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四六九 第 21a 页
钦定全唐文卷四百六十九

卷四六九 第 1a 页
 陆贽(十)

** 奉天论尊号加字状

右。冀宁奉宣圣旨。往年百官请上尊号曰圣神文武皇帝。
今缘经此寇难。诸事并宜改变。众议欲得于朕旧号之中。
更加一两字。卿宜商量事体稳便得否者。伏以睿德神功。
参天配地。巍巍荡荡。无得而名。臣子之心。务崇美号。虽或
增累盈百。犹恐称述未周。陛下既越常情。俯稽至理。愚衷
未谕。安敢不言。窃以尊号之兴。本非古制。行于安泰之日。
已累谦冲。袭乎丧乱之时。尤伤事体。今者銮舆播越。未复
卷四六九 第 1b 页
宫闱。宗祏震惊。尚愆禋祀。中区多梗。大憝犹存。此乃人情
向背之秋。天意去就之际。陛下诚宜深自惩励。以收揽偫
心。痛自贬损。以答谢灵谴。岂可近从末议。重益美名。既亏
追咎之诚。必累中兴之业。以臣庸蔽。未见其宜。乞更详思。
不为凶孽所幸。此臣之至愿也。谨奏。

** 重论尊号状

右。冀宁奉宣圣旨。卿所商量加尊号事。虽则理体甚切。然
时运必须小有改变。亦不可执滞不信。卿宜为朕更审思
卷四六九 第 2a 页
量。应亦无妨者。臣闻德合天者谓之皇。德合地者谓之帝。
德合人者谓之王。父天母地以养人理物各得其宜者谓
之天子。是皆至尊之殊号。极美之大名。虽欲变更。无踰于
此。故伏羲神农黄帝尧舜。自生人已来。君德之最神圣者。
天下尊之美之。亦已至矣。而其指以为号者。或曰皇。或曰
帝。唯目一字。且犹不兼。禹汤继兴。莫匪大圣。尚自菲薄。降
号为王。嬴秦德衰于殷周。而名窃于羲皞。兼皇与帝。始总
称之。流及后代。昏僻之君。乃有圣刘天元之号。是知人主
轻重。不在名称。崇其号无补于徽猷。损其名不伤于德美。
卷四六九 第 2b 页
然而损之有谦光稽古之善。崇之获矜能纳谄之讥。得失
不侔。居然可辩。况今时遭屯否。事属艰难。尤宜惧思。以自
贬抑。必也俯稽术数。须有变更。与其增美称而失人心。不
若黜旧号以祇天戒。天时人事。理必相扶。人既好谦。天亦
助顺。陛下诚能断自宸鉴。涣发德音。引咎降名。深自[:#AS-8864:⿺克寸]责。
惟谦与顺。一举而二美从之。外可以收物情。内可以应元
运。上可以高德于夐古。下可以垂法于无穷。兴废典。矫旧
失。至明也。损虚饰。收美利。大智也。前圣之所以永保鸿名。
常为称首者。达于兹义而已矣。陛下何吝而不革。反欲加
卷四六九 第 3a 页
冗号以受实患哉。元元道德经曰。王侯自谓孤寡不谷。以
贱为本也。周襄王遭乱出居于郑。告于诸侯曰。不谷不德。
鄙在郑地。春秋礼之。以其能降名也。汉光武诏令上书者
不得言圣。史册称之。以其能损已也。臣顾以贱微。获承访
议。伊尹耻其君不如尧舜。臣亦耻之。是以诚发于中。不复
防虑忌讳。赦其愚而鉴其理。惟明主行焉。谨奏。

** 奏天论赦书事条状

右。隐朝奉宣圣旨。并以中书所撰赦文示臣。令臣审看可
否。如有须改张处。及事宜不尽。条录奏来者。臣谨如诏旨。
卷四六九 第 3b 页
详省再三。犹惧所见不周。兼与诸学士等参考得失。佥以
为纲条粗举。文理亦通。事多循常。辞不失旧。用于平昔。颇
亦可行。施之当今。则恐未称。何则。履非常之危者。不可以
常道安。解非常之纷者。不可以常语谕。自陛下嗣承大宝。
志壹中区。穷用甲兵。竭取财赋。氓庶未达于暂劳之旨。而
怨咨已深。昊穹不假以悔祸之期。而患难继起。复以刑谪
太峻。禁防伤严。上下不亲。情志多壅。乃至变生都辇。盗据
宫闱。九庙鞠陷于匪人。六师出次于郊邑。奔逼忧厄。言之
痛心。自古祸乱所钟。罕有若此之暴。今重围虽解。逋寇尚
卷四六九 第 4a 页
存。裂土假王者四凶。滔天僭帝者二竖。又有顾瞻怀贰。叛
援党奸。其流实繁。不可悉数。皇舆未复。国柄未归。劳者未
获休。功者未及赏。困穷者未暇恤。滞抑者未克伸。将欲纾
多难而收偫心。唯在赦令诚言而已。安危所属。其可忽诸。
动人以言。所感已浅。言又不切。人谁肯怀。昔成汤遇灾而
祷于桑野。躬自瞢剔以为牺牲。古人所谓割发宜及肤。剪
爪宜侵体。良以诚不至者物不感。损不极者益不臻。今兹
德音。亦类于是。悔过之意。不得不深。引咎之辞。不得不尽。
招延不可以不广。润泽不可以不宏。宣畅郁堙。不可不洞
卷四六九 第 4b 页
开襟抱。洗刷疵垢。不可不荡去瘢痕。使天下闻之。廓然一
变。若披重昏而睹朗曜。人人得其所欲。则何有不从者乎。
应须改革事条。谨具别状同进。除此之外。尚有所虞。窃以
知过非难。改过为难。言善非难。行善为难。假使赦文至精。
止于知过言善。犹愿圣虑。更思所难。易曰。圣人感人心而
天下和平。夫感者。诚发于心。而形于事。人或未谕。而宣之
以言。言必顾心。心必副事。三者符合。不相越踰。本于至诚。
乃可求感。事或未致。则如勿言。一亏其诚。终莫之信。伏惟
陛下先断厥志。乃施于辞。度其可行而宣之。其不可者措
卷四六九 第 5a 页
之。无苟于言。以重其悔。言克诚而人心必感。人心既感而
天下必平。事何可不详。言何可不务。罄输愚恳。伏听圣裁。
谨奏。

** 奉天论拟与翰林学士改转状

右。冀宁奉宣敕旨。卿及诸学士名衔。宜并钞录进来。冀宁
又向臣说云。圣意以臣等自到奉天。书诏填委。欲与改转。
以奖勤劳者。承命竦恧。顾惭非宜。进退徬徨。不知所措。臣
谬以儒学。选居翰林。虽职异吁谋。而恩参近侍。当陛下用
兵之会。乏决胜之筹。从陛下避狄之游。靡出奇之计。见危
卷四六九 第 5b 页
阙授命之节。知难无伏死之争。事君大猷。臣则皆旷。屑屑
供职。曾何足云。夫君之有臣。以济理也。理不失道。乱何由
生。乱之浸兴。由理乖也。君之及难。实臣罪也。是以主忧则
臣辱。主辱则臣死。今陛下躬罹逼胁。露处郊畿。园庙震惊。
斯谓辱矣。寇雠密迩。亦云忧矣。臣窃谓凡今在位。任重者
其罪大。职近者其责深。臣之职司。颇亦为近。是宜当责。安
可增荣。又闻初到奉天。已颁诏命。应是扈从将吏。一例并
加两阶。今若翰林之中。独蒙改转。乃是行赏不类。命官以
私。录微劳则臣等迁位过优。劝来者则从官加阶太薄。先
卷四六九 第 6a 页
后失次。轻重不伦。凡百具寮。谁不解体。夫行罚先贵近而
后卑远。则令不犯。行赏先卑远而后贵近。则功不遗。至如
徇主忘家。固是臣子常分。追陪辇跸。曷足甄称。陛下必以
朝官之中。有来有否。事须旌别。以儆不从。则望先录大劳。
次遍偫品。然后以例均被。臣亦何敢独辞。殊渥曲临。实伤
大体。不任腼惧之至。谨奉状以闻。谨奏。

** 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

右。臣闻作法于凉。其弊犹贪。作法于贪。弊将安救。示人以
义。其患犹私。示人以私。患必难弭。故圣人之立教也。贱货
卷四六九 第 6b 页
而尊让。远利而尚廉。天子不问有无。诸侯不言多少。百乘
之室。不畜聚敛之臣。夫岂皆能忘其欲贿之心哉。诚惧贿
之生人心而开祸端。伤风教而乱邦家耳。是以务鸠敛而
厚其帑椟之积者。匹夫之富也。务散发而收其兆庶之心
者。天子之富也。天子所作。与天同方。生之长之。而不恃其
为。成之收之。而不私其有。付物以道。混然忘情。取之不为
贪。散之不为费。以言乎体则博大。以言乎术则精微。亦何
必挠废公方。崇聚私货。降至尊而代有司之守。辱万乘以
效匹夫之藏。亏法失人。诱奸聚怨。以斯制事。岂不过哉。今
卷四六九 第 7a 页
之琼林大盈。自古悉无其制。传诸耆旧之说。皆云创自开
元。贵臣贪权。饰巧求媚。乃言郡邑贡赋所用。盍各区分。税
赋当委之有司。以给经用。贡献宜归乎天子。以奉私求。元
宗悦之。新是二库。荡心侈欲。萌柢于兹。迨乎失邦。终以饵
寇。记曰。货悖而入。必悖而出。岂非其明效欤。陛下嗣位之
初。务遵理道。敦行约俭。斥远贪饕。虽内库旧藏。未归太府。
而诸方曲献。不入禁闱。清风肃然。海内丕变。议者咸谓汉
文[:#AS-9BF8:⿰去⻏]马。晋武焚裘之事。复见于当今矣。近以寇逆乱常。銮
舆外幸。既属忧危之运。宜增儆励之诚。臣昨奉使军营。出
卷四六九 第 7b 页
游行殿。忽睹右廊之下。榜列二库之名。戄然若惊。不识所
以。何则。天衢尚梗。师旅方殷。疮痛呻吟之声。喔咻未息。忠(
一作辛)勤战守之效。赏赉未行。而诸道贡珍。遽私别库。万目
所视。孰能忘怀。窃揣军情。或生觖望。试询候馆之吏。兼采
道路之言。果如所虞。积憾已甚。或忿形谤讟。或丑肆讴谣。
颇含思乱之情。亦有悔忠之意。是知氓俗昏鄙。识昧高卑。
不可以尊极临。而可以诚义感。顷者六师初降。百物无储。
外捍凶徒。内防危堞。昼夜不息。迨将五旬。冻馁交侵。死伤
相枕。毕命同力。竟夷大艰。良以陛下不厚其身。不私其欲。

卷四六九 第 8a 页

绝甘以同卒伍。辍食以啖功劳。无猛制而人不携。怀所感
也。无厚赏而人不怨。悉所无也。今者攻围已解。衣食已丰。
而谣讟方兴。军情稍阻。岂不以勇夫恒性。嗜货矜功。其患
难既与之同忧。而好乐不与之同利。苟异恬默。能无怨咨。
此理之常。固不足怪。记曰。财散则民聚。财聚则民散。岂非
其殷鉴欤。众怒难任。蓄怨终泄。其患岂徒人散而已。亦将
虑有构奸鼓乱。干纪而强取者焉。夫国家作事。以公共为
心者。人必乐而从之。以私奉为心者。人必咈而叛之。故燕
卷四六九 第 8b 页
昭筑金台。天下称其贤。殷纣作玉杯。百代传其恶。盖为人
与为己殊也。周文之囿百里。时患其尚小。齐宣之囿四十
里。时病其太大。盖同利与专利异也。为人上者。当辨察兹
理。洒濯其心。奉三无私。以壹有众。人或不率。于是用刑。然
则宣其利而禁其私。天子所恃以理天下之具也。舍此不
务。而壅利行私。欲人无贪。不可得已。今兹二库。珍币所归。
不领度支。是行私也。不给经费。非宣利也。物情离怨。不亦
宜乎。智者因危而建安。明者矫失而成德。以陛下天姿英
圣。傥加之见善必迁。是将化蓄怨为衔恩。反过差为至当。
促殄遗孽。永垂鸿名。易如转规。指顾可致。然事有未可知
卷四六九 第 9a 页
者。但在陛下行与否耳。能则安。否则危。能则成德。否则失
道。此乃必定之理也。愿陛下慎之惜之。陛下诚能近想重
围之殷忧。追戒平居之专欲。器用取给。不在过丰。衣食所
安。必以分下。凡在二库货贿。尽令出赐有功。坦然布怀。与
众同欲。是后纳贡。必归有司。每获珍华。先给军赏。[:#AS-9061:⿰王怀]异纤
丽。一无上供。推赤心于其腹中。降殊恩于其望外。将卒慕
陛下必信之赏。人思建功。兆庶悦陛下改过之诚。孰不归
德。如此则乱必靖。贼必平。徐驾六龙。旋复都邑。兴行坠典。
整缉棼纲。乘舆有旧仪。郡国有恒赋。天子之贵。岂当忧贫。
卷四六九 第 9b 页
是乃散其小储而成其大储也。损其小宝而固其大宝也。
举一事而众美具。行之又何疑焉。吝少失多。廉贾不处。溺
近迷远。中人所非。况乎大圣应机。固当不俟终日。不胜管
窥愿效之至。谨陈冒以闻。谨奏。

** 奉天论解萧复状

右。冀宁奉宣圣旨。缘国家赋税。多出江淮。既未收复京城。
恐远路传说过甚。所以欲得遣一大臣。往彼宣慰。以安远
近之情。初欲简择此使。并先共宰相商量。皆云萧复久任
江外刺史。谙彼事宜。又就宰相之中。名望最重。令其往彼
卷四六九 第 10a 页
宣慰。人必望风悦服。其时萧复亦自见此商议。更无异同。
朕犹不能自断。遂唤诸朝士般次对见。一一亲向说宣慰
之意。问其稳便与否。皆云至要。并无异辞。朕所以更不疑
惑。已与择得发日。及其临行。从一等却论奏。欲得且留萧
复。又频有朝官上封事。亦与从一等意同。朕忽见此翻覆。
非常怅恨。数日思量。不测其故。意者必是萧复计会。遣其
论奏。萧复又有何事。苦欲得住。其意深不可会。卿比来谙
此人性行否。兼与朕子细思料。若不肯去。其意何在者。萧
复往年曾任常州刺史。臣其时寄住常州。首尾二年。阅其
卷四六九 第 10b 页
理行。及到京邑。多与往来。岁月滋深。情意相得。复之志性。
臣则备谙。本是贵门。又联戚属。痛自修励。慕为清贞。矫枉
太深。时或过当。论经义则以守死善道执心不回为本。议
人物则以魏元忠宋璟为师。己之所行。皆欲尽善。故涉好
名之累。亦无应变之才。用虽不周。行则可保。至如二三爽
德。翻覆挟奸。复之为人。必不至是。安有亲承计议。退自变
渝。私诱官僚。曲令干说。是同儿戏。非近人情。虽甚狂愚。犹
应不敢。若稍恭慎。固当不为。况乃见称名流。获践清贯。备
股肱之任。承渥泽之私。何心何颜。忍至于此。假令萧复之
卷四六九 第 11a 页
意。或欲逗留。在于从一之徒。宁肯附会。臣缘自到行在。常
居禁中。向外事情。视听都绝。忽承顾问。莫测端由。陛下必
欲研穷斯理。不为难察。初举萧复充使。本是从一等商量。
后请萧复不行。又是从一等论奏。一矛一楯。理必有归。或
遣或留。意将安在。但垂睿诘。孰敢面谩。萧复若相属求。则
从一等何容为隐。从一等傥自回互。则萧复不当受疑。陛
下奚惮而不辩明。乃直为此怅恨也。夫明则罔惑。辩则罔
冤。惑莫甚于逆诈而不与明。冤莫痛于见疑而不获辩。是
使情伪相糅。忠邪靡分。兹实居上御下之要枢。惟陛下留
卷四六九 第 11b 页
意幸察。谨奏。

** 奉天荐袁高等状

袁高。杨顼。(已上二人并曾任御史中丞)裴谞。(曾任金吾将军)孙咸。(曾任京兆少
尹)周皓。(曾任丹延都团练观察使)裴冑。(曾任宣州刺史)崔造。殷亮。李舟(以上并
任郎官)何士干。姚南仲。陆淳。沈既济。(已上曾任补阙拾遗)右。臣近因奏
对。言及任人。陛下累叹乏才。惘然忧见于色。臣退而思省。
且喜且惭。所喜者乐陛下急于求贤。明君致理之资也。所
惭者耻近侍不能荐士。微臣窃位之罪也。辄自揣择。思举
所知。犹惧鉴识不明。品藻非当。反覆参校。未果上闻。昨蒙
宣示。中书进
卷四六九 第 12a 页
拟量移官。令臣审看可否者。因悟贬降之辈。其中甚有可
称。臣以素所谙知。兼闻公议。此状之内。仅得十人。状所不
该。又有三四。或因连累左黜。或遭谗忌外迁。互有行能。咸
著名迹。寘之清列。皆谓良材。若但准例量移。及令仍旧出
守。固非陛下爱贤之意。亦乖海内望理之心。傥蒙特恩。追
赴行在。试垂访接。必有可观。录用弃瑕。既符德号。振淹求
旧。亦阐大猷。谨录荐陈。庶备采择。其馀差序远近。并具别
状以闻。谨奏。

** 奉天论李晟所管兵马状

卷四六九 第 12b 页

右。贼泚稽诛。保聚宫苑。势穷援绝。引日偷生。怀光总仗顺
之师。乘制胜之气。鼓行芟剪。易若摧枯。而乃寇奔不追。师
老不用。诸帅每欲进取。怀光辄沮其谋。据兹事情。殊不可
解。陛下意在全后。委曲听从。观其所为。亦未知感。若不别
务规略。渐相制持。唯以姑息求安。终恐变故难测。此诚事
机危迫之秋也。固不可以寻常容易处之。今李晟奏请移
军。适遇臣衔命宣慰怀光。偶论此事。臣遂讯问所宜。怀光
乃云。李晟既欲别行。某亦都不要藉。臣犹虑有翻覆。因美
其军盛强。怀光大自矜誇。转有轻晟之意。臣又从容问云。

卷四六九 第 13a 页

昨发行在之日。未知有此商量。今者从此却回。或恐圣旨
顾问。事之可否。决定何如。怀光已肆轻言。不可中变。遂云。
恩命许去。事亦无妨。要约再三。非不详审。虽欲追悔。固难
为辞。伏望即以李晟表出付中书。敕下依奏。别赐怀光手
诏。示以移军事由。其手诏之大意云。昨得李晟奏。请移军
城东。以分贼势。朕缘未知利害。本欲委卿商量。适会陆贽
从彼宣慰回。奏云见卿论叙军情。语及于此。仍言许去。事
亦无妨。遂敕本军。允其所请。卿宜授以谋略。分路夹攻。务
卷四六九 第 13b 页
使叶齐[:#AS-8864:⿺克寸]平寇孽。如此则词婉而直。理顺而明。虽蓄异端。
何由起怨。臣初奉使谕旨。本缘粮赐不均。偶属移军。事相
谐会。又幸怀光诡对。且无阻绝之言。机宜合并。若有幽赞。
一失其便。后悔何追。伏望圣聪。速垂裁断。谨奏。

** 奉天奏李建徽杨惠元两节度兵马状

右。怀光当管师徒。足以独制凶寇。逗留未进。抑有他由。所
患太强。不资傍助。比者又遣李晟李建徽杨惠元三节度
之众。附丽其营。无益成功。秪足生事。何则。四军接垒。偫帅
异心。论势力则悬绝高卑据。职名则不相统属。怀光轻晟
等兵微位下。而忿其制不从心。晟等疑怀光养寇蓄奸。而
卷四六九 第 14a 页
怨其事多淩已。端居则互防飞谤。欲战则递恐分功。龃龉
不和。嫌衅遂构。俾之同处。必不两全。强者恶积而后亡。弱
者势危而先覆。覆亡之祸。翘足可期。旧寇未平。新患方起。
忧叹危切。实堪疚心。太上消慝于未萌。其次救失于始兆。
况乎事情已露。祸难垂成。委而不谋。何以宁乱。李晟见机
虑变。先请移军就东。建徽惠元。势转孤弱。为其吞噬。理在
必然。他日虽有良图。亦恐不能自拔。拯其危急。唯在此时。
今因李晟愿行。便遣合军同往。托言晟兵素少。虑为贼泚
所邀。藉此两军。迭为犄角。仍先谕旨。密使促装。诏书至营。
卷四六九 第 14b 页
即日进路。怀光意虽不欲。然亦计无所施。是谓先声(一作
人)有夺人之心。疾雷不及掩耳者也。夫制军驭将。所贵见
情。离合疾徐。各有宜适。当离者合之则召乱。当合者离之
则寡功。当疾而徐则失机。当徐而疾则漏策。得其要。契其
时。然后举无败谋。措无危势。今者屯兵而不肯为用。聚将
而罔能叶心。自为鲸鲵。变在朝夕。留之不足以相制。徒长
厉阶。析之各竞于擅能。或建勋绩。事有必应。断无可疑。解
斗不可以不离。救焚不可以不疾。理尽于此。惟陛下图之。

 以前件事宜。臣昨晚自行营回。面奉进止。以臣所商量。

卷四六九 第 15a 页

许李晟移就城东。灼然稳便。但虑怀光不免怅望。因此生
词。转难调息。则不如不去。令臣更审细思量奏来者。臣以
事机得失。所系安危。千虑百思。通夕忘寐。诚以贪因循而
不能矫失者。终有大患。处臲卼而不思出险者。必无久安。
罄陈刍荛。惟所省择。谨奏。

** 驾幸梁州论进献瓜果人拟官状

右。钦溆奉宣圣旨。自发洋州已来。累路百姓进献果子胡
瓜等。虽甚微细。且有此心。今拟各与散试官。卿宜商量可
卷四六九 第 15b 页
否者。伏以爵位者。天下之公器。而国之大柄也。唯功勋才
德。所宜处之。非此二途。不在赏典。恒宜慎惜。理不可轻。若
轻用之。则是坏其公器。而失其大柄也。器坏则人将不重。
柄失则国无所恃。起端虽微。流弊必大。缘路所献瓜果。盖
是野人微情。有之不足光圣猷。无之不足亏至化。量以钱
帛为赐。足彰行幸之恩。因馈酬官。恐非令典。谨奏。

** 又论进瓜果人拟官状

右。钦溆赍中书所与进瓜果人拟官状示臣。仍奉宣圣旨。
朕所到处。欲得人心喜悦。试官虚名。无损于事。宰臣已商
量进拟。与亦无妨者。臣愚以为信赏必罚。霸王之资。轻爵
卷四六九 第 16a 页
亵刑。衰乱之渐。信赏在功无不报。必罚在罪无不惩。非功
而获爵则爵轻。非罪而肆刑则刑亵。爵赏刑罚。国之大纲。
一纲或棼。万目皆弛。虽有善理。末如之何。天宝季年。嬖倖
倾国。爵以情授。赏以宠加。天下荡然。纪纲始紊。逆羯乘衅。
遂乱中原。防戍岁增。策勋日广。财赋不足以供赐。而职官
之赏兴焉。职员不足以容功。而散试之号行焉。青朱杂沓
于胥徒。金紫普施于舆皂。薰莸无辨。泾渭不分。二纪于兹。
莫之能整。当今所病。方在爵轻。设法贵之。犹恐不重。若又
自弃。将何劝人。圣旨以为试官虚名。无损于事。臣伏恐陛
卷四六九 第 16b 页
下思之未熟。偶有是言。傥或谓之信然。臣窃以为过矣。夫
立国之道。惟义与权。诱人之方。惟名与利。名近虚而于教
为重。利近实而于德为轻。凡所以裁是非立法制者。则存
乎其义。至于参虚实。揣轻重。并行而不伤。迭用而不悖。因
众之欲。度时之宜。消息盈虚。使人不倦者。则存乎其权。专
实利而不济之以虚名。则耗匮而物力不给。专虚名而不
副之以实利。则诞谩而人情不趋。故国家之制赏典。锡货
财。赋秩廪。所以彰实也。差品列。异服章。所以饰虚也。居上
者必明其义。达其变。相须以为表里。使人日用而不知。则
卷四六九 第 17a 页
为国之权得矣。谨按命秩之载于甲令者。有职事官焉。有
散官焉。有勋官焉。有爵号焉。虽以类而分。其流有四。然其
掌务而授俸者。唯系于职事之一官。以序才能。以位贤德。
此所谓施实利而寓之虚名者也。其勋散爵号三者所系。
大抵止于服色资荫而已。以驭崇贵。以甄功劳。此所谓假
虚名以佐其实利者也。虚实交相养。故人不渎赏。轻重互
相制。故国不废权。今之员外试官。颇同勋散爵号。虽则授
无费禄。受不占员。然而突铦锋排患难者。则以是赏之。竭
筋力展勤效者。又以是酬之。其为用也。可谓重矣。今或捧
卷四六九 第 17b 页
瓜一器。挈果一盛。亦授试官。以酬所献。则彼突铦锋而竭
筋力者。必相谓曰。吾以忘躯命而获官。此以进瓜果而获
官。是乃国家以吾之躯命同于瓜果矣。瓜果草木也。视人
如草木。谁复为用哉。且员外试官。无俸禄之资。无摄管之
柄。无见敬之贵。无免役之优。唯假空名。以笼浮俗。浮俗所
以若存若亡而未甚厌弃者。徒以上之所惜耳。今陛下若
又轻用之。以为无损于事。人寤斯旨。复何赖焉。后之立功。
曷用为赏。陛下若欲赏之以职事。则官员有限。而勋伐无
穷。固不胜其用矣。陛下若欲赏之以货财。则人力已殚。而
卷四六九 第 18a 页
帑藏皆匮。固不充其费矣。既未有实利以敦劝。又不重虚
名而滥施。人无藉焉。何以为国。且植瓜树果。多是野人贫
者。所资唯在衣食。假以冗号。亦奚用焉。必欲使之欢欣。不
如厚赏钱帛。人不失利。国不失权。各得所宜。两全其宝。何
有不可。顾伤大猷。愿留睿思。更少详度。谨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