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卷十六 第 1a 页 WYG1171-063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龙川集卷十六
             宋 陈亮 撰
 记
  笏记
寤寐英贤帝心如渴侥觎富贵士气若登冀十五之得
人而千一之遇主叨逢则幸报称谓何恭惟皇帝陛下
日照天临海涵地负朋来济济各自奋于明时网设恢
卷十六 第 1b 页 WYG1171-0637b.png
恢不遐遗于片善矧咸奔走翕受敷施臣等牵连得书
徒采语言之小异次第就役孰输筋力之小劳仰戴深
仁俯惭微分
  信州永丰县社坛记
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境内名山大川故郊者天子之所
专而社则达于侯国无问国之大小虽附庸亦莫不有
社示有所尊也知所尊则知所敬知所敬则仁爱恻怛
之心油然而生矣南面以临其民而无仁爱恻怛之心
卷十六 第 2a 页 WYG1171-0637c.png
是尚可以为国哉罢侯置守则郡邑之有社固守令之
所以起仁敬者也坛壝苟具而心不加焉则民失所依
矣吾友潘友文文叔之始作永丰也谒社而坛几于圮
其旁之屋废不复构无以共祀事顾瞻不宁即命工役
整治其坛一如法式而为屋若干楹于其旁高明邃密
严饬备具是真知所尊矣稼轩辛幼安以为文叔爱其
民如古循吏而诸公犹诘其验幼安以为役法之弊民
不肯受役至破家而不顾永丰之民往往乞及今令在
卷十六 第 2b 页 WYG1171-0637d.png
时就役是孰使之然哉文叔故中书舍人讳良贵之诸
孙少从张南轩吕东莱学步趋必则焉而又方卒业于
朱晦庵是世所谓三君子者临民而有父母之心固其
家法当如此余过永丰道上行数十里而民无异词及
见文叔则歉然自道说其不能民与文叔皆可无憾矣
谓余为三君子所厚当得文以记修社之本末余诚有
愧世之务趣办以为能者故道郡邑之所以有社而文
叔之起其诚爱如此并以谂当涂之有力者云
卷十六 第 3a 页 WYG1171-0638a.png
  义乌县减酒额记
义乌尉赵君师日以书来曰邑之课额惟酒为重岁之
二月至于八月煮酒以四百石为率为缗钱八千六百
有奇馀为清酒犹四千八百缗乾道初有宰驱八乡牙
匮列之市肆商贾争来酤倍入既贡其馀于郡又增
岁额一百石及市易者交病而官听其便独酒额如故
逋负岁积以至于不可计官不得脱而吏就黥者相望
淳熙十有二载今资政殿大学士李公之镇是邦也究
卷十六 第 3b 页 WYG1171-0638b.png
心民隐诸邑之利病莫不毕达师日实具本末以告公
恻然曰民何以堪乎吾尝备数政地日接玉音未尝一
日不在民也使一县至此而若不闻吾为负其上矣立
命减煮酒额一百石每石为减旧额一缗清酒月减二
百缗又蠲其旧逋几万缗一邑自是获苏官逃其责而
民安焉酒额岁不亏一钱而郡县交便之公之盛德在
民为甚深邑民将立公生祠于星祠之东而朝暮奉事
师日在邑僚之底而获于大惠不勒其事于石乌保异
卷十六 第 4a 页 WYG1171-0638c.png
时之额不增非所以相我公之惠于无穷也愿属笔于
吾子以谂来者亮窃叹酤之兴本以佐军旅之用而
其实则使民不得自便于酒犹未戾于古者禁民饮之
义也其后设计巧取而始专于利矣今郡县之利括之
殆尽能者无所用其力惟酒为可措手而一县之计实
在焉又从而括之则县不可为矣剥床及肤其忧岂不
在民乎今天子之于民独公为深知之而吾州最为受
其赐蠲诸邑之逋吝公帑之出而一以与民凡民苗米
卷十六 第 4b 页 WYG1171-0638d.png
之不及斗帛不及尺绵不及两者悉代输之仁声载路
是固所以宣天子之德意而入民之骨髓也宁酒而已
乎上方图任旧德与之共政即日旋归吾州不得久私
其惠矣虽使世之名能文者不能执笔以尽公之美也
顾以属诸陆沈无所比数之人颠倒脱落无以满邑民
之望不将归其咎于君乎师日曰不然吾二人皆将牵
连托公以自见者也亮又奚辞
  普明寺置田记
卷十六 第 5a 页 WYG1171-0639a.png
永康接台处之冲而婺之属邑也繇县治东北行满五
十里众山回环若蹲若伏其名曰龙窟疑取象于山以
名也然其西三数里有所谓龙斗坑者龙真有窟于此
乎商周而上其地未通于中国宜亦何所不有事不经
见者有无皆不可以意断也陈氏之居在龙窟之南五
里耳目所及盖八九世矣自吾祖始徙居龙窟徙未十
年而生余余家之西北有寺曰普明者实据其地之胜
处余少长往往多读书山中访寺之始末以为兴于梁
卷十六 第 5b 页 WYG1171-0639b.png
大同间而不能详也然田无三十亩余犹及见其有僧
四五十人其役称是则藉丐施以活其来非一日矣为
释之徒丐施固其职也然环寺之居民岁以供寺者自
昔不知其几而僧之岁干寺事者偶失支梧至无椽瓦
以自庇僧与民岂不两病乎余以为使一僧有田十亩
彼固不能耕也岁藉一夫耕之则一夫反资僧以活计
田之所出犹足以及僧之所役是一僧不复为居民之
费而三夫共饱于十亩也使天下之僧皆如此虽不耕
卷十六 第 6a 页 WYG1171-0639c.png
而民瘳矣王政既已废坏释老之徒固不必尽恶也岂
惟罪不在彼而天下之人岂皆自耕而食乎始余所见
寺僧四五十人今其存者七八人耳合新度者不及三
十人有田三百亩则可以安坐而自遵其教矣因与僧
如靖允禧谋掇拾寺之遗馀渐置田以百亩为准它日
当有嗣其事者不必尽出于我也靖以医游井邑间甚
有恩意又甚尽心于此寺乡之长者以其名闻之县使
为寺主首未三年间已有田二十亩而靖死今计寺之
卷十六 第 6b 页 WYG1171-0639d.png
所有又足以得三十亩而庸僧无远虑人自为说未几
禧又死余将使之以柬如玮之彻时济怀顺者合办之
故具记其事使知自宇宙而有兹山自梁而有兹寺自
余而后有田经始于靖与禧而叶成于此五人者亦以
见买田之议非溺于因果而出于天下之公心也田亩
以次列之碑阴与凡割施者悉附见其姓字云
  普明寺长生榖记
昔者先王居民之制固使之交相养而非欲其截然而
卷十六 第 7a 页 WYG1171-0640a.png
各立也井邑之间有无相通缓急相救是以疾病死丧
民无遗憾鳏寡孤独天有全功此治道之极而圣人之
所以赞天地之化育者也及至后世于民之中又有为
释老之徒者坏形恶服不耕不蚕以自枯槁于山林而
求识其所谓心性之本根者故其势不能自衣食而衣
食于人人亦乐衣食之而不厌而释氏于衣食之馀尤
好穷其侈心以致其庄严之说儒者因是而力排之以
为斯民之蠹至欲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以行吾圣人
卷十六 第 7b 页 WYG1171-0640b.png
之常道不独其徒之不可化而斯人常有不忍之心焉
溺于其说者因以为其道当与吾圣人并行虽有识者
亦以为并行而不悖也彼其乘王政之废坏而驾其说
于中国使其徒出入于井邑之间者盖千有馀年于此
矣一日斥而去之于人情固有所不忍而四民之中莫
贵于士自后世之为士者百家众说犹或杂出于其间
则亦何恶于释老之徒也使夫有无相通缓急相救苟
不至于穷其侈心者岂不足以自附于先王井邑之义
卷十六 第 8a 页 WYG1171-0640c.png
乎始普明方创议买田僧允禧复为如靖谋从富人乞
榖三百石贷之下户量取其息以为其徒目前之供而
乡之长者黄君处仁胡君绩汀州户曹胡君樟吕君师
愈慨然捐榖若干以倡其馀而余亦与焉事方就绪而
黄君与靖相继下世黄君之子浦城主簿公槐与其弟
某实成君意曰吾不欲死其先人也夫乞榖于富人而
取息于下户以供其山林之枯槁者则三者各得其称
是真有先王井邑之遗意而又欲执王政之详一二以
卷十六 第 8b 页 WYG1171-0640d.png
律之徒以起斯人不忍其废坏之心吾未见其有补于
吾道也四君与凡捐榖之姓字与其榖出入之约束具
列之碑阴姑道余之所以相此寺之本意以发千载之
一叹而已
  重建紫霄观
道家有所谓洞天福地者其说不知所从起往往所在
而有然余观世人之奔驰于耳目口腹之欲而颠倒于
是非得丧利害荣辱之涂大之为天下浅至于缁铢率
卷十六 第 9a 页 WYG1171-0641a.png
若蚁斗于穴中生死而不自觉宜其必有超世而绝去
者当于何所居之则洞天福地亦理之所宜有大较清
邃窈深与人异趣非可骤至而卒究故君子常置而弗
论余居之南凡二十五里而得洞灵源福地焉川野平
衍居民错杂又近在驿道之旁非有所谓窈深不可寻
究者中有观曰紫霄茂林脩竹大抵皆道士手植以自
蔽亦非其地本然也考其图志皆缺裂不全其说以为
梁氏望此山有王气掘其地盖双鹤腾飞而去山川深
卷十六 第 9b 页 WYG1171-0641b.png
长袤远犹惧其气之不足王是区区者亦足以劳有国
者之思虑乎又言其旁有仙人炼丹之所大同间始为
观依焉而钱氏有国时尝崇奉而脩起之水部员外郎
陈矩记其事曰清泰三年者后唐废帝之年号也五代
之际天下分裂钱氏据两浙自王然犹倚中国以为重
当是时货财干戈一日不自整齐则四邻争得窥伺其
国两浙本非宽广閒暇而道家方脩土木之工于其间
晏然无异于平时岂真有所谓灵异足以动人耶何其
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1171-0641c.png
地之不称也本朝混一区宇是观因以不废而焚毁于
宣和庚子微细之盗盗平无尺椽片瓦可为庇依道士
结茅以居相与敞三门于其前使人有所观仰而三清
未有殿也知观事刘居靖自初得度时以殿之役为最
大而经始焉其后乃建堂说法为殿以崇奉圣祖翼以
两庑而斋堂库宇钟台藏室庖湢之所及若道家所宜
有者无不略备殿之西偏则为明窗净几以自启处道
经儒书更阅不休而文墨琴棋皆所不废客至萧然终
卷十六 第 10b 页 WYG1171-0641d.png
日忘其为驿道居民之为可厌也方山川未通居民未
多林木阴翳禽兽麋鹿出没于其间之时其静深当不
止今日而超世绝去者岂必其不乐此所谓洞灵源者
其几耶地之变迁观之兴废与其人之勤劳相望居靖
愿得文以纪而余不足赖也
  北山普济院记
金华固多佳山水而游者往往依浮屠老子之宫以穷
其足力之所至其所不能至者宜其遂为樵夫牧子所
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1171-0642a.png
私高人逸士因得以自混于其间而天巧有非人力之
所能尽发者梁刘孝标以不合当世弃官居金华北山
今其故居是为清脩院盖尝溯流缘磴欲以尽发山水
之奇结庐紫微岩吴会人士多从之学岩有石室因以
为讲书之堂所谓刘先生讲堂是也至今其山号讲堂
原而陈隋及唐泯然置之不问周显德二年吴越王始
建寺于岩麓曰九龙本朝庆历六年郡守关公尝命河
南许归以毡笔书紫微岩三巨字镵之石治平二年又
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1171-0642b.png
改赐普济院额山之僧因陋就简日底于废参知政事
萧公燧繇从橐来为此邦以僧奉钦为才命往主之奉
钦能铢积寸累服勤不懈佛殿法堂建如程式敞三门
于前而翼以两庑库堂藏室罔不略备翰林学士洪公
迈还其甲乙住持之旧免其诸般科买之扰以厉其成
焉今太守秘阁殿撰赵公师揆染寺额以张大之然后
此山之胜不复为樵夫牧子所私而刘氏讲堂亦因寺
以著爱金华山水者于是可无遗恨矣以奉钦一力而
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1171-0642c.png
能有功于幽胜如此天下而各用其力则事功宁有既
耶奉钦以寺记为请耸然为书以授之
  元宝观重建大殿记
东阳县之南四十里有观曰元宝世传齐人陈元宝舍
宅为之因以名云宣和剧盗之火观为煨烬则其里陈
君严始建所谓北极殿者大夫徐君端记其事颇异大
夫名下一字实吾先祖之讳今不具严严弟仕澄字彦
清自力家事积赀殆且巨万志不在于积也而泄之里
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1171-0642d.png
闾亲旧之惠为未足乃泄之观焉三清有殿殿有庑合
以三门而观俨然矣皆彦清之为而绍兴之二十一年
也未几殿蠹于蚁彦清之子德佐过而心动焉思与诸
弟恊力成之使其父之志与殿俱存而主观事葛元度
并以风其诸子曰先志今如何欣然捐金合百万先之
元度先建道藏一所为民祈福祷请如响其积亦颇夥
并倾私囊募众缘以建其事殿未成而元度死其徒胡
大云继之犹藉德佐之弟德先德高以自助用财合一
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1171-0643a.png
千万役人之力凡万五千经始于淳熙辛丑之春落成
于甲辰之冬宏壮伟丽一切视彦清在时远近合睹起
敬增叹道家之有殿以奉三清其教然也三教之兴废
有时而本末宏阔源流深长非百世圣人不能定则脩
旧起废固其徒之事也彦清兄弟皆有财力可以自驰
骋于世而本朝出仕惟两涂故其才独自豪于乡其明
效大验亦不遗馀力而乃见所谓两殿者殿之随废又
藉元度以起之亦可叹也已元度善自兴其教者而敢
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1171-0643b.png
爱其力而自纳于废弃殿成而胡大云亦死相与成就
其殿之凡役彦清幼子疆亦从而相之旁观多陈氏其
详虽不可考宜其为元宝不可知孙子一念之烈泄于
七八百年之后者犹如此天下事其有不成于志念之
烈者乎疆与道士合辞以记为请诺之阅二年矣因以
寓余之所感云
 题跋
  书类次文中子后
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1171-0643c.png
以中说方论语以董常比颜子与门人言而名朝之执
政者与老儒老将言而斥之无婉辞此读中说者之所
同病也今按阮氏本则曰严子陵钓于湍石尔朱荣控
勒天下故君子不贵得位龚氏本则曰严子陵钓于湍
石民到于今称之尔朱荣控勒天下死之日民无得而
称焉故模仿论语者门人弟子之过也龚氏本曰出而
不声隐而不没用之则成舍之则全阮氏本则因董常
而言终之曰吾与尔有矣故比方颜子之迹往往多过
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1171-0643d.png
内史薛公使遗书于子子再拜而受之推此心以往其
肯退而名杨素诸公哉薛公谓子曰吾文章可谓淫溺
矣子离席而拜曰敢贺丈人之知过也谓其斥刘炫贺
若弼而不婉者过矣至于以佛为圣人以无至无迹为
道以五典潜五礼错为至治此皆撰集中说者抄入之
将以张大其师而不知反以为累然仲淹之学如日星
炳然岂累不累之足云乎姑以明予类次之意如此
  书文中子附录后
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1171-0644a.png
文中子世家阮氏本以为杜淹撰龚氏本则曰福奖福
奖福郊也今虽不可考而世家不可不录故存其录而
去其人房魏论礼乐事出于福畤所录虽其间语言不
能无饰然参考太宗与诸公经营当时之事宜必有此
今备存之重去其旧也以余观之魏徵杜淹之于文中
子盖尝有师友之义矣如房杜直往来耳故尝事文中
子于河汾者一切抄之曰门人弟子其家子弟见诸公
之盛也又从而实之夫文中子之道岂待诸公而后重
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1171-0644b.png
哉可谓不知其师其父者也关子明之筮同州府君实
书而藏之备其本末者亦福畤也世往往以其筮为怪
易有理有数数出于理者也得其理足以知百世之变
明其数足以计将来之事而又何怪焉如子明之论人
谋天命有后世儒生之所不及知者文中子家世之明
王道子明盖有助焉龚氏安得以私意易之哉故存此
三书曰文中子附录
  书伊洛遗礼后
卷十六 第 16a 页 WYG1171-0644c.png
伊洛遗礼其可见者惟婚与丧祭仅存其一二今以附
诸补亡之后夫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义起也补亡所
集集其义也苟精其义则当时之所参定者尚可考而
缺裂不全之制岂必以是为尊哉记曰礼之所尊尊其
义也存其可见者以惜其不可见者而已
  书伊川先生春秋传后
伊川先生之序此书也盖年七十有一矣四年而先生
没今其书之可见者才二十年世咸惜其缺也余以为
卷十六 第 16b 页 WYG1171-0644d.png
不然先生尝称杜预之言曰优而柔之使自求之餍而
饫之使自趋之涣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也先生
于是二十年之间其义甚精其类例博矣学者苟精考
其书优柔餍饫自得于言意之外而达之其馀则精义
之功在我矣较之终日读其全书而于我无与者其得
失何如也
  书欧阳文粹后
右欧阳文忠公文粹一百三十篇公之文根乎仁义而
卷十六 第 17a 页 WYG1171-0645a.png
达之政理盖所以翼六经而载之万世者也虽片言半
简犹宜存而弗削顾犹有所去取于其间毋乃诵公之
文而不知其旨敢于犯是不韪而不疑也初天圣明道
之间太祖太宗真宗以深仁厚泽涵养天下盖七十年
百姓能自衣食以乐生送死而戴白之老安坐以嬉童
儿幼稚什伯为群相与鼓舞于里巷之间仁宗恭已无
为于其上太母制政房闼而执政大臣实得以参可否
晏然无以异于汉文景之平时民生及识五代之乱离
卷十六 第 17b 页 WYG1171-0645b.png
者盖于是与世相忘久矣而学士大夫其文犹袭五代
之卑陋中经一二大儒起而麾之而学者未知所向是
以斯文独有愧于古天子慨然下诏书以古道饬天下
之学者而公之文遂为一代师法未几而科举禄利之
文非两汉不道于是本朝之盛极矣公于是时独以先
王之法度未尽施于今以为大阙其策学者之辞慇勤
切至问以古今繁简浅深之宜与夫周礼之可行与不
可行而一时习见百年之治若无所事乎此者使公之
卷十六 第 18a 页 WYG1171-0645c.png
志弗克遂伸而荆国王文公得乘其间而执之神宗皇
帝方锐意于三代之治荆公以霸者功利之说饰以三
代之文正百官定职业脩民兵制国用兴学校以养天
下之才是皆神宗皇帝圣虑之所及者尝试行之寻察
其有管晏之所不道改作之意盖见于末命而天下已
纷然趋于功利而不可禁学者又习于当时之所谓经
义者剥裂牵缀气日以卑公之文虽在而天下不复道
矣此子瞻之所为深悲而屡叹也元祐间始以末命从
卷十六 第 18b 页 WYG1171-0645d.png
事学者复知诵公之文未及十年寖复荆公之旧迄于
宣政之末而五季之文靡然遂行于世然其间可胜道
哉二圣相承又四十馀年天下之治大略举矣而科举
之文犹未还嘉祐之盛盖非独学者不能上求圣意而
科制已非祖宗之旧而况上论三代姑以公之文学者
虽私诵习之而未以为急也故予姑掇其通于时文者
以与朋友共之繇是而不止则不独尽究公之文而三
代两汉之书盖将自求之而不可禦矣先王之法度犹
卷十六 第 19a 页 WYG1171-0646a.png
将望之而况于文乎则其犯是不韪得罪于世之君子
而不辞也虽然公之文雍容典雅纡馀宽平反覆以达
其意无复毫发之遗而其味常深长于言意之外使人
读之蔼然足以得祖宗致治之盛其关世教岂不大哉
初吕文靖公范文正公以议论不合党与遂分而公实
与焉其后西师既兴吕公首荐范富韩三公以靖天下
之难文正以书自咎欢然与吕公戮力而富公独念之
不置夫左右相仇非国家之福而内外相关而不相沮
卷十六 第 19b 页 WYG1171-0646b.png
盖治道之基也公与范公之意盖如此当是时虽范忠
宣犹有疑于其间则其用心于圣贤之学而成祖宗致
治之美者所从来远矣退之有言仁义之人其言蔼如
也故予论其文推其心存至公而学本乎先王庶乎读
是编者其知所趋矣
  书家谱石刻后
陈氏得姓所繇来甚详今不复载自太丘长以来逵既
渡江其后中微霸先用以为陈历历可考及唐末五代
卷十六 第 20a 页 WYG1171-0646c.png
比于皇朝之初陈氏散落为民谱不可系今断自我七
世祖始从所逮闻也自我皇祖若诸从兄弟岁时祭祀
有所谓军阵者次尹儿时不得问今莫可质犹记湖州
尚书一人以待博闻者参考
  书职事题名后
笺奏一局之具眼掌记一局之司命题名小录利害通
涉始末而司膳虽若碎烦亦有关系蒙恩来此盖久而
后知之四海九州之人邂逅而为同年士大夫荐吾所
卷十六 第 20b 页 WYG1171-0646d.png
不知者亦当分其能品以为言庶几各识其职云耳
  书赵永丰训之行录后
太史公论婢妾之引决出于计画无俚之甚而英雄俯
仰以全一死者将以有为也而孟子论义有重于死虽
圣贤不得而避人固难于一死而一死之难又如此国
家遭阳九之厄能以死拒敌者固自有数而禁卒内溃
人不知义极矣身为宗室以当百里之寄不爱一死以
明大义此圣贤所不得而避者其死岂不壮哉方天下
卷十六 第 21a 页 WYG1171-0647a.png
太平天子有事边功使守在四裔而公独知其为祸乱
之萌及金人剪中国如枯槁公又欲率义师以沮遏其
锋推公之志而揆公之才固非自分于一死者义之所
在不约而自隐其中之所存耳此天下之所知而人之
所以尚其子孙者也张巡之死义岂不明甚而犹有待
于韩李之秉笔者朝廷之旌死节不踰时岂待人言而
后明哉殆未请耳天人报应尚堕渺茫上下融合实关
激劝天下士固不少为赵公设也公之孙彦橚出其始
卷十六 第 21b 页 WYG1171-0647b.png
末以示亮因书以归之新天子龙飞之十日也
  书林勋本政后
右林勋本政书一十卷比较二卷徐宗武得之巩氏家
勋尝游宦广中盖绍兴初容州所刋本也勋为此书勤
矣考古验今思虑周密世之为井牧之学所见未有能
易勋者顾其间将使𨽻农耕良农之田纳租视其俗之
故经赋出于良农而榖农出军赋疑非𨽻农所利又使
他人得以告地之可辟者而受其赏焉有趋利起争之
卷十六 第 22a 页 WYG1171-0647c.png
渐疑非王政所当出者一人之智而思虑小小不中不
足怪大要归于可行则补其不及行之者之责也顾余
有所甚疑者古者王畿千里定为六乡六遂而禄地公
邑所占之地宜倍千里之间开方计之地之所未尽者
宜尚多有盖王政宽大纳民于其间不用一律以齐之
则制度虽密人不思裂去法可长守而经数常齐矣汉
之民田固已无制大略计之邑居道路山林川泽群不
可垦盖居三分之二又有所谓可垦不可垦者居其四
卷十六 第 22b 页 WYG1171-0647d.png
分之一而定垦田直十五分之一耳盖虽汉法不能尽
数以齐之也今勋欲举天下而用一律以齐之无乃非
圣人宽洪广大之意乎且亦非民之所甚便也今宜于
山林川泽邑居道路之外以三分计之定其一以为经
数起贡起役起兵简教之法悉如勋所定以其二为馀
夫閒田及士工贾所受田凡朝廷郡县之官皆使有田
参定其法别立一官掌之并使其属以掌山林川泽大
为之制使民得尽力于其间而收其贡赋以佐国用以
卷十六 第 23a 页 WYG1171-0648a.png
苏疲民则经数常齐矣立政以公而示天下以广则民
不骇而政易行然后勋所定之制可以一定而不易庶
几勋之志也虽然事不习熟则人之视听易以惊动骤
而行之非成顺致利之道也勋之书至矣要岂人之视
听所常习者乎非其所常习虽用勋三年颁降之说犹
恐不能无动也夫成顺致利之道易所载十三卦圣人
盖用此道以开天地而立人极者自汉以来英雄特起
之君亦必用是以有为惟其一变之馀安之而不思其
卷十六 第 23b 页 WYG1171-0648b.png
所以善其后此后世之所以治乱不常而古道卒不可
复也勋之书可用于一变之后安得其人以开其先者
乎要非察古今之变识圣人之用而得成顺致利之道
者不能知也然则余之刋勋书所望于世之君子盖甚

  题喻季直文编
乌伤固多士而称雄于其间者余熟其四人焉盖非特
乌伤之雄也喻叔奇于人煦煦有恩意能使人别去三
卷十六 第 24a 页 WYG1171-0648c.png
日念之辄不释其为文精深简雅读之愈久而意若新
何茂恭目空四海独能降意于一世豪杰而士亦乐亲
之其文壮丽精致反覆开阖而卒能自阐其意者陈德
先举一世不足以当其意而人亦不愿从之游然其文
清新劲丽要不可少喻季直遇人无亲疏贵贱皆与之
尽而于余尤好其文蔚茂驰骋盖将包罗众体而一字
不苟读之亹亹而无厌也而四君子者尤工于诗余病
未能学也然皆喜为余出余亦能为之击节余穷滋日
卷十六 第 24b 页 WYG1171-0648d.png
甚索居无赖时一作念顾茂恭之骨已冷而三山相去
踰千里德先季直虽宿舂可从其游而出门辄若有絷
其足者喻行之牧之出季直旧文一编示余耸然观之
如得所未尝茂恭死其文益可贵重而子弟亦珍惜之
欲求一字不可得得吾季直之文便如茂恭在目昔余
尝读茂恭之文而面叹曰九原不可作欧苏姑置勿论
如世所谓六君子者公将何愧茂恭油然而笑盖以为
能知我者幽明异道每念此意为之索然今将求厌足
卷十六 第 25a 页 WYG1171-0649a.png
于季直耳
  跋焦伯强帖
宝元康定之间本朝极盛之时也诸公巨人踵武相接
天下毫发丝粟之才皆得以牵连成就况若伯强之卓
然能自见者乎其于骨肉书翰之间恩意蔼然盖非其
异行也鲁多君子而宓子贱称焉事衰世之大夫友薄
俗之士虽豪杰拔出之才犹惧其不免是以君子论其
世也
卷十六 第 25b 页 WYG1171-0649b.png
  跋米元章帖
本朝诗文字画之盛到元祐更无著手处元章以晚辈
一旦驰骤诸公间声光烨然此帖亦可窥一斑乎淳熙
己亥四月之晦龙川陈亮为先友之子王晦叔书之
  跋朱晦庵送写照郭秀才序后
往时广汉张敬夫东莱吕伯恭于天下之义理自谓极
其精微而世亦以是推之虽前一辈亦心知其莫能先
也余犹及见二人者听其讲论亦稍详其精深纡馀若
卷十六 第 26a 页 WYG1171-0649c.png
于物情无所不致其尽而世所谓阴阳卜筮书画技术
及凡世间可动心娱目之事皆斥去弗顾若将浼我者
晚得从新安朱元晦游见其论古圣贤之用心平易简
直欲尽摆后世讲师相授流俗相传既已入于人心而
未易解之说以径趋圣贤心地而发挥其妙以与一世
人共之其不得见于世则圣贤之命脉犹在而人心终
有时而开明也其于经文稍不平易简直则置而不论
以为是非圣贤之本旨若欲刋而去之者余为之感慨
卷十六 第 26b 页 WYG1171-0649d.png
于天地之大义而抱大不满于秦汉以来诸君子思欲
解其沈痼以从新安之志而未能也然而于阴阳卜筮
书画伎术凡世所有而未易去者皆存而信之乃与张
吕异其于郭叔瞻之能尤爱而喜之不厌岂悦物而不
留于物者固若此乎抑世所谓画师之能皆未能窥叔
瞻之心地而不可弃乎故余于叔瞻无旧故而为诸公
道其所长不容己亦因以见秦汉以来诸君子犹烦新
安之刮剔而后圣贤之心事可得而尽白也叔瞻力求
卷十六 第 27a 页 WYG1171-0650a.png
余跋因叙其本末如此试以呈似新安云
  书作论法(意与理胜/)
大凡论不必作好语言意与理胜则文字自然超众故
大手之文不为诡异之体而自然宏富不为险怪之辞
而自典丽奇寓于纯粹之中巧藏于和易之内不善学
文者不求高于理与意而务求于文彩辞句之间则亦
陋矣故杜牧之云意全胜者辞愈朴而文愈高意不胜
者辞愈华而文愈鄙昔黄山谷云好作奇语自是文章
卷十六 第 27b 页 WYG1171-0650b.png
一病但当以理为主理得而辞顺文章自然出群拔萃
 
 
 
 
 
 
 龙川集卷十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