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四九三 第 17a 页
钦定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三

卷四九三 第 1a 页
 权德舆(十一)

** 送灵澈上人庐山回归沃洲序

昔庐山远公。钟山约公。皆以文章广心地。用赞后学。俾学
者乘理以诣。因言而悟。得非元津之一派乎。吴兴长老昼
公。掇六义之清英。首冠方外。入其室者。有沃洲灵澈上人。
上人心冥空无。而迹寄文字。故语甚夷易。如不出常境。而
诸生思虑。终不可至。其变也。如风松相韵。冰玉相叩。层峰
千仞。下有金碧。耸鄙夫之目。初不敢视。三复则淡然天和。
晦于其中。故睹其容览其词者。知其心不待境静而静。况
卷四九三 第 1b 页
会稽山水。自古绝胜。东晋逸民。多遗身世于此。夏五月。上
人自炉峰言旋。复于是邦。予知夫拂方袍。坐轻舟。溯沿镜
中。静得佳句。然后深入空寂。万虑洗然。则向之境物。又其
稊稗也。鄙人方景慕企尚之不暇。焉敢以离偫为叹。

** 送浑沦先生游南岳序

予丱岁时。遇浑沦于荆溪。徒见其山巾羽衣。有元古之貌。
瞻敬不暇。未遑问道。倏然一别。俄六七年。今兹献春。相访
于练湖之滨。药囊藜杖。就馆于我。参希夷之旨。析万物之
卷四九三 第 2a 页
理。皆发于全朴。冥于大道。非夫人之为道。道乌乎在。尝以
郭氏注庄生之书。失于吻合万物。物无不适。然则桀骜饕
戾。无非逐性。使后学者懵然不知所奉。因自为注解。并作
三十三篇指要。佳言精理。特出古人之右矣。夫然者。睹其
容则鄙吝无自入。闻其言则和易浃于内。两忘所得。得之
至也。既而振拂屦杖。超然远游。浮洞庭。涉庐阜。然后挥手
人世。南登衡山。将长往而不返耶。或暂游人閒。而不可得
见之耶。予风波之人。未脱世累。得以愚薄自全。静每造适。
今日之别。在于忘言。

卷四九三 第 2b 页

** 送邱颖应制举序

邱侯文似相如。而检度过之。则令名贵仕。何逃吾彀。故前
年举秀才上第。今之应诏诣公车。方今皇明照烛。茂遂生
物。修西汉旧典。详延天下方闻之士。而之子世父冠貂蝉。
叔父冠惠文。皆以清词重当世。则文学政事。子之家法。冥
冥戾天。实自兹始。因想夫危冠博带。与诸儒受诏论思。应
对于彤墀之下。亦当明三代之损益。厚七教于风俗。使百
执事倾听属目。成圣朝不讳之盛。夫如是。则鄙夫安于南
亩。得以柴车角巾。展岁事于田畯。歌由庚华黍之诗。为惠
卷四九三 第 3a 页
大矣。若与彼滔滔逐进者汩其波流。使晁错董仲舒之徒
颛美于汉。非始望也。邱侯勉旃。

** 送陈秀才应举序

文章之道取士。其来旧矣。或材不兼行。然其得之者。亦已
大半。故筮仕之目。以东堂甲科为美谈。颍川陈侯。以色养
力行之馀。辄工诗赋。长波清澜。浩浩不穷。初未觏止也。屯
田柳郎中为予言之。且诵其佳句曰。地偏云自起。月暮山
更深。及获其卷。又有过于是者。踠骕骦。椟干将。恬然褒衣。
以否为泰久矣。今年秋。驱车江濆。献赋京师。叩予柴门。惠
卷四九三 第 3b 页
然见别。予以鄙略。亦尝志于文。顷年迫知已之眷。辱沾官
命。故每客有为卿大夫所荐举计偕者。其于饯軷。或谂之
以言。今于陈侯。犹前志也。

** 送独孤孝廉应举序

取士以孝秀二科。古道也。家有兼者。时论多之。君之偫从。
皆以文藻射策。或致位郎署。今孝廉又以温凊之馀。力行
居业。业茂行修。西游太学。吾知夫上第之后。衣春服。吟舞
雩。东还南徐。拜庆堂下。粲粲门子。经术发身。古人有俯拾
地芥之说。斯滥觞矣。

卷四九三 第 4a 页

** 送从兄南仲登科后归汝州旧居序

古者采诗以辩志。升歌以发德。系于时风。播为乐章。有不
类者。君子羞之。令兄能溯其末流。泳于深源。志之所之。不
迁于物。以为洙泗弟子。起予者商。而又嘉回之屡空。鄙赐
之屡中。故带经食力。耕于汝山之下。环堵蓬茨。若荫华榱。
逸韵丽藻。锵然在听。去岁临汝守首贤能之书。贡于仪曹。
瞻言正鹄。审固则获。前此亦尝失之矣。退实无愠。赢而不
嚣。盖能反诸已而已。且用廉贾之道故也。今将抵洛郊。历
卷四九三 第 4b 页
平阳。与贤诸侯交欢假道。然后自洛之汝。燕居中林。磅礡
古昔。务诸远大。莺出幽谷。鹏击南溟。将与偫从叔季。复修
异日之贺。岂止于今耶。南宫郎有雅知兄者。且与德舆为
僚。徵诗贶别。以附其志。谨序。

** 送马正字赴太原谒相国叔父序

正字服儒服。修儒行。馀力则缘情类事。作为清词。通历代
之歌咏。稽其质文。总其要会。尝出其所制三百馀篇以示
予。皆净如冰雪。粲若组绣。言诗者许之。结庐江南。退然食
力。奉诗书屦杖。为膝下欢。蓬蒿晏如。不改其度。每遇一胜
境。得一佳句。则怡然独哂。如获贵仕丰禄。恬于进趋。十年
卷四九三 第 5a 页
于兹。或谓之曰。邦有道。以贫贱为耻。时可动。以晏安为累。
况君族父相国以文武重望。为国宗臣。泽流北方。勋在王
府。安人禁暴。埽天下之灾祲。开府辟士。走四方之才隽。至
公之府者惟恐后。公待之如已失。况乎宗族之内。有之子
之才耶。相国元昆今左常侍汉阳公之领郡丹阳也。予方
侨居别部。备辱嘉荐。亟游其门。当时已见君新诗盈轴。日
至铃阁。夫如是。则其欢旧矣。又何疑焉。正字仍巾车撰日。
视远如迩。且以俟檄召驱传车而后行者为隘。吾徒伟之。
想夫趋辕门。会竹林。旆旌之下。时献歌颂。亦一时之盛也。
卷四九三 第 5b 页
予以贫病。不能远游。美太原之茂勋。感汉阳之深眷。送子
于往。实获我心。况与君同居里闬。静赏湖月。亦云旧矣。辱
命为序。所不敢辞。

** 送钮秀才谒信州陆员外便赴举序

清旭燕居。有秀才钮氏。以儒者衣冠。访我于衡门之下。用
文一轴。与刺偕至。访其行色。则曰将抵贤二千石陆上饶。
然后自江而西。射策上国。且上饶以伟词迈气。待东南之
士。士至必循分加礼。繇是褒衣之徒。耻不登其门。故殿中
韩侍御元直工为直词。尝贶若以序。故临海守李君子从
卷四九三 第 6a 页
父户部。皆以文艺风骚为师友。又贶若以诗。矧夫植文行
于内。亲仁贤于外。强学不倦。絜己以进。今兹行也。以桂林
一枝为己任。岂虚也哉。辱徵不腆。是用词达。

** 送郑秀才入京觐兄序

行为士本。文为身华。其或好华去本。失之弥远。鄙人结庐
湖滨。宴息多暇。常默以此求士。于去年得重表甥荥阳郑
公达。兼是二美。早为时贤所重。专学懿文。发于龆丱。温纯
积中。晦而不耀。非其徒不苟合。非其道不妄动。其于服先
训。食旧德。以日就章大。众君子识其将然。子之元兄。早岁
卷四九三 第 6b 页
登贤能之书。名声籍甚。而能在险立节。拔身幽陵。乃居谏
议。乃服金紫。言忠勇者是之。今郑生驾言上国。所以展友
于之庆也。亦当观光筮仕。俾花萼迭映。士林之美。将萃尔
伯仲乎。撰日言迈。访予告别。予亦漉旨酒。巾柴车。与一二
友出送于野。凡祖軷者。请偕赋棠棣之诗。

** 魏国公贞元十道录序

序曰。自夏书禹贡。周官职方。汉志地理。厥后史臣。继有其
书。国家将九夷丕冒。四海梯航。声朔过前古远甚。相国魏
公。明诚助化育。奥学穷古今。百揆师长。十年枢衡。赞端拱
卷四九三 第 7a 页
无为之风。以宥天下。王佐盛业。论著形焉。尝以为言区域
者。阔略未备。或传疑失实。于是献海内华夷图一轴。古今
郡国县道四夷述四十卷。尽瀛海之地。穷鞮译之词。陈农
不获之书。朱赣未条之俗。贯穿切劘。靡不详究。开卷尽在。
披图朗然。又撮其要会切于今者。为贞元十道录四卷。其
首篇自贞观初。以天下诸州。分隶十道。随山河江岭。控带
纡直。割裂经界。而为都会。在景云为按察。在开元为采访。
在天宝以州为郡。在乾元复郡为州。六典地域之差次。四
方贡职之名物。废置升降。提封险易。因时制度。皆备于编。
卷四九三 第 7b 页
而又考迹其疆理。以正谬误。采获其要害。而陈开置。至若
护单于府。并马邑以北。理榆林关外。宜隶河东乐安。自乾
元后。河流改故道。宜隶河南。合川七郡。北与陇坻。南与庸
蜀。回远不相应。宜于武都建都府。以恢边备。大凡类是者
十有二条。制万方之枢键。出千古之耳目。故今之言地理
者。称魏公焉。公之意。岂徒洽闻广记。以学名家而已哉。盖
体国远驭。不出户而知天下。亲百姓。抚四夷。真宰相之事
也。凡今三十一节度。十一观察。与防禦经略以守臣称使
府者。共五十。列于首篇之末。其三篇则以十道为准。县距
卷四九三 第 8a 页
州。州距两都。书其道里之数。与其四鄙所抵。其事覈。其言
详。闳览默识。精微错综。斯为至矣。德舆忝掖垣之属。承公
话言。盱衡屈指。珠贯冰释。辱命授。书其大端。辄罄斐然之
辞。岂扬不休之业。时贞元壬午岁夏四月。谨序。

** 张隐居庄子指要序

今之畸人。有隐居张氏者。治庄子内外杂篇。以向郭旧注
未尽采其旨。乃为之训释。犹惧学者之荡于一端。泥于一
说。又作三十三篇指要以明之。盖宏道以周物。阐幽以致
用。内外相济。始终相发。其文约。其旨明。累如珠贯。涣若冰
卷四九三 第 8b 页
释。既而以予尝所蕲向。俾叙而辨之。为道之用也。经天地。
该万物。内化者可以泽四海。外化者可以冥是非。訢然顺
物。内外偕化。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古之善为道者如此。洎
乎性命耳目之相轧也。不胜于物。则相辨相劘。徇乎无涯。
气耗乎名声之域。心斗于彼是之境。陈蠹滑湣。封执逆旅。
惧力不足。而偫奔舛驰。庄生哀其如是。乃退广柱下之说。
弛张变化。未始离乎道。用虚静恬淡无为为本焉。故其言
后王抚世也。则曰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其言君子
行道也。则曰时命。大行乎。则返一无迹。大穷乎。则深根宁
卷四九三 第 9a 页
极。窒乎欲。则曰休影息迹。达乎生。则曰外形委蜕。其放言
大观也。则齐彭殇。一尧桀。等周公于猿狙。比大舜于豕虱。
或至大适以为累。或至细乃牵乎用。斯岂穷乡一曲者所
能通。故有内外杂篇之异。然则道之于物。无不繇也。行之
者视其分随其方而揭厉之。则为家为邦。为仁为智。游之
泳之。日渐渍之。化与心成。不知所自。则昧者皦。躁者静。循
之而愈照。冥之而愈妙。撄宁悬解。岂远人哉。隐居之意。明
此而已矣。隐居者九垓。别号浑沦子。老于是学。遍游名山。
无常居。不粒食。与土木鸟兽同其外。而中明也如是。向使
卷四九三 第 9b 页
与漆园同代。如邱明受经于仲尼矣。其颜成子南荣趎之
徒与。予抠衣于君。实所辱命。粗举庄子之略。直书隐居之
志。以冠于篇。

** 唐银青光禄大夫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赠太傅常山文贞公崔祐甫文集序

昔舜禹之代。股肱昌言。以祗承于帝。修六府。叙九功。曰都
曰俞。交修一德。殷周之际。有伊训说命太保太师旅獒金
縢之书。以戴翼其代。皆有大烈。格于皇天。自三代已还。君
臣感会。何尝不经纬斯文。裁成百度。太傅文贞公。寅亮德
卷四九三 第 10a 页
宗。致建中之理。左辅右弼。缉熙光明。居中一岁。以至大病。
悯策尊名。为唐宗臣。公薨二十九岁。天子命公嗣子植为
右拾遗。植乃捧公遗文三十编。见咨论叙。德舆以为君子
消长之道。值乎其时。而文亦随之。得其时则章明事业。以
宣利泽。不得其时。则放言寄意。以摅志气。公自门子秀士。
被服荐绅。至于登大朝。筦宰政。四十年閒。作为文章。以修
人纪。以达王事。惧喜怒之不中节。故有作威诫。惩苟得之
害正。故有重请铭。恐匪人之干纪。故有与永王璘笺书。诮
时宰之不能上广聪明。故有台封说。悼谷风之诗废。故有
卷四九三 第 10b 页
僚友箴。虑法吏边吏之失其官守。故有[:#AS-8275:●]鼠议。是惟无作。
作则有补于时。以至于修事功。断国论。导志通理。昭明易
直。施于名命为雅诰。刻于金石无愧辞。康庄逸轨。卓荦浚
发。九流六艺。鼓舞奔走。陈思王所谓俨乎若崇山。勃乎若
蒸云。惟公信然。公姓崔氏。讳祐甫。字贻孙。博陵安平人。先
孝公之清德。与公始中终之盛烈。勒于帝籍。藏在惇史。升
公堂奥之君子。多为之撰录大较。以同人之中正。大有之
刚健。中庸之明诚。洪范之攸好德。艰贞践履。出入光大。皆
充其义如其文。尝试言之。天下公器也。匪皇极不乂。操柄
卷四九三 第 11a 页
者务广通则其弊以流。纵私回则其弊以没。以是至于纪
纲淆乱。官职耗废。败坏陵夷而不可为。务守者弊以隘。则
窘若梏拲。于是才滞而不发。事壅而不宣。其于病。王猷盭。
大伦也。及公平衡宰物。为之折衷。使文皇明皇之风。粲然
复兴。崇起教化。万方同轨。道协气宣。臻至理而无疠疵。为
仁由己。善善若不及。溯其心源。存乎斯文。君子曰。观文贞
之文而知其道。知其道然后知其理。古之易易也。昔公能
修先孝公之志。类其文章。赵郡李公遐叔实为之序。今植
亦能修公之志。而德舆无似。惧辱命焉。凡九百二十篇。为
卷四九三 第 11b 页
一家之言云尔。

** 唐赠兵部尚书宣公陆贽翰苑集序

尝读贾谊书。观其经制人文。铺陈帝业。术亦至矣。待之宣
室。恨得后时。遇亦深矣。然竟不能达四聪而尽其善。排偫
议而试厥谋。道之难行。亦已久矣。东阳绛灌。何代无之。噫。
一薰一莸。善齐不能同其器。方凿圆枘。良工无以措巧心。
所以治世少而乱日多。大雅衰而正声寝。汉道未融。既失
之于贾傅。吾唐不幸。复摈弃于陆公。公讳贽。字敬舆。吴郡
苏人。溧阳令侃之子。年十八登进士第。应博学宏辞科。授
卷四九三 第 12a 页
郑县尉。非其好也。省母归寿春。刺史张镒。有名于时。一获
晤言。大加赏识。暨别。镒以泉货数万为赆。曰。愿以此奉太
夫人一日之膳。公悉辞之。领新茶一串而已。是岁以书判
拔萃调渭南主簿。御史府以监察换之。德宗皇帝春宫时
知名。召对翰林。即日为学士。由祠部员外转考功郎中。朱
泚之乱。从幸奉天。时车驾播迁。诏书旁午。公洒翰即成。不
复起草。初若不经思虑。及成而奏。无不曲尽事情。中于机
会。仓卒填委。同职者无不拱手叹伏。不能复有所助。尝从
容奏曰。此时诏书。陛下宜痛自引过。以感人心。昔禹汤以
卷四九三 第 12b 页
罪已勃兴。楚昭以善言复国。陛下诚能不吝改过。以言谢
天下。俾臣草辞无讳。庶几偫盗革心。上从之。故行在诏书
始下。虽武人悍卒。无不挥涕激发。议者以德宗克平寇乱。
不惟神武之功。爪牙宣力。盖亦资文德腹心之助焉。及还
京师。李抱贞来朝。奏曰。陛下在山南时。山东士卒闻书诏
之辞。无不感泣。思奋臣节。时臣知贼不足平也。公自行在
带本职。拜谏议大夫中书舍人。精敏小心。未尝有过。艰难
扈从。行在辄随。启沃谟猷。特所亲信。有时宴语。不以公卿
指名。但呼陆九而已。初幸梁洋。栈道危狭。从官前后相失。

卷四九三 第 13a 页

上夜次山馆。召公不至。泫然号于禁旅曰。得陆贽者赏千
金。顷之公至。太子亲王皆贺。初公既职内署。母韦氏尚在
吴中。上遣中使迎至京师。道路置驿。文士荣之。丁韦夫人
忧去职。持丧于洛。遣人护溧阳之柩。祔于河南。上遣中使
监护其事。四方赙遗数百万。公一无所取。素与蜀帅韦南
康布衣友善。韦令每月置遗。公奏而受之。服阕复内职。权
知兵部侍郎。觐见之日。天子为之兴。改容叙吊。优礼如此。
内外属望。日夕俟其辅政。为窦参忌嫉。故缓之。真拜兵部
卷四九三 第 13b 页
侍郎。知贡举。得人之盛。公议称之。贞元八年拜中书侍郎
平章事。公以少年入侍内殿。特蒙知遇。不可与众浮沈。苟
且自爱。事有不可。必诤之。上察物太精。躬临庶政。失其大
体。动与公违。奸谀从而閒之。屡至不悦。亲友或规之。公曰。
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他。公精于吏事。斟
酌剖决。不爽锱铢。其经纶制度。具在德宗实录。及窦参纳
刘士宁之赂。为李巽所发。得罪左迁。横议者以公与参素
不协。归罢相之议于公。户部侍郎判度支裴延龄以奸回
得幸。害时蠹政。物议莫敢指言。公独以身当之。屡言不可。
翰林学士吴通元忌公先达。每切中伤。阴结延龄。互言公
卷四九三 第 14a 页
短。宰相赵憬。公之引拔。升为同列。以公排邪守正。心复异
之。偫邪沮谋。直道不胜。十年退公为宾客。罢政事。明年夏
旱。刍粮不给。军校诉于上。延龄奏曰。此皆陆贽辈怨望。鼓
扇军人也。贬公忠州别驾。上怒不可测。赖阳城张万福救
之获免。蜀帅韦令抗表请以贽代已。岁赂资粮。公在南宾。
闭门却埽。郡人希识其面。复避谤不著书。唯考校医方。撰
集验方五十卷行于世。江峡十稔。永贞初。与郑馀庆阳城
同徵还。公已薨殁。时年五十二。公之秉笔内署也。搉古扬
今。雄文藻思。敷之为文诰。伸之为典谟。俾僄狡向风。懦夫
卷四九三 第 14b 页
增气。则有制诰集一十卷。览公之作。则知公之为文也。润[:#AS-FBF8:●
]之馀。论思献纳。军国利害。巨细必陈。则有奏草七卷。览
公之奏。则知公之为臣也。其在相位也。推贤与能。举直错
枉。将斡璿衡而揭日月。清氛沴而平泰阶。敷其道也。与伊
说争衡。考其文也。与典谟接轸。则有中书奏议七卷。览公
之奏议。则知公之事君也。古人以士之遇也。其要有四焉。
才位时命也。仲尼有才而无位。其道不行。贾生有时而无
命。终于一恸。唯公才不谓不长。位不谓不达。逢时而不尽
其道。非命欤。裴氏之子。焉能使公不遇哉。说者又以房魏
卷四九三 第 15a 页
姚宋。逢时遇主。克致清平。陆君亦获幸时君。而不能与房
魏争烈。盖道未至也。应之曰。道虽自我。宏之在人。蜚蝗竟
天。农稷不能善稼。奔车覆辙。孔孟亦废规行。若使四君与
公。易时而相。则一否一臧。未可知也。而致君不及贞观开
元者。盖时不幸也。岂公不幸哉。以为其道未至。不亦诬乎。
公之文集有诗文赋。集表状为别集十五卷。其关于时政。
昭昭然与金石不朽者。惟制诰奏议乎。虽已流行。多谬编
次。今以类相从。冠于编首。兼略书其官氏景行。以为序引。
俾后之君子。览公制作。效之为文为臣事君之道。不其伟
卷四九三 第 15b 页
欤。

** 唐御史大夫赠司徒赞皇文献公李栖筠文集序

辰象文于天。山川文于地。肖形最灵。经纬教化。鼓天下之
动。通万物之宜。而人文作焉。三才备焉。命代大君子。所以
序九功。正五事。精义入神。英华发外。著之话言。施之宪章。
文明之盛。与天地准。赞皇文献公。以文行正直。祗事代宗。
中行山立。乃协于极。初未弱冠。隐于汲郡共城山下。营道
抗志。不苟合于时。族子华。名知人。尝谓公曰。叔父上邻伊
周。旁合管乐。声动律外。气横人閒。感激西上。举秀才第一。

卷四九三 第 16a 页

陟降中外。閒关代故。宣力匪躬。勤于王家。出涖方国。入居
清近。由给事黄门官小司空剖符毗陵。陟明于吴。廉问风
行。为四方表率。拜御史大夫。不仁者远。武皇炳然审天工
之可付。公亦晓然知理道之可必。一德交感。推心合符。执
热以待濯。临挚而不淑。岂斯人未得蒙公之功化邪。何造
物者之戾也。始与计偕。投小宗伯书。至内外埽除之际。自
为墓志。其閒向三十年。周旋官业。与斯文相为用。大凡出
于诗之无邪。易之贞厉。春秋之褒贬。且以闳奓钜衍为曼
卷四九三 第 16b 页
辞。丽句可喜非法言。故公之文。实而粹精。朗拔而章明。书
志三篇。感慨自叙。英华特达。君子之道。有初有终。至若嘉
园绮弛张出处于秦汉之閒。著四先生碑。美萧文终邴丞
相之伦或退或让。作五君咏。病有司诗赋取士非化成之
道。著贡举议。其他下属城教条。则辞语温润。言公事上奏。
则切劘端正。触类而长。皆文约旨明。昭昭然足以激衰薄
而申矩度。如昆邱元圃。积玉相照。景山邓林。凡木不植。览
公遗编者。髣髴风采。知公之道焉。乌虖。以韩安国之忠厚
多大略。汉武以为国器。壶遂深中笃行。将亦倚以为相。董
仲舒言天人之际。有王佐之才。而皆不至。彼当时龌龊
卷四九三 第 17a 页
备位者。朝廷无虚日。又况奇邪忮害。崇党蔽善。公于斯时。
道未光大。然其谟猷献替。过于当国。流风遗书。暴于天下。
神之听之。介景福于赵公。纂承门训。宏大名器。三命枢机。
为唐夔龙。君子然后谓流泽贻庆之言也信。德舆先公。与
公天宝中修词射策。为同门生。并时筮仕于魏贝之地。声
猷志气。相亲莫逆。伏思羁屑。展敬无容。猥以疏愚。承赵公
至惠。忝声举之旧。无忘代亲。翊唐虞之朝。尝陪宰政。捧门
中集录。屑涕见授。辞不获命。谨直书以冠于篇。

** 唐故漳州刺史张君集序

卷四九三 第 17b 页

善乎扬子云之言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亦曰。赋者古
诗之流也。至若言天下之事业。美盛德之形容。皆源委于
是。而派流寖大。然则体物导志。其为文之本欤。清河张登。
刚洁介特。不趋和从俗。循性属词。发为英华。秉直好静。居
多隐约。始以巾褐辟。历卫佐廷尉平监察御史。罢去家居。
以荐延改河南士曹掾。满岁。计相表为殿中侍御史。董赋
于江南。无何。授漳州刺史。居七年。坐公事受劾。吏议侵诬。
胸臆约结。感疾不起。悲夫。君以伟词逸气。滞于奥渫之下。
又疾卑谄细人。白黑太明。矫枉愤厉。往往过正。故其赋有
卷四九三 第 18a 页
云。鹖必斗而知毙。龙就屠而不驯。又云。贱而荣兮跌而丧。
痛一世之纷纶。皆所以感慨顿挫放言。而兆忧贾祸。恒必
由之。二十年閒。数免希迁。志力相盭。斯亦从古才士之所
患也。与夫胁肩令色。坐取旷贵者。岂同日哉。所著诗赋之
外。书启序述。志记铭诔。合为一百二十篇。相如之形似。二
班之情理。公干之卓荦经奇。景阳之铿锵葱茜。升堂睹奥。
我无愧焉。自古富贵而名磨灭者。何可胜纪。如张君求居
寄别怀人三赋。与徵相一篇。意所有激。锵然玉振。予尝吟
咀于唇吻之閒。以为傥有经梁昭明之为者。斯不可遗也
卷四九三 第 18b 页
已。曾不得登金闺玉堂。备言语侍从之列。伏守海郡。迫阨
终身。可胜叹耶。君之孤宣猷。以予建中初同为丹阳公从
事。捧持遗文。拜泣见托。开卷三复。追怀旧故。咏言击节。髣
髴如闻。列于左方。传诸好事云尔。

** 唐故通议大夫梓州诸军事梓州刺史上柱国权公文集序

叙曰。三代之理。曰忠敬文。文之为也。上以端教化。下以通
讽谕。其大则扬鸿烈而章缉熙。其细则咏情性以舒愤懑。
自孔门偃商之后。荀况孟轲。宪章六籍。汉兴。刘向贾谊论
卷四九三 第 19a 页
时政。相如子云著赋颂。或闳侈巨丽。或博厚遒雅。历代文
章。与时升降。其或伯仲之閒。齐名善价。以德行世其业。以
文学大其门。则又鲜焉。公讳若讷。字某。天水略阳人。其先
武丁生子。手文命氏。在殷周閒。为诸侯国。楚灭秦迁。始居
汧陇。甘泉安邱之明德。宜昌鄜城之勋力。胙土启封。三叶
弥大。以至平凉公文。诞生滑州匡城县令崇本。即匡城府
君第二子。纯嘏粹气。积为清和。文谊内富。英华外发。弱冠
与伯氏无侍叔氏同光同游太学。连登上第。由是士林风
动。一时向慕。言文章者。实归公门。永徽开耀之后。以人文
卷四九三 第 19b 页
求士应诏。累践甲科。极天人之际。陈教理之本。坚疏古义。
纳忠本朝。自晋州霍邑县尉四迁至咸阳尉。由右补阙拜
起居郎。在中宗时。尝以禁中书籍编脱缪。诏朝廷文学大
官十人绪正之。而公以秩卑名重。特居其选。时拜贶于执
事者。公曰。此君命也。又何私焉。比及已事。彼皆转职。独用
砥矢之道。不得居中。出为蜀州司马。改梓州长史彭州别
驾。吾道一贯。虚舟其心。士师之退黜恬然。海沂之咏歌日
茂。拜歙州刺史。迁桂州都督梓州刺史。用中和清净之政。
化悍戾剽轻之俗。三郡蔼然。有邹鲁之风。方谓入掌典谟
卷四九三 第 20a 页
训诰之文。外当十联九牧之寄。寿违其量。自古同悲。以某
年月日。奄捐馆舍。享年若干。而伯氏官至成都尉。叔氏官
至长安丞。皆有盛名。而无丰禄。此其所以为善者惑也。公
自布衣时。与许国苏公友善。自彭原上计至京师。而许国
当轴。道旧欢甚。歌诗祖饯。或谂公加敬异数。且以为孟晋
之机。公曰。交道旧矣。岂迁于物。若然者。是薄苏公也。所不
忍为。处之如初。礼不暂屈。其持操前定。皆此类也。知陈伯
玉于下辈。卒成大名。其他所与游者。皆钜儒宿学。天下贤
士。公殁后二十馀年。德舆先人筮仕河朔。始类公之文章
卷四九三 第 20b 页
为三十卷。成都府君长安府君各二十卷。未遑序引。遇幽
陵兵乱。故其篇皆亡。德舆既龀而孤。莫知世德。逮志学之
岁。距公之下世。年逾四纪。咨谋于诸父兄。故德善行义。不
得其详。至大历末。方获其文百馀篇。其学富。其才雄。有贾
生之正。相如之丽。大抵以彩错峻拔。使善否章明为主。至
于吻机楗于动用以(阙)其情。则栖隐赋归山赋。体物比事。
极风人之丽则。则喜雨赋悲秋赋。俶傥闳达。以文艺自任。
则诣乐城公奏记上吏部裴李二侍郎书。叙家风世德。以
识幽壤。则司田大夫水部员外二世父墓志。记时贤循吏。

卷四九三 第 21a 页

绩用行实。则刘冯翊碑梁万年郑拾遗志铭。缘情遣词。写
境物而谐律吕。则寄蜀中旧游诗蜀国吟拟古横吹曲。其
馀表笺启铭赞序述。合而类之。列为十卷。盖于公述作。三
之一也。幸而异日尽获公之遗文。则当求主文者为之序
录。今姑举其官命事业。书于篇第之初。以自识云。谨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