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三 第 1a 页
重校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之五十四
序
卫正叔礼记集说序
人生而莫不有仁义之性存乎其心经礼三百曲礼
三千圣人禀诸天地所以合外内之道而节文乎仁
义者也自周衰诸侯去籍虽以二代之后而不足證
犹赖夫子之雅言群弟子之所记录故尚有存者迨
是古挟书之令作而礼再厄又得河间献王二戴马
郑相与保残补坏以开晋宋隋唐诸儒迭为发挥三
礼得不尽亡自正义既出先儒全书泯不复见自列
于科目博士诸生亦不过习其读以为利禄计至金
序
卫正叔礼记集说序
人生而莫不有仁义之性存乎其心经礼三百曲礼
三千圣人禀诸天地所以合外内之道而节文乎仁
义者也自周衰诸侯去籍虽以二代之后而不足證
犹赖夫子之雅言群弟子之所记录故尚有存者迨
是古挟书之令作而礼再厄又得河间献王二戴马
郑相与保残补坏以开晋宋隋唐诸儒迭为发挥三
礼得不尽亡自正义既出先儒全书泯不复见自列
于科目博士诸生亦不过习其读以为利禄计至金
卷五十三 第 1b 页
陵王氏又罢仪礼取壬而仅存周官戴记之科而士
之习于礼者滋鲜就戴记而言如檀弓丧礼诸篇既
指为凶事罕所记省则其所习仅一二十篇耳苟不
得其义则又诿曰汉儒之说也弃不复讲所谓解说
之详仅有方马陈陆诸家然而述王氏之说者也惟
关浴诸大儒上承洙泗之传乃仅与门人弟子难疑
荅问而未及著为全书呜呼学残文缺无所因袭驱
一世而冥行焉岂不重可叹与平江卫氏世善为礼
正叔又自郑注孔义陆释以及百家之所尝讲者会
稡成书凡一百六十卷如范宁何晏例各记其姓名
以听览者之自择此非特以备礼书之阙也洒扫应
之习于礼者滋鲜就戴记而言如檀弓丧礼诸篇既
指为凶事罕所记省则其所习仅一二十篇耳苟不
得其义则又诿曰汉儒之说也弃不复讲所谓解说
之详仅有方马陈陆诸家然而述王氏之说者也惟
关浴诸大儒上承洙泗之传乃仅与门人弟子难疑
荅问而未及著为全书呜呼学残文缺无所因袭驱
一世而冥行焉岂不重可叹与平江卫氏世善为礼
正叔又自郑注孔义陆释以及百家之所尝讲者会
稡成书凡一百六十卷如范宁何晏例各记其姓名
以听览者之自择此非特以备礼书之阙也洒扫应
卷五十三 第 2a 页
对进退恭敬辞逊撙节非由外心以生也非忠信之
薄也非人情之伪也凡皆人性之固有天秩之自然
而非有一毫勉彊增益也学者诚能即是仅存而推
寻之内反诸心随事省察充而至于动容周旋之会
揖逊征伐之时则是礼也将以宅天衷而奠民极岂
形器云乎哉正叔名湜自号栎斋今为武进令云
李大卿(蘩)罢籴录序
故外府卿李公建罢九州和籴有淳熙诏书录其庸
有黄公歌行刘公序篇识其事而公之子璟瑀若孙
宽民皆余所善也瑀属余申其义窃考公之督饷昉
于淳熙三年之秋未发汉中而条上籴事固云愿假
薄也非人情之伪也凡皆人性之固有天秩之自然
而非有一毫勉彊增益也学者诚能即是仅存而推
寻之内反诸心随事省察充而至于动容周旋之会
揖逊征伐之时则是礼也将以宅天衷而奠民极岂
形器云乎哉正叔名湜自号栎斋今为武进令云
李大卿(蘩)罢籴录序
故外府卿李公建罢九州和籴有淳熙诏书录其庸
有黄公歌行刘公序篇识其事而公之子璟瑀若孙
宽民皆余所善也瑀属余申其义窃考公之督饷昉
于淳熙三年之秋未发汉中而条上籴事固云愿假
卷五十三 第 2b 页
臣三数月永除蜀人五十年之害其见善明信巳笃
巳若此迨五年三月仅仅一年有半奏闻凡十有三
上尚书一与同列往返七玺封下尚书可其奏八讫
如始议克底成绩余执书而叹曰虽昔人戊申奏闻
甲寅报可殆不是过也而公以表臣自奋则非有营
平得君之素也以其时考之自淳熙三年之九月至
五年之三月又皆久虚相位独运万几非有丙魏乎
人主之侧也而往反问对虑终稽敝盖而命口陈之
不翅呜呼亦诚而巳矣书曰若有疾惟民其毕弃咎
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人至于疾痛之切于身赤子
之未能言所谓心诚求之惟此时为然为民上而忧
巳若此迨五年三月仅仅一年有半奏闻凡十有三
上尚书一与同列往返七玺封下尚书可其奏八讫
如始议克底成绩余执书而叹曰虽昔人戊申奏闻
甲寅报可殆不是过也而公以表臣自奋则非有营
平得君之素也以其时考之自淳熙三年之九月至
五年之三月又皆久虚相位独运万几非有丙魏乎
人主之侧也而往反问对虑终稽敝盖而命口陈之
不翅呜呼亦诚而巳矣书曰若有疾惟民其毕弃咎
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人至于疾痛之切于身赤子
之未能言所谓心诚求之惟此时为然为民上而忧
卷五十三 第 3a 页
民之诚其常恳恳若是也则幽枉毕献痒痾悉陈其
尚有不弃咎而从康者乎三复淳熙之盛庶几见之
附姓名于黄刘之末
陈正献公诗集序
共惟阜陵之盛中外休晏公卿将相言论风指尚接
承平之馀余尝获窥正献陈公论諌百数十何其明
白正大悃愊而无华蔚平庆历元祐之风则也盖不
问而可知其人可观其世今又于公之子宓宿尽见
公所为诗宽𥙿而理造次仁义无一毫纂组雕瑑之
习呜呼是岂一朝夕之致哉祖宗涵濡之泽山川清
明之禀师友渐益之功其根既厚其叶滋沃诗乎诗
尚有不弃咎而从康者乎三复淳熙之盛庶几见之
附姓名于黄刘之末
陈正献公诗集序
共惟阜陵之盛中外休晏公卿将相言论风指尚接
承平之馀余尝获窥正献陈公论諌百数十何其明
白正大悃愊而无华蔚平庆历元祐之风则也盖不
问而可知其人可观其世今又于公之子宓宿尽见
公所为诗宽𥙿而理造次仁义无一毫纂组雕瑑之
习呜呼是岂一朝夕之致哉祖宗涵濡之泽山川清
明之禀师友渐益之功其根既厚其叶滋沃诗乎诗
卷五十三 第 3b 页
乎可以观德可以论世而无本者能之乎
张魏公紫岩论语说序
魏国忠献张公之卒距今六十有三年精忠笃谅凛
凛犹有生意某少尝谱其年行裒其论奏今又得论
语解于公之从曾孙希亮此天厚吾嗜者也希亮将
锓梓以传而使某识其篇端粤惟论语一书此孔门
弟子之嗜学者于圣人容貌词气动容周旋之顷身
体而心会气感而机应故其所书亲切有味九一时
师传友授阅万世如见然自七十子终然后大义乖
讫孟子死尽失其传然而生乎千载之后亦圣人所
与共学之人也岂终于乖失而不可复传与本朝全
张魏公紫岩论语说序
魏国忠献张公之卒距今六十有三年精忠笃谅凛
凛犹有生意某少尝谱其年行裒其论奏今又得论
语解于公之从曾孙希亮此天厚吾嗜者也希亮将
锓梓以传而使某识其篇端粤惟论语一书此孔门
弟子之嗜学者于圣人容貌词气动容周旋之顷身
体而心会气感而机应故其所书亲切有味九一时
师传友授阅万世如见然自七十子终然后大义乖
讫孟子死尽失其传然而生乎千载之后亦圣人所
与共学之人也岂终于乖失而不可复传与本朝全
卷五十三 第 4a 页
盛时河洛之间诸儒辈出扫除末师之陋随事体习
切巳研求以上寻千载之绪然后人知圣人之所以
言与群弟子之所以书皆日用饮食间事在立则见
无行不与而非托诸空言也至近世张氏朱氏父子
传家原流湜湜益大以肆忠献公资禀醇实既从北
方学者讲诵遗言又与南渡诸贤更历事变自事亲
而事君治巳而治人反覆参验无一不合故其为是
书也非苟知之凡皆精察力践之馀先儒所谓笃其
实而艺者书之也学者诚能推寻究玩而知前辈读
书异乎今之读者即是以约诸经即经以验诸巳不
亦求端用力之要乎
切巳研求以上寻千载之绪然后人知圣人之所以
言与群弟子之所以书皆日用饮食间事在立则见
无行不与而非托诸空言也至近世张氏朱氏父子
传家原流湜湜益大以肆忠献公资禀醇实既从北
方学者讲诵遗言又与南渡诸贤更历事变自事亲
而事君治巳而治人反覆参验无一不合故其为是
书也非苟知之凡皆精察力践之馀先儒所谓笃其
实而艺者书之也学者诚能推寻究玩而知前辈读
书异乎今之读者即是以约诸经即经以验诸巳不
亦求端用力之要乎
卷五十三 第 4b 页
裴梦得注欧阳公诗集序
欧阳文忠公之诗文今所谓居士集者六百七十馀
篇公之子叔弼以授苏文忠公公书其篇首曰欧阳
子之学推韩愈孟子以达孔氏其言简而明信而通
其乱日欧阳子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
司马迁诗赋似李白自是集之行也家藏而人诵之
有谱其年行有类其制诰表章杂著而别为之集者
盖片辞尺牍无复弃遗矣临川裴及卿梦得尝从故
工部尚书何叔异游何耆公之诗命及卿为之笺释
久而成编余亦雅好欧公诗简易明畅若出诸肆笔
脱口者今披味裴释益知公贯融古今所以蓄德者
欧阳文忠公之诗文今所谓居士集者六百七十馀
篇公之子叔弼以授苏文忠公公书其篇首曰欧阳
子之学推韩愈孟子以达孔氏其言简而明信而通
其乱日欧阳子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
司马迁诗赋似李白自是集之行也家藏而人诵之
有谱其年行有类其制诰表章杂著而别为之集者
盖片辞尺牍无复弃遗矣临川裴及卿梦得尝从故
工部尚书何叔异游何耆公之诗命及卿为之笺释
久而成编余亦雅好欧公诗简易明畅若出诸肆笔
脱口者今披味裴释益知公贯融古今所以蓄德者
卷五十三 第 5a 页
甚弘而非及卿慱见彊志精思而笃践焉亦不足以
发之也书成介其诸舅李公父刘以属叙于余余瞿
然曰欧公之文而苏公叙之矣余何所容其喙余唯
窃叹古之士者惟曰德行道蓻固不以文词为学也
今见之歌谣风雅者上自公卿大夫下至里闾闺阃
往往后世经生文士专门名世者所不逮盖礼义之
浸渍巳久其发诸威仪文词皆其既溢之馀是惟无
言言则本乎情性关乎世道后之人自始童习即以
属词绘句为事然旷日踰年卒未有以稍出古人之
区域迨乎去本益远则辨篇章之耦奇较声韵之中
否啇骈俪之工拙审体制之乖合自谓穷探力索然
发之也书成介其诸舅李公父刘以属叙于余余瞿
然曰欧公之文而苏公叙之矣余何所容其喙余唯
窃叹古之士者惟曰德行道蓻固不以文词为学也
今见之歌谣风雅者上自公卿大夫下至里闾闺阃
往往后世经生文士专门名世者所不逮盖礼义之
浸渍巳久其发诸威仪文词皆其既溢之馀是惟无
言言则本乎情性关乎世道后之人自始童习即以
属词绘句为事然旷日踰年卒未有以稍出古人之
区域迨乎去本益远则辨篇章之耦奇较声韵之中
否啇骈俪之工拙审体制之乖合自谓穷探力索然
卷五十三 第 5b 页
有之固无所益无之亦无所阙况于为巳之事了无
相关极于晚唐闰周以暨我国初西昆之习滋炽人
亦稍稍厌苦之而未有能易之者于是不以功利为
用世之要学则托诸佛老为穷理之极功微欧公倡
明古学裁以经术而元气之会真儒实才后先迭出
相与尽扫而空之则伥伥乎未知攸届也公诗十有
四卷凡五百二十一首
杨恭惠公辅奏议序
恭惠杨公奏疏其孙令圭裒稡成编属杨卿伯昌书
其篇首又俾余申其义读之舍然以喜曰古之仕者
虽事有小大而其心一为委吏而会计当为乘田而
相关极于晚唐闰周以暨我国初西昆之习滋炽人
亦稍稍厌苦之而未有能易之者于是不以功利为
用世之要学则托诸佛老为穷理之极功微欧公倡
明古学裁以经术而元气之会真儒实才后先迭出
相与尽扫而空之则伥伥乎未知攸届也公诗十有
四卷凡五百二十一首
杨恭惠公辅奏议序
恭惠杨公奏疏其孙令圭裒稡成编属杨卿伯昌书
其篇首又俾余申其义读之舍然以喜曰古之仕者
虽事有小大而其心一为委吏而会计当为乘田而
卷五十三 第 6a 页
牛羊茁夫亦事其所当事而不敢越耳使为公卿大
夫则有公卿大夫之事为侯伯子男则又各有其事
虽官有尊卑禄有贫富而是心之体无大小无远近
在易曰位曰所在书在大学曰止随其所遇而无不
当尽焉杨公出入中外馀三十年令圭谱其年爵以
识其所论奏盖居一官则尽心于一官任一道则尽
心于一道即年比事而心之精神炯炯方策呜呼斯
不谓之思其位止其所者乎后公之卒二十年临邛
魏某以言事谪靖书于官舍
彭忠肃公止堂文集序
某闻之程子曰圣贤之言不得巳也有是言则是理
夫则有公卿大夫之事为侯伯子男则又各有其事
虽官有尊卑禄有贫富而是心之体无大小无远近
在易曰位曰所在书在大学曰止随其所遇而无不
当尽焉杨公出入中外馀三十年令圭谱其年爵以
识其所论奏盖居一官则尽心于一官任一道则尽
心于一道即年比事而心之精神炯炯方策呜呼斯
不谓之思其位止其所者乎后公之卒二十年临邛
魏某以言事谪靖书于官舍
彭忠肃公止堂文集序
某闻之程子曰圣贤之言不得巳也有是言则是理
卷五十三 第 6b 页
明无是言则天下之理有阙焉又曰后之人始执卷
则以文为先平生所为多于圣人然有之无补无之
无阙窃尝以是读圣贤之书如易书诗春秋篇具一
体不相袭沿至于曾子子思孟子亦皆孔氏不言之
意非为是以求闻于世也不则无以宅天衷奠民极
障人欲祛世迷凡不得巳而有言也自灵均而后始
有丈辞之士或竞相摹拟或刋落陈言千七百季何
啻数千百家然而所谓无是言则理有阙者自汉毛
董而后至近世诸儒宗盖可屈指而所谓有之无补
无之无阙者则不知其几千百家矣某自少巳知有
清江彭公论諌炳炳心乡往之其后得公内治圣监
则以文为先平生所为多于圣人然有之无补无之
无阙窃尝以是读圣贤之书如易书诗春秋篇具一
体不相袭沿至于曾子子思孟子亦皆孔氏不言之
意非为是以求闻于世也不则无以宅天衷奠民极
障人欲祛世迷凡不得巳而有言也自灵均而后始
有丈辞之士或竞相摹拟或刋落陈言千七百季何
啻数千百家然而所谓无是言则理有阙者自汉毛
董而后至近世诸儒宗盖可屈指而所谓有之无补
无之无阙者则不知其几千百家矣某自少巳知有
清江彭公论諌炳炳心乡往之其后得公内治圣监
卷五十三 第 7a 页
之书自正始于家刑善于国凿凿乎疏而理也又得
止堂训蒙之书自一本二气五常五典娓娓乎密而
辩也又于公之子钦见公手泽与楼刘诸老为公铭
竁则益瞿然自失曰是学之正传而吾不得亲炙之
也庐陵李公鼎受知于公有年矣今将漕湖南而公
之子铉来为属乃以公平生所为文刻诸湘西精舍
移书某命识篇首于是尽得公言行本末披诵累日
呜呼所谓无是言则天下之理有阙者非此其是与
公始读程子易传知为学之要又从朱张子问辩讲
切而学益成繇是尊闻行知造次理道居而训子孙
淑朋类必孝弟谨信志道依仁也必穷理格物谨独
止堂训蒙之书自一本二气五常五典娓娓乎密而
辩也又于公之子钦见公手泽与楼刘诸老为公铭
竁则益瞿然自失曰是学之正传而吾不得亲炙之
也庐陵李公鼎受知于公有年矣今将漕湖南而公
之子铉来为属乃以公平生所为文刻诸湘西精舍
移书某命识篇首于是尽得公言行本末披诵累日
呜呼所谓无是言则天下之理有阙者非此其是与
公始读程子易传知为学之要又从朱张子问辩讲
切而学益成繇是尊闻行知造次理道居而训子孙
淑朋类必孝弟谨信志道依仁也必穷理格物谨独
卷五十三 第 7b 页
守约也出而告君父敩世子必正心修身事亲刑家
畏天爱民也必尊儒务学简修劝忠别慝瘅恶也盖
言未有不根诸理而理未有不求诸近非若异端之
诬民文士之哗世也绍熙定省之议伏墀扣额貇貇
然有号泣随亲起敬起孝之意至如陈源依冯城社
间谍两宫韩侂胄出入宫闱与闻大政脱少婴忤流
窜随之公尽力排抵无少回挠刘文节公以论吴端
出台公以博士争之公非有当言之责也油然发衷
不能自巳呜呼是言也使见用于绍熙则 二圣重
欢必有以感移人心迓续天命而内禅之事母遽也
见思于庆元则政归中书必有以登吁众正绍开丕
畏天爱民也必尊儒务学简修劝忠别慝瘅恶也盖
言未有不根诸理而理未有不求诸近非若异端之
诬民文士之哗世也绍熙定省之议伏墀扣额貇貇
然有号泣随亲起敬起孝之意至如陈源依冯城社
间谍两宫韩侂胄出入宫闱与闻大政脱少婴忤流
窜随之公尽力排抵无少回挠刘文节公以论吴端
出台公以博士争之公非有当言之责也油然发衷
不能自巳呜呼是言也使见用于绍熙则 二圣重
欢必有以感移人心迓续天命而内禅之事母遽也
见思于庆元则政归中书必有以登吁众正绍开丕
卷五十三 第 8a 页
平而学禁边议之纷纷不作也伊尹之告太甲曰惟
朕以怿万世有辞曰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
休盖古人处君臣之变一言一动为万世喜为万世
忧然则公于此而无言也不亦阙之甚与文集凡四
十有七卷训蒙圣监与别集不与绍定三年秋九月
巳丑朔临邛魏某序
朱文公年谱序
天生斯民必有出乎其类者为之君师以任先觉之
责然而非一人所能自为也必并生错出交修互发
然后道章而化成是故有尧舜则有禹皋陶有汤文
则有伊尹莱朱大公望散宜生各当其世观其会通
朕以怿万世有辞曰嗣王克终厥德实万世无疆之
休盖古人处君臣之变一言一动为万世喜为万世
忧然则公于此而无言也不亦阙之甚与文集凡四
十有七卷训蒙圣监与别集不与绍定三年秋九月
巳丑朔临邛魏某序
朱文公年谱序
天生斯民必有出乎其类者为之君师以任先觉之
责然而非一人所能自为也必并生错出交修互发
然后道章而化成是故有尧舜则有禹皋陶有汤文
则有伊尹莱朱大公望散宜生各当其世观其会通
卷五十三 第 8b 页
以尽其所当为之分然后天衷以位人极以立万世
之标准以定虽气数诎信之不齐而天之爱人阅千
古如一日也自比闾节授之法坏射饮读法之礼无
所于行君师之枋移于孔子则又有冉闵颜曾群弟
子左右羽翼之微言大义天开日揭万物咸睹自孔
子没则诸子巳有不能尽得其传者于是子思孟子
又为之阐幽明微著嫌辨似而后孔氏之道历万世
而亡敝呜呼是不曰天之所命而谁实为之秦汉以
来诸儒生于籍去书焚师异指殊之后不惟孔道晦
蚀孟氏之说亦鲜知之千数百季间何可谓无人则
往往孤立寡俦倡焉莫之和也绝焉弗之续也乃至
之标准以定虽气数诎信之不齐而天之爱人阅千
古如一日也自比闾节授之法坏射饮读法之礼无
所于行君师之枋移于孔子则又有冉闵颜曾群弟
子左右羽翼之微言大义天开日揭万物咸睹自孔
子没则诸子巳有不能尽得其传者于是子思孟子
又为之阐幽明微著嫌辨似而后孔氏之道历万世
而亡敝呜呼是不曰天之所命而谁实为之秦汉以
来诸儒生于籍去书焚师异指殊之后不惟孔道晦
蚀孟氏之说亦鲜知之千数百季间何可谓无人则
往往孤立寡俦倡焉莫之和也绝焉弗之续也乃至
卷五十三 第 9a 页
国朝之盛南自湖湘北至河洛西极关辅地之相去
何翅千有馀里而大儒辈出声应气求若合符节曰
极曰诚曰仁曰道曰中曰恕曰性命曰气质曰天理
人欲曰阴阳鬼神若此等类凡皆圣门讲学之枢要
而千数百年习浮踵陋莫知其说者至是脱然如沈
痾之閒大寐之醒至于吕谢游杨尹张侯胡诸儒切
磋究之分别白之亦几无馀蕴矣然而绝之久而复
之难传者寡而咻者众也朱文公先生始以强志博
见凌高厉空自受学延平李子退然如将弗胜于是
敛豪就实反博归约迨其蓄久而思浑资深而行孰
则贯精粗合外内群献之精缊百家之异指毫分缕
何翅千有馀里而大儒辈出声应气求若合符节曰
极曰诚曰仁曰道曰中曰恕曰性命曰气质曰天理
人欲曰阴阳鬼神若此等类凡皆圣门讲学之枢要
而千数百年习浮踵陋莫知其说者至是脱然如沈
痾之閒大寐之醒至于吕谢游杨尹张侯胡诸儒切
磋究之分别白之亦几无馀蕴矣然而绝之久而复
之难传者寡而咻者众也朱文公先生始以强志博
见凌高厉空自受学延平李子退然如将弗胜于是
敛豪就实反博归约迨其蓄久而思浑资深而行孰
则贯精粗合外内群献之精缊百家之异指毫分缕
卷五十三 第 9b 页
析如视诸掌张宣公吕成公同心恊力以闲先圣之
道而仅及中身论𫐠靡竟惟先生岿然独存中更学
禁自信益笃盖自易诗中庸大学论语孟子悉为之
推明演绎以至三礼孝经下迨屈韩之文周程邵张
之书司马氏之史先正之言行亦各为之论著然后
帝王经世之规圣贤新民之学粲然中兴学者习其
读惟其义则知三才一本道器一致幽探乎无极太
极之妙而实不离乎匹夫匹妇之所知大至于位天
地育万物而实不外乎暗室屋漏之无愧盖至近而
远至显而微非若弃伦绝学者之慕乎高而哗世取
宠者之安于卑也猗其盛与吾友李公晦方子尝辑
道而仅及中身论𫐠靡竟惟先生岿然独存中更学
禁自信益笃盖自易诗中庸大学论语孟子悉为之
推明演绎以至三礼孝经下迨屈韩之文周程邵张
之书司马氏之史先正之言行亦各为之论著然后
帝王经世之规圣贤新民之学粲然中兴学者习其
读惟其义则知三才一本道器一致幽探乎无极太
极之妙而实不离乎匹夫匹妇之所知大至于位天
地育万物而实不外乎暗室屋漏之无愧盖至近而
远至显而微非若弃伦绝学者之慕乎高而哗世取
宠者之安于卑也猗其盛与吾友李公晦方子尝辑
卷五十三 第 10a 页
先生之年行今高安洪史君友成为之锓木以寿其
传高安之弟天成属予识其卷首呜呼帝王不作而
洙泗之教兴微孟子吾不知大道之与异端果孰为
胜负也圣贤既熄而关洛之学兴微朱子亦未知圣
传之与俗学果孰为显晦也韩子谓孟子之功不在
禹下予谓朱子之功不在孟子下予生也后虽不及
事先生而与公晦及辅汉卿广昔者尝共学焉故不
敢以固陋辞
送吴门叶元老归浮光序
予以戆愚抵戾放之蛮荆去国之日自迩臣百执事
下至慱士弟子员都人士祖帐馀杭门外连日不绝
传高安之弟天成属予识其卷首呜呼帝王不作而
洙泗之教兴微孟子吾不知大道之与异端果孰为
胜负也圣贤既熄而关洛之学兴微朱子亦未知圣
传之与俗学果孰为显晦也韩子谓孟子之功不在
禹下予谓朱子之功不在孟子下予生也后虽不及
事先生而与公晦及辅汉卿广昔者尝共学焉故不
敢以固陋辞
送吴门叶元老归浮光序
予以戆愚抵戾放之蛮荆去国之日自迩臣百执事
下至慱士弟子员都人士祖帐馀杭门外连日不绝
卷五十三 第 10b 页
临安尹白宰相致馈赆具四大舟送至丹阳所过监
司帅守将迎如他日予谢以疾而不得免焉入靖靖
守洪文惠公之孙倬遇之如使客而有加四方之宾
友从游者日至行李之问无虚月也予皆固谢弗听
吴门叶元老识度器藻夐出侪类尝受学于陆伯微
具有师法所交多天下贤士予因陈正父识之倾盖
如旧交一日匹马数童来自浮光为予数月留每日
聚友读书元老从容出一词率中要会谈古今治忽
人物优劣山川险易下至甲兵良窳米粟少多之数
皆探原索委盖有志之士也予每阅前史凡丧人迁
客必使守隶防夫极之于其所往至则𢾖门扫轨屏
司帅守将迎如他日予谢以疾而不得免焉入靖靖
守洪文惠公之孙倬遇之如使客而有加四方之宾
友从游者日至行李之问无虚月也予皆固谢弗听
吴门叶元老识度器藻夐出侪类尝受学于陆伯微
具有师法所交多天下贤士予因陈正父识之倾盖
如旧交一日匹马数童来自浮光为予数月留每日
聚友读书元老从容出一词率中要会谈古今治忽
人物优劣山川险易下至甲兵良窳米粟少多之数
皆探原索委盖有志之士也予每阅前史凡丧人迁
客必使守隶防夫极之于其所往至则𢾖门扫轨屏
卷五十三 第 11a 页
去书谒人或追送而远省焉则史册必书之为美谈
其在今日不惟不加之谴我返以是见称于时贤见
用于当世呜呼非尝从事于学志立而气彊者不能
办此非祖宗仁厚之积绵世历祀愈畜愈深亦无以
致此元老将归省其伯氏乃与共学之士酌酒饯行
各为七言古诗一章予为序所以作云
龙标之南路穷绝峨峨群峰倚天胁顽云压溪鸢跕翅
很石横空马沟血叶君尺箠度崔嵬朱霞白鹤云端
来蛮邦自昔少此客问此胡为乎来哉晓窗共话羲
文易千古圣贤心历历有时旧习未全忘间倚银河
弄诗笔银河化作霜霰飞苍龙移入天之西彭城风
其在今日不惟不加之谴我返以是见称于时贤见
用于当世呜呼非尝从事于学志立而气彊者不能
办此非祖宗仁厚之积绵世历祀愈畜愈深亦无以
致此元老将归省其伯氏乃与共学之士酌酒饯行
各为七言古诗一章予为序所以作云
龙标之南路穷绝峨峨群峰倚天胁顽云压溪鸢跕翅
很石横空马沟血叶君尺箠度崔嵬朱霞白鹤云端
来蛮邦自昔少此客问此胡为乎来哉晓窗共话羲
文易千古圣贤心历历有时旧习未全忘间倚银河
弄诗笔银河化作霜霰飞苍龙移入天之西彭城风
卷五十三 第 11b 页
雨撩客梦君起谓我吾其归牛羊冻卧鸿酸嘶九州
博大君安之人生行止各有时愿崇明德慰远思
广平李氏观画所见序
故吏部侍郎广乎李公尝大书六十四卦之象于屋
壁玩之三月而有得焉于是为书题曰观昼所见既
自叙所以作厥七十年其孙大谦守邵则公观画之
地也是书久失而俄得故不无烂脱大谦又叙所以
然而属予申其义呜呼得于画而不滞于辞亦可谓
善观易矣易言六画六爻六位六虚是四者相近而
不同盖爻者动也专指九六则父母之策也画者卦
也兼七八九六则包男女之策也总而言之画即为
博大君安之人生行止各有时愿崇明德慰远思
广平李氏观画所见序
故吏部侍郎广乎李公尝大书六十四卦之象于屋
壁玩之三月而有得焉于是为书题曰观昼所见既
自叙所以作厥七十年其孙大谦守邵则公观画之
地也是书久失而俄得故不无烂脱大谦又叙所以
然而属予申其义呜呼得于画而不滞于辞亦可谓
善观易矣易言六画六爻六位六虚是四者相近而
不同盖爻者动也专指九六则父母之策也画者卦
也兼七八九六则包男女之策也总而言之画即为
卷五十三 第 12a 页
爻析而言之爻与画异画之见者又为位爻之变者
又为虚故曰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位从爻而为虚也
曰六画成卦六位成章虚从画而为位也然其实皆
自奇偶之画始奇偶则太极之分者也今李公之于
易不观诸辞而观诸画不惑乎诸儒之异传而求诸
心目之良能虽兼收众善而片词折衷皆纯体独得
之妙虽不离乎互变伏反之等而因体明用无牵合
傅会之烦至于发二五柔刚之义斥异端邪遁之说
则进而告君退而省巳造次必是秦汉以来为易者
多矣顾拳拳乎诸葛氏之出处则又举一隅以明易
道之用有非佔毕陋儒所能尽识呜呼斯亦异乎世
又为虚故曰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位从爻而为虚也
曰六画成卦六位成章虚从画而为位也然其实皆
自奇偶之画始奇偶则太极之分者也今李公之于
易不观诸辞而观诸画不惑乎诸儒之异传而求诸
心目之良能虽兼收众善而片词折衷皆纯体独得
之妙虽不离乎互变伏反之等而因体明用无牵合
傅会之烦至于发二五柔刚之义斥异端邪遁之说
则进而告君退而省巳造次必是秦汉以来为易者
多矣顾拳拳乎诸葛氏之出处则又举一隅以明易
道之用有非佔毕陋儒所能尽识呜呼斯亦异乎世
卷五十三 第 12b 页
之所谓读易者矣公名椿字寿翁师友渊源所自则
文定胡公云
送清湘文元归土溪序
清湘文宗之元以其所闻于师友过靖就予是正其
书有曰翱翔土溪之滨咏歌先圣之道予问土溪所
以名曰是溪也东出于濂溪西会于洮江吾世居其
间或谓是名俚俗盍易诸吾谢不敢今先生之问及
此是溪将有望焉愿以一言发之予曰大哉土之为
功也以天象言之四时之季日合黄道以五星言之
四星失度则填为之动以五声言之诸宫实长黄钟
以河图洛书言之其中皆主五数以五行言之则水
文定胡公云
送清湘文元归土溪序
清湘文宗之元以其所闻于师友过靖就予是正其
书有曰翱翔土溪之滨咏歌先圣之道予问土溪所
以名曰是溪也东出于濂溪西会于洮江吾世居其
间或谓是名俚俗盍易诸吾谢不敢今先生之问及
此是溪将有望焉愿以一言发之予曰大哉土之为
功也以天象言之四时之季日合黄道以五星言之
四星失度则填为之动以五声言之诸宫实长黄钟
以河图洛书言之其中皆主五数以五行言之则水
卷五十三 第 13a 页
火之所寄金木之所资居中以应四方冲气而生万
物其功不既大乎而谁以易之乾之四德人之四端
而信不与焉又以见无适而非此也虽然有一于此
子亦知之乎古尚书说吕氏春秋汉儒五行传许氏
异义之等又皆以土为心盖自二汉以前五行之次
五脏之属与今世所传黄帝书不同宗之请其说予
曰此义甚大我以吾意言之何益于子子归而求之
而有以复于予也诗曰维桑与梓必共敬止宗之其
致思焉因书以送其归云
邵万州孝弟蒙求序
蒙求之书便于记诵自迁固书以讫于本朝史先儒
物其功不既大乎而谁以易之乾之四德人之四端
而信不与焉又以见无适而非此也虽然有一于此
子亦知之乎古尚书说吕氏春秋汉儒五行传许氏
异义之等又皆以土为心盖自二汉以前五行之次
五脏之属与今世所传黄帝书不同宗之请其说予
曰此义甚大我以吾意言之何益于子子归而求之
而有以复于予也诗曰维桑与梓必共敬止宗之其
致思焉因书以送其归云
邵万州孝弟蒙求序
蒙求之书便于记诵自迁固书以讫于本朝史先儒
卷五十三 第 13b 页
为之者凡数家矣金华邵伯方笥又用李氏蒙求韵
录古今孝弟事尝以示予予作而叹曰是不惟纂言
用韵之工盖见诸行事之实者也夫学莫大于求仁
仁则五性之本求仁必自孝弟始则孝弟又所以为
仁之本也古之教者居于家则事父兄坐于塾则亲
师友会于序则读教法饮于乡则序齿位朝益莫习
日诱月化无适而非事亲敬长之节凡以申其义而
降之德焉耳曰申曰降又皆因其固有振而新之非
如后之教者利禄之诱词华之竞而本焉之不务也
是书于始学尤为有益非徒记诵之云伯方请遂识
之予不敢辞绍定元年二月初吉
录古今孝弟事尝以示予予作而叹曰是不惟纂言
用韵之工盖见诸行事之实者也夫学莫大于求仁
仁则五性之本求仁必自孝弟始则孝弟又所以为
仁之本也古之教者居于家则事父兄坐于塾则亲
师友会于序则读教法饮于乡则序齿位朝益莫习
日诱月化无适而非事亲敬长之节凡以申其义而
降之德焉耳曰申曰降又皆因其固有振而新之非
如后之教者利禄之诱词华之竞而本焉之不务也
是书于始学尤为有益非徒记诵之云伯方请遂识
之予不敢辞绍定元年二月初吉
卷五十三 第 14a 页
王侍郎秬复斋诗集序
国朝自全盛时丰芭菁莪之泽浃于人也深虽中更
挫揠而封培之久根苗未憖过江以来如张忠献赵
忠简诸老又相与扶持之生意昭苏足以济登兴运
虽再阸嫚秦而绍兴之季隆乾之间人物复振故相
之仅存惟张忠献而声求气应则有如正献陈公忠
肃虞公刘公忠简张公胡公玉山汪公梅溪王公于
湖张公缙云冯公无隐张公以至杜公莘老查公元
章冯公图仲李公德远殆不可胜数后来继踵学问
如朱张二子词章如周洪诸贤并生错出亦非一人
盖祖宗德泽之感山川风气之会适钟是时复斋王
国朝自全盛时丰芭菁莪之泽浃于人也深虽中更
挫揠而封培之久根苗未憖过江以来如张忠献赵
忠简诸老又相与扶持之生意昭苏足以济登兴运
虽再阸嫚秦而绍兴之季隆乾之间人物复振故相
之仅存惟张忠献而声求气应则有如正献陈公忠
肃虞公刘公忠简张公胡公玉山汪公梅溪王公于
湖张公缙云冯公无隐张公以至杜公莘老查公元
章冯公图仲李公德远殆不可胜数后来继踵学问
如朱张二子词章如周洪诸贤并生错出亦非一人
盖祖宗德泽之感山川风气之会适钟是时复斋王
卷五十三 第 14b 页
公以中山故冢李文肃之高第受知于忠献而周旋
乎正献忠肃诸贤之间目之所接南渡诸贤也耳之
所逮闻北方馀论也观摩丽习蓄厚而资深故其发
为论谏忠忱恻怛如首言虏必败盟张忠献必可用
俘虏必不可遣张说必不可本兵皆言人所难而施
之馀事则大篇短章精深丽则人第见其风格气韵
追迫陶谢不知怀贤忧世蔼然有少陵一饭不忘君
之意呜呼是岂一朝夕之功袭而致之哉自周之东
怀旧者必称西方之人孟子论人亦归重于北方之
学西方乃宗周文献之馀而北方则帝王风声之旧
吾故于王公之文而重有感焉公之孙潭昔宰宁川
乎正献忠肃诸贤之间目之所接南渡诸贤也耳之
所逮闻北方馀论也观摩丽习蓄厚而资深故其发
为论谏忠忱恻怛如首言虏必败盟张忠献必可用
俘虏必不可遣张说必不可本兵皆言人所难而施
之馀事则大篇短章精深丽则人第见其风格气韵
追迫陶谢不知怀贤忧世蔼然有少陵一饭不忘君
之意呜呼是岂一朝夕之功袭而致之哉自周之东
怀旧者必称西方之人孟子论人亦归重于北方之
学西方乃宗周文献之馀而北方则帝王风声之旧
吾故于王公之文而重有感焉公之孙潭昔宰宁川
卷五十三 第 15a 页
尝以公奏疏刻诸县斋今通守邵陵又裒公平生诗
为二集分十有五卷刻诸治寺前后工梓之费则皆
以俸之用例而不欲受者为之属予叙所以作予于
前言往行槩乎有闻不敢以罪戻辞
钱氏诗集传序
古之言诗以见志者载于鲁论左传及子思孟子诸
书与今之为诗事实文义音韵章句之不合者盖什
六七而贯融精粗耦事合变不翅自其口出大抵作
者本诸性情之正而说者亦以发其性情之实不拘
拘于文辞也自孔孟氏没遗言仅存乃皆去籍焚书之
馀编残简脱师异指殊历汉魏晋隋久而无所统壹
为二集分十有五卷刻诸治寺前后工梓之费则皆
以俸之用例而不欲受者为之属予叙所以作予于
前言往行槩乎有闻不敢以罪戻辞
钱氏诗集传序
古之言诗以见志者载于鲁论左传及子思孟子诸
书与今之为诗事实文义音韵章句之不合者盖什
六七而贯融精粗耦事合变不翅自其口出大抵作
者本诸性情之正而说者亦以发其性情之实不拘
拘于文辞也自孔孟氏没遗言仅存乃皆去籍焚书之
馀编残简脱师异指殊历汉魏晋隋久而无所统壹
卷五十三 第 15b 页
上之人思所以救之于是尚书存孔三礼守郑易非
王氏不宗春秋惟优左杜诗专取毛郑士岂无耳目
肺肠而不能以自信也则宁倍往圣不刋之经母违
时王所主之传所谓传者千百家中一人耳而一时
好尚遂定为学者之正鹄佔毕训故悉惟其意违之
则曰是非经指也以他书且不可况言诗乎诗之专
于毛郑其来巳久舍是诚无所宗然其间有浅闇拘
迫之说非皆毛郑之过序文自一言而下皆历世讲
师因文起义传会穿凿之说乃敢与经文错行而人
不以为疑毛传简要平实无臆说无改字于序文无
所与犹足以存旧闻开来哲至郑氏惟序是信则往
王氏不宗春秋惟优左杜诗专取毛郑士岂无耳目
肺肠而不能以自信也则宁倍往圣不刋之经母违
时王所主之传所谓传者千百家中一人耳而一时
好尚遂定为学者之正鹄佔毕训故悉惟其意违之
则曰是非经指也以他书且不可况言诗乎诗之专
于毛郑其来巳久舍是诚无所宗然其间有浅闇拘
迫之说非皆毛郑之过序文自一言而下皆历世讲
师因文起义传会穿凿之说乃敢与经文错行而人
不以为疑毛传简要平实无臆说无改字于序文无
所与犹足以存旧闻开来哲至郑氏惟序是信则往
卷五十三 第 16a 页
往迁就迎合传以三礼彼其于诗于礼文同而释异
巳且不能自信也而流及后世则皆推之为不可迁
之宗迨我国朝之盛然后欧苏程张诸儒昉以圣贤
之意是正其说人知末师之不可尽信则相与辩序
文正古音破改字之谬辟专门之隘各有以自靖自
献极于近世吕成公集众善存异本朱文公复古经
主叶韵然后兴观群怨之旨可以吟咏体习庶几其
无遗憾矣永嘉钱公又并去讲师增益之说唯存序
首一言约文述指篇为一赞凡旧说之涉乎矜巳讪
上伤俗害伦者皆在所不取题曰钱氏集传又别为
诂释如尔雅类例者使人便于习读始公奉使成都
巳且不能自信也而流及后世则皆推之为不可迁
之宗迨我国朝之盛然后欧苏程张诸儒昉以圣贤
之意是正其说人知末师之不可尽信则相与辩序
文正古音破改字之谬辟专门之隘各有以自靖自
献极于近世吕成公集众善存异本朱文公复古经
主叶韵然后兴观群怨之旨可以吟咏体习庶几其
无遗憾矣永嘉钱公又并去讲师增益之说唯存序
首一言约文述指篇为一赞凡旧说之涉乎矜巳讪
上伤俗害伦者皆在所不取题曰钱氏集传又别为
诂释如尔雅类例者使人便于习读始公奉使成都
卷五十三 第 16b 页
尝出以视予至是门人丁文伯黼起家守庐陵将为
板行而属予题辞呜呼圣人之经犹王室也二牧三
监九宗五正相与同心僇力黜其不衷疆以周索虽
匪风下泉之弱也苟有是志犹足以维持人心况钜
人价藩实翰王略予惧不得与于执事其何敢辞钱
公名文子字文季永嘉人蚤以明经厉志有声庠序
仕至宗正少卿学术行谊为人士宗仰云
罗文恭公奏议序
文恭公奏疏吾友刘平国既叙所以作公之子愚又
属余申其义余尝考公岁阀繇馆学至枢府财十馀
年耳而论奏百数十大义炳炳甚至引𥚑排闼号泣
板行而属予题辞呜呼圣人之经犹王室也二牧三
监九宗五正相与同心僇力黜其不衷疆以周索虽
匪风下泉之弱也苟有是志犹足以维持人心况钜
人价藩实翰王略予惧不得与于执事其何敢辞钱
公名文子字文季永嘉人蚤以明经厉志有声庠序
仕至宗正少卿学术行谊为人士宗仰云
罗文恭公奏议序
文恭公奏疏吾友刘平国既叙所以作公之子愚又
属余申其义余尝考公岁阀繇馆学至枢府财十馀
年耳而论奏百数十大义炳炳甚至引𥚑排闼号泣
卷五十三 第 17a 页
而随呜呼是卷卷者谁实使之心者人之神明其于
是非邪正之辨较若白黑不容以自欺古之君子上
不敢欺其君而知无不言下不忍欺其民而知无不
为此岂有为而然哉凡以事其心焉耳矣事其心则
事天也三复淳熙育才之盛庶几见之庶几见之
游诚之默斋集序
始勉之裒其伯氏默斋文槁属后溪刘公为之序未
暇铨次也厥二年类卷板行俾某申序焉孰复累曰
叹其为诗清而则论事辩而正记述赠送之文贯融
精粗造次理道大抵内尽巳志外期有益于人非若
世之矜奇衒巧务以哗众取妍者为之舍然叹曰文
是非邪正之辨较若白黑不容以自欺古之君子上
不敢欺其君而知无不言下不忍欺其民而知无不
为此岂有为而然哉凡以事其心焉耳矣事其心则
事天也三复淳熙育才之盛庶几见之庶几见之
游诚之默斋集序
始勉之裒其伯氏默斋文槁属后溪刘公为之序未
暇铨次也厥二年类卷板行俾某申序焉孰复累曰
叹其为诗清而则论事辩而正记述赠送之文贯融
精粗造次理道大抵内尽巳志外期有益于人非若
世之矜奇衒巧务以哗众取妍者为之舍然叹曰文
卷五十三 第 17b 页
乎文乎其根诸气命于志成于学乎性寓于气为柔
为刚此阴阳之大分也而柔刚之中有正有偏威仪
文词之分常必由之昔人所谓昭晢者无疑优游者
有馀其根若是其发也必不可掩然而气命于志志
不立则气随之志成于学学不讲则志亦安能以立
是故威仪文词古人所以立诚定命莫要焉默斋气
禀沈实而蚤有立志则知所以自厚其躬矣矧得一
世大儒执经而受学焉是惟无言言则贯融精粗造
次理道使假之年且见于用其所成益不止此集凡
若干卷今重刻于某所
番昜王养正双岩集序
为刚此阴阳之大分也而柔刚之中有正有偏威仪
文词之分常必由之昔人所谓昭晢者无疑优游者
有馀其根若是其发也必不可掩然而气命于志志
不立则气随之志成于学学不讲则志亦安能以立
是故威仪文词古人所以立诚定命莫要焉默斋气
禀沈实而蚤有立志则知所以自厚其躬矣矧得一
世大儒执经而受学焉是惟无言言则贯融精粗造
次理道使假之年且见于用其所成益不止此集凡
若干卷今重刻于某所
番昜王养正双岩集序
卷五十三 第 18a 页
余于李微之贯之成之兄弟闻番有隐君子曰双岩
先生王公以驯行孝谨著于州闾博见而彊志精察
而笃践余甚慕之而生也后不及与之接公没之三
十年余待罪太史氏公之子与权来为秘书郎然后
获观公所为文其割然如雄铓利斧之行乎窾㕁也
粹然如大玉拱壁之发乎孚尹也平生所历落落寡
遂虽再举礼部曾不得尺寸之位以行其学而义理
之养华皓不渝时以其馀发诸文蓻往往一事物之
微一虫鱼之细推而根极理乱之变敛而消息进修
之候有昔人所未发者呜呼世之以才观口笔竞相
夸诩者未尝乏人年盛气彊位亨志得则挟其天资
先生王公以驯行孝谨著于州闾博见而彊志精察
而笃践余甚慕之而生也后不及与之接公没之三
十年余待罪太史氏公之子与权来为秘书郎然后
获观公所为文其割然如雄铓利斧之行乎窾㕁也
粹然如大玉拱壁之发乎孚尹也平生所历落落寡
遂虽再举礼部曾不得尺寸之位以行其学而义理
之养华皓不渝时以其馀发诸文蓻往往一事物之
微一虫鱼之细推而根极理乱之变敛而消息进修
之候有昔人所未发者呜呼世之以才观口笔竞相
夸诩者未尝乏人年盛气彊位亨志得则挟其天资
卷五十三 第 18b 页
之美以自见于文墨议论间其于是理纵未有得而
能以小慧袭取时一遇焉年运而往时不我与则憔
悴殒檴寖就枯槁前所谓时一遇焉者亦将莫知焉
往矣然则穷益坚老益壮如双岩者非有本能如是
乎双岩讳蒙字养正二子曰与权遇皆以儒学发身
善人之报庶其在此
陈少阳文集序
余尝与李忠定之孙大有为友得其家所刋陈公少
阳文集稡类既详今又得三山孙君遇正凤所辑又
加详焉呜呼自吾有狄难如刘仲偃传公晦张德祥
霍安国李清卿唐元任诸贤皆死节之著者其次则
能以小慧袭取时一遇焉年运而往时不我与则憔
悴殒檴寖就枯槁前所谓时一遇焉者亦将莫知焉
往矣然则穷益坚老益壮如双岩者非有本能如是
乎双岩讳蒙字养正二子曰与权遇皆以儒学发身
善人之报庶其在此
陈少阳文集序
余尝与李忠定之孙大有为友得其家所刋陈公少
阳文集稡类既详今又得三山孙君遇正凤所辑又
加详焉呜呼自吾有狄难如刘仲偃传公晦张德祥
霍安国李清卿唐元任诸贤皆死节之著者其次则
卷五十三 第 19a 页
如蒋兴祖张确朱昭郭许朱友恭之等义不苟生又
其次则有忍死于虏而卒能自明三者虽不同归于
全其身尔矣至于平居不与荣禄缓急不当事任而
数陈大计连拄巨奸之死弗移如陈欧二贤则又人
所难能者焉大过之遇曰过涉灭顶凶无咎盖于事
为凶而于义为无咎然则宁为陈欧而不幸与其为
童蔡汪黄而幸也君遇夙号多闻加以游淮楚客京
口尝访陈公家里得其言行甚悉既为之谱系并以
思陵前后诏旨臣寮奏陈前辈题识与范传李记列
诸篇帙非惟著国家育材之功抑以章祖宗悔过之
美意集凡若干卷
其次则有忍死于虏而卒能自明三者虽不同归于
全其身尔矣至于平居不与荣禄缓急不当事任而
数陈大计连拄巨奸之死弗移如陈欧二贤则又人
所难能者焉大过之遇曰过涉灭顶凶无咎盖于事
为凶而于义为无咎然则宁为陈欧而不幸与其为
童蔡汪黄而幸也君遇夙号多闻加以游淮楚客京
口尝访陈公家里得其言行甚悉既为之谱系并以
思陵前后诏旨臣寮奏陈前辈题识与范传李记列
诸篇帙非惟著国家育材之功抑以章祖宗悔过之
美意集凡若干卷
卷五十三 第 19b 页
赵钥夫宗藩文类序
古之待同姓为之宗法以统之宗其继太祖者为犬
宗宗其继高祖为小宗大宗一小宗四而于其间有
为适子而祗事宗子有适子而不得为适孙有公子
公孙而不得祖祢其先君有非同宗别子而不可以
为后有正体而不传重有传重而非正体其统有如
此者又为庙室以序之太祖之庙与三昭三穆而七
庙之子姓亦以为序有事于太庙则群昭群穆咸在
旅酬赐爵昭与昭齿穆与穆齿其祭于馀庙则内宾
宗妇亦各以伦脱有哭临之事则同姓于宗庙同宗
于祖庙同族于祢庙其序有如此者又为氏族以别
古之待同姓为之宗法以统之宗其继太祖者为犬
宗宗其继高祖为小宗大宗一小宗四而于其间有
为适子而祗事宗子有适子而不得为适孙有公子
公孙而不得祖祢其先君有非同宗别子而不可以
为后有正体而不传重有传重而非正体其统有如
此者又为庙室以序之太祖之庙与三昭三穆而七
庙之子姓亦以为序有事于太庙则群昭群穆咸在
旅酬赐爵昭与昭齿穆与穆齿其祭于馀庙则内宾
宗妇亦各以伦脱有哭临之事则同姓于宗庙同宗
于祖庙同族于祢庙其序有如此者又为氏族以别
卷五十三 第 20a 页
之盖自太祖为正姓高祖为庶姓庶姓别于上而戚
单于下则分之以氏合之以族或王父字为氏或公
子公孙为氏或父之母弟列伯仲叔季为氏其族也
或以先谥或以世功或以君赐其别有如此者又为
之国邑以处之由王子母弟以下亲疏降杀甸稍县
畺之采皆有公邑若有功德则寰外之地分茅胙土
列于五侯或又自侯伯入为卿士其处之又如此然
而非立师以教之明善以养之则是数者未知其何
如也敩诵弦于瞽宗诏论说于东序观道德于成均
考中失于王闱无一时而非学也习射于泽助祭于
庙燕毛于寝友之以俊士造士行之于公族公路无
单于下则分之以氏合之以族或王父字为氏或公
子公孙为氏或父之母弟列伯仲叔季为氏其族也
或以先谥或以世功或以君赐其别有如此者又为
之国邑以处之由王子母弟以下亲疏降杀甸稍县
畺之采皆有公邑若有功德则寰外之地分茅胙土
列于五侯或又自侯伯入为卿士其处之又如此然
而非立师以教之明善以养之则是数者未知其何
如也敩诵弦于瞽宗诏论说于东序观道德于成均
考中失于王闱无一时而非学也习射于泽助祭于
庙燕毛于寝友之以俊士造士行之于公族公路无
卷五十三 第 20b 页
一事而非学也夫统之以宗法则分有制序之以庙
室则亲有等系之以姓氏则族有别处之以国邑而
才有试此莫非教也又必使之朝夕有观动息有养
则其生斯世也不为十六才子周召毛原有不可得
矣夏殷自禹契以及𣏌宋之末周自后稷以迄春秋
之终凡皆有国二千馀年其本大其末茂虽有辟王
犹赖藩屏以永厥世敬宗收族之法匪其明效欤自
周之季恶嫌畏偪自剪其类本根无芘以取孤危者
无世无之汉初惩秦晋初创魏唐初鉴隋若知所以
亢其宗矣然而仅以利害言非有诚悫之心深长之
虑故封疆过制教养无法不骄佚以丧巳则僭踰以
室则亲有等系之以姓氏则族有别处之以国邑而
才有试此莫非教也又必使之朝夕有观动息有养
则其生斯世也不为十六才子周召毛原有不可得
矣夏殷自禹契以及𣏌宋之末周自后稷以迄春秋
之终凡皆有国二千馀年其本大其末茂虽有辟王
犹赖藩屏以永厥世敬宗收族之法匪其明效欤自
周之季恶嫌畏偪自剪其类本根无芘以取孤危者
无世无之汉初惩秦晋初创魏唐初鉴隋若知所以
亢其宗矣然而仅以利害言非有诚悫之心深长之
虑故封疆过制教养无法不骄佚以丧巳则僭踰以
卷五十三 第 21a 页
覆国乃使生乎帝王之胄者反以敛名远势韬光晦
明为保身之良图世所称贤不过储思经术寄情词
翰若同姓之卿与国共休戚者反若非巳所知呜呼
相承至此亦不思甚矣国朝厚伦之意已非前伐
所及至 𥙿陵以后又增为教育选举之法文武之
彦彬彬辈出其冠进士擢词学举童子者是犹以词
蓺称三百年间族姓之盛至二万数千内而宰辅侍
从外而监牧守宰功施社稷德被生灵者代不乏人
呜呼菁莪丰芭之积裳华棣鄂之感乃至此而况有
衍未艾者乎诸王孙钥天谓不可无传乃取累朝
所以敬亲重本士大夫所以铺休扬美者稡成钜编
明为保身之良图世所称贤不过储思经术寄情词
翰若同姓之卿与国共休戚者反若非巳所知呜呼
相承至此亦不思甚矣国朝厚伦之意已非前伐
所及至 𥙿陵以后又增为教育选举之法文武之
彦彬彬辈出其冠进士擢词学举童子者是犹以词
蓺称三百年间族姓之盛至二万数千内而宰辅侍
从外而监牧守宰功施社稷德被生灵者代不乏人
呜呼菁莪丰芭之积裳华棣鄂之感乃至此而况有
衍未艾者乎诸王孙钥天谓不可无传乃取累朝
所以敬亲重本士大夫所以铺休扬美者稡成钜编
卷五十三 第 21b 页
名以宗藩文类而属某叙所以作虽编次容有阙遗
而其大者巳具于此用不敢辞
古今考序
渠阳山中暇日编校经传自两汉诸儒去古未远巳
不能尽识三代遗制凡冕服车旗类以叔孙通所作
汉礼制度为据其所臆度者无以名之则曰犹今之
某物然孔贾诸儒为之疏义则又谓去汉久远虽汉
法亦不可考因叹三代遗制始变于周末大坏于秦
汉而尽亡于魏晋以后虽名物称谓字义音释亦鲜
有存者故使经生学士白首穷经而弊弊于训故佔
毕之末有终其身而不能尽知者呜呼是谁之咎与
而其大者巳具于此用不敢辞
古今考序
渠阳山中暇日编校经传自两汉诸儒去古未远巳
不能尽识三代遗制凡冕服车旗类以叔孙通所作
汉礼制度为据其所臆度者无以名之则曰犹今之
某物然孔贾诸儒为之疏义则又谓去汉久远虽汉
法亦不可考因叹三代遗制始变于周末大坏于秦
汉而尽亡于魏晋以后虽名物称谓字义音释亦鲜
有存者故使经生学士白首穷经而弊弊于训故佔
毕之末有终其身而不能尽知者呜呼是谁之咎与
卷五十三 第 22a 页
解之繇曰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汉承秦敝
大难既解是无所往也而昧于来复夙往之戒徒能
随世就事为秦汉以后规摹贾谊所谓建久安之势
成长治之业者盖欲及时定制尽复三代之旧为万
世太平讣而一时君臣不足以知此至董仲舒王吉
则寖远寖疏盖自是人情习于简陋古制益不可考
矣姑即汉纪随文辩證作古今考
重校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之五十四
大难既解是无所往也而昧于来复夙往之戒徒能
随世就事为秦汉以后规摹贾谊所谓建久安之势
成长治之业者盖欲及时定制尽复三代之旧为万
世太平讣而一时君臣不足以知此至董仲舒王吉
则寖远寖疏盖自是人情习于简陋古制益不可考
矣姑即汉纪随文辩證作古今考
重校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之五十四
卷五十三 第 2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