。

郑涯 第 16b 页

* 曹确

确字刚中。河南人。开成二年登第。累拜兵部侍郎。咸通五
年以本官同平章事。进中书侍郎。加右仆射。罢为镇海节
度使。加太子太师。徙河中卒。

** 请令场监钱绢直纳延资库奏

户部每年合纳当使三月九月两限绢二十一万四千一
百疋。钱五万贯。自大中八年已后至咸通四年。积欠五十
万五千七百馀贯疋。前使杜悰申奏。请起咸通五年正月
已后。于诸道州府场监院合送户部八十文除陌钱内割
郑涯 第 17a 页
十五文。当时收管。以填积欠。续据户部牒称。州府除陌钱。
有折色零碎。请起咸通五年。所合送延资库钱绢。逐年两
限须足。其馀陌十五文当司仍旧收管。前使夏侯孜具事
由申奏。且请以户部论请期限。其咸通五年钱绢。户部已
送纳。自六年至八年。其钱绢依前不旋送纳。又积欠三十
六万五千五百七十贯文者。伏以所置延资库。初以备边
为名。至大中三年始改今号。若财物不充。则名额虚设。当
置制之时。所令三司逐年分改减送当使收管。元敕只有
钱数。但令本司减割送库。不定色目。以此因循。渐隳旧制。
郑涯 第 17b 页
年月既久。积欠转多。既无计以徵收。乃指色以取济。稍称
备边。名号得遵。元敕指挥乃割户部除陌八十文内十五
文收管。及户部请逐年送库具票。从今既积欠又多。终虑
不及期限。臣今酌量请诸道州府场监院合送户部钱绢
内分配。令勒留下合送纳延资库数目。令本处别为纲运。
与户部纲同送上都。直纳延资库。则户部免有逋悬。不至
累年积欠。

** 谏用伶官李可及为威卫将军疏

臣览贞观故事。太宗初定官品令。文武官共六百四十三
郑涯 第 18a 页
员。顾谓房元龄曰。朕设此官员。以待贤士。工商杂色之流。
假令术踰侪类。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
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太和中。文宗欲以乐官尉迟璋
为王府率。拾遗窦洵直极谏。乃改授光州长史。伏乞以两
朝故事。别授可及之官。

* 李贶

贶。吏部侍郎汉之子。登进士第。

** 连山燕喜亭后记

余自幼伏览外王父昌黎文公燕喜亭记。则知连州山水
郑涯 第 18b 页
之殊。亭之称。因记为天下所嘉。连为郡。既远且秀。亦因亭
而高。时谈山水可娱者较数连矣。中州人既以连遐远不
可得与游。皆依记以图。为馆宇饰。味山水者。莫不目登心
到焉。如此则亭岂可荒。记岂可仆乎。三年冬。余侍行承诏
于连。水陆南驰。幽无所摅。志无所用。乃纵业于山水。以资
养志。况又外祖所记亭在是耶。昔闻今见必矣。踵于郛则
访焉。耆老曰。无矣。吁。昔奚宠遇而赞咏之如彼。今遭何人
废弃之如此。岂亭之屯耶。窃叹数月。得刺史武公至。欢之
尤甚。且曰。不修。则过及余矣。遽挥徒而穷寻之。冒翳履淖。

郑涯 第 19a 页

抵巇擘蔓。得馀址焉。级砖缺掷。栋榱垣瓦。寸折片碎。蓊汗
其甚。石记断僵。莓昧其字。公整而修之。徵记本于余家。易
石而琢之。不旬就矣。于旧不移不损。焕而为新。命余记其
迹。余辞小子岂敢措笔。以并前记。公曰。不与记实。此则又
毁。后人知子至而不顾。子过矣。余何别不修者乎。余曰诺。
时会昌五年十一月五日。连州刺史武兴宗书。

* 李濆

濆。武宗朝官洛阳令。迁滁州刺史。

郑涯 第 19b 页

** 荇溪新亭记

上临御明年。濆自洛阳令之太守。诏牧滁民之三月。得古
溪郡之东北十里。按地图志。在皇道山之右。昔始皇途经
是山。因以名焉。其下西永阳岭。迸流于荇溪。此溪是也。不
浚川。导广泉。演漾潭岛。影溢江汉。埇中流。袤平坛。四浪滉
朗。双派委输。襟带一川。斜界千亩。无茭苗蘋萍之杂。其淼
练如也。有废亭占胜之地。其状依然也。照晴而空水相鲜。
澄远而霁山泻色。趋向奇状。不可穷竟。访郡之长老。考亭
之废兴。皆曰三十甲子二周星。而不知其所由来矣。验图
籍。亦昧其始兴之岁也。秋七月。前河中监察汝南公况前
郑涯 第 20a 页
武宁军殿中陇西公拱州迁客司马宏农公绍复咸以胜
概为宴之须。乃卜于亭。是咨是谋。遂古创今。佥曰惟允。不
越月。他工具。洎六旬有六日。新亭就。楹不茀茀。昭其俭也。
甍不仡仡。示无僭也。内不重门。旷其景也。外不崇墉。达其
望也。繇是四时之气。成象不绝。春木秀容。夏云奇峰。秋天
爽空。冬日暖浓。触类有景。与溪无穷。虽羊公岘溪。曷足以
加其胜矣。于戏。物之废兴时也。苟非其时。圣人微言。矧其
蒙者乎。时会昌二年正月八日建。

* 蒋儇

郑涯 第 20b 页

儇。武宗时人。

** 石壁院记

县城西郛七十里。有东汉春谷县之遗址。后因以名乡。乡
之北鄙。抵于大山之峰岩。秀异于他山。山之林峦。温润于
他木。议者以为下有泉洞故尔。洞门如圭。势实天凿。四面
来束。两崖相撑。腹内周圆。似刳而成。仰视嵌空。怪状非一。
若羽若鳞。若动若植。不知所以然者。盖疑山川阴阳。有吐
纳蓄泄之道。下有流泉。浅深未测。洞门右拥。复穿石窦。达
于洞外。注为澄潭。下灌良田。功侔造化。若乃松韵秋景。鸟
郑涯 第 21a 页
鸣春林。野花争芳。吐火喷雪。不可得而名也。洞之西偏。有
石壁屹立。高三十馀仞。广袤等夷。有类丹青。元黄错杂。垂
萝引蔓。布列缨緌。石壁之下。复有名园。流泉绕其两面。岩
翠环其四隅。先是故吏部常选乐安蒋公讳诵有之。未遑
经始。而传于故明州司功参军蒋公讳珵。司功之季年。顾
命其子系曰。是地也。邻接灵境。不树艺桑麻。可请名僧。崇
建兰若。依托寺宇。而根固焉。是以君子韪之。系既免丧。于
太和七年。有禅僧超觉。自金陵杖锡而至。曰。我寻山水者。
度量宏博。珠融月圆。系乃以前竟见托。忻然而受。觉公乃
郑涯 第 21b 页
经丈尺。具畚挶。芟治繁芜。凿石夷壤。建置方丈。而景象旋
生矣。于戏。天作灵奇。而觉公润色之。以合天地之心。开成
二年。请附属于隐静寺。时上座僧文度寺主僧道琮都维
那僧文昱皆道门枢辖。释氏师长。乃曰。此地斯来。符西徵
矣。贞元中。故工部尚书博陵崔公字斯邑也。曾游兹洞。崔
公佳之。有纪行之什。自洞回骖。亲翰于寺之壁。事既契叶。
不其休哉。遂兼以公之作闻于官司。因隶于隐静寺焉。觉
公欲刊石为记。使后人知其所由来。乃有处士南阳左欢。
实邱明之遐裔。亦当今之俊选。好逑钱媛。始契宜家。惜夭
郑涯 第 22a 页
桃之芳晨。痛梧桐之先落。凤琴罢响。鱼目常开。舍其服玩
妆奁。独致丰碑之用。昔羊公遗爱。堕泪于岘山。今左氏思
贤。凄凉于石壁。儇固不才。讵识文章之纪律。以宗室之休
美。辄受命而为记。蒋秀士前序其事。即会昌二年九月二
十七日。树碑庆赞。悉皆周备。至五年天下废寺。遂被随例
废毁。今逢明代。精舍重兴。左公恐绝其灵迹。尽忠竭诚。又
出数缗。再留后纪。资其存殁。福寿无疆。永为不朽。

* 崔于

于。会昌三年官库部郎中。知制诰。

郑涯 第 22b 页

** 请御史大夫中丞在尚书左丞上奏

伏以御史大夫中丞。掌邦国宪法。朝廷纪纲。兼此官者。皆
以所领务重。特为宠异。近来诸行侍郎兼御史大夫者。并
在左右丞之上。相承不改。行之已久。况今使下监察御史
里行。朝谢时列在左右司郎中之上。以此参彼。足可辨明。
况奉去年十月二十八日敕。御史大夫进为正三品。中丞
进为正四品。郎官望等。尤为重任。酌从宜之文。定可久之
法。合崇宪职。式叶朝章。请准前例。诸行侍郎兼御史大夫
中丞者。在尚书左右丞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