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三三七 第 20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三百三十七

卷三三七 第 1a 页
 颜真卿(二)

** 对三命判

**  乙仕登三命举以特牲祀以少牢人告其僭加于举礼也

侑食以乐。执恭展礼。以辨等威。以明贵贱。乙以筮仕。策名
清朝。从大夫之后。既登三命。循先人之祭。有事十伦。已而
铿锵具举。和平不爽。苾芬承祀。胡考之宁。举特且叶于礼
经。加牢未亏于祀典。人告其僭。罔知攸伏。

** 按杨志坚妻求别适判

杨志坚素为儒学。遍览九经。篇咏之间。风骚可摭。愚妻睹
卷三三七 第 1b 页
其未遇。遂有离心。王欢之廪既虚。岂遵黄卷。朱叟之妻必
去。宁见锦衣。污辱乡闾。败伤风俗。若无褒贬。侥倖者多。阿
王决二十后任改嫁。杨志坚秀才赠布绢各二十匹。米二
十石。便署随军。仍令远近知悉。

** 与郭仆射书

十一月日。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刑部尚书上柱国鲁郡开
国公颜真卿。谨奉书于右仆射定襄郡王郭公阁下。盖太
卷三三七 第 2a 页
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是之谓不朽。抑又闻之。端揆者。百
寮之师长。诸侯王者。人臣之极地。今仆射挺不朽之功业。
当人臣之极地。岂不以才为世出。功冠一时。挫思明跋扈
之师。抗回纥无厌之请。故得身画淩烟之阁。名藏太室之
廷。吁足畏也。然美则美矣。而终之始难。故曰满而不溢。所
以长守富也。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可不儆惧乎。书曰。
尔惟弗矜。天下莫与汝争功。尔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能。
以齐桓公之盛业。片言勤王。则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葵邱
之会。微有振矜。而叛者九国。故曰行百里者半九十里。言
卷三三七 第 2b 页
晚节末路之难也。从古至今。暨我高祖太宗已来。未有行
此而不理。废此而不乱者也。前者菩提寺行香。仆射指麾
宰相与两省台省已下常参官并为一行坐。鱼开府及仆
射率诸军将为一行坐。若一时从权。亦犹未可。何况积习
更行之乎。一昨以郭令公以父子之军。破犬羊凶逆之众。
众情忻喜。恨不顶而戴之。是用有兴道之会。仆射又不悟
前失。竟率意而指麾。不顾班秩之高下。不论文武之左右。
苟以取悦军容为心。曾不顾百寮之侧目。亦何异清昼攫
金之士哉。甚非谓也。君子爱人以礼。不闻姑息。仆射得不
卷三三七 第 3a 页
深念之乎。真卿窃闻军容之为人。清修梵行。深入佛海。况
乎收东京有殄贼之业。守陕城有戴天之功。朝野之人。所
共景仰。岂独有分于仆射哉。加以利衰涂割。恬然于心。固
不以一毁加怒。一敬加喜。尚何半席之座咫尺之地能汨
其志哉。且乡里上齿。宗庙上爵。朝廷上位。皆有等威。以明
长幼。故得彝伦叙而天下和平也。且上自宰相御史大夫
两省五品已上供奉官自为一行。十二卫大将军次之。三
师三公令仆少师保傅尚书左右丞侍郎自为一行。九卿
三监对之。从古以然。未尝参错。至如节度军将。各有本班。
卷三三七 第 3b 页
卿监有卿监之班。将军有将军之位。纵是开府特进。并是
勋官。用荫即有高卑。会宴合依伦叙。岂可裂冠毁冕。反易
彝伦。贵者为卑所淩。尊者为贱所偪。一至于此。振古未闻。
如鱼军容阶虽开府。官即监门将军。朝廷列位。自有次序。
但以功绩既高。恩泽莫二。出入王命。众人不敢为比。不可
令居本位。须别示有尊崇。只可于宰相师保座南。横安一
位。如御史台众尊知杂事御史。别置一榻。使百寮共得瞻
仰。不亦可乎。圣皇时。开府高力士承恩传宣。亦只如此横
座。亦不闻别有礼数。亦何必令他失位。如李辅国倚承恩
卷三三七 第 4a 页
泽。径居左右仆射及三公之上。令天下疑怪乎。古人云。益
者三友。损者三友。愿仆射与军容为直谅之友。不愿仆射
为军容佞柔之友。又一昨裴仆射误欲令左右丞勾当尚
书。当时辄有詶对。仆射恃贵。张目见尤。介众之中。不欲显
过。今者兴道之会。还尔遂非。再猲八座尚书。欲令便向下
座。州县军城之礼。亦恐未然。朝廷公宴之宜。不应若此。今
既若此。仆射意只应以为尚书之与仆射。若州佐之与县
令乎。若以尚书同于县令。则仆射见尚书令。得如上佐事
刺史乎。益不然矣。今既三厅齐列。足明不同刺史。且尚书
卷三三七 第 4b 页
令与仆射。同是二品。只校上下之阶。六曹尚书并正三品。
又非隔品致敬之类。尚书之事仆射。礼数未敢有失。仆射
之顾尚书。何乃欲同卑吏。又据宋书百官志。八座同是第
三品。隋及国家始升。别作二品。高自标致。诚则尊崇。向下
挤排。无乃伤甚。况再于公堂。猲咄常伯。当为令公初到。不
欲纷披。僶俛就命。亦非理屈。朝廷纪纲。须共存立。过尔隳
坏。亦恐及身。明天子忽震电含怒。责斁彝伦之人。则仆射
其将何辞以对。

** 与李太保帖八首

卷三三七 第 5a 页

辞后明日至宅奉送。承已当时出(阙)不获重捧袂。至今为
恨。仲春渐暄。不审太保尊体何如。真卿粗尔。不审初到如
何。伫承异绩。以慰瞻仰。因中郎张溆往。谨附状不宣。谨状。
二月十四日。刑部尚书颜真卿状上李太保大夫公阁下。
张溆昨艰难时。首末得力。愿在麾下。有容足处。庇之。幸甚。
谨空。

奏事官至。蒙问。增慰驰诚。冬闰初寒。伏惟太保尊体安适。
真卿悲疢何言。蕃寇推退。为宪之功。忝沐深情。俱增喜跃。
卷三三七 第 5b 页
前后不逢之信。遂阙修状。何时入奏未闻。悲系无喻。谨还
状不次。谨状。闰月十有四日刑部尚书颜真卿状上李太
保大夫公阁下。谨空。

真卿粗自奉别。渴仰何胜。昨缘马奔。遂失驰谒。想蒙情恕
也。真卿十五日离家。大小俱安。汍汍病疮少愈。勿忧为佳。
正远披承。益期自爱。谨勒参候不次。刑部尚书颜真卿顿
首李太保大夫公阁下。

千手赞已领讫。然尚少第二隔。恐在书府。希更根寻足。疏
拙抵罪。圣慈含宏。犹佐列藩。不远伊迩。省躬荷德。恩贷实
深。兢慄之诚。在物何喻。仲春暄甚。不审太保尊体何如。所
卷三三七 第 6a 页
苦当转胜也。真卿缘驿上无马。私乘泡转几死。前进不得。
今日始至蓝田。即便取路。不获执别。此情如何。珍重珍重。
谨附状不次。谨状。二月十一日。陕州别驾颜真卿状上李
太保大夫公阁下。

不审所苦何如。奉计已痊复。真卿缘马病。朝回已乏。未遂
驰谒。谨勒参候不次。谨状。刑部尚书颜真卿状上李太保
大夫公阁下。

千手赞检得未。帖之。谨空。

拙于生事。举家食粥来已数月。今又罄竭。祗益忧煎。辄恃
卷三三七 第 6b 页
深情。故令投告。惠及少米。实济艰勤。仍恕干烦也。真卿状。
阴寒。不审太保所苦何如。承渴已损。深慰驰仰。所检赞犹
未获。望于文书内细检也。病妻服药。要少鹿肉脯。有新好
者。望惠少许。幸甚幸甚。专驰谒不次。谨状。二十九日。刑部
尚书颜真卿状上李太保大夫公阁下。谨空。

** 与御史帖

真卿谨别上书于御史阁下。窃闻尊候平和。真卿瞻仰瞻
仰。前所会庙上。诸公未悟。唯御史论高百寮。振古未有。杂
事可置。况朝廷自有次序。不足念乎。真卿。

卷三三七 第 7a 页

** 与卢仓曹帖

昨奉辞。但增怅仰。承已过埭。不得重别。情深惘然。珍重。谨
此不宣。真卿白。二十四日。

** 与蔡明远帖二首

蔡明远。鄱阳人。真卿昔刺饶州。即尝趋事。及来江右。无改
厥勤。靖言此心。有足嘉者。一昨缘受替归北。中止金陵。阖
门百口。几至糊口。明远与夏镇不远数千里。冒涉江湖。连
舸而来。不愆晷刻。竟达命于秦淮之上。又随我于邗沟之
卷三三七 第 7b 页
东。追攀不疲。以至邵伯南埭。始终之际。良有可称。今既已
事方旋。指期斯复。江路悠缅。风涛浩然。行李之间。深宜尚
慎。不宣。真卿报。

闻邹游与明远同来。欲至采石。计其不久。亦合及吾淮泗
之间。脱若未到。见之宜传此意。遣此不宣。真卿报蔡明远。

** 奉使蔡州书

真卿奉命来此。事期未竟。止缘忠勤。无有旋意。然中心悢
悢。始终不改。游于波涛。宜得斯报。千百年间。察真卿心者。
见此一事。知我是行。亦足达于时命耳。

** 移蔡帖

卷三三七 第 8a 页

贞元元年正月五日。真卿自汝移蔡。天也。天之昭明。其可
诬乎。有唐之德。则不朽耳。十九日书。

** 刘中使帖

近闻刘中使至瀛州。吴希光已降。足慰海隅之心耳。又闻
磁州为卢子期所围。舍利将军擒获之。吁足慰也。

** 与夫人帖

真卿顿首。奉承十四日迁厝。承问悲慕。不能自胜。惟攀慕
不及。摧毁何堪。痛当柰何。痛当柰何。凝寒。惟动静支适。儿
卷三三七 第 8b 页
子等保侍真卿。离官已久。事须十间前至郑州。汴州已来
专奉侍。一日只拟一驿。计过大事后发犹恐迟。必望知此
缓急。勿迟滞。足下不来。义无独去之法。必请矜此狼狈。所
望今到汴州。水下不愁河冻。书祭器等先下船去。真卿十
一日且发东京。伫望早来早来。谨不次。真卿顿首夫人阁
下。 十一月八日。 问讯颂翙蒙郎郎和奴光严。深远忆。
或至十三日得发。

** 与绪汝书

政可守。不可不守。吾去岁中言事得罪。又不能逆道徇时。
为千古罪人也。虽贬居远方。终身不耻。绪汝等当须会吾
卷三三七 第 9a 页
之志。不可不守也。

** 与澄师帖

真卿承闻。大华严会已遂圜成。取来日要诣彼随喜。如何
如何。幸周副老草不悉。真卿顿首和南。澄师大德侍老。十
日。敬空。

** 广平帖

得示。问广平碑本。了来数日。故当封呈。真卿顿首。

** 文殊帖

近作一文殊师利菩萨碑。但欲发扬主上圣意。盖不近文
卷三三七 第 9b 页
律耳。今奉呈。充盖酱之用可乎。真卿白。

** 寒食帖

天气殊未佳。汝定成行否。寒食只数日间。得且住为佳耳。

** 中夏帖

真卿顿首。中夏以还。暑气日甚。病懒。益不喜所为。前欲书
石。当须稍凉作之也。幸不以差缓过之。京人来。何消息。嘉
否。

** 修书帖

贼军未平。使仆不愤见。故先修书。但召诸子弟与语。不具。

卷三三七 第 10a 页

真卿。

** 讯后帖

真卿具。前楮讯后。所苦何如。立斯极位雄廷。江上佳山秀
水。在公庭户。想日有乐事。甚得佳士相延。公高才逸韵。自
有晋宋间人风。坐此肆局不易处。上方招致仁者。如公之
俦。岂久在江左乎。行闻迅召。以快士议。真卿顿首。

** 世系谱序

颜氏之先。出自黄帝之孙安为曹姓。其裔邾武公。名仪父。
卷三三七 第 10b 页
字伯颜。子友。别封郳。为小邾子。遂以颜为氏。世为鲁国卿
大夫。孔门达者七十二人。颜氏有八。回居四科之首。其后
战国有率躅。秦有芝贞。汉有异肆安乐。魏有斐盛。盛字叔
台。历青徐二州刺史关内侯。其后子孙咸著宦族。有若宏
都之德行。巴陵记室之书翰。特进黄门之文章。秘监华州
之学识。肇自鲁国。格于圣代。纷纶盛美。举集于兹。述遵前
人。不敢失坠。建中元年岁次庚申秋七月癸亥序。

** 尚书刑部侍郎赠尚书右仆射孙逖文公集序

古之为文者。所以导达心志。发挥性灵。本乎咏歌。终乎雅
颂。帝庸作而君臣动色。王泽竭而风化不行。政之兴衰。实
卷三三七 第 11a 页
系于此。然而文胜质。则绣其鞶帨。而血流漂杵。质胜文。则
野于礼乐。而木讷不华。历代相因。莫能适中。故诗人之赋
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此其效也。汉魏已还。雅道微缺。
梁陈斯降。宫体聿兴。既驰骋于末流。遂受嗤于后学。是以
沈隐侯之论谢康乐也。乃云灵均已来。此未及睹。卢黄门
之序陈拾遗也。而云道丧五百岁。而得陈君。若激昂颓波。
虽无害于过正。榷其中论。不亦伤于厚诬。何则。雅郑在人。
理乱由俗。桑间濮上。胡为乎[:#AS-92F9:⿰帛⿱丿糸]古之时。正始皇风。奚独乎
凡今之代。盖不然矣。其或斌斌彪炳。郁郁相宣。膺期运以
卷三三七 第 11b 页
挺生。奄寰瀛而首出者。其惟仆射孙公乎。公讳逖。河南巩
人。其先自乐安武水。寓于涉而徙焉。父嘉之。以词学登科。
官至宋州司马。公风裁澄明。天才杰出。学穷百氏。不好非
圣之书。文统三变。特深稽古之道。故逸气上跻。而高情四
达。羌索隐乎混元之始。表独立于常均之外。不其盛欤。年
数岁。即好属文。十五时。相国齐公崔日用试土火炉赋。公
雅思遒丽。援翰立成。齐公骇之。约以忘年之契。尔后遂有
大名。故其试言也。年未弱冠。而三擅甲科。吏部侍郎王邱
试竹帘赋。降阶约拜。以殊礼待之。相国燕公张说览其策
卷三三七 第 12a 页
而心醉。其序事也。则伯乐川记及诸碑志。皆卓立千古。传
于域中。其为诗也。必有逸韵佳对。冠绝当时。布在人口。其
词言也。则宰相张九龄欲掎摭疵瑕。沈吟久之。不能易一
字。公之除庶子也。苑咸草诏曰。西掖掌纶。朝推无对。议者
以为知言。凡斯夥多。庸可悉数。故燕国深赏公才。俾与张
九龄许景先韦述同游门庭。命子均垍申伯仲之礼。江夏
李邕。自陈州入计。缮写其集。赍以诣公。托知已之分。其为
先达所重也如此。公又雅有清鉴。典考功时。精覈进士。虽
权要不能逼。所奖擢者二十七人。数年间宏词判等。入甲
卷三三七 第 12b 页
第者一十六人。授校书郎者九人。其馀咸著名当世。已而
多至显官。明年典举。亦如之。故言第者必称孙公而已。夫
然。信可谓人文之宗师。国风之哲匠者矣。公凡所著诗歌
赋序策问赞碑志表疏制诰。不可胜纪。遭二朝之乱。多有
散落。子宿绛成等。夙奉过庭之训。咸以文章知名。同时台
省。乃编次公文集为二十卷。列之于左。庶乎好事者传写
讽诵。以垂乎无穷。亦何必藏名山而纳石室也。真卿昔观
光乎天府。实荷公之奖擢。见命为序。岂究端倪。时则永泰
元年仲秋之月也。至若世系阀阅。盖存之别传。此不复云。

卷三三七 第 13a 页

** 怀素上人草书歌序

开士怀素。僧中之英。气概通疏。性灵豁畅。精心草圣。积有
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故吏部尚书韦公陟。睹其笔力。
勖以有成。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引共游处。兼好
事者同作歌以赞之。动盈卷轴。夫草稿之作。起于汉代。杜
度崔瑗。始以妙闻。迨乎伯英。尤擅其美。羲献兹降。虞陆相
承。口诀手授。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虽姿性颠逸。超绝古
今。而楷法精详。特为真正。某早岁尝接游居。屡蒙激劝。告
卷三三七 第 13b 页
以笔法。资质劣弱。又婴物务。不能恳习。迄用无成。追思一
言。何可复得。忽见师作。纵横不偫。迅疾骇人。若还旧观。向
使师得亲承善诱。亟揖规模。则入室之宾。舍子奚适。嗟叹
不足。聊书以冠诸篇首。

** 送福建观察使高宽仁序

国家设观察使。即古州牧部使之职。代朝廷班导风化。而
宣布德意。振举万事。而沙汰百吏者也。民俗之舒惨。兵赋
之调发。刑狱之冤滥。政治之得失。皆得以观察而行之。其
任可谓重矣。江西贵溪高君宽仁。初举明经。历任中外。克
勤职务。政绩昭著。升福建观察使。夫君子之仕。不以位尊
卷三三七 第 14a 页
为荣。而以尽职为贵。福建大藩也。其地东带沧溟。南接交
广。居民若是其众也。政务若是其烦也。职乎州郡者。果皆
循且良。尚不能保其无一事之不举。矧未必皆循良乎。弱
之食。强之取。饥寒颠沛而渔夺之不厌。则[:#AS-FB55:●]
[:#AS-FBED:●]犬亩之民。若之何能求
其安也。自古为民之病者多类此。是以居高位而欲下之
安。其道难也。故众皆以位高为宽仁喜。予独以尽职为宽
仁勉。所以尽职者无他。正已格物而已。忠君爱民而已。子
与宽仁交久且厚。予所以望于宽仁者。岂但在于政事文
字之间而已哉。振肃风纪。表仪一方。尽致君泽民之道。使
卷三三七 第 14b 页
声名流芳史册。兹行是望。于是乎书。

** 送刘太冲序

刘太冲者。彭城之华望者也。自开府垂明于宋室。泽州考
绩于国朝。道素相承。世传儒雅。尚矣。夫其果行修洁。斯文
彪蔚。鄂不照乎栘华。龙骥骧乎云路。则公山正礼。策高足
于前。冲与太真。嗣家声于后。有日矣。昔予作郡平原。拒胡
羯而请与从事。掌铨吏部。第甲乙而超升等夷。尔来蹉跎。
犹屑卑位。虽才不偶命。而德其无邻。故冲之西游。斯有望
矣。江月弦魄。秦淮顶潮。君行句溪。正及春水。勖哉之子。道
卷三三七 第 15a 页
存何居。鲁郡公颜真卿叙。

** 送辛子序

醇白之士。曰陇西辛晃。锐业班汉。颛门名家。十五而志学
克明。五十而励精益懋。拳拳不失。慕回也之服膺。衮衮可
听。同茂先之善说。昔我高叔祖郓州使君著决疑一十二
卷。问答称为大颜。曾伯祖秘书监府君集注解成一十二
帙。名儒斟酌烦省。捃摭英华。勒成三十篇。名之曰汉略。夫
其发凡举例。晃序言之已详。惜乎困于缣缃。不获缮写。遂
使精义沈郁。闇然未彰。吁足叹也。二月初吉。金陵气暖。抵
卷三三七 第 15b 页
淮上之诸侯。所如必合。及滁川之美景。未至方欢。偫子赋
诗以宠之。

** 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

予罢秩醴泉。特诣京洛。访金吾长史张公旭。请师笔法。长
史于时在裴儆宅。憩止已一年矣。众师张公求笔法。或有
得者。皆曰神妙。仆顷在长安。二年师事。张公皆大笑而已。
即对以草书。或三纸五纸。皆乘兴而散。不复有得其言者。
仆自再于洛下相见。眷然不替。仆因问裴儆。足下师张长
史。有何所得。曰。但书得绢屏素数十轴。亦尝论诸笔法。唯
卷三三七 第 16a 页
言倍加工学临写。书法当自悟耳。仆自停裴家月馀日。因
与裴儆从长史言话散。却回京师。前请曰。既承兄丈(一本
作九丈)奖谕。日月滋深。夙夜工勤。溺于翰墨。傥得闻笔法要
诀。终为师学。以冀至于能妙。岂任感戴之诚也。长史良久
不言。乃左右眄视。拂然而起。仆乃从行。归东竹林院小堂。
张公乃当堂踞床而坐。命仆居于小榻。而曰。笔法元微。难
妄传授。非志士高人。讵可与言要妙也。书之求能。且攻真
草。今以授之。可须思妙。乃曰。夫平谓横。子知之乎。仆思以
对之曰。尝闻长史示。令每为一平画。皆须令纵横有象。此
卷三三七 第 16b 页
岂非其谓乎。长史乃笑曰。然而又问曰。直谓纵。子知之乎。
曰岂不谓直者从不令邪曲之谓乎。曰。均谓间。子知之乎。
曰。尝蒙示以间不容光之谓乎。曰。密谓际。子知之乎。曰。岂
不谓筑锋下笔。皆令宛成。不令其疏之谓乎。曰。锋谓末。子
知之乎。曰。岂不谓以末成画。使其锋键之谓乎。曰。力谓骨
体。子知之乎。曰。岂不谓走[:#AS-FBEE:●]历笔则点画皆有筋骨。字体
自然雄媚之谓乎。曰。转轻谓屈折。子知之乎。曰。岂不谓钩
笔转角。折锋轻过。亦谓转角为闇阔过之谓乎。曰。决谓牵
制。子知之乎。曰。岂不谓为牵为制。决意挫锋。使不怯滞。令
险峻而
卷三三七 第 17a 页
成。以谓之决乎。曰。补谓不足。子知之乎。曰。岂不谓结点画
或有失趣者。则以别点画旁救之谓乎。曰。损谓有馀。子知
之乎。曰。岂不谓趣长笔短。常使意势有馀。点画若不足之
谓乎。曰。巧谓布置。子知之乎。曰。岂不谓欲书先预想字形
布置。令其平稳。或意外字体。令其异势。是谓之巧乎。曰。称
谓大小。子知之乎。曰。岂不谓大字蹙之令小。小字展之为
大。兼令茂密。所以为称乎。长史曰。子言颇皆近之矣。夫书
道之妙。焕乎其有旨焉。字外之奇。言所不能尽。世之书者。
宗二王元常逸迹。曾不睥睨笔法之妙。遂尔雷同。献之谓
卷三三七 第 17b 页
之古肥。旭谓之今瘦。古今既殊。肥瘦颇反。如自省览。有异
众说。芝钟巧趣。精细殆同。始自机神。肥瘦古今。岂易致意。
真迹虽少。可得而推。逸少至于学钟。势巧形容。及其独运。
意疏字缓。譬犹楚音习夏。不能无楚。过言不悒。未为笃论。
又子敬之不逮逸少。犹逸少之不逮元常。学子敬者画虎
也。学元常者画龙也。予虽不习。久得其道。不问之言。必慕
之欤。傥有巧思。思盈半矣。子其勉之。工精勤悉。自当妙矣。
真卿前请曰。幸蒙长史传授笔法。敢问工书之妙。如何得
齐于古人。张公曰。妙在执笔令其圆转。勿使拘挛。其次诸
卷三三七 第 18a 页
法须口传手授之诀。勿使无度。所谓笔法也。其次在于布
置。不慢不越。巧使合宜。其次纸笔精佳。其次诸变适怀。纵
舍规矩。五者备矣。然后齐于古人矣。敢问执笔之理。可得
闻乎。长史曰。子传授笔法之老舅彦远曰。吾闻昔日说书
若学。有工而迹不至。后闻于褚河南曰。用笔当须如印泥
画沙。思所以不悟。后于江岛。遇见沙地平净。令人意悦欲
书。乃偶以利锋画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乃悟用笔。如锥
画沙。使其藏锋。画乃沈著。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
此成功之极矣。真草用笔。悉如画沙。则其道至矣。是乃其
卷三三七 第 18b 页
迹可久。自然齐古人矣。但思此理。以专想工用。故其点画
不得妄动。子其书绅。予遂铭谢再拜。逡巡而退。自此得攻
书之术。于兹五年。真草自知可成矣。

** 汎爱寺重修记

予不信佛法。而好居佛寺。喜与学佛者语。人视之。若酷信
佛法者然。而实不然也。予未仕时。读书讲学。恒在福山。邑
之寺有类福山者。无有无予迹也。始僦居。则凡海印万福
天宁诸寺。无有无予迹者。既仕于昆。时授徒于东寺。待客
于西寺。每至姑苏。恒止竹堂。目予实信其法。故为张侈其
卷三三七 第 19a 页
事。以惑沙氓。则非知予者矣。

** 鲜于氏离堆记

阆州之东百馀里。有县曰新政。新政之南数千步。有山曰
离堆。斗入嘉陵江。直上数百尺。形胜缩矗。欹壁峻肃。上峥
嵘而下回洑。不与众山相连属。是之谓离堆。东面有石堂
焉。即故京兆尹鲜于君之所开凿也。堂有室。广轮袤丈。萧
豁洞敞。虚闻江声。彻见偫象。人村川坝。若指诸掌。堂北磐
石之上。有九曲流杯池焉。悬源螭首。蹙喷鹤咮。酾渠股引。
迾坐环溜。若有良朋。以倾醇酎。堂南有茅斋焉。游于斯。息
卷三三七 第 19b 页
于斯。聚宾友于斯。虚而来者实而归。其斋壁间有诗焉。皆
君舅著作郎严从君甥殿中侍御史严铣之等美君考槃
之所作也。其右有小石廅焉。亦可荫而踆据矣。其松竹桂
榑。冬青杂树。皆徙他山而栽莳焉。其上方有男宫观焉。署
之曰景福。君弟京兆尹叔明至德一年十月尝任尚书司
勋员外郎之所奉置也。君讳向。字仲通。以字行。渔阳人。卓
尔坚忮。毅然抗直。易有之曰。笃实辉光。书不云乎。沈潜刚
克。君自高曾以降。世以财雄。招徕贤豪。施舍不倦。至君继
绪。其流益光。弱冠以任侠自喜。尚未知名。乃慷慨发愤。于
卷三三七 第 20a 页
焉卜筑。养蒙学文。忘寝与食。不四三载。展也大成。著作奇
之。勖以宾荐。无何。以进士高第。骤登台省。天宝九载。以益
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御史中丞持节充剑南节度副大使
知节度事剑南山南西道采访处置使入为司农少卿。遂
作京兆尹。以忤杨国忠贬邵阳郡司马。十有二载秋八月。
除汉阳郡太守。冬十有一月。终于所任官舍。悲夫。雄图未
伸。志业已空。葬于县北表。附先茔。礼也。君之薨也。冢子光
禄寺丞昱。匍匐迎丧。星言泣血。自沔溯峡。湍险万重。肩槁
足局。扳笭引舳。凡今几年。皲瘃在目。因心则至。岂无僮仆。
卷三三七 第 20b 页
暨昱之季。曰尚书都官员外郎炅。克笃前烈。永言孝思。恳(
阙二字)志反葬于兹。行道之人。孰不跂而。真卿犹子曰纮。从
父兄故偃师丞春卿之子也。尝尉阆中。君故旧不遗。与之
有忘年之契。叔明昱炅亦笃世亲之欢。真卿因之又忝宪
司之寮。亟与济南蹇昂。奉以周旋。益著通家之好。兄允南
以司膳司封二郎中。弟允臧以三院御史。皆与叔明首末
联事。我是用饱君之故。乾元改号上元之岁。秋八月。哉生
魄。猥自刑部侍郎以言事忤旨。圣恩全宥。贬贰于蓬州。沿
嘉陵而路出新政。适会昱以成都兵曹取急归觐。遭我乎
卷三三七 第 21a 页
贵州之朝。留游缔欢。信宿陉岘。感今怀昔。遂援翰而志之。
叔明时刺商州。炅又申掾京兆。不同跻陟。有恨如何。帝唐
龙集后壬寅仲夏己卯朔十五日甲午。刻于门序之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