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六二七 第 21a 页
钦定全唐文卷六百二十七

卷六二七 第 1a 页
 吕温(三)

** 简获隐户奏

当州旧额户一万八千四百七。除贫穷死绝老幼单孤不
支济等外。堪差科户八千二百五十七。臣到后团定户税。
次简责出所由隐藏不输税户一万六千七百。伏缘圣恩
录臣在道州微效。擢授大郡。令抚伤残。臣昨寻旧案。询问
闾里。承前徵税。并无等第。又二十馀年。都不定户。存亡孰
察。贫富不均。臣不敢因循。设法团定。简获隐户。数约万馀。
州县虽不增徵科。所由已私自率敛。与其潜资于奸吏。岂
卷六二七 第 1b 页
若均助于疲人。臣请作此方圆。以救凋瘵。庶得下免偏苦。
止不阙供。

** 代郑相公谢赐门戟状

门戟十二竿。右。今日中使某乙至臣私第。奉宣圣旨。赐臣
前件戟者。臣伏以国朝之制。名器尤慎。吏考三十。始秩银
青。战勋十二。乃号柱国。必资具美。方锡殊荣。于是有命服
以朝。加戟于户。将劝劳而责实。亦驭贵而崇名。上无谬恩。
下不虚受。臣迹非奇致。擢自诸生。先皇以廉谨赐知。密勿
卷六二七 第 2a 页
踰于一纪。陛下以勤忧过听。委遇首于偫僚。叨据枢衡。亟
移星岁。雷霆用武。曾无犬马之劳。日月垂文。岂有萤烛之
助。徒以侍祠清庙。拜舞鸿名。累逢庆赉。骤假勋秩。礼异其
数。物盛其容。新其闬闳。赐之棨戟。衡门燕雀。乍相贺于朱
楹。武库龙蛇。忽追飞于陋巷。焜耀当代。宠灵自天。聚族知
惭。杀身匪报。无任荷惧屏营之至。谨奉状陈谢以闻。

** 代伊仆射奏请女正度状

**  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南充郡王臣女请度尼某乙

右。臣伏以陛下降诞之辰。率土蒙幸。臣于含气之内。独受
卷六二七 第 2b 页
深恩。思所以称庆南山。献心北极。遂割骨肉之爱。俾归空
寂之门。结幽愿于金仙。奉胜因于宝寿。冒昧上请。精诚匪
他。陛下以釐革初行。涣汗无反。怜臣罄至之分。事与恩违。
念臣愚鲁之忠。贷于法外。特降中使。俯加慰谕。臣忝居端
右之地。首干画一之科。诚虽奉上。义乖率下。合当严谴。忽
被殊私。震惊失图。惭局罔据。荷降鉴之明。原情斯在。蒙曲
全之泽。为感则深。辄渎宸严。伏增陨越。谨奏。

** 代郑相公请删定施行六典开元礼状

卷六二七 第 3a 页

右。臣闻化人成俗。莫大于礼乐。垂统建中。必资于制度。然
而忠敬有弊。质文异数。偫儒之得失蜂起。历代之沿革丝
棼。或荣古而陋今。名实交丧。或违经而便事。本末相忘。或
烦杂以为详。或阔略以为要。未闻折衷。以叶通方。国家与
天惟新。改物视听。太宗拯焚溺之馀。粗立统纪。元宗承富
庶之后。方暇论思。爰敕宰臣。将明睿旨。集儒贤于别殿。考
古训于秘文。以论材审官之法。作大唐六典三十卷。以道
德齐礼之方。作开元新礼一百五十卷。网罗遗逸。芟剪奇
卷六二七 第 3b 页
邪。亘百代以旁通。立一王之定制。草奏三复。祗令宣示中
外。星周六纪。未有明诏施行。遂使丧祭冠婚。家犹异礼。等
威名分。官靡成规。不时裁正。贻弊方远。伏惟睿圣文武皇
帝陛下恢纂鸿业。允升大猷。雷霆奋有截之威。日月廓无
私之照。三叛就戮。四夷来宾。牛马放于农郊。兵革藏于武
库。严禋上帝。祗受鸿名。惟怀永图。不自满假。昧爽听政。子
夜读书。处成功而弗休。率至理若不及。每怀经始。则知贞
观之难。言念持盈。思复开元之盛。臣谬忝密务。兼掌图籍。
无能辅弼。已负于恩私。有所建明。岂先于典礼。伏见前件
开元礼六典等。圣朝所制。郁而未用。奉扬遗美。允属钦明。

卷六二七 第 4a 页

然或损益之间。讨论未尽。或张弛之际。宜称不同。将贻永
代之规。必俟不刊之妙。臣请于常参官内选学艺优深理
识通远者三五人。就集贤院。各尽异同。量加删定。然后敢
尘睿览。特降德音。明下有司。著为恒式。使公私共守。贵贱
遵行。苟有愆违。必正刑宪。如此则职官有制。将兴济济之
诗。风俗大同。坐致熙熙之咏。见可而献。知无不为。辄渎宸
严。伏增陨越。谨状。

** 代都监使奏吐蕃事宜状

卷六二七 第 4b 页

右。臣前月十四日至清水县西。吐蕃舍人郭至崇来迎。便
请将书诏先去。臣以二十一日到薄寒山西。去蕃帅帐幕
二十馀里停止。至二十三日方见尚绮里徐拨布论乞心
热。奉宣进止。兼付赐物。莫不祗奉圣恩。感悦过望。部落欢
抃。道路讴歌。加以接待殷勤。供亿丰厚。竭诚归化。形状可
知。臣亲睹蕃情。不胜庆跃。绮里徐等固欲令臣与薛伾领
蕃使却归奏事。臣当时苦争。请赴衙帐。自辰及午。意竟不
移。今日再见恳论。尽词往复。势既难拒。恐失事宜。即于今
月五日令臣与张荐分背便发。彷徨中路。忧惧实深。心魂
震惊。进退无据。谨勒某官某乙陈奏以闻。谨奏。

卷六二七 第 5a 页

** 代李中丞荐道州刺史吕温状(温自作)


右。臣伏以前件官操履有恒。吏事精举。处繁简肃。折狱详
明。尤于抚绥。实著效绩。今道州赋税毕集。流亡尽归。虔奉
公程。日至清净。委心于理。古人不如。衡州凋敝累年。常积
逋欠。实籍财用。以安疲黎。伏望除衡州刺史。臣职当廉察。
上奉诏条。观善荐能。臣合竭节。七州之事。敢不精详。前件
官小心理务。夙夜奉公。才识出人。效绩尤著。况道州风俗
卷六二七 第 5b 页
犷猾。前后难为缉绥。自温条理已来。疲人尽皆苏息。观其
能政。堪为表仪。臣辄举所职。上达圣聪。伏望天恩。允臣所
请。

** 功臣恕死议

昔卫蒯聩以窃国之诈。盟其陪臣。服冕乘轩。三死无与。近
代惑者。因为口实。于是乎有功臣恕死之典。考诸古训。其
异端欤。稽诸时事。其乱本欤。何者。有国之柄。莫大乎刑赏。
人生有欲。不可以不制。天讨有罪。不可以不刑。盖刑者。圣
王所以佐道德而齐天下者也。功济乎物。不可以不赏。赏
劝乎功。不可以不信。盖信者。圣人所以一号令而惇天下
者也。然则恕死之典。弃信而废刑。何以言之。夫立功者。自
卷六二七 第 6a 页
八元十乱之后。非尽能贤。或有起屠贩垄亩行阵之间。乘
帝王应天顺人之势。用力无几。遂贪天功。超腾风云。各得
变化。率劳怙宠。崛强自负。僭冒无厌。见利忘义。是宜崇威
峻法。大为之防。而反丹书铁券。许以不死。其功大者。可以
五作乱而十犯上。孰不以暴为无伤乎。且人君之言。如涣
汗不反。既与之要天地。誓山河。卒一旦失驭。有黥韩之罪。
神怒人怨。不得已而诛。是弃信也。若恣行凶险。隳突宪纲。
或奸锋将发。衅逼宗社。乃念斯言之玷。忍而不诛。是废刑
也。向者才得其尘涓之劳。萤烛之助。而信弃刑废。将焉用
卷六二七 第 6b 页
之。使贤而有功。惊宠惧满。自居无过之地。何恕死为。使愚
而有功。小人不幸。又告以无死。是增骄而启奸。适所谓赏
之祸也。虽恕之死。其能免乎。夫其贤如太公。忠如伊尹。惟
君知臣。可以勿贰。而遽宥以罪死。是逆其不忠。非所以待
之以诚。而尽君子之心也。若乃猾如狗盗。庸如黥徒。未有
罪而先恕之死。是不许其慕生廉耻。自固名节。非所以道
之以德。而劝小人之善也。以为明君之处劳臣也。安之以
爵禄。拘之以纪律。明之以好恶。耸之以祸福。使得迁善远
罪。保勋全名。剖符传庆。与国终始。恩斯勤斯。是亦极矣。奈
卷六二七 第 7a 页
何挠权乱法。以罪宠人。坠信赏必罚之典。亏昭德塞违之
道。恐非哲王经邦轨物之制也。谨议。

** 复汉以粟为赏罚议

议曰。先王赏以饰喜。罚以饰怒。喜必待功。而赏不僭行。怒
必得罪。而罚无轻赦。其来尚矣。汉室杂霸道而隳王制。昧
宏规而狃小利。俾人纳粟。除罪拜爵。以罚人则废法。以赏
人则废功。以储蓄则废本。是阻劳惠奸。而怠弃南亩也。何
以言之。惟名与器。不可假人。而班爵于兼并之家。析圭于
滞积之室。使屠沽贱隶。陵驾英豪。苟有怀廉耻之心。岂复
卷六二七 第 7b 页
致患难之死。虽月要天地。日誓山河。而赏不足以劝矣。天
讨有罪。刑兹无赦。而挠权于残贼之徒。屈法于奸宄之党。
使凶人酷吏。言暴无伤。苟开必免之门。孰惩罔极之恶。虽
临以斧钺。驱于鼎镬。而刑不足以威矣。且朝縻好爵。以粟
授受。国有常刑。以粟出入。贪利爱生之夫。孰不愿空垄亩
而货圭组。竭仓廪而救死亡。拜爵者坐等封君。遂忘其本
业。免罪者室如悬磬。曷保其生聚。虽使三公九卿。躬执耒
耜。而啬不可以务矣。于戏。赏罚者。君人之大柄。农啬者。为
国之永图。忽而弃焉。曾不是念。而利乎国储之暂实。兵食
卷六二七 第 8a 页
之仅济。其何补欤。然而汉承秦弊。中国耗弱。高惠务厥完
辑。孝文守以恭俭。德未浃于海外。威未行于四夷。边候犹
闻击柝。戎士不得解甲。晁错是以有权宜之对。救弊之术。
偷利于当代。幸成于一时。虽曰有因而为。终贻识者之诮。
国家体元御极。继天而作。腾轶殷周。绍休唐虞。率我蒸人。
登于寿域。王一变至于帝。帝一变至于皇。非大道之谟不
听。非圣德之猷不问。焉有袭近古之失策。采庸臣之诡论
者哉。必患国廪犹虚。边馈未继。莫若兴李悝之平籴。务充
国之屯田。练将简兵。以省军费。轻徭薄赋。以悦人心。东作
卷六二七 第 8b 页
一兴。西成再秩。则太仓之蓄如京矣。塞下之稼如云矣。亦
何必亏昭德塞违之道。坠信赏必罚之典。恐非圣唐经邦
轨物之制也。谨议。

** 请立舜庙奏

右。臣谨桉地图。舜陵在九嶷之山。舜庙在太阳之溪。舜陵
古者已失。太阳溪今不知处。秦汉以来。置庙山下。年代寖
远。祠宇不存。每有诏书令州县致祭。奠酬荒野。恭命而已。
岂有盛德大业。百王师表。没投荒裔。陵庙皆无。臣谨遵旧
制。于州西山上已立庙讫。特望天恩许蠲免近庙三五家。

卷六二七 第 9a 页

令岁时埽洒。以为恒式。岂独表圣人至德及于万代。实欲
彰陛下元泽被于无穷。谨录奏闻。

** 代窦中丞与襄阳于相公书

某经术无取。丘园自屏。所期全拙。岂敢近名。二十五丈汎
爱博容。不遗孤陋。申以通家之好。遇以国士之礼。分惭入
堂。契辱忘年。猥蒙吹嘘。谬假鳞翼。遂得价重江左。名闻天
朝。起家拾遗。再命柱史。时丁变故。命偶屯艰。孤鳞方困于
蹄涔。穷鸟思归于仁德。果蒙奏领列郡。擢倅三军。不汝疵
卷六二七 第 9b 页
瑕。见容于岁月。同我休戚。每形于话言。身计皆奉良规。家
事悉资全力。然后表达宸听。推致周行。南宫剧曹。践不终
岁。宪府雄秩。拔于常伦。内顾庸虚。敢云自致。魏贤子夏。宣
尼之道弥彰。汉用淮阴。相国之言始重。徒以才负知已。名
悬古人。致远之效莫彰。贻羞之责斯及。敢不砥砺微分。激
昂前途。以明主今日之恩。资大贤积时之誉。庶乎有立。少
答所知。岂敢以尺素为荣。而负平生之论。伏惟有以鉴察。
郡榻诸生。戎旃故吏。推奖恩重。生成感深。瞻望门阑。未获
拜谢。铭戴兢惕。莫知所裁。拳拳下情。纸墨难具。某再拜。

** 代李侍郎与山南严仆射书

卷六二七 第 10a 页

仆射禀天全才。受国重寄。控全蜀咽喉之地。当狂寇奔侮
之冲。治瘠土而其材甚丰。训羸师而其武可畏。少分麾下。
潜运掌中。再开剑阁之扃。继献盐亭之捷。应接制使先假
地征。犄角王师。且为乡道。削叛臣之迹。释梓州之围。劳实
居多。功无与让。圣上神武睿断。注意西南。一校之善否必
知。一夫之劳逸必察。况阁下效彰朝论。事布人谣。精诚贯
于神祇。茂伐悬于日月。岂复听簿书之微巧。诋笙簧之滥
音。来示所虞。无足介意。某以寡薄。谬膺重任。举关国计。动
卷六二七 第 10b 页
属军期。夙夜忧惭。未知所济。过蒙称奖。愧惕良深。惟托方
岳至公。共守王度。物估小事。固无二三。许共遵行。亦如受
赐。佩荷之至。无喻下情。某再拜。

** 代李侍郎与徐州张尚书书

奉别纸示谕。眷待殊异。规略端明。究忠义之苦言。畅经通
之雅旨。皆足以感动朝野。光映古今。一字之贵。可悬于千
金。终身佩之。何啻于三复。甚善甚善。伏以尚书才膺间出。
识蕴生知。地承勋德。行在诗礼。自家达国。移孝为忠。受任
先朝。克荷崇构。控喉襟之地。成节制之师。动必勤王。志皆
忧国。忠实彰于行事。义声感于旁邻。布在人谣。溢于时论。

卷六二七 第 11a 页

鸣鹤有和。鼓钟必闻。圣上神武聪明。维新覆帱。励精戎事。
注意藩隅。方仄陋以旁求。况勋贤之自著。何患乎诚不上
达。道不大光。宣太阿之利用。穷彝鼎之盛烈者乎。某以寡
薄。谬膺寄任。成赋之重。抚事知惭。徒欲尽愚衷。悉陈鄙见。
策朽磨钝。庶效涓埃。竭诚捐躯。少酬恩遇。知我者寡。同志
实难。顷在江西。过辱厚意。常怀慕仰。颇历岁时。昨者以私
盐干禁。渐耗公利。汴州滞运。屡稽军期。忝当职司。每积忧
负。辄率诚恳。粗申条例。网罗盗贩。节宣通渠。实托众贤。敢
卷六二七 第 11b 页
专独见。果蒙宏至公之量。推急病之心。率先侯伯。首赞王
度。许以别设方略。大为堤防。究绝奸源。通利国漕。神之听
之。言可复于天地。有始有卒。事必立于邦家。伫观莫大之
功。以成不朽之美。诸侯师表。天子腹心。千载一时。诚无以
让。某奉职之分。受赐宏多。拳拳寸诚。夙夜欣企。幸甚幸甚。
徐傪宜并在使者口述。伏惟照悉。

** 代辛将军与普润刘尚书书

某性质鄙昧。智能无取。承藉门绪。早蒙驱策。尽瘁军府。备
尝艰险。徒竭犬马之劳。讵济弓裘之美。家构未克。国恩未
酬。而谬典禁司。职惟侍卫。良时自晚。宿志莫申。愤血犹刚。

卷六二七 第 12a 页

忧发先白。加以禀性寡合。知音实难。甘心此生。长鸣靡托。
岂料尚书推宏深之量。启特达之心。爱念不遗。眷知益重。
昨者四牡来觐。万乘虚襟。旁求将帅之臣。伫清至公之鉴。
然则萧何之称。必在韩信。孝文有问。宜荐云中。而丹墀对
扬。首及庸琐。敷陈本末。奖饰逾涯。达其忠义之诚。许其远
大之致。虽躬论志业。自沥肺肝。纤悉周详。岂能及此。遂使
郁堙之志。允达于宸聪。樗朽之材。式孚于帝念。言发九天
之上。声闻四海之中。行得舟航。坐生羽翼。虽管鲍在齐。载
卷六二七 第 12b 页
深知我之感。王贡仕汉。有切弹冠之善。方诸今日。未足为
喻。不图知己之至于斯。义激血诚。恩缠骨髓。每一念至。不
觉涕流。殒首糜躯。岂能报德。唯当竭诚砥节。服义怀仁。奉
以周旋。居之造次。贞松得地。方见于岁寒。皦日在天。愿明
其心誓。死生幸甚幸甚。属有负薪之疾。未申拜赐之礼。瞻
荷之至。感惧兼深。拳拳下情。未知所措。稍任行李。即冀趋
谒。伏惟照察。

** 代李侍郎与宣武韩司空书

某以非才。谬当重任。事关国计。动限军期。抚事知难。夙夜
忧积。盖以运路拥滞。私盐挠法。力非有司所及。唯托方镇
卷六二七 第 13a 页
至公。伏惟司空文武全才。勋德茂著。朝廷毗倚。中外具瞻。
勤王则知无不为。忧国则言皆可复。今春过日。获拜旄麾。
眷私之馀。已列此事。蒙许同志立法。叶力徇公。对扬之初。
便具闻奏。所以遣裴郎中往申朝旨。议立规模。悉令咨托
大贤。非敢专行鄙见。昨得巡院状报。伏承司空德量旁通。
忠诚感发。急公家之病。同职司之忧。盐法堤防。已行文牒。
斗门开塞。许有商量。率先诸侯。首赞王度。义形九牧。忠动
三军。意开而远近承风。言发而神明知感。况某奉职之分。
承眷之深。受赐怀仁。岂同常等。铭戴所至。无喻下情。

卷六二七 第 13b 页

** 上族叔齐河南书

大尹叔父閤下。某闻水官修而龙至。官失其方。物乃坻伏。
以文章而言。则先进为后进之官也。亦宜正褒贬。别雅郑。
宣六义。合三变。以修其官。使后进之徒。靡然向风。皦然知
方。能者劝。不能者止。于是乎文章之可见也。如扫除氛昏。
澄定波涛。穹天清而日月耀。沧海晏而蓬壶出。今夫先进
之废官久矣。文犹龙也。其可见乎。伏惟叔父蕴特进之明。
哀雅颂之缺。常欲以三代制度训斯文。前罢镇南服。入侍
东掖。词林耸仰。如日登观。莫不结辙连驷。怀编捧轴。差池
卷六二七 第 14a 页
道路。奔走光尘。人人自以为齐公之遇矣。及乎昌言金马。
高议承明。悬大雅之衡。以权后进。则乃以小子为称首。达
勾萌而茂以柯叶。翼雏[:#AS-8766:●]而使之颉颃。先达改观。同类骇
听。誉动朝端。声驰毂下。循顾反覆。诚非所堪。窃料叔父之
意。岂不欲使滥音窃吹者。闻士会而西逃秦境。敦行守正
者。望郭隗而北首燕路。夫如是。则小子敢贺天下文章。废
而复兴。不敢自当其遇也。然大匠虽哲。不能化拥肿之材。
大风虽壮。不能起凝滞之物。曩充乡赋。荐辱公议。昨诏贤
良。猥尘清举。叔父以唱高寡和。小子以名浮易丧。间关堙
卷六二七 第 14b 页
郁。卒用无成。取笑薄徒。贻羞左右。虽失鹄而知反。终胡颜
而敢安。愧惧惭惶。夙夜若厉。叔父蹈中庸之德。遭兼济之
运。荷深知于明主。悬大望于苍生。一朝秉唐之钧。埏埴万
物。而高明不夺于独见。鄙分克彰于日新。茫茫前途。未敢
自料。岂遽以一第为得丧哉。由是思之。勃焉增气。遂欲摄
迹声利。潜心道艺。穷六籍之统纪。尽三变之形容。使学通
天人。文正雅俗。然后抗衡当代。为叔父之荣。虽知其难。志
不可夺。谨献近文七首。徒跂圣人之域。未臻作者之方。姑
务自强。式酬与进。伏愿特纡省览。光赐教诲。指以远踪。责
卷六二七 第 15a 页
以大成。惠何加焉。非敢望也。

** 与族兄皋请学春秋书

儒风不振久矣。某生于百代之下。不顾昧劣。凛然有志。翘
企圣域。莫知所从。如仰高山。临大川。未获梯航。而欲济乎
深。臻乎极也。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资道丧。八百年矣。自
凤鸟不至。麒麟遇获。血流战国。火发暴秦。先王之道。几陨
于地。赖汉氏勃焉而拯之。酾糟粕。扬煨烬。披云雾。揭日月。
夫子文章。灭而复耀。与火德俱朗者四百馀年。当时大教
中兴。去圣未远。学士非师说。不敢辄言。鸿儒硕生。乐以善
卷六二七 第 15b 页
诱宏道。虽为公卿。教授不辍。其徒大者至千馀人。小者亦
数百人。或升乎堂。或入于室。洋洋济济。有古风也。夫学者。
岂徒受章句而已。盖必求所以化人。日日新。又日新。以至
乎终身。夫教者。岂徒博文字而已。盖必本之以忠孝。申之
以礼义。敦之以信让。激之以廉耻。过则匡之。失则更之。如
切如磋。如琢如磨。以至乎无瑕。故两汉多名臣。谏诤之风。
同乎三代。盖由其身受师保之教诲。朋友之箴诫。既知己
之损益。不忍观人之成败也。魏晋之后。其风大坏。学者皆
以不师为夭纵。独学为生知。译疏翻音。执疑护失。率乃私
卷六二七 第 16a 页
意。攻乎异端。以讽诵章句为精。以穿凿文字为奥。至于圣
贤之微旨。教化之大本。人伦之纪律。王道之根源。则荡然
莫知所措矣。其先进者。亦以教授为鄙。公卿大夫。耻为人
师。至使乡校之老人。呼以先生。则勃然动色。痛乎风俗之
移人也如是。是以今之君子。事君者不谏诤。与人交者无
切磋。盖由其身不受师保之教诲。朋友之箴规。既不知已
之损益。恶肯顾人之成败乎。而今而后。乃知不师不友之
人。不可与为政而论交矣。且不师者。废学之渐也。恐数百
年后。又不及于今日。则我先师之道。其陨于深泉。是用终
卷六二七 第 16b 页
日不食。终夜不寝。驰古今而慷慨。抱文籍而太息。吾兄亦
曾以是为念乎。小子狂简。实有微志。蕴童蒙求我之愿。立
朝闻夕死之誓。所与者不唯鸿硕之老。博洽之士。与我同
志者则为吾师。与兄略言其志也。其所贵乎道者六。其诗
书礼乐大易春秋欤。人皆知之。鄙尚或异。所曰礼者。非酌
献酬酢之数。周旋裼袭之容也。必可以经乾坤。运阴阳。管
人情。措天下者。某愿学焉。所曰乐者。非缀兆屈伸之度。铿
锵鼓舞之节也。必可以厚风俗。仁鬼神。熙元精。茂万物者。
某愿学焉。所曰易者。非揲蓍演数之妙。画卦举繇之能也。

卷六二七 第 17a 页

必可以正性命。观化元。贯众妙。贞夫一者。某愿学焉。所曰
书者。非古今文字之舛。大小章句之异也。必可以辩帝王。
稽道德。补大政。建皇极者。某愿学焉。所曰诗者。非山川风
土之状。草木鸟兽之名也。必可以警暴虐。刺淫昏。全君亲。
尽忠孝者。某愿学焉。所曰春秋者。非战争攻伐之事。聘享
盟会之仪也。必可以尊天子。讨诸侯。正华夷。绳贼乱者。某
愿学焉。此外非圣人所论。不与于君臣父子之际。虽欲博
闻。不敢学矣。吾兄达者也。可不曰然乎。尝阅雅论。深于春
卷六二七 第 17b 页
秋。其间所得。实曰渊正。窃不自揣。愿以春秋三传。执抠衣
之礼于左右。童蒙求我。兄得辞乎。朝闻夕死。某可逆乎。无
以流俗所轻。而忽贤圣之所重也。其馀五经。当今孰可为
某师者。幸详鄙志而与择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