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龟从 第 26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七百二十九
崔龟从 第 1a 页
* 崔龟从
龟从字元吉。清河人。元和十二年登第。以三中贤良方正
拔萃科释褐。拜右拾遗。太和二年改太常博士。累转考功
郎中史馆修撰。九年转司勋郎中知制诰。正拜中书舍人。
开成初出为华州刺史。三年入为户部侍郎。四年权吏部
尚书。大中四年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六年罢为宣武节
度使。数徙镇卒。
** 请定辍朝例奏
崔龟从 第 1b 页
伏以近日文武三品以上薨卒。皆为辍朝。其有未经亲重
之官。今任是散列者。为之变礼。诚恐非宜。自今已后。文武
三品以上。非曾建功勋。及曾任将相。及曾在密近宜加恩
礼者。馀请不在辍朝例。其馀并请依元奏状。
** 请定官驿水夫制奏
当管三州水陆官驿。先准敕文条流。水夫具有定制。并不
许行转牒供券外剩人。岁月滋深。仍被过客格外干求。剩
索人夫。别配粮料。臣今欲条流诸道节度观察使刺史。及
诸道监军别敕判官。赴任及归阙庭。若有家口及参从人。
崔龟从 第 2a 页
即量事祇供。其本管迎送军将官健所由诸色受雇人等。
本道既各给程限。兼已受佣直。并请不供。伏恐。使客曾得
馆驿分外祇供。忽此遭减。必巧言谤讟。上闻圣听。今欲准
此釐革。不敢不奏。
** 请降九宫坛为中祠议
九宫贵神。旧制是太祀。伏以九宫贵神。经典不载。天宝中
术士奏请。遂立祠坛。事出一时。礼同郊祀。臣详其图法。皆
主星名。纵司水旱兵荒。品秩不过列宿。今者五星悉是从
崔龟从 第 2b 页
祀。日月犹在中祠。岂容九宫独越常礼。备列王事。诫誓百
官。尊卑乖仪。莫甚于此。若以尝在祀典。不可废除。臣请降
为中祠。
** 大臣薨谢不于闻哀日辍朝议
伏以废朝轸悼。义重君臣。所贵及哀。尤宜示信。自顷已来。
辍朝非奏报之时。备礼于数日之外。虽遵常制。似不本情。
臣不敢远徵古书。请引国朝故事。贞观中任[:#AS-9061:⿰王怀]卒。有司对
仗奏闻。太宗责其乖礼。岑文本既殁。其夕为罢警严。张公
谨之亡。哭之不避辰日。是知悯悼之意。不宜过时。臣谓大
臣薨。礼合辍朝。纵有机务急速。便殿须召宰臣。不临正朝。
官。尊卑乖仪。莫甚于此。若以尝在祀典。不可废除。臣请降
为中祠。
** 大臣薨谢不于闻哀日辍朝议
伏以废朝轸悼。义重君臣。所贵及哀。尤宜示信。自顷已来。
辍朝非奏报之时。备礼于数日之外。虽遵常制。似不本情。
臣不敢远徵古书。请引国朝故事。贞观中任[:#AS-9061:⿰王怀]卒。有司对
仗奏闻。太宗责其乖礼。岑文本既殁。其夕为罢警严。张公
谨之亡。哭之不避辰日。是知悯悼之意。不宜过时。臣谓大
臣薨。礼合辍朝。纵有机务急速。便殿须召宰臣。不临正朝。
崔龟从 第 3a 页
无爽事体。如此。则由衷之信。载感于幽明。称情之文。无亏
于典礼。
** 祭敬宗庙祝板不宜称孝弟议
臣审详孝字。载考礼文。义本主于子孙。理难施于兄弟。按
礼记十虞之文。子孙曰哀。兄弟曰某。然则虞之称哀。与祭
之称孝。其义一也。于祖祢则理宜称孝。于伯仲则止可称
名。又东晋温峤议宗庙祝辞。于孝字非子者。则不称傍亲。
直言敢告。当时朝议。咸以为宜。今臣上考礼经。无兄弟称
崔龟从 第 3b 页
孝之义。下徵晋史。有不称傍亲之文。臣谓飨敬宗庙。宜去
孝弟两字。
** 宣州昭亭山梓华君神祠记
余长庆三年。从事河中府。一夕。梦与人入官署。及其庭。望
见室内有人当阳。仪卫甚伟。又一人侧坐。容饰略同。而皆
隆准睅目。搦管视几。状若决事者。因疾趋及阶。拜唯而退。
行及西厢。视庑下牖间。文簿堆积于大格。如今之吏舍。有
吏抱案而出。因迎问曰。此当是阴府。某等愿知禄寿几何。
吏应曰。二人后且偕为此州刺史。无劳阅簿籍也。余时试
评事。官不期达。因自念曰。得为郡足矣。及出门。又见同时
孝弟两字。
** 宣州昭亭山梓华君神祠记
余长庆三年。从事河中府。一夕。梦与人入官署。及其庭。望
见室内有人当阳。仪卫甚伟。又一人侧坐。容饰略同。而皆
隆准睅目。搦管视几。状若决事者。因疾趋及阶。拜唯而退。
行及西厢。视庑下牖间。文簿堆积于大格。如今之吏舍。有
吏抱案而出。因迎问曰。此当是阴府。某等愿知禄寿几何。
吏应曰。二人后且偕为此州刺史。无劳阅簿籍也。余时试
评事。官不期达。因自念曰。得为郡足矣。及出门。又见同时
崔龟从 第 4a 页
从事。席地而樗蒱。既寤。大异之。髣髴在目。唯所与同行者。
梦中故知其姓名。是尝所游。及觉。遂忘其人。明日入公府。
话于同舍。皆故为吉解曰。君梦得郡。而又见樗蒲。君后当
知主秉节临蒲州乎。尔后每入祠庙。辄省所梦。当时屡谒
河渎。及为华州。拜西岳。屋宇神像。皆非梦中所见。前年四
月。自户部侍郎出为宣州。去前梦二十年矣。五月至郡。吏
告曰。昭亭神实州人所严奉。每岁无贵贱。必一祠焉。其他
祈祷报谢无虚日。以故廉使至。辄备礼祠谒。余时方痔病。
疡发于尻。不便于跪起。至秋疾愈。因祇谒庙下。既易公服。
梦中故知其姓名。是尝所游。及觉。遂忘其人。明日入公府。
话于同舍。皆故为吉解曰。君梦得郡。而又见樗蒲。君后当
知主秉节临蒲州乎。尔后每入祠庙。辄省所梦。当时屡谒
河渎。及为华州。拜西岳。屋宇神像。皆非梦中所见。前年四
月。自户部侍郎出为宣州。去前梦二十年矣。五月至郡。吏
告曰。昭亭神实州人所严奉。每岁无贵贱。必一祠焉。其他
祈祷报谢无虚日。以故廉使至。辄备礼祠谒。余时方痔病。
疡发于尻。不便于跪起。至秋疾愈。因祇谒庙下。既易公服。
崔龟从 第 4b 页
盥手执笏而进。及门恍然。屏上有画人。抱案而鞠躬。梦中
之吏也。入庙所经历。无非昔梦。惟无同行者及归。私以告
妻子。明年七月。得疾苦下泄。尤不喜食。暮夜辄大剧。因自
称前梦。以为吏所告者。吾其终于此乎。因心祷之。既寐。又
梦晨起视事如常时。将就便室。及侧门。有家吏姚桂者。附
耳言曰。左府君使人传语。闻之心悸而毛竖。意其非常人。
就室未及坐。有一人戎服捉刀。奔趋而入。视其状魁岸。面
黝而加赤。不类人色。紫衣黯剥。乃昭亭庙中阶下土偶人
也。未及语。余厉声问之曰。我年得几许。遽应曰。得六十几。
之吏也。入庙所经历。无非昔梦。惟无同行者及归。私以告
妻子。明年七月。得疾苦下泄。尤不喜食。暮夜辄大剧。因自
称前梦。以为吏所告者。吾其终于此乎。因心祷之。既寐。又
梦晨起视事如常时。将就便室。及侧门。有家吏姚桂者。附
耳言曰。左府君使人传语。闻之心悸而毛竖。意其非常人。
就室未及坐。有一人戎服捉刀。奔趋而入。视其状魁岸。面
黝而加赤。不类人色。紫衣黯剥。乃昭亭庙中阶下土偶人
也。未及语。余厉声问之曰。我年得几许。遽应曰。得六十几。
崔龟从 第 5a 页
梦中记其言。及觉。遂忘其奇数。意者神不欲人逆知其终
欤。迟明。自为文以祝神。具道所以。命儿侄持酒牢以祷。先
是疾作。医言疾由寒而发。服热药辄剧。遂求医于浙西廉
使卢大夫为臣。命医沈中象乘驿而至。既切脉。且言曰。公
之疾。热过而气壅。当以汤治之。药剂以甘草犀角为主。如
其言。涉旬而稍间。经月而良已。自以为必神之助。又自为
文以祝神。因出私俸修庙之坏隳。加置土偶人马。垣墉之
画绘者。一皆新之。大设乐以享神。自举襟袖以舞。始长庆
崔龟从 第 5b 页
感梦之时。绝不为五木之戏。及至江南。方与从事盛为呼
卢以赌胜。至是又验云。嗟乎。鬼神之事。闻见于经籍。杂出
于传闻。其为昭昭。断可知矣。然而圣人不语者。惧庸人之
舍人事而媚于神也。吴越之俗尚鬼。民有病者。不谒医而
祷神。余惧郡人闻余感梦之事。而为巫觋之所张大。遂悉
纪其事。与祝神之文。刊之于石。因欲以权道化黎氓。使其
知神虽福人。终假医然后能愈其疾耳。
** 书敬亭碑阴
宣州图经云。宋永初山水记。宛陵北有昭亭山。山有神祠。
又案齐谐记云。宋元嘉二年。有钱塘神姓梓名华。居住东
卢以赌胜。至是又验云。嗟乎。鬼神之事。闻见于经籍。杂出
于传闻。其为昭昭。断可知矣。然而圣人不语者。惧庸人之
舍人事而媚于神也。吴越之俗尚鬼。民有病者。不谒医而
祷神。余惧郡人闻余感梦之事。而为巫觋之所张大。遂悉
纪其事。与祝神之文。刊之于石。因欲以权道化黎氓。使其
知神虽福人。终假医然后能愈其疾耳。
** 书敬亭碑阴
宣州图经云。宋永初山水记。宛陵北有昭亭山。山有神祠。
又案齐谐记云。宋元嘉二年。有钱塘神姓梓名华。居住东
崔龟从 第 6a 页
境。友人双霞乃识之。神遂得与携接同住庙中。更具酒食
言宴。别后县令盛凝之纵火焚烧。来托此山。百姓恭祭。乃
号昭亭山。至今祠祷。必致灵验。谢元晖为文。又有赛昭亭
两诗文。尝游此赋诗曰。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隐沦既
已托。灵异居然栖。
** 敬亭庙祭文
维开成五年岁次庚申九月甲戌朔十四日丁亥。宣歙池
等州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朝散大夫使持节宣州诸军
事守宣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崔龟从。
言宴。别后县令盛凝之纵火焚烧。来托此山。百姓恭祭。乃
号昭亭山。至今祠祷。必致灵验。谢元晖为文。又有赛昭亭
两诗文。尝游此赋诗曰。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隐沦既
已托。灵异居然栖。
** 敬亭庙祭文
维开成五年岁次庚申九月甲戌朔十四日丁亥。宣歙池
等州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朝散大夫使持节宣州诸军
事守宣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崔龟从。
崔龟从 第 6b 页
谨遣长男详等。以牢醴驼马之奠。致祭于梓华府君之神。
惟神托迹灵山。兴自宋时。昔之贤守。已形歌诗。斯邦之人。
虔奉灵威。有危必祷。有疾必祈。嘉报昭应。响答影随。龟从
谬忝观风。志抚茕釐。苦心剋己。神其鉴知。顷以请祷。伏拜
庙墀。惝恍昔梦。悟于斯时。爰自秋夏。疾作体羸。因舍官俸。
补庙之隳。涉旬有间。药与医宜。昨暮得梦。灵告寿期。庙有
偶人。宛其容姿。于戏。神理昭晰。不可度思。顾惟琐陋。神实
保持。遽备薄荐。以谢以祈。扶疾操管。恭述其辞。冀获良已。
斋戒率袛。大具牢醴。乐以侑之。仰答神佑。庶民不欺。尚飨。
惟神托迹灵山。兴自宋时。昔之贤守。已形歌诗。斯邦之人。
虔奉灵威。有危必祷。有疾必祈。嘉报昭应。响答影随。龟从
谬忝观风。志抚茕釐。苦心剋己。神其鉴知。顷以请祷。伏拜
庙墀。惝恍昔梦。悟于斯时。爰自秋夏。疾作体羸。因舍官俸。
补庙之隳。涉旬有间。药与医宜。昨暮得梦。灵告寿期。庙有
偶人。宛其容姿。于戏。神理昭晰。不可度思。顾惟琐陋。神实
保持。遽备薄荐。以谢以祈。扶疾操管。恭述其辞。冀获良已。
斋戒率袛。大具牢醴。乐以侑之。仰答神佑。庶民不欺。尚飨。
崔龟从 第 7a 页
* 王彦威
彦威。太原人。元和中举明经甲科。大和时累迁司农卿。拜
平卢节度使。开成中检校礼部尚书。为忠武军节度使。徙
宣武。封北海县子。卒赠尚书右仆射。谥曰靖。
** 仆射上事仪注奏
臣谨按开元礼。凡受册官并与卑官答拜。国朝官品令。三
师三公正一品。尚书令正二品。并是册拜授官。上之日亦
无受朝官再拜之文。仆射班次三公。又是尚书令副贰之
崔龟从 第 7b 页
职。虽端揆之重。有异百寮。然与偫官比肩事主。礼曰。非其
臣。即答拜之。又曰。大夫之臣不稽首。非尊家臣。以避君也。
即仆射上日。受常参官拜。事颇非仪。况元和七年。已经奏
议。酌为定制。编在国章。近年上仪。又有受拜之礼。礼文乍
变。物论未安。请依元和七年敕为定。
** 进供军图奏
起自至德乾元之际。迄于贞元元和之初。天下有观察者
十。节度者二十有九。防禦者四。经略者三。犄角之师。犬牙
相制。大都通邑。无不有兵。都计中外兵额。又至八十馀万。
长庆户口凡三百三十五万。而兵额又约九十九万。通计
臣。即答拜之。又曰。大夫之臣不稽首。非尊家臣。以避君也。
即仆射上日。受常参官拜。事颇非仪。况元和七年。已经奏
议。酌为定制。编在国章。近年上仪。又有受拜之礼。礼文乍
变。物论未安。请依元和七年敕为定。
** 进供军图奏
起自至德乾元之际。迄于贞元元和之初。天下有观察者
十。节度者二十有九。防禦者四。经略者三。犄角之师。犬牙
相制。大都通邑。无不有兵。都计中外兵额。又至八十馀万。
长庆户口凡三百三十五万。而兵额又约九十九万。通计
崔龟从 第 8a 页
三户资奉一兵。今计天下租赋一岁所入。总不过三千五
百馀万。而上供之数。三之一焉。三分之中。二给衣赐。自留
州使兵士衣食之外。其馀四十万众。仰给度支。伏以时逢
理安。运属神圣。然而兵不可弭。食哉惟时。忧勤之端。兵食
是切。臣谬司邦计。虔奉睿图。辄纂事功。庶裨圣览。
** 请以太社为大祀奏
社者。神地之道也。郊特牲而社稷太牢。郑元以为国中之
神。莫贵于社。固前古为大祀。至天宝三载二月十四日敕
云。祭祀之典。以陈至敬。名或不正。是相夺伦。况社稷孚祐。
百馀万。而上供之数。三之一焉。三分之中。二给衣赐。自留
州使兵士衣食之外。其馀四十万众。仰给度支。伏以时逢
理安。运属神圣。然而兵不可弭。食哉惟时。忧勤之端。兵食
是切。臣谬司邦计。虔奉睿图。辄纂事功。庶裨圣览。
** 请以太社为大祀奏
社者。神地之道也。郊特牲而社稷太牢。郑元以为国中之
神。莫贵于社。固前古为大祀。至天宝三载二月十四日敕
云。祭祀之典。以陈至敬。名或不正。是相夺伦。况社稷孚祐。
崔龟从 第 8b 页
百世蒙福。列为中祀。颇紊大猷。自今以后。升为大祀。尔后
因循。又依开元礼为中祀。然而牲用太牢。太尉摄行事。祭
之日不坐。并是大祀之义。列为中祀。是因循谬误。教人报
本。未极崇严。有国之仪。惟此厌屈。今请准敕升为大祀。庶
合礼中。
** 赠太保于頔谥议
议曰。于頔刚毅特立。博游文艺。蕴开物成务之志。为从横
倜傥之才。剌湖州。复南朝旧陂。以溉人田。由是斥卤生稻
粱。岁时大化。得丁壮之物籍者。取什一代贫人租入。故轻
因循。又依开元礼为中祀。然而牲用太牢。太尉摄行事。祭
之日不坐。并是大祀之义。列为中祀。是因循谬误。教人报
本。未极崇严。有国之仪。惟此厌屈。今请准敕升为大祀。庶
合礼中。
** 赠太保于頔谥议
议曰。于頔刚毅特立。博游文艺。蕴开物成务之志。为从横
倜傥之才。剌湖州。复南朝旧陂。以溉人田。由是斥卤生稻
粱。岁时大化。得丁壮之物籍者。取什一代贫人租入。故轻
崔龟从 第 9a 页
重以济。江南卑湿。送终者无悬窆封树之制。高则不隐。深
则及泉。土才周棺。水至露胔。頔悉命以官地收瘗。当时称
之。为苏州。则缮完堤防。疏凿畋浍。列树以表道。决水以溉
田。其为襄阳。当吴少诚弄兵。王师有征。军不乏见粮。师未
尝退。表克吴房朗山。生得贼将。遽以兵柄授之。推诚于人。
有古将略。然惜其不能善终如始。奉初以还。跋扈立名。满
盈不戒。则有司拟议之际。安可不善善而恶恶哉。元洪剌
郡。以官事被谪。中贵人衔命部领。便道之徙所。路出于汉。
頔遽命武士持刃捕捽。洪既就执。王人徒归。又不奉诏出
则及泉。土才周棺。水至露胔。頔悉命以官地收瘗。当时称
之。为苏州。则缮完堤防。疏凿畋浍。列树以表道。决水以溉
田。其为襄阳。当吴少诚弄兵。王师有征。军不乏见粮。师未
尝退。表克吴房朗山。生得贼将。遽以兵柄授之。推诚于人。
有古将略。然惜其不能善终如始。奉初以还。跋扈立名。满
盈不戒。则有司拟议之际。安可不善善而恶恶哉。元洪剌
郡。以官事被谪。中贵人衔命部领。便道之徙所。路出于汉。
頔遽命武士持刃捕捽。洪既就执。王人徒归。又不奉诏出
崔龟从 第 9b 页
师。而西抵于邓。军声甚雄。人听日骇。夫师出以律。其出不
命。时人不能识其指归。王者功成而作乐。诸侯则否。頔之
反旆于蔡也。作文武顺圣乐。贞元御宇。务求宠绥。有司请
编。优诏许之。事出一时之泽。乐作诸侯之庭。良可惜哉。然
则如頔者。是知乐之可作。而不知礼之不可作者也。迹其
驭众为政之术。盖初以利兴害去为己任。而令行禁止。其
源出于法家者流。文深意苛。有犯无舍。至有屋诛同命之
惨。然未尝别白其罪。以示显戮。人到于今而冤之。洎乎天
恩下浃。元侯入觐。朝廷申婚姻之好。复以宰相待之。则又
命。时人不能识其指归。王者功成而作乐。诸侯则否。頔之
反旆于蔡也。作文武顺圣乐。贞元御宇。务求宠绥。有司请
编。优诏许之。事出一时之泽。乐作诸侯之庭。良可惜哉。然
则如頔者。是知乐之可作。而不知礼之不可作者也。迹其
驭众为政之术。盖初以利兴害去为己任。而令行禁止。其
源出于法家者流。文深意苛。有犯无舍。至有屋诛同命之
惨。然未尝别白其罪。以示显戮。人到于今而冤之。洎乎天
恩下浃。元侯入觐。朝廷申婚姻之好。复以宰相待之。则又
崔龟从 第 10a 页
子罪官贬。而连起国狱。缙绅之论。寖益非之。谨按谥法。杀
戮不辜曰厉。愎狠遂过曰厉。请谥为厉。或曰。頔繇文学政
事而扬历中外。卒当登坛补衮之寄。推于事任。亦谓难能。
则易其名者。宜兼举美恶二字。以正褒贬。今特谥为厉。或
有未安。愚以为不然。夫类能而授。圣人之劝勉。议谥贵当。
有司之职分。礼经言谥。盖节以一惠。至于论撰之际。要当
美恶咸在。细大无遗。议乎谥名。则以优迹。春秋之义也。况
援其功不足以补过。契其美不足以掩瑕。其驭下也。任威
少恩。其事上也。失忠与敬。谥之为厉。不亦宜乎。
戮不辜曰厉。愎狠遂过曰厉。请谥为厉。或曰。頔繇文学政
事而扬历中外。卒当登坛补衮之寄。推于事任。亦谓难能。
则易其名者。宜兼举美恶二字。以正褒贬。今特谥为厉。或
有未安。愚以为不然。夫类能而授。圣人之劝勉。议谥贵当。
有司之职分。礼经言谥。盖节以一惠。至于论撰之际。要当
美恶咸在。细大无遗。议乎谥名。则以优迹。春秋之义也。况
援其功不足以补过。契其美不足以掩瑕。其驭下也。任威
少恩。其事上也。失忠与敬。谥之为厉。不亦宜乎。
崔龟从 第 10b 页
** 论宪宗葬议
天子之葬七月。春秋之义。志崩不志葬。必其时也。举天下
葬一人。故过期不葬则讥之。高祖中宗。葬皆六月。太宗四
月。高宗九月。睿代二宗皆五月。德宗十月。顺宗七月。惟元
肃二宗皆十二月。有为为之。非常典也。且葬毕而虞。虞而
卒哭。卒哭而祔。皆卜日。今葬卜岁暮。则毕祔在明年正月。
是改元庆赐皆废矣。
** 东都庙主议
谨按国初故事。无两都并建宗庙并行飨祭之礼。伏寻周
崔龟从 第 11a 页
书召诰洛诰之说。实有祭告丰庙洛庙之文。是则周人两
都并建宗祧。至则告飨。然则两都皆祭祖考。礼记并兴。自
神龙复辟。中宗嗣位。庙既偕作。飨亦并行。天宝末。两都倾
陷。神主亡失。肃宗既复旧物。但建庙作主于上都。其东都
神主。至大历中始于人间得之。遂寓于太微宫。不复祔飨。
臣等谨按经传。王者之制。凡建居室。宗庙为先。庙必有主。
主必在庙。是则立庙两都。盖行古之道。主必在庙。实依礼
经。今谨参详。理合升祔。谨按元皇帝是追王。高宗中宗睿
宗是祧庙之主。其神主合藏于太庙从西第一夹室。景皇
都并建宗祧。至则告飨。然则两都皆祭祖考。礼记并兴。自
神龙复辟。中宗嗣位。庙既偕作。飨亦并行。天宝末。两都倾
陷。神主亡失。肃宗既复旧物。但建庙作主于上都。其东都
神主。至大历中始于人间得之。遂寓于太微宫。不复祔飨。
臣等谨按经传。王者之制。凡建居室。宗庙为先。庙必有主。
主必在庙。是则立庙两都。盖行古之道。主必在庙。实依礼
经。今谨参详。理合升祔。谨按元皇帝是追王。高宗中宗睿
宗是祧庙之主。其神主合藏于太庙从西第一夹室。景皇
崔龟从 第 11b 页
帝是始封不迁之祖。其神主合藏于太庙从西第一室。高
祖太宗元宗肃宗代宗。是创业有功亲庙之祖。伏准江都
集礼。正庙之主。藏于太室之中。礼记偫庙之主有故。则聚
而藏诸祖庙。伏以德宗之下。神主未作。代宗之上。后主先
亡。若归本室。有虚神主。事虽可据。理或未安。今高祖已下
神主。并合藏于太祖之庙。依旧准故事不飨。如陛下肆觐
东后。移幸洛阳。自非祧主。合归本室。其馀阙主。又当特作
而祔飨。时祭禘祫如仪。臣又按国家追王故事。太祖之上。
又有德明兴圣懿祖别庙。今光皇帝神主。即懿祖也。伏缘
祖太宗元宗肃宗代宗。是创业有功亲庙之祖。伏准江都
集礼。正庙之主。藏于太室之中。礼记偫庙之主有故。则聚
而藏诸祖庙。伏以德宗之下。神主未作。代宗之上。后主先
亡。若归本室。有虚神主。事虽可据。理或未安。今高祖已下
神主。并合藏于太祖之庙。依旧准故事不飨。如陛下肆觐
东后。移幸洛阳。自非祧主。合归本室。其馀阙主。又当特作
而祔飨。时祭禘祫如仪。臣又按国家追王故事。太祖之上。
又有德明兴圣懿祖别庙。今光皇帝神主。即懿祖也。伏缘
崔龟从 第 12a 页
东都先无前件庙宇。光皇帝神主。今请权祔于太庙夹室。
居元皇帝之上。如驾在东都。即请准上都式营建别庙。作
德明兴圣献祖神主。备礼升祔。又于太庙夹室奉迎光皇
帝神主。归别庙第四室。禘祫如仪。或问曰。礼作栗主。瘗桑
主。汉魏并有瘗桑之议。大历中亦瘗孝敬皇帝神主。今祔
而不瘗。如之何。答曰。礼作练主。瘗虞主。其义以桑栗代谢。
舍故取新。夫作主以依神。无可埋之理。是以礼说庙之主
藏于西壁北壁之中。故韦元成议瘗太上皇惠帝之主。终
见非于汉代。秦靖请瘗处士君。亦不行于魏朝。贞观中议
居元皇帝之上。如驾在东都。即请准上都式营建别庙。作
德明兴圣献祖神主。备礼升祔。又于太庙夹室奉迎光皇
帝神主。归别庙第四室。禘祫如仪。或问曰。礼作栗主。瘗桑
主。汉魏并有瘗桑之议。大历中亦瘗孝敬皇帝神主。今祔
而不瘗。如之何。答曰。礼作练主。瘗虞主。其义以桑栗代谢。
舍故取新。夫作主以依神。无可埋之理。是以礼说庙之主
藏于西壁北壁之中。故韦元成议瘗太上皇惠帝之主。终
见非于汉代。秦靖请瘗处士君。亦不行于魏朝。贞观中议
崔龟从 第 12b 页
迁庙主。亦云万国宗飨。食所从来。一旦瘗藏。事非允惬。孝
敬尊非正统。庙废而主独存。从而瘗藏。谓叶情理。又问。古
者天子巡狩。必载迁主。如銮驾东幸。则准此文载主而前。
今东都神主又祔于庙。便是庙有二主。如之何。古者师行
以迁主。无则主命。自非迁祖之主。别无出庙之文。凡邑有
宗庙先君之主曰都。则两都宗庙。各宜有主。又问曰。古者
作主。必因虞练。若主必归祔。则室不可虚。则当祔已亡之
主。创当祔之主。礼经无说。如之何。答曰。虞练作主。礼之正
也。非时作主。事之权也。王者遭时为法。因事制宜。苟无其
敬尊非正统。庙废而主独存。从而瘗藏。谓叶情理。又问。古
者天子巡狩。必载迁主。如銮驾东幸。则准此文载主而前。
今东都神主又祔于庙。便是庙有二主。如之何。古者师行
以迁主。无则主命。自非迁祖之主。别无出庙之文。凡邑有
宗庙先君之主曰都。则两都宗庙。各宜有主。又问曰。古者
作主。必因虞练。若主必归祔。则室不可虚。则当祔已亡之
主。创当祔之主。礼经无说。如之何。答曰。虞练作主。礼之正
也。非时作主。事之权也。王者遭时为法。因事制宜。苟无其
崔龟从 第 13a 页
常。则思其变。如驾或东幸。庙仍虚主。即准肃宗广德二年
上都作主故事。特作阙主而祔。盖主不可阙。故礼贵从宜。
春秋之义。变而之正者也。臣伏思祖宗之主。神灵所凭。寓
于太微。不入宗庙。据经复本。允属圣明。
** 駮太常拟元载谥议
元载谥成。则不得为纵。纵则不得为成。成纵并施。美恶齐
致。考之常法。实不通经。夫萧瑀谥贞。诏命加褊。事出恩制。
不可据依。尔后崔韶以平厉谥杨炎。以壮缪易伊慎。此皆
惑于贞褊混淆不可之文。祥在駮议。今明其说。恐误后来。
上都作主故事。特作阙主而祔。盖主不可阙。故礼贵从宜。
春秋之义。变而之正者也。臣伏思祖宗之主。神灵所凭。寓
于太微。不入宗庙。据经复本。允属圣明。
** 駮太常拟元载谥议
元载谥成。则不得为纵。纵则不得为成。成纵并施。美恶齐
致。考之常法。实不通经。夫萧瑀谥贞。诏命加褊。事出恩制。
不可据依。尔后崔韶以平厉谥杨炎。以壮缪易伊慎。此皆
惑于贞褊混淆不可之文。祥在駮议。今明其说。恐误后来。
崔龟从 第 13b 页
** 论于頔不当改谥议
古之圣王立谥法者。所以彰善恶。垂劝诫。使一字之褒。赏
踰绂冕。一言之贬。辱过朝市。此有国之典礼。陛下劝惩之
大柄也。頔顷拥节旄。肆行暴虐。人神共愤。法令不容。擅兴
全师。僭作王乐。侵辱中使。擅止制囚。杀戮不辜。诛求无度。
臣故定谥为厉。今陛下不忍。改赐为思。诚出圣慈。实害圣
政。伏以陛下自临宸扆。懋建大中。闻善若惊。从谏不倦。况
当统天立极之始。所谓执法慎名之时。一垂恩光。大启侥
倖。且如頔之不法。然而陛下不忍加惩。臣恐今后不逞之
崔龟从 第 14a 页
徒如頔者众矣。死援頔例。陛下何以处之。是恩曲于前。而
弊生于后。若以李吉甫有赐谥之例。则甫之为相也。有犯
上杀人之罪乎。以頔况之。恐非伦类。如以頔常入财助国。
改过来觐。两使绝域。可以赎论。夫伤物害人。剥下奉上。纳
贿求幸。尤不可长其渐焉。自两河宿兵。垂七十年。王师惠
征。疮痏未息。及张茂昭以易定入觐。陈权以沧景归朝。故
恩礼殊尤。以劝来者。而于頔以文吏之职。居腹心之地。而
倔强犯命。不获已而入朝。岂茂昭之比乎。纵有入财使远
之勤。何以掩其恶迹。伏望陛下恩由义断。泽以礼成。褒贬
弊生于后。若以李吉甫有赐谥之例。则甫之为相也。有犯
上杀人之罪乎。以頔况之。恐非伦类。如以頔常入财助国。
改过来觐。两使绝域。可以赎论。夫伤物害人。剥下奉上。纳
贿求幸。尤不可长其渐焉。自两河宿兵。垂七十年。王师惠
征。疮痏未息。及张茂昭以易定入觐。陈权以沧景归朝。故
恩礼殊尤。以劝来者。而于頔以文吏之职。居腹心之地。而
倔强犯命。不获已而入朝。岂茂昭之比乎。纵有入财使远
之勤。何以掩其恶迹。伏望陛下恩由义断。泽以礼成。褒贬
崔龟从 第 14b 页
道存。侥倖路绝。则天下幸甚。
** 宪宗不当称祖议
伏惟礼经。三代之制。始封之君。谓之太祖。太祖之外。又祖
有功而宗有德。故夏后氏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祖契而宗
汤。周人郊祀后稷。祖文王而宗武王。自东汉魏晋。渐违经
意。沿革不一。子孙以推美为先。自始祖已下。并有建祖之
制。盖非典训。不可法也。国朝祖宗制度。本于周礼。以景皇
帝为太祖。又祖神尧而宗太宗。自高宗已降但称宗。谓之
尊名。可为成法。不然。则太宗造有区夏。理致升平。元宗扫
** 宪宗不当称祖议
伏惟礼经。三代之制。始封之君。谓之太祖。太祖之外。又祖
有功而宗有德。故夏后氏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祖契而宗
汤。周人郊祀后稷。祖文王而宗武王。自东汉魏晋。渐违经
意。沿革不一。子孙以推美为先。自始祖已下。并有建祖之
制。盖非典训。不可法也。国朝祖宗制度。本于周礼。以景皇
帝为太祖。又祖神尧而宗太宗。自高宗已降但称宗。谓之
尊名。可为成法。不然。则太宗造有区夏。理致升平。元宗扫
崔龟从 第 15a 页
清内难。翊戴圣父。肃宗龙飞灵武。收复两都。此皆应天顺
人。拨乱反正。至于庙号。亦但称宗。谨按经义。祖者始也。宗
者尊也。故传曰。始封必为祖。书曰。德高可宗。故号高宗。今
宜本三代之定制。去魏晋之乱法。守贞观开元之宪章。而
拟议大名。垂以为训。大行庙号宜称宗。
* 裴通
通。穆宗朝官少府监。大和时为国子祭酒。
** 定决罚当司官吏学生等奏
当司所授丞簿及诸博士助教直讲等。谨按六典云。丞掌
人。拨乱反正。至于庙号。亦但称宗。谨按经义。祖者始也。宗
者尊也。故传曰。始封必为祖。书曰。德高可宗。故号高宗。今
宜本三代之定制。去魏晋之乱法。守贞观开元之宪章。而
拟议大名。垂以为训。大行庙号宜称宗。
* 裴通
通。穆宗朝官少府监。大和时为国子祭酒。
** 定决罚当司官吏学生等奏
当司所授丞簿及诸博士助教直讲等。谨按六典云。丞掌
崔龟从 第 15b 页
判监事。凡六学生每有业成上于监者。以其业与司业祭
酒试之。明经帖经口试策经义。进士帖一中经试杂文策
时务徵事。注云。其试法皆依考功口试。明经帖限通八以
上。明法明算皆通九以上。主簿掌印勾简。凡学生有不率
师教者。则举而免之。其频三年下第。九年在学无成者。亦
如之。注云。假如违程限及作乐杂戏者。同准弹琴习射不
禁。诸博士助教皆分经教授学者。每授一经。必令终讲。所
讲未终。不得改业。诸博士助教皆云诸学生读经文通熟。
然后授文讲义。每旬放一日休假。前一日博士考试。其试
酒试之。明经帖经口试策经义。进士帖一中经试杂文策
时务徵事。注云。其试法皆依考功口试。明经帖限通八以
上。明法明算皆通九以上。主簿掌印勾简。凡学生有不率
师教者。则举而免之。其频三年下第。九年在学无成者。亦
如之。注云。假如违程限及作乐杂戏者。同准弹琴习射不
禁。诸博士助教皆分经教授学者。每授一经。必令终讲。所
讲未终。不得改业。诸博士助教皆云诸学生读经文通熟。
然后授文讲义。每旬放一日休假。前一日博士考试。其试
崔龟从 第 16a 页
读书每干言内试一帖。帖三言讲义者。每二千言内问大
义一条。总试三条。通二为及第。通一及全不通者。斟量决
罚。谨具当司官吏及学生令典条件如前。伏望敕下有司。
允臣所奏。
** 金庭观晋右军书楼墨池记
越中山水之奇丽者。剡为之最。剡中山水之奇丽者。金庭
洞天为之最。其洞在县之东南。循山趾而右去。凡七十里。
得小香炉峰。其峰即洞天之北门也。谷抱山斗。云重烟峦。
回互万变。清和一气。花光照夜而常昼。水色含空而无底。
义一条。总试三条。通二为及第。通一及全不通者。斟量决
罚。谨具当司官吏及学生令典条件如前。伏望敕下有司。
允臣所奏。
** 金庭观晋右军书楼墨池记
越中山水之奇丽者。剡为之最。剡中山水之奇丽者。金庭
洞天为之最。其洞在县之东南。循山趾而右去。凡七十里。
得小香炉峰。其峰即洞天之北门也。谷抱山斗。云重烟峦。
回互万变。清和一气。花光照夜而常昼。水色含空而无底。
崔龟从 第 16b 页
此地何事。尝闻异香。有时值人。从古不死。真天下之绝境
也。有晋代六龙失驭。五马渡江。中朝衣冠。尽寄南国。是以
琅琊王羲之领右军将军。而家于此山。其书楼墨池。旧制
犹在。至南齐永泰九年。道士褚伯玉。仍思幽绝。勤求上元。
遂启高宗明皇帝。又于此山。置金庭观。正当右军之家。故
书楼在观之西北维。一间而四徘徊。高可二丈已下。墨池
在尊殿之东北维。方而斜。广轮可五十尺已下。池楼相去
东西羡值。才可五十馀步。虽形状卑小。不足以壮其瞻玩。
而恭俭有守。斯可以示于将来。况乎处所遐深。风景秀异。
也。有晋代六龙失驭。五马渡江。中朝衣冠。尽寄南国。是以
琅琊王羲之领右军将军。而家于此山。其书楼墨池。旧制
犹在。至南齐永泰九年。道士褚伯玉。仍思幽绝。勤求上元。
遂启高宗明皇帝。又于此山。置金庭观。正当右军之家。故
书楼在观之西北维。一间而四徘徊。高可二丈已下。墨池
在尊殿之东北维。方而斜。广轮可五十尺已下。池楼相去
东西羡值。才可五十馀步。虽形状卑小。不足以壮其瞻玩。
而恭俭有守。斯可以示于将来。况乎处所遐深。风景秀异。
崔龟从 第 17a 页
契逍遥之至理。阅鸾鹤之参差。其金庭洞天。即道门所谓
赤城丹霞第六洞天者也。案上清经。其洞天在天台桐柏
山中。辟方四十里。其北门在此小香炉峰顶。人莫得而见
之。有山樵夫往往见之者。或志之以奇花异草。还报乡里。
与乡里同往。则失其所志也。过此峰东南三十馀里。有石
窦呀为洞门。即洞天之便门也。或人或入之者。必赢粮秉
烛。结侣而往。约行一百里二百里。多为流水淤泥所阻而
返。则莫臻其极也。通以元和二年三月。二三道友。裹足而
崔龟从 第 17b 页
游。登书楼。临墨池。但见其山水之异也。其险如崩。其耸如
腾。其引如肱。其多如朋。不三四层。而谓天可升。经再宿而
还。以书楼缺坏。墨池荒毁。话之于邑宰王公。王公瞿然。徵
王氏子孙之在者。理荒补缺。使其不朽。即事题兹。实录而
已。
* 郭行馀
行馀。元和时第进士。累擢京兆少尹。太和初迁楚州刺史。
移汝州。入为大理卿。李训谋诛宦官。令募兵。授邠宁节度
使。事败及难。
** 移刘栖楚书
京兆府在汉有尹有都尉有丞。皆诏自除。循而不改。开元
腾。其引如肱。其多如朋。不三四层。而谓天可升。经再宿而
还。以书楼缺坏。墨池荒毁。话之于邑宰王公。王公瞿然。徵
王氏子孙之在者。理荒补缺。使其不朽。即事题兹。实录而
已。
* 郭行馀
行馀。元和时第进士。累擢京兆少尹。太和初迁楚州刺史。
移汝州。入为大理卿。李训谋诛宦官。令募兵。授邠宁节度
使。事败及难。
** 移刘栖楚书
京兆府在汉有尹有都尉有丞。皆诏自除。循而不改。开元
崔龟从 第 18a 页
时诸王为牧。故尹为长史司马。即都尉丞耳。令尹总牧务。
少尹副焉。未闻道路间有下车望尘拜者。故事犹在。
* 杨倞
倞。刑部尚书汝士子。元和时官大理评事。
** 荀子序
昔周公稽古三五之道。损益夏殷之典。制礼作乐。以仁义
理天下。其德化刑政存乎诗。至于幽厉失道。始变风变雅
作矣。平王东迁。诸侯力政。逮五霸之后。则王道不绝如线。
故仲尼定礼乐。作春秋。然后三代遗风。弛而复张。而无时
少尹副焉。未闻道路间有下车望尘拜者。故事犹在。
* 杨倞
倞。刑部尚书汝士子。元和时官大理评事。
** 荀子序
昔周公稽古三五之道。损益夏殷之典。制礼作乐。以仁义
理天下。其德化刑政存乎诗。至于幽厉失道。始变风变雅
作矣。平王东迁。诸侯力政。逮五霸之后。则王道不绝如线。
故仲尼定礼乐。作春秋。然后三代遗风。弛而复张。而无时
崔龟从 第 18b 页
无位。功烈不得被于天下。但门人传述而已。陵夷至于战
国。于是申商苛虐。孙吴变诈。以族论罪。杀人盈城。谈说者
又以慎墨苏张为宗。则孔氏之道。几乎息矣。有志之士。所
为痛心疾首也。故孟轲阐其前。荀卿振其后。观其立。言指
事。根极理要。敷陈往古。掎挈当世。拨乱兴理。易于反掌。真
名世之士。王者之师。又其书亦所以羽翼六经。增光孔氏。
非徒诸子之言也。盖周公制作之。仲尼祖述之。荀孟赞成
之。所以胶固王道。至深至备。虽春秋之四夷交侵。战国之
三纲弛绝。斯道竟不坠矣。倞以末宦之暇。颇窥篇籍。窃感
国。于是申商苛虐。孙吴变诈。以族论罪。杀人盈城。谈说者
又以慎墨苏张为宗。则孔氏之道。几乎息矣。有志之士。所
为痛心疾首也。故孟轲阐其前。荀卿振其后。观其立。言指
事。根极理要。敷陈往古。掎挈当世。拨乱兴理。易于反掌。真
名世之士。王者之师。又其书亦所以羽翼六经。增光孔氏。
非徒诸子之言也。盖周公制作之。仲尼祖述之。荀孟赞成
之。所以胶固王道。至深至备。虽春秋之四夷交侵。战国之
三纲弛绝。斯道竟不坠矣。倞以末宦之暇。颇窥篇籍。窃感
崔龟从 第 19a 页
炎黄之风。未洽于圣代。谓荀孟有功于时政。尤所耽慕。而
孟子有赵氏章句。汉氏亦尝立博士。传习不绝。故今之君
子。多好其书。独荀子未有注解。亦复编简烂脱。传写谬误。
虽好事者时亦览之。至于文义不通。屡掩卷焉。夫理晓则
惬心。文舛则忤意。未知者谓异端不览。览者以脱误不终。
所以荀子之书。千载而未光焉。辄用申抒鄙意。敷寻义理。
其所徵据。则博求诸书。但以古今字殊。齐楚言异。事资参
考。不得不广。或取偏傍相近。声类相通。或字少增加。文重
刊削。或求之古字。或徵诸方言。加以孤陋寡俦。愚昧多蔽。
孟子有赵氏章句。汉氏亦尝立博士。传习不绝。故今之君
子。多好其书。独荀子未有注解。亦复编简烂脱。传写谬误。
虽好事者时亦览之。至于文义不通。屡掩卷焉。夫理晓则
惬心。文舛则忤意。未知者谓异端不览。览者以脱误不终。
所以荀子之书。千载而未光焉。辄用申抒鄙意。敷寻义理。
其所徵据。则博求诸书。但以古今字殊。齐楚言异。事资参
考。不得不广。或取偏傍相近。声类相通。或字少增加。文重
刊削。或求之古字。或徵诸方言。加以孤陋寡俦。愚昧多蔽。
崔龟从 第 19b 页
穿凿之责。于何可逃。曾未足粗明先贤之旨。适增其芜秽
耳。盖以自备省览。非敢传之将来。以文字繁多。故分旧十
二卷三十二篇为二十卷。又改孙卿新书为荀卿子。其篇
第亦颇有移易。使以类相从云。时岁在戊戌大唐睿圣文
武皇帝元和十三年十二月也。
** 唐故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蔚州诸军事行蔚州刺史兼御史中丞马公墓志铭(并序)
公讳纾。字无畏。扶风平陵人。曾祖行炎。妫州刺史。祖于龙。
平州刺史。父实。右骁骑将军御史中丞。并有功幽兰。书勋
耳。盖以自备省览。非敢传之将来。以文字繁多。故分旧十
二卷三十二篇为二十卷。又改孙卿新书为荀卿子。其篇
第亦颇有移易。使以类相从云。时岁在戊戌大唐睿圣文
武皇帝元和十三年十二月也。
** 唐故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蔚州诸军事行蔚州刺史兼御史中丞马公墓志铭(并序)
公讳纾。字无畏。扶风平陵人。曾祖行炎。妫州刺史。祖于龙。
平州刺史。父实。右骁骑将军御史中丞。并有功幽兰。书勋
崔龟从 第 20a 页
竹帛。公即中丞第廿五子。幼有奇节。性唯聪悟。见古名将
勋业之事。未尝不废书发愤。沈吟久之。(阙)寄河朔志蕃王
室。欲变风俗。期乎坦夷。遂委质戎府。累迁魏大将。自天宝
末安史为乱。虽克剿(阙)翻恣骄凶。以故将帅带州连郡。蕃
贡罕至。而魏博诸田相继立。元和中。上以文德武功定叛
乱。虽魏帅诈顺。寻亦如旧。大和初。沧帅李全略死。子同捷
盗袭其位。先皇震怒。徵兵讨之。魏帅以封壤连接。潜相应
援。时中书令裴公掌兵柄。谋挠魏事。公以才辨为戎帅率。
如每有奏请。独当其任。遂申密款于裴公。天子嘉之。乃大
勋业之事。未尝不废书发愤。沈吟久之。(阙)寄河朔志蕃王
室。欲变风俗。期乎坦夷。遂委质戎府。累迁魏大将。自天宝
末安史为乱。虽克剿(阙)翻恣骄凶。以故将帅带州连郡。蕃
贡罕至。而魏博诸田相继立。元和中。上以文德武功定叛
乱。虽魏帅诈顺。寻亦如旧。大和初。沧帅李全略死。子同捷
盗袭其位。先皇震怒。徵兵讨之。魏帅以封壤连接。潜相应
援。时中书令裴公掌兵柄。谋挠魏事。公以才辨为戎帅率。
如每有奏请。独当其任。遂申密款于裴公。天子嘉之。乃大
崔龟从 第 20b 页
张皇威。深述圣旨。开向国之福。戎覆巢之厄。帅立归诚。未
几。王师大捷。而同捷就戮。万夫解甲。两河肃清。皆公始谋
之力。天子以公忠果可任大事。拜左武卫将军。后出为宁
州刺史。在郡有闻。堂帖赴阙。拜右领军大将军。至开成中。
博陵更师。丞相进(阙)取可继作者。以蔚为(阙)邻(阙)易迁就
乃拜公蔚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洎中谢。文宗皇帝临轩叹
赏。面许重事以遣之。既收安迁。公绥戎以德。抚下以恩。野
无南牧之虞。俗讲东里之礼。三年去任。执辕遮道者(阙)路。
蔚人思公令德。日(阙)于廉帅。廉帅闻于朝廷。又拜蔚州刺
几。王师大捷。而同捷就戮。万夫解甲。两河肃清。皆公始谋
之力。天子以公忠果可任大事。拜左武卫将军。后出为宁
州刺史。在郡有闻。堂帖赴阙。拜右领军大将军。至开成中。
博陵更师。丞相进(阙)取可继作者。以蔚为(阙)邻(阙)易迁就
乃拜公蔚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洎中谢。文宗皇帝临轩叹
赏。面许重事以遣之。既收安迁。公绥戎以德。抚下以恩。野
无南牧之虞。俗讲东里之礼。三年去任。执辕遮道者(阙)路。
蔚人思公令德。日(阙)于廉帅。廉帅闻于朝廷。又拜蔚州刺
崔龟从 第 21a 页
史。(阙)疾(阙)寻西河上闻之恻然。候疾愈。方授以大柄。神不
庇善。以会昌四年三月十日。终于所寄之第。享年五十六。
呜呼。才长寿促。志远途穷。(阙)广所以为有识所叹。公两娶
裴氏张氏。皆名族。生一男二女。男补太庙斋郎。娶徐氏。次
女适裴氏。长女在室。即以其年七月十日。归窆于关中少
陵原。祔其先茔合先之墓。礼也。铭曰。
皇道熙熙天宝末。盗弄干戈正猖獗。沧帅死兮有馀蘖。魏
为亲邻志相活。河海横流马公遏。溟盗亟诛天被阔。忠义
克彰遂闻达。天子临轩叹贤杰。将委边陲(阙)勋烈。将分竹
庇善。以会昌四年三月十日。终于所寄之第。享年五十六。
呜呼。才长寿促。志远途穷。(阙)广所以为有识所叹。公两娶
裴氏张氏。皆名族。生一男二女。男补太庙斋郎。娶徐氏。次
女适裴氏。长女在室。即以其年七月十日。归窆于关中少
陵原。祔其先茔合先之墓。礼也。铭曰。
皇道熙熙天宝末。盗弄干戈正猖獗。沧帅死兮有馀蘖。魏
为亲邻志相活。河海横流马公遏。溟盗亟诛天被阔。忠义
克彰遂闻达。天子临轩叹贤杰。将委边陲(阙)勋烈。将分竹
崔龟从 第 21b 页
符后(阙)钺。所理苏息无饥渴。才有馀兮悲未豁。长衢方骋
摧輗軏。彼苍者天何谒谒。呜呼马君道消歇。中寿未登神
奄绝。唯有雄名流不竭。
摧輗軏。彼苍者天何谒谒。呜呼马君道消歇。中寿未登神
奄绝。唯有雄名流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