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一三 第 15a 页
钦定全唐文卷二百十三
卷二一三 第 1a 页
陈子昂(五)
** 谏刑书
承务郎守右卫曹参军臣陈子昂谨顿首昧死上言。臣闻
昔者圣人务理天下者。美在太平。太平之美者。在于刑措。
臣伏见陛下务太平之理。而未美太平之功。贱臣顽微。窃
惑下列。臣前蒙天恩召见。恩制赐臣曰。既遇非常之主。何
不进非常之策。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
舍。今陛下创三皇之业。务三皇之理。大统已集。神化光明。
虽伏羲神农。昔有天下。诚未足比。臣敢不竭节以效愚忠。
** 谏刑书
承务郎守右卫曹参军臣陈子昂谨顿首昧死上言。臣闻
昔者圣人务理天下者。美在太平。太平之美者。在于刑措。
臣伏见陛下务太平之理。而未美太平之功。贱臣顽微。窃
惑下列。臣前蒙天恩召见。恩制赐臣曰。既遇非常之主。何
不进非常之策。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
舍。今陛下创三皇之业。务三皇之理。大统已集。神化光明。
虽伏羲神农。昔有天下。诚未足比。臣敢不竭节以效愚忠。
卷二一三 第 1b 页
臣闻自古圣王谓之大圣者。皆云尚德崇礼。贵仁贱刑。刑
措不用。谓之圣德。不称严刑猛制。用狱为理者也。故周有
天下八百馀岁。而惟颂成康。汉有天下四百馀岁。而独称
文景。皆由几致刑措者也。何则。刑者政之末节。非太平之
资。臣窃考之于天。天贵生成。验之于人。人爱生育。旁稽于
圣。圣务胜残。皆不云以刑为德者。然则圣王养天下者。固
当上务顺天。下务济人。不天不人。不可谓理。故曰惟天为
大。唯尧则之。又曰唯天地万物父母。唯人万物之灵。亶聪
措不用。谓之圣德。不称严刑猛制。用狱为理者也。故周有
天下八百馀岁。而惟颂成康。汉有天下四百馀岁。而独称
文景。皆由几致刑措者也。何则。刑者政之末节。非太平之
资。臣窃考之于天。天贵生成。验之于人。人爱生育。旁稽于
圣。圣务胜残。皆不云以刑为德者。然则圣王养天下者。固
当上务顺天。下务济人。不天不人。不可谓理。故曰惟天为
大。唯尧则之。又曰唯天地万物父母。唯人万物之灵。亶聪
卷二一三 第 2a 页
明作元后。元后作人父母。然则为人父母。固当贵于德养。
不可务于刑杀。臣伏惟陛下圣德至大矣。应天受命。有三
皇之功。顺人正位。有三皇之业。拜图巡洛。有三皇之符。专
名显号。有三皇之册。明堂神构。万象宣威。风雨顺时。百谷
昌熟。可谓足为万代之规也。今天下百姓。抱孙弄子。鼓腹
以望太平之政矣。陛下为天地父母。固将务德以顺养之。
登于太和。以协皇极。今陛下之政。虽尽善矣。然太平之理。
犹屈于狱官。何以言之。太平之朝。务上下乐化。不宜乱臣
贼子。日犯天诛。比者大狱增多。逆徒滋广。愚臣顽昧。初谓
不可务于刑杀。臣伏惟陛下圣德至大矣。应天受命。有三
皇之功。顺人正位。有三皇之业。拜图巡洛。有三皇之符。专
名显号。有三皇之册。明堂神构。万象宣威。风雨顺时。百谷
昌熟。可谓足为万代之规也。今天下百姓。抱孙弄子。鼓腹
以望太平之政矣。陛下为天地父母。固将务德以顺养之。
登于太和。以协皇极。今陛下之政。虽尽善矣。然太平之理。
犹屈于狱官。何以言之。太平之朝。务上下乐化。不宜乱臣
贼子。日犯天诛。比者大狱增多。逆徒滋广。愚臣顽昧。初谓
卷二一三 第 2b 页
皆实。乃去月十五日。陛下特察诏囚李珍等无罪。明魏真
宰有功。召见高正臣。又重推元万顷。百寮庆悦。皆贺圣明。
臣乃知亦有无罪之人挂于疏网者。陛下务在宽典。狱官
务在急刑。以伤陛下之仁。以诬太平之政。臣窃私恨之。赖
陛下又独决天断。宽荡偫刑。死囚张楚金郭正一弓彭祖
王令基等。以凶恶之罪。特蒙全活。朽骨更肉。万死再生。天
地人祇。实用同庆。何以知之。臣伏见去年八月以来。天苦
霖雨。自陛下赦李珍等罪。天朗气晴。又九月十八日。明堂
享会。庆云抱日。五彩纷郁。龙章竟天。万品咸观。宇宙同庆。
宰有功。召见高正臣。又重推元万顷。百寮庆悦。皆贺圣明。
臣乃知亦有无罪之人挂于疏网者。陛下务在宽典。狱官
务在急刑。以伤陛下之仁。以诬太平之政。臣窃私恨之。赖
陛下又独决天断。宽荡偫刑。死囚张楚金郭正一弓彭祖
王令基等。以凶恶之罪。特蒙全活。朽骨更肉。万死再生。天
地人祇。实用同庆。何以知之。臣伏见去年八月以来。天苦
霖雨。自陛下赦李珍等罪。天朗气晴。又九月十八日。明堂
享会。庆云抱日。五彩纷郁。龙章竟天。万品咸观。宇宙同庆。
卷二一三 第 3a 页
又其月二十一日。恩敕免楚金等死。初有风雨。变为景云。
司刑官属。皆所共见。臣闻阴惨者刑也。阳舒者德也。庆云
者喜气也。臣伏考之洪范。验之六经。圣人法天。天亦助圣。
休咎之应。必不虚来。陛下法天垂仁。天助陛下仁化。狱吏
急法。则惨而阴雨。陛下赦罪。则舒而阳和。君臣欢娱。则喜
而见庆云。天意如此。陛下岂可不承顺之。夫刑者怒也。不
可以承喜气。今又阴雨。臣恐过在狱官。况陛下明堂之理。
本以崇德。配天之业。不以务刑。今垂拱法宫。且犹议杀。布
卷二一三 第 3b 页
政衢室。而未措刑。贱臣顽愚。尚疑未可。况巍巍大圣。光宅
天下哉。今者系狱囚徒。多极法者。道路之议。或是或非。陛
下何不悉召见之。自诘其罪。罪真实者。显示明刑。罪有滥
者。严诛狱吏。使天下咸服。人知政刑。以清太平之基。用登
仁寿之域。岂非至德克明哉。昔邓太后以天降旱。亲决洛
阳狱囚徒。良史书之。而以为德。况陛下大圣亿万。超于邓
后者乎。夫狱吏不可信。多弄国权。自古败亡。圣王所诫。陛
下万代之业。千载之名。固不可使竹帛书之。有亏于此也。
伏愿熟察。以美太平之风。贱臣不胜愚恳忠愤之至。辄投
谏匦昧死上闻。
天下哉。今者系狱囚徒。多极法者。道路之议。或是或非。陛
下何不悉召见之。自诘其罪。罪真实者。显示明刑。罪有滥
者。严诛狱吏。使天下咸服。人知政刑。以清太平之基。用登
仁寿之域。岂非至德克明哉。昔邓太后以天降旱。亲决洛
阳狱囚徒。良史书之。而以为德。况陛下大圣亿万。超于邓
后者乎。夫狱吏不可信。多弄国权。自古败亡。圣王所诫。陛
下万代之业。千载之名。固不可使竹帛书之。有亏于此也。
伏愿熟察。以美太平之风。贱臣不胜愚恳忠愤之至。辄投
谏匦昧死上闻。
卷二一三 第 4a 页
** 谏政理书
月日。梓州射洪县草莽愚臣陈子昂谨冒死稽首再拜献
书阙下。臣子昂西蜀草茅贱臣也。以事亲馀暇得读书。窃
少好三皇五帝霸王之经。历观邱坟。旁览代史。原其政理。
察其兴亡。自伏羲神农之初。至于周隋之际。驰骋数百年。
虽未得其详。而略可知也。莫不先本人情。而后化之。过此
已往。亦无神异。独轩辕氏之代。欲问广成子以至道之精
理于天下。臣虽奇之。然其说不经。未足信也。至殷高宗亦
卷二一三 第 4b 页
延问傅说。然才救弊。未能宏远。自此之后。殆不足称。臣每
在山谷。有愿朝廷。常恐没代而不得见也。岂知沾沐圣化。
未夭天年。幸得游京师。睹皇风。亲逢大圣之诏布于天下。
问于贤士大夫曰。何道可以调元气。贱臣孤陋。诚未足知。
然臣窃观自古帝王。开政之原备矣。未有能深思远虑独
绝古今如陛下者也。故贱臣不胜区区。愿竭固陋。以闻见
言之。虽未足对扬天休。然或万一有可观者。敢冒昧阙庭
奏书以闻。伏惟皇太后陛下少加察焉。臣闻之于师曰。元
气者。天地之始。万物之祖。王政之大端也。天地之道。莫大
乎阴阳。万物之灵。莫大乎黔首。王政之贵。莫大乎安人。故
在山谷。有愿朝廷。常恐没代而不得见也。岂知沾沐圣化。
未夭天年。幸得游京师。睹皇风。亲逢大圣之诏布于天下。
问于贤士大夫曰。何道可以调元气。贱臣孤陋。诚未足知。
然臣窃观自古帝王。开政之原备矣。未有能深思远虑独
绝古今如陛下者也。故贱臣不胜区区。愿竭固陋。以闻见
言之。虽未足对扬天休。然或万一有可观者。敢冒昧阙庭
奏书以闻。伏惟皇太后陛下少加察焉。臣闻之于师曰。元
气者。天地之始。万物之祖。王政之大端也。天地之道。莫大
乎阴阳。万物之灵。莫大乎黔首。王政之贵。莫大乎安人。故
卷二一三 第 5a 页
人安则阴阳和。阴阳和则天地平。天地平则元气正矣。是
以古先帝代。见人之通于天也。天之应乎人也。天人相感。
阴阳相和。灾害之所以不生。嘉祥之所以遂(一作并)作。则(一
作遂)观象于天。察法于地。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
以左右人。于是养成偫生。奉顺天德。故人得安其俗。乐其
业。甘其食。美其服。阴阳大和。元气以正。天瑞降。地符升。风
雨以时。草木不落。龟龙麟凤。在郊薮矣。洎颛顼唐虞之閒。
不敢荒宁。亦克用理。故其书曰。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人
于变时雍。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以古先帝代。见人之通于天也。天之应乎人也。天人相感。
阴阳相和。灾害之所以不生。嘉祥之所以遂(一作并)作。则(一
作遂)观象于天。察法于地。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
以左右人。于是养成偫生。奉顺天德。故人得安其俗。乐其
业。甘其食。美其服。阴阳大和。元气以正。天瑞降。地符升。风
雨以时。草木不落。龟龙麟凤。在郊薮矣。洎颛顼唐虞之閒。
不敢荒宁。亦克用理。故其书曰。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人
于变时雍。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卷二一三 第 5b 页
和之得也。至夏德衰亡。殷政微丧。桀纣昏暴。乱于天道。杀
戮无罪。放弃忠良。遂竭天下之力。殚天下之货。作为瑶台。
起乎琼室。极荒淫之乐。穷耳目之玩。倾宫之女。至数千人。
奇伎淫巧。以亿万计。信巫鬼。听谗邪。遂为糟邱酒池炮烙
之刑。一朝牛饮者三千人。龙逢不胜其忧。谏而死。箕子不
堪其愤。囚为奴。是以阴阳大乖。天地震怒。山川鬼神。发见
灾异。疾疫大兴。妖孽并作。而桀纣不悔。卒乃灭亡。和之失
也。逮周文武创业。顺天应人。诚信忠厚。加于百姓。德泽休
泰。兴乎颂声。成康之时。刑措三十馀年。天人之道始和矣。
幽
戮无罪。放弃忠良。遂竭天下之力。殚天下之货。作为瑶台。
起乎琼室。极荒淫之乐。穷耳目之玩。倾宫之女。至数千人。
奇伎淫巧。以亿万计。信巫鬼。听谗邪。遂为糟邱酒池炮烙
之刑。一朝牛饮者三千人。龙逢不胜其忧。谏而死。箕子不
堪其愤。囚为奴。是以阴阳大乖。天地震怒。山川鬼神。发见
灾异。疾疫大兴。妖孽并作。而桀纣不悔。卒乃灭亡。和之失
也。逮周文武创业。顺天应人。诚信忠厚。加于百姓。德泽休
泰。兴乎颂声。成康之时。刑措三十馀年。天人之道始和矣。
幽
卷二一三 第 6a 页
厉之末。复乱厥常。苛慝暴虐。诟黩天地。百川沸腾。山冢崒
崩。人以愁怨。疾厉为作。故其诗曰。昊天不佣。降此鞫凶。昊
天不惠。降此大戾。不先不后。为瘥为瘵。天地生人之理。复
悖于兹矣。呜呼。岂不哀哉。岂不哀哉。近者有隋氏。亦不克
终厥初。隋高帝之有天下也。以六合为家。方将对越天人。
传之万代。至炀帝承平。自以贵为天子。富有四海。欲穷宇
宙之观。极游宴之乐。以为人主之急务也。于是乃凿御渠。
决黄河。自伊洛之閒而属之扬州。生人之力既弊。天地之
藏又泄。炀帝方欣然以为得计。将后宫綵女数百千人。遂
崩。人以愁怨。疾厉为作。故其诗曰。昊天不佣。降此鞫凶。昊
天不惠。降此大戾。不先不后。为瘥为瘵。天地生人之理。复
悖于兹矣。呜呼。岂不哀哉。岂不哀哉。近者有隋氏。亦不克
终厥初。隋高帝之有天下也。以六合为家。方将对越天人。
传之万代。至炀帝承平。自以贵为天子。富有四海。欲穷宇
宙之观。极游宴之乐。以为人主之急务也。于是乃凿御渠。
决黄河。自伊洛之閒而属之扬州。生人之力既弊。天地之
藏又泄。炀帝方欣然以为得计。将后宫綵女数百千人。遂
卷二一三 第 6b 页
泛龙舟。游三江五湖之閒。当其得意也。视天下如脱屣尔。
其后百姓骚弊。灾变数兴。吏人贪暴。其政日乱。阴阳感怒。
彗孛以出。炀帝不悟。自以为天下安于泰山。方率百万之
师。而有事于辽东。当时山东。父子不得相保也。天厌暴政。
人怀乱亡。故辽东之役未归。而中国之难已起。身死逆手。
宗庙以隳。其故何哉。逆天人之理也。是以臣每察天人之
际。观祸乱之由。迹帝王之事。念先师之说。昭然著明信不
欺尔。不意陛下以大圣之虑。见天人之心。将欲调元气之
纲。返淳和之治。自非陛下合天地之德。有日月之明。谁能
其后百姓骚弊。灾变数兴。吏人贪暴。其政日乱。阴阳感怒。
彗孛以出。炀帝不悟。自以为天下安于泰山。方率百万之
师。而有事于辽东。当时山东。父子不得相保也。天厌暴政。
人怀乱亡。故辽东之役未归。而中国之难已起。身死逆手。
宗庙以隳。其故何哉。逆天人之理也。是以臣每察天人之
际。观祸乱之由。迹帝王之事。念先师之说。昭然著明信不
欺尔。不意陛下以大圣之虑。见天人之心。将欲调元气之
纲。返淳和之治。自非陛下合天地之德。有日月之明。谁能
卷二一三 第 7a 页
眇然远思。欲求大和于元气哉。此昔者伏羲氏之所以本
天人而为三皇首也。愚臣暗昧。不胜大愿。愿陛下为大唐
建万代之策。恢三圣之功。传乎子孙。永作鸿业。千百年閒。
使继文之主有所守也。非甚无道。不失厥嗣。陛下可不务
之哉。臣伏见天皇大帝得天地之统。封于泰山。盛德大业。
与天比崇矣。然尚未建明堂之宫。遂朝上帝。使万代鸿业。
今犹阙然。臣愚意者。岂非天皇大帝知陛下圣明。必能起
中兴之化。留此盛德。以发挥陛下哉。不然。何所与让而未
作也。今陛下欲调元气。睦人伦。跻俗仁寿。兴风礼让。舍此
天人而为三皇首也。愚臣暗昧。不胜大愿。愿陛下为大唐
建万代之策。恢三圣之功。传乎子孙。永作鸿业。千百年閒。
使继文之主有所守也。非甚无道。不失厥嗣。陛下可不务
之哉。臣伏见天皇大帝得天地之统。封于泰山。盛德大业。
与天比崇矣。然尚未建明堂之宫。遂朝上帝。使万代鸿业。
今犹阙然。臣愚意者。岂非天皇大帝知陛下圣明。必能起
中兴之化。留此盛德。以发挥陛下哉。不然。何所与让而未
作也。今陛下欲调元气。睦人伦。跻俗仁寿。兴风礼让。舍此
卷二一三 第 7b 页
道也。于何理哉。故臣不胜区区蝼蚁之诚思。愿陛下念先
帝之休意。恢大唐之鸿业。于国南郊建立明堂。使宇宙黎
元。遐荒夷貊。昆虫草木。天地鬼神。粲然知陛下方兴三皇
五帝之事。与天下更始。不其盛哉。昔者黄帝合宫。有虞总
章。唐尧衢室。夏后世室。偫圣之所以调元气理阴阳于此
教也。臣虽未学。窃尝闻明堂之制也。有天地之则焉。有阴
阳之统焉。二十四气八风十二月四时五行二十八宿。莫
不率备。故顺其时月而为政。则风雨时。寒暑平。万物茂畅。
五谷登稔。元气不错。阴阳以和。逆其时而为政也。则水旱
帝之休意。恢大唐之鸿业。于国南郊建立明堂。使宇宙黎
元。遐荒夷貊。昆虫草木。天地鬼神。粲然知陛下方兴三皇
五帝之事。与天下更始。不其盛哉。昔者黄帝合宫。有虞总
章。唐尧衢室。夏后世室。偫圣之所以调元气理阴阳于此
教也。臣虽未学。窃尝闻明堂之制也。有天地之则焉。有阴
阳之统焉。二十四气八风十二月四时五行二十八宿。莫
不率备。故顺其时月而为政。则风雨时。寒暑平。万物茂畅。
五谷登稔。元气不错。阴阳以和。逆其时而为政也。则水旱
卷二一三 第 8a 页
兴。疾疫起。虫螟为害。霜雹成灾。阴阳不和。元气以错。故昔
者圣人所以为教之大业也。是以臣愿陛下为大唐建万
代之策者。意在兹乎。意在兹乎。陛下若不以臣微而废其
言。乞以臣此章与三公九卿贤士大夫议之于庭。倘事便
于今。道不违古。即请陛下徵天下鸿生钜儒。贤良豪杰之
士。博通古今皇王政理之术者。与之按周礼月令而建之。
臣必知天下庶人子来。不日而成也。乃正月孟春。陛下乘
銮舆。驾苍龙。载青旂。佩苍玉。从三公九卿贤士大夫。鸿儒
硕老衣冠之伦。朝于青阳左个。负斧扆。凭玉几。南面以听
者圣人所以为教之大业也。是以臣愿陛下为大唐建万
代之策者。意在兹乎。意在兹乎。陛下若不以臣微而废其
言。乞以臣此章与三公九卿贤士大夫议之于庭。倘事便
于今。道不违古。即请陛下徵天下鸿生钜儒。贤良豪杰之
士。博通古今皇王政理之术者。与之按周礼月令而建之。
臣必知天下庶人子来。不日而成也。乃正月孟春。陛下乘
銮舆。驾苍龙。载青旂。佩苍玉。从三公九卿贤士大夫。鸿儒
硕老衣冠之伦。朝于青阳左个。负斧扆。凭玉几。南面以听
卷二一三 第 8b 页
天下之政。于是遂发大号。宣布四方。使各顺十二月之令。
无敢有违。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无失
经纪。以初为常。陛下遂躬藉田亲蚕。以劝天下之农桑。养
三老五更。以教天下之孝悌。明讼恤狱。以息天下之淫刑。
除害去虐。以正天下之仁寿。修文尚德。以止天下之干戈。
察孝兴廉。以除天下之贪吏。矜寡孤独。疲癃羸老。不能自
存者。赈恤之。后宫美人。非三妃九嫔八十一御女之数者。
出嫁之。珠玉锦绣雕琢技巧之饰。非益于理者。悉弃之。巫
鬼淫祀。诳惑良人者。禁杀之。陛下务以至诚。躬服质素。以
无敢有违。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无失
经纪。以初为常。陛下遂躬藉田亲蚕。以劝天下之农桑。养
三老五更。以教天下之孝悌。明讼恤狱。以息天下之淫刑。
除害去虐。以正天下之仁寿。修文尚德。以止天下之干戈。
察孝兴廉。以除天下之贪吏。矜寡孤独。疲癃羸老。不能自
存者。赈恤之。后宫美人。非三妃九嫔八十一御女之数者。
出嫁之。珠玉锦绣雕琢技巧之饰。非益于理者。悉弃之。巫
鬼淫祀。诳惑良人者。禁杀之。陛下务以至诚。躬服质素。以
卷二一三 第 9a 页
为天下先。愚臣以为不出数年之閒。将见太平之化也。天
人之际既洽。鬼神之望允塞。然后作雅乐。洁粢盛。宗祀天
皇于明堂以配上帝。使万国各以其职来祭。岂不休哉。臣
伏惟陛下至德明圣。未有能越行此道者也。故臣窃以为
此化一成。则人伦之道自睦。刑罚之原自息。兵革之事不
兴。还淳之途可见。仁寿礼让。稼穑农桑。不言而自致也。是
以贱臣未得为陛下一二论之。何者。圣人之教在于可大
可久者。故臣欲陛下振领提纲。使天下自理也。然臣窃独
有私恨。陛下方欲兴崇大化。而不知国家太学之废。积岁
人之际既洽。鬼神之望允塞。然后作雅乐。洁粢盛。宗祀天
皇于明堂以配上帝。使万国各以其职来祭。岂不休哉。臣
伏惟陛下至德明圣。未有能越行此道者也。故臣窃以为
此化一成。则人伦之道自睦。刑罚之原自息。兵革之事不
兴。还淳之途可见。仁寿礼让。稼穑农桑。不言而自致也。是
以贱臣未得为陛下一二论之。何者。圣人之教在于可大
可久者。故臣欲陛下振领提纲。使天下自理也。然臣窃独
有私恨。陛下方欲兴崇大化。而不知国家太学之废。积岁
卷二一三 第 9b 页
月矣。堂宇芜秽。殆无人踪。诗书礼乐。䍐闻习者。陛下明诏
尚未及之。愚臣所以有私恨也。臣闻天子立太学。可以聚
天下英贤。为政教之首。故君臣上下之礼。于是兴焉。揖让
樽俎之节。于此生焉。是以天子得贤臣。由此道也。今则荒
废。委而不论。而欲睦人伦。兴礼让。失之于本。而求之于末。
岂可得哉。况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
崩。柰何天子之政而轻礼乐哉。臣所以独窃有私恨者也。
陛下何不诏天下冑子。使归太学而习业乎。斯亦国家之
大务也。臣愚蒙所言。事未曲尽者。恐烦圣览。必陛下恕臣
尚未及之。愚臣所以有私恨也。臣闻天子立太学。可以聚
天下英贤。为政教之首。故君臣上下之礼。于是兴焉。揖让
樽俎之节。于此生焉。是以天子得贤臣。由此道也。今则荒
废。委而不论。而欲睦人伦。兴礼让。失之于本。而求之于末。
岂可得哉。况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
崩。柰何天子之政而轻礼乐哉。臣所以独窃有私恨者也。
陛下何不诏天下冑子。使归太学而习业乎。斯亦国家之
大务也。臣愚蒙所言。事未曲尽者。恐烦圣览。必陛下恕臣
卷二一三 第 10a 页
昏愚。请赐他日。别具奏闻。
** 谏用刑书
将仕郎守麟台正字臣陈子昂谨顿首冒死诣阙上疏。臣
本蜀之匹夫。宦不望达。陛下过意。擢臣草莽之下。升在麟
台之阁。光宠自天。卓若日月。微臣固陋。将何克负。然臣闻
忠臣事君。有死无二。怀佞不谏。罪莫大焉。况在明圣之朝。
当不讳之日。方复钳口下列。俛仰偷荣。非臣之始愿也。不
胜愚惑。辄奏狂昧之说。伏惟陛下少加察焉。臣闻古之御
天下者。其政有三。王者化之。用仁义也。霸者威之。盛权智
** 谏用刑书
将仕郎守麟台正字臣陈子昂谨顿首冒死诣阙上疏。臣
本蜀之匹夫。宦不望达。陛下过意。擢臣草莽之下。升在麟
台之阁。光宠自天。卓若日月。微臣固陋。将何克负。然臣闻
忠臣事君。有死无二。怀佞不谏。罪莫大焉。况在明圣之朝。
当不讳之日。方复钳口下列。俛仰偷荣。非臣之始愿也。不
胜愚惑。辄奏狂昧之说。伏惟陛下少加察焉。臣闻古之御
天下者。其政有三。王者化之。用仁义也。霸者威之。盛权智
卷二一三 第 10b 页
也。强国胁之。务刑罚也。是以化之不足。然后威之。威之不
变。然后刑之。故至于刑。则非王者所贵矣。况欲光宅天下。
追功上皇。专任刑杀。以为威断。可谓策之失者也。臣伏睹
陛下圣德聪明。游心太古。将制静宇宙。保乂黎人。发号施
令。出于诚慊。天下苍生。莫不想望圣风。冀见神化。道德为
政。将待于陛下矣。且臣闻之。圣人出治。必有驱除。盖天人
之符应休命也。日者东南微孽。敢谋乱常。陛下顺天行诛。
罪恶咸服。岂非天意欲彰陛下神武之功哉。而执事者不
察天心。以为人意。恶其首乱倡祸。法合诛屠。将息奸源。穷
变。然后刑之。故至于刑。则非王者所贵矣。况欲光宅天下。
追功上皇。专任刑杀。以为威断。可谓策之失者也。臣伏睹
陛下圣德聪明。游心太古。将制静宇宙。保乂黎人。发号施
令。出于诚慊。天下苍生。莫不想望圣风。冀见神化。道德为
政。将待于陛下矣。且臣闻之。圣人出治。必有驱除。盖天人
之符应休命也。日者东南微孽。敢谋乱常。陛下顺天行诛。
罪恶咸服。岂非天意欲彰陛下神武之功哉。而执事者不
察天心。以为人意。恶其首乱倡祸。法合诛屠。将息奸源。穷
卷二一三 第 11a 页
其党与。遂使陛下大开诏狱。重设严刑。冀以惩创。观于天
下。逆党亲属。及其交游。有迹涉嫌疑。辞相逮引。莫不穷捕
考讯。枝叶蟠拿。大或流血。小禦魑魅。至有奸人荧惑。乘险
相诬。纠告疑似。冀图爵赏。叫(一作刑)于阙下者。日有数矣。于
时朝廷偟偟。莫能自固。海内倾听。以相惊恐。赖陛下仁慈。
悯斯危惧。赐以恩诏。许其大功已上。一切勿论。时人获泰。
谓生再造。愚臣窃亦欣然。贺陛下圣明。得天下之机也。不
谓议者异见。又执前图。比者刑狱。纷纷复起。陛下不深思
天意。以顺休期。尚以督察为理。威刑为务。使前者之诏。不
下。逆党亲属。及其交游。有迹涉嫌疑。辞相逮引。莫不穷捕
考讯。枝叶蟠拿。大或流血。小禦魑魅。至有奸人荧惑。乘险
相诬。纠告疑似。冀图爵赏。叫(一作刑)于阙下者。日有数矣。于
时朝廷偟偟。莫能自固。海内倾听。以相惊恐。赖陛下仁慈。
悯斯危惧。赐以恩诏。许其大功已上。一切勿论。时人获泰。
谓生再造。愚臣窃亦欣然。贺陛下圣明。得天下之机也。不
谓议者异见。又执前图。比者刑狱。纷纷复起。陛下不深思
天意。以顺休期。尚以督察为理。威刑为务。使前者之诏。不
卷二一三 第 11b 页
信于人。愚臣昧焉。窃恐非三皇五帝伐罪吊人之意也。臣
窃观当今天下百姓。思安久矣。曩属北胡侵塞。西戎寇边。
兵革相屠。向历十载。关河自北。转输幽燕。秦蜀之西。驰骛
湟海。当时天下疲极矣。重以大兵之后。屡遭凶年。流离饥
饿。死丧略半。幸赖陛下以至圣之德。抚宁兆人。边境获安。
中国无事。阴阳大顺。年谷累登。天下父子始得相养矣。故
扬州搆祸。殆有五旬。而海内晏然。纤尘不动。岂非天下蒸
庶厌凶乱哉。臣以此卜之。知百姓思安久矣。今陛下不务
元默。以救疲人。而反任威刑。以失其望。欲以察察为政。肃
窃观当今天下百姓。思安久矣。曩属北胡侵塞。西戎寇边。
兵革相屠。向历十载。关河自北。转输幽燕。秦蜀之西。驰骛
湟海。当时天下疲极矣。重以大兵之后。屡遭凶年。流离饥
饿。死丧略半。幸赖陛下以至圣之德。抚宁兆人。边境获安。
中国无事。阴阳大顺。年谷累登。天下父子始得相养矣。故
扬州搆祸。殆有五旬。而海内晏然。纤尘不动。岂非天下蒸
庶厌凶乱哉。臣以此卜之。知百姓思安久矣。今陛下不务
元默。以救疲人。而反任威刑。以失其望。欲以察察为政。肃
卷二一三 第 12a 页
理寰区。臣愚暗昧。窃有大惑。且臣闻刑者。政之末节也。先
王以禁暴整乱。不得已而用之。今天下幸安。万物思泰。陛
下乃以末节之法。察理平人。臣愚以为非适变随时之议
也。顷年以来。伏见诸方告密囚累百千辈。大抵所告皆以
扬州为名。及其穷究。百无一实。陛下仁恕。又屈法容之。傍
讦他事。亦为推劾。遂使奸恶之党。决意相雠。睚眦之嫌。即
称有密。一人被讼。百人满狱。使者推捕。冠盖如云。或谓陛
下爱一人而害百人。天下喁喁。莫知宁所。臣闻自非圣人。
不有外患。必有内忧。物理之自然也。臣不敢以远古言之。
王以禁暴整乱。不得已而用之。今天下幸安。万物思泰。陛
下乃以末节之法。察理平人。臣愚以为非适变随时之议
也。顷年以来。伏见诸方告密囚累百千辈。大抵所告皆以
扬州为名。及其穷究。百无一实。陛下仁恕。又屈法容之。傍
讦他事。亦为推劾。遂使奸恶之党。决意相雠。睚眦之嫌。即
称有密。一人被讼。百人满狱。使者推捕。冠盖如云。或谓陛
下爱一人而害百人。天下喁喁。莫知宁所。臣闻自非圣人。
不有外患。必有内忧。物理之自然也。臣不敢以远古言之。
卷二一三 第 12b 页
请借隋而况。臣闻长老言。隋之末代。天下犹平。炀帝不龚。
穷毒威武。厌居皇极。自总元戎。以百万之师。观兵辽海。天
下始骚然矣。遂使杨元感挟不臣之势。有大盗之心。欲因
人谋以窃皇业。乃称兵中夏。将据洛阳。哮阚之势。倾宇宙
矣。然乱未踰月。而首足异处。何者。天下之弊。未有土崩。蒸
人之心。犹望乐业。炀帝不悟。暗忽人机。自以为元恶既诛。
天下无巨猾也。皇极之任。可以刑罚理之。遂使兵部尚书
樊子盖专行屠戮。大穷党与。海内豪士。无不罹殃。遂至杀
人如麻。血流成泽。天下靡然。始思为乱矣。于是萧铣朱粲
穷毒威武。厌居皇极。自总元戎。以百万之师。观兵辽海。天
下始骚然矣。遂使杨元感挟不臣之势。有大盗之心。欲因
人谋以窃皇业。乃称兵中夏。将据洛阳。哮阚之势。倾宇宙
矣。然乱未踰月。而首足异处。何者。天下之弊。未有土崩。蒸
人之心。犹望乐业。炀帝不悟。暗忽人机。自以为元恶既诛。
天下无巨猾也。皇极之任。可以刑罚理之。遂使兵部尚书
樊子盖专行屠戮。大穷党与。海内豪士。无不罹殃。遂至杀
人如麻。血流成泽。天下靡然。始思为乱矣。于是萧铣朱粲
卷二一三 第 13a 页
起于荆南。李密窦建德乱于河北。四海云摇。遂并起而亡
隋族矣。岂不哀哉。长老至今谈之。委曲如是。臣窃以此上
观三代夏殷周兴亡。下逮秦汉魏晋理乱。莫不皆以毒刑
而致败坏也。夫大狱一起。不能无滥。何者。刀笔之吏。寡识
大方。断狱能者。名在急刻。文深网密。则共称至公。爰及人
主。亦谓其奉法。于是利在杀人。害在平恕。故狱吏相戒。以
杀为词。非憎于人也。而利在己。故上以希人主之旨。下以
图荣身之利。徇利既多。则不能无滥。滥及良善。则淫刑逞
矣。夫人情莫不自爱其身。陛下以此察之。岂能无滥也。冤
隋族矣。岂不哀哉。长老至今谈之。委曲如是。臣窃以此上
观三代夏殷周兴亡。下逮秦汉魏晋理乱。莫不皆以毒刑
而致败坏也。夫大狱一起。不能无滥。何者。刀笔之吏。寡识
大方。断狱能者。名在急刻。文深网密。则共称至公。爰及人
主。亦谓其奉法。于是利在杀人。害在平恕。故狱吏相戒。以
杀为词。非憎于人也。而利在己。故上以希人主之旨。下以
图荣身之利。徇利既多。则不能无滥。滥及良善。则淫刑逞
矣。夫人情莫不自爱其身。陛下以此察之。岂能无滥也。冤
卷二一三 第 13b 页
人吁嗟。感伤和气。和气悖乱。偫生疠疫。水旱随之。则有凶
年。人既失业。则祸乱之心。怵然而生矣。顷来亢阳僭。密云
不雨。农夫释耒。瞻望嗷嗷。岂不由陛下之有圣德。而不降
泽于下人也。倘旱遂过春。废于时种。今年稼穑。必有损矣。
陛下何不敬承天意。以泽恤人。臣闻古者明王。重慎刑罚。
盖惧此也。书不云乎。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陛下柰何以
堂堂之圣。犹务强霸之威哉。愚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且愚
人安则乐生。危则思变。故事有招祸。而法有起奸。倘大狱
未休。支党日广。天下疑惑。相恐无辜。人情之变。不可不
年。人既失业。则祸乱之心。怵然而生矣。顷来亢阳僭。密云
不雨。农夫释耒。瞻望嗷嗷。岂不由陛下之有圣德。而不降
泽于下人也。倘旱遂过春。废于时种。今年稼穑。必有损矣。
陛下何不敬承天意。以泽恤人。臣闻古者明王。重慎刑罚。
盖惧此也。书不云乎。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陛下柰何以
堂堂之圣。犹务强霸之威哉。愚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且愚
人安则乐生。危则思变。故事有招祸。而法有起奸。倘大狱
未休。支党日广。天下疑惑。相恐无辜。人情之变。不可不
卷二一三 第 14a 页
察。昔汉武帝时。巫蛊狱起。江充行诈。作乱京师。致使太子
奔走。兵交宫阙。无辜被害者以千万数。刘氏宗庙。几倾覆
矣。赖武帝得壶关三老上书。廓然感悟。夷江充三族。馀狱
不论。天下少以安尔。臣读汉书至此。未尝不为戾太子流
涕也。古人云。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伏愿陛下念之。臣不
避汤镬之罪。以蝼蚁之命。轻触宸严。臣非不恶死而贪生
也。诚恐负陛下恩遇。臣不敢以微命蔽塞聪明。亦非敢欲
陛下顿息刑罚。望在恤刑尔。乞与三事大夫图其可否。往
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无以臣微而忽其奏。天下幸甚。臣
奔走。兵交宫阙。无辜被害者以千万数。刘氏宗庙。几倾覆
矣。赖武帝得壶关三老上书。廓然感悟。夷江充三族。馀狱
不论。天下少以安尔。臣读汉书至此。未尝不为戾太子流
涕也。古人云。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伏愿陛下念之。臣不
避汤镬之罪。以蝼蚁之命。轻触宸严。臣非不恶死而贪生
也。诚恐负陛下恩遇。臣不敢以微命蔽塞聪明。亦非敢欲
陛下顿息刑罚。望在恤刑尔。乞与三事大夫图其可否。往
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无以臣微而忽其奏。天下幸甚。臣
卷二一三 第 14b 页
子昂诚惶诚恐死罪死罪。
** 申宗人冤狱书
臣闻古人言。为国忠臣者半死。而为国谏臣者必死。然而
至忠之臣。不避死以谏主。至圣之主。不恶直以废忠。臣幸
逢陛下至圣大明。好忠爱直。每正言极谏。特见优容。今陛
下方御宝图。以临阳馆。崇阐元化。宁济苍生。固臣精心洁
意。愿陛下至德与三皇比矣。然臣伏见陛下有至圣之德。
左右无至忠之臣。使上下不通。内外壅隔。臣窃惧之。恐后
代或以为圣朝无至忠之臣。故臣敢冒万死。越职上奏。伏
** 申宗人冤狱书
臣闻古人言。为国忠臣者半死。而为国谏臣者必死。然而
至忠之臣。不避死以谏主。至圣之主。不恶直以废忠。臣幸
逢陛下至圣大明。好忠爱直。每正言极谏。特见优容。今陛
下方御宝图。以临阳馆。崇阐元化。宁济苍生。固臣精心洁
意。愿陛下至德与三皇比矣。然臣伏见陛下有至圣之德。
左右无至忠之臣。使上下不通。内外壅隔。臣窃惧之。恐后
代或以为圣朝无至忠之臣。故臣敢冒万死。越职上奏。伏
卷二一三 第 15a 页
乞天恩宽臣喘息。毕尽忠言。臣闻上有圣君。下无枉臣。昔
舜诛四凶。尧不罪舜。周公诛管蔡。成王不罪周公。霍光诛
燕王。昭帝不罪子孟。何者。此数公皆为国讨贼。为君殄雠。
假虽擅权。犹不可罪。况奉君命而执法者乎。臣伏见宗人
嘉言。有至忠之诚。抱徇公之节。执法不挠。为国殄雠。顷者
逆子贼臣。阴搆祸难。潜图密计。将危社稷。当时逆节初露。
朝野震惊。赖陛下神武之威。天机电断。得奉圣决。恭顺天
诛。不顾躯命。不避彊禦。唯法是守。唯恶是雠。幸能察罪明
辜。穷奸极党。使伏法者自首情实。天衢得以清泰。万国得
舜诛四凶。尧不罪舜。周公诛管蔡。成王不罪周公。霍光诛
燕王。昭帝不罪子孟。何者。此数公皆为国讨贼。为君殄雠。
假虽擅权。犹不可罪。况奉君命而执法者乎。臣伏见宗人
嘉言。有至忠之诚。抱徇公之节。执法不挠。为国殄雠。顷者
逆子贼臣。阴搆祸难。潜图密计。将危社稷。当时逆节初露。
朝野震惊。赖陛下神武之威。天机电断。得奉圣决。恭顺天
诛。不顾躯命。不避彊禦。唯法是守。唯恶是雠。幸能察罪明
辜。穷奸极党。使伏法者自首情实。天衢得以清泰。万国得
卷二一三 第 15b 页
以欢宁。诚是陛下神断之明。抑亦尽忠之效。陛下所以自
监察御史擢拜为凤閤舍人者。岂不以表其臣节。报其竭
诚。使天下之人知其忠恳者也。当此之时。忠必见信。行必
见明。自谓专一事君无贰也。今乃遭诬罔之罪。被搆架之
词。陷见疑之辜。困无验之告。幽穷诏狱。吏不见明。肝血赤
心。无所控告。母年八十。老病在床。抱疾喘息。朝不保夕。今
日身幽狱户。死生断绝。朝蒙国荣。夕为孤囚。臣窃痛之。顷
者至忠。而今日受赂。辜负圣主。忧及慈亲。诚足痛恨。臣比
者固知不免此祸。不能度德量力。贪荣昧进。以讼受服。谁
监察御史擢拜为凤閤舍人者。岂不以表其臣节。报其竭
诚。使天下之人知其忠恳者也。当此之时。忠必见信。行必
见明。自谓专一事君无贰也。今乃遭诬罔之罪。被搆架之
词。陷见疑之辜。困无验之告。幽穷诏狱。吏不见明。肝血赤
心。无所控告。母年八十。老病在床。抱疾喘息。朝不保夕。今
日身幽狱户。死生断绝。朝蒙国荣。夕为孤囚。臣窃痛之。顷
者至忠。而今日受赂。辜负圣主。忧及慈亲。诚足痛恨。臣比
者固知不免此祸。不能度德量力。贪荣昧进。以讼受服。谁
卷二一三 第 16a 页
能免尤。向使辞宠让荣。陈力就列。雷同众辈。勤恪在公。与
全躯保妻子之臣恭默圣代。臣固知今日未招此患。何者。
古人云。盗憎主人。被尧诛者。不能无怨。顷来执法诛罪。多
是国之权豪。父雠子怨。岂可胜道。亲党阴结。同恶相从。假
使为脯肉。为菹醢。宗诛族灭。肝脑涂地。彼凶雠也。未足以
快其心。况蒙国宠荣。位显朝列。凶雠切齿。怨黩何穷。臣窃
恐今日之辜。已是雠怨者相结搆矣。陛下至圣明察。岂不
为之降照哉。倘万一雠诬滥罪。使凶嚚者得计。忠正者见
辜。为贼报雠。岂不枉苦。夫孤直者众邪之所憎。至公者偫
全躯保妻子之臣恭默圣代。臣固知今日未招此患。何者。
古人云。盗憎主人。被尧诛者。不能无怨。顷来执法诛罪。多
是国之权豪。父雠子怨。岂可胜道。亲党阴结。同恶相从。假
使为脯肉。为菹醢。宗诛族灭。肝脑涂地。彼凶雠也。未足以
快其心。况蒙国宠荣。位显朝列。凶雠切齿。怨黩何穷。臣窃
恐今日之辜。已是雠怨者相结搆矣。陛下至圣明察。岂不
为之降照哉。倘万一雠诬滥罪。使凶嚚者得计。忠正者见
辜。为贼报雠。岂不枉苦。夫孤直者众邪之所憎。至公者偫
卷二一三 第 16b 页
恶之所疾。寡不敌众。孤不胜偫。偫诬成罪。圣不能救。自古
所有。非止于今。古者吴起事楚。抑削庶族。以尊楚君。楚国
既强。吴起蒙戮。商鞅事秦。专讨庶孽。以明秦法。秦国既霸。
商鞅极刑。晁错事汉。诸侯威彊。七国骄奢。将淩王室。错削
弱其势以尊汉。景帝不悟。惑奸臣之说。遂族灭晁氏。以此
三臣。岂不尽忠愿保其君。然而身死族亡。为雠者所快。皆
当代不觉。而后代伤之。圣主明君。可不谓之痛伤邪。臣以
嘉言虽无三子之智。窃恐获罪或与之同。伏惟陛下仁慈
矜怜。悯察其忠。且臣闻汉高祖谋楚。与陈平四万金。及其
所有。非止于今。古者吴起事楚。抑削庶族。以尊楚君。楚国
既强。吴起蒙戮。商鞅事秦。专讨庶孽。以明秦法。秦国既霸。
商鞅极刑。晁错事汉。诸侯威彊。七国骄奢。将淩王室。错削
弱其势以尊汉。景帝不悟。惑奸臣之说。遂族灭晁氏。以此
三臣。岂不尽忠愿保其君。然而身死族亡。为雠者所快。皆
当代不觉。而后代伤之。圣主明君。可不谓之痛伤邪。臣以
嘉言虽无三子之智。窃恐获罪或与之同。伏惟陛下仁慈
矜怜。悯察其忠。且臣闻汉高祖谋楚。与陈平四万金。及其
卷二一三 第 17a 页
为帝。不问金之出入。何者。立大功者不求小疵。有大忠者
不求小过。所谓圣主之至道者也。陛下豁达大度。至圣宽
仁。观于汉祖。固已远矣。龌龊小吏。何足为陛下深责哉。伏
愿天恩矜愚赦罪。念功补过。乞将终养老母。获尽馀年。岂
非圣主之恩。仁君之惠。有礼有训。善始善终哉。臣于嘉言。
亲非骨肉。同姓相善。臣知其忠。然非是丘园之贤。道德之
茂。大雅明哲。能保其身。假使获罪于天。身首异处。盖如一
蝼蚁尔。亦何足可称。然臣念其曾一日承恩。蒙圣主驱使。
而不以赤诚取信。今乃负罪见疑。臣实痛之。恐累圣主之
不求小过。所谓圣主之至道者也。陛下豁达大度。至圣宽
仁。观于汉祖。固已远矣。龌龊小吏。何足为陛下深责哉。伏
愿天恩矜愚赦罪。念功补过。乞将终养老母。获尽馀年。岂
非圣主之恩。仁君之惠。有礼有训。善始善终哉。臣于嘉言。
亲非骨肉。同姓相善。臣知其忠。然非是丘园之贤。道德之
茂。大雅明哲。能保其身。假使获罪于天。身首异处。盖如一
蝼蚁尔。亦何足可称。然臣念其曾一日承恩。蒙圣主驱使。
而不以赤诚取信。今乃负罪见疑。臣实痛之。恐累圣主之
卷二一三 第 17b 页
明。伤其老母之寿。身污明法。为后代所悲。臣知其忠。岂能
无惜。所以敢冒万死。乞见矜怜。臣若言非至忠。苟有侥倖。
请受诛斩。伏表惶怖。魂魄飞扬。
** 谏曹仁师出军书
臣伏见诏书发怀远军。令郎将曹仁师讯勒以征凶丑。臣
闻古之天子。方建大礼。必先振兵释旅。以告成功。故汉孝
武皇帝将封禅。乃徵精卒十万。北巡朔方。略地而还。此盖
遵古先哲王之礼也。今神皇陛下应天受箓。将欲郊祭天
地。巡拜河洛。建明堂。朝万国。斯迈古之盛礼也。诚合式遵
无惜。所以敢冒万死。乞见矜怜。臣若言非至忠。苟有侥倖。
请受诛斩。伏表惶怖。魂魄飞扬。
** 谏曹仁师出军书
臣伏见诏书发怀远军。令郎将曹仁师讯勒以征凶丑。臣
闻古之天子。方建大礼。必先振兵释旅。以告成功。故汉孝
武皇帝将封禅。乃徵精卒十万。北巡朔方。略地而还。此盖
遵古先哲王之礼也。今神皇陛下应天受箓。将欲郊祭天
地。巡拜河洛。建明堂。朝万国。斯迈古之盛礼也。诚合式遵
卷二一三 第 18a 页
旧典。耀武塞上。毕境而还。臣犹虑曹仁师未识典礼。肆兵
长驱。穷极砂碛。不恤士马。专以务得为利。不以全兵为上。
今朝廷百寮。虽有疑者。无敢言之。臣诚愚昧。不识忌讳。曾
闻事君之道。所贵尽心。心以为非。安可不言。臣料仁师到
云内城发兵之日。合至九月初到突利城。回兵之日。合至
十月初。胡地隆冬。草枯泉涸。南中士马。不耐祁寒。计仁师
所将之马。从灵州常时所发之处。[:#AS-9BF8:⿰去⻏]回到云内城。已行四
千馀里。云内城中又先未支度。马既疲瘦。经冬无粟。以臣
愚算。十不存二。若送南中。散就诸州。路程益远。疲瘦更极。
长驱。穷极砂碛。不恤士马。专以务得为利。不以全兵为上。
今朝廷百寮。虽有疑者。无敢言之。臣诚愚昧。不识忌讳。曾
闻事君之道。所贵尽心。心以为非。安可不言。臣料仁师到
云内城发兵之日。合至九月初到突利城。回兵之日。合至
十月初。胡地隆冬。草枯泉涸。南中士马。不耐祁寒。计仁师
所将之马。从灵州常时所发之处。[:#AS-9BF8:⿰去⻏]回到云内城。已行四
千馀里。云内城中又先未支度。马既疲瘦。经冬无粟。以臣
愚算。十不存二。若送南中。散就诸州。路程益远。疲瘦更极。
卷二一三 第 18b 页
以臣愚算。十不存五。紫蒙之军。类例相似。且仁师此行。计
迟发速至。于应会不甚精备。以臣计料。恐未成功。脱若功
未克成。士马先丧尽。中土求市。卒又难得。且自古与匈奴
战。非士马相资不可。臣恐马既虚用致尽。贼又窜远未平。
但虑后之谋臣。悔于今事。且古来绝漠。多丧士马。非臣臆
度。辄敢陈闻。昔汉室以卫青出塞。是时汉马三十万疋。旋
师之日。唯馀四万。四十年不得事匈奴。盖由此也。臣愿陛
下考验前古。取臣愚诚。望与三公大臣审更详议。
** 复雠议状
迟发速至。于应会不甚精备。以臣计料。恐未成功。脱若功
未克成。士马先丧尽。中土求市。卒又难得。且自古与匈奴
战。非士马相资不可。臣恐马既虚用致尽。贼又窜远未平。
但虑后之谋臣。悔于今事。且古来绝漠。多丧士马。非臣臆
度。辄敢陈闻。昔汉室以卫青出塞。是时汉马三十万疋。旋
师之日。唯馀四万。四十年不得事匈奴。盖由此也。臣愿陛
下考验前古。取臣愚诚。望与三公大臣审更详议。
** 复雠议状
卷二一三 第 19a 页
臣伏见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
卒能手刃父雠。束身归罪。议曰。先王立礼。所以进人也。明
罚。所以齐政也。夫枕干雠敌。人子之义。诛罪禁乱。王政之
纲。然则无义不可以训人。乱纲不可以明法。故圣人修礼
理内。饬法防外。使夫守法者不以礼废刑。居礼者不以法
伤义。然后能使暴乱不作。廉耻以兴。天下所以直道而行
也。窃见同州下邽人徐元庆。(一作徐君光)先时父为县吏赵师
韫所杀。元庆鬻身庸保。为父报雠。手刃师韫。束身归罪。虽
卷二一三 第 19b 页
古烈者。亦何以多。诚足以激清名教。旁感忍辱。义士之靡
者也。然按之国章。杀人者死。则国家画一之法也。法之不
二。元庆宜伏辜。又按礼经。父雠不同天。亦国家劝人之教
也。教之不苟。元庆不宜诛。然臣闻昔刑之所生。本以遏乱。
仁之所利。盖以崇德。今元庆报父之仇。意非乱也。行子之
道。义能仁也。仁而无利。与乱同诛。是曰能刑。未可以训。元
庆之可显宥于此矣。然则邪由正生。理必乱作。昔礼防至
密。其弊不胜。先王所以明刑。本实由此。今傥义元庆之节。
废国之刑。将为后图。政必多难。则元庆之罪。不可废也。何
者。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雠。其乱谁救。圣人作始。必
者也。然按之国章。杀人者死。则国家画一之法也。法之不
二。元庆宜伏辜。又按礼经。父雠不同天。亦国家劝人之教
也。教之不苟。元庆不宜诛。然臣闻昔刑之所生。本以遏乱。
仁之所利。盖以崇德。今元庆报父之仇。意非乱也。行子之
道。义能仁也。仁而无利。与乱同诛。是曰能刑。未可以训。元
庆之可显宥于此矣。然则邪由正生。理必乱作。昔礼防至
密。其弊不胜。先王所以明刑。本实由此。今傥义元庆之节。
废国之刑。将为后图。政必多难。则元庆之罪。不可废也。何
者。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雠。其乱谁救。圣人作始。必
卷二一三 第 20a 页
图其终。非一朝一夕之故。所以全其政也。故曰信人之义。
其政必行。且夫以私义而害公法。仁者不为。以公法而徇
私节。王道不设。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
忘生而及于德也。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
而亏其义。非所谓杀身成仁全死无生之节也。如臣等所
见。谓宜正国之法。寘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可
使天下直道而行。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谨议。
其政必行。且夫以私义而害公法。仁者不为。以公法而徇
私节。王道不设。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
忘生而及于德也。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
而亏其义。非所谓杀身成仁全死无生之节也。如臣等所
见。谓宜正国之法。寘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可
使天下直道而行。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谨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