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五五八 第 22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五百五十八

卷五五八 第 1a 页
 韩愈(十二)

** 讳辩

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贺举进士有名。与贺争名者毁
之曰。贺父名晋肃。贺不举进士为是。劝之举者为非。听者
不察也。和而唱之。同然一辞。皇甫湜曰。若不明白。子与贺
且得罪。愈曰然。律曰。二名不偏讳。释之者曰。谓若言徵不
称在。言在不称徵是也。律曰。不讳嫌名。释之者曰。谓若禹
与雨。邱与蓲之类是也。今贺父名晋肃。贺举进士。为犯二
名律乎。为犯嫌名律乎。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
卷五五八 第 1b 页
仁。子不得为人乎。夫讳始于何时。作法制以教天下者。非
周公孔子欤。周公作诗不讳。孔子不偏讳二名。春秋不讥
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皙。曾子不
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其子宜如何讳。将
讳其嫌。遂讳其姓乎。将不讳其嫌者乎。汉讳武帝名彻为
通。不闻又讳车辙之辙为某字也。讳吕后名雉为野鸡。不
闻又讳治天下之治为某字也。今上章及诏。不闻讳浒势
秉机也。惟宦者宫妾。乃不敢言谕及机。以为触犯。士君子
卷五五八 第 2a 页
言语行事。宜何所法守也。今考之于经。质之于律。稽之以
国家之典。贺举进士。为可耶。为不可耶。凡事父母得如曾
参。可以无讥矣。作人得如周公孔子。亦可以止矣。今世之
士。不务行曾参周公孔子之行。而讳亲之名。则务胜于曾
参周公孔子。亦见其惑也。夫周公孔子曾参卒不可胜。胜
周公孔子曾参。乃比于宦者宫妾。则是宦者宫妾之孝于
其亲。贤于周公孔子曾参者耶。

** 杂说四首

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元
卷五五八 第 2b 页
閒。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汨陵谷。云亦灵
怪矣哉。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
使为灵也。然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失其所凭依。信不
可欤。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易曰。云从龙。既曰龙。
云从之矣。

善医者不视人之瘠肥。察其脉之病否而已矣。善计天下
者。不视天下之安危。察其纪纲之理乱而已矣。天下者人
也。安危者肥瘠也。纪纲者脉也。脉不病。虽瘠不害。脉病而
肥者死矣。通于此说者。其知所以为天下乎。夏殷周之衰
卷五五八 第 3a 页
也。诸侯作而战伐日行矣。传数十王而天下不倾者。纪纲
存焉耳。秦之王天下也。无分势于诸侯。聚兵而焚之。传二
世而天下倾者。纪纲亡焉耳。是故四支虽无故。不足恃也。
脉而已矣。四海虽无事。不足矜也。纪纲而已矣。忧其所可
恃。惧其所可矜。善医善计者。谓之天扶与之。易曰。视履考
祥。善医善计者为之。

谈生之为崔山君传。称鹤言者。岂不怪哉。然吾观于人。其
能尽吾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
而不来者之所为乎。昔之圣者。其首有若牛者。其形有若
卷五五八 第 3b 页
蛇者。其喙有若鸟者。其貌有若蒙倛者。彼皆貌似而心不
同焉。可谓之非人耶。即有平胁曼肤。颜如渥丹。美而很者。
貌则人。其心则禽兽。又恶可谓之人耶。然则观貌之是非。
不若论其心与其行事之可否为不失也。怪神之事。孔子
之徒不言。余将特取其愤世嫉邪而作之。故题之云尔。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
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閒。不以千
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
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
卷五五八 第 4a 页
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
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
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
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
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
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
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卷五五八 第 4b 页
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
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
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
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
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
句读者。非我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
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
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
偫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
卷五五八 第 5a 页
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
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
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宏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
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
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
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获麟解

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杂出于传记百家之
卷五五八 第 5b 页
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也。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不
恒有于天下。其为形也不类。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
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角者吾知其为牛。鬣者吾
知其为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
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虽然。麟之出。必
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
为不祥也。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
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 进学解

卷五五八 第 6a 页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
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
邪。登崇畯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
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
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言
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
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
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元。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
卷五五八 第 6b 页
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抵排异
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
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
劳矣。沈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
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誇。易奇
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
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
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暂为御
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

卷五五八 第 7a 页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
虑此。而反教人为。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
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
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
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
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
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宏。逃
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
卷五五八 第 7b 页
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
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
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
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
主不加诛。宰相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
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
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
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 通解

今之人。以一善为行而耻为之。慕达节而称夫通才者多
卷五五八 第 8a 页
矣。然而脂韦汨没。以至于老死者相继。亦未见他之称。其
岂非乱教贼名之术欤。且五常之教。与天地皆生。然而天
下之人。不得其师。终不能自知而行之矣。故尧之前千万
年。天下之人。促促然不知其让之为美也。于是许由哀天
下之愚。且以争为能。乃脱屣其九州。高揖而辞尧。由是后
之人竦然而言曰。虽天下。犹有薄而不售者。况其小者乎。
故让之教行于天下。许由为之师也。自桀之前千万年。天
下之人。循循然不知忠易其死也。故龙逢哀天下之不仁。
睹君父百姓入水火而不救。于是进尽其言。退就割烹。故
卷五五八 第 8b 页
后之臣竦然而言曰。虽万死。犹有忠而不惧者。况其小者
乎。故忠之教行于天下。由龙逢为之师也。自周之前千万
年。浑浑然不知义之可以换其生也。故伯夷哀天下之偷
且以彊。则服食其葛薇。逃山而死。故后之人竦然而言曰。
虽饿死。犹有义而不惧者。况其小者乎。故义之教行于天
下。由伯夷为之师也。是三人俱以一身立教。而为师于百
千万年閒。其身亡而其教存。扶持天地。功亦厚矣。向令三
师耻独行。慕通达。则尧之日。必曰得位而济道。安用让为。
夏之日。必曰长进而否退。安用死为。周之日。必曰和光而
卷五五八 第 9a 页
同尘。安用饿为。若然者。天下之人。促促然而争。循循然而
佞。浑浑然而偷。其何惧而不为哉。是则三师生于今。必谓
偏而不通者矣。其可不谓之大贤人者哉。呜呼。今之人其
慕通达之为弊也。且古圣人言通者。盖百行众艺备于身
而行之者也。今恒人之言通者。盖百行众艺阙于身而求
合者也。是则古之言通者。通于道义。今之言通者。通于私
曲。其亦异矣。将欲齐之者。其不犹矜粪丸而拟质随珠者
乎。且令今父兄教其子弟者。曰尔当通于行如仲尼。虽愚
者亦知其不能也。曰尔尚力一行如古之一贤。虽中人亦
卷五五八 第 9b 页
希其能矣。岂不由圣可慕而不可齐。贤可及而可齐邪。今
之人行未能及乎贤。而欲齐乎圣者。亦见其病矣。夫古人
之进修。或几乎圣人。今之人行不出乎中人。而耻乎力一
行为独行。且曰我通同如圣人。彼其欺心邪。吾不知矣。彼
其欺人而贼名邪。吾不知矣。余惧其说之将深。为通解。

** 择言解

火泄于密。而为用且大。能不违于道。可燔可炙。可镕可甄。
以利乎生物。及其放而不禁。反为灾矣。水发于深。而为用
且远。能不违于道。可浮可载。可饮可灌。以济乎生物。及其
卷五五八 第 10a 页
导而不防。反为患矣。言起于微。而为用且博。能不违于道。
可化可令。可告可训。以推于生物。及其纵而不慎。反为祸
矣。火既我灾。有水而可伏其焰。能使不陷于灰烬矣。水既
我患。有土而可遏其流。能使不仆于波涛矣。言既我祸。即
无以掩其辞。能不罹于过者亦鲜矣。所以知理者。又焉得
不择其言欤。其为慎而甚于水火。

** 原道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
已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
卷五五八 第 10b 页
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
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
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
谓道也。其所为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
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
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周道衰。孔子没。
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閒。其言道德仁义者。
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入于老。则入于佛。入于彼。必出于
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后之人其
卷五五八 第 11a 页
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
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
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云尔。不惟举之于其口。而
又笔之于其书。噫。后之人虽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其孰从
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不求其端。不讯其末。惟怪之欲
闻。古之为民者四。今之为民者六。古之教者处其一。今之
教者处其三。农之家一。而食粟之家六。工之家一。而用器
之家六。贾之家一。而资焉之家六。奈之何民不穷且盗也。
古之时。人之害多矣。有圣人者立。然后教之以相生养之
卷五五八 第 11b 页
道。为之君。为之师。驱其虫蛇禽兽而处之中土。寒然后为
之衣。饥然后为之食。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然后为之宫
室。为之工以赡其器用。为之贾以通其有无。为之医药以
济其夭死。为之葬埋祭祀以长其恩爱。为之礼以次其先
后。为之乐以宣其土[:#AS-FBEC:●]
[:#AS-FEEA:●]
[:#AS-FBEC:●]凶[:#AS-FBEC:●]土郁。为之政以率
其怠勌。为之刑以锄其强梗。相欺也。为之符玺斗斛权衡
以信之。相夺也。为之城郭甲兵以守之。害至而为之备。患
生而为之防。今其言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
民不争。呜呼。其亦不思而已矣。如古之无圣人。人之类灭
久矣。何也。无羽毛鳞
卷五五八 第 12a 页
介以居寒热也。无爪牙以争食也。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
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
货财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
君之令而致之民。则失其所以为臣。民不出粟米麻丝作
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今其法曰。必弃而君臣。去而
父子。禁而相生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静寂灭者。呜呼。其
亦幸而出于三代之后。不见黜于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也。
其亦不幸而不出于三代之前。不见正于禹汤文武周公
孔子也。帝之与王。其号名殊。其所以为圣一也。夏葛而冬
卷五五八 第 12b 页
裘。渴饮而饥食。其事殊。其所以为智一也。今其言曰。曷不
为太古之无事。是亦责冬之裘者曰。曷不为葛之之易也。
责饥之食者曰。曷不为饮之之易也。传曰。古之欲明明德
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然则古之所谓正心而诚意者。将以有为也。今也欲治其
心。而外天下国家。灭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
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
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经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
卷五五八 第 13a 页
之亡。诗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
先王之教之上。几何其不胥而为夷也。夫所谓先王之教
者何也。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
道。足乎已无待于外之谓德。其文诗书易春秋。其法礼乐
刑政。其民士农工贾。其位君臣父子师友宾主昆弟夫妇。
其服麻丝。其居宫室。其食粟米果蔬鱼肉。其为道易明。而
其为教易行也。是故以之为已。则顺而祥。以之为人。则爱
而公。以之为心。则和而平。以之为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
当。是故生则得其情。死则尽其常。郊焉而天神假。庙焉而
卷五五八 第 13b 页
人鬼享。曰。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
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
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
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
不详。由周公而上。上而为君。故其事行。由周公而下。下而
为臣。故其说长。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
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明先王之道以道之。鳏寡孤独
废疾者有养也。其亦庶乎其可也。

** 原性

卷五五八 第 14a 页

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情也者。接于物而生也。性之品有三。
而其所以为性者五。情之品有三。而其所以为情者七。曰
何也。曰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
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其所以为性者五。曰
仁曰礼曰信曰义曰智。上焉者之于五也。主于一而行于
四。中焉者之于五也。一不少有焉。则少反焉。其于四也混。
下焉者之于五也。反于一而悖于四。性之于情视其品。情
之品有上中下三。其所以为情者七。曰喜曰怒曰哀曰惧
卷五五八 第 14b 页
曰爱曰恶曰欲。上焉者之于七也。动而处其中。中焉者之
于七也。有所甚。有所亡。然而求合其中者也。下焉者之于
七也。亡与甚。直情而行者也。情之于性视其品。孟子之言
性曰。人之性善。荀子之言性曰。人之性恶。扬子之言性曰。
人之性善恶混。夫始善而进恶。与始恶而进善。与始也混
而今也善恶。皆举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
二者也。叔鱼之生也。其母视之。知其必以贿死。杨食我之
生也。叔向之母闻其号也。知必灭其宗。越椒之生也。子文
以为大戚。知若敖氏之鬼不食也。人之性果善乎。后稷之
生也。其母无灾。其始匍匐也。则岐岐然嶷嶷然。文王之在
卷五五八 第 15a 页
母也母不忧。既生也傅不勤。既学也师不烦。人之性果恶
乎。尧之朱。舜之均。文王之管蔡。习非不善也。而卒为奸。瞽
瞍之舜。鲧之禹。习非不恶也。而卒为圣。人之性善恶果混
乎。故曰三子之言性也。举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得其一
而失其二者也。曰然则性之上下者。其终不可移乎。曰上
之性就学而易明。下之性畏威而寡罪。是故上者可教。而
下者可制也。其品则孔子谓不移也。曰今之言性者异于
此何也。曰今之言者。杂佛老而言也。杂佛老而言也者。奚
言而不异。

卷五五八 第 15b 页

** 原毁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
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
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
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人也。求其所以
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
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
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
卷五五八 第 16a 页
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
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
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
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
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
于人者轻以约乎。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
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
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
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
卷五五八 第 16b 页
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
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
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
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已也。虽然。为是
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吾常试之矣。常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
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
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
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

卷五五八 第 17a 页

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
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
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将
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 原人

形于上者谓之天。形于下者谓之地。命于其两閒者谓之
人。形于上。日月星辰皆天也。形于下。草木山川皆地也。命
于其两閒。夷狄禽兽皆人也。曰。然则吾谓禽兽人可乎。曰。
卷五五八 第 17b 页
非也。指山而问焉。曰山乎。曰山。可也。山有草木禽兽。皆举
之矣。指山之一草而问焉。曰山乎。曰山。则不可。故天道乱。
而日月星辰不得其行。地道乱。而草木山川不得其平。人
道乱。而夷狄禽兽不得其情。天者。日月星辰之主也。地者。
草木山川之主也。人者。夷狄禽兽之主也。主而暴之。不得
其为主之道矣。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 原鬼

有啸于梁。从而烛之。无见也。斯鬼乎。曰非也。鬼无声。有立
于堂。从而视之。无见也。斯鬼乎。曰非也。鬼无形。有触吾躬。
从而执之。无得也。斯鬼乎。曰非也。鬼无声与形。安有气。曰
卷五五八 第 18a 页
鬼无声也。无形也。无气也。果无鬼乎。曰有形而无声者。物
有之矣。土石是也。有声而无形者。物有之矣。风霆是也。有
声与形者。物有之矣。人兽是也。无声与形者。物有之矣。鬼
神是也。曰然则有怪而与民物接者何也。曰是有二。有鬼
有物。漠然无形与声者。鬼之常也。民有忤于天。有违于民。
有爽于物。逆于伦。而感于气。于是乎鬼有形于形。有凭于
声以应之。而下殃祸焉。皆民之为之也。其既也。又反乎其
常。曰何谓物。曰成于形与声者。土石风霆人兽是也。反乎
无声与形者。鬼神是也。不能有形与声。不能无形与声者。
卷五五八 第 18b 页
物怪是也。故其作而接于民也无恒。故有动于民而为祸。
亦有动于民而为福。亦有动于民而莫之为祸福。适丁民
之有是时也。作原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