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七一○ 第 23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七百十

卷七一○ 第 1a 页
 李德裕(十五)

** 小人论

世所谓小人者。便辟巧佞。翻覆难信。此小人常态。不足惧
也。以怨报德。此其甚者也。背本忘义。抑又次之。便辟者疏
远之。则无患矣。翻覆者不信之。则无尤矣。唯以怨报德者。
不可预防。此所谓小人之甚者也。背本者虽不害人。亦不
知感。昔伤蛇傅药而能报。飞鸮食椹而怀音。以怨报德者。
不及伤蛇远矣。背本忘义者。不及飞鸮远矣。至于白公负
卵翼之德。宰嚭遗灌溉之恩。陈馀弃父子之交。田鼢忘跪
卷七一○ 第 1b 页
起之礼。此可与叛臣贼子同诛。岂止于知已之义也。世以
小人比穿窬之盗。殊不然矣。夫穿窬之盗。迫于饥寒。莫保
性命。于高赀者有何恩义。于多藏者有何仁爱。既无恩义
仁爱。则是取赀于道。拾金于野。若能识廉耻而不为。是有
偿金者之行矣。若能忍饥馑而不食。是有蒙袂者之操矣。
所以陈仲弓睹梁上之盗。察非恶人。以是而言。盗贼未为
害矣。然操戈鋋。挟弓矢。以众暴寡。杀人取财者。则谓之盗。
比于以怨报德者。亦未甚焉。何者。人之父子兄弟。有不相
卷七一○ 第 2a 页
知者。有德于人者。是已知之矣。焉得负之哉。

** 近世良相论

客谓余曰。杨子法言有重黎颜骞二篇。(颜子名犯庙讳不
书)品藻汉之将相。敢问近代良相。可得闻乎。余曰唯唯。夫
股肱与君同体。四海之所瞻也。恩义至重。实先于爱敬。非
社稷大计。不可以强谏。亦犹父有诤子。不获已而诤。岂可
以为常也。唯宜将明献替。致其主于三代之隆。孝经曰。天
子有诤臣七人。非宰相之职也。必求端士正人以当言责。
导其謇谔。救其患难而已。唯圣人言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卷七一○ 第 2b 页
则焉用彼相。此亦将明献替之谓也。使其君昭明令德。不
至于颠危也。汉之良相十数人矣。公孙宏开陈其端。而不
肯廷辨。固未可也。萧望之刚不护阙。王嘉讦而犯上。致元
哀二后有信谗邪之恶。戮忠直之名。此其失者也。魏相薛
广德持重守正。弼谐尽忠。可谓得宰相体矣。近世贞以制
动。思在无邪。松柏所以后凋。藜藿由是不采。贵不患失。言
必匪躬。似薛广德者。郑丞相陈丞相有之矣。(原注此谓故
右仆射郑司徒故左仆射陈司徒)麟之为瑞也。仁而不触。玉之为宝也。廉
而不刿。恕以及物。善不近名。高朗令终。天下无怨。似丙博
阳者。王丞相郑丞
卷七一○ 第 3a 页
相有之矣。(原注此谓故中书王丞相故郑丞相)好古洽闻。应变肤敏。几可以
成务。知足以取舍。仁爱乐善。勤瘁奏公。逢时得君。不失其
正。似倪者。韦丞相李丞相有之矣。(原注此谓故中书韦司
空故侍中李司空)困于臲卼。以尽天涯。虽剑光不沉。而鸾翮长铩。
灵均之九死无悔。柳下之三黜非辜。既没不瞑。号于上帝。
似萧望之者。所谓李丞相矣。(原注此谓故临淮李司空也)余亦同病。莫
保其生。知我者以为忠。亦已鲜矣。庶乎数世之后。朋党稍
息。以俟知者耳。

** 货殖论

卷七一○ 第 3b 页

欲知将相之贤不肖。视其货殖之厚薄。彼货殖厚者。可以
回天机。斡河岳。使左右贵倖。役当世奸人。若孝子之养父
母矣。阴阳不能为其寇。寒暑不能成其疾。鬼神不能促其
数。雷霆不能震其邪。是以危而不困。老而不死。纵人生之
大欲。处将相之极位。兄弟光华。子孙安乐。昔公孙朝穆好
酒及色。而不慕荣禄。邓析犹谓之真人。况兼有荣乐乎。后
世虽有贬之者。如用斧钺于粪土。施桎梏于朽株。无害于
身矣。则大易之害盈福谦。老氏之多藏厚亡。不足信矣。昔
秦时得金策。谓之天醉。岂天之常醉哉。故晋世惟贵于钱
卷七一○ 第 4a 页
神。汉台不惭于铜臭。谓子文无兼日之积。颜氏乐一瓢之
饮。晏平仲祀不掩豆。公仪休相以拔葵。皆为薄命之人矣。
如向者四贤。天与之生则生。天与之寿则寿。穷达夭寿。皆
在彼苍。而望贵倖之知。奸人之誉。终身不可得矣。余有力
命赋以致其意。庶后之知我者。兴叹而已。

** 近世节士论

客又谓余曰。近世将相。既已闻之矣。敢问士君子身在下
位。而义激衰世者。有其人乎。余曰。焉得无之。丁生魏生是
也。昔盖饶多仇少与。在位及贵戚。人与为怨。唯谏议大夫
卷七一○ 第 4b 页
郑昌。悯伤饶忠直忧国。为文吏所抵挫。上书曰。山有猛兽。
藜藿为之不采。国有忠臣。奸邪为之不起。饶上无许史之
属。外无金张之托。职在司察。直道而行。郑昌可谓好是正
直矣。梅福南昌一尉耳。与王章无荐引之私。无游宴之好。
当王凤之世。权归外戚。上书曰。鸢鹊遭害。则仁鸟增逝。愚
者蒙戮。则智士远退。折直士之节。结谏臣之舌。偫臣皆知
其非。然不敢争。天下以言为戒。最国家之大患也。梅福可
谓不畏强禦矣。余顷岁待罪庙堂。六年窃位。而言责之官。
执宪之臣。屡荐丁生。称其有清直之操。亦有毁之
卷七一○ 第 5a 页
者。曰体羸多病。必不能举职。余惑是说。未及升之于朝。而
一旦触偫邪。犯众怒。为一孤臣。独生正言无避。亦郑昌梅
福之比也。昔贯高竟能以不生白王。而高祖贤其然诺。戴
就不忍以臣谤其君。而薛安感其壮节。周燕宁恨于不食。
陆续岂辞于禁锢。世历千祀。有此几人。魏生为酷吏所逼。
终不诎服。词义雅正。有古人之风。亦贯高戴就之俦也。呜
呼。田叔孟舒。皆位显于朝。而魏生亦舆疾远窜。溘尽道途。
疑其幽魂必上诉于天矣。或曰。自古名节之士。鲜受厚福。
岂天意于善人薄耶。余曰。非也。夫名节者。非危乱不显。非
卷七一○ 第 5b 页
险难不彰。免鈇锧全性命者。尚十无二三。况福禄乎。若使
不受困辱。不婴楚毒。父母妻子。恬然安乐。则天下之人尽
为之矣。又何贵于名节者哉。

** 折偫疑相论

夫相之相在乎清明。将之相在乎雄杰。清明者。珠玉是也。
为天下所宝。雄杰者。虎兕是也。为百兽所伏。然清者必得
大权。不能享丰富。雄者必当昌侈。不能为大柄。兼而有之
者。在乎粹美而已。余顷岁莅淮海。属县有盱眙山。多珉玉。
剖而为器。清莹洞澈。虽水精明冰不如也。而价不及凡玉。

卷七一○ 第 6a 页

终不得为至宝。以其不粹也。清而粹者天也。故高不可测。
清而澈者泉也。故深亦可察。此其大略也。余尝精而求之。
多士以才为命。妇人以色为命。天赋是美者。必将有以贵
之。才高者。虽孟尝眇小。蔡泽折额。亦居万人之上。色美者。
虽钩弋之拳。李夫人之贱。亦为万乘之偶。然不如清而粹
者。必身名俱荣。福禄终泰。张良是也。择士能用此术。可以
拔十得九。无所疑也。

** 祷祝论

卷七一○ 第 6b 页

语曰。某之祷久矣。又曰。祭则受福。岂非圣人与天地合德。
与日月合明。与鬼神合契。无所请祷。而祷必感通。唯牧伯
之任。不可废也。夫时不雨。稼穑将枯。闭阁责躬。百姓不见。
若非遍走偫望。则皆谓太守无忧人之意。虽在[:#AS-FB55:●]
[:#AS-FBED:●]犬亩。不绝叹音。余前在
江南。毁[:#AS-886A:●]祠一千一十五所。可谓不谄神黩祭矣。然岁或
大旱。必先令掾属祈祷。积旬无效。乃自躬行。未尝不零雨
随车。或当宵而应。其术无他。唯至诚而已。将与祭。必閒居
三日。清心斋戒。虽礼未申于泂酌。而意已接于神明。所以
理郡八年。岁皆大稔。江左黎庶。讴歌至今。古人乃有剪爪
致词。积薪自誓。精意上达。雨必滂沱。此亦至
卷七一○ 第 7a 页
诚也。苟诚能达天。性能及物。焉用以肌肤自苦。焦烂为期。
动天地。感鬼神。莫尚于至诚。故备物不足报功。礿祭所以
受福。余以为人患不诚。天之去人。不相远矣。

** 黄冶论

或问黄冶变化。余曰。未之学也。焉知无有。然天地万物。皆
可以至理索之。夫光明砂者。天地自然之宝。在石室之间。
生雪床之上。如初生芙蓉。红苞未拆。细者环拱。大者处中。
有辰居之象。有君臣之位。光明外澈。采之者寻石脉而求。
此造化之所铸也。倘至人道奥者。用天地之精。合阴阳之
卷七一○ 第 7b 页
粹。济以神术。或能成之。若以药石镕铸。术则疏矣。昔人问
杨子铸金。而得铸人。以孔圣镕冶颜子。至于殆庶几。未若
造化之铸丹砂矣。方士固不足恃。刘向葛洪。皆下士上达。
极天地之际。谓之可就。必有精理。刘向铸作不成。得非天
意密此神机。不欲世人皆知之矣。

** 祥瑞论

夫天地万物。异于常者。虽至美至丽。无不为妖。睹之宜先
戒惧。不可以为祯祥。何以言之。桓灵之世多鸾凤。邱坟之
上生芝草。世人以芝草为孝思所感致。深不然也。夫芝草
卷七一○ 第 8a 页
神仙之物。食之上可以凌倒景。次可以保永年。生于邱坟。
岂得为瑞。若以孝思所致。则瞽瞍之墓。曾皙之坟。宜生万
株矣。何者为仁孝之瑞。唯甘露降于松柏。缟鹿素乌。驯扰
不去。皆有缟素之色。足表幽明之感。贞元中。余在瓯越。有
隐者王遇。好黄冶之术。暮年有芝草数十茎。产于丹灶之
前。遇自以为名在金格。畅然满志。逾月而遇病卒。齐中书
抗有别业在若耶溪。忽生芝草百馀茎。数月而中书去世。
又馀姚守卢君在郡时。(卢君名从)有芝草生于督邮屋梁上。五
綵相鲜。若楼台之状。其岁卢君为叛将栗锽所害。置遗骸
卷七一○ 第 8b 页
于屋梁之下。并耳目所验。非自传闻。由是而言。则褒姒骊
姬。皆为国妖。以祸周晋。绿珠窈娘。皆为家妖。以灾乔石。不
可不察也。又黄河清而圣人生。徵应不在于当世明矣。柳
谷元石为魏室之妖。启将来之瑞。亦不可不察也。是以宜
先戒惧。以消桑谷雉雊之变耳。

** 冥数有报论

宣尼罕言性命。不语怪神。非谓无也。欲人严三纲之道。奉
五常之教。修天爵以致人爵。不欲言富贵在于天命。福禄
由于冥数。昔卫卜协于沙邱。为谥已久。秦塞属于临洮。名
卷七一○ 第 9a 页
子不寤。朝歌未灭。而周流丹乌矣。白帝尚在。而汉断素蛇
矣。皆兆发于先。而符应于后。不可以智测也。周孔与天地
合德。与鬼神合契。将来之数。无所遁情。而狼跋于周。凤衰
于楚。岂亲戚之义。不可去也。人伦之教。不可废也。条侯之
贵。邓通之富。死于兵革可也。死于女室可也。唯不宜以馁
终。此又不可以理得也。而命偶时来。盗有名器者。谓祸福
出于胸怀。荣枯生于口吻。沛然而安。溘然而笑。曾不知黄
雀游于茂林。而挟弹者在其后也。余乙丑岁。自荆楚保釐
东周。路出方城。闻有隐者困于泥涂。不知其所如也。(原注
卷七一○ 第 9b 页
姓姜不知其名)往谓方城长曰。居守后二年。南行万里。则知憾
余者必因天谴。谮余者必自鬼谋。虽抱至冤。不以为恨也。
余尝三遇异人。非卜祝之流。皆遁世者也。初掌记北门。有
管涔山隐者诣余曰。君明年当在人君左右。为文翰之职。
然须值少主。余闻之[:#AS-8A63:⿰⺖⿱吅⿻丂一]眙。洒然变色。隐者亦悔失言。避席
求去。余徐问曰。何为而事少主。对曰。君与少主已有累世
缘业。是以言之。余其年秋登朝。至明年正月。穆宗缵绪。召
入禁苑。及为中丞。有闽中隐者叩门请见余。因下榻与语
曰。时事非久。公不早去。冬必作相。祸将至矣。若急请居外。
代公
卷七一○ 第 10a 页
者受患。后十年终当作相。自西南而入。是秋出镇吴门。岁
经八稔。寻又仗钺南燕。秋暮。有邑子于生引邺郡道士至。
才升宾阶。未及命席。谓余曰。公当为西南节制。孟冬望舒
前节符至矣。三者皆与言协。不差岁月。自宪闱竟十年居
相。由西蜀而入。代余执宪者俄亦窜逐。唯再谪南服。未尝
有前知者为余言之。岂祸患不可移者。神道所秘。莫得预
闻乎。自古衔冤殁世者多矣。冥报之事。或有或无。遂使好
乱乐祸者以神道为茫昧。余尝论之。仁人上哲。必达生知
命。如颜氏之子。犯而不校。释门达摩。了空喻幻。必不思报
卷七一○ 第 10b 页
矣。其下柔弱无心者。力不能报。所能者。乃中人耳。悍强任
气如伯有灌夫之流。亦其在临殁之际。方寸不挠。魂魄不
散。唯结念于此。是以能报。夫人之舍生也。如薪尽火灭。溘
然则无能为矣。其达于理者。使心不乱。则精爽常存。不生
不灭。自可以超然出世。升跻神明。其次精多魄强。则能为
厉。冥报之事。或有或无。理在此也。

** 周秦行纪论

言发于中。情见乎辞。则言辞者。志气之来也。故察其言而
知其内。玩其辞而见其意矣。余尝闻太牢氏(原注凉国李
公常呼牛僧)

卷七一○ 第 11a 页
(孺曰太牢凉公名不便故尔不书)好奇怪其身。险易其行。以其姓应国
家受命之谶曰。首尾三鳞六十年。两角犊子恣狂颠。龙蛇
相斗血成川。及见著元怪录。多造隐语。人不可解。其或能
晓一二者。必附会焉。纵司马取魏之渐。用田常有齐之由。
故自卑秩至于宰相。而朋党若山。不可动摇。欲有意摆撼
者。皆遭诬坐。莫不侧目结舌。事具史官刘轲日历。余得太
牢周秦行纪。(原注周秦行纪附于下)反覆睹其太牢以身与帝王后
冥遇。欲證其身非人臣相也。将有意于狂颠。及至戏德宗
为沈婆儿。以代宗皇后为沈婆。令人骨战。可谓无礼于其
卷七一○ 第 11b 页
君甚矣。怀异志于图谶明矣。余少服臧文仲之言曰。见无
礼于其君者。如鹰鹯之逐鸟雀也。故贮(一作贬)太牢已久。前
知政事。欲正刑书。力未胜而罢。余读国史。见开元中御史
汝南生(一作周)子谅弹奏牛仙客。以其姓符图谶。虽似是而
未合三鳞六十之数耳。自裴晋国与余凉国(名不便)彭原程
赵郡绅诸从兄。嫉太牢如雠。颇类余志。非怀私忿。盖恶其
应谶也。太牢作镇襄州日。判复州刺史乐坤贺武宗监国
状曰。闲事不足为贺。则恃性敢如此耶。会余复知政事。将
欲发觉未有由。值会平昭义。得与刘从谏交结书。因窜逐
卷七一○ 第 12a 页
之。嗟乎。为人臣阴怀逆节。不独人得诛之。鬼得诛之矣。凡
与太牢胶固。未尝不是流薄无赖辈。以相表里。意太牢有
非望。而就佐命焉。斯亦信符命之致。或以中外罪余于太
牢爱憎。故明此论。庶乎知余志。吁。所恨未暇族之。而余又
罢。岂非王者不死乎。遗祸胎于国。亦余大罪也。倘同余志
继而为政。宜为君除患。历既有数。意非偶然。若不在当代。
其必在于子孙。须以太牢少长咸寘于法。则刑罚中而社
稷安。无患于二百四十年后。嘻。余致君之道。分隔于明时。
嫉恶之心。敢辜于早岁。因援笔而摅宿愤。亦书行纪之迹
卷七一○ 第 12b 页
于后。

** 梁武论(所论出于释氏故全以释典明之)


世人疑梁武建佛刹三百馀所。而国破家亡。残祸甚酷。以
为释氏之力。不能拯其颠危。余以为不然也。释氏有六波
罗密。檀波罗密是其一也。又曰。难舍能舍。大者头目肢体。
其次国城妻子。此所谓难舍也。余尝深求此理。本不戒其
不贪。能自微不有其宝。必不操人所宝。与老氏之无欲知
足。司城之不贪为宝。其义一也。庸夫谓之作福。斯为妄矣。
而梁武所建佛刹。未尝自损一毫。或出自有司。或厚敛氓
卷七一○ 第 13a 页
俗。竭经国之费。破生人之产。劳役不止。杼柚其空。闰位偏
方。不堪其弊。以此侥福。不其悖哉。此梁武所以不免也。

** 喜徵论

陆贾称蟢子垂而百事喜。不徵其故何也。凡人将有喜兆。
必垂于冠冕。余尝思之。盖以人肖圆方之形。禀五行之气。
有生之最灵者也。如景如火。忽有歊然感气。发于圆首之
上。其荣盛也。如阳气发生。烟煴涵煦。其变衰也。如秋气索
然。寂寞沉悴。虽不能自睹。其鉴明者。必可察之。唐举许负。
疑用此术。所以望表而知穷达。何以明之。淑春爱景。必有
卷七一○ 第 13b 页
蟢子垂于檐楹之间。室有明烛膏烬。必垂于屏帏之际。喜
气将盛。故集于冠冕之上。以此推之。无所逃也。

** 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真容赞(并序)


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御极之五载。气应天和。德感人
心。朝廷四方。咸一于正。以精荡祲。以道胜残。故得风雨时
若。螽螟岁息。销蓬孛为休气。驱戎狄为怀人。北荒坚昆。重
译而至。厥有窘伐凭阻。弄兵陆梁。韦顾既伐。夙沙自缚。武
功既成。休德昭明。前古未闻百王莫致之事。皆葳蕤于图
谍矣。皇上以为大禹叙九畴。敬五事。岂不曰貌恭则庄。视
卷七一○ 第 14a 页
明则正。予欲作绘傅照。审其仪形。且夫圣人潜心于天。以
通神明。先定其神。而万物理矣。昔之访具茨。期姑射。在此
而已矣。况乎广成之戒抱一。元元之去多欲。予所贵道。良
谓是矣。岂眩夫系风之言。奇彼淖冰之术。从偓佺之所珍。
遗尧舜之令名也哉。于是图轻素。写良金。拟鉴形于止水。
若凝视于清镜。五彩既彰。穆穆皇皇。居列仙之馆。近元祖
之光。盖以昭燕翼之谋。显丕承之德矣。臣闻古之至圣。必
有奇相。是以黄熊之瑞。应于龙体。赤精之符。协于图表。颀
然而长。文王所以王天下也。体貌多奇。汉高所以威海内
卷七一○ 第 14b 页
也。然则绘事之微。极于惟肖。至于天光晬清。日华明润。非
可图也。庶彷佛焉。末臣奉诏。敢飏言曰。

唐运中兴。天授大君。轩耀其武。尧焕其文。北伐猃狁。朔漠
销氛。西伏坚昆。稽首称臣。祲生壶关。盗起河汾。沈机先物。
雄断解纷。克定偫慝。竟全大勋。八表既宁。万机益勤。爰命
彩绘。载模天真。昆阆仙岑。峻极秋旻。蓬瀛白日。光照清晨。
涵育如天。尊严若神。辉赫絪缊。为龙为云。圣作物睹。祯祥
以臻。宣光孕灵。虞熙载甄。政建中和。金声玉振。太阶既平。
庙器乃陈。化下以德。持盈以仁。四渎宗海。众星拱辰。亿万
卷七一○ 第 15a 页
斯年。藻朗日新。

** 大迦叶赞

惟大迦叶。依无上智。初分宝座。终投密记。晚遇金粟。乃知
平地。潜形鸡足。以待慈氏。

** 圯上图赞

夫天所以睟清者。其气理也。故能四时变化。万物粲然。倦
则阴阳为灾。光景不耀。而况于人乎。人亦肖圜方之形。禀
清浊之气。存神索智。极物穷情。则倚伏之先见。其如视矣。
子房潜心于神而达之。见其图状。如得其奥。则有女子之
卷七一○ 第 15b 页
粹美。婴儿之专和。粹所以含至精。专所以研至赜。散万金
之资。柔毅也。狙万乘之仇。仁勇也。学礼仓君。履方也。变名
圯上。避世也。若乃五日为期。三往增敬。则尾生之信违道
矣。退不离国。心不忘君。则鸱夷之遁非忠矣。合时变以蝉
蜕。望仙路以鸿冥。优游于绮皓之门。髣髴乎赤松之际。岂
不善始善终哉。黄石者。其天地之蕴。神明之玺欤。不然。则
无以觉悟子房。辅翼天汉。嗟乎。丧乱既定。韬匮而葆祠之。
生也奉符。殁而同穴。有以见子房之神交不渝矣。

** 丹扆箴(并序)


卷七一○ 第 16a 页

臣闻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此古之贤人所以笃于事
君者也。夫迹疏而言亲者危。地远而意忠者忤。然臣窃念
拔自先圣。偏荷宠光。若不爱君以忠。则是上负灵鉴。臣顷
事先朝。属多阴沴。尝献大明赋以讽。颇蒙先朝嘉纳。臣今
日尽节明主。亦犹是心。昔张敞之守远郡。梅福之在遐徼。
尚竭诚尽规。不避尤悔。况臣尝学旧史。颇知箴讽。虽在疏
远。犹思献替。谨稽首上丹扆六箴。具列于后。仰尘睿鉴。伏
积兢惶。

卷七一○ 第 16b 页

**  一宵衣箴

先王听政。昧爽以俟。鸡鸣既盈。日出而视。伯禹大圣。寸阴
为贵。光武至仁。反支不忌。无俾姜后。犹去簪珥。彤管记言。
克念前志。

**  二正服箴

圣人作服。法象可观。虽在晏游。尚不怀安。汲黯庄色。能正
不冠。杨阜毅然。亦讥缥纨。四时所御。各有其官。非此勿服。
惟辟所难。

**  三罢献箴

汉文罢献。诏还騄駬。銮辂徐驱。安用千里。厥后令王。亦能
卷七一○ 第 17a 页
恭已。翟裘既焚。筒布则毁。道德为丽。慈俭为美。不过天道。
斯为至理。

**  四纳诲箴

惟后纳诲。以求厥中。从善如流。乃能成功。汉骜沈湎。举白
浮钟。魏睿侈汰。凌霄作官。忠虽不忤。而善亦从。以规为瑱。
是谓塞聪。

**  五辨邪箴

居上处深。在察微萌。虽有谗慝。不能蔽明。汉之孝昭。睿过
周成。上书知诈。照奸得情。燕盖既折。王猷洽平。百代之后。
卷七一○ 第 17b 页
乃流淑声。

**  六防微箴

天子之孝。敬遵王度。安必思危。乃无遗虑。乱臣猖獗。非可
遽数。元黄莫辨。触瑟始仆。柏谷微行。豺豕塞路。睹貌献飧。
斯可诫惧。

** 舌箴(并序)


戊辰岁仲春月戊申夜。余宿于洞庭西。梦与中书令姚公
偶坐。如旧相识。问余曰。君见仆所作口箴乎。余对曰。去岁
居守东周。于公曾孙谏议某处睹金石之刻。遂莞尔而笑
卷七一○ 第 18a 页
曰。孙子犹能记之。余以仲夏月达于海曲。尝窃思之。圣哲
之言。上可以动天地。成典谟。次可以正人伦。明得失。默而
不言。后代何述焉。系辞云。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在慎其
所言而已矣。岂必缄其口。铭其背。以矫当世哉。杨子称孰
有书不由笔。言不由舌。张仪以舌存而交乱。亦善不善之
效也。余感姚公之梦。乃为舌箴云。

粤有帝舜。洎于殷宗。龙命惟允。(原注舜命九官自禹至龙
允以龙出纳朕命故曰龙命)说言乃雍。(原注殷高宗梦傅说其代予言
故曰说言)周有良弼。王之喉舌。鼓舞而至。涣汗乃发。传以言
卷七一○ 第 18b 页
从作乂。易以讲习施悦。天以卷舌屏谗。儒以金舌驾说。伯
阳之诫。柔存刚缺。言贵无瑕。辩贵若讷。则知门犹是闭。囊
不在括。是以杨雄悼谗者之冤。梅福痛忠臣之结。善乎先
圣之言。既明且清。国以之宁。人之不朽。犯无隐情。无恃尔
言。驷马不追。嗟尔君子。念兹在兹。勿以寤一言而取宰相。
以舌三寸而为帝师。徒见娄敬掉而获爵。不知魏其齰以
可悲。虽言必有中而适其时。子房能用其策。难以争立爱。
奉春善建不拔。无以免系缧。卫武警夫莫扪。叔向哀于是
出。惟敬仲之难明。由匠石之无质。杨子曰。重则有法。轻则
招忧。言能如是。可以寡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