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二一二 第 页
钦定全唐文卷二百十二

卷二一二 第 1a 页
 陈子昂(四)

** 荅制问事(八条)


臣今月十九日蒙恩敕召见。令臣论当今政要。行何道可
以适时。不须远引上古。具状进者。微臣智识浅短。实昧政
源。然尝洗心精意。静观人理。窃见国之政要。兴废在人。能
知人机。顺而施化。趋时适变。静而勿动。政要之贤。可得而
行。今陛下以应天命而受宝图。建立明堂。施布大化。勤恤
人隐。存问高年。报功树德。顺时兴务。至公至仁。垂训天人。
卷二一二 第 1b 页
可谓典章大备。制度宏远。五帝三王。所不及也。愚臣何敢
有知政要。然天恩降问。贵采刍荛。谨竭愚直。悉心以奏。凡
用贤之道未广。仰成之化尚劳。然则取士之方。任贤之事。
故陛下素所深知。应亦倦谭亦倦听。不待臣更一二烦说
也。

**  请措刑科

臣闻言有顺君意而害天下者。有逆君意而利天下者。唯
忠臣能逆意。惟圣君能从利。恩敕不以臣愚微。降问当今
政要。臣伏惟当今之政。大体已备矣。但刑狱尚急。法网未
卷二一二 第 2a 页
宽。恐非当今圣政之要者。臣观圣人用刑。贵适时变。有用
有舍。不专任之。且圣人初制天下。必有凶乱之贼。叛逆之
臣。而为驱除。以显圣德。圣人诛凶殄逆。济人宁乱。必资刑
杀。以清天下。故所以务用刑也。凶乱既灭。圣道既昌。则必
顺人施化。赦过宥罪。所以致措刑也。然则圣人用刑。本以
禁乱。乱静刑息。不为升平所设。何者。太平之人。悦乐于德。
不悦乐于刑。以刑穷于人。人必惨怛。故圣人贵措刑。不贵
烦刑。今神皇应运受图。临御天下。逆臣贼子。顿伏严诛。所
以虺贞偫党。同恶就戮。此盖天意将显神皇威灵。岂此凶
卷二一二 第 2b 页
徒所能自乱。今魁首已灭。朋党已屠。圣政惟昌。天下咸服。
神皇又降文昌鸿恩。涤荡偫罪。天下昭庆。企望日新。措刑
崇德。正在今日。实圣政之至要者也。臣伏见近来诏狱推
穷。稍复滋长。追捕支党。颇及远方。天下士庶。未敢安止。臣
伏惟神皇圣意。务在措刑安恤天下。不务察法以损升平。
然今刑狱未息者。应是狱吏未识天意。所以至于此也。伏
愿神皇垂恺悌之德。务仁寿之恩。敕法慎罚。以省刑典。臣
伏见当今天下士庶。思愿安宁。途谣巷歌。皆称万岁。此其
怀乐圣化。愿保永年。欲与子孙。同此仁寿。今神皇不以此
卷二一二 第 3a 页
时崇德务仁。使刑措不用。乃任有司明察。专务威刑。臣窃
恐非神皇措刑之道。且臣闻杀一人则千人恐。滥一罪则
百夫愁。人情大端。畏惧于此。今天下至广。万国至繁。神皇
虽妙察狱囚。不可门告户说。令一一知者。若使有一不知。
以神皇好任刑法。则非太平安人之务。当今圣政之要者
也。此是臣赤心至诚。敢言其实。冒死犯奏。所冀天鉴。务求
措刑。察臣所言。非敢苟顺。

**  重任贤科

臣伏惟刑措之政。在能官人。官人惟贤。政所以理。此故神
卷二一二 第 3b 页
皇深知倦问。不假臣一二烦说。今臣所更重说者。实以天
下之政。非贤不理。天下之业。非贤不成。固愿神皇务在任
贤。诚得众贤而任之。则天下之务。自化理也。则贤人既任
须信。既信须终。既终须赏。夫任而不信。其才无由展。信而
不终。其业无由成。终而不赏。其功无由别。必神皇如此任
贤。则天下之贤云集矣。何以知其然。君子小人。各尚其类
者也。若神皇徒务好贤而不能任。能任而不能信。能信而
不能终。能终而不能赏。虽有贤人。终不可用矣。神皇降问
小臣当今政理之要者。臣窃以此为政要之至极。何以言
卷二一二 第 4a 页
之。神皇大业已成。天下已平。尊名已显。大礼已备。所未足
者。在于忠贤。若得忠贤相与而守之。太平之功。可以于此
而就。斯实天地神灵赞助神皇而致此时也。当此时不成
千岁之业。立万代之规。小臣诚愚。窃为神皇所惜。

**  明必得贤科

臣伏惟刑措之道。政在任贤。议者皆云贤不可知。人不可
识。臣独以为贤固可易知。人固可易识。但是议者不精思
之耳。夫尚德行者必无凶险之类。务公正者必无邪佞之
朋。保廉节者必憎贪冒之党。有信义者必疾苟且之徒。智
卷二一二 第 4b 页
者不为愚者谋。勇者不为怯者死。犹枭鸾不接翼。薰莸不
同气。此天地之性。物类之情。其理自然。不可改易。何者。以
德事凶。两不相入。以正接佞。两不相利。以信质伪。两不相
从。以廉说贪。两不相和。智者尚谋。愚者不听。勇者徇死。怯
者贪生。皆事业不同。趋向各异。贤人之道。固可豫知。诚能
尚贤。贤可至矣。然则贤人之业。须贤人达之。贤人之才。须
贤人用之。公正廉节。信义勇谋。皆待其人。然后获展。苟非
其类。道不虚行。凡贤人君子。未尝不思效用。但无其类获
进。所以没于时。今神皇诚能信任贤良。旌纳忠正。如左
卷二一二 第 5a 页
右之臣灼然有贤行者。赐之尊爵厚禄以荣宠之。使其以
类相举。责成其政。合度者进。失度者贬。神皇但垂拱明堂。
保神和志。天下之事。臣必见日就无为不言而理也。今神
皇忧恤万机。日不暇给。昧旦丕显。中夜以思。诚是偫臣未
称圣任。伏愿神皇审察贤能。垂恩信任。夫忠贤事君。必谏
君失。奸佞事主。必顺主情。直道曲事。惟圣鉴所察。

**  贤不可疑科

臣伏惟神皇圣明。具知得贤须任。既任须信。既信须终。既
终须赏。悉备知也。然今未多信任者。应以经信任无效。所
卷二一二 第 5b 页
以致疑。如裴炎刘祎之蹇味道周思茂。固蒙神皇信任之
矣。然竟背德辜恩。神皇以此有疑于信任贤也。以臣愚识。
则谓不然。何者。圣必藉贤以明。国必待贤以昌。人必待贤
以理。物必待贤以宁。若神皇疑于信贤。欲以圣谋自断。臣
恐勤劳圣躬而天下不可独理。况圣躬不可劳弊。神心不
可细用。此最须任贤者也。臣闻鄙人云。有人以食噎而得
病者。欲绝食以去病。乃不知食绝而身毙。此言近小。可以
喻远。臣窃谓贤人于国。亦犹食之在人。固不为一噎而绝
糇粮。亦不可以谬贤而远正士。此实神皇圣鉴可明知也。

卷二一二 第 6a 页

不待愚臣一二言之。伏愿任贤无疑。求士不倦。以此为务。
天下诚不足理也。若外有信贤之名。而内实有疑贤之心。
臣窃谓神皇虽日得百贤。终是无益。适足以损贤伤政也。
伏惟熟察可信者信之。

**  招谏科

臣伏惟圣人制天下。贵能至公。能至公者。当务直道。臣伏
见神皇至公应物。直道容贤。然朝廷尚未见敢谏之臣。骨
鲠之士。天下直道。未得公行。臣闻圣人大德。在能听谏。古
卷二一二 第 6b 页
典所说。盖不足陈。臣伏见太宗文武圣皇帝德冠三王。名
高五帝。实由能容魏徵愚直。获尽忠诚。国史书之。明若日
月。直言之路启。从谏之道开。贞观已来。此实为美。今神皇
坐明堂。布大政。神功圣业。能事备矣。夫骨鲠之士。能美圣
功。伏惟神皇广延直臣。旌赏谏士。使大圣之德。引纳日新。
书之金板。万代有述。非神皇卓荦仁圣。臣不可献此言也。

**  劝赏科

臣闻劳臣不赏。不可劝功。死士不赏。不可励勇。当今或有
勤劳之臣。死难之卒。策功命赏。未蒙优异。臣伏惟人臣徇
节。在爵与名。死节勤公。名爵不及。偷荣尸禄。宠秩或加。故
卷二一二 第 7a 页
不可以进贤显能。旌功励行。伏愿神皇广求此色。劝励百
寮。以及将士。此最当今圣政之所宜先也。古人云。赏一人
而千万人悦者。盖言其功当也。夫赏而不知。贤者不务也。
伏愿神皇陛下特垂省察。

**  请息兵科

臣伏以当今国家事最大者。在兵甲岁兴。赋役不省。神皇
欲安人思化。理不可得。何者。兵之所聚。必有所资。千里运
粮。万里应敌。十万兵在境。则百万家不得安业。以此徭役。
人何敢安。臣伏见国家自有事北狄。于今十有馀年。兵甲
卷二一二 第 7b 页
岁兴。竟不闻其利。岂中国无制胜之策。朝廷无奇画之臣
哉。臣窃谓不然。是未计之庙算尔。臣伏惟神皇圣武天威
若神。突厥小丑。何足诛灭。然今未灭者。臣恐庸将无智。未
审庙算之机。故使兵甲日多。徭役日广。今国家又命将出
师。臣愿神皇审图庙算。量其损益。计其利害。若事必不可
请兵不虚行。兵不虚行。赋役自省。以此安人。得贤可理。若
失之于此。而救之于彼。臣恐人日以疲劳。不得安息。伏愿
熟察臣言。审图庙算。则夷狄不足灭。中国可永宁。

**  安宗子科

卷二一二 第 8a 页

臣伏惟陛下以至仁为政。以至公应物。天下士庶。莫不咸
知虺贞等干纪乱常。自取屠灭。陛下惟罪其搆逆者。更无
他坐。宗室子弟。获以安宁。自非陛下恩念慈仁。敦睦九族。
岂得宗室蒙此宁庆。实大圣之德。崇重宗枝。然臣更愿陛
下务安慰之。惠以恩信。使其显然明知陛下慈念之至。上
感圣德。下得自安。臣闻人情不能自明。则必疑虑。疑虑则
必不安。不安则必危惧。危惧积则[:#AS-8FBB:●]过生。伏愿陛下明恩。
赐垂恺悌之德。使天下居无过之地。万姓知陛下必信任
卷二一二 第 8b 页
贤。是天下有庆。然贤人之业。皆务直道。于奸邪不利。奸邪
不利。必有谗谮。此贤人之灾[:#AS-8DAF:⿰⻏厄]如是也。一人之行。十人谤
之。未有不遭祸患者。自古忠良贤达罹此患者。不可胜言。
臣子昂言。臣本草茅微陋。才无可取。陛下乃越次假以恩
光。将同近臣。延问政要。臣实愚昧。何堪此宠。顿首死罪。然
臣之诚直。实自愚衷。与君子言。犹且不妄。况蒙天子之问。
敢不悉蝼蚁之诚。真实罄尽。然臣所奏前件状者。固是陛
下所悉见知。然臣复重言者。贵以微诚。披露肝胆。不知忌
讳。实战实惶。

** 谏灵驾入京书

卷二一二 第 9a 页

梓州射洪县草莽愚臣陈子昂谨顿首冒死献书阙下。臣
闻明主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
谏。故有非常之策者。必待非常之时。有非常之时者。必待
非常之主。然后危言正色。抗议直辞。赴汤镬而不回。至诛
夷而无悔。岂徒欲诡世誇俗。厌生乐死者哉。实以为杀身
之害小。存国之利大。故审计定议而甘心焉。况乎得非常
之时。遇非常之主。言必获用。死亦何惊。千载之迹。将不朽
于今日矣。伏惟大行皇帝遗天下。弃偫臣。万国震惊。百姓
卷二一二 第 9b 页
屠裂。陛下以徇齐之圣。承宗庙之重。天下之望。喁喁如也。
莫不冀蒙圣化。以保馀年。太平之主。将复在于今日矣。况
皇太后又以文母之贤。协轩宫之耀。军国大事。遗诏决之。
唐虞之际。于斯盛矣。臣伏见诏书。梓宫将迁坐京师。銮舆
亦欲陪幸。计非上策。智者失图。庙堂未闻有骨鲠之谋。朝
廷多见有顺从之议。愚臣窃惑。以为过矣。伏自思之。生圣
日。沐皇风。摩顶至踵。莫非亭育。不能历丹凤。抵濯龙。北面
玉阶。东望金屋。抗音而正谏者。圣王之罪人也。所以不顾
万死。乞献一言。愿蒙听览。甘就鼎镬。伏惟陛下察之。臣闻
秦据咸阳之时。汉都长安之日。山河为固。天下服矣。然犹
卷二一二 第 10a 页
北假胡宛之利。南资巴蜀之饶。自渭入河。转关东之粟。踰
沙绝漠。致山西之宝。然后能削平天下。弹压诸侯。长辔利
策。横制宇宙。今则不然。燕代迫匈奴之侵。巴陇婴吐蕃之
患。西蜀疲老。千里赢粮。北国丁男。十五乘塞。岁月奔命。其
弊不堪。秦之首尾。今为阙矣。即所馀者。独三辅之閒尔。顷
遭荒馑。人被荐饥。自河而西。无非赤地。循陇以北。䍐逢青
草。莫不父兄转徙。妻子流离。委家丧业。膏原润莽。此朝廷
之所备知也。赖以宗庙神灵。皇天悔祸。去岁薄稔。前秋稍
登。使羸饿之馀。得保沈命。天下幸甚。可谓厚矣。然而流人
卷二一二 第 10b 页
未返。田野尚芜。白骨纵横。阡陌无主。至于蓄积。犹可哀伤。
陛下不料其难。贵从先意。遂欲长驱大驾。按节秦京。千乘
万骑。何方取给。况山陵初制。穿复未央。土木工匠。必资徒
役。今欲率疲弊之众。兴数万之军。徵发近畿。鞭朴羸老。凿
山采石。驱以就功。但恐春作无时。秋成绝望。凋瘵遗噍。再
罹饥苦。倘不堪弊。必有逋逃。子来之颂。其将何词以述。此
亦宗庙之大机。不可不深图也。况国无兼岁之储。家鲜匝
时之蓄。一旬不雨。犹可深忧。忽加水旱。人何以济。陛下不
深察始终。独违偫议。臣恐三辅之弊。不止如前日矣。且天
卷二一二 第 11a 页
子以四海为家。圣人包六合为宇。历观邃古。以至于今。何
尝不以三王为仁。五帝为圣。故虽周公制作。夫子著名。莫
不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为百王之鸿烈。作千载之雄图。然
而舜死陟方。葬苍梧而不返。禹会偫后。殁稽山而永终。岂
其爱蛮夷之乡而鄙中国哉。实将欲示圣人之无外也。故
能使坟籍以为美谈。帝王以为高范。况我巍巍大圣。轹帝
登皇。日月所临。莫不率俾。何独秦丰之地。可置山陵。河洛
之都。不堪园寝。陛下岂可不察之。愚臣窃为陛下惜也。且
景山崇丽。秀冠偫峰。北对嵩邙。西望汝海。居祝融之故地。
卷二一二 第 11b 页
连太昊之遗墟。帝王图迹。纵横左右。园陵之美。复何加焉。
陛下曾未察之。谓其不可。愚臣鄙见。良足尚矣。况瀍涧之
中。天地交会。北有太行之险。南有宛叶之饶。东压江淮。食
湖海之利。西驰崤渑。据关河之宝。以聪明之主。养淳粹之
人。天下和平。恭己正南面而巳。陛下不思瀍洛之壮观。关
陇之荒芜。遂欲弃太山之安。履焦原之险。忘神器之大宝。
徇曾闵之小节。愚臣闇昧。以为甚也。陛下何不览诤臣之
策。采行路之谣。咨谋太后。平章宰辅。使苍生之望。知有所
安。天下岂不幸甚。昔者平王迁周。光武都洛。山陵寝庙。不
卷二一二 第 12a 页
在东京。宗社坟茔。并居西土。然而春秋美为始王。汉书载
为代祖。岂其不愿孝哉。何圣贤褒贬。于斯滥矣。实以时有
不可。事有必然。盖欲遗小存大。去祸归福。圣人所以为贵
也。夫小不忍则乱大谋。仲尼之至诫。愿陛下察之。若以臣
愚不用。朝议遂行。臣恐关陇之忧。无时休息。臣又闻太原
蓄钜万之仓。洛口积天下之粟。国家之宝。(一作资)斯为大矣。
今欲舍而不顾。背以长驱。使有识惊嗟。天下失望。倘鼠窃
狗盗。万一不图。西入陜州之郊。东犯武牢之镇。盗敖仓一
抔之粟。陛下何以遏之。此天下之至机。不可不深惧也。虽
卷二一二 第 12b 页
则盗未旋踵。诛刑已及。灭其九族。焚其妻子。泣辜虽恨。将
何及焉。故曰先谋后事者逸。先事后图者失。国之利器。不
可以示人。斯言不徒设也。愿陛下念之。臣西蜀野人。本在
林薮。幸属交泰。得游王国。故知不在其位者。不谋其政。亦
欲退身岩谷。灭迹朝廷。窃感娄敬委辂。干非其议。图汉策
于万全。取鸿名于千古。臣何独怯。而不及之哉。所以敢触
龙鳞。死而无恨。庶万有一中。或垂察焉。臣子昂诚惶诚恐
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 谏雅州讨生羌书

卷二一二 第 13a 页

将仕郎守麟台正字臣陈子昂昧死上言。窃闻道路云。国
家欲开蜀山。自雅州道入讨生羌。因以袭击吐蕃。执事者
不审图其利害。遂发梁凤巴蜒兵以徇之。臣愚以为西蜀
之祸。自此结矣。臣闻乱生必由怨起。雅之边羌。自国初已
来。未尝一日为盗。今一旦无罪受戮。其怨必甚。怨甚惧诛。
必蜂骇西山。西山盗起。则蜀之边邑。不得不连兵备守。兵
久不解。则蜀之祸搆矣。昔后汉末西京丧败。盖由此诸羌。
此一事也。且臣闻吐蕃桀黠之虏。君长相信而多奸谋。自
卷二一二 第 13b 页
敢抗天诛。迩来向二十馀载。大战则大胜。小战则小胜。未
尝败一队亡一矢。国家往以薛仁贵郭待封为虓武之将。
屠十万众于大非之川。一甲不归。又以李敬元刘审礼为
廊庙之宰。辱十八万众于青海之泽。身为囚虏。是时精甲
勇士。势如云雷。然竟不能擒一戎馘一丑。至今而关陇为
空。今乃欲以李处一为将。驱憔悴之兵。将袭吐蕃。臣窃忧
之。而为此虏所笑。此二事也。且夫事有求利而得害者。则
蜀昔时不通中国。秦惠王欲帝天下而并诸侯。以为不兼
賨不取蜀。势未可举。乃用张仪计。饰美女。谲金牛。因閒以
啖蜀侯。蜀侯果贪其利。使五丁力士凿山通谷。栈褒斜置
卷二一二 第 14a 页
道于秦。自是险阻不关。山谷不闭。张仪蹑踵乘便。纵兵大
破之。蜀侯诛。賨邑灭。至今蜀为中州。是贪利而亡。此三事
也。且臣闻吐蕃羯虏。爱蜀之珍富。欲盗之久有日矣。然其
势不能举者。徒以山川阻绝。障隘不通。此其所以顿饿狼
之喙。而不得窃食也。今国家乃撤边羌。开隘道。使其收奔
亡之种。为向导以攻边。是乃借寇兵而为贼除道。举全蜀
以遗之。此四事也。臣窃观蜀为西南一都会。国家之宝库。
天下珍货。聚出其中。又人富粟多。顺江而下。可以兼济中
国。今执事者乃图侥倖之利。悉以委事西羌。得西羌。地不
卷二一二 第 14b 页
足以稼穑。财不足以富国。徒杀无辜之众。以伤陛下之仁。
糜费随之。无益圣德。又况侥倖之利。未可图哉。此五事也。
夫蜀之所宝。恃险者也。人之所安。无役者也。今国家乃开
其险。役其人。险开则便寇。人役则伤财。臣恐未及见羌戎。
而已有奸盗在其中矣。往年益州长史李崇真将图此奸
利。传檄称吐蕃欲寇松州。遂使国家盛军以待之。转饷以
备之。未二三年。巴蜀二十馀州骚然大弊。竟不见吐蕃之
面。而崇真赃钱已计巨万矣。蜀人残破。几不堪命。此乃近
事。犹在人口。陛下所亲知。臣愚意者。得非有奸臣欲图此
卷二一二 第 15a 页
利。复以生羌为计者哉。此六事也。且蜀人尪孱。(一作劣)不习
兵战。一虏持矛。百人莫敢当。又山川阻旷。去中夏精兵处
远。今国家若击西羌。掩吐蕃。遂能破灭其国。奴虏其人。使
其君长系首北阙。计亦可矣。若不到如此。臣方见蜀之边
陲不守。而为羌夷所横暴。昔辛有见被发而祭伊川者。以
为不出百年。此其为戎乎。臣恐不及百年。而蜀为戎。此七
事也。且国家近者废安北。拔单于。弃龟兹。放疏勒。天下翕
然谓之盛德。所以者何。盖以陛下务在仁。不在广。务在养。
不在杀。将以此息边鄙。休甲兵。行乎三皇五帝之事者也。
卷二一二 第 15b 页
今又徇贪夫之议。谋动兵戈。将诛无罪之戎。而遗全蜀之
患。将何以令天下乎。此愚臣所甚不悟者也。况当今山东
饥。关陇弊。历岁枯旱。人有流亡。诚是圣人宁静思和天人
之时。不可动甲兵兴大役。以自生乱。臣又流闻西军失守。
北军不利。边人忙动。情有不安。今者复驱此兵。投之不测。
臣闻自古国亡家败。未尝不由黩兵。今小人议夷狄之利。
非帝王之至德也。又况弊中夏哉。臣闻古人善为天下者。
计大而不计小。务德而不务刑。图其安则思其危。谋其利
则虑其害。然后能享福禄。伏愿陛下熟计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