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沈亚之(一) 第 27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七百三十四

沈亚之(一) 第 1a 页

* 沈亚之(一)


亚之字下贤。吴兴人。元和十年进士。历殿中丞御史内供
奉。大和初为德州行营使判官。谪南康尉。终郢州掾。

** 柘枝舞赋(有序)


往者某值宴于郑卫之侯。坐与客序。乐作。堂下行舞。男女
纷杂交贯。率以百品。而观者盖矍然。既罢。升鼓堂上。弦吹
沈亚之(一) 第 1b 页
大奏。命为柘枝舞。则皆排目矢座。客曰。今自有土之乐舞
堂上者。惟胡部与焉。而柘枝益肆于态。诚足以赋其容也。
因顾余序之。以洗客念。赋曰。

昔神祖之克戎。宾杂舞以混会。柘枝信其多妍兮。命佳人
以继态。撼隆冠之繁珂兮。披文缨于大带。跪闪举以挥獝
兮。拖旋襟之襜曳。骛游思于情杳兮。注横波于秾睇。顾巧
度之无穷兮。将多变而若云。扬厉唱于鼍鼓兮。俪兰露之
芳津。汨旁俯以袅影兮。荡风蕖于横茵。愕兮若惊。弛兮若
懒。歘然逴姹。翔然嫣婉。振修褒以抛拂兮。韬纤肱以糅绾。
差重锦之华衣。俟终歌而薄袒。既而抑倚昂[:#AS-FEEF:●]
[:#AS-FBED:●]开。蹈节振臂。驱捷蹀以
促碎。尽戎仪于弱媚。见孙律于武姓。入西河之
沈亚之(一) 第 2a 页
剑气。曲响未遒。边风袭吹。闻代马之清嘶。发言禽于咏类。
客曰。若此之状也。以郑卫而前陈。吾固知其将坠。

** 古山水障赋

挹清臣之嘉思兮。信竦予以峭孤。回补籍之暇笔兮。赋他
山于遗图。掷琨瑶于呐口兮。若含采以咀兰。惟古工之包
化兮。启偫峰于无间。势蹙巘以特起。互腾排而上干。翠参
差以玉立。俱竦竦以攒攒。于是澒以长澜。森以怪木。瑟汨
慄飗。凄烦荡燠。浸平潦于楚泽。冶妖韶于阳谷。低霾横瞑
兮陈半腹。梦雨神云兮澹而不归。怨扯惹乎岩曲。缥藓青
沈亚之(一) 第 2b 页
蓠兮事幽涩。细涧[:#AS-92F9:⿰帛⿱丿糸]流兮洄喷噎。山之人兮夕忘寐而坐
忘兴。帷绀枝兮带黄葛。暖草被崖兮垂绿发。翱鸾翔翠。相
追征兮。振锦舒绣。错以明兮。啼羁酸雌。裂眦吻兮。风号穴
怒。寥而清兮。山中之木。何彫荣兮。

** 梦游仙赋(有序)


余昔夜梦寓游一方。乐态甚适。觉而作赋。题之梦游仙。其
辞曰。

杳漠漠兮升绝垠。云辔九天兮越崇门。星赩晓以澹白。澜
咽潾于锦砾。石榴笑而织娥喜。阍导余而就将止。袭烈蕙
沈亚之(一) 第 3a 页
之芳风。送丽音于辽耳。目恣迈而多适。吾超超其乐此。银
墉兮桂箱。差瑶踏兮上玉堂。卷红幕兮发绣户。中有人兮
结清处。语嫣延兮情绰扯。命余荫于兰之厦。回秾颜以一
顾。矕娇眸而融冶。烟津兮玉盘。火桂兮炮鸾。鼎娥司味和
苦酸。嬴吹既调戛湘弦。合吾饮食兮乐吾后园。乃称诗曰。
白日低兮春塘满。红华芬兮草芽短。菱结带兮荇含丝。设
遨游兮遵佳期。又诗曰。秾光醉兮昏[:#AS-92F9:⿰帛⿱丿糸]
[:#AS-92F9:⿰帛⿱丿糸]。焉与久兮乐
万年。春留连兮其未央。吐芳意于荃言。忽发寤以无睹。魂
迷念兮情牵。既谅人生之皆梦。孰云夕非而昼是。驰咏想
沈亚之(一) 第 3b 页
之悠悠兮。轴吾情于万里。

** 京兆府试进士策问

问。昔者秦襄公举秦鄙之人。逐犬戎于西河之外。因其险
而塞焉。后代无敢逾。始秦方列为小国。而东有诸侯窥地
之兵。西有强戎不忘之怨。未闻当时秦尝籍卒于外而屈
于敌也。此一侯者之志尚尔。况臣天下之大哉。今西边制
戎。起陇黄花辅两关。自黄花拒塞倚汉中。南逾山。[:#AS-92F9:⿰帛⿱丿糸]阻极
巴蜀。自开萦陇西。北会弹筝。杠于河。堑于朔方。夹河而东。
倚丰而角有天障。居其西以控戎者凡七师。逦迤数千里
沈亚之(一) 第 4a 页
之间。壁冲扼要之戎百有馀城。若此足以流威而谨塞乎。
且戎之力不能加古昔之患。而边防与地之兵。方秦之多
倍百矣。犹以不足于用。即东取卒于淮南吴越。东南取长
沙。至于衡山临江。更岁以易卒。彼其土之人。逾寒不纩。而
投之积冰之地。役其所不习。用其所不能。非独馈挽之不
胜于费也。及闻堕指裂肤之事。父母妻子。聚而兴哀。今欲
疏罢徵之请。则边臣有失助之告。如存乎旧规。则赘疣而
无用。得失之端。幸称其当。

** 第二问

沈亚之(一) 第 4b 页

问。时皆曰。县令之官。为能以化亲于人矣。讯其变化宠最
之法。曰。岁益氓几室。赋随而息之。是令之诲人曰。劳氓其
来我者。遂其所而保之。吾能使吏不侵。决不渝。一岁曰。侨
人籍而不赋。再岁曰。侨人赋而不役。诚著而不衰。四邻之
人逋而来者。属袖于道。岁告籍于其郡。达于连帅。即迁之。
逋人之邑亦且虚籍以自蔽。累赋于所存。四邻之邑。更教
诲以召之。赋累而不能反者。更往而逋之。四土之人。环游
不绝。轻去其乡闾。犹脱垢耳。虽恩书亟降。为之濯煦。然犹
虚籍为祖。日增而不止。岂褒尤宠最之谬哉。不然。其咎安
沈亚之(一) 第 5a 页
在。众君子皆含智负能。惟其不吝嘉谋。伫闻通理。

** 第三问

问。夫才之居人也。自中正降。短长之不相侔甚矣。今士非
列于朝请者。必仰于吏部。故岁调试千馀人。即假疑于事。
使对书决之。亦有冒买其书者。莫有所禁。其取舍之程。考
于字句耳。夫栌甍轭辐之具也。细不掩短。狭不模挠。随用
有辏。于今士一规而选。授于殊执。岂果尽其性哉。欲去书
判之选。则有司者无以为准约。未知何以而得其中也。惟
陈必中之言。以程斟酌之度。

沈亚之(一) 第 5b 页

** 对省试策第一道

问。教化赏罚。政之大端。固并行而不相悖。在交修而底于
道。汉文以恭默致理。式合古风。郑产以刑鼎兴讥。是称叔
代。昭然薄厚。岂俟敷陈。然则驭时。自有宜急。礼云。不从其
所行。斯不亦教化之功乎。又云。使人有所愧耻。斯不亦赏
罚之羞乎。若曰澄其源而清其流。端其本而正其末。陶然
而臻福寿。薰然而化暴戾。体则盛矣。如宽舒何。是黜幽陟
明为瞰察也。其或举一善而众皆劝。惩一恶而众皆惧。进
犹加膝。辱过挞市。效则有矣。如削刻何。是道德齐礼为虚
沈亚之(一) 第 6a 页
说也。今圣上思理。股肱宣力。有司登选茂异。同观材器。酌
时而行。必有所先。原始要终。行能精辨。幸陈其要。无或蔓
词。

对。赏罚所以禁弊也。不可使其弊也。夫太宽则上逸而下
偷。太急则上劳而下怨。下偷则怠慢生。下怨则暴乱作。故
殷周之王。因其弊而更张之。因人利而改作之。是以不相
袭制。而秦骄霸嗜利。吞天下以入咸阳。鞭百国之货以富
宫室。当是时。秦法行乎四海。天下之人。侧足而立。汉兴。悉
荡其烦苛。与天下更始。树可守之法。使赏必能。刑必罪。至
沈亚之(一) 第 6b 页
于文帝。汉天下已四十年矣。文帝躬节俭。务简易。因其时
而若子产者。当微诸侯争霸。礼让流丧。盗贼偫起。铸鼎著
刑。以救时耳。今可法之理。于近莫如太宗。龙兴革乱隋之
残政。修法度。立中庸。图尧舜为镜于前。用以为明白之理。
使房杜为之相。以辅不及。当时之风。一化天下。流乎开元。
井闾之人反朴。若先古然。夫既理之代。理之在中而已矣。
猛则救以仁。宽则辅以毅。孔子亦曰。从容中道。圣人也。亚
之虽不肖。然读其书。见三代之作如此。秦汉亦如此。太宗
中庸之理又如此。且贞观之来非远。而乡中之老。往往犹
沈亚之(一) 第 7a 页
有咏其事者。伏惟明徵之。可从容言于上前。

** 第二道

问。文武之道。布在方策。博通具举。惟君子能之。是知超乘
穿札。非谓武也。搜章摘句。非谓文也。苟不通乎源流。而徒
习乎艺事。工则工矣。是谓末节者。终军班超。奋于文儒。有
请缨投笔之志。壮图急病。何代无之。乃有淮右小丑。久稽
天宪。圣上深覆焘之念。极绥怀之仁。网开三面。武引七德。
而鼠盗蜂结。趑趄未宾。忠臣义士。有以愤激。今明诏既下。
王师鼓行。视彼凶残。坐见歼荡。诚泰山洪河。压卵注萤。不
沈亚之(一) 第 7b 页
足以喻。然众君子备详前志。多综流略。必有善师善战之
术。七纵七擒之方。一为指陈。悉徵备要。将求其可。上达宸
聪。如或出乎奇秘。亦当明密以闻。

对。亚之提笔之士也。区区讨论之间。迷失圣意。究未能得。
安足与论攻伐之事欤。虽然。亚之前岁览古于濠梁从容
观鱼之地。而濠人有习知蔡兵举止者。尝谓亚之曰。自吴
少诚叛以来。王师曾会。德宗尊仁宥罪。诏天下悉罢。袭蔡
之人。虽蒙恩旨。然日夜益训兵卒。坚城深堑。刍食盈仓。积
至今十五年馀。未尝一日忘战。非有他。居反侧之间。惟恐
沈亚之(一) 第 8a 页
为所袭耳。而四海之郡。备禦已罢。虽数更其守。未尝闻一
守留心下人。牧爱百姓。皆能名虚军。畜肥私狗马田园陂
池之利。用以自入。务行金缯。卜射幸臣。祈迁乎善地。而蔡
益知其境之虚。果因丧而横。前日寿州失利。则固然也。今
又欲兵徵四方使来会。用于小丑蔡。即北取赵魏燕齐。西
取宁陇邠岐。西南巴汉。南取瓯闽。东取吴越。皆是提远趣
而萍合相容。于其山川险易。曾不影响。又未闻其将军称
者。使其士卒一有父母妻子之念。是宁能死志一方。安所
为耶。且劳给非所为也。争锋则失利。坐守则厚费。今议者
沈亚之(一) 第 8b 页
或以为不足于练。皆非也。而屯集师旅。亦非也。今必欲不
计时而诛之。独有使才人为近境之郡。至则籍其郡人父
子昆弟。五十以下。十五以上。除习兵务农。无得自用者。如
是不日而兵足用。贼可灭矣。其馀未可利也。如其擒纵之
法。出于一时者。不可先以悉数。谨对。

** 第三道

问。赡军国。给公上。出于物力。其赋税之谓耶。烦则扰罢黎。
省则乏经用。缙绅多士之论及此也。莫不曰扰农困商。敦
本抑末。知倚市者为弊。树稼者诚劳。必在乎慎择临长之
沈亚之(一) 第 9a 页
官。加重耕织之出。今牧宰非不选也。而富庶未至。众货非
不制也。而粟帛犹轻。用何方可以致龚黄蒲密之理。以惠
康吾人。用何术可以均衣食缗钱之饶。以利泽南亩。斯上
心所注。亟以延问。观光之士。期为指明。

对。百姓之贡输赋。患不在重。而在于劳逸不均也。今自谋
叛以来。农劳而兵逸。其租税所出之名不一。猾吏挠之。后
期而输者。则鞭体出血。若声仍终不得。蒙不忍欺。故豪农
得以蠹奸贾倍之。而美地农产。尽归豪奸。益其地。资其利。
而赋岁以薄。失其产者。吏督其不奉。而赋岁以重。是以割
沈亚之(一) 第 9b 页
姻爱。弃坟井。亡之他郡而不顾。亡者之赋又均焉。故农夫
蚕妇。蓬徙尘走于天下。而道死者多矣。由是商益豪而农
益败。钱益贵而粟益轻也。今返之法。必在刺史长吏而择
其良者。使久留于任。一年政成者。一阶之官。一岁一加之。
三年而政成者。岁加之。异政累闻者五年。而后迁之连率。
不如法者。削其本不得齿。则庶几乎化矣。谨对。

** 对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策

问。皇帝若曰。盖闻舜禹之有天下也。起于侧微。积德累勤。
多历年所。夫经盛圣之虑。岂有遗哉。然犹好问察言。勤求
沈亚之(一) 第 10a 页
贤士。盖以承天之任重。忧人之志深也。况朕长于深宫。涉
道日浅。继列圣之鸿绪。抚万宇之烝人。夙夜严恭。不敢有
懈。实惧烛理未究。省躬未明。所以详求谠言。以辅不逮。子
大夫是宜发所蕴蓄。沃予虚怀。极意正词。勿有隐讳。昔王
政之兴。必臻于康泰。霸道所立。犹致于富强。我国家提封
溢于三代。酌宪兼乎百王。无尧汤之灾。积祖宗之理。而人
未蕃庶。俗尚彫讹。家无盖藏。公阙储蓄。卒乘之数。货币之
资。统而较之。莫继前代。岂率土生植。变于古欤。将阜时政
令。戾于今欤。固已揣摩。必穷利病。明徵末失之渐。具陈兴
沈亚之(一) 第 10b 页
盛之谟。且文武兼学以成功。士农迭居以丰业。故家给足
以恋本。才周可以应时。近古各循一端。不相资用。致令从
事异心。难成考课。去秩无守。轻为惰游。指明共贯之方。斯
合二途之利。永言化理。期酌厥中。施为或差。得失斯远。将
修睦劝义。则在下难知。将任数驭情。则人心益伪。思闻指
要。得合诚明。旌别比周之情。敷详忠厚之道。知人则哲。从
古攸慎。九徵恐泥。五事难精。或望可服人而才非周物。或
言皆诣理而行则乖方。宜陈取舍之端。用明真伪之辨。至
于朝廷之阙。四方之弊。详延而至。可得直书。退有后言。朕
沈亚之(一) 第 11a 页
所不取。子大夫其勉之。

对。臣伏念目之包明。其在昏夕之时。则与盲等。及属日蒙
光。乃能寤元黄。披万类。杰智之材。其处浊俗之中。则为愚
者混。非遭圣偶时。安能枢阴阳。育万物。其理一也。盲者虽
蒙光莫能视。愚者虽蒙圣莫能贤。其理一也。故舜禹翔其
光于上。益稷之徒周其视于下。其由悬白日而省离娄也。
三代以降。君之光微。臣之智狭。见其手而迷其足。观其前
而昧其后。其由举烛萤而临庶目也。今陛下神光洞天。鉴
被幽塞。犹惧理有未至。故亲省偫言。而臣瞽愚。非能逾于
沈亚之(一) 第 11b 页
智杰。副陛下之清问。臣以相与贡臣以贤良应诏。微臣所
冒非任。当伏窜弃之尤。不足以塞罪。乃辄伏进所言。臣伏
读睿问。周视圣旨。见陛下思天灾之病也。臣愚以为。皆由
尚书六曹之本坏而致乎然也。今请统而条指之。睿问有
念人俗之凋讹。及于卒乘之数。货币之资。臣请以今之户
部兵部之坏举之。睿问有思才周于文武。本固在于士农。
臣请以礼部工部之坏举之。睿问有欲以辨行之真伪。臣
请以吏部之滥举之。睿问有朝廷之阙。臣请以刑部之失
举之。睿问有四方之弊。臣请以山东陇右之急奏之。伏愿
沈亚之(一) 第 12a 页
陛下详臣之言。察臣之志。无以臣微而忽其奏也。臣闻周
设六官。以统百辟。立国八百年。其由纲之不绝于所制故
也。太宗龙兴。革魏晋之残政。修法度。立中庸。设尚书六曹。
以序班文武。以条系天下。号令既布。而万方从矣。爱其人
若爱己之德。保其黎庶若保幼子。恐其有坠也。明四目以
先其视。指其未见者也。达四聪以先其听。喻其未闻者也。
尊贤之言而为视听。视听先张。则黎庶不陷于灾害而康
泰矣。后代虽有盗臣奸党。而终不患其亡。由纲之不绝于
所制也。夫尚书六曹之设。犹人之有六腑也。耳目口鼻之
沈亚之(一) 第 12b 页
枢。系于元首。手足之用。关于肘膝。其血气根脉。皆统于六
腑。符而命之。然后能动用。失其用者。非邪则眩。夫人莫不
尊其首。故足司其所履。指司其所执。百体之司。各勤其用。
则首安其尊而不劳。首之处身。犹君之居上也。百辟以位。
则君安其尊而不劳明矣。今尚书六曹。外虽备其官。而中
实缪。今之俗凋讹者。其由户部之纲不理也。昔户部其在
开元。最为治平。当时西有甘凉六府之饶。东有两河之赋。
仰给之卒。不过四五帅。其馀利殖所入。尽与齐人。四十年
间。富庶滂洋之若是。及一日上恃升平之功。相肆威骄之
沈亚之(一) 第 13a 页
狠。直言得死。谀色获进。转掌之间。清跸巡于巴蜀矣。今西
凉为虏。两河为兵。尽开元天下之兵。不过当今数郡之卒。
胜衣之农而百徭出矣。鞭役重繁。不胜于籍。榷之不顾其
害。刑之不问其深。吞危众多。欲无凋讹。不可得也。兵部之
选武士益缪矣。武夫试射。百中为重。骑射次之。骑戈亦次
之。此武夫贱者之宜业也。而真者百无一焉。其馀尽买豪
奸之革役者以俟冒入。奋戈戏马者亦得中名。则估肆富
人之子弟。彼安能致武之所用。顾欲占籍自恃。以逭徭于
乡闾耳。而欲卒乘货币之充强。臣未见也。今两河之间。至
沈亚之(一) 第 13b 页
于幽蓟。连属西边北边。而仰给之卒。多于其土之齐人。十
丸在兵部者所操。曾不能制一校尉。而况纽其纲乎。古者
兵农之一体也。三时务农。一时习兵。故春耕而夏植。秋藏
而冬讲武。诚愿使兵部之纲纪根于古道之要。兵部之令
加于将帅之臣。则本久益大矣。何卒货不充于古哉。今礼
部之得进士。最为清选。而以绮言声律之赋诗而择之。及
乎为仕也。则责之。不通天下之大经。无王公之重器。今取
之至微。而望之甚大。其犹击陋而望曲齐于韶濩也。今仕
进之风益坏矣。必以阴诈为朴。阳明为狂。顾以武为污
沈亚之(一) 第 14a 页
矣。而况兼学乎。陛下何不令礼部之臣。督其所业。考其所
能。则人可化矣。夫惟博大之士。为能兼学耳。夫持纲举维。
非博大之士不能也。夫求博大之士。非竭诚不能也。故殷
宗之竭诚于神。神感于梦而得傅说。周文之竭诚于气。气
感于兆而得太公。陛下如能用殷周之诚而求之。何患用
才之不至矣。今工部之纲不举。其由百工之不条理焉。且
务于捷滥。则能速坏。惑于邪巧。则多改作。速坏相仍。改作
无已。欲使财费之不穷。工力之不竭。臣未见也。夫尧之功。
与天比覆。居于土阶之上。荫于茅茨之下。土簋而具。禹亲
沈亚之(一) 第 14b 页
勤理水而卑宫室。是二君者。非不能极巧侈之端。故处陋
而无厌。盖欲使天下之人自然而俭易从也。而周官百工
之职。载于六职之书详矣。其后昏君乱主。未有不极游观
之娱。穷巧侈之乐。恣罗纨之靡。虽有生植之众。不足充虞
人之裁。虽尽陇亩之农。不足塞百工之役。虽竭蚕妇之劳。
不足给绮綵之贡。秦隋之末君。不如此不足以隳宗社。今
仕家不著籍于乡闾。亦已久矣。则农夫惟恐他业之不容
于趋也。安肯顾陇亩而恋其本哉。伏愿陛下仰尧舜禹之
圣敬。畏秦隋之败奢。念汉文之节俭。凡在百工之用。关于
沈亚之(一) 第 15a 页
将作内作技同者。必使统于工部。以观制作之度。使费劳
之怨。不起于下人。则尧圣禹明。周规汉俭。惟陛下择耳。何
止士农之固业哉。今吏部之补吏。岁调官千馀。其试以偶
文俪语之书。程以二百字为准。考其能否。以定取舍。直使
其人真能。然尚何以补。况十九皆伪人乎。以此而求其贤。
不可得也。且昆吾之利。莫邪之才。虽巧用不能雕咫尺之
木。鸷鸟之罗。虽善掩者不能拘蚊蚋。如使恢宏博大之士。
裁心镂舌。以为此辞。而其道安可见乎。陛下何不命偫官
立于朝者。岁各贡所知。各以其所长试之。各以其器任之。
沈亚之(一) 第 15b 页
不胜其任者罪罔上。阙其贡者罪蔽贤。而洽闻者爵逾次。
礼部吏部以时举籍。刑部督其不察。如此。则人人争好贤。
人人务克己。何患乎真伪不可辨哉。今朝廷之阙众多。其
最急者刑部。刑部之纲不举。其由赏罚之不信。敕命迭降。
而其旨相违。故有行之于今日。而废之于明日。罪之于此。
而赦之于彼。是谓慢易诈欺之薮耳。欲无枉挠。不可得也。
诚愿斥其烦苛。去其相逾。则人人易守难犯。然后命儒贤
充掌之。不明于此者。不得为刑部之官。无令猾贼之徒。轻
身重货。窃法以自弄。如此则清矣。赏信刑果。则远罪修已
沈亚之(一) 第 16a 页
之风序。今非止于阙。盖将病且痼矣。夫病者。其在皮肤则
易也。六腑已缪。气非所经。而其体痼。不亦危乎。臣请以医
方之言。谕国之病。伏惟陛下察焉。臣闻良医之理痼也。陈
以奇方。进以猛饵。外以针火导其血络。药病相攻。战于其
中。及痼解病瘳。六腑亦惫。于是竭良药以材。调德膳以味。
从而补之。然后六腑平。百体正。内强而外和矣。夫近代之
愚医则不然。必使病胜而形羸。不危其身者稀矣。三公六
曹。国之六腑也。果刑信赏。国之筋络也。九州百郡。国之四
体也。四夷八蛮。国之外肤也。骄荒淫佚。国之痼病也。嘉谟
沈亚之(一) 第 16b 页
良算。国之奇方也。强将劲兵。国之针火也。礼乐法度。国之
德膳良药也。夫百骸居于外。六腑列于内。相假而成生。相
致而动息。本为一身也。及一腑失理。容而不攻。其久日大。
攻而不除。其久为痼。除而不补。其久复发。为瘵难矣。臣以
为天宝贻痼。始于一支。久而容之。浸及百体。几危其形。元
宗肃宗。除而不终。痼及兴元。德宗之时。又无良臣可进内
强之术。而攻不就。先皇攻于除而不攻于补。今乃复发于
幽冀。居国之左右。又有西戎之厉。居于右掌之肤。涉腕逾
肘。今已及肩。何以知其自掌而及肩也。以安西至于泾陇
沈亚之(一) 第 17a 页
一万三千里。其间严关重阻。皆为戎有。由此知其及肩也。
则王畿界戎无五百里。此肩之去喉能远乎。奈何容而不
除也。此皆发于中朝之阙。而流其病也。若四方之弊。莫若
山东陇右之急。莫若武备之不至。又请详举之。夫圣人之
母万物。必体天地之功。故以阳为文教。极其光明也。以阴
为武备。尽其肃厉也。夫阳盈则韬。而阴藩之。阴盈则复。而
阳济之。故能相理而不乱。五月阳盈。使一阴居其间。明正
阴之有位。而盗阴不生。故圣人因之修武备。至于十一月
阴盈。包将来之阳。可大可久也。故外作霜雪以厉之。恐[:#AS-8B70:⿰⺅⿱⿰夭夭心]
沈亚之(一) 第 17b 页
阳之道也。内密燠而养之。使其为文为光也。故圣人因之
求贤以为辅。雹冻霜雪。禁其烦芜阴用也。故圣人因之以
正刑。雷风为前驱。荡其所不通。温光从而舒之。阳德也。故
圣人因之以文宥。是以圣人之德。文虽先而武备不去。前
年淮夷擒。齐鲁灭。常山死。幽燕归。臣未见制驭有方法也。
而议者且以为兵可戢也。遂用羸将守常山。滞儒临蓟北。
不旋踵而贼气复作矣。伏愿陛下慎勤诫盈。无伤阴之大
候。且行化在便人。举兵在立势。夫百斛之车。百蹄之牛。不
能摇其毂。如措之峻坂之上。授之力者不尽数牛。及轰然
沈亚之(一) 第 18a 页
而迁。则牛足之运不及轮奔矣。此立势之枢也。今幽蓟之
兵。其犹病者之再病也。乘虚而强履。独有立势而诛之。立
势之急。在于聚威于深棣。实力于沧定。然后以赵魏临常
山。环兵而攻之。则冀马之踪。不望合于燕蹄矣。以太原之
师入蓟邱。则易水之东。左臂不能傍运矣。此拘燕囚蓟之
方也。如其擒纵之法。出于一时者。则在名将而用耳。如其
威不聚于急。力不实于危。虽有名将。不能为也。陛下见西
制戎。北制虏。壁垒之势。盘连交错。兵甲之多。赏劳之厚。以
为戎虏之畏此而不敢犯塞。今以刑赏之不信也。而戎臣
沈亚之(一) 第 18b 页
以自入。士卒虚名占籍者十五。不啻日夜飞金璧走银缯
市言。惟恐田园陂池之不广也。簪珥羽钿之不侈也。洞房
绮闼之不邃也。不如此不足以积怨劳卒。及寇来。则必固
壁闭兵。无敢出击者。如一日戎戈东刃。陛下将安倚乎。今
北虏猾夏。犹已事嫁矣。而西戎之虚盟。安足信之。不可无
虞也。夫人性有勇怯。地形有险易。勇怯可以习制。制之以
刑则亡怯。乐之以利则亡怯。借之以势则亡怯。假如涉险。
利强弩以持重者据之。平陆。利骑戈以捷手健蹄者兼之。
此得势而亡怯也。今士卒之获戎者。得其马牛羊杂畜及
沈亚之(一) 第 19a 页
衣装宝赂皆与之。无令有所奋夺。此顾利而亡怯也。蒙兵
失律者皆诛。此畏刑而亡怯也。如此而用勇倍百矣。臣尝
仕于边。又尝与戎降人言。自瀚海已东。神鸟燉煌张掖酒
泉。东至于金城会宁。东南至于上邽清水。凡五十郡六镇
十五军。皆唐人子孙。生为戎奴婢。田牧种作。或聚居城落
之间。或散处野泽之中。及霜露既降。以为岁时。必东望啼
嘘。其感故国之思如此。陛下能不念之。臣意西戎今冬当
逾河拒北虏。明年必大入灵武寇西城。先击监宥。诚能因
此时诏宁陇邠泾及南梁。皆会兵计事。独得以老弱留谨
沈亚之(一) 第 19b 页
城。其他少壮及骑士。皆持装佩盐糗。令邠宁泾原军皆出
平凉道弹筝。邠宁军北固崆峒守萧关。泾原军西遮木硖
关。凤翔军逾陇出上邽。因临洮取凤林南关。南梁军道凤
逾黄花。因狄道会陇西。得其利则击。因其牛羊足以供具。
各以轻骑入河兰。抚喻其遗人。飞声流势。延而益西。则故
道尽可得也。如此。则王畿之内。安有警烽之虞哉。臣故曰
四方之弊。莫若山东陇右。今策臣之目曰直言极谏。则言
无所不直。直不惧于罪也。若谏无不极者。今百不尽臣之
一二焉。何者。答问之所及。或未利于国。臣虽欲漏之而不
沈亚之(一) 第 20a 页
解。则惧执事之臣不寤也。睿问之所不及者。当臣之言。实
有利于国。臣虽欲奏之。臣惧罪言于非宜也。而况短晷之
晨。奔光驰曜之下。笔之条奏。拘以文陈乎。臣所以愤懑之
诚。百不及于一二也。岂无异日而顾问哉。伏惟陛下察焉。
谨对。

** 对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策

问。朕闻古先哲王之治也。元默无为。端拱司契。陶氓心以
居简。凝日用于不宰。厚下以立本。推诚而建中。繇是天人
通。阴阳和。俗跻仁寿。物无疵疠。噫。盛德之所臻。夐乎不可
沈亚之(一) 第 20b 页
及已。三代令王。质文迭救。百为滋炽。风流寖微。自汉以降。
足徵盖寡。朕顾唯昧道。祇荷丕构。奉若谟训。不敢怠荒。任
贤惕厉。宵衣旰食。距追三五之遐轨。庶绍祖宗之洪绪。而
心有未达。行有未孚。由中及外。阙政斯广。是以人不率化。
气或堙阨。灾旱竟岁。播植愆时。国廪罕蓄。乏九年之储。吏
道多端。微三载之绩。京师诸夏之本也。将以观治。而豪猾
踰检。太学明教之源也。期于变风。而生徒惰业。列郡在乎
颁条。而于禁或未绝。百工在乎按度。而淫巧或未息。俗隳
风靡。积讹成蠹。其择官济治也。听人以言。则枝叶难辨。御
沈亚之(一) 第 21a 页
下以法。则耻格不形。其阜财发号也。生之寡而食之众。烦
于令而鲜于治。思所以究此缪盭。致之治平。兹心浩然。若
涉渊水。故前诏有司。博延偫彦。伫启宿懵。冀臻时雍。子大
夫皆识达古今。志在康济。造庭待问。副朕虚怀。必当箴治
之阙。辨政之疵。明纲条之致紊。稽庶富之所急。何施革于
前弊。何泽惠于下土。何修而古理可近。何修而和气克充。
推之本源。著于条对。至若夷吾轻重之权。孰辅于治。严尤
底定之策。孰叶于时。元恺之考课何先。叔子之克平何务。
惟此龟鉴。择乎中庸。斯在洽闻。朕将亲览。

沈亚之(一) 第 21b 页

对。臣闻古者君天下之心也。上降下应。还若影响。夫以身
而养人者。下以父尊之。虽衰而无怨。此神农之俗也。以道
而覆人者。下则欣戴之。虽衰莫得离其下。此黄帝帝尧之
俗也。以义教人者。下以神敬之。虽衰而无慢。此舜禹之俗
也。以刑戮而驱人者。下以刑戮而畏之。不俟衰而刑戮复
矣。此桀纣之俗也。今陛下廓神睿之宇。临天下将三岁矣。
索举贤良待问之士。聚而俯告。悉徵所达。以辅于明。臣幸
得见墀级之严。陈百王由户之道。臣之所奏。善户有三。神
农唐虞之化是。败户有一。桀之乱是。彼三善之户。其门甚
沈亚之(一) 第 22a 页
辟。皆可循辙而进。惟在陛下命车而已矣。制策曰。厥闻古
先哲王之理也。元默无为。端拱司契。陶氓心以居简。凝日
用于不宰。厚下以立本。推诚而建中。繇是天人通。阴阳和。
俗跻仁寿。物无疵疠。噫。盛德之所臻。夐乎其莫可及已。三
代令王。质文迭救。百为滋炽。风流寖微。自汉而降。足徵者
盖寡。问以古先元默无为之化。及三代质文迭救之法。易
难相殊者。臣请指数而奏之。夫数之始生。起于其一。而历
乎多。数在盈十之间。虽童子且能屈指而数也。及延乎亿
兆。塞乎天地。虽明大人。犹难举籍而造其极。夫饕者始生
沈亚之(一) 第 22b 页
魄于婴。而蠢于蒙。蒙婴之时。不俟更乳而饫矣。及形具气
周。设肥牛之肩。加百品之佐。不足以塞其餍也。是则太古
之人。众庶之俗。其由数之奇寡。饕之蒙婴乎。无越无踰。蠕
然濡之。无营无虑。块守俟煦。为之君者易其化。五帝主之。
何以异贲育之材。举一毫而趋也。三代以降。众庶之情。谲
变之俗。其由数之亿兆。饕之周壮也。君之者广法制以御
之。饰礼义以导之。明赏罚以齐之。然犹不能使不表夸无
益也。臣闻圣人高明而道中庸者。法常制定。使人无加踰
于节度。犹恐其久而为弊。即以日新之言以劝诲。使不违
沈亚之(一) 第 23a 页
常也。如其临理有常制。豪猾何致踰检乎。讲习师受有常
学。儒者何致废堕乎。黜陟幽明有常令。列郡何敢干禁乎。
车服室屋有常度。工者何致淫巧乎。易问先迷失道之常
也。然照育之神不测者。以其既弊于夕。而能更兴于晨。使
其光日日新也。伏惟陛下观日新之道以张化源。复何俗
恬风靡积讹成蠹之患乎。制策曰。其择官济理也。听人以
言。则枝叶难辨。御下以法。则耻格不形。其阜财发号也。生
之寡而食之众。(阙)煎无已。臣恐铄于所制也。伏愿陛下修
日新之德。察善政之臣。行剋己之令。以拯其弊。然后可以
沈亚之(一) 第 23b 页
垂衣而化也。制策曰。故诏有司。博延偫彦。伫启(阙)也。陛下
如能用其道。可以泽惠下土也。如使古理可近者。其在明
礼乐仁让也。若使和气克充者。其本在和人心之抑愠。在
理之雅正也。其理怫者众气滞。其理明者众气洽。夫众庶
之情和平。愠抑之气。吁而散之太空。还会于风云。合于水
土。包声于陶埴之器。每岁附阴而伏。乘阳而升。众庶之气。
杂于阴阳。陶于变化者。由曲蘖乎。愠气居于中则戾。戾则
悲。悲则水潦败。抑气居于中则悖。悖则亢。亢则螟蛾生。平
气居于中则序。序则得常。得常则风雨节寒暑时。和气居
沈亚之(一) 第 24a 页
于中则泰。泰则有馀。有馀则交让于变化。涵而为休宝。流
而为精神。洋衍乎祥光。沛濊乎佳泽。臣故曰充和气者。在
调人心也。制策曰。若至夷吾轻重之权。孰辅于理。严尤底
定之策。孰叶于时。元凯之考课何先。叔子之剋乎何务。维
此龟镜。择乎中庸。期在洽闻。朕将亲览者。夫廪畜之所贤
者。在乎贱入而贵出。使人无所困饥于凶灾。伤劳于丰贱
也。夷吾之权。微不可也。从古以来。西事戎者。或辱于盟而
困于嫁。非有他由。扰其锋而侮其丑也。及为所窘搏。则啁
物以其兵矣。戎夷之生。无以异也。故圣王备而不擒也。严
沈亚之(一) 第 24b 页
尤之言。亦可徵也。自长庆宝历已来。金紫银朱之佩。盈于
朝。溢于郡国有纪。何者。今日布令。明日而隳。使人无所守。
是以纪纲不振也。且教令所以设备为防也。纲纪所以制
物枢用也。是皆虞患难拯困也。人有赤子沈于水火者。为
之父母。必将奔往而拯之。使免于苦。及无为救者。则必坐
悲而泣望也。为救之具。必在长绠之钩。修竿之抉乎。有备
而防者。父母之人也。无具徒手者。虽悲不信也。今陛下之
赤子。亦以困于是矣。陛下亦将拯而免其苦乎。今法制委
弛。维纲不枢。则是修竿长绠之钩抉不为也。陛下居于九
沈亚之(一) 第 25a 页
重。临于兆庶。得无有坐悲泣望之恨乎。臣窃为陛下惧不
仁之尤于后代也。伏愿陛下择忠言以广其明。察智谟以
周于用。一刑赏以信于令。薄赋敛以息其劳。慎禁夺以省
其犯。审狱讼以爱其生。如此。水火之陷。不牵于瞽瞆之俗
矣。多济之防。充列于无患之朝矣。若是又以为不理不康。
不惠不仁。非臣所知也。谨附圣条。陈写大略。冒黩之罪。臣
何敢逃。谨对。

** 上冢官书

某伏念杰木之生。大长越伦。足谷肩山。而大谷不足以室
沈亚之(一) 第 25b 页
其根。长霓不足以帷其华。天之所惜。其体若此。岂不使皆
获其所安。而辏乎用。及其不偶也。徒见摧风枯霜。蒙烟老
云而已。夫寻常之材也。干不丈。枝不尺。而叶纵。其根不能
躏土之肤。生不十年。各获斤斧之制以就用。何者。受乎庶
气。故易长于极。成为众用。故易售于工。其在林居。相扶策
木意自得。仰视杰木。不见其末。相与笑其牙蘖而无用。及
一旦遭遇。得升贤工之所思。采而饰之。跨二础而百栋赖
负。若是修材巨干。非易自致也。贤工良匠。非易能容也。今
阁下抱多能之强德。动与智谐。可谓遭时也。负难戴重。横
沈亚之(一) 第 26a 页
于所安。可谓得任也。如能察出类之材。异日处之。然后次
众材备于百常。如此。则贤工之名。可以自有。古者贤士之
居位也。沐垢不终汤。充饥不竟饭。中辍而起。畏日不足。是
皆探善于众能。思致其爵养良士之道也。今则不然。为公
卿大臣者。必严居深视。以自养重。其所进者。惟柔气缓言。
瞽视而巧谀。然后谓之厚德。故以多识为诬。博知为狂。迁
善为流。立节为诈。是皆斥而莫得称也。及一旦操尺墨。枢
物机。茫乎不知其所从。使左右庸胥。因得侮而役之。彼非
不欲自胜也。盖事业之所报固然。今西戎邀嫁。移兵寇边。
沈亚之(一) 第 26b 页
仍岁不已。山东盗卒。杀辱守吏。未闻其归。诚可嗟也。即如
主上求其往而为理者。阁下度之公卿大臣。而谁择乎。某
诚不肖。七岁再官。不逾九品之列。陶心研虑。谟古臣智。辅
之所以为化。至于乐慕贤哲。亡其私而不回。此则得之于
性矣。酌岩贤旅圣之所以立言。至于书得失。备理乱。叙往
纪来。此则得之于文矣。学名将霸帅之所以整暴乱。至于
奋旅陈师。圜会百变之状。离如惊鸟。合如凝云。此则得之
于师矣。是三者。皆业于根。然后绪其末。非无所望也。亦思
愿为一从材。戴横杰之梁。立巨础之上。顾世持斧之士。安
沈亚之(一) 第 27a 页
足以摹哉。某闻戎镜包阳。当日而瞩之。则能延燧兴火。处
阴而视之。何异一规之幽铜耶。而谁寤者。而谁寤者。夫气
应则生。某亦蒙瞩于光下。以发所抱。书词多鄙。又不尽志。
忤触清严。罪无所逭。谨再拜。

** 上李谏议书

月日。将仕郎守秘书省正字沈亚之再拜贡书谏议阁下。
某常有混类之悲。不能自致。其拙也甚矣。故祥禽之类凡
羽。而凡羽混之。神芝之类腐菌。而腐菌混之。嘉蕙之类棼
刍。而棼刍混之。非独混之而已。亦且蒙其芳而夺其美。何
沈亚之(一) 第 27b 页
则。善寡而凡多故也。况世俗之目。几能于此而别白之者。
寒暑易转。是皆非金石。安能自永于时哉。一失其顾。以为
类混。则终从风雨而老矣。可不痛之。辄假所喻。愿赐终说。
幸甚。楚王之鼎食。十有馀年。而王体不肥。左右皆惧。王曰。
膳者不能味吾之鼎也。国人亦曰。膳者不能味王之鼎也。
更逐膳者凡十辈。益不味。王耻。乃令国中曰。有能使吾鼎
之味调和。以安吾体者。寡人爵之三公。楚里之处士贤。闻
之。应令而起。耆老属袂而送之曰。往矣即鼎也。然王者即
味于君。君何以塞之。对曰。王必以鼎授我。我力甚优。夫治
沈亚之(一) 第 28a 页
鼎之职。约水燥薪爨火。以观文武之用而已。其辏味则有
椒桂梅醯盐醢之品在。吾总众力而调于心。此其功也。王
之体不肥何待。楚老曰。斯固也。夫真伪杂鬻。循户而唱。祈
其售者。伪十九焉。是椒桂之质类。而馨辛不为也。梅醯之
质类。而苦酸不为也。盐醢之质类。而鹾咸不为也。皆具而
不为。兹一旦集而会之鼎。则必空虚矣。君焉能总是之力
以成于王也。前膳之所以得逐者。由庶品之任非其任欤。
然则君之明足以察伪惑。君之智足以区物才。诚能储其
真。蓄其当。以给其用。则后之辛馨之才。醯醢之具。必越海
沈亚之(一) 第 28b 页
逾陆。而趋君之指矣。斯百代之准也。岂但肥楚王之体然。
今阁下既以游泳道德。蓄储助味之具。必有素也。然纷纷
之真伪。而清悟能无劳乎。小子诚不足奉应对。不得谒见
久矣。愿因左右者召。稍延于前。获进所语。幸甚。伏惟降察
不皋。谨再拜。

** 与孺颜上人书

上人足下。辱书指问。将望于仆。人谓有解达可以为梯进
之级。必虑过意。幸听毕说。昔之有善锻者。火五金而别器。
一日化百状而智用不极。然常薄产自窘。弟子相率而笑
沈亚之(一) 第 29a 页
之曰。夫子之于业工矣。然而市售之富。不能当陶之饶。何
也。对曰。夫陶者。浅劳而薄利。与俗相用。彼朝市而夕坏。失
其用。复从而市之。无虚日。故能饶。且吾之业。搜矩而轴模。
及其成功。与世终始。彼匹居之人。又安能罄其室而市吾
之工哉。故当饥。亚之误学为黄金锻。且已困矣。上人无乃
袭饥于此哉。非敢自重。诚以陷其所从耳。幸熟虑焉。亚之
顿首。

** 与薛浙东书

再拜后还坐宾舍中。有小吏持吏书来。其语曰。帛十疋。吏
沈亚之(一) 第 29b 页
置帛书于亚之前。曰阁下所以贶客也。其敬之诚则厚矣。
然有所未满者。敢为阁下道之。夫虬能兴水济物。故佐天
如臣。草木仰其泽。苗方秀而望其成。有乏一日之雨而不
及其实者。则仰告斯臣以求之。得一日足矣。若才润于枯
槁则已。且犹将困之。今亚之往复道路三千馀里。禺禺之
诚。于苗之旱甚矣。而千钟之禄。于水之用又大焉。亦何惜
一日之泽。而不给其涸哉。亚之狂愚。当其困涸。不知所为。
乃复枯苗仰泽之说。再敢烦告。且阁下宁能不怜之。亚之
再拜。

沈亚之(一) 第 30a 页

** 上寿州李大夫书

昔者燕昭以千金市骏骨。而百代称之。非直朽骨之可贵
也。意必在将来之良而已矣。今亚之仰阁下之风而进于
前。恭闻阁下又不以朽钝而顾之。宁鄙人之宜顾也。其名
得无将来乎。是鄙人之价冒千金也。幸甚幸甚。今有傍偟
之诚。敢露肝胆。伏惟听察之。亚之前应贡在京师。而长幼
骨肉。萍居于吴。无咫尺地之居。以自托其食给。旦营其昼。
昼营其暮。如是凡三黜礼部。得黜辄归。自二月至十一月。
沈亚之(一) 第 30b 页
晨驰暮走。使仆马不以恙。即且碌碌。如有一日霜露得欺。
气体失理。则一室向门之心无望矣。今忘辛勤之劳。扶挈
长幼。丐食而西。虽已及哺口。然犹困其所储。不能自给。但
涕泣语空。无有所仰。又度天下王公。希可以此言告者。乃
阁下耳。伏惟分一日之泽以濡之。无使亚之复为朽骨所
笑。谨再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