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李翰(一) 第 16a 页
钦定全唐文卷四百三十

李翰(一) 第 1a 页

* 李翰(一)


翰字子羽。第进士。上元中官卫县尉。入为侍御史。累迁左
补阙翰林学士。大历中卒。

** 苏州嘉兴屯田纪绩颂(并序)


禹平水土。沟洫之功大。弃粒蒸人。稼穑之务重。自古有国
家。未尝不率由斯道。底慎其业。故登平足以厚生殖。祸难
李翰(一) 第 1b 页
足以定凶灾。未有易此而能理者。自羯戎乱常。天步多艰。
兵连不解。十有四年。因之以饥馑。重之以夭札。死者暴露。
亡者惰游。编版之户。三耕其二。归耕之人。百无其一。将多
于官吏。卒众于农人。古者八家为邻。一家从军。七家从之。
犹曰兴师十万。内外骚动。不得操农桑者七十万家。今乃
以一夫家食一伍。一馀子衣一卒。师将不立。人将不堪。此
圣上所以旰食宵兴。求古今令典。可以济斯难者。莫出乎
屯田。广德初。乃命相国元公倡其谟。分命诸道节度观察
都团练使统其事。择封内閒田荒壤。人所不耕者为之屯。
求天下良材善政。以食为首者掌其务。屯有都知。偫士为
之。都知有治。即邑为之官府。官府既建。吏胥备设。田有官。

李翰(一) 第 2a 页

官有徒。野有夫。夫有任。上下相维如郡县。吉凶相恤如乡
党。有诛赏之政驭其众。有教令之法颁于时。此其所以为
屯也。虽天子命之。股肱赞之。至于宣上命。齐下力。经地域。
制地事。辨土宜。均土法。穑器。修稼政。陈三省之种而敬其
始。考九农之要而成其终。则都知之职。专达其事焉。讵可
以非其人哉。浙西观察都团练使御史中丞兼吴郡守赞
皇公。经国大贤。忧公如家。慎择厥官。以对明命。浙西有三
屯。嘉禾为大。乃以大理评事朱自勉主之。且扬州在九州
李翰(一) 第 2b 页
之地最广。全吴在扬州之域最大。嘉禾在全吴之壤最腴。
故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公首选
于众。独当其任。有宽惠和之德。知艰难勤俭之事。政达乎
本。智通乎时。仁爱足以结下。机权足以成务。嘉禾土田二
十七屯。广轮曲折千有馀里。公画为封疆属于海。浚其畎
浍达于川。求遂氏治野之法。修稻人稼穑之政。芟以殄草。
剔以除木。风以布种。雨以附根。颁其法也。冬耕春种。夏耘
秋穫。朝巡夕课。日考旬会。趋其时也。勤者劳之。惰者勖之。
合耦助之。移田救之。宣其力也。下稽功事。达之于上。上制
禄食。复之于下。叙其劳也。至若义感于内。诚动于中。

李翰(一) 第 3a 页

徇国忘家。恤人犹已。野次露宿。箪食瓢浆。尽四体之勤。趋
一时之役。大寒栗烈。而犹执鼖鼓。盛暑赫曦。而不传车盖。
如登高去梯。与之死生。投醪均味。忘其饥渴。然后知仁义
之政。必见于耕穫。井田之法。可施于甲兵。夫如是。人将竭
其力。地将尽其利。天将与其时。自赞皇为郡无凶年。自朱
公为屯无下岁。元年冬。收入若干斛。数与浙西六州租税
埒。朝嘉厥庸。授廷尉评。公又稽气授时。如前代法。有白雀
集于高丰屯廪。盖大穰之徵也。屯官某乙等。聚而称曰。初
李翰(一) 第 3b 页
公为屯。人有二惧焉。邑人惧其暴。屯人惧其扰。今沟封犬
牙。而不相侵。疆场日履。而人不知。方舟而上。以馈师旅。此
功及于国也。登量而入。以宽征税。此德加于人也。古者智
效一官。政修一乡。犹歌之咏之。手之足之。况朱公之绩。如
此其大者乎。遂相与斲琬玉。表阡陌。南阳太守。岂专刻石
之功。桐乡啬夫。终践大农之位。其辞曰。

茫茫九区。阳九[:#AS-8850:⿰足⿸厂⿱田坴]灾。兵荒瘥札。田卒污莱。天步未移。连师
满野。不耕不穫。仰食于下。嗷嗷遗人。糊口馈军。帝曰予忧。
爰立其屯。且战且耕。古之善经。辟师肃祗。王命是将。嘉禾
之田。际海茫茫。取彼榛荒。画为封疆。朱公莅之。展器授方。

李翰(一) 第 4a 页

田事既饬。黎人则康。我屯之稼。如云漠漠。夫伍棋布。沟封
绮错。朱公履之。劝耨趋穫。稂莠不生。螟蝥不作。岁登亿计。
征宽税薄。息我蒸人。遂其耕凿。我屯之庾。如京如坻。嘉量
是登。方舟是维。赞皇献之。达于京师。饱我六军。肃将天威。
畎距于沟。沟达于川。故道既湮。变沟为田。朱公浚之。执用
以先。浩浩其流。乃与湖连。上则有涂。中亦有船。旱则溉之。
水则泄焉。曰雨曰霁。以沟为天。俾我公私。永无饥年。公田
翼翼。私田嶷嶷。不侵其畔。不犯其穑。我仓既盈。尔廪维亿。
李翰(一) 第 4b 页
屯人熙熙。邑人怡怡。不扰其务。不干其时。我无尔暴。尔无
我欺。我有官属。朱公训之。我有徒侣。朱公恤之。我有众役。
朱公率之。我有微功。朱公序之。起于田中。印绶累累。何以
况之。福禄如茨。何以久之。刻篆于碑。

** 进张巡中丞传表

臣闻圣主褒死难之士。育死事之孤。或亲推轜车。或追建
封邑。厚死有以慰生。抚存有以答亡。然后君臣之义。贯以
生死。激劝之道。著于存亡。君所以不遗于臣。臣所以不背
其君。君恩臣节。于是乎立。伏见故御史中丞赠扬州大都
督张巡。生于昌时。少习儒训。属逆胡搆乱。凶虐滔天。挺身
李翰(一) 第 5a 页
下位。忠勇奋发。率乌合之众。当渔阳之锋。贼时窃据洛阳。
控引幽朔。驱其猛锐。吞噬河南。巡前守雍邱。溃其心腹。及
鲁炅以十万之师。弃甲于宛叶。哥舒以天下之众。败绩于
潼关。两宫出居。万国波荡。贼遂僭盗神器。鸱峙两京。南临
汉江。西逼岐雍。偫师迁延而不进。列郡望风而出奔。而巡
独守孤城。不为之却。贼乃绕出巡后。议图江淮。巡退军睢
阳。扼其咽颔。前后拒守。自春徂冬。大战数十。小战数百。以
少击众。以弱制强。出奇无穷。制胜如神。杀其凶丑。凡九十
馀万。贼所以不敢越睢阳而取江淮。江淮所以保全者。巡
李翰(一) 第 5b 页
之力也。孤城粮尽。外救不至。犹奋羸起病。摧锋陷坚。俾三
军之士。啖肤而食。知死不叛。及城陷见执。终无挠词。顾叱
凶徒。精贯白日。虽古之忠烈。何以加焉。伏以光天文武大
圣孝皇帝陛下聪明文思。睿哲神武。提一旅之众。复配天
之业。赏功褒节。大赉偫臣。遂赠扬州。官及其子。此诚陛下
发德音之美也。而议者或罪巡以食人。愚巡以守死。臣窃
痛之。今特详其本末。以辨巡过。以塞众口。惟圣聪鉴焉。臣
闻人禀教以立身。刑原情而定罪。故事有亏教。则人道不
列。刑有非罪。则王法不加。忠者臣之教。恕者法之情。今巡
李翰(一) 第 6a 页
握节而死。非亏教也。析骸而爨。非本情也。春秋之义。以功
覆过。咎繇之典。容过宥刑。故大易之戒。遏恶扬善。为国之
体。录用弃瑕。今众议巡罪。是废君臣之教。绌忠义之节。不
以功掩过。不以刑恕情。善遏恶扬。录瑕弃用。非所以奖人
伦。明劝戒也。且逆胡背德。人鬼所仇。朝廷衣冠。沐恩累代。
大臣将相。从逆比肩。而巡朝廷不登。坐宴不与。不阶一伍
之众。不假一节之权。感肃义旅。奋身死节。此巡之忠大矣。
贼势凭陵。连兵百万。巡以数千之众。横而制之。若无巡则
无睢阳。无睢阳则无江淮。贼若因江淮之资。兵弥广。财弥
李翰(一) 第 6b 页
积。根结盘据。西向以拒王师。虽终于歼夷。而旷日持久。国
家以六师震其西。巡以坚垒扼其东。故陕鄢一战。而犬羊
北走。王师因之而制胜。声势才接而城陷。此天意使巡保
江淮。以待陛下之师。师至而巡死也。此巡之功大矣。古者
列国诸侯。或相侵伐。犹有分灾救患之义。况诸将同受国
恩。奉辞伐罪乎。巡所以固守者。非惟怀独克之志。亦以恃
诸军之救。救不至而食尽。食既尽而及人。乖其本图。非其
素志。则巡之情可求矣。设使巡守城之初。已有食人之计。
损数百之众。以全天下。臣犹曰功过相掩。况非其素志乎。

李翰(一) 第 7a 页

在周典之三宥。其一曰宥过失。故语巡之忠。则可以敦世
教。议巡之功。则可以系中兴。原巡之情。则可以宥过失。昔
夫子作春秋。明褒贬。齐桓公将封禅。略而不书。晋文公召
王河阳。书而讳之。盖以匡戴之功大。可以掩僭禅之过也。
今巡苍黄之罪。轻于僭禅。兴复之功。过于匡戴。罪疑惟轻。
功疑惟重。圣人之训。昭然可徵。臣故谓巡者足可以为训
矣。臣又闻罚不及嗣。赏延于世。此三代所以直道而行。今
巡子亚夫。虽受一官。不免饥寒之患。江淮既巡所保。户口
李翰(一) 第 7b 页
充完。臣谓宜封以百户。俾食其子。臣又闻强死为厉。游魂
为变。有所归往。则不为灾。巡既身首支离。将士等骸骼不
掩。臣谓宜于睢阳城北。择一高原。招魂葬送巡并将士。大
作一墓而葬。使九泉之魂。犹思效命。三军之众。有以轻生。
既感幽明。且无冤厉。亦国家志过旌善。垂戒百世之义也。
臣少与巡游。巡之生平。臣所悉知。今巡死大难。不睹休明。
惟期令名。是其荣禄。若不时纪录。日月寝悠。或掩而不传。
或传而不实。而巡生死不遇。诚可悲焉。臣敢采所闻。得其
亲睹。撰传一卷。昧死献上。伏惟陛下大明在上。广运临下。
仁遐之德。洽于艰难。有善必纪。无微不录。傥以臣所撰。编
李翰(一) 第 8a 页
列史官。虽退死丘壑。骨而不朽。臣翰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死罪死罪。

** 通典序

儒家者流。博而寡要。劳而少功。何哉。其患在于习之不精。
知之不明。入而不得其门。行而不由其道。何以徵之。夫五
经偫史之书。大不过本天地。设君臣。明十伦五教之义。陈
政刑赏罚之柄。述礼乐制度之统。究理乱兴亡之由。立邦
之道。尽于此矣。非此典者。谓之无益世教。则圣人不书。学
者不览。惧人冥烦而无所从也。先师宣尼。祖述尧舜。宪章
李翰(一) 第 8b 页
文武。七十子之徒。常宣明大义。三代之道。百代可师。而诸
子云云。猥复制作。由其门则其教已备。反其道则其人可
诛。而学者以多阅为广见。以异端为博闻。是非纷然。塞胸
满腹。鸿洞茫昧。而无条贯。或举其中不知其本。原其始不
要其终。高谈有馀。待问则泥。虽驰驱百家。日诵万字。学弥
广而志弥惑。闻愈多而识愈疑。此所以勤苦而难成。殆非
君子进德修业之意也。今通典之作。昭昭乎其警觉偫迷
欤。以为君子致用在乎经邦。经邦在乎立事。立事在乎师
古。师古在乎随时。必参今古之宜。穷终始之妙。始可以度
李翰(一) 第 9a 页
其终。古可以行于今。问而辨之。端如贯珠。举而行之。审如
中鹄。夫然。故施于文学。可为通儒。施于政事。可建皇极。故
采五经偫史。上自黄帝。至于我唐天宝之末。每事以类相
从。举其终始。历代沿革废置。及当时偫生论议得失。靡不
条载。附之于事。如人支脉。散缀其体。凡有八门。勒成二百
卷。号曰通典。非圣之书。乖圣人微旨。不取焉。恶烦杂也。事
非经世纬俗程制。亦所不录。弃无益也。若使学者得而观
之。不出户。知天下。未从政。达人情。罕更事。知时变。为功易
而速。为学精而要。其道甚直而不径。其文甚详而不烦。推
李翰(一) 第 9b 页
而通。放而准。语备而理尽。例明而事中。举而措之。如指诸
掌。不假从师聚学。而区以别矣。非聪明独见之士。孰能修
之。淮南元戎之佐曰尚书主客郎京兆杜公君卿。雅有远
度。志于兴邦。笃于好古。生而知之。以大历之始。实纂斯典。
累纪而成。杜公亦自为序引。各冠篇首。或前史有阙。申高
见发明。以示劝诫。用存景行。近代学士。多有撰集。其最著
者。御览艺文玉烛之类。网罗古今。博则博矣。然率多文章
之事。记问之学。至于刊列百度。缉熙王猷。至精至粹。其道
不杂。比于通典。非其伦也。呜呼。今之人贱近而遗远。昧微
李翰(一) 第 10a 页
而观著。得之者甚鲜。知之者至稀。可以叹息也。翰与杜公
数旬探讨。故颇详旨趣。而为之序。

** 崔公山池后集序

崔公吏于华。叶再黄矣。士之才也。天高其兴。益之以小山
焉。山临清池。峭绝孤踊。岑无一仞。波无一勺。而洲屿萦带。
峦崖盘郁。则巫庐衡霍。不出于庭閒矣。若其琴幌朝开。书
堂晚清。绿筠森疏。下见松雪。登蕙兰之径。讽琼瑶之章。则
雍雍咏歌。尽在丹壁。又与一二文士。以吟以赋。谓之后集
焉。

李翰(一) 第 10b 页

** 河中鹳鹊楼集序

后周大冢宰宇文护军镇河外之地。筑为层楼。遐标碧空。
影倒洪流。二百馀载。独立乎中州。以其佳气在下。代为胜
槩。四方隽秀有登者。悠然远心。如思龙门。若望昆崙。河南
尹赵公。受帝新命。宣风三晋。右贤好事。游人若归。小子承
连帅之眷。列在下客。八月天高。获登兹楼。乃复俯视舜城。
傍窥秦塞。紫气度关而西入。黄河触华而东汇。龙据虎视。
下临八州。前辈畅诸。题诗上层。名播前后。山川景象。备于
一言。上客有前美原尉宇文邈。前栎阳郡郑鲲。文行光达。

李翰(一) 第 11a 页

名重当时。吴兴姚系。长乐冯曾。清河崔邠。鸿笔佳什。声闻
远方。将刷羽青天。追飞太清。相与言诗。以继畅生之作。命
予纪事。书于前轩。

** 尉迟长史草堂记

吾友晋陵郡丞河南尉迟绪。节阔达。志遐远。含和而不假
修。推诚而不诡行。外若可浑。其中甚清。外如可杂。其中甚
静。夫求贤达之趣。当考其中。若然。夫子其达者欤。而境或
超诣。心或独得。飘飘然不知冠冕之在已。浩浩然不知天
李翰(一) 第 11b 页
地之为大。其冥机慎道。迹系心旷。人或未睹。吾能知之。大
历四年夏。乃以俸钱搆草堂于郡城之南。求其志也。材不
斲。全其朴。墙不彫。分其素。然而规制宏敞。清冷含风。可以
却暑而生白矣。后有小山曲池。窈窕幽径。枕倚于高墉。前
有芳树珍卉。婵娟修竹。隔阂于中屏。由外而入。宛若壶中。
由内而出。始若人閒。其幽邃有如此者。夫子又有雄辞奥
学。润色其事。阶上何有。有偫书万卷。阶下何有。有空林一
瓢。非道统名儒。不登此堂。非素琴香茗。不入兹室。是知草
堂之贵。夫子之静。天下茫茫。人未易悉。吾与夫子。昔同宾
赋。三十四年于兹矣。吾则弃于世矣。叹夫子下位。每求其
李翰(一) 第 12a 页
故。而有疑焉。今观夫子之志。乃邻于道。寥寥草堂。自致之
资。书于壁。微吾奚俟。其岁秋八月乙丑朔记。

** 淮南节度行军司马厅壁记

司马盖元武之官号。周官大司马。掌王之六军。将皆命卿。
诸侯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将亦命卿。军有司马。
见于古矣。周衰。惟晋秉礼尊主。屡因大蒐。以正三军。鄢陵
之役。韩厥为司马。鸡泽之会。魏绛为司马。绛将新军。张老
代之。盖今之行军司马。出于周制矣。秦罢侯。铄天下之兵。
列郡不复有军。军司马由此废矣。汉制将军不常置。四夷
李翰(一) 第 12b 页
背诞。则命将征之。赵充国以军司马从贰师。班超以军司
马从窦固。讨虏皆其职也。自魏至周。南北分王。建置不同。
时方战争。众军恒设。凡将军杖节镇仍开府者。以将军开
府居刺史者。皆有其官。随将废置。隋开皇混一天下。省罢
众军。司马之官。不专武事。废为州吏员矣。国家修唐虞大
同之化。庭周汉不宾之俗。边虽有防。示不久设。军出于内
谓之将。镇于外谓之使。佐其职者谓之行军司马。行军司
马之职。弼戎政。掌武事。居常习蒐狩之礼。有役申战阵之
法。凡军之攻。战之备。列于器械者。辨其贤良。凡军之材。食
李翰(一) 第 13a 页
之用。颁于卒乘者。均其赐予。合其军书契之要。比其军符
籍之伍。赏罚得议。号令得闻。三军以之。声气行之哉。虽主
武。盖文之职也。旧制朱衣铜印墨绶。开元故事多选台郎
为之。淮南节度行军司马尚书户部郎中兼侍御史王公。
以经邦纬俗之才。佐淮夷方面之寄。敦诗说礼之学。当节
府大贤之举。政协乎邦要。虑通乎事微。奉中权之旗鼓。戒
偫帅之铙镯。师律既和。军容丕肃。淮南之府。有功宣王室。
身佩侯印。将门良家。藩国贵种。以礼绥之则恭。淮南之众。
有吴楚锐士。燕韩劲卒。奇材剑客。猿臂虬须。以恩抚之则
李翰(一) 第 13b 页
顺。淮南之地。提封千里。徵令百役。税以足食。赋以足兵。以
宽征之则安。淮南之冲。南走闽越。北通幽朔。关梁不闭。朝
聘相望。以欢交之则固。自韦公统戎旅。王公翼戎行。威加
于大。则将不骄。惠及于细。则卒不惰。减役轻敛。则人不困。
待宾省旅。则境不危。堂堂然混一体以为力。雄雄然鼓众
心以为气。封疆之外。隐如敌国。封疆之内。不知有军。古人
云。悬势于上。而下自定。置器于平。而物自安者。盖用是也。
兹所谓销患于未形。制危于未萌。伐谋之功。大于积甲山
齐。攻心之术。强于虎贲百万。彼善师不阵。未战先胜。却军
李翰(一) 第 14a 页
于谈笑之际。折冲于樽俎之閒。今古一时也。夫举善人以
行其教。大则四海服。小则邦国宁。舜举皋陶。蛮夷率服。帝
王之事也。秦任百里奚。巴戎致贡。诸侯之举也。国侨为政。
乃子皮之功。晋侯勤王。信魏绛之力。任贤用善。合契同德。
盛府有焉。翰获庇于有礼之俗。遂安于无虞之境。书绩示
后。岂待命乎。扬州本大都督府。亲王居中。长史理人。有府
号而无兵甲。至德初。羯胡难作。始以长史为节度。而有行
军司马。古者敬其事。则命以始。乃自初置。列叙之于壁云。
大历五祀夏五月丁丑记。

李翰(一) 第 14b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