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五一八 第 20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五百十八

卷五一八 第 1a 页
 梁肃(二)

** 丞相邺侯李泌文集序

唐兴九世。天子以人文化成天下。王泽洽。颂声作。洋洋焉
与三代同风。其辅相之臣曰邺侯李公泌字长源。用比兴
之文。行易之道。赞事盛圣。辨章品物。疏通以尽理。闳丽而
合雅。舒卷之道。必形于辞。其伟矣夫。予尝论古者聪明睿
智之君。忠肃恭懿之臣。叙六府三事。同八风七律。莫不言
之成文。歌之成声。然后浃于人心。人心安以乐。播于风俗。
风俗厚以顺。其有不由此者。为理则粗。在音则烦。粗之弊
卷五一八 第 1b 页
也悖。(一作朴)烦之甚也乱。用其道行其位者。历选百千不得
十数。嘻。才难不其然乎。开元中。公七岁。见丞相始兴张公
九龄。张骇其聪异。授以属辞之要。许以辅相之业。洎始兴
殁。不六十载。公果至宰相封侯。有文集二十卷。其习嘉遁。
则有沧浪紫府之诗。其在王庭。则有君臣赓载之歌。或依
隐以玩世。或主文以谲谏。步骤六义。发扬时风。观其词者。
有以见上之任人。始兴之知人者已。初太上当阳。公以处
士延登内殿。实敷黄老之训。至德初。宣皇以元良受禅。

卷五一八 第 2a 页

公则献泰阶颂。昭纂尧之道。睿文以广平伐罪。公则握中
权之柄。参复夏之功。大德不官。既追五岳之隐。大用不器。
终践代天之职。方将熙庶工以成邦教。载直笔以修唐书。
命之不融。凡百兴叹。既薨之来载。皇上负扆之暇。思索时
文。徵公遗编。藏之御府。于是公之文辞。光大一门。近岁肃
以监察御史徵诣京师。始得集录于公子繁。且以序述见
托。公之执友谏议大夫北平阳城亦谓子曰。邺侯经邦纬
俗之谟。立言垂世之誉。独善兼济之略。藏在册牍。载于碑
卷五一八 第 2b 页
表。唯斯言不可以不传于后。尝谓肃曰。吾子辞直。盍存乎
篇序。既咏叹之不足。因著其所以然。贻诸好事者。凡诗三
百篇。表志碑赞序议述又百有二十。其五十篇缺。独著其
目云。

** 秘书监包府君集序

文章之道。与政通矣。世教之污崇。人风之薄厚。与立言立
事者邪正臧否皆在焉。故登高能赋。可以观者。可与图事。
诵诗三百。可以将命。可与专对。若子产入陈。以文辞为功。
仲尼弟子。用文学命科。文学者或不备德行。德行者或不
兼政事。于戏。才全其难乎。有唐故秘书监丹阳公包氏讳
卷五一八 第 3a 页
佶字幼正。烈考集贤院学士大理司直赠秘书监讳融。实
以文藻盛名。扬于开元中。洎公与兄起居何。又世其业。竞
爽于天宝之后。一动一静。必形于文辞。由是议者称为二
包。孝友之美。闻于天下。拟诸孔门。则何居德行。公居政事。
而偕以文为主。不其伟欤。讽谕其从政。则执度行志。率诚
会理。不苟晦昧以挠其守。故其言体要。而动有事功。易称
君子之光。传美忠文之实。公之谓也。

** 常州刺史独孤及集后序

大历丁巳岁夏四月。有唐文宗常州刺史独孤公薨于位。
卷五一八 第 3b 页
秋九月既葬。门下士安定梁肃。咨谋先达。稽览故志。以公
茂德映乎当世。美化加乎百姓。若发扬秀气。磅礡古训。则
在乎斯文。斯文之盛。不可以莫之纪也。于是缀其遗草三
百篇为二十卷。以示后嗣。乃系其辞曰。夫大者天道。其次
人文。在昔圣王以之经纬百度。臣下以之弼成五教。德又
下衰。则怨刺形于歌咏。讽议彰乎史册。故道德仁义。非文
不明。礼乐刑政。非文不立。文之兴废。视世之治乱。文之高
下。视才之厚薄。唐兴。接前代浇醨之后。承文章颠坠之运。
王风下扇。旧俗稍革。(一作作者迭起)不及百年。文体反正。其后时
卷五一八 第 4a 页
寖和溢。而文亦随之。天宝中作者数人。颇节之以礼。洎公
为之。于是操道德为根本。总礼乐为冠带。以易之精义。诗
之雅兴。春秋之褒贬。属之于辞。故其文宽而。直而婉。辩而
不华。博厚而高明。论人无虚美。比事为实录。天下凛然。复
睹两汉之遗风。善乎中书舍人崔公祐甫之言也。曰常州
之文。以立宪诫世褒贤遏恶为用。故议论最长。其或列于
碑颂。流于咏歌。峻如嵩华。浩如江河。若赞尧舜禹汤之命。
为诰为典。为谟为训。人皆许之。而不吾试。论道之位。宜而
不陟。诚哉。公讳及。字至之。秘书监府君之中(一作第四)子。道与
卷五一八 第 4b 页
之粹。天授之德。聪明博达。刚毅正直。中行独复。动静可则。
孝弟(一作仁厚)积为行本。文艺成乎馀力。凡立言必忠孝大伦。
王霸大略。权正大义。古今大体。其中虽波腾雷动。起伏万
变。而殊流会归。同志于道。故于赋远游颂啸台。见公放怀
大观。超迈流俗。于仙掌函谷二铭延陵论八阵图记。见公
识探神化。智合权道。于议郊祀配天之礼吕諲卢弈之谥。
见公阐明典训。综覈名实。若夫述圣道以扬儒风。则陈留
郡文宣王庙碑福州新学碑。美成功以旌善人。则张平原
颂李常侍姚尚书严庶子韦给事韦颖叔墓铭郑氏孝
卷五一八 第 5a 页
行记李睢阳杨怀州碑。纂世德以贻后昆。则先秘书监灵
表。陈黄老之义。于是有对策文。演释氏之奥。于是有镜智
禅师碑。论文变之损益。于是有李遐叔集序。称物状以怡
情性。(一作称物状之美而畅其情性)于是有琅琊溪述卢氏竹亭记。抒久
要于存殁之閒。则祭贾尚书相里侍郎元郎中(一作员外)李叔
子文。其馀纪物叙事。一篇一咏。皆足以追踪往烈。裁正狂。
噫。天其以述作之柄授夫子乎。不然。则吾党安得遭遇乎
斯文也。初公视肃以友。肃仰公犹师。每申之话言。必先道
(一作德礼)而后文学。且曰。后世虽有作者。六籍其不可及已。
卷五一八 第 5b 页
荀孟朴而少文。屈宋华而无根。有以取正。其贾生史迁班
孟坚云尔。唯子可与共学。当视斯文。庶乎成名。肃承其言。
大发蒙惑。今则已矣。知我者其谁哉。遂衔涕为叙。俾来者
于是观夫子之志。若立身行道。始终出处。皆载易名之状。
故不备之此篇。

** 补阙李君前集序

文之作。上所以发扬道德。正性命之纪。次所以财成典礼。
厚人伦之义。又其次所以昭显义类。立天下之中。三代之
后。其流派别。炎汉制度以霸。王道杂之。故其文亦二。贾生
卷五一八 第 6a 页
马迁刘向班固。其文博厚。出于王风者也。枚叔相如扬雄
张衡。其文雄富。出于霸涂者也。其后作者。理胜则文薄。文
胜则理消。理消则言愈繁。繁则乱矣。文薄则意愈巧。巧则
弱矣。故文本于道。失道则博(一作传)之以气。气不足则饰之
以辞。盖道能兼气。气能兼辞。辞不当则文斯败矣。唐有天
下几二百载。而文章三变。初则广汉陈子昂以风雅革浮
侈。次则燕国张公说以宏茂广波澜。天宝已还。则李员外
萧功曹贾常侍独孤常州比肩而出。故其道益炽。若乃其
气全。其辞辨。(一作其辞源辨博)驰骛古今之际。高步天地之閒。则
卷五一八 第 6b 页
有左补阙李君。君名翰。赵郡赞皇人也。天姿朗秀。率性聪
达。博涉经籍。其文尤工。故其作。叙治乱则明白坦荡。纾徐(
一作馀)条畅。端如贯珠之可观也。陈道义则游泳性情。探微
豁冥。涣乎春冰之将泮也。广劝戒则得失相维。吉凶相追。
焯乎元龟之在前也。颂功美则温直显融。协于大中。穆如
清风之中人也。议者又谓君之才。若崇山出云。神禹导河。
触石而弥六合。随山而注巨壑。盖无物足以遏其气而阂
其行者也。世所谓文章之雄。舍君其谁欤。弱冠进士登科。
解褐卫县尉。其后以书记再参淮南节度军谋。累迁大理
卷五一八 第 7a 页
司直。天子闻其才。召拜左补阙。俄加翰林学士。夫士之处
世。用舍系乎才。进退牵乎时。始君筮仕。值蔽善者当路。故
屈于下位。(天宝末房公琯韦公陟荐公充史官谏司之任
当国者不听乃已)中岁多难。时方用武。故委于外藩。及夫入宣室
而挥宸翰也。方用人文以饰王度。则因疾罢免。嘻。昔之君
子贤人。运与事并。得信其志者寡矣。其馀属雅道丧缺。黄
钟毁弃。若孟子轗轲。士安多病。亦何可胜论。惟斯文足以
振当世。馀烈足以遗后嗣。此之谓不朽。君既退。归居于河
南之阳翟。家愈贫而禄不及。志愈迈而文益壮。暇日以尝
卷五一八 第 7b 页
所述作三十卷。目为前集。命予序之。君与予实有伯喈仲
宣之义。故书于篇。

** 中和节奉陪杜尚书宴集序

沛乎圣人。在穆清之中。合四序。茂万物。谓二月之吉。殷天
人之和。肇以是日。为中和节。原夫中以立天下之本。和以
通天下之志。明君所以总万邦也。奉时以协气。播气以授
人。元侯所以承王命也。于时上元甲子之六岁。地平天成。
河清海晏。君臣高会。由内及外。粤我主公牧扬州。领东诸
侯。既承湛露之泽。且修式燕之礼。乃邀中贵人。及我上介
部从事。列将偫吏。大官重客。峨星弁。执象笏。脱剑曳绶。列
卷五一八 第 8a 页
于宾席者。百有馀人。火旗在门。雷鼓在庭。合乐既成。大庖
既盈。左右无声。旨酒斯行。乃陈献酬之事。乃酣无算之饮。
于是偫戏坌入。丝竹杂遝。毬蹈槃舞橦悬索走之捷。飞丸
拔距扛鼎踰刃之奇。迭作于庭内。急管参差长袖袅娜之
美。阳春白雪流徵清角之妙。更奏于堂上。风和景迟。既乐
且仪。自朝及暮。惟节有度。君子谓福禄之所浃。在是命矣。
既醉。小子辄起而言曰。大君有命。令节兹始。我公宴喜。于
以受祉。歌以发德。诗以颂美。于胥乐兮。胡可废己。公曰善。
乃俾坐客。偕以六韵成章。授为序。上以志王泽所及。次以
卷五一八 第 8b 页
纪方镇之欢。末以示将来盛事云尔。

** 晚春崔中丞林亭会集诗序

德充则体和。道胜则境静。抑常理也。前左冯翊崔公。意遗
富贵。迹叶幽旷。与浩气为徒。故不导引而寿。以善闭为事。
故无江湖而閒。春池始平。芳草如织。乃启虚馆。延偫贤。鸣
琴漉酒。以侑谈笑。搴英玩华。以赏景物。修竹满座以环合。
紫藤垂旒以萦结。地有沧洲之趣。鸟无城郭之音。信上智
之高居。人閒之方外者也。于时众君子饱公之和。惜日不
足。顾相谓曰。夫养正在我。叙位在时。今朝廷虚老更之席。

卷五一八 第 9a 页

以待园绮。公实旧德。行将论道不暇。焉可晦而息乎。盖诗
可以兴。可以偫。盍歌咏之。以志斯会。且用祝公以君子万
年。受兹介福焉尔。

** 贺苏常二孙使君邻郡诗序

古之厚风俗。美教化。必播于歌咏。垂于无穷。故风有二南
之什。传称兄弟之政。其事尚矣。二孙邻郡诗者。前道州刺
史李萼贺晋陵吴郡伯仲二守之作也。二公修懿文之烈。
成变鲁之政。地无夹河之阻。人有同舟(一作风)之乐。抑近古
卷五一八 第 9b 页
未之有也。故道州诗而美之。属而和之者。凡三十有七章。
溢于道路。盖云盛矣。初伯氏用雅度硕画。掌柱下史。(一作
方书)出壅麾幢。四领江郡。仲氏以茂学达才。由尚书郎贰
京兆守上饶。兴元贞元閒。偕以治行闻。天子器之。于是仲
有吴苑之寄。伯受晋陵之命。自庱亭以东。禦儿以北。面五
湖。负大江。列城十二县。环地二千里。政教同和。风雨同节。
礼让同俗。熙熙然有太平之风。每岁土膏将起。场功向毕。
二公各约车舆。将命者十数人。循行邑里。劳之斯耕。喻之
斯藏。民乐其教。且饱其和。然后用笾豆斝。展友爱于交壤
之次。绰绰怡怡。有裕有欢。二邦之人。于斯观德。可谓之荣
矣。

卷五一八 第 10a 页

本夫诗人之志有四焉。美其德。美其位。美其政。美其邻。信
可以编诸唐雅。昭示后学。岂止于涂歌里诵。遐迩悦慕而
已。肃尝辱二公之眷。谨序篇首。庶采诗者得之。陈于太师。
以知吴风。

** 周公瑾墓下诗序

昔赵文子观九原。有归欤之叹。谢灵运适朱方。兴墓下之
作。或怀德异世。或感旧一时。而清词雅义。终古不歇。十三
年春。予与友人欧阳仲山旅游于吴。里巷之閒。有坟岿然。
卷五一八 第 10b 页
问于人。则曰吴将军周公瑾之墓也。予尝览前志。壮公瑾
之业。历于遗墟。想公瑾之神。息驾而吊。徘徊不能去。昔汉
纲既解。当涂方炽。利兵南浮。江汉失险。公瑾尝用寡制众。
挫强为弱。燎火一举。楼船灰飞。遂乃张吴之臂。壮蜀之趾。
以魏祖之雄武。披攘踯躅。救死不暇。袁彦伯赞是功曰。三
光三分。宇宙暂隔。富哉言乎。于是时弥远而气(一作名)益振。
世逾往而声不灭。有由然矣。诗人之作。感于物。动于中。(一
作感于物象)发于咏歌。形于事业。事之博者其辞盛。志之大者
其感深。故仲山有过墓之什。廓然其虑。粲乎其文。可以窥
盘桓居贞之道。梁父閒吟之意。凡有和者。当系于斯文。

卷五一八 第 11a 页

** 游云门寺诗序

上德与汗漫为友。无江海而閒。其次则仁智相从。有山水
为乐。故合志同方。贤者有柴桑之隐。游道同趣。吾徒为云
门之会。其造适一也。先会一日。沙门释去諠命我友。相与
探玉笥。上会稽。然后溯若耶。过凤林而南。意欲脱人世之
羁鞅。穷林泉之遐奥。于是舍舟清澜。反策閒原。递杳霭而
历岖嵚。入深翠以泛回环。遂至于云门。观其偫山謺翠。秦
望拔起。五峰巉巉。列壑沈沈。上摩碧落。旁涌金界。其下则
卷五一八 第 11b 页
百泉会流。蓄为澄潭。涵虚镜彻。激濑玉漱。泠泠之声。与地
籁唱和。不待笙磬。而五音迭作。眺听不足。则凝思宴息。恍
焉疑诸天楼观。列在咫尺。庭衢之中。别有日月。既而动步
真境。静聆法音。合漆园一指之喻。(一作论)诣净名无住之本。
万累(一作虑)如洗。百骸坐空。视松乔为弱丧。轻世界于枣叶。
盖道由境深。理自外奖故也。昔之远公纪庐山。谢客题石
门。道流胜赏。今古一贯。曷可不赋。贻云山羞。乃各为诗。以
志斯会。同乎道者。有陇西李公受高阳齐霞举。约会未至。
亦请同赋此篇。用广夫游衍之致云。

** 送谢舍人赴朝廷序

卷五一八 第 12a 页

初公以文似相如。得盛名于天下。大历再居献纳。俄典书
命。时人谓公视三事大夫。犹寸步耳。尔来六七年。同登掖
垣者。已迭操国柄。而公方自庐陵守入副九卿。器大举迟。
不其然欤。前史称汉文帝对贾生语至夜半。且有不早见
之叹。矧公才为国华。识与道并。当钦明文思之日。继宣室
前席之事。必将敷陈至论。超履右职。使贤能者劝。彼棘寺
竹刑。岂君子淹心之地乎。亦既撰吉。晋陵主人于夫子有
中朝班列之旧。是日惜欢会不足。乃用觞豆宴酬。以将其
卷五一八 第 12b 页
厚意。意又不足。则陈诗赠之。属而和者凡十有一人。小子
适受东观之命。从公后尘。行有日矣。存乎辞者。祗以道诗
人之意而已。至于瞻望不及之思。不敢自序云。

** 奉送泉州席使君赴任序

使君至德初以一命领太原尉。俄历御史参丞相军事。所
从之主。则李侍中王黄门其人。当时议者谓翰音上腾。非
决起所及。展转禄仕。三十馀年。乃以宰邑功次除晋安守。
其恬于名利如是。体命者欤。后时然乎。传称士任重而道
远。惟先尚书文公。茂德盛名。光乎前朝。吾子淑慎其身。荷
伯父覆露。银章皂盖。秩二千石。方将布王泽以牧闽人。得
卷五一八 第 13a 页
不谓重且远乎。行当变未善之俗。使至齐鲁。然后祗承优
命。超处蕃阃。乃其盛也。七月之吉。火云在天。征车徂东。瞻
望不及。所当慎者。残暑而已。岂以远道为戒哉。掺袂如之
何。序以道意。

** 送李补阙归少室养疾序

昔司马相如当汉六叶。为言语侍从之臣。今天子用人文
化成。亦以君有相如之才。擢居谏职。且掌宸翰。赋颂书奏。
粲然同风。夫君子之道。与命与时。三者并。则不期达而达。
不然。则或鼓或罢。或塞或通。是以长卿屡去其官。而君亦
卷五一八 第 13b 页
以疾退息。各其时也。君曩时祭夏圭(一作主)颂。比于驭龙射
虎。其词最盛。如夏云秋涛。变化腾涌。蔚乎当代。学者诵之。
及夫朝夕论思。上尤所器异。故乞身之表七上。而后赐告。
有以见圣王之爱才也。夫贤者境不静。则神不怡。身不安
则疾不去。故夫子暂游江湖。乐其静也。复还少室。就其安
也。易传称养正则吉。矧夫气甚和。志甚迈。兴愈赡而才未
竭。是行也。方憩于云林之中。陶然自养。以饵浩气。然后阶
浮云。翼疾风。登紫垣。步清汉。当此时。无妄之疾。抑自去不
暇。安肯住于肌肤閒哉。始君未为近臣。时论有积薪之叹。

卷五一八 第 14a 页

及其造退。朝廷厚优贤之礼。今也于归。君子赋考槃之诗。
此数者。足以观子之义。不可以不序焉尔。

** 送耿拾遗归朝廷序

国家方偃武事。行文道。命有司修图籍。且虑有阙文遗编。
逸诗坠礼。分命史臣。求之天下。若汲冢墓陵山穴之徒。必
从而搜焉。拾遗耿君。于是乎拥轻轩。奉明诏。有江湖之役。
黾勉已事。将复命阙下。七月乙未。改辕而西。将朝夕论思。
左右帝扆。用广夫天禄石渠之籍。托讽于吟咏情性之作。
卷五一八 第 14b 页
当尧舜之聪明。魏丙之谟猷。以拾遗之才之美。其翰飞远
迩。不可度已。众君子盖将贺不暇。彼吴秦离别。于我何有。
作者之志。小子承命而序之。

** 送朱拾遗赴朝廷序

上将以道莅天下。先命大臣举有道以备司谏。故朱君长
通有拾遗之拜。时议以为明天子在上。百僚奉职于下。化
既成矣。而犹广献纳以通讽谕。圣人之心其至矣。初长通
以比兴之文。名震翰林。又以元远之致。升闻天朝。其静也。
眄沧海以遂志。其动也。披白云以受诏。吴中贤士大夫。相
贺不暇。长通方移疾饵药。不出东山者三年。或曰。以君之
卷五一八 第 15a 页
才之识。宜行而止。宜语而默。且君命召。其可以久乎。由是
不俟驾。亦不敢言病。献岁之吉。涉江而西。夫宴息以宏道。
由道以致远。位在乎忠。道在乎辞。盖拾遗之志如此。彼离
别之难。秦吴之远。前期之不易。皆付之樽中可也。又曷足
置于心胸閒。偫贤于是乎酒酣歌诗。以代杂佩之赠。

** 送窦拾遗赴朝廷序

至哉圣人。在穆清之中。注意左右献纳之臣。于是扶风窦
易直由华阴令擢拜左拾遗。诏下之日。士大夫相见而喜
曰。易直举矣。直道其行乎。顷之。会国家举风力以变元气。
卷五一八 第 15b 页
阐文明以张四维。上曰。五谏寂寥。七臣安在。由是献可弼
违者悚以奉职。而君亦朝服贲然。时然后行。七月初吉。整
车祀軷。安定梁肃举觞以祝曰。夫有其道而不得其位。得
其位而不得其时。昔人所以为叹也。君以懿文当百寮师
师之盛。履王臣謇謇之位。行见夫刺带彤墀之下。高议明
堂之侧。宣上德。抒下情。唯夫子是望。彼吟咏风骚。优游平
勃之事。又曷足为长者言耶。非歌诗无以见惜别之志。不
可以不赋。

** 送韦拾遗归嵩阳旧居序

卷五一八 第 16a 页

高人出于华族。冠冕处乎山林。于士仪见之矣。在魏周际。
逍遥韦公。语默之閒。全清净之道。閒馀二百载。之子以纯
懿贞粹。追烈祖之踪。一门清风。光映今古。可谓全美也已。
初士仪与孔君述眷同隐于嵩邱。上嗣位。举逸民。孔以谏
议大夫徵。且调护太子。乘舆还自汉中。吾子方徜徉于松
桂之下。鹤板入谷。拜左拾遗。固辞献纳之任。遂有江湖之
适。议者称孔之兼善。吾子之自得。出处一辙。消息同符。然
后知刻意而高。待时而动者。俱失其道理矣。扬州刺史杜
卷五一八 第 16b 页
公。蕴伊邵之望。悦禽息之风。士仪依仁游道。几历寒暑。既
浩然有归思。乃忽乎以将行。子尝同召谏官。同被儒服。所
不同者。执李公之御。与蹈颍阳之尘而已。会脱缰锁。随烟
霞。访吾子于嵁岩之侧。岂或碌碌久为躁静之异乎。先言
寄怀。且以序众君子考槃之什。

** 奉送刘侍御赴上都序

才全者必几于道。志正者必安于时。初刘君以文章游翰
林。深于文者以公干越石为比。中岁有迈世志。脱略缨弁。
住江湖閒。论者又比之阮始平陶元亮。未几。诏掌柱下方
书。出参蜀汉军事。俄复自适其适。道岷江。浮湘潭。历敷浅
卷五一八 第 17a 页
原而东。君子谓君涉履所至。拟司马子长。遂留滞吴南。以
道自居。其名益振。其致愈远。向非才全志正。又曷由光茂
如是乎。今轩尧在上。伊傅作辅。方举贤能。以熙众职。故刘
君朝服贲然。将如京师。御史延陵包公。祖而觞之。且曰。易
传不云。立诚以居业。论语不云。邦有道则智。吾子居可大
之业。当则智之时。是往也。将贺不暇。岂怆别乎。二三子尚
未醉。盍各赋诗。以代疏麻瑶华之赠。中丞既歌首章。命和
者用古意。皆以一百字成之。凡七篇。

** 送周司直赴太原序

卷五一八 第 17b 页

今年春。上以副丞相鲍公领太原尹。假节主河东诸侯。北
门宴闲。夷夏是赖。秋七月。其部从事大理司直周颂自广
陵赴焉。是宜复命。礼也。初朝廷谓晋阳国家之丰沛。天下
劲兵所处。故以推毂之任付鲍公。公谓三军经用。仰淮湖
之馈。非仁智不足任也。故以汎舟之役咨司直。司直器略
宏远。文敏忠信。夫文则经远。敏则有功。忠信则厚事。三务
既成。单车而还。议者谓司直道将光大乎。不然。时之与才。
何其参会也。夫蹑搏风之便者。其翼必大。搆大厦之重者。
其材必广。顷鲍公田尚书郎为韩侯之佐。三四年閒。董戎
卷五一八 第 18a 页
于藩。穆如清风。文武为宪。以司直之懿文硕画。翔集翰林
之上。陵厉之势。不可度已。非光大而何。士有不佞。尝辱盛
府之召。之子于役。我心载驰。因赋思雁门一章。盖取夫欲
往从之。路远莫致云尔。

** 送前长水(一作安)裴少府归海陵序

秋风木落。临水一望。远客之思多矣。而裴侯复告予将归
故国。伤怀赠别之诗。于是乎作也。夫道胜则遇物而适。文
胜则缘情而美。裴侯温粹在中。英华发外。既乘兴而至。亦
虚舟而还。与夫泣穷途咏式微者。不同日矣。若悲秋送远
卷五一八 第 18b 页
之际。宋玉之所以流叹也。况吾侪乎。

** 送皇甫七赴广州序

予同郡皇甫生。肤清气和。敏学而文。尝纂家范数千言。自
远祖汉太尉晋元晏先生以还。门风世德。焕耀篇录。生聿
修之志可观矣。予闻玙璠在璞。与珷玞等耳。及夫琢而成
器。则价重当世。以吾子之质。且琢之不已。名者公器。其可
避乎。镇南杜公。负佐世之才。有盛名于天下。门闾之宾。唯
吾子属。斯往也。亦以赴知己而沽善价。吾侪赠之以诗。盖
勉行而已。岂以远道为戒乎。唯酒可以破别愁。众君子不
卷五一八 第 19a 页
可以不醉焉尔。

** 送张三十昆季西上序

恒卫大陆之閒。土厚风淳。世生伟人。其大名大节之后。著
于天下。唯张氏为盛。曩予得其叔季。曰芃曰苞。始冠章甫。
游翰林。盖相知矣。而未深也。閒八九年。又相遇于江淮閒。
则叔也秀才登科。已知名于代。季也立诚居业。为后进之
表。加以直强毅。恭宽信敏。文史足用。弛张不穷。向吾所称
土风伟人。盖此也。今年。上求士于四方。扬州牧扶风公尝
得叔为门闾之宾。因以充选。议者谓扶风举贤不避亲。叔
卷五一八 第 19b 页
得举不以私。则其才可知也。季属文以气为主。以经为师。
慕宗伯之贤。从州党之赋。则其志可知也。始大历末。予应
诏至京师。时子伯氏以文德都丝纶之任。博约之道。于予
最深。绝弦之悲。仰前修而未远。断金之契。于吾子而益厚。
别者人所不免。况予情乎。凡道不合则信不深。言不尽则
意不见。序所以尽言而信道焉尔。无金玉尔音焉。

** 送郑子华之东阳序

郑侯身甚否而意甚泰。家愈贫而学愈富。言政必及王。言
性必及道。言文必及经。而动不踰闲。贞不绝俗。年出三十。

卷五一八 第 20a 页

其志未光。抑有由哉。夫风之行也。则万窍怒号。时之止也。
不能动纤毳。士不用则块尔而已。遇则云蒸雨随。是牵于
时而不由于已。郑侯虽有洛下之才。淹中之学。其如时止
何。传曰。美恶周必复。吾子困于臲卼。星几周矣。或者其将
复乎。予材薄体弱。曩遇晋陵守独孤公。方执文柄。为当时
律度。见视有终日不违之叹。公既问服。予将绝弦。寝门衔
悲。适觏吾子。子即晋陵之出也。一见而观其礼。再见而同
其志。志同而忘其言。悲叹两集而不知其止。迩来盖一纪
卷五一八 第 20b 页
矣。诗人赋繁霜之月。予滞于吴。子游东阳。当逆旅之次。送
乘桴之士。命旨酒。登高楼。酣歌气振。人莫知者。夫物不可
以终聚。必受之以散。离会不纪。何用文为。既而叙行。且以
见志。

** 送灵沼上人游寿阳序

上人形就而心和。行独而志洁。辱与仆游。殆三十年矣。初
用文合。晚以道交。淡而文。文而敬。他人未之知也。今年春。
予有幽忧之疾。谒长桑氏于东南。上人以无住为乐。将迈
乎寿阳。相待形骸之外。相忘江湖之上。比夫世閒重事者。
不同日矣。彼都人士高阳许生孟容开封郑侯通诚。皆于
卷五一八 第 21a 页
上人有忘言之契。想与夫二君道旧之暇。必荷锡而游。问
小山丛桂何在。濠上鯈鱼乐否。子至东越。亦访支许故事。
归而于虎邱之精庐。先出后期。以志少别云尔。

** 送沙门鉴虚上人归越序

至人不在方。实相无所住。此沙门鉴虚所以顺理而随世
也。适游皇都。谈天于重云之殿。今也于归。将休于沃洲之
山。泛然无事。独与道俱。遇物成不迁之论。閒吟有定后之
作。可谓远也矣。曩予师来越。业天台之道。追石门之游。尔
来已十数年。长松飞泉。寝寐吟想。送子于往。情如之何。东
卷五一八 第 21b 页
南高僧有普门元浩。予甚深之友也。相遇之际。幸说鄙夫
扰扰俗状。且当澡灌心垢。再期于无何之乡。

** 送皇甫尊师归吴兴卞山序

尊师以齐物为师。抱神为事。有年数矣。外则质貌苍古。遗
是非于耳目。内则冲气浩然。卷虚无于橐籥。常诵道德上
下篇。往来吴中诸山。如浮云独鹤。自适其适。吾陋。且遁迹
不暇。又焉识其所以。戊辰仲夏。觌于山阴精舍。于时方牧
追右军许迈之期。下走作壶邱禦寇之遇。亦既合契。于焉
饱和。百骸自理。滓浊如洗。先是师藏道书于卞山之下。留
卷五一八 第 22a 页
止未几。忽乎将行。不受一毫之施。且轻千里之别。有以见
无待之情矣。予欲脱形神于鞅绊。蹈方外之逸轨。有志未
就。心马火驰。命养空而游。相从于赤水之上。师乎师乎。斯
言不苟也夫。

** 送韦十六进士及第后东归序

益都有司马扬王遗风。生尝薄游西南。览其江山。颇奋文
辞。叹蜀解嘲四子讲德之式。及夫秀士升贡。有司处之以
上第。时辈归之以高名。飘飘然有排大风摩青天之势。今
岁后四月。谢诸朋游。轻骑东出。且以五綵之服。拜庆于庭
卷五一八 第 22b 页
闱。荣哉孝乎。是往也。予尝与生为五湖之游矣。今则系在
柱下。不能奋飞。送归如何。为愧为羡。大雅云。敬慎威仪。以
近有德。盖虽有杂佩。不如此诗。辍而为好。以志少别。

** 送元锡赴举序

自三闾大夫作九歌。于是有激楚之词。流于后世。其音清
越。其气凄厉。吾友君贶者。实能诵遗编。吟逸韵。所作诗歌。
楚风在焉。初元之明年。予与君贶兄洪俱参淮南军事。属
河外尘起。羽书狎至。每沈迷簿领之际。一见夫人清扬。则
烦襟洗如也。又常爱其人也。澹然其静也。旷然其适也。泛
卷五一八 第 23a 页
然其无不与也。且从宾荐之礼。以赴扬名之期。又见其志
也。秋气云暮。芜城草衰。亭皋一望。烽戍满目。边马数声。心
惊不已。感离别于兹辰。限乡关于远道。孰曰有情。而不叹
息。伤时临歧者。得无诗乎。

** 维摩经略疏序

圣非道不生。道非教不明。教非人不行。是三者相依而住。
道有大小权实。故净名以在家成化。人有圣贤浅深。故智
者以初依启法。然后因言遣言。即象忘象。俾后学有以得
正真之终始。游道义之门户。祖而述之。存乎其人。天台上
卷五一八 第 23b 页
人比邱然公。纂智者之法裔。探毗耶之妙赜。一贯文字之
学。会归解脱之渊。以为昔智者大师之演是经也。备偏圆
顿渐之义。尽方等生苏之体。其旨远。其道微。微言在兹。兹
用不惑。故常外阐其训。内澄其照。凡百学者。望崖而归。尝
谓门弟子曰。祖师所述。其道甚著。而嗜者或病其繁。习精
者则遗其粗。吾欲因而就之。以伸其教。删而裁之。以存其
要。何如。弟子比邱众作礼以请。公于是削其浮辞。合为十
轴。不失旧则。其义惟明。与前部偕行。号为净名略疏。原夫
圣人有以见生生根器之不齐也。故用四教五味。经而
卷五一八 第 24a 页
纬之。有以见万法弛张之不殊也。故用一道一乘。会而成
之。然则圣人随感以利物。故其数不得不差。贤哲因感以
立诚。故其业不得不传。观其所感。则毗耶之与天台。杜口
之与立言。虽阶位不同。广略异宜。至于赴机施化。其揆一
也。肃尝受经于公门。游道于义学。虽钻仰莫能。而嗟叹不
足。故序其述作之所以然著乎辞。疏成之岁。岁在甲辰。吾
师自晋陵归于佛龛之夏也。

** 陪独孤常州观讲论语序

晋陵守河南独孤公。以德行文学。为政一年。儒术大行。与
卷五一八 第 24b 页
洙泗同风。公以为使民悦以从教。莫先乎讲习。括五经英
华。使夫子微言不绝。莫备乎论语。于是俾儒者陈生。以鲁
论二十篇。于郡学之中。率先讲授。乃季冬月朔。公既视政。
与二三宾客。躬往观焉。已而公遂言曰。昔文翁用儒变蜀。
蜀至于鲁。当大历初元。新被兵馑之苦。今御史大夫赞皇
李公为是邦。悯学道阙。开此庠序。自后孝秀并兴。与计偕
者岁数十人。子衿之诗。起而复废。乡饮酒之礼。废而复兴。
至于今。风俗遂敦。美矣哉。仁人之化也。抠衣之徒。承其波
流。得不勉欤。既诲而厉之。又悦以动之。朱轮迟迟。逮暮
卷五一八 第 25a 页
而归。士有获在左右。睹公之施教。退谓人曰。夫四时继气
而成物。仁贤继功而成化。是学校也。非赞皇不启。非我公
不大。鼓之以经书。润之以仁义。君子得之。以修词立诚。小
人仰之。以迁善远罪。泱泱乎不知所以然。以致夫政和而
人泰。旧史记前召后杜。而南阳移风。民到于今称之。矧赞
皇植学之本。与我公道之以德。德则有成。而未播于叙述。
后人谓之何哉。鄙不佞。谨纪公之雅训。或传诸好事者云
尔。

** 导引图序

卷五一八 第 25b 页

气之贯万物也盛矣。本乎天者。资之以生。本乎地者。资之
以成。古之善为道者。知气之在人。不利则郁。郁则伤性。伐
其命而不可援也。于是乎张而翕之。导而引之。熊经鸟伸。
吐故纳新。使流于六藏。畅于四支。浃于肌肤之会。固其筋
骸之刺。然后百病不生。耳目聪明。可以保神。可以尽年。和
之至也。故歧伯得之。为轩辕师。广成子得之。千二百岁而
身不衰。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霸。后学得之。隐名山
而游人閒。寿考者不可详而纪矣。原其所出。皆以歧伯为
祖。有浮山隐居朱少阳者。得其术于黄帝外书。又加以元
卷五一八 第 26a 页
化五禽之说。乃志其善者。演而图之。被以章目。凡三篇。究
其所由。盖久视之门。户枢之善喻者也。少阳年涉期颐。神
气转壮。每至虚空之中。自试此法。或屈或伸。或盘或旋。或
回互翕辟。终日不倦。每振寂邮肯綮之际。必圭[:#AS-FBEC:●]石然响。
然用力甚微。而合于桑林之舞。此又技之甚尤异者也。暇
日以所述示予。予喜而序之。以寘篇首。俾博览者以知还
年之一路。道者之雅戏云。

** 观石山人弹琴序

天宝中。言雅乐者称马氏琴。石侯尝得其门而入矣。故其
卷五一八 第 26b 页
曲高。其声全。余尝观其操缦。味夫节奏。和而不流。淡而不
厌。凛其感人而忘夫佚志。已而谓余曰。鄙夫徒能弹之。而
至和乐独善其身。足使情反乎性。吾闻其语矣。未辨其方
也。敢问何为而臻哉。古之聪明睿智。其能为乎。余愀然曰。
善乎夫子之问。是道也。吾尝闻诸师矣。夫人生无其节则
乱。故圣人道之天和。作乐以救之。于是乎有五弦之琴。以
畅五音。以协五行。以宣五常。以纪五事。后世圣人。以为五
弦备其本而未行其变。变而裁之。莫先乎文武之用。于是
究夫刚柔。复益其弦者。非他也。文武之道也。亦犹八卦既
卷五一八 第 27a 页
列。复因而重之。然后既可以动天地而鼓万物。尽变化而
感鬼神。极圣人之能事。反百虑于一致。此琴之以为贵也。
故虞帝以之。乃歌南风。禹汤以之。而作夏頀。周文武以之。
万邦协和。卜代三十。成康以之。刑措不用。仲尼以之。见文
王之象而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若琴道不行。则君子之道
消。而王泽不下。故殷纣失之。而弃河海。幽厉失之。而周道
中绝。晋悼失之。师旷一弹而国大旱。琴之兴废。与理乱相
并。夫备殷荐以配祖考肃相。庶几神降。则不可废于郊庙
矣。若夫和平其志气。畅达于动用。使邪物不接。则不可废
卷五一八 第 27b 页
于律度矣。故自有国有家。下逮于庶人。莫不尤重焉。君子
所居。于是有左琴右书。士无故不彻。盖谓是也。周穆载云
和空桑龙门之琴。禹贡峄阳之桐以为之。历代善琴之士。
与幽兰白雪之号。则吾子其自知己。夫何言哉。问曰。若如
所云。则今之为琴者多矣。君子之风。何其未扇欤。对曰。琴
乐之雅者也。雅者正也。正者谓能宣正其声。而行正道。今
夫郑卫之移人久矣。其人或正。则其位未大。其位未大。故
正声未被。君子风薄。不其然乎。夫雅乐之所贵者。岂取清
商流徵不失度曲而已。彼各有所起也。言毕。石君善之。俾
卷五一八 第 28a 页
予纪其辞。遂号为序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