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三 第 1a 页
重校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之一百四
周礼折衷(得之何璟提干)
按汉唐以来三礼元本首列正经卷第而书名
与传注人附于下此必先后郑有所传授今鹤
山先生折衷两篇摽题仿之惟自宫正又中分
者非敢轻有因革盖以贾氏所发明昉为义例
学者其详考云
天官冢宰第一
郑象天所立之官冢大也宰官也天统理万物天
子立冢宰使掌邦治亦所以总御众官不言司者
大宰总御众官不主一官之事
周礼折衷(得之何璟提干)
按汉唐以来三礼元本首列正经卷第而书名
与传注人附于下此必先后郑有所传授今鹤
山先生折衷两篇摽题仿之惟自宫正又中分
者非敢轻有因革盖以贾氏所发明昉为义例
学者其详考云
天官冢宰第一
郑象天所立之官冢大也宰官也天统理万物天
子立冢宰使掌邦治亦所以总御众官不言司者
大宰总御众官不主一官之事
卷一百三 第 1b 页
贾郑云象天者周天有三百六十馀度天官亦总
三百六十官宰者调和膳羞之名冢宰亦能调和
众官天官兼摄群职故不言司春官以其祭祀鬼
神鬼神非人所主故亦不言司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
贾六官之首同此序六句者以其建国设官为民
不异也案桓二年左氏云昔武王克商迁九鼎于
洛邑则居洛本是武王之意至成王周公时恐天
下为疑更与诸侯谋定之也
郑周公归摄而作六典谓之周礼营邑于土中七
年致政成王以此礼授之使居洛邑治天下司徒
三百六十官宰者调和膳羞之名冢宰亦能调和
众官天官兼摄群职故不言司春官以其祭祀鬼
神鬼神非人所主故亦不言司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
贾六官之首同此序六句者以其建国设官为民
不异也案桓二年左氏云昔武王克商迁九鼎于
洛邑则居洛本是武王之意至成王周公时恐天
下为疑更与诸侯谋定之也
郑周公归摄而作六典谓之周礼营邑于土中七
年致政成王以此礼授之使居洛邑治天下司徒
卷一百三 第 2a 页
职曰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
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
贾书传云五年营成周成周与王城同时营则五
年营洛邑与孔安国为营洛邑封康叔制礼作乐
同是摄政七年异彼先郑注云土圭之长尺有五
寸以夏至之日立八尺之表其景适与土圭等谓
之地中今颖川阳城地为然
郑司农云别四方正君臣之位君南面臣北面之
属玄谓考工匠人建国水地以县置𣙗以县视以
景为规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昼参诸日中之
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是别四方后郑破先郑
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
贾书传云五年营成周成周与王城同时营则五
年营洛邑与孔安国为营洛邑封康叔制礼作乐
同是摄政七年异彼先郑注云土圭之长尺有五
寸以夏至之日立八尺之表其景适与土圭等谓
之地中今颖川阳城地为然
郑司农云别四方正君臣之位君南面臣北面之
属玄谓考工匠人建国水地以县置𣙗以县视以
景为规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昼参诸日中之
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是别四方后郑破先郑
卷一百三 第 2b 页
为君臣父子之位以其国家草创下论体国经野
理应先定宫庙等位岂有宫庙等位未成先正君
臣面位乎
又云营国方九里国中九经九纬左祖右社面朝
后市野则九夫为井四井为邑之属是也
贾营国方九里旁三门旁为四方方三门则王城
十二门门有三道三三而九则九道南北之道谓
之经东西之道谓之纬经纬之道皆九轨左祖右
社者此据中门外之左右宗庙是阳故在左社稷
是阴故在右面朝后市者三朝皆是君臣治政之
处阳故在前三市皆是贪利行刑之处阴故在后
理应先定宫庙等位岂有宫庙等位未成先正君
臣面位乎
又云营国方九里国中九经九纬左祖右社面朝
后市野则九夫为井四井为邑之属是也
贾营国方九里旁三门旁为四方方三门则王城
十二门门有三道三三而九则九道南北之道谓
之经东西之道谓之纬经纬之道皆九轨左祖右
社者此据中门外之左右宗庙是阳故在左社稷
是阴故在右面朝后市者三朝皆是君臣治政之
处阳故在前三市皆是贪利行刑之处阴故在后
卷一百三 第 3a 页
也野则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
(亦音/乘)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也井方一里邑方二里
丘方四里甸方八里县方十六里都方三十二里
载师职云家邑任稍地小都任县地大都任畺地
若畿内乡遂及四等公邑皆为沟洫法无此方里
为井之事家邑小都大都三等采地乃有方里为
井之属但郊外曰野大总言耳散文国外则曰野
野对国言之故乡大夫职云国中七尺野自六尺
是城外则经中野对国言之谓国外则曰野但据
小司徒成文而言
郑司农云置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各有
(亦音/乘)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也井方一里邑方二里
丘方四里甸方八里县方十六里都方三十二里
载师职云家邑任稍地小都任县地大都任畺地
若畿内乡遂及四等公邑皆为沟洫法无此方里
为井之事家邑小都大都三等采地乃有方里为
井之属但郊外曰野大总言耳散文国外则曰野
野对国言之故乡大夫职云国中七尺野自六尺
是城外则经中野对国言之谓国外则曰野但据
小司徒成文而言
郑司农云置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各有
卷一百三 第 3b 页
所职而百事举贾百人无主不散则乱是以立君
治之君不独治也又当立臣为辅极中也言设官
分职者以治民令民得其中正使不失其所设官
分职助理天工众人取中以为治体其实建国之
初主在设官分职为民极耳
鹤山魏先生云位字注谓君臣之位先郑之说
非不通只是不该盖位总言宫庙朝廷之位故后
郑破之
又云王城十二里或又注云九里巳不同又云
甸(音/乘)其以出车一乘诗信彼南山惟禹甸之左
氏浑良夫衷甸(亦音/乘)
治之君不独治也又当立臣为辅极中也言设官
分职者以治民令民得其中正使不失其所设官
分职助理天工众人取中以为治体其实建国之
初主在设官分职为民极耳
鹤山魏先生云位字注谓君臣之位先郑之说
非不通只是不该盖位总言宫庙朝廷之位故后
郑破之
又云王城十二里或又注云九里巳不同又云
甸(音/乘)其以出车一乘诗信彼南山惟禹甸之左
氏浑良夫衷甸(亦音/乘)
卷一百三 第 4a 页
又云极本无中义只天下之理到中便不可过
不可过便是穷极如斗极屋极洛邑为天地之
中是四方所取正之地商邑翼翼四方之极是
也此极字至朱文公发明始分晓
又云经字是经之营之经画也言经则纬在其
中九经九纬是也经常经界皆此经后人只此
一字尚存如权字便错看
乃立天官冢宰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
郑司农云邦治谓总六官之职也故大宰职曰掌
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故论语田君薨百官
总已以听于冢宰后郑云司农引论语者欲见天
不可过便是穷极如斗极屋极洛邑为天地之
中是四方所取正之地商邑翼翼四方之极是
也此极字至朱文公发明始分晓
又云经字是经之营之经画也言经则纬在其
中九经九纬是也经常经界皆此经后人只此
一字尚存如权字便错看
乃立天官冢宰使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
郑司农云邦治谓总六官之职也故大宰职曰掌
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故论语田君薨百官
总已以听于冢宰后郑云司农引论语者欲见天
卷一百三 第 4b 页
子冢宰兼百官之义言百则三百六十一也且论
语言君薨据诸侯言冢宰百官据天子互言之也
冢宰太宰者言不异人也
贾言主治则兼六官以其五官虽有教礼政刑事
不同皆是治法也云佐王均邦国者以大宰掌均
节财用故也周礼以邦国连言者据诸侯也单言
邦多据王国也然不先均王国而言均邦国者王
之冢宰若言王国恐不兼诸侯今言邦国则举外
可以包内也
鹤山先生云后郑未见尚书故天官冢宰一
段引论语为说又云周礼连言邦国多是诸侯
语言君薨据诸侯言冢宰百官据天子互言之也
冢宰太宰者言不异人也
贾言主治则兼六官以其五官虽有教礼政刑事
不同皆是治法也云佐王均邦国者以大宰掌均
节财用故也周礼以邦国连言者据诸侯也单言
邦多据王国也然不先均王国而言均邦国者王
之冢宰若言王国恐不兼诸侯今言邦国则举外
可以包内也
鹤山先生云后郑未见尚书故天官冢宰一
段引论语为说又云周礼连言邦国多是诸侯
卷一百三 第 5a 页
邦有封之义建邦设都乃命诸王邦之蔡皆训
封后来为避汉祖讳传注多改邦字槩称国于
宝亦曰邦疆国之境有封略之义
又云周礼制度数目康成多是使约法推之如
大夫五命士三命周七庙便推殷六庙不知自
书出来却殷巳有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之辞则
约法遂穷
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一曰治典
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
以教官府以扰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
以谐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
封后来为避汉祖讳传注多改邦字槩称国于
宝亦曰邦疆国之境有封略之义
又云周礼制度数目康成多是使约法推之如
大夫五命士三命周七庙便推殷六庙不知自
书出来却殷巳有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之辞则
约法遂穷
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一曰治典
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
以教官府以扰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
以谐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
卷一百三 第 5b 页
五曰刑典以诘邦国以刑百官以紏万民六曰事典
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
贾大宰总御群职故六典俱建治典教典云官府
礼典巳下四典皆云百官者尊天地二官不局其
数故不云百官而云官府也天子曰兆民诸侯曰
万民此天子之礼不言兆民而言万民者以畿外
封诸侯惟有畿内不封故以畿内据近而言郑云
王谓之礼经常所秉以治天下也者凡言经者以
经纪天下故王言礼经常所秉以治天下也云邦
国官府谓之礼法者凡言法者不法于上故邦国
官府谓之礼法常所守以为法式也常者上下之
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
贾大宰总御群职故六典俱建治典教典云官府
礼典巳下四典皆云百官者尊天地二官不局其
数故不云百官而云官府也天子曰兆民诸侯曰
万民此天子之礼不言兆民而言万民者以畿外
封诸侯惟有畿内不封故以畿内据近而言郑云
王谓之礼经常所秉以治天下也者凡言经者以
经纪天下故王言礼经常所秉以治天下也云邦
国官府谓之礼法者凡言法者不法于上故邦国
官府谓之礼法常所守以为法式也常者上下之
卷一百三 第 6a 页
通名者经据在上法据在下至于王与邦国官府
俱有常义也
鹤山先生云典从册从六自是一件物不可以
常训之汉儒去古未远然字义巳不甚晓故多
失经意
以八法治官府一曰官属以举邦治二曰官职以辨
邦治三曰官联以会邦治四曰官常以听邦治五曰
官成以经邦治六曰官法以正邦治七曰官刑以紏
邦治八曰官计以弊邦治
贾此八法虽不云建亦有建义上六典云治邦国
此八法云官府官府在朝廷之官府也郑玄谓百
俱有常义也
鹤山先生云典从册从六自是一件物不可以
常训之汉儒去古未远然字义巳不甚晓故多
失经意
以八法治官府一曰官属以举邦治二曰官职以辨
邦治三曰官联以会邦治四曰官常以听邦治五曰
官成以经邦治六曰官法以正邦治七曰官刑以紏
邦治八曰官计以弊邦治
贾此八法虽不云建亦有建义上六典云治邦国
此八法云官府官府在朝廷之官府也郑玄谓百
卷一百三 第 6b 页
官所居曰府者欲以官府为一事解与上府史之
府别彼府主藏文书此府是百官所居处皆是府
聚之义也官刑先郑谓司刑所掌墨罪劓皋宫罪
则罪杀罪此是正五刑施于天下非为宫中之刑
故后郑不从之也官计谓三年大计群吏之治而
诛赏者此为三年一考乃一计之此官计每岁计
之故后郑亦不从之玄谓官刑司寇之职五刑其
四曰官刑上能纠职是专施于官府之中于义为
当官计谓小宰之六计所以断群吏之治群吏之
治即是官中之计于义亦当故引破司农也
鹤山先生云府藏受藏之谓藏受用之谓府若
府别彼府主藏文书此府是百官所居处皆是府
聚之义也官刑先郑谓司刑所掌墨罪劓皋宫罪
则罪杀罪此是正五刑施于天下非为宫中之刑
故后郑不从之也官计谓三年大计群吏之治而
诛赏者此为三年一考乃一计之此官计每岁计
之故后郑亦不从之玄谓官刑司寇之职五刑其
四曰官刑上能纠职是专施于官府之中于义为
当官计谓小宰之六计所以断群吏之治群吏之
治即是官中之计于义亦当故引破司农也
鹤山先生云府藏受藏之谓藏受用之谓府若
卷一百三 第 7a 页
言藏主收受府主支用也人一身之藏府亦同
后世以府名州郡不知起于何时
又云周之官联其联事处最密故朱文公谓一
部周礼盛水不漏
又云周礼用字处文法极严如小宰八成之类
一字移不得
以八则治都鄙一曰祭祀以驭其神二曰法则以驭
其官三曰废置以驭其吏四曰禄位以驭其士五曰
赋贡以驭其用六曰礼俗以驭其民七曰刑赏以驭
其威八曰田役以驭其众
后郑注都之所居曰鄙都鄙公卿大夫之采邑王
后世以府名州郡不知起于何时
又云周之官联其联事处最密故朱文公谓一
部周礼盛水不漏
又云周礼用字处文法极严如小宰八成之类
一字移不得
以八则治都鄙一曰祭祀以驭其神二曰法则以驭
其官三曰废置以驭其吏四曰禄位以驭其士五曰
赋贡以驭其用六曰礼俗以驭其民七曰刑赏以驭
其威八曰田役以驭其众
后郑注都之所居曰鄙都鄙公卿大夫之采邑王
卷一百三 第 7b 页
子弟所食邑周召毛聃毕原之属在圻内者祭祀
其先君社稷五祀禄若今月奉也位爵次也赋口
率出泉也贡功也九职之功所税也礼俗昏姻丧
纪旧所行也郑司农云士谓学士贾大司徒云凡
造都鄙郑注其界曰都鄙所在也春秋传云迁郑
焉而鄙留是鄙所居下迁也典法则三者相训但
邦国言典官府言法都鄙言则所用处异谓都鄙
公卿大夫之采邑者载师职云家邑任稍地则大
夫之采也小都任县地则六卿之采也大都任畺
地则三公之采也云王子弟所食邑者亲王子母
弟与公同处而百里次疏者与六卿同处而五十
其先君社稷五祀禄若今月奉也位爵次也赋口
率出泉也贡功也九职之功所税也礼俗昏姻丧
纪旧所行也郑司农云士谓学士贾大司徒云凡
造都鄙郑注其界曰都鄙所在也春秋传云迁郑
焉而鄙留是鄙所居下迁也典法则三者相训但
邦国言典官府言法都鄙言则所用处异谓都鄙
公卿大夫之采邑者载师职云家邑任稍地则大
夫之采也小都任县地则六卿之采也大都任畺
地则三公之采也云王子弟所食邑者亲王子母
弟与公同处而百里次疏者与六卿同处而五十
卷一百三 第 8a 页
里次疏者与大夫同处二十五里也云禄若今月
奉也者古者禄皆月别给之汉之月奉亦月给之
云赋口率出泉者下文九职九赋职赋相继而言
故知赋即九赋口率出泉也
鹤山先生云邑有先君之庙曰都鄙是附
左氏曰是鄙郑也西鄙北鄙以我为边鄙鄙有
外意如贪鄙彼都人士只当通作一义看
又曰赋有分颁之意以井地所出献于王也如
禹贡之赋与诗赋政于外左氏悉率敝赋凡三
等采地所出之物与兵车之属尽谓之赋赋是
上颁其式贡则下以供上赋通人力所出贡止
奉也者古者禄皆月别给之汉之月奉亦月给之
云赋口率出泉者下文九职九赋职赋相继而言
故知赋即九赋口率出泉也
鹤山先生云邑有先君之庙曰都鄙是附
左氏曰是鄙郑也西鄙北鄙以我为边鄙鄙有
外意如贪鄙彼都人士只当通作一义看
又曰赋有分颁之意以井地所出献于王也如
禹贡之赋与诗赋政于外左氏悉率敝赋凡三
等采地所出之物与兵车之属尽谓之赋赋是
上颁其式贡则下以供上赋通人力所出贡止
卷一百三 第 8b 页
是地所产如士谓之贡士亦谓之充赋皆地所
出之人也康成以汉制解经以赋为口率出泉
三代安有口赋其误后学甚多此其一也
以八柄诏王驭群臣一曰爵以驭其贵二曰禄以驭
其富三曰予以驭其幸四曰置以驭其行五曰生以
驭其福六曰夺以驭其贫七曰废以驭其罪八曰诛
以驭其过
郑康成幸谓言行偶合于善则有以赐予之以劝
后夺谓臣有大罪没入家财者六极四曰贫诛责
让也曲礼云齿路马者有诛凡言驭者所以欧而
内之于善
出之人也康成以汉制解经以赋为口率出泉
三代安有口赋其误后学甚多此其一也
以八柄诏王驭群臣一曰爵以驭其贵二曰禄以驭
其富三曰予以驭其幸四曰置以驭其行五曰生以
驭其福六曰夺以驭其贫七曰废以驭其罪八曰诛
以驭其过
郑康成幸谓言行偶合于善则有以赐予之以劝
后夺谓臣有大罪没入家财者六极四曰贫诛责
让也曲礼云齿路马者有诛凡言驭者所以欧而
内之于善
卷一百三 第 9a 页
贾太宰以此八柄诏告于王驭群臣馀条皆不言
诏独此与下八统言诏王者馀并群臣职务所当
依行此乃王所操持王不独执群臣佐之而巳故
特言诏也言驭者此八者皆是欧群臣入善之事
此经自五曰已上皆是善事则大善者在前小善
者在后自六曰巳下皆是恶事则大恶者在前小
恶者在后此中爵与禄废与置皆别之以王德为
大能明辨之八则中爵禄废置皆共文者以其德
小不能辨故也
鹤山先生云八则八柄言驭者凡十六字只当
通作一义讲康成以欧而内之于善训驭字不
诏独此与下八统言诏王者馀并群臣职务所当
依行此乃王所操持王不独执群臣佐之而巳故
特言诏也言驭者此八者皆是欧群臣入善之事
此经自五曰已上皆是善事则大善者在前小善
者在后自六曰巳下皆是恶事则大恶者在前小
恶者在后此中爵与禄废与置皆别之以王德为
大能明辨之八则中爵禄废置皆共文者以其德
小不能辨故也
鹤山先生云八则八柄言驭者凡十六字只当
通作一义讲康成以欧而内之于善训驭字不
卷一百三 第 9b 页
知祭祀如何欧神以内于善臣有大罪没入而
夺其家财如何欧贫者而内于善窃意古之驭
者斟酌疾徐自有其法康成不察此十六个驭
字若以古之善驭者推之当训品节而归于范
之意如祭祀而斟酌天神地示人鬼之品节而
不违其则庶乎其可以驭神也自祭祀驭神而
皆得其品节以下则其他尽通然其间以汉制
没入家财为夺以驭贫一条尤害义理三代安
得有没入人臣家财之法古者待臣下无绝法
如臣之去国素车白马以丧服去虽待放于郊
然犹爵禄有诏于朝出入有诏于国三年然后
夺其家财如何欧贫者而内于善窃意古之驭
者斟酌疾徐自有其法康成不察此十六个驭
字若以古之善驭者推之当训品节而归于范
之意如祭祀而斟酌天神地示人鬼之品节而
不违其则庶乎其可以驭神也自祭祀驭神而
皆得其品节以下则其他尽通然其间以汉制
没入家财为夺以驭贫一条尤害义理三代安
得有没入人臣家财之法古者待臣下无绝法
如臣之去国素车白马以丧服去虽待放于郊
然犹爵禄有诏于朝出入有诏于国三年然后
卷一百三 第 10a 页
收其田里虽夺之而不使其妻子至于乏绝故
礼为旧君有服上下皆以忠厚存心及至战国
孟子始有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寇雠何服之有之言如臧武仲去国犹以防求
为后于鲁为臧为也武仲去而犹据防以请立
臧为为后故孔子以为要君是三代之法臣有
罪而夺爵之类亦必斟酌而不使至于贫困此
其所以为驭而康成之误解经当表而出之
以八统诏王驭万民一曰亲亲二曰敬故三曰进贤
四曰使能五曰保庸六曰尊贵七曰达吏八曰礼宾
贾郑云统所以合率以等物也此八者民与在上
礼为旧君有服上下皆以忠厚存心及至战国
孟子始有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寇雠何服之有之言如臧武仲去国犹以防求
为后于鲁为臧为也武仲去而犹据防以请立
臧为为后故孔子以为要君是三代之法臣有
罪而夺爵之类亦必斟酌而不使至于贫困此
其所以为驭而康成之误解经当表而出之
以八统诏王驭万民一曰亲亲二曰敬故三曰进贤
四曰使能五曰保庸六曰尊贵七曰达吏八曰礼宾
贾郑云统所以合率以等物也此八者民与在上
卷一百三 第 10b 页
同有物事也谓率下民使与上合皆有以等其事
上行之下效之也故以万民为主也
鹤山先生云统有总统之意如网领之属若创
业垂统是总于祖宗而垂之无穷且制度纪网
是四件物仪礼纯为全匹半匹为制币长一丈
八尺如铢只是二十四铢今广称二十五铢便
非古制八统如中庸九经达吏不可拘在下位
不能自达者吏则通上下之官称之三公谓之
三吏孟子以诸侯为天吏今之吏部则举天下
之官皆掌之胥史谓之吏不知起于何时
又云天官冢宰尽统众职自小宰巳下无非分
上行之下效之也故以万民为主也
鹤山先生云统有总统之意如网领之属若创
业垂统是总于祖宗而垂之无穷且制度纪网
是四件物仪礼纯为全匹半匹为制币长一丈
八尺如铢只是二十四铢今广称二十五铢便
非古制八统如中庸九经达吏不可拘在下位
不能自达者吏则通上下之官称之三公谓之
三吏孟子以诸侯为天吏今之吏部则举天下
之官皆掌之胥史谓之吏不知起于何时
又云天官冢宰尽统众职自小宰巳下无非分
卷一百三 第 11a 页
职授任各有条理以此知冢宰事无不统
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二曰园圃毓草木
三曰虞衡作山泽之材四曰薮牧养蕃鸟兽五曰百
工饬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财七曰嫔妇化治丝
枲八曰臣妾聚敛疏材九曰间民无常职转移执事
郑三农平地山泽也先郑以九谷为黍稷秫稻麻
大小豆大小麦后郑以无秫大麦而有梁菰尔雅
高平曰原下湿曰隰原及平地可种黍稷之等隰
中可种稻麦及菰也后郑三农乃以平地及原隰
谓山泽不生九谷下食医亦云凡膳食之宜有犬
宜梁鱼宜菰以知无秫大麦而有梁菰地官掌山
以九职任万民一曰三农生九谷二曰园圃毓草木
三曰虞衡作山泽之材四曰薮牧养蕃鸟兽五曰百
工饬化八材六曰商贾阜通货财七曰嫔妇化治丝
枲八曰臣妾聚敛疏材九曰间民无常职转移执事
郑三农平地山泽也先郑以九谷为黍稷秫稻麻
大小豆大小麦后郑以无秫大麦而有梁菰尔雅
高平曰原下湿曰隰原及平地可种黍稷之等隰
中可种稻麦及菰也后郑三农乃以平地及原隰
谓山泽不生九谷下食医亦云凡膳食之宜有犬
宜梁鱼宜菰以知无秫大麦而有梁菰地官掌山
卷一百三 第 11b 页
泽者谓之虞掌川林者谓之衡泽无水曰薮牧田
在远郊
贾谓郑约家人所受田处即有牧六畜之地故云
远郊八材珠曰切象曰瑳玉曰琢石曰磨木曰刻
金曰镂革曰剥羽曰析金玉曰货案食箕志王莽
居摄更作金银龟贝钱布之器名曰宝货嫔妇人
之美称臣妾男女贫贱之称疏材百草根实可食
者尔雅疏谷皆不孰为大荒
鹤山先生云嫔止匹妃之称传注泥尧女邑姜
是有德行之妃故以为美称横渠破生曰妻死
曰嫔之说最是疏材案委人掌敛野之赋敛薪
在远郊
贾谓郑约家人所受田处即有牧六畜之地故云
远郊八材珠曰切象曰瑳玉曰琢石曰磨木曰刻
金曰镂革曰剥羽曰析金玉曰货案食箕志王莽
居摄更作金银龟贝钱布之器名曰宝货嫔妇人
之美称臣妾男女贫贱之称疏材百草根实可食
者尔雅疏谷皆不孰为大荒
鹤山先生云嫔止匹妃之称传注泥尧女邑姜
是有德行之妃故以为美称横渠破生曰妻死
曰嫔之说最是疏材案委人掌敛野之赋敛薪
卷一百三 第 12a 页
刍凡疏材术材凡畜聚之物凡疏材共野委兵
器与其野囿财用注军旅又有疏材以助禾粟
野委谓庐宿北之薪刍其兵器谓守卫陈兵之
器野囿之财用苑囿藩篱之材故臣妾聚敛之
间民更芟诗曰侯疆侯以注彊有馀力者以谓
间民今时佣赁也春秋之义能东西之曰以朱
氏谓庸力之人随主人所左右是也
又云古无豆之称只称菽字于豆于登乃是俎
豆之豆先后郑以菽为豆疑此字自汉始
以九赋敛财贿一曰邦中之赋二曰四郊之赋三曰
邦甸之赋四曰家削(本又/作稍)之赋五曰邦县之赋六曰
器与其野囿财用注军旅又有疏材以助禾粟
野委谓庐宿北之薪刍其兵器谓守卫陈兵之
器野囿之财用苑囿藩篱之材故臣妾聚敛之
间民更芟诗曰侯疆侯以注彊有馀力者以谓
间民今时佣赁也春秋之义能东西之曰以朱
氏谓庸力之人随主人所左右是也
又云古无豆之称只称菽字于豆于登乃是俎
豆之豆先后郑以菽为豆疑此字自汉始
以九赋敛财贿一曰邦中之赋二曰四郊之赋三曰
邦甸之赋四曰家削(本又/作稍)之赋五曰邦县之赋六曰
卷一百三 第 12b 页
邦都之赋七曰关市之赋八曰山泽之赋九曰币馀
之赋
先郑财泉谷也邦中之赋二十而税一各有差也
币馀百工之馀
后郑谓赋口率出泉也今之算泉民或谓之赋此
其旧名与乡大夫以岁时登其夫家之众寡辨其
可任者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
十有五皆征之遂师之职亦云以徵其财征征者
谓此赋也邦中在城郭者四郊去国百里邦甸二
百里家削三百里邦县四百里邦都五百里此平
民也关市山泽谓占会百物币馀谓占卖国中之
之赋
先郑财泉谷也邦中之赋二十而税一各有差也
币馀百工之馀
后郑谓赋口率出泉也今之算泉民或谓之赋此
其旧名与乡大夫以岁时登其夫家之众寡辨其
可任者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
十有五皆征之遂师之职亦云以徵其财征征者
谓此赋也邦中在城郭者四郊去国百里邦甸二
百里家削三百里邦县四百里邦都五百里此平
民也关市山泽谓占会百物币馀谓占卖国中之
卷一百三 第 13a 页
斥币皆末作当增赋者若今贾人倍算矣自邦中
以至币馀各入所有谷物以当赋泉之数每处为
一书所待异也
贾以九赋敛财贿此赋谓口率出泉其处有九
云赋得口率出泉则财贿非泉而云敛财贿者计
口出泉者取财贿以当算泉之赋 云敛财贿也
变邦称家削者谓三百里之内地名削其中有大
夫采地谓之家削大夫采地中赋税入大夫家但
大夫家采地外其地为公邑公邑之内其民出泉
入王家故举家削以表公邑之民邦县之赋者四
百里地名县有小都赋入采地之主其中公邑之
以至币馀各入所有谷物以当赋泉之数每处为
一书所待异也
贾以九赋敛财贿此赋谓口率出泉其处有九
云赋得口率出泉则财贿非泉而云敛财贿者计
口出泉者取财贿以当算泉之赋 云敛财贿也
变邦称家削者谓三百里之内地名削其中有大
夫采地谓之家削大夫采地中赋税入大夫家但
大夫家采地外其地为公邑公邑之内其民出泉
入王家故举家削以表公邑之民邦县之赋者四
百里地名县有小都赋入采地之主其中公邑之
卷一百三 第 13b 页
民出泉入王家也邦都之赋者其五百里中有大
都大都采地其赋入主外为公邑其中民所出泉
入王家也关市之赋王畿四面皆有关门及王之
市廛三处其民之赋口税所得之泉也山泽之赋
谓山泽之中财物山泽之民以时入而取之出税
以当邦赋所税得之物贮之而官未用有人占会
取之为官出息此人口税出泉谓之山泽赋也币
馀之赋者谓为国营造用物有馀并归之职币得
之不入府藏则有人取之为官出泉此人亦口税
出泉谓之币馀之赋然关市山泽币馀不出上六
处而特言者以其末作当增赋故也赋为口泉郑
都大都采地其赋入主外为公邑其中民所出泉
入王家也关市之赋王畿四面皆有关门及王之
市廛三处其民之赋口税所得之泉也山泽之赋
谓山泽之中财物山泽之民以时入而取之出税
以当邦赋所税得之物贮之而官未用有人占会
取之为官出息此人口税出泉谓之山泽赋也币
馀之赋者谓为国营造用物有馀并归之职币得
之不入府藏则有人取之为官出泉此人亦口税
出泉谓之币馀之赋然关市山泽币馀不出上六
处而特言者以其末作当增赋故也赋为口泉郑
卷一百三 第 14a 页
君引汉法民年二十五以上出口赋镂人百二十
以为算故于此注云今之算泉民或谓之赋此其
旧名与邦中在城巳下至五百里此皆约载师所
云远郊甸地削地县地畺地之等远近之差
鹤山先生云三代赋字只是颁其式以任井地
所出献于上初非计口出泉唐陆贽犹以民间
出泉为不便况成周乎郑氏以汉法解经至熙
宁而祸不可胜言此九赋又其一也周礼有三
个县字畿内为天子之县六遂上有县四等上
有县故汉犹以天子为县官字书无县字即寰
字又云王畿四面有关谓之近关甸稍县鄙自
以为算故于此注云今之算泉民或谓之赋此其
旧名与邦中在城巳下至五百里此皆约载师所
云远郊甸地削地县地畺地之等远近之差
鹤山先生云三代赋字只是颁其式以任井地
所出献于上初非计口出泉唐陆贽犹以民间
出泉为不便况成周乎郑氏以汉法解经至熙
宁而祸不可胜言此九赋又其一也周礼有三
个县字畿内为天子之县六遂上有县四等上
有县故汉犹以天子为县官字书无县字即寰
字又云王畿四面有关谓之近关甸稍县鄙自
卷一百三 第 14b 页
有远关
以九式均节财用一曰祭祀之式二曰宾客之式三
曰丧荒之式四曰羞服之式五曰工事之式六曰币
帛之式七曰刍秣之式八曰匪颁之式九曰好用之
式
郑司农云匪分也颁读为班布之班班谓班赐也
后郑谓王所分赐群臣谓好用然好所赐予
以九贡致邦国之用一曰祀贡二曰嫔贡三曰器贡
四曰币贡五曰财贡六曰货贡七曰服贡八曰斿贡
九曰物贡
郑注嫔故书作宾先郑云祀贡牺牲包茅之属宾
以九式均节财用一曰祭祀之式二曰宾客之式三
曰丧荒之式四曰羞服之式五曰工事之式六曰币
帛之式七曰刍秣之式八曰匪颁之式九曰好用之
式
郑司农云匪分也颁读为班布之班班谓班赐也
后郑谓王所分赐群臣谓好用然好所赐予
以九贡致邦国之用一曰祀贡二曰嫔贡三曰器贡
四曰币贡五曰财贡六曰货贡七曰服贡八曰斿贡
九曰物贡
郑注嫔故书作宾先郑云祀贡牺牲包茅之属宾
卷一百三 第 15a 页
贡皮帛之属器贡宗庙之器币贡绣帛材贡材木
也货贡珠贝自然之物也服贡祭服斿贡羽毛物
贡九州之外各以其所贵为挚肃慎贡砮矢之属
是也后郑嫔贡谓丝枲器贡银铁石罄丹漆也币
贡玉马皮帛也材贡櫄干括柏筱簜也斿读为游
囿之游游贡燕好珠玑琅玕也物贡杂物鱼盐橘
柚九贡先后郑多异说
贾言故书者郑注周礼时有数本刘向未出之前
或在山嵓石室有古文考校后为今文古今不同
故云故书作宾此九贡皆是诸侯宾之所贡不得
特以一事为宾贡若言丝枲堪为妇人所作是也
也货贡珠贝自然之物也服贡祭服斿贡羽毛物
贡九州之外各以其所贵为挚肃慎贡砮矢之属
是也后郑嫔贡谓丝枲器贡银铁石罄丹漆也币
贡玉马皮帛也材贡櫄干括柏筱簜也斿读为游
囿之游游贡燕好珠玑琅玕也物贡杂物鱼盐橘
柚九贡先后郑多异说
贾言故书者郑注周礼时有数本刘向未出之前
或在山嵓石室有古文考校后为今文古今不同
故云故书作宾此九贡皆是诸侯宾之所贡不得
特以一事为宾贡若言丝枲堪为妇人所作是也
卷一百三 第 15b 页
器贡服贡大行人因朝而贡此后郑不从币贡谓
玉马皮帛禹贡尧时无贡马法觐礼诸侯享礼云
匹马卓上九焉随之周则有之先郑以斿贡为羽
毛后郑以斿贡读为游谓燕好珠玑琅玕也(恐不/然)
鹤山先生云月令内有贡牺牲者自有一项田
养牺牲马是人主所用之物亦无贡惟康王之
诰布乘黄朱以为庭实却非常贡后郑斿贡添
水傍为游恐是九斿旌旗上羽毛当从先郑又
云古者旗便是物各以其物乃是字象形所谓
九旗之物古人数物多用旗帜之类物马而班
之却是物色之物今物贡只是泛言物
玉马皮帛禹贡尧时无贡马法觐礼诸侯享礼云
匹马卓上九焉随之周则有之先郑以斿贡为羽
毛后郑以斿贡读为游谓燕好珠玑琅玕也(恐不/然)
鹤山先生云月令内有贡牺牲者自有一项田
养牺牲马是人主所用之物亦无贡惟康王之
诰布乘黄朱以为庭实却非常贡后郑斿贡添
水傍为游恐是九斿旌旗上羽毛当从先郑又
云古者旗便是物各以其物乃是字象形所谓
九旗之物古人数物多用旗帜之类物马而班
之却是物色之物今物贡只是泛言物
卷一百三 第 16a 页
以九两系邦国之民一曰牧以地得民二曰长以贵
得民三曰师以贤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五曰宗以
族得民六曰主以利得民七曰吏以治得民八曰友
以任得民九曰薮以富得民
郑两犹耦也所以恊耦万民系联缀也牧州长也
长诸侯也师诸侯师也有德行以教民者儒诸侯
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宗继别为太宗收族者
郑司农云主谓公卿大夫世世食采不绝民税薄
利之吏小吏在乡邑者友谓同井相合耦锄作者
孟子曰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
则百姓亲睦薮亦有虞掌其政令为之厉禁使其
得民三曰师以贤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五曰宗以
族得民六曰主以利得民七曰吏以治得民八曰友
以任得民九曰薮以富得民
郑两犹耦也所以恊耦万民系联缀也牧州长也
长诸侯也师诸侯师也有德行以教民者儒诸侯
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宗继别为太宗收族者
郑司农云主谓公卿大夫世世食采不绝民税薄
利之吏小吏在乡邑者友谓同井相合耦锄作者
孟子曰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
则百姓亲睦薮亦有虞掌其政令为之厉禁使其
卷一百三 第 16b 页
地之民守其材物以时入于王府颁其馀于万民
富谓薮中材物
贾训两为耦欲取在上与民相恊联缀使不离散
也郑引孟子乡田同井但乡遂为沟洫不为井田
而云乡田同井者乡遂虽不为井田亦三三相任
以出税与井田同
鹤山先生云周制上自国都王畿外至侯国皆
相联络大而言之分天下为二伯曰牧九州之
长九牧亦曰牧牧有司牧之义长有君临之义
师有师道焉通人君卿大夫皆有师道儒之名
见于后世周官此一字元无归着不知何所当
富谓薮中材物
贾训两为耦欲取在上与民相恊联缀使不离散
也郑引孟子乡田同井但乡遂为沟洫不为井田
而云乡田同井者乡遂虽不为井田亦三三相任
以出税与井田同
鹤山先生云周制上自国都王畿外至侯国皆
相联络大而言之分天下为二伯曰牧九州之
长九牧亦曰牧牧有司牧之义长有君临之义
师有师道焉通人君卿大夫皆有师道儒之名
见于后世周官此一字元无归着不知何所当
卷一百三 第 17a 页
次第一乡一邦自各有有道之人表仪风俗居
乡谓之父师少师亦谓之先生处士亦谓之上
老中老此皆可以当儒但周官不分晓说宗以
族得民凡人受氏各自有宗大宗一小宗四一
子一宗别子四宗左氏谓之立宗诸侯之后是
大宗非诸侯之后皆小宗亦有为嫡子而无嫡
孙者亦有(云云)宗藩序详之主以利得民主是
公卿大夫赵孟谓主相晋国于今八年又事吴
敢不如事主乃瞑皆是吏以治得民吏是群吏
几官皆是不必是胥吏友以任得民田里间比
闾族党无非相友之义薮以富得民上八者皆
乡谓之父师少师亦谓之先生处士亦谓之上
老中老此皆可以当儒但周官不分晓说宗以
族得民凡人受氏各自有宗大宗一小宗四一
子一宗别子四宗左氏谓之立宗诸侯之后是
大宗非诸侯之后皆小宗亦有为嫡子而无嫡
孙者亦有(云云)宗藩序详之主以利得民主是
公卿大夫赵孟谓主相晋国于今八年又事吴
敢不如事主乃瞑皆是吏以治得民吏是群吏
几官皆是不必是胥吏友以任得民田里间比
闾族党无非相友之义薮以富得民上八者皆
卷一百三 第 17b 页
在井田内惟薮则如郑之原圃晋之巨囿楚之
云梦皆是薮
又云古制上下相联络亲比如此窃意凡一人
生死闾胥便计其年月日时有保有受天地间
人都有个数沟洫道路自有条数闾有门以讥
出入纵有盗贼也来不得自后世上失其道民
散久矣民间自生自死盗窃乱贼并作此井田
不复之弊也
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乃县治象之法于
象魏使万民观治象挟日而敛之
郑正月周之正月吉谓朔日大宰以正月朔日布
云梦皆是薮
又云古制上下相联络亲比如此窃意凡一人
生死闾胥便计其年月日时有保有受天地间
人都有个数沟洫道路自有条数闾有门以讥
出入纵有盗贼也来不得自后世上失其道民
散久矣民间自生自死盗窃乱贼并作此井田
不复之弊也
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乃县治象之法于
象魏使万民观治象挟日而敛之
郑正月周之正月吉谓朔日大宰以正月朔日布
卷一百三 第 18a 页
正治之事于天下至正岁又书而县于象魏振木
铎以徇之使万民观焉
贾知正月是周之正月者下文乃县是建寅明上
云正月是周正月知乃县是正岁建寅之月者下
云小宰所以佐大宰彼云正岁县之与此乃县为
一事象魏阙也
郑司农云周以谓之象魏雉门之外两观阙高魏
魏焉孔子谓之观春秋定二年传夏五月雉门灾
及两观是也观者以其有教象可观望又谓之阙
者阙去也仰视治象阙去疑事或解阙中通门左
氏庄公二十一年郑伯享王于阙西注阙象魏也
铎以徇之使万民观焉
贾知正月是周之正月者下文乃县是建寅明上
云正月是周正月知乃县是正岁建寅之月者下
云小宰所以佐大宰彼云正岁县之与此乃县为
一事象魏阙也
郑司农云周以谓之象魏雉门之外两观阙高魏
魏焉孔子谓之观春秋定二年传夏五月雉门灾
及两观是也观者以其有教象可观望又谓之阙
者阙去也仰视治象阙去疑事或解阙中通门左
氏庄公二十一年郑伯享王于阙西注阙象魏也
卷一百三 第 18b 页
案公羊传云子家驹谓昭公云诸侯僣天子大夫
僣诸侯公曰吾何僣哉曰设两观乘大辂何氏云
天子两观诸侯台门季桓子御公立于象魏之外
命藏象魏曰旧章不可忘是县教象之法可知始
和郑谓始调和六典八法巳下之事和讫即颁布
从甲至甲为挟凡十日敛藏之于后月月于告朔
而行
鹤山先生云自郑康成以正月之吉为周正月
乃有三正之说某以为无前乎为商以十二月
为岁首而夏时不改后乎秦汉以十月为岁首
夏时亦不改甘誓所谓怠弃三正是废天地人
僣诸侯公曰吾何僣哉曰设两观乘大辂何氏云
天子两观诸侯台门季桓子御公立于象魏之外
命藏象魏曰旧章不可忘是县教象之法可知始
和郑谓始调和六典八法巳下之事和讫即颁布
从甲至甲为挟凡十日敛藏之于后月月于告朔
而行
鹤山先生云自郑康成以正月之吉为周正月
乃有三正之说某以为无前乎为商以十二月
为岁首而夏时不改后乎秦汉以十月为岁首
夏时亦不改甘誓所谓怠弃三正是废天地人
卷一百三 第 19a 页
之正道咸有一德之爰革夏正亦谓政也正月
之吉始和乃孟春天气始和亦不如郑说牵强
其读法则或吉月或四孟月郑谓去民愈近读
法愈多象魏观阙也释名曰观在门两旁中央
阙然为道谓之魏以其巍巍也谓之象魏以其
县象也诸侯有台门无两观春秋传新作雉门
及两观讥加其度谓之观以其可观也谓之阙
以其阙中也(或曰杂记孟献子曰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七月日至可以有)
(事于祖则正月指夏时四/月如正月繁霜又一义)
又云武帝虽建寅从夏时然终西汉至东汉大
朝会元以十月为岁首尝于诸志检讨尽然
之吉始和乃孟春天气始和亦不如郑说牵强
其读法则或吉月或四孟月郑谓去民愈近读
法愈多象魏观阙也释名曰观在门两旁中央
阙然为道谓之魏以其巍巍也谓之象魏以其
县象也诸侯有台门无两观春秋传新作雉门
及两观讥加其度谓之观以其可观也谓之阙
以其阙中也(或曰杂记孟献子曰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七月日至可以有)
(事于祖则正月指夏时四/月如正月繁霜又一义)
又云武帝虽建寅从夏时然终西汉至东汉大
朝会元以十月为岁首尝于诸志检讨尽然
卷一百三 第 19b 页
乃施典于邦国而建其牧立其监设其参传其伍陈
其殷置其辅乃施则于都鄙而建其长立其两设其
伍陈其殷置其辅乃施法于官府而建其正立其贰
设其考陈其殷置其辅
郑以侯伯有功德者加命作州长谓之牧所谓八
命作牧者监谓公侯伯子男各监一国书曰王启
监厥乱为民参谓卿三人伍谓大夫伍人郑司农
云殷治律辅为民之平也玄谓殷众也谓众士也
辅府史庶人在官者天台周成子谓牧州牧也舜
十二州则有十二牧周九州则有九牧王制即以
殷制名曰伯其实一也但八州八伯以王畿王者
其殷置其辅乃施则于都鄙而建其长立其两设其
伍陈其殷置其辅乃施法于官府而建其正立其贰
设其考陈其殷置其辅
郑以侯伯有功德者加命作州长谓之牧所谓八
命作牧者监谓公侯伯子男各监一国书曰王启
监厥乱为民参谓卿三人伍谓大夫伍人郑司农
云殷治律辅为民之平也玄谓殷众也谓众士也
辅府史庶人在官者天台周成子谓牧州牧也舜
十二州则有十二牧周九州则有九牧王制即以
殷制名曰伯其实一也但八州八伯以王畿王者
卷一百三 第 20a 页
所治其州不复设牧故云伯然正畿千里以舜十
二牧例之又参以左氏五侯九伯汝实征之当有
九伯但不统王畿耳监后郑以为诸侯非也所以
名国以有侯尔岂以监名侯哉此乃牧之属长之
师就择贤侯为之犹殷有连帅卒正也职方曰凡
邦国小大相维王设其牧制其职设牧之下又曰
制职可见州牧必有监长二职以相维也但五长
为五国置长甚明监则莫知几国而设一监岂亦
如殷之联乎王制言天子使大夫为三监监于方
伯之国国三人乃汉博士撰王制篇因书言三监
挟殷畔据以立此条决非立监本制州牧自有命
二牧例之又参以左氏五侯九伯汝实征之当有
九伯但不统王畿耳监后郑以为诸侯非也所以
名国以有侯尔岂以监名侯哉此乃牧之属长之
师就择贤侯为之犹殷有连帅卒正也职方曰凡
邦国小大相维王设其牧制其职设牧之下又曰
制职可见州牧必有监长二职以相维也但五长
为五国置长甚明监则莫知几国而设一监岂亦
如殷之联乎王制言天子使大夫为三监监于方
伯之国国三人乃汉博士撰王制篇因书言三监
挟殷畔据以立此条决非立监本制州牧自有命
卷一百三 第 20b 页
卿大夫上监州牧而每牧至三人哉且武庚但承
殷祀初非方伯武王以三子并监者以革命之初
殷民疑贰一时权宜不为定法汉初未见周礼王
制阙然故汉儒旁缘三监臆为之说耳参佐也国
之卿也非指三人也伍众大夫也犹行五之云非
指五人也卿大夫多少之数随国大小为之差殷
众士也辅府史胥徒也五都亦立之长如外诸侯
但在王畿内不复有帅牧耳书云外薄四海咸建
五长是也两卿前郑云两丞按都家无卿官朝大
夫乃止上士名为朝大夫惟都宗人都司马秩虽
均上士而职之与名则两卿之似者兹其谓之两
殷祀初非方伯武王以三子并监者以革命之初
殷民疑贰一时权宜不为定法汉初未见周礼王
制阙然故汉儒旁缘三监臆为之说耳参佐也国
之卿也非指三人也伍众大夫也犹行五之云非
指五人也卿大夫多少之数随国大小为之差殷
众士也辅府史胥徒也五都亦立之长如外诸侯
但在王畿内不复有帅牧耳书云外薄四海咸建
五长是也两卿前郑云两丞按都家无卿官朝大
夫乃止上士名为朝大夫惟都宗人都司马秩虽
均上士而职之与名则两卿之似者兹其谓之两
卷一百三 第 21a 页
与小都之有家宗人而司马则以其家臣为之伍
其都家之士及都则之属辅则不士庶子辅则胥
徒也后郑曰正六官之卿贰小宰小司徒小察伯
小司马小司寇也考稽察也宰夫卿帅四帅司马
士师也此文先云施法则于官府则官府乃总言
三百六十之官非止六宫也左传云百宦之正长
师旅是每宦秩之最高者为正其次为贰为考惟
独员及员少者则不能备贰考及殷郑专云六宦
则拘矣
凡治以典待邦国之治以则待都鄙之治以法待官
府之治以官成待万民之治以礼待宾客之治
其都家之士及都则之属辅则不士庶子辅则胥
徒也后郑曰正六官之卿贰小宰小司徒小察伯
小司马小司寇也考稽察也宰夫卿帅四帅司马
士师也此文先云施法则于官府则官府乃总言
三百六十之官非止六宫也左传云百宦之正长
师旅是每宦秩之最高者为正其次为贰为考惟
独员及员少者则不能备贰考及殷郑专云六宦
则拘矣
凡治以典待邦国之治以则待都鄙之治以法待官
府之治以官成待万民之治以礼待宾客之治
卷一百三 第 21b 页
郑八成
贾八成小宰职掌据上文官成在八法治官府中
今特出之者以其八成夲待万民不待官府若不
特出之则无此待万民之事以礼待宾客本在八
统今特见之者以他皆王行之于朝以示民唯礼
宾特别有礼若聘礼之类是也
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与其具脩
郑祀五帝谓四郊及明堂誓戒要之以刑重失礼
也明堂位所谓各扬其职百官废职服大刑是也
具所当共脩扫除粪洒
贾五帝者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
贾八成小宰职掌据上文官成在八法治官府中
今特出之者以其八成夲待万民不待官府若不
特出之则无此待万民之事以礼待宾客本在八
统今特见之者以他皆王行之于朝以示民唯礼
宾特别有礼若聘礼之类是也
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与其具脩
郑祀五帝谓四郊及明堂誓戒要之以刑重失礼
也明堂位所谓各扬其职百官废职服大刑是也
具所当共脩扫除粪洒
贾五帝者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
卷一百三 第 22a 页
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光
纪依月令四时迎气及季夏六月迎土气于南郊
故云祀五帝于四郊
前期十日帅执事而卜日遂戒及执事视涤濯及纳
亨赞王牲事及祀之日赞玉币爵之事祀大神示亦
如之享先王亦如之赞王几玉爵
贾案明堂位君肉袒迎牲于门卿大夫赞君及杀
讫纳与亨人
鹤山先生云古人祀祭最严主亲牵牲又亲射
牲以授亨人宗庙不用币玉而几爵则以玉为
饰与天地五帝之几爵不同
纪依月令四时迎气及季夏六月迎土气于南郊
故云祀五帝于四郊
前期十日帅执事而卜日遂戒及执事视涤濯及纳
亨赞王牲事及祀之日赞玉币爵之事祀大神示亦
如之享先王亦如之赞王几玉爵
贾案明堂位君肉袒迎牲于门卿大夫赞君及杀
讫纳与亨人
鹤山先生云古人祀祭最严主亲牵牲又亲射
牲以授亨人宗庙不用币玉而几爵则以玉为
饰与天地五帝之几爵不同
卷一百三 第 22b 页
大朝觐会同赞玉币玉献玉几玉爵大丧赞赠玉含
玉作大事则戒于百官赞王命
郑大会同或于春朝或于秋觐举春秋则冬夏可
知玉献献国珍异玉几王所依也立而设几优尊
者天台周氏云朝觐会同大宗伯为上相今赞以
冢宰者亦以会同之大也
鹤山先生云朝觐巡守之礼舜典王制周礼周
官皆不合以事理揆之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
王乃大时巡为近之若一年而巡四岳则恐无
是理然传注谓鲁以春朝废春祭又不可晓
王视治朝则赞听治视四方之听朝亦如之
玉作大事则戒于百官赞王命
郑大会同或于春朝或于秋觐举春秋则冬夏可
知玉献献国珍异玉几王所依也立而设几优尊
者天台周氏云朝觐会同大宗伯为上相今赞以
冢宰者亦以会同之大也
鹤山先生云朝觐巡守之礼舜典王制周礼周
官皆不合以事理揆之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
王乃大时巡为近之若一年而巡四岳则恐无
是理然传注谓鲁以春朝废春祭又不可晓
王视治朝则赞听治视四方之听朝亦如之
卷一百三 第 23a 页
郑治朝在路门外群臣治事之朝
贾王有三朝必知此是路门外朝者但外朝是断
疑狱之朝路寝庭朝图宗人嘉事二者并于事简
非正朝故知治朝是路门外司士所掌四方之听
朝谓王巡狩在外时
凡邦之小治则冢宰听之待四方宾客之小治
郑大事决于王小事冢宰专平
岁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会听其致事而诏
王废置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之
郑正正处也会大计也先郑云三载考绩
贾百官考其治政功状与冢宰听断其所置之功
贾王有三朝必知此是路门外朝者但外朝是断
疑狱之朝路寝庭朝图宗人嘉事二者并于事简
非正朝故知治朝是路门外司士所掌四方之听
朝谓王巡狩在外时
凡邦之小治则冢宰听之待四方宾客之小治
郑大事决于王小事冢宰专平
岁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会听其致事而诏
王废置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之
郑正正处也会大计也先郑云三载考绩
贾百官考其治政功状与冢宰听断其所置之功
卷一百三 第 23b 页
状文书而诏于王大无功不徒废更加罪大有功
不徒置更加赏
鹤山先生云诛止责让字从言六经皆然自秦
汉来始以诛训杀因举陵阳三礼辨云岁终废
置各因其事而举错之也三岁诛赏大计其凡
而升黜之也舜之法三载而考绩九载而后黜
陟加焉待岳牧九官之法也群吏则不容候之
如此其久郑师仲既讲引考绩为比而说者又
以为虞周事法详略繁简之不同又误矣又
云太宰之属自宫正至掌次掌王起居饮食之
事自太府至掌皮掌王财贿出入之事自内宰
不徒置更加赏
鹤山先生云诛止责让字从言六经皆然自秦
汉来始以诛训杀因举陵阳三礼辨云岁终废
置各因其事而举错之也三岁诛赏大计其凡
而升黜之也舜之法三载而考绩九载而后黜
陟加焉待岳牧九官之法也群吏则不容候之
如此其久郑师仲既讲引考绩为比而说者又
以为虞周事法详略繁简之不同又误矣又
云太宰之属自宫正至掌次掌王起居饮食之
事自太府至掌皮掌王财贿出入之事自内宰
卷一百三 第 24a 页
至屦人掌王之内事夏采掌王之终事凡此诸
职在汉则少府领之三公不预在唐则殿中省
专之九卿不预此可以观世变矣今之制自宫
正以下其职总于内侍省别于御药院内东门
司分于内藏库御厨太医局翰林仪鸾司御辇
院之类其典领者皆奄也
小宰之职掌建邦之宫刑以治王宫之政令凡宫之
纠禁
郑杜子春云宫皆当为官玄谓宫刑在王宫中者
之刑若今御史中丞
贾后郑以宫刑宫中之刑不从子春官刑者见司
职在汉则少府领之三公不预在唐则殿中省
专之九卿不预此可以观世变矣今之制自宫
正以下其职总于内侍省别于御药院内东门
司分于内藏库御厨太医局翰林仪鸾司御辇
院之类其典领者皆奄也
小宰之职掌建邦之宫刑以治王宫之政令凡宫之
纠禁
郑杜子春云宫皆当为官玄谓宫刑在王宫中者
之刑若今御史中丞
贾后郑以宫刑宫中之刑不从子春官刑者见司
卷一百三 第 24b 页
寇已云四曰官刑此小宰不往贰之则不须重掌
又下文观治象乃退以宫刑宪禁于王宫故知宫
刑明矣应劭云御史中丞秩二千石朝会独坐副
贰御史大夫内掌兰台图籍外督刺史纠察百僚
故举汉法以况之
鹤山先生云郑以汉制释经类此不知周之御
史在五史之下战国时御史在前执法在后犹
未甚重秦汉历代至以御史大夫为三公至本
朝不轻除大夫后来亦不除中丞以侍御史为
台端殿中为副端因云如中书尚书侍中古只
是在左右前后掌图书之臣到东汉凡事尽出
又下文观治象乃退以宫刑宪禁于王宫故知宫
刑明矣应劭云御史中丞秩二千石朝会独坐副
贰御史大夫内掌兰台图籍外督刺史纠察百僚
故举汉法以况之
鹤山先生云郑以汉制释经类此不知周之御
史在五史之下战国时御史在前执法在后犹
未甚重秦汉历代至以御史大夫为三公至本
朝不轻除大夫后来亦不除中丞以侍御史为
台端殿中为副端因云如中书尚书侍中古只
是在左右前后掌图书之臣到东汉凡事尽出
卷一百三 第 25a 页
尚书到唐以为三省长官本朝侍中只除两人
曹韩而已因亲近遂窃权窃权遂秉政
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之贰以逆邦国都鄙官府之
治执邦之九贡九赋九式之贰以均财节邦用
郑逆迎受之郑司农云贰副也
贾太宰所掌小宰副贰之
鹤山先生云六典只是国家旧章上从册下从
六王荆公表内用尊阁字乃是字书说典为尊
阁之也典是定本六叙六职等是作职事故上
说经邦国下说平上说扰万民下说宁如此推
之皆别是义用字极严
曹韩而已因亲近遂窃权窃权遂秉政
掌邦之六典八法八则之贰以逆邦国都鄙官府之
治执邦之九贡九赋九式之贰以均财节邦用
郑逆迎受之郑司农云贰副也
贾太宰所掌小宰副贰之
鹤山先生云六典只是国家旧章上从册下从
六王荆公表内用尊阁字乃是字书说典为尊
阁之也典是定本六叙六职等是作职事故上
说经邦国下说平上说扰万民下说宁如此推
之皆别是义用字极严
卷一百三 第 25b 页
以官府之六叙正群吏一曰以叙正其位二曰以叙
进其治三曰以叙作其事四曰以叙制其食五曰以
叙受其会六曰以叙听其情
贾凡言叙者皆是次序先尊后卑各依秩次则群
吏得正故云正群吏也
鹤山先生云贾局于后郑以叙为秩次凡皆先
尊后卑情为争讼之辞恐情字难训争讼又
专以先尊后卑为说则讼岂以尊卑而分曲
直乎
以官府之六属举邦治一曰天官其属六十掌邦治
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专达二曰地官其属六十掌
进其治三曰以叙作其事四曰以叙制其食五曰以
叙受其会六曰以叙听其情
贾凡言叙者皆是次序先尊后卑各依秩次则群
吏得正故云正群吏也
鹤山先生云贾局于后郑以叙为秩次凡皆先
尊后卑情为争讼之辞恐情字难训争讼又
专以先尊后卑为说则讼岂以尊卑而分曲
直乎
以官府之六属举邦治一曰天官其属六十掌邦治
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专达二曰地官其属六十掌
卷一百三 第 26a 页
邦教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专达三曰春官其属六
十掌邦礼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专达四曰夏官其
属六十掌邦政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专达五曰秋
官其属六十掌邦刑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专达六
曰冬官其属六十掌邦事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专
达
郑六官之属三百六十象天地四时日月星辰之
度数天道备焉前此成王作周官其志有𫐠天授
位之义故周公设官分职以法之
贾郑依书传云周公摄政三年践奄与灭淮夷同
时又按成王周官成王既黜殷命灭淮夷还归在
十掌邦礼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专达四曰夏官其
属六十掌邦政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专达五曰秋
官其属六十掌邦刑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专达六
曰冬官其属六十掌邦事大事则从其长小事则专
达
郑六官之属三百六十象天地四时日月星辰之
度数天道备焉前此成王作周官其志有𫐠天授
位之义故周公设官分职以法之
贾郑依书传云周公摄政三年践奄与灭淮夷同
时又按成王周官成王既黜殷命灭淮夷还归在
卷一百三 第 26b 页
丰作周官则成王作周官在周公摄政三年时周
公制礼在摄政六年时此郑义不见古文尚书故
为此解若孔据古文尚书多士以下并是周公致
政后成王之书周公摄政时淮夷奄与管蔡同作
乱成王即政后又叛成王亲征之故云灭
鹤山先生云孔安国注明王奉若天道亦说设
官以象天地日月星辰之意然成王即政与周
公摄政年月多不可考周礼冬官阙与夏官舆
司马师司马及司禄等皆阙大率是沟洫兵赋
与班爵禄之制诸侯恶其害巳而去其籍至秦
而又并天下诗书百家语烧之
公制礼在摄政六年时此郑义不见古文尚书故
为此解若孔据古文尚书多士以下并是周公致
政后成王之书周公摄政时淮夷奄与管蔡同作
乱成王即政后又叛成王亲征之故云灭
鹤山先生云孔安国注明王奉若天道亦说设
官以象天地日月星辰之意然成王即政与周
公摄政年月多不可考周礼冬官阙与夏官舆
司马师司马及司禄等皆阙大率是沟洫兵赋
与班爵禄之制诸侯恶其害巳而去其籍至秦
而又并天下诗书百家语烧之
卷一百三 第 27a 页
又云秦虽焚书止焚天下所藏私书其博士官
所职固自若也惜萧何以刀笔史止收图籍以
知天下户口阸塞至项羽焚咸阳博士所藏始
荡尽故山嵓屋壁所出皆讹阙不完耳因举三
礼辨云六言之属各六十而经文参差不齐自
今考之天官之属六十(九嫔世妇/女御附)地官之属七
十二(胥师巳下/附廛人职)春官之属六十四(内宗外宗附/世妇瞽朦视)
(瞭附小师职卜人附卜师职男巫/女巫共为巫师一职神仕不为职)夏官之属六
十九(圉人不/为职)秋官之属六十一(五隶不/为职)冬官之
属三十四(考工记三工外当有大/小司寇及匠梓四职)或曰六十举
其大凡也或曰多少相乘恰得三百六十也然
所职固自若也惜萧何以刀笔史止收图籍以
知天下户口阸塞至项羽焚咸阳博士所藏始
荡尽故山嵓屋壁所出皆讹阙不完耳因举三
礼辨云六言之属各六十而经文参差不齐自
今考之天官之属六十(九嫔世妇/女御附)地官之属七
十二(胥师巳下/附廛人职)春官之属六十四(内宗外宗附/世妇瞽朦视)
(瞭附小师职卜人附卜师职男巫/女巫共为巫师一职神仕不为职)夏官之属六
十九(圉人不/为职)秋官之属六十一(五隶不/为职)冬官之
属三十四(考工记三工外当有大/小司寇及匠梓四职)或曰六十举
其大凡也或曰多少相乘恰得三百六十也然
卷一百三 第 27b 页
考工记又有梓师朝人之名则其脱遗盖止此
矣大事各从其长长六卿也小事则专达达于
王也尊不亲小事卑不尸大功是以权不侵而
国无滞事也
以官府之六职辨邦治一曰治职以平邦国以均万
民以节财用二曰教职以安邦国以宁万民以怀宾
客三曰礼职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事鬼神四曰政
职以服邦国以正万民以聚百物五曰刑职以诘邦
国以纠万民以除盗贼六曰事职以富邦国以养万
民以生万物
郑怀亦安也宾客来共其委积所以安之聚百物
矣大事各从其长长六卿也小事则专达达于
王也尊不亲小事卑不尸大功是以权不侵而
国无滞事也
以官府之六职辨邦治一曰治职以平邦国以均万
民以节财用二曰教职以安邦国以宁万民以怀宾
客三曰礼职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事鬼神四曰政
职以服邦国以正万民以聚百物五曰刑职以诘邦
国以纠万民以除盗贼六曰事职以富邦国以养万
民以生万物
郑怀亦安也宾客来共其委积所以安之聚百物
卷一百三 第 28a 页
者司马主九畿职方制其贡各以其所有
贾教典共其委积者大司徒下有遗人掌十里有
庐庐有饮食之等故云共委积也云司马主九畿
并引职方者司马且主九畿无贡物之事故引其
属职方也
鹤山先生云六官皆有事大率扶持世界合有
六官一件少不得冬官所谓事此书惜乎不存
疑其尽是营国授田等事必有容心去之者荆
公谓刑不能胜然后有事此说未尽职字之义
则是主此事者谓之职其实典是定本职便是
推而行之处王昭禹解是贼字非从戎毁则为
贾教典共其委积者大司徒下有遗人掌十里有
庐庐有饮食之等故云共委积也云司马主九畿
并引职方者司马且主九畿无贡物之事故引其
属职方也
鹤山先生云六官皆有事大率扶持世界合有
六官一件少不得冬官所谓事此书惜乎不存
疑其尽是营国授田等事必有容心去之者荆
公谓刑不能胜然后有事此说未尽职字之义
则是主此事者谓之职其实典是定本职便是
推而行之处王昭禹解是贼字非从戎毁则为
卷一百三 第 28b 页
贼乃从刀从弋
以官府之六联合邦治一曰祭祀之联事二曰宾客
之联事三曰丧荒之联事四曰军旅之联事五曰田
役之联事六曰敛弛之联事凡小事皆有联
郑司农云大祭祀太宰赞玉币司徒奉牛牲宗伯
视涤濯涖玉鬯省牲镬奉玉齍司马羞鱼牲奉马
牲司寇奉明水火大丧太宰赞赠玉含玉司徒率
六卿之众庶属其六引宗伯为上相司马平土大
夫司寇前王此所谓官联杜子春云弛读为施玄
谓荒政弛力役及国中贵者贤者服公事者老者
疾者皆舍不以力役之事奉牲者其司空奉豕与
以官府之六联合邦治一曰祭祀之联事二曰宾客
之联事三曰丧荒之联事四曰军旅之联事五曰田
役之联事六曰敛弛之联事凡小事皆有联
郑司农云大祭祀太宰赞玉币司徒奉牛牲宗伯
视涤濯涖玉鬯省牲镬奉玉齍司马羞鱼牲奉马
牲司寇奉明水火大丧太宰赞赠玉含玉司徒率
六卿之众庶属其六引宗伯为上相司马平土大
夫司寇前王此所谓官联杜子春云弛读为施玄
谓荒政弛力役及国中贵者贤者服公事者老者
疾者皆舍不以力役之事奉牲者其司空奉豕与
卷一百三 第 29a 页
贾大祭大丧二事皆不言司空司空亡故也
鹤山先生云联事如每事有关会处多也记得
朱文公曾说陈君举解受誓戒与分胙付之刑
官是要检柅其惰慢之意不必如此说司寇刑
官亦合举是职三礼辨云六联皆官府之大事
非一官所能共故合事而共治也丧荒二事而
相类田役二事而相关敛民之财弛民之力亦
二事而相备也言敛则散可知言弛则用可知
凡小事皆有联谓一官之内自相通属者(如膳/夫之)
(于庖人亨人内外饔酒正之于浆人凌/人师保之于諌救太府于内外王府)
以官府之八成经邦治一曰听政役以比居二曰听
鹤山先生云联事如每事有关会处多也记得
朱文公曾说陈君举解受誓戒与分胙付之刑
官是要检柅其惰慢之意不必如此说司寇刑
官亦合举是职三礼辨云六联皆官府之大事
非一官所能共故合事而共治也丧荒二事而
相类田役二事而相关敛民之财弛民之力亦
二事而相备也言敛则散可知言弛则用可知
凡小事皆有联谓一官之内自相通属者(如膳/夫之)
(于庖人亨人内外饔酒正之于浆人凌/人师保之于諌救太府于内外王府)
以官府之八成经邦治一曰听政役以比居二曰听
卷一百三 第 29b 页
师田以简稽三曰听闾里以版图四曰听称责以传
别五曰听禄位以礼命六曰听取予以书契七曰听
卖买以质剂八曰听出入以要会
先郑比居谓伍籍也简稽士卒兵器簿书简犹阅
也稽犹计也版户籍图地图也称责谓贷子传别
谓劵书也听讼责也以劵书决之传传著约束于
文书别别为两两家各得一也礼命谓九赐也书
契符书也质剂谓市中平贾今时月平是也要会
谓计最之簿书月计曰要岁计曰会 谓传别为
大手书于一劄中宇别之书契谓出予受入之凡
要凡簿书之最目狱讼之要辞皆曰契质剂谓两
别五曰听禄位以礼命六曰听取予以书契七曰听
卖买以质剂八曰听出入以要会
先郑比居谓伍籍也简稽士卒兵器簿书简犹阅
也稽犹计也版户籍图地图也称责谓贷子传别
谓劵书也听讼责也以劵书决之传传著约束于
文书别别为两两家各得一也礼命谓九赐也书
契符书也质剂谓市中平贾今时月平是也要会
谓计最之簿书月计曰要岁计曰会 谓传别为
大手书于一劄中宇别之书契谓出予受入之凡
要凡簿书之最目狱讼之要辞皆曰契质剂谓两
卷一百三 第 30a 页
书一劄同而别之长曰质知曰剂传别质剂皆今
之劵书也
贾责谓贷子者谓贷而生子者若今举责即地官
泉府职云凡民之贷者以国服为之息若近郊民
贷则一年十一生利之类是也传别谓于劵背上
大作一手书字劄字中央破之为二段别之云书
契谓出予受入之凡要者此予则取予谓若泉府
云凡赊者祭祀无过旬日丧纪不过三月及旅师
云春颁秋敛赊取官物后还无生利之事质剂案
地官质人云大市曰质小市曰剂注大市人民马
牛之属用长劵小市兵器珍异之物用短劵言两
之劵书也
贾责谓贷子者谓贷而生子者若今举责即地官
泉府职云凡民之贷者以国服为之息若近郊民
贷则一年十一生利之类是也传别谓于劵背上
大作一手书字劄字中央破之为二段别之云书
契谓出予受入之凡要者此予则取予谓若泉府
云凡赊者祭祀无过旬日丧纪不过三月及旅师
云春颁秋敛赊取官物后还无生利之事质剂案
地官质人云大市曰质小市曰剂注大市人民马
牛之属用长劵小市兵器珍异之物用短劵言两
卷一百三 第 30b 页
书劄同而别之者谓前后作二劵中央破之两家
各得其一背无手书字异于传别
鹤山先生云礼曰右契古者作字自右起故谓
之右契左券者却是主者执右对者执左八成
皆是旧法成事品式依时而行之先郑谓简稽
士卒兵器簿者如黄池之会行头官行拥铎拱
稽名籍云责谓贷而生子若今举责即地官泉
府国服为息近郊民贷则一年十一生利此国
服为息恐是刘歆传会康成误解以致荆公祸
天下周公之制必不放债取利三礼辨谓比居
为五家为比居所居若今差役簿是也简稽遂
各得其一背无手书字异于传别
鹤山先生云礼曰右契古者作字自右起故谓
之右契左券者却是主者执右对者执左八成
皆是旧法成事品式依时而行之先郑谓简稽
士卒兵器簿者如黄池之会行头官行拥铎拱
稽名籍云责谓贷而生子若今举责即地官泉
府国服为息近郊民贷则一年十一生利此国
服为息恐是刘歆传会康成误解以致荆公祸
天下周公之制必不放债取利三礼辨谓比居
为五家为比居所居若今差役簿是也简稽遂
卷一百三 第 31a 页
人所谓稽其民人简其兵器者今军籍也版图
六乡二十五家为闾六遂二十五家为里版户
籍图地图也听称责以传别称举贷也责取偿
也(孟子曰又称贷而益之/太史公曰焚劵弃责)传别荆公谓即地传
判书也判书者著约束文书中别为两各其一
如今所谓合同分支也(地传见/朝士职)馀并从郑贾说
此段取予出入相似而不同传别书契质剂难
分而实异故详著之
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
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
郑听平治也平治官府之计有六事弊断也既断
六乡二十五家为闾六遂二十五家为里版户
籍图地图也听称责以传别称举贷也责取偿
也(孟子曰又称贷而益之/太史公曰焚劵弃责)传别荆公谓即地传
判书也判书者著约束文书中别为两各其一
如今所谓合同分支也(地传见/朝士职)馀并从郑贾说
此段取予出入相似而不同传别书契质剂难
分而实异故详著之
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
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
郑听平治也平治官府之计有六事弊断也既断
卷一百三 第 31b 页
以六事又以廉为本杜子春云廉辨为廉端贾
此经六事皆先言廉后言善能之等故知将廉为
本廉者絜不滥浊也廉法谓守法不失荆公谓治
污谓之污治荒谓之荒治乱谓之乱治扰谓之扰
则治弊谓之弊矣廉者察也听官府弊吏治察此
而巳善其于谓之善善事谓之能能直内谓之敬
能正直谓之正能守法谓之法能辨事谓之辨此
六行能而谓之六计者察其吏治而知其所以治
者行能如此此听官府弊吏治之数也故谓六计
鹤山先生云字书无弊字只是敝敝断也与一
言以蔽之字同义廉者以廉隅堂廉谓有分辨
此经六事皆先言廉后言善能之等故知将廉为
本廉者絜不滥浊也廉法谓守法不失荆公谓治
污谓之污治荒谓之荒治乱谓之乱治扰谓之扰
则治弊谓之弊矣廉者察也听官府弊吏治察此
而巳善其于谓之善善事谓之能能直内谓之敬
能正直谓之正能守法谓之法能辨事谓之辨此
六行能而谓之六计者察其吏治而知其所以治
者行能如此此听官府弊吏治之数也故谓六计
鹤山先生云字书无弊字只是敝敝断也与一
言以蔽之字同义廉者以廉隅堂廉谓有分辨
卷一百三 第 32a 页
界限郑贾王所谓絜廉与治污皆失之以絜廉
加于六者义皆不通三礼辨谓听字衍
以法掌祭祀朝觐会同宾客之戒具军旅田役丧荒
亦如之
贾言以法堂祭祀巳下七者皆是上六联百官联
事通职者以官共故经云令百官府共其财用
也然六联中不言朝觐会同者以彼宾客中可以
兼之此七事在大宰八法中六曰官法彼在八曰
官计上者以其彼有数故在上此官法无数故退
在六计下也荆公云小宰掌戒而不掌誓掌具而
不掌脩盖誓听于一而脩则有所加损戒与众共
加于六者义皆不通三礼辨谓听字衍
以法掌祭祀朝觐会同宾客之戒具军旅田役丧荒
亦如之
贾言以法堂祭祀巳下七者皆是上六联百官联
事通职者以官共故经云令百官府共其财用
也然六联中不言朝觐会同者以彼宾客中可以
兼之此七事在大宰八法中六曰官法彼在八曰
官计上者以其彼有数故在上此官法无数故退
在六计下也荆公云小宰掌戒而不掌誓掌具而
不掌脩盖誓听于一而脩则有所加损戒与众共
卷一百三 第 32b 页
而则具之而巳又言以法则亦不豫道揆故也
鹤山先生云荆公常以道揆自居而元不晓道
与法不可离如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以
其有道也法不本于道何足以为法道而不施
于法亦不见其为道荆公以法不豫道揆故其
新法皆商君之法而非帝王之道所见一偏为
害不小因说永嘉二陈作唐制度纪纲论云得
古人为天下法不若得之于其法之外彼谓仁
义道德为法之外事皆因荆公判道法为二后
学从而为此说曾于南省试院为诸公发明之
众莫不伏如周礼一部三百六十官甸稍县都
鹤山先生云荆公常以道揆自居而元不晓道
与法不可离如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以
其有道也法不本于道何足以为法道而不施
于法亦不见其为道荆公以法不豫道揆故其
新法皆商君之法而非帝王之道所见一偏为
害不小因说永嘉二陈作唐制度纪纲论云得
古人为天下法不若得之于其法之外彼谓仁
义道德为法之外事皆因荆公判道法为二后
学从而为此说曾于南省试院为诸公发明之
众莫不伏如周礼一部三百六十官甸稍县都
卷一百三 第 33a 页
乡遂沟洫比闾族党教忠教孝道正寓于法中
后世以刑法为法故流为申啇
七事者令百官府共其财用治其施舍听其治讼
郑七事谓先四如之者三施舍不给役者七事故
书为小事杜子春云当为七事书亦为七事荆公
惠施焉谓之施政役焉谓之舍理其事谓之治争
其事谓之讼财用出于官府施舍加于人民治讼
则或以财用之不共或以施舍之不治故先言共
其财用次言治其施舍后言听其治讼
凡祭祀赞王币爵之事祼将之事凡宾客赞祼凡受
爵之事凡受币之事丧荒受其含襚币玉之事
后世以刑法为法故流为申啇
七事者令百官府共其财用治其施舍听其治讼
郑七事谓先四如之者三施舍不给役者七事故
书为小事杜子春云当为七事书亦为七事荆公
惠施焉谓之施政役焉谓之舍理其事谓之治争
其事谓之讼财用出于官府施舍加于人民治讼
则或以财用之不共或以施舍之不治故先言共
其财用次言治其施舍后言听其治讼
凡祭祀赞王币爵之事祼将之事凡宾客赞祼凡受
爵之事凡受币之事丧荒受其含襚币玉之事
卷一百三 第 33b 页
郑又从太宰助王也赞王酌郁鬯以献尸谓
之祼唯人道宗庙有祼天地大神至尊不
祼
贾丧谓王丧诸侯诸臣有致含禭币玉之事荒谓
凶年诸侯亦有致币玉之事荆公宗庙之祼求神
于阴宾客之祼则若今礼宾客祭酒也祼将祼而
将瓒也丧荒有币玉则赗赠赒委之物
鹤山先生云宗庙祭祀自坐尸迎牲以后无非
是义理此正所谓精义入神处故曰见君臣之
义焉见父子之伦焉如祭天以特牲器用陶匏
元酒明水不近人情者最尊若夫祭爓祭孰近
之祼唯人道宗庙有祼天地大神至尊不
祼
贾丧谓王丧诸侯诸臣有致含禭币玉之事荒谓
凶年诸侯亦有致币玉之事荆公宗庙之祼求神
于阴宾客之祼则若今礼宾客祭酒也祼将祼而
将瓒也丧荒有币玉则赗赠赒委之物
鹤山先生云宗庙祭祀自坐尸迎牲以后无非
是义理此正所谓精义入神处故曰见君臣之
义焉见父子之伦焉如祭天以特牲器用陶匏
元酒明水不近人情者最尊若夫祭爓祭孰近
卷一百三 第 34a 页
人情者礼之降故记曰礼之近人情者非其至
也
又云宾客之礼诸侯来朝朝享既毕王礼之王
虽不酌而有受酢之礼使宰夫为主人示公卿
大夫不敢抗礼于君而受酢则臣不可以代君
饮故有受酢之事
又云丧荒之币玉郑贾谓宾客所赒委之礼不
知何故不引宣王祷旱之诗云靡神不举靡爱
斯牲圭璧既卒宁莫我听乎
月终则以官府之叙受群吏之要赞冢宰受岁会岁
终则令群吏致事
也
又云宾客之礼诸侯来朝朝享既毕王礼之王
虽不酌而有受酢之礼使宰夫为主人示公卿
大夫不敢抗礼于君而受酢则臣不可以代君
饮故有受酢之事
又云丧荒之币玉郑贾谓宾客所赒委之礼不
知何故不引宣王祷旱之诗云靡神不举靡爱
斯牲圭璧既卒宁莫我听乎
月终则以官府之叙受群吏之要赞冢宰受岁会岁
终则令群吏致事
卷一百三 第 34b 页
郑每月之小计
贾小计对下经岁会为大计言冢宰则据百官总
焉谓助冢宰受一岁之计岁终则今群吏致事者
谓使六官各致一年之功状将来考之汉之朝集
使谓之上计吏谓上一年会计文书及功状也
正岁帅治官之属而观治象之法徇以木铎曰不用
法者国有常刑
郑正岁谓夏之正月得四时之正以出教令者审
也古者将有新令必奋木铎以警众木铎木舌也
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
贾知正岁是夏之正月者见凌人云正岁十有二
贾小计对下经岁会为大计言冢宰则据百官总
焉谓助冢宰受一岁之计岁终则今群吏致事者
谓使六官各致一年之功状将来考之汉之朝集
使谓之上计吏谓上一年会计文书及功状也
正岁帅治官之属而观治象之法徇以木铎曰不用
法者国有常刑
郑正岁谓夏之正月得四时之正以出教令者审
也古者将有新令必奋木铎以警众木铎木舌也
文事奋木铎武事奋金铎
贾知正岁是夏之正月者见凌人云正岁十有二
卷一百三 第 35a 页
月令斩冰若正岁是建子周正即今之十月冰未
坚不得斩之言正岁得四时之正周殷则不得以
此知诸言正岁者皆四时之正是建寅之月
乃退以宫刑宪禁于王宫令百官府曰各修乃职考
乃法待乃事以听王命其有不共则国有大刑
郑宪谓表县之若今新有法令云
贾凡刑禁乃出秋官今云宪禁者与布宪义同故
小宰得秋官刑禁文书表而县之于宫内也此经
于职末当禀于大宰而令百官谨于此数事以结
之也
鹤山先生云宪疑训显字礼记举宪宪令德则
坚不得斩之言正岁得四时之正周殷则不得以
此知诸言正岁者皆四时之正是建寅之月
乃退以宫刑宪禁于王宫令百官府曰各修乃职考
乃法待乃事以听王命其有不共则国有大刑
郑宪谓表县之若今新有法令云
贾凡刑禁乃出秋官今云宪禁者与布宪义同故
小宰得秋官刑禁文书表而县之于宫内也此经
于职末当禀于大宰而令百官谨于此数事以结
之也
鹤山先生云宪疑训显字礼记举宪宪令德则
卷一百三 第 35b 页
古字通用
宰天之职掌治朝之法以正王及三公六卿大夫群
吏之位掌其禁令
郑治朝在路门之外其位司士掌焉宰夫察其不如
仪贾知此治朝在路门外者燕朝在路寝庭外朝在
库门外其事希简非常治正之所此云治朝是常
治事之朝
天子五门三朝
郑司农云王有五门外曰皋门二曰雉门三曰库
门四日应门五曰路门(一日/毕门)玄谓雉门三门也
样道谓皋门之内外朝也朝士建其法小司寇掌
宰天之职掌治朝之法以正王及三公六卿大夫群
吏之位掌其禁令
郑治朝在路门之外其位司士掌焉宰夫察其不如
仪贾知此治朝在路门外者燕朝在路寝庭外朝在
库门外其事希简非常治正之所此云治朝是常
治事之朝
天子五门三朝
郑司农云王有五门外曰皋门二曰雉门三曰库
门四日应门五曰路门(一日/毕门)玄谓雉门三门也
样道谓皋门之内外朝也朝士建其法小司寇掌
卷一百三 第 36a 页
其政列三槐与九棘设嘉石与肺石而朝诸侯听
狱讼询本事在焉应门之内治朝也司士正其位
宰夫掌其法太仆正王之位而王日视朝在焉路
门之内燕朝也大仆正其位掌摈相而族人朝焉
玉藻曰朝服以视朝退适路寝听政然则王日朝
于治朝而退听政于燕朝矣雉门之外县治象所
以待万民应门之外设宗庙社稷所以严神位路
门之外则九室九卿朝焉路寝之内亦九室九嫔
居焉是皋库雉应路也后郑雉门与先郑异
皋门
诗日皋门有伉左传曰鲁人之皋杜氏曰皋缓也
狱讼询本事在焉应门之内治朝也司士正其位
宰夫掌其法太仆正王之位而王日视朝在焉路
门之内燕朝也大仆正其位掌摈相而族人朝焉
玉藻曰朝服以视朝退适路寝听政然则王日朝
于治朝而退听政于燕朝矣雉门之外县治象所
以待万民应门之外设宗庙社稷所以严神位路
门之外则九室九卿朝焉路寝之内亦九室九嫔
居焉是皋库雉应路也后郑雉门与先郑异
皋门
诗日皋门有伉左传曰鲁人之皋杜氏曰皋缓也
卷一百三 第 36b 页
皋鼓皋无皆以皋为缓则门之远者谓之皋宜矣
毛氏以皋门为郭门非也
库门
郊特牲曰王听誓命曰库门之内戒百官也曲礼
曰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天文东壁为文府西奎为
武库汉书于府言财物之府于库言武库则库门
兵库在焉
雉门
春秋书新作雉门及两观公羊传云五版为堵五堵
为雉盖城雉之制在是也何休曰天子外阙两观
诸侯内阙一观然天子外阙于经无见
毛氏以皋门为郭门非也
库门
郊特牲曰王听誓命曰库门之内戒百官也曲礼
曰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天文东壁为文府西奎为
武库汉书于府言财物之府于库言武库则库门
兵库在焉
雉门
春秋书新作雉门及两观公羊传云五版为堵五堵
为雉盖城雉之制在是也何休曰天子外阙两观
诸侯内阙一观然天子外阙于经无见
卷一百三 第 37a 页
应门(亦谓之/正门)
应门发政以应物也明堂位南门之外亦曰应门
康王出在应门之内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
毕公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
路门
路大也王之路车路马路寝皆曰路则大寝之门
谓之路门宜矣路门书谓之毕门师氏谓之虎门
春秋之时齐晏子端委于虎门郑子良伐虎门未
世诸侯之门亦放其名耳
右郑云谓檀弓曰鲁庄公之丧既葬而绖不入
库门言其除丧而反由外来是库门在雉门外
应门发政以应物也明堂位南门之外亦曰应门
康王出在应门之内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
毕公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
路门
路大也王之路车路马路寝皆曰路则大寝之门
谓之路门宜矣路门书谓之毕门师氏谓之虎门
春秋之时齐晏子端委于虎门郑子良伐虎门未
世诸侯之门亦放其名耳
右郑云谓檀弓曰鲁庄公之丧既葬而绖不入
库门言其除丧而反由外来是库门在雉门外
卷一百三 第 37b 页
必矣如是则王五门雉门为中门雉门设两观
周礼阍人掌中门之禁意者雉门无雉门谓之
中门犹应门书谓之南门尔雅谓之正门路门
书谓之毕门师氏谓之虎门盖中于五门谓之
中门前于路门谓之南门发政以应物谓之应
门门毕于此而谓之毕门画虎于此谓之虎门
门之名岂一端哉大抵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
诸侯三门库雉路耳诸家皆以天子库门之外
外朝也朝士掌之路门之外治朝也宰夫司士
掌之路寝燕朝也太仆掌之诸侯亦有路寝有
燕朝诸侯内朝司士掌之其官与天子同燕朝
周礼阍人掌中门之禁意者雉门无雉门谓之
中门犹应门书谓之南门尔雅谓之正门路门
书谓之毕门师氏谓之虎门盖中于五门谓之
中门前于路门谓之南门发政以应物谓之应
门门毕于此而谓之毕门画虎于此谓之虎门
门之名岂一端哉大抵天子五门皋库雉应路
诸侯三门库雉路耳诸家皆以天子库门之外
外朝也朝士掌之路门之外治朝也宰夫司士
掌之路寝燕朝也太仆掌之诸侯亦有路寝有
燕朝诸侯内朝司士掌之其官与天子同燕朝
卷一百三 第 38a 页
君子掌之其官与天子异鲁语曰天子及诸侯
合民事于外朝合神事于内朝自卿以下合官
职于外朝合家事于内朝又月令季春喂兽之
药母出九门注天子九门者路门也应门也雉
门也库门也皋门也城门也近郊门也远郊门
也关门也鲁有库雉路则诸侯三门
又陈祥道曰阍人掌王宫之中门之禁丧服凶
器不入宫潜服贼器不入宫司寇凡民之有狱
讼入束矢钧金于朝朝凡得获货贿民六畜者
委于朝是禁施于雉门之内而不于雉门之外
故庶民得以造外朝而奇服怪民得以入皋门
合民事于外朝合神事于内朝自卿以下合官
职于外朝合家事于内朝又月令季春喂兽之
药母出九门注天子九门者路门也应门也雉
门也库门也皋门也城门也近郊门也远郊门
也关门也鲁有库雉路则诸侯三门
又陈祥道曰阍人掌王宫之中门之禁丧服凶
器不入宫潜服贼器不入宫司寇凡民之有狱
讼入束矢钧金于朝朝凡得获货贿民六畜者
委于朝是禁施于雉门之内而不于雉门之外
故庶民得以造外朝而奇服怪民得以入皋门
卷一百三 第 38b 页
库门若然县法于中门宜矣又太仆建路鼓于
大寝之门外是穷者达其情于外朝之肺石朝
士又达穷者之情于内朝之路鼓与
鹤山先生云古者天子内五门皋库雉应路
应门之外左右设宗庙社稷治朝居其中康
王受顾命于路寝讫诸侯出庙门俟庙门指
应门外也故康王出在应门之内注云出毕
门立应门内之中庭太保毕公率东西方诸
侯入应门左右则康王出御治朝而诰诸侯
是治朝得称庙以庙社在左右故天子朝诸
侯在庙中亦谓之庙受在庙行飨礼然后路
大寝之门外是穷者达其情于外朝之肺石朝
士又达穷者之情于内朝之路鼓与
鹤山先生云古者天子内五门皋库雉应路
应门之外左右设宗庙社稷治朝居其中康
王受顾命于路寝讫诸侯出庙门俟庙门指
应门外也故康王出在应门之内注云出毕
门立应门内之中庭太保毕公率东西方诸
侯入应门左右则康王出御治朝而诰诸侯
是治朝得称庙以庙社在左右故天子朝诸
侯在庙中亦谓之庙受在庙行飨礼然后路
卷一百三 第 39a 页
朝行燕礼谓此乃祖宗之治朝非巳之治朝
也其三公六卿大夫群吏之位则司士见焉
叙群吏之治以待宾客之令诸臣之复万民之逆
郑慎次叙诸吏之职事三者之来则应使辨理之
郑司农云复请也逆迎受王命者复之言报也反
也反报于王谓于朝庭奏事自下而上曰逆逆谓
上书
贾郑司农云复请也逆迎受王命者复是报白之
义不得为请故后郑不从又王命既出在下受而
行云逆逆者向上之言不为向下之义故后郑亦
不从据夏官诸侯臣万民皆复逆并有则此亦有
也其三公六卿大夫群吏之位则司士见焉
叙群吏之治以待宾客之令诸臣之复万民之逆
郑慎次叙诸吏之职事三者之来则应使辨理之
郑司农云复请也逆迎受王命者复之言报也反
也反报于王谓于朝庭奏事自下而上曰逆逆谓
上书
贾郑司农云复请也逆迎受王命者复是报白之
义不得为请故后郑不从又王命既出在下受而
行云逆逆者向上之言不为向下之义故后郑亦
不从据夏官诸侯臣万民皆复逆并有则此亦有
卷一百三 第 39b 页
上书奏事耳及至夏官太仆先郑注云复谓奏事
逆谓受下奏即与后郑义同是先郑两解也
鹤山先生云东西相近谓之逆并行谓之顺
掌百官府之徵令辨其八职一曰正掌官法以治要
二曰师掌官成以治凡三曰司掌官法以治目四曰
旅掌官常以治数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六曰史掌
官书以赞治七曰胥掌官叙以治叙八曰徒掌官令
以徵令
郑别异诸官之八职以备王之徵召所谓正辟于
治官则冢宰也治要若岁计也师辟小宰宰夫也
治凡若月计也司辟上士中士治目若今日计也
逆谓受下奏即与后郑义同是先郑两解也
鹤山先生云东西相近谓之逆并行谓之顺
掌百官府之徵令辨其八职一曰正掌官法以治要
二曰师掌官成以治凡三曰司掌官法以治目四曰
旅掌官常以治数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六曰史掌
官书以赞治七曰胥掌官叙以治叙八曰徒掌官令
以徵令
郑别异诸官之八职以备王之徵召所谓正辟于
治官则冢宰也治要若岁计也师辟小宰宰夫也
治凡若月计也司辟上士中士治目若今日计也
卷一百三 第 40a 页
旅辟下士也治教每事名少也治藏藏文书及器
物赞治若今契文书草也治叙次序官中如今侍
曹伍伯传史朝也趋令趋走给召呼荆公合众数
而为目合众目而为凡合众已而为要要则月计
凡则旬计目则日计旬计则宰夫所谓旬约正日
成也三三四之数府史之所掌也而旅治之目则
旅之所掌也而司治之凡则司之所掌也而师治
之要则师之所掌也而正治之此官府之八职也
故治之至于要而止若夫会则正之所掌也而王
治之矣故大宰受百官府之会而诏王废置废置
在王则王治之矣凡治官府以法为主成则以待
物赞治若今契文书草也治叙次序官中如今侍
曹伍伯传史朝也趋令趋走给召呼荆公合众数
而为目合众目而为凡合众已而为要要则月计
凡则旬计目则日计旬计则宰夫所谓旬约正日
成也三三四之数府史之所掌也而旅治之目则
旅之所掌也而司治之凡则司之所掌也而师治
之要则师之所掌也而正治之此官府之八职也
故治之至于要而止若夫会则正之所掌也而王
治之矣故大宰受百官府之会而诏王废置废置
在王则王治之矣凡治官府以法为主成则以待
卷一百三 第 40b 页
万民之治常则听官治而巳故正掌官法师掌官
成旅掌官常司亦掌官法者正掌官法以正其属
司掌官法则贰之而巳
鹤山先生云汉趋走者谓之伍伯着绛衣朝会
处追班之类徒只是空手人如舍车而徒徒善
徒法亦此义
掌治法以考百官府群都县鄙之治乘其财用之出
入凡失财用物辟名者以官刑诸冢宰而诛之其足
用长财善物者赏之
郑群都诸采邑也六遂五百家为鄙五鄙为县言
县鄙而六乡州党亦存焉乘犹计也财泉榖也用
成旅掌官常司亦掌官法者正掌官法以正其属
司掌官法则贰之而巳
鹤山先生云汉趋走者谓之伍伯着绛衣朝会
处追班之类徒只是空手人如舍车而徒徒善
徒法亦此义
掌治法以考百官府群都县鄙之治乘其财用之出
入凡失财用物辟名者以官刑诸冢宰而诛之其足
用长财善物者赏之
郑群都诸采邑也六遂五百家为鄙五鄙为县言
县鄙而六乡州党亦存焉乘犹计也财泉榖也用
卷一百三 第 41a 页
货贿也物畜兽也辟名诈为书以空作见文书与
实不相应也官刑在司寇五刑第四者荆公谓宰
夫所考及于百官府群都县鄙则大宰小宰所谓
官府都鄙其为百官府群都县鄙可知矣不言财
用之出入而曰乘其财用之出入者以一二三四
乘之则谓之乘总会其数则谓之会失其所藏之
货贿则谓之失财非所用而用焉则谓之失用所失
之物非货贿也则谓之失物辟名则其出入名不正
而已足用者用无不足而巳长财则所藏又有馀
焉善物则所作所受又无不善夫物有不可谓之
财而财亦物也言失财用物则失物非财以其既
实不相应也官刑在司寇五刑第四者荆公谓宰
夫所考及于百官府群都县鄙则大宰小宰所谓
官府都鄙其为百官府群都县鄙可知矣不言财
用之出入而曰乘其财用之出入者以一二三四
乘之则谓之乘总会其数则谓之会失其所藏之
货贿则谓之失财非所用而用焉则谓之失用所失
之物非货贿也则谓之失物辟名则其出入名不正
而已足用者用无不足而巳长财则所藏又有馀
焉善物则所作所受又无不善夫物有不可谓之
财而财亦物也言失财用物则失物非财以其既
卷一百三 第 41b 页
言失财故也言善物则财亦物也以其未尝言善
财故也所诛非特治官之属也故曰以官刑诏冢
宰而诛之诛以诏冢宰则当可知矣
鹤山先生云辟名诈为文书以空物作见在文
书郑说是也
凡礼事赞小宰比官府之具凡朝觐会同宾客以牢
礼之法掌其牢礼委积膳献饮食宾赐之飧牵与其
陈数凡邦之吊事掌其戒令与其币器财用凡所共
者
郑比校次之牢礼之法多少之差及其时也三牲
牛羊豕具为一牢委积谓牢米薪刍给宾客道用
财故也所诛非特治官之属也故曰以官刑诏冢
宰而诛之诛以诏冢宰则当可知矣
鹤山先生云辟名诈为文书以空物作见在文
书郑说是也
凡礼事赞小宰比官府之具凡朝觐会同宾客以牢
礼之法掌其牢礼委积膳献饮食宾赐之飧牵与其
陈数凡邦之吊事掌其戒令与其币器财用凡所共
者
郑比校次之牢礼之法多少之差及其时也三牲
牛羊豕具为一牢委积谓牢米薪刍给宾客道用
卷一百三 第 42a 页
也膳献禽羞俶献也饮食燕享也郑司农云飧夕
食春秋传云飧有陪鼎牵牲牢可牵而行者春秋
传曰饩牵竭矣玄谓飧客始至所致礼凡此礼陈
数存可见者
贾牛一羊一豕一称牢经以牢礼为饔饩案大行
人上公饔饩九牢飨礼九献食礼九举比等其侯
伯降二等以七为节子男又降二等以五为节又
掌客云上公飧五牢五积侯伯飧四牢五积子男
飧三牢三积是其数也荆公云牢礼之共膳则殷
膳大牢之属是也献则上介有禽献之属是也不
则飧五牢之属是也饮则壶四十之属是也食则
食春秋传云飧有陪鼎牵牲牢可牵而行者春秋
传曰饩牵竭矣玄谓飧客始至所致礼凡此礼陈
数存可见者
贾牛一羊一豕一称牢经以牢礼为饔饩案大行
人上公饔饩九牢飨礼九献食礼九举比等其侯
伯降二等以七为节子男又降二等以五为节又
掌客云上公飧五牢五积侯伯飧四牢五积子男
飧三牢三积是其数也荆公云牢礼之共膳则殷
膳大牢之属是也献则上介有禽献之属是也不
则飧五牢之属是也饮则壶四十之属是也食则
卷一百三 第 42b 页
食四十之属是也牵则牵四十之属是也宾之飧
牵则有司所共赐之飧牵则王所好赐陈数则以
爵等为之
鹤山先生云飧夕食以文解字后郑以为客始
至所致礼其义方该
大丧小丧掌小官之戒令帅执事而治之三公六卿
之丧与职丧帅官有司而治之凡诸大夫之丧使其
旅师有司而治之
郑大丧王后世子也小丧夫人以下小官士也其
大官则冢宰掌其戒令治谓共辨
买三公六卿尊故宰夫与春官职丧帅其于丧家
牵则有司所共赐之飧牵则王所好赐陈数则以
爵等为之
鹤山先生云飧夕食以文解字后郑以为客始
至所致礼其义方该
大丧小丧掌小官之戒令帅执事而治之三公六卿
之丧与职丧帅官有司而治之凡诸大夫之丧使其
旅师有司而治之
郑大丧王后世子也小丧夫人以下小官士也其
大官则冢宰掌其戒令治谓共辨
买三公六卿尊故宰夫与春官职丧帅其于丧家
卷一百三 第 43a 页
有事官有司而治之大夫之丧卑宰夫不自为使
在巳之下其旅三十有二人帅有事于丧家之有
司治之
岁终则令群吏正岁会月终则令正月要旬终则令
正日成而以考其治治不以时举者以告而诛之
郑岁终自周季冬正犹定也旬十日也治不时举
者谓违时期会
贾知岁终是周之季冬者以其正月之吉始和彼
正月是周之正月始和布治于天下至今岁终考
之是一岁之终故知非夏之岁终也
鹤山先生云以后郑注月令于季秋下云秦以
在巳之下其旅三十有二人帅有事于丧家之有
司治之
岁终则令群吏正岁会月终则令正月要旬终则令
正日成而以考其治治不以时举者以告而诛之
郑岁终自周季冬正犹定也旬十日也治不时举
者谓违时期会
贾知岁终是周之季冬者以其正月之吉始和彼
正月是周之正月始和布治于天下至今岁终考
之是一岁之终故知非夏之岁终也
鹤山先生云以后郑注月令于季秋下云秦以
卷一百三 第 43b 页
十月为岁首于是岁终使诸侯及乡遂之官定
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为来岁受朔日为
度入唐孔颖达正义亦案史记案文公获黑龙
自为水瑞命河为德水以十月为岁首则知之
以十月为岁终而以十一月为岁首未尝有之
为夭正之说也
正岁则以法警戒群吏令脩宫中之职事书其能者
与其良者而以告于上
郑良善也郑司农云正岁之正月以法戒敕群吏
若今时举孝廉方正茂才异等
贾正岁乃夏之正月是其岁始故以法警戒群吏
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为来岁受朔日为
度入唐孔颖达正义亦案史记案文公获黑龙
自为水瑞命河为德水以十月为岁首则知之
以十月为岁终而以十一月为岁首未尝有之
为夭正之说也
正岁则以法警戒群吏令脩宫中之职事书其能者
与其良者而以告于上
郑良善也郑司农云正岁之正月以法戒敕群吏
若今时举孝廉方正茂才异等
贾正岁乃夏之正月是其岁始故以法警戒群吏
卷一百三 第 44a 页
四科异等此经据宫中子弟先郑所云不要宫中
之人
鹤山先生云避光武讳改秀为茂一部周礼诸
言正月者先后郑谓为周之正月诸言正岁者
先后郑谓为夏之正月故书岁终之事常介乎
正月正岁之间
之人
鹤山先生云避光武讳改秀为茂一部周礼诸
言正月者先后郑谓为周之正月诸言正岁者
先后郑谓为夏之正月故书岁终之事常介乎
正月正岁之间
卷一百三 第 44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