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五八七 第 21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五百八十七

卷五八七 第 1a 页
 柳宗元(十九)

** 箕子碑(并序)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难。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
殷有仁人曰箕子。实具兹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经之
旨。尤殷勤焉。当纣之时。大道悖乱。天威之动不能戒。圣人
之言无所用。进死以并命。诚仁矣。无益吾祀。故不为。委身
以存祀。诚仁矣。与亡吾国。故不忍。具是二道。有行之者矣。
是用保其明哲。与之俯仰。晦是谟范。辱于囚奴。昏而无邪。
卷五八七 第 1b 页
隤而不息。故在易曰。箕子之明夷。正蒙难也。及天命既改。
生人以正。乃出大法。用为圣师。周人得以序彝伦而立大
典。故在书曰。以箕子归作洪范。法授圣也。及封朝鲜。推道
训俗。惟德无陋。惟人无远。用广殷祀。俾夷为华。化及民也。
率是大道。丛于厥躬。天地变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欤。于虖。
当其周时未至。殷祀未殄。比干已死。微子已去。向使纣恶
未稔而自毙。武庚念乱以图存。国无其人。谁与兴理。是固
人事之或然者也。然则先生隐忍而为此。其有志于斯乎。
唐某年作庙汲郡。岁时致祀。嘉先生独列于易象。作是颂
卷五八七 第 2a 页
云。

蒙难以正。授圣以谟。宗祀用繁。夷民其苏。宪宪大人。显晦
不渝。圣人之仁。道合隆污。明哲在躬。不陋为奴。冲让居礼。
不盈称孤。高而无危。卑不可踰。非死非去。有怀故都。时诎
而伸。卒为世模。易象是列。文王为徒。大明宣昭。崇祀式孚。
古阙颂辞。继在后儒。

** 道州文宣王庙碑

谨桉某年月日。儒师河东薛公伯高由尚书刑部郎中为
道州。明年二月丁亥。公用牲币。祭于先圣文宣王之庙。夜
卷五八七 第 2b 页
漏未尽三刻。公元冕以入。就位于庭。惕焉。深惟夫子之祀。
爰自京师太学。遍于州邑。遐阔僻陋。咸用斯时致奠展诚。
宿燎设悬。[:#AS-82F9:⿰樽]俎旂章。粲穆布列。周天之下。呜呼。夫子之道。
闳肆尊显。二帝三王。其无以侔大也。然其堂庭庳陋。椽栋
毁坠。曾不及浮图外说。克壮厥居。水潦仍至。岁加荡沃。公
蹙然不宁。若罔获承。既祭而出。登墉以望。爰得美地。丰衍
端夷。水环以流。有頖宫之制。是日树表列位。由礼考宜。然
后节用以制货财。乘时以僦功役。逾年而克有成。庙舍峻
整。阶序廓大。讲肄之位。师儒之室。立廪以周食。圃畦以毓
卷五八七 第 3a 页
蔬。权其子母。赢且不竭。由是邑里之秀民。感道怀和。更来
门下。咸愿服儒衣冠。由公训程。公摄衣登席。亲释经旨。丕
谕本统。父庆其子。长励其幼。化用兴行。人无争讼。公又曰。
夫子称门弟子颜回为庶几。其后从于陈蔡。亦各有号。言
出一时。非尽其徒也。于后失厥所谓。妄异科第。坐祀十人
以为哲。岂夫子志哉。余桉月令。则曰释奠于先圣先师。国
之故也。乃立夫子像。配以颜氏。笾豆既嘉。笙镛既成。九年
八月丁未。公祭于新庙。退考疑义。合以燕飨。万民翼翼。观
礼识古。于是春秋师晋陵蒋坚易师沙门凝[:#AS-9855:●]助教某学
卷五八七 第 3b 页
生某等来告。愿刻金石。明夫子之道。及公之勤。惟夫子极
于化初。冥于道先。偫儒咸称。六籍具存。苟赞其道。若誉天
地之大。褒日月之明。非愚则惑。不可犯也。惟公探夫子之
志。考有国之制。光施彝典。革正道本。俾是荒服。移为阙里。
在周则鲁侯申。能修頖宫。诗有其歌。在汉蜀守文翁。能首
儒学。史有其赞。今公法古之大同于鲁。化人之艰侔于蜀。
盍铭兹德。以告于史氏。而刊之兹碑。铭曰。

荆楚之阳。厥服惟荒。民鲜由仁。帝降其良。振振薛公。惟德
之造。赤旗金节。来莅于道。师儒咸会。嘉有攸告。吉日丁亥。

卷五八七 第 4a 页

献于頖宫。庭燎伊煌。有焕其容。公升于位。心莫不恭。爰念
圣祀。遍于海邦。服冕陈器。州邑攸同。感忻以欷。思报圣功。
卜迁于嘉。惟吉之逢。畇畇其原。既夷且大。涣涣其流。实环
于外。作庙有严。昭祀显配。洁兹器用。观礼斯会。布筵依位。
作廪伊秩。以丰其仪。以壮其室。新宫既成。崇报孔明。于古
有经。公粹厥诚。邦民之良。弁服是缨。公躬讲论。虔默以听。
公降酬酢。进退齐平。柔肌洽体。莫不充盈。归欢于心。父子
弟兄。钦惟圣王。厥道无涯。世有颂辞。益疚其多。公斯考礼。
卷五八七 第 4b 页
民感休嘉。从于鲁风。祗以咏歌。公锡于天。眉寿来加。公赉
于王。休命是荷。师于辟雍。大邦以和。侑酳申申。王道式讹。
诸儒作诗。思继頖水。丕扬厥声。以告太史。

** 柳州新修文宣王庙碑

仲尼之道。与王化远迩。惟柳州古为南夷。椎髻卉裳。攻劫
斗暴。虽唐虞之仁不能柔。秦汉之勇不能威。至于有唐。始
循法度。置吏奉贡。咸若采卫。冠带宪令。进用文事。学者道
尧舜孔子。如取诸左右。执经书。引仁义。旋辟唯诺。中州之
士。时或病焉。然后知唐之德大以遐。孔氏之道尊而明。元
和十年八月。州之庙屋坏。几毁神位。刺史柳宗元始至。大
卷五八七 第 5a 页
惧不任。以坠教基。丁未奠荐。法齐时事。礼不克施。乃合初
亚终献三官衣布。洎于赢财。取土木金石。徵工僦功。完旧
益新。十月乙丑。王宫正室成。乃安神栖。乃正法庭。祗会偫
吏。卜日之吉。虔告于王灵曰。昔者夫子尝欲居九夷。其时
门人犹有惑圣言。今夫子去代千有馀岁。其教始行。至于
是邦。人去其陋。而本于儒。孝父忠君。言及礼义。又况巍然
炳然。临而炙之乎。惟夫子以神道设教。我今罔敢知。钦若
兹教。以宁其神。追思告诲。如在于前。苟神之在。曷敢不虔。
居而无陋。罔贰昔言。申陈严祀。永永是尊。丽牲有碑。刻在
卷五八七 第 5b 页
庙门。

** 终南山祠堂碑(并序)


贞元十二年。夏洎秋不雨。穑人焦劳。嘉谷用虞。皇帝使中
谒者祷于终南。申命京兆尹韩府君。祗饬祀事。考视祠制。
以为栋宇不称。宜有加饰。遂命盩厔令裴均。虔承圣谟。创
制祠堂。乃徵土工木工石工。备器执用。来会祠下。斩板干。
砻柱础。陶瓴甓。筑垣墉。恢度旧制。立三筵六寻。既兴功。元
云触石。霈泽周被。植物擢茂。期于丰登。神道感而宣灵。人
心欢而致和。嘉气充溢。忭蹈布野。于是邑令僚吏。至于胥
卷五八七 第 6a 页
徒黄发耆艾野夫版尹。佥曰。盖闻名山之列天下也。其有
能奠方域。产财用。兴云雨。考于祭法。宜在祀典。惟终南据
天之中。在都之南。西至于褒斜。又西至陇首。以临于戎。东
至于商颜。又东至于太华。以距于关。实能作固。以屏王室。
其物产之厚。器用之出。则璆琳琅玕。夏书载焉。纪堂条枚。
秦风咏焉。今其神又能对于祷祝。化荒为穰。易沴为和。厥
功章明。宜受大礼。俾有凭托。而宣其烈也。非我后敬神重
谷。则曷能发大号。尊明灵。非我公勤人奉上。则曷能对休
命。作新庙。人事既备。神用(一作明)时若。丰我公田。遂及我私。
卷五八七 第 6b 页
粢盛无虞。储峙用充。厥猷茂哉。遂相与东向蹈舞。拜手稽
首。愿颂帝力。且宣神德。永著终古。辞曰。

皇帝垂德。制定统极。神道泰宁。祀典修饰。禳祈禜雩。皆有
准程。顾惟终南。祠位庳陋。不称显名。爰降制诏。充大厥宇。
启寤诚明。昭感神衷。道宣天休。获此利贞。笃灾愆阳。化为
丰穰。实我粢盛。人赖蓄给。鼓腹而歌。以乐其生。巍巍灵山。
兴利产材。作固镐京。拥其嘉休。眷佑于人。永宅厥灵。奕奕
新庙。整顿端庄。神位密清。后祀承则。洁心勤礼。导畅纯精。
邑吏啬夫。鲐背鲵齿。愿垂表经。颂宣圣德。篆刻金石。永世
卷五八七 第 7a 页
飞声。

** 湘源二妃庙碑(并序)


元和九年八月二十日。湘源二妃庙灾。司功掾守令彭城
刘知刚主簿安邑卫之武。告于州刺史御史中丞清河崔
公能。祗栗厥戒。会偫吏洎众工。发开元诏书。惧废守祀。搜
考赢羡。均节委积。咸执牍聿。(大典作笔英华作律)至于祠下。稽度既
备。佣役惟时。斩木于上游。陶埴于水涯。乃桴乃载。工逸事
遂。作貌显严。粲然而威。十有一月庚辰。陈奠荐辞。立石于
卷五八七 第 7b 页
庙门之宇下。惟父子夫妇。人道之大。大哉二神。咸极其会。
为子而父尧。为妇而夫舜。齐圣并明。弼成授受。内若嚚瞽。
上承辉光。克艰以乂。德罔不至。帝既野死。神亦不返。食于
兹川。古有常典。驱祓戾孽。恢宣淑灵。敢或失职。以奸大刑。
有翼其躬。有苾其馨。沈牲爰告。即石是铭。铭曰。

渊懿承圣。舜妻尧女。德刑妫汭。神位湘浒。揆兹有初。克硕
厥宇。唐命秩祀。兹邑攸主。毛牷既副。椒馨爰糈。允于万年。
期保伊祜。潜火煽孽。炖于融风。神用播迁。时罔克龚。邑令
偫吏。告于郡公。廉用积馀。以就尔功。桴木负埴。载流于江。
既夷以成。崇宇峻墉。絜严清闲。左右率从。神乐来归。徒御
卷五八七 第 8a 页
雍雍。神既安止。邦人载喜。奉其吉玉。以对嘉祉。南风湑湑。
湘水如舞。将子无欢。神听钟鼓。丰其交报。邦邑是与。刻此
乐歌。以极终古。

** 太白山祠堂碑

雍州西南界于梁。其山曰太白。其地恒寒。冰雪之积。未尝
已也。其人以为神。故岁水旱则祷之。寒暑乖候则祷之。厉
疾祟降则祷之。咸若有答焉者。贞元十二年孟秋。旱甚。皇
帝遇灾悼惧。分命祷祀。至于兹山。又诏京兆尹。宜饰祠庙。
遂下令于甸邑。邑令裴均。临事有恪。革去狭陋。恢闳栋宇。
卷五八七 第 8b 页
阶室之广。三倍其初。翌日大雨。黍稷用丰。野夫欢谣。钦圣
信神。愿垂颂声。刻在金石。

**  碑阴文

时尹韩府君。讳皋。祗奉制诏。发付邑吏。令裴府君。讳均。承
荷君公之命。督就祠宇。莅事谨甚。克媚神意。用获显贶。邑
人灵之。其事遂闻。诏书嘉异。劳主者甚厚。乃刻兹石。立于
西序右阶之下。肆列裴氏之政于碑之阴。惟君教行于家。
德施于人。抚字惠厚柔仁博爱之道。洽于鳏嫠。廉毅肃给
威断猛制之令。行于强禦。狱讼不私于上。罪责不及于下。

卷五八七 第 9a 页

农事课励。厚生克勤。徵赋首入。而其人益赡。创立传馆。平
易道路。改作甚力。而其人弥逸。韩府君每用嘉褒。称其理
为甸服最。今兹设庙位神。神欢而宁。宜为君之诚敬。克合
于上。用启之也。不可以不志。

** 饶娥碑(并序)


饶娥饶人。饶姓娥名。世渔鄱水。娥为室女。渊懿靖专。虽小
家。未尝出游。治絺葛供女事循整。乡闾敬式。娥父醉渔。风
卷五八七 第 9b 页
卒起不能舟。遂以溺死。求尸不得。娥闻父死。走哭水上。三
日不食。耳鼻流血。气尽伏死。明日尸出。鼋鱼鼍蛟浮死万
数。塞川下流。鄱旁小民。悲感怨号。以为神奇。县人乡人会
钱具仪。葬娥鄱水西横道上。追思不足。相与作石。以诏后
世。其辞曰。

生德无类。气灵而休。嗟兹孝娥。惟行之周。渊懿含贞。好靖
不游。纤葛絺纻。克供以修。蒸蒸在家。其父世渔。饮酒不节。
死乎风涛。匍匐来哭。号天以呼。颜目耳鼻。膏血交流。三日
顿踣。气竭形枯。父尸既出。孝质已殂。龟鳖鼋鼍。有蛟洎鱼。
充流溢岸。旁出仰浮。见怪形异。适与我谋。鄱民哀号。或以
颂歌。齐女色忧。伤槐罢诛。赵姬完父。操棹爰讴。肉刑不施。

卷五八七 第 10a 页

汉美淳于。烈烈曹娥。水死上虞。娥之至德。实与为俦。恒人
有言。惟教是图。懿兹德女。家世不儒。奇行特出。神道莫酬。
穷哀罔泄。终古以留。乡人好礼。爰立兹邱。建铭当道。过者
下车。

** 唐故特进赠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大都督南府君睢阳庙碑(并序)


急病让夷。义之先。图国忘死。贞之大。利合而动。乃市贾之
相求。恩加而感。则报施之常道。睢阳所以不阶王命。横绝
卷五八七 第 10b 页
凶威。超千祀而挺生。奋百代而特立者也。时惟南公。天与
拳勇。神资机智。艺穷百中。豪出千人。不遇兴词。郁尨眉之
都尉。数奇见惜。挫猿臂之将军。天宝末。寇剧凭陵。隳突河
华。天旋亏斗极之位。地圯积狐狸之穴。亲贤在庭。子骏陈
谟以佐命。元老用武。夷甫委师而劝进。惟公与南阳张公
巡高阳许公远。义气悬合。吁谋大同。誓鸠武旅。以遏横溃。
裂裳而千里来应。左袒而一呼皆至。柱厉不知而死难。狼
瞫见黜而奔师。忠谋朗然。万夫齐力。公以推让。且专奋击。
为马军兵马使。出战则偫校同强。入守而百雉齐固。初据
雍邱。谓非要害。将保江淮之臣庶。通南北之奏复。拔我义
卷五八七 第 11a 页
类。扼于睢阳。前后捕斩要遮。凶气连阻。汉兵已绝。守疏勒
而弥坚。虏骑虽强。顿盱眙而不进。贼徒乃弃疾于我。悉众
合围。技虽穷于九攻。志益专于三板。偪阳悬布之劲。汧城
凿穴之奇。息意牵羊。羞郑师之大临。甘心易子。鄙宋臣之
病告。诸侯环顾而莫救。国命阻绝而无归。以有尽之疲人。
敌无巳之强寇。公乃跃马溃围。驰出万众。抵贺兰进明乞
师。进明乃张乐侑食。以好聘待之。公曰。敝邑父子相食。而
君辱以燕礼。独何心欤。乃自噬其指曰。啖此足矣。遂恸哭
而返。即死孤城。首碎秦庭。终懵无衣之赋。身离楚野。徒伤
卷五八七 第 11b 页
带剑之辞。至德二年十月。城陷遇害。无傅燮之叹息。有周
苛之慷慨。闻义能徙。果其初心。烈士抗词。痛臧洪之同日。
直臣致愤。惜蔡恭于累旬。朝廷加赠特进扬州大都督。功
定为第一等。与张氏许氏并立庙睢阳。岁时致祭。男在襁
褓。皆受显秩。赐之土田。葬刻鲍信之形。陵图庞德之状。纳
官其子。见勾践之心。羽林字孤。知孝武之志。举门关于周
典。徵印绶于汉仪。王猷以光。宠锡斯备。于戏。睢阳之事。不
惟以能死为勇。善守为功。所以出奇以耻敌。立慬以怒寇。
俾其专力于东南。而去备于西北。力专则坚城必陷。备去
卷五八七 第 12a 页
则天讨可行。是故即城陷之辰。为[:#AS-8864:⿺克寸]敌之日。世徒知力保
于江淮。而不知功靖乎丑虏。论者或未之思欤。公讳霁云。
字某。范阳人。有子曰承嗣。七岁为婺州别驾。赐绯鱼袋。历
施涪二州。服忠思孝。无替负荷。惧祠宇久远。德音不形。愿
斲坚石。假辞纪美。惟公信以许其友。刚以固其志。仁以残
其肌。勇以振其气。忠以摧其敌。烈以死其事。出乎内者合
于贞。行乎外者贯于义。是其所以奋百代而超千祀者矣。
其志不亦宜乎。庙貌斯存。碑表攸记。洛阳城下。思乡之梦
傥来。麒麟阁中。即图之词可继。铭曰。

卷五八七 第 12b 页

贞以图国。义惟急病。临难忘身。见危致命。汉宠死事。周崇
死政。烈烈南公。忠出其性。控扼地利。奋扬兵柄。东护吴楚。
西临周郑。婪婪偫凶。害气弥盛。长蛇封豕。踊跃不定。屹彼
睢阳。制其要领。横溃不流。疾风斯劲。梯冲外舞。缶穴中侦。
钤马非艰。析骸犹竞。浩浩烈士。(一作列土)不闻济师。兵食歼焉。
守逾三时。公奋其勇。单车载驰。投躯无告。噬指而归。力穷
就执。犹抗其辞。圭璧可碎。坚贞不亏。寇力东尽。凶威西恧。
孤城既拔。渠魁受戮。雷霆之诛。由我而速。巢穴之固。由我
而覆。江汉淮湖。偫生咸育。倬焉勋烈。孰与齐躅。天子震悼。

卷五八七 第 13a 页

陟是元功。旌褒有加。命秩斯崇。位尊九牧。礼视三公。建兹
祠宇。式是形容。牲牢伊硕。黍稷伊丰。虔虔孝嗣。望慕无穷。
刊碑河浒。万古英风。

** 曹溪第六祖赐谥大鉴禅师碑(并序)


扶风公廉问岭南三年。以佛氏第六祖未有称号。疏闻于
上。诏谥大鉴禅师。塔曰灵照之塔。元和十年十月十三日。
下尚书祠部符到都府。公命部吏洎州司功掾告于其祠。
卷五八七 第 13b 页
幢盖钟鼓。增山盈谷。万人咸会。若闻鬼神。其时学者千有
馀人。莫不欣踊奋厉。如师复生。则又感悼涕慕。如师始亡。
因言曰。自有生物。则好斗夺相贼杀。丧其本实。悖乖淫流。
莫克返于初。孔子无大位。没以馀言持世。更杨墨黄老益
杂。其术分裂。而吾浮图说后出。推离还源。合所谓生而静
者。梁氏好作有为。师达摩讥之。空术益显。六传至大鉴。大
鉴始以能劳苦服役。一听其言。言希以究。师用感动。遂受
信具。遁隐南海上。人无闻知。又十六年。度其可行。乃居曹
溪为人师。会学去来尝数千人。其道以无为为有。以空洞
为实。以广大不荡为归。其教人始以性善。终以性善。不假
耘锄。本其静矣。中宗闻名。使幸臣再徵。不能致。取其言以
卷五八七 第 14a 页
为心术。其说具在。今布天下。凡言禅皆本曹溪。大鉴去世
百有六年。凡治广部而以名闻者以十数。莫能揭其号。乃
今始告天子。得大谥。丰佐吾道。其可无辞。公始立朝。以儒
重。刺虔州。都护安南。由海中大蛮夷连身毒之西。浮舶听
命。咸被公德。受旗纛节戟。来莅南海。属国如林。不杀不怒。
人畏无噩。允克光于有仁。昭列大鉴。莫如公宜。其徒之老。
乃易石于宇下。使来谒辞。其辞曰。

达摩乾乾。传佛语心。六承其授。大鉴是临。劳勤专默。终揖
于深。抱其信器。行海之阴。其道爰施。在溪之曹。厖合猥附。
卷五八七 第 14b 页
不夷其高。传告咸陈。惟道之褒。生而性善。在物而具。荒流
奔轶。乃万其趣。匪思愈乱。匪觉滋误。由师内鉴。咸获于素。
不植胡根。不耘胡苗。中一外融。有粹孔昭。在帝中宗。聘言
于朝。阴翊王度。俾人逍遥。百有六祀。号谥不纪。由扶风公。
告今天子。尚书既复。大行乃诔。光于南土。其法再起。厥徒
万亿。同悼齐喜。惟师教所被。洎扶风公所履。咸戴天子。天
子休命。嘉公德美。溢于海夷。浮图是视。师以仁传。公以仁
理。谒辞图坚。永允不已。

** 南岳弥陀和尚碑(并序)


卷五八七 第 15a 页

在代宗时。有僧法照为国师。乃言其师南岳大长老有异
德。天子南向而礼焉。度其道不可徵。乃名其居曰般舟道
场。用尊其位。公始居山西南岩石之下。人遗之食则食。不
遗。则食土泥。茹草木。其取衣类是。南极海裔。北自幽都来
求厥道。或值之崖谷。羸形垢面。躬负薪槱。以为仆役而媟
之。乃公也。凡化人。立中道而教之权。俾得以疾至。故示专
念。书涂巷。刻溪谷。丕勤诱掖。以援于下。不求而道备。不言
而物成。人皆负布帛。斩木石。委之岩户。不拒不营。祠宇既
卷五八七 第 15b 页
具。以洎于德宗。申诏褒立。是为弥陀寺。施之馀则与饿疾
者。不尸其功。公始学成都唐公。次资川诜公。诜公学于东
山忍公。皆有道。至荆州。进学玉泉真公。真公授公以衡山。
俾为教魁。人从而化者以万计。初法照居庐山。由正定趣
安乐国。见蒙恶衣侍佛者。佛告曰。此衡山承远也。出而求
之。肖焉。乃从而学。传教天下。由公之训。公为僧凡五十六
年。其寿九十一。贞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终于寺。葬于寺
之南冈。刻石于寺大门之右。铭曰。

一气回薄茫无穷。其上无初下无终。离而为合蔽而通。始
末或异今焉同。虚无混冥道乃融。圣袖无迹示教功。公之
卷五八七 第 16a 页
率众峻以容。公之立诚教其中。服庇草木蔽穹隆。仰攀俯
取食以充。形游无极交大雄。天子稽首师顺风。四方奔走
云之从。经始寻尺成灵宫。始自蜀道至临洪。咨谋往复穷
真宗。弟子传教国师公。化流万亿代所崇。奉公寓形于南
冈。幼曰宏愿惟孝恭。立之兹石书元踪。

** 南岳云峰寺和尚碑

乾元元年某月日。皇帝曰。予欲俾慈仁怡愉。洽于生人。惟
浮图道允迪。乃命五岳。求厥元德。以仪于下。惟兹岳上于
尚书。其首曰云峰大师法證。凡莅事五十年。贞元十七年
卷五八七 第 16b 页
乃没。其徒曰诠曰远曰振曰巽曰素。凡三千馀人。其长老
咸来言曰。吾师轨行峻特。器宇宏大。有来受律者。吾师示
之以为尊严整齐。明列义类。而人知其所不为。有来求道
者。吾师示之以为高广通达。一其空有。而人知其所必至。
元臣硕老。稽首受教。髫童毁齿。踊跃执役。故从吾师之命
而度者。凡五万人。吾师冬不燠裘。饥不丰食。每岁会其类
读偫经。俾圣言毕出。有以见其大。又率其仵。伐木辇土。作
佛塔庙洎经典。俾象法益广。有以见其用。将没。告门人曰。
吾自始学至去世。未尝有作焉。然后知其动无不虚。静无
卷五八七 第 17a 页
不为。生而未始来。殁而未始往也。其道备矣。愿刻山石。知
教之所以大。其词曰。

师之教。尊严有耀。恭天子之诏。维大中以告。后学是效。师
之德。简峻渊默。柔惠以直。涣焉而不积。同焉而皆得。兹道
惟则。师之功。勤劳以庸。维奥秘必通。以兴祠宫。遐迩攸从。
师之族。由虢而郭。世德有奕。从佛于释。师之寿。七十有八。
惟终始罔缺。丕冒遗烈。厥徒蒸蒸。维大教是膺。维宪言是
徵。溥博恢宏。如川之增。如云之兴。如岳之不崩。终古其承
之。

卷五八七 第 17b 页

** 南岳般舟和尚第二碑(并序)


佛法至于衡山及津大师。始修起律教。由其坛场而出者。
为得正法。其大弟子曰日悟和尚。尽得师之道。次补其处
为浮图者宗。世家于零陵。蒋姓也。和尚心大而行密。体卑
而道尊。以为由定发慧。必用毗尼为之室宇。遂执业于东
林恩大师。究观秘义。乃归传教。不视文字。悬判深微。登坛
莅事。度比邱众。凡岁千人者三十有七。而道不慁。以为去
凡即圣。必以三昧为之轨道。遂服勤于紫霄远大师。修明
要奥。得以观佛浩。入性海。洞开真源。道场专精。长跪右绕。

卷五八七 第 18a 页

不衡不倚。凡七日者百有二十。而志不衰。初开元中诏定
制度。师乃居本郡龙兴寺。肃宗制天下名山置大德七人。
兹岳尤重。推择居首。师乃即崇岭。是作精室。辟林莽。刳岩
峦。殿舍宏大。廊庑修直。不命而献力。不祈而荐货。凡南方
人颛念佛三昧者。必由于是。命曰般舟台焉。和尚生十三
年而始出家。又九年而受具戒。又十年而处坛场。又三十
七年而当贞元二十年正月十七日。化于兹室。呜呼。无德
而修。故念为实相。不取于法。故律为大乘。坏衣不饰。揣食
卷五八七 第 18b 页
不味。覆荐服役。凡出于生物者。摈而勿用。不自知其慈。摄
取调御。凡归于正真者。动而成偫。不自知其教。万行方厉。
一性恒如。寂用之涯。不可得也。有弟子曰景秀。嗣居法会。
欲广其师之德。延于罔极。故申明陈辞。俾刊之兹碑。铭曰。

像教南被。及津而尊。威仪有严。载辟其门。吾师是嗣。增浚
道源。度众逾广。大明偫昏。乃兴毗尼。微密是论。八万总结。
彰于一言。声闻熙熙。遐迩来奔。如木既拔。有植其根。乃法
般舟。奥妙斯存。百亿冥会。观于化元。同道祁祁。功庸以敦。
如水斯壅。流之无垠。帝求人师。登我先觉。赫矣明命。表兹
灵岳。于彼南阜。斋宫爰作。负揭致货。时靡要约。袒奋程力。

卷五八七 第 19a 页

不呼而诺。是刈是凿。既涂既斲。层构孔硕。以延后学。出不
牛马。服不絮帛。匪安其躬。亦菲其食。勤而不劳。在用恒寂。
纵而不傲。在舍恒得。洪融混合。孰究其迹。懿兹遗光。式是
嘉则。容貌往矣。轨仪无极。其徒追思。赓荐兹石。

** 南岳大明寺律和尚碑(并序)


儒以礼立仁义。无之则坏。佛以律持定慧。去之则丧。是故
离礼于仁义者。不可与言儒。异律于定慧者。不可与言佛。
卷五八七 第 19b 页
达是道者。惟大明师。师姓欧阳氏。号曰惠闻。唐开元二十
一年始生。天宝十一载始为浮图。大历十一年始登坛为
大律师。贞元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卒。元和九年正月。其
弟子怀信道嵩尼无染等。命高道僧灵屿为行状。列其行
事。愿刊之兹碑。宗元今掇其大者言曰。师先因官。世家潭
州为大族。有勋烈爵位。今不言。大浮图也。凡浮图之道衰。
其徒必小律而去经。大明恐焉。于是从峻洎侃。以究戒律。
而大法以立。又从秀洎昱。以通经教。而奥义以修。由是二
道出入隐显。后学以不惑。来求以有得。广德二年。始立大
明寺于衡山。诏选居寺僧二十一人。师为之首。乾元元年。
又命衡山立毗尼藏。诏选讲律僧七人。师应其数。凡其衣
卷五八七 第 20a 页
服器用。动有师法。言语行止。皆为物轨。执巾匜奉杖屦为
侍者数百。剪发髦被教戒为学者数万。得众若独。居尊若
卑。晦而光。介而大。灏灏焉无以加也。其塔在祝融峰西趾
下。碑在塔东。其辞曰。

儒以礼行。觉以律兴。一归真源。无大小乘。大明之律。是定
是慧。丕穷经教。为法出世。化人无量。垂裕无际。诏尊硕德。
威仪有继。道遍大洲。徽音勿替。祝融西麓。洞庭南裔。金石
刻辞。弥亿千岁。

**  碑阴

卷五八七 第 20b 页

凡葬大浮图无竁穴。其于用碑不宜。然昔之公室。礼得用
碑以葬。其后子孙因宜不去。遂铭德行。用图久于世。及秦
刻山石。号其功德。亦谓之碑。而其用遂行。然则虽浮图亦
宜也。凡葬大浮图。其徒广则能为碑。晋宋尚法。故为碑者
多法。梁尚禅。故碑多禅。法不周施。禅不大行。而律存焉。故
近世碑多律。凡葬大浮图。未尝有比邱尼主碑事。今惟无
染实来。涕泪以求。其志益坚。又能言其师他德尤备。故书
之碑阴。师凡主戒事二十二年。宰相齐公映李公泌赵公
憬。尚书曹王皋裴公冑。侍郎令狐公峘。或师或友。齐亲执
卷五八七 第 21a 页
经受大义为弟子。又言师始为童时。梦大人缟冠素舄来
告曰。居南岳大吾道者。必尔也。已而信然。将终。夜有光明
笙磬之音。众咸见闻。若是类甚众。以儒者所不道。而无染
勤以为请。故末传焉。无染韦氏女。世显贵。今主衡山戒法。

** 龙安海禅师碑(并序)


佛之生也。远中国仅二万里。其没也。距今兹仅二千载。故
传道益微。而言禅最病。拘则泥乎物。诞则离乎真。真离而
诞益胜。故今之空愚失惑纵傲自我者。皆诬禅以乱其教。
卷五八七 第 21b 页
冒于嚚昏。放于淫荒。其异是者。长沙之南曰龙安师。师之
言曰。由迦叶至师子。二十二世而离。离而为达摩。由达摩
至忍。五世而益离。离而为秀为能。南北相訾。反戾斗狠。其
道遂隐。呜呼。吾将合焉。且世之传书者。皆马鸣龙树道也。
二师之道。其书具存。徵其书。合于志。可以不慁。于是北学
于惠隐。南求于马素。咸黜其异。以蹈乎中。乖离而愈同。空
洞而益实。作安禅通明论。推一而适万。则事无非真。混万
而归一。则真无非事。推而未尝推。故无适。混而未尝混。故
无归。块然趣定。至于旬时。是之谓施用。茫然同俗。极乎流
动。是之谓真常。居长沙在定十四日。人即其处而成室宇。

卷五八七 第 22a 页

遂为宝应寺。去于湘之西。人又从之。负大木。砻密石。以益
其居。又为龙安寺焉。尚书裴公某李公某侍郎吕公某杨
公某御史中丞房公某。咸尊师之道。执弟子礼。凡年八十
一。为僧五十三期。元和三年二月九日而没。其弟子元觉
洎怀直浩初等。状其师之行。谒予为碑。曰。师周姓。如海名
也。世为士。父曰择交。同州录事参军。叔曰择从。尚书礼部
侍郎。师始为释。其父夺之志使仕。至成都主簿。不乐也。天
宝之乱。复其初心。尝居京师西明寺。又居岣嵝山。终龙安
卷五八七 第 22b 页
寺。葬其原。铭曰。

浮图之修。其奥为禅。殊区异世。谁得其传。遁隐乖离。浮游
散迁。莫徵旁行。徒听浮言。空有互斗。南北相残。谁其会之。
楚有龙安。龙安之德。惟觉是则。苞并绝异。表正失惑。貌昧
形静。功流无极。动言有为。弥寂而默。祠庙之严。我居不饰。
贵贱之来。我道无得。逝耶匪追。至耶谁抑。惟世之几。惟道
之微。既陈而明。乃去而归。象物徒设。真源无依。后学谁师。
呜呼兹碑。

** 岳州圣安寺无姓和尚碑铭(并序)


维某年月日。岳州大和尚终于圣安寺。凡为僧若干年。年
卷五八七 第 23a 页
若干。有名无姓。世莫知其闾里宗族所设施者。有问焉。而
以告曰。性吾姓也。其原无初。其冑无终。承于释师。以系道
本。吾无姓耶。法剑云者。我名也。实且不有。名恶乎存。吾有
名耶。性海吾乡也。法界吾宇也。戒为之墉。惠为之户。以守
则固。以居则安。吾闾里不具乎。度门道品。其数无极。菩萨
大士。其众无涯。吾与之戚而不吾异也。吾宗族不大乎。其
道可闻者如此。而止读法华经金刚般若经。数逾千万。或
讥以有为。曰。吾未尝作。呜呼。佛道逾远。异端竞起。唯天台
大师为得其说。和尚绍承本统。以顺中道。凡受教者。不失
卷五八七 第 23b 页
其宗。生物流动。趣向混乱。惟极乐正路为得其归。和尚勤
求端悫。以成至愿。凡听信者。不惑其道。或讥以有迹。曰。吾
未尝行。始居房州龙兴寺。中徙居是州。作道场于楞伽北
峰。不越阃者五十祀。和尚凡所严事。皆世高德。始出家事
而依者。曰卓然师。居南阳立山。卒葬岳州。就受戒者。曰道
颖师。居荆州。弟子之首曰怀远师。居长沙安国寺。为南岳
戒法。岁来侍师。会其终。遂以某月日葬于卓然师塔东若
干步。铭曰。

道本于一。离为异门。以性为姓。乃归其根。无名而名。师教
卷五八七 第 24a 页
是尊。假以示物。非吾所存。大乡不居。大族不亲。渊懿内朗。
冲虚外仁。圣有遗言。是究是勤。惟动惟默。逝如浮云。教久
益微。世罕究陈。爰有大智。出其真门。师以显示。俾民惟新。
情动生变。物由湮沦。爰授乐国。参乎化源。师以诱导。俾民
不昏。道用不作。神行无迹。晦明俱如。生死偕寂。法付后学。
施之无斁。葬从我师。无忘真宅。荐是昭铭。刻兹贞石。

**  碑阴记

无姓和尚既居是山。曰。凡吾之求。非在外也。吾不动矣。宏
农杨公炎自道州以宰相徵。过焉。以为宜居京师。强以行。
卷五八七 第 24b 页
不可。将以闻。曰。愿间岁乃往。明年。杨去相位。窜谪南海上。
终如其志。赵郡李萼。辩博人也。为岳州。盛气欲屈其道。闻
一言。服为弟子。河东裴藏之举族受教。京兆尹宏农杨公
某以其隐地为道场。奉和州刺史张惟俭买西峰广其居。
凡以货利委堂下者。不可选纪。受之亦无言。将终。命其大
弟子怀远。授以道妙。终不告其姓。或曰。周人也。信州刺史
李某为之传。长沙谢楚为行状。博陵崔行俭为性守一篇。
凡以文辞道和尚功德者。不可悉数。宏农公自馀杭命以
行状来。怀远师自长沙以传来。使予为碑。既书其辞。故又
卷五八七 第 25a 页
假其阴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