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四 第 1a 页
鹤山先生大全集卷之四十六
朝京集
锡山安国重刋
成都府录事厅题名壁记
录事参军之官始于后魏隋唐以来名号
不一或曰东西曹掾曰司录参军或又为
录事国朝讼唐制旧府为司录州为录事
乾兴元年复参军之号政和疑为行军之
称而更名为掾建建炎又复其旧虽郡州
异置牧守异长辟除选调因革靡常而大
抵皆以总录众曹紏绳违失虽长吏有过
亦得举弹号纪纲掾其任至重而不轻乃
自近世虽仅为狱市帑廪之司然所关亦
朝京集
锡山安国重刋
成都府录事厅题名壁记
录事参军之官始于后魏隋唐以来名号
不一或曰东西曹掾曰司录参军或又为
录事国朝讼唐制旧府为司录州为录事
乾兴元年复参军之号政和疑为行军之
称而更名为掾建建炎又复其旧虽郡州
异置牧守异长辟除选调因革靡常而大
抵皆以总录众曹紏绳违失虽长吏有过
亦得举弹号纪纲掾其任至重而不轻乃
自近世虽仅为狱市帑廪之司然所关亦
卷四十四 第 1b 页
不小也成都为西南大都会制置安抚司
所治六十州讼狱所之录掾所掌则视他
郡尤为剧寄况所事者牧伯监司之官分
位阔绝傅爰论鞫之事往往史不能自达
录掾持谒请问乃得关白其遇宽明易事
之长从容开说色受气许此亦易易耳晚
宣骄长傲之人盛气凌压则非犍特自立
者鲜不回挠于此又可以观人之所存考
之于史唐人杜景佺尝为州录逆折司马
之不视事一时高风人所钦叹厥后仕武
后朝毅然独立使淫虐之毒不能彗罗织
之焰不得煽卓然为一代名臣䆒其事业
实权与于是州淳化中忠定张公知益州
所治六十州讼狱所之录掾所掌则视他
郡尤为剧寄况所事者牧伯监司之官分
位阔绝傅爰论鞫之事往往史不能自达
录掾持谒请问乃得关白其遇宽明易事
之长从容开说色受气许此亦易易耳晚
宣骄长傲之人盛气凌压则非犍特自立
者鲜不回挠于此又可以观人之所存考
之于史唐人杜景佺尝为州录逆折司马
之不视事一时高风人所钦叹厥后仕武
后朝毅然独立使淫虐之毒不能彗罗织
之焰不得煽卓然为一代名臣䆒其事业
实权与于是州淳化中忠定张公知益州
卷四十四 第 2a 页
又以秋光山色之诗得一紏曹而史佚其
名是虽无杜君之赫赫而从容自得于挫
揠不伸之日亦足以廉顽而立儒乃知官
无崇卑士无穷达随其职分皆足以行已
及物也陵阳邓君某尝谂予曰录旧有𪠘
岁久摧剥吾撤而新之堂序庖湢既皆涂
塈而尝仕于此者吾将求其氏名考其才
劣而加警省焉乃漫不可得访诸宿齿参
诸象魏得谯公师弼而下若而人公自绍
熙十四年四川类省试以易学冠同经生
明年赐第又十年来居是官则子之因母
之父也有德在人今将以为题记之首盍
为我志之予义不得辞则摘夫尝仕于此
名是虽无杜君之赫赫而从容自得于挫
揠不伸之日亦足以廉顽而立儒乃知官
无崇卑士无穷达随其职分皆足以行已
及物也陵阳邓君某尝谂予曰录旧有𪠘
岁久摧剥吾撤而新之堂序庖湢既皆涂
塈而尝仕于此者吾将求其氏名考其才
劣而加警省焉乃漫不可得访诸宿齿参
诸象魏得谯公师弼而下若而人公自绍
熙十四年四川类省试以易学冠同经生
明年赐第又十年来居是官则子之因母
之父也有德在人今将以为题记之首盍
为我志之予义不得辞则摘夫尝仕于此
卷四十四 第 2b 页
而风节之著志尚之冲者以备壁记之阙
呜呼人生海内一气聚散曾不百年耳而
人之美恶一书其氏名则皆得以目击而
心谕焉至其有大美恶者则人人得以口
诵而指数之人心之灵昭昭乎其不可欺
者盖若此然则以其昭昭于人者而见贤
必思齐焉见不贤必内自省焉是记之所
以告新淑后不既多乎
大宗正司记
大宗正司故与开元宫为邻绍定四年灾
寓治睦亲宅五年六月甲子 诏以天庆
坊魏惠宪王府旧址为之属有司赋丈虑
财为缗二十馀万而职岁前后所发裁及
呜呼人生海内一气聚散曾不百年耳而
人之美恶一书其氏名则皆得以目击而
心谕焉至其有大美恶者则人人得以口
诵而指数之人心之灵昭昭乎其不可欺
者盖若此然则以其昭昭于人者而见贤
必思齐焉见不贤必内自省焉是记之所
以告新淑后不既多乎
大宗正司记
大宗正司故与开元宫为邻绍定四年灾
寓治睦亲宅五年六月甲子 诏以天庆
坊魏惠宪王府旧址为之属有司赋丈虑
财为缗二十馀万而职岁前后所发裁及
卷四十四 第 3a 页
其半判司事嗣秀王师弥斤其私藏以承
上意自六年六月戒事至明年端平改元
八月甲子落成 上书属藉之阁四大字
以宠灵之门塾堂垂阶廉序室公馆吏含
庖湢储待鸠僝告功王过了翁言曰愿子
识之了翁谢未能也王曰子以宗伯载笔
大史而子焉得辞之予惟古者官之长必
曰司马正而周之宗官独称伯以别于六
官之长则所以重正体谨牉合严宗祧也
或曰彤伯尝为宗正颜护军辩其不然矣
建秦人始以宗正列于九卿仅掌亲属而
宗庙之事属之奉常大失古人所以敬宗
之宪至汉魏隋唐迄于我朝因之不改昭
上意自六年六月戒事至明年端平改元
八月甲子落成 上书属藉之阁四大字
以宠灵之门塾堂垂阶廉序室公馆吏含
庖湢储待鸠僝告功王过了翁言曰愿子
识之了翁谢未能也王曰子以宗伯载笔
大史而子焉得辞之予惟古者官之长必
曰司马正而周之宗官独称伯以别于六
官之长则所以重正体谨牉合严宗祧也
或曰彤伯尝为宗正颜护军辩其不然矣
建秦人始以宗正列于九卿仅掌亲属而
宗庙之事属之奉常大失古人所以敬宗
之宪至汉魏隋唐迄于我朝因之不改昭
卷四十四 第 3b 页
陵念宗子之无所统一也始于宗正寺之
外为夫宗正司以皇族领之治平元年增
置同知事元丰官制行又以宗室团练使
以上有德望者为长而一人焉二之若位
高属尊则为判凡以承宁弗恊紏逿愆违
祖宗厚伦之意至是逾密矣虽然予以古
制参之尚有可言者古者以庙序宗庙曰
宗庙室曰宗室器曰宗彝祀曰宗事姓曰
宗盟而掌礼者由虞周以来皆曰宗下及
都家皆有宗人将以别姓收族寓不言之
教也是故天子之元子为大宗以继大祖
则别子为诸侯者各为一国之大祖而不
得祢其先王诸侯之元子又为一国之大
外为夫宗正司以皇族领之治平元年增
置同知事元丰官制行又以宗室团练使
以上有德望者为长而一人焉二之若位
高属尊则为判凡以承宁弗恊紏逿愆违
祖宗厚伦之意至是逾密矣虽然予以古
制参之尚有可言者古者以庙序宗庙曰
宗庙室曰宗室器曰宗彝祀曰宗事姓曰
宗盟而掌礼者由虞周以来皆曰宗下及
都家皆有宗人将以别姓收族寓不言之
教也是故天子之元子为大宗以继大祖
则别子为诸侯者各为一国之大祖而不
得祢其先王诸侯之元子又为一国之大
卷四十四 第 4a 页
宗以继大祖则别子为大夫者又各为一
家之祖而不得祢其先公继别者亦谓之
大宗所以别小宗大夫之次子曰二宗所
以副小宗或同姓而异氏也或别氏而合
族也或有大宗而无小宗也或有小宗而
无大宗也或无宗而亦莫之宗也或有适
子之子而不为适孙也有通称为后而不
与适适相承者同服也有宗庙之事则尸
主列于太室子姓以昭穆为南北面旅酬
赐爵昭与昭齿穆与穆齿内宾宗妇名如
其伦其有哭临之事则同姓于宗庙同宗
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所谓世之远近齿之
长幼分之亲疏盖自生长见闻周旋乎宗
家之祖而不得祢其先公继别者亦谓之
大宗所以别小宗大夫之次子曰二宗所
以副小宗或同姓而异氏也或别氏而合
族也或有大宗而无小宗也或有小宗而
无大宗也或无宗而亦莫之宗也或有适
子之子而不为适孙也有通称为后而不
与适适相承者同服也有宗庙之事则尸
主列于太室子姓以昭穆为南北面旅酬
赐爵昭与昭齿穆与穆齿内宾宗妇名如
其伦其有哭临之事则同姓于宗庙同宗
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所谓世之远近齿之
长幼分之亲疏盖自生长见闻周旋乎宗
卷四十四 第 4b 页
庙之中相示以礼乐而意巳传上无嫌偪
之虑下无觊觎之心法之志善者也况又
养之于成均以观其德行虽天子之元子
亦齿于士也列之于王闱以考其中失虽
大夫元士之子亦列于王子也逮其可以
仕也则选建明德自五等之侯两社之辅
三等之采六遂之邑有封畛土略以处之
彝器分物以昭之祝宗卜史以秩之宗氏
分族以维之才无大小靡一失秩此其大
略也而于其间非混然无所别异者曹文
之昭晋武之穆而曹为伯甸武王之母弟
八人三列公乡而五叔无官鲁卫晋皆叔
也而又武成康之伯不获是分蔡叔康叔
之虑下无觊觎之心法之志善者也况又
养之于成均以观其德行虽天子之元子
亦齿于士也列之于王闱以考其中失虽
大夫元士之子亦列于王子也逮其可以
仕也则选建明德自五等之侯两社之辅
三等之采六遂之邑有封畛土略以处之
彝器分物以昭之祝宗卜史以秩之宗氏
分族以维之才无大小靡一失秩此其大
略也而于其间非混然无所别异者曹文
之昭晋武之穆而曹为伯甸武王之母弟
八人三列公乡而五叔无官鲁卫晋皆叔
也而又武成康之伯不获是分蔡叔康叔
卷四十四 第 5a 页
之兄也而卫先蔡则又于昭穆长幼之中
以贤否为进退以功过为先后有尚德劝
能之意行乎其间士之生于王族也宗有
法庙有序学有教仕有养用有别涵养成
就盖非一日呜呼夏殷以讫杞宋后稷以
讫末孙凡皆有国二千馀年虽以赢秦之
暴干弃周䁀犹三十年睨祖而弗敢迁亲
亲用贤之效岂秦汉以来楄衷忌意凉法
敝事之所及知乎国朝待遇同姓则本乎
成周之意视前代之自剪其类根无所荫
者殆不可同日语然而宗法不立无以严
亲亲之等嫌忌尚存无以收贤贤之效若
谓大雅不群为善最乐与夫操觚弄翰之
以贤否为进退以功过为先后有尚德劝
能之意行乎其间士之生于王族也宗有
法庙有序学有教仕有养用有别涵养成
就盖非一日呜呼夏殷以讫杞宋后稷以
讫末孙凡皆有国二千馀年虽以赢秦之
暴干弃周䁀犹三十年睨祖而弗敢迁亲
亲用贤之效岂秦汉以来楄衷忌意凉法
敝事之所及知乎国朝待遇同姓则本乎
成周之意视前代之自剪其类根无所荫
者殆不可同日语然而宗法不立无以严
亲亲之等嫌忌尚存无以收贤贤之效若
谓大雅不群为善最乐与夫操觚弄翰之
卷四十四 第 5b 页
士固多有之若同姓之卿与国同其戚休
如古人所谓维翰维城者则予谓当思所
以变通之法以蕃王室以强本朝尚古人
溉叶流根之意敢因王之请以所得于师
友者为王诵之用答扬明天子崇宠属籍
之休命云
华亭县重修学记
华亭县故有宣圣庙自庆历后郡县皆有
学于是县立学官以附于庙绍兴绍熙虽
加缮治又数十年矣今令会稽杨君墐始
至戢奸惠柔剔纷起废一年而撙节浮蠹
储米三千石为平籴仓又一年鸠材僝庸
修大成殿前门后阁左右二翼而馆乡贤
如古人所谓维翰维城者则予谓当思所
以变通之法以蕃王室以强本朝尚古人
溉叶流根之意敢因王之请以所得于师
友者为王诵之用答扬明天子崇宠属籍
之休命云
华亭县重修学记
华亭县故有宣圣庙自庆历后郡县皆有
学于是县立学官以附于庙绍兴绍熙虽
加缮治又数十年矣今令会稽杨君墐始
至戢奸惠柔剔纷起废一年而撙节浮蠹
储米三千石为平籴仓又一年鸠材僝庸
修大成殿前门后阁左右二翼而馆乡贤
卷四十四 第 6a 页
于夹又东甃泮水建讲堂一斋庐八令佐
之款谒有次诸生之公养有廪通为垣以
宫之翼翼沈沈䆳严靖深伻来以图请记
成事予惟论学校者未有不伤教法之坏
议科举者未有不叹辞章之靡经生学士
尚论此闾之法庠塾之教则悼王制之不
可复呜呼侯封并牧去籍二千年矣是未
可以骤复也虽然治古终不可复与曰不
然也天命流行发生万物虽五行异质四
时异气而仁义礼知之性恻隐羞恶辞逊
是非之情则古今同此民也父慈子孝兄
友弟恭夫义妇听则古今同此心也古之
为教非彊其所无也亦惟即射乡之会而
之款谒有次诸生之公养有廪通为垣以
宫之翼翼沈沈䆳严靖深伻来以图请记
成事予惟论学校者未有不伤教法之坏
议科举者未有不叹辞章之靡经生学士
尚论此闾之法庠塾之教则悼王制之不
可复呜呼侯封并牧去籍二千年矣是未
可以骤复也虽然治古终不可复与曰不
然也天命流行发生万物虽五行异质四
时异气而仁义礼知之性恻隐羞恶辞逊
是非之情则古今同此民也父慈子孝兄
友弟恭夫义妇听则古今同此心也古之
为教非彊其所无也亦惟即射乡之会而
卷四十四 第 6b 页
正齿位所以养其尊贤敬老之良知即岁
月之吉而读教法所以发其尊君亲上之
深省逮巳事而竣也则反诸闾塾所谓家
有塾者合二十五家之子弟于闾门之左
右而父师者为之左右师以教之民生其
间无习而非正人无行而非正道无间而
非正言志壹心臧不见异物而迁故曰斯
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自乡治废
而民散朝夕无闾塾之教岁时无庠序之
属死徙不相知出入不相友缓急不相赒
而为民父母者沈于簿书期会之冲矹矹
晨夜救过不赡于是奸胥乱民缘绝为欺
吏以官为市民以吏为仇违其常心以陷
月之吉而读教法所以发其尊君亲上之
深省逮巳事而竣也则反诸闾塾所谓家
有塾者合二十五家之子弟于闾门之左
右而父师者为之左右师以教之民生其
间无习而非正人无行而非正道无间而
非正言志壹心臧不见异物而迁故曰斯
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自乡治废
而民散朝夕无闾塾之教岁时无庠序之
属死徙不相知出入不相友缓急不相赒
而为民父母者沈于簿书期会之冲矹矹
晨夜救过不赡于是奸胥乱民缘绝为欺
吏以官为市民以吏为仇违其常心以陷
卷四十四 第 7a 页
于辟是虽曰世降俗敝巳非一日独不思
古今一宇宙也而今之民顾不古若岂诚
不古若哉而况吴中族姓人物之盛自东
汉以来有闻于时逮魏晋而后彬彬辈出
左大冲所谓高门䁀贵魁岸豪杰虞魏之
昆顾陆之裔虽通言吴都而居华亭者为
尤著盖其地负海枕江平畴沃野生民之
资用饶衍得以毕力于所当事故士奋于
学民兴于仁代生人才以给时须自陆事
衡士龙以至唐宰相元方象先希声犹曰
随世以就功各至敬舆则岿然三代人物
也涵养作成此岂一旦之功先正朱文公
谓三代而下惟董仲舒诸葛孔明陆敬舆
古今一宇宙也而今之民顾不古若岂诚
不古若哉而况吴中族姓人物之盛自东
汉以来有闻于时逮魏晋而后彬彬辈出
左大冲所谓高门䁀贵魁岸豪杰虞魏之
昆顾陆之裔虽通言吴都而居华亭者为
尤著盖其地负海枕江平畴沃野生民之
资用饶衍得以毕力于所当事故士奋于
学民兴于仁代生人才以给时须自陆事
衡士龙以至唐宰相元方象先希声犹曰
随世以就功各至敬舆则岿然三代人物
也涵养作成此岂一旦之功先正朱文公
谓三代而下惟董仲舒诸葛孔明陆敬舆
卷四十四 第 7b 页
俱有王佐气象自今观之其论諌数百如
推诚散利等流无非圣贤之明训其所辟
邪说如宁我负人反经合道凡后世丧邦
之说一绳以正呜呼斯不亦间世之大儒
乎乃自近岁遽以华亭为不易治令不具
官胥横民肆簿书漫漶狱讼繁滋铨曹注
拟往往有望望然去之者吁何至是哉记
曰凡释奠者必有合也或谓合他国之先
贤而𣏌之然则是邦有如宣公自可为人
物之标准地灵人杰千古不磨作而兴之
则非守令事邪唐人诗称宣公为县人而
志不书其何以为行善化俗之助杨君建
学之初揭堂曰明善合子思孟子相传之
推诚散利等流无非圣贤之明训其所辟
邪说如宁我负人反经合道凡后世丧邦
之说一绳以正呜呼斯不亦间世之大儒
乎乃自近岁遽以华亭为不易治令不具
官胥横民肆簿书漫漶狱讼繁滋铨曹注
拟往往有望望然去之者吁何至是哉记
曰凡释奠者必有合也或谓合他国之先
贤而𣏌之然则是邦有如宣公自可为人
物之标准地灵人杰千古不磨作而兴之
则非守令事邪唐人诗称宣公为县人而
志不书其何以为行善化俗之助杨君建
学之初揭堂曰明善合子思孟子相传之
卷四十四 第 8a 页
要指在诸生发明为巳之学冠佩林立听
者皆竦呜呼千万人之心一也上以诚感
则下以诚应矣予既嘉杨君之为又叹宣
公钟美是邦而人未之或知为表而出之
其自今父诏师传斯游斯息玩圣贤之所
学何事以无忘贤令尹之德安知如敬在
者不数数遇也
常孰县重修学记
常孰县学之始图乘散失仅有屋梁书至
和纪年馀无所考庆元三年县令孙应时
以言游里人也始祠于学新安朱子既为
證其事宝庆元年祠迁于学之右然而孔
堂阙坏茀不加治今令会稽王爚始至大
者皆竦呜呼千万人之心一也上以诚感
则下以诚应矣予既嘉杨君之为又叹宣
公钟美是邦而人未之或知为表而出之
其自今父诏师传斯游斯息玩圣贤之所
学何事以无忘贤令尹之德安知如敬在
者不数数遇也
常孰县重修学记
常孰县学之始图乘散失仅有屋梁书至
和纪年馀无所考庆元三年县令孙应时
以言游里人也始祠于学新安朱子既为
證其事宝庆元年祠迁于学之右然而孔
堂阙坏茀不加治今令会稽王爚始至大
卷四十四 第 8b 页
惧无以崇化善俗乃约缩浮蠹踰年更而
正之属邑士胡洽胡淳庀其役以孔庙居
左庙之南为大门北为言游之祠又东北
为本朝周子邵子二程子朱子张子之祠
以明伦堂居右东西为齐庐四以馆士为
塾二以储书凡祭器祭服藏焉通为屋百
有二十楹而为垣以宫之且增田二百亩
有奇岁助公养之费访言民之裔官为衣
食而延师以教之别为田百亩以给其费
白于州于部吏者为庐以贮之经始于端
平二年之冬落成于明年之秋乃八月丁
亥释奠于新宫属郡人叶辅之叙其役以
求记于了翁窃惟朱子尝记子游之祠矣
正之属邑士胡洽胡淳庀其役以孔庙居
左庙之南为大门北为言游之祠又东北
为本朝周子邵子二程子朱子张子之祠
以明伦堂居右东西为齐庐四以馆士为
塾二以储书凡祭器祭服藏焉通为屋百
有二十楹而为垣以宫之且增田二百亩
有奇岁助公养之费访言民之裔官为衣
食而延师以教之别为田百亩以给其费
白于州于部吏者为庐以贮之经始于端
平二年之冬落成于明年之秋乃八月丁
亥释奠于新宫属郡人叶辅之叙其役以
求记于了翁窃惟朱子尝记子游之祠矣
卷四十四 第 9a 页
如鲁论所载二三事皆以发挥亡馀藐兹
孤陋安敢复措一辞然尝读礼书而窃有
见焉因记庙学之成并附其说夫檀弓不
知何人而一篇之言独于子游极其称誉
虽其于孔门诸子率多讥评又以言曾并
列其是言而非曾者非一几若偏于抑扬
然即其书以考之大抵当典礼讹阙无所
考订之时人之有疑弗决者率以质诸于
游故前后议礼者十有四皆以一言为可
否亦之以见其为时人之耳目虽汰哉叔
氏一语若讥之而实尊之然则游以习礼
列于文学兹其为文为学盖三代典章之
遗赖游以有存者鸣呼信其为豪杰之士矣
孤陋安敢复措一辞然尝读礼书而窃有
见焉因记庙学之成并附其说夫檀弓不
知何人而一篇之言独于子游极其称誉
虽其于孔门诸子率多讥评又以言曾并
列其是言而非曾者非一几若偏于抑扬
然即其书以考之大抵当典礼讹阙无所
考订之时人之有疑弗决者率以质诸于
游故前后议礼者十有四皆以一言为可
否亦之以见其为时人之耳目虽汰哉叔
氏一语若讥之而实尊之然则游以习礼
列于文学兹其为文为学盖三代典章之
遗赖游以有存者鸣呼信其为豪杰之士矣
卷四十四 第 9b 页
昔柳宗元谓论语所载弟子必以字惟曾
子有子不字遂谓是书出于曾门盖以字
轻而子重也始亦谓然及考诸孔门之训
则字为至贵盖字与子皆得兼称如门人
之于孔子进而称子不敢氏退而称仲尼
不言子其次赤有既子且字如关宇之等
不一二人或子或字者又数人然渊弓至
游夏最号高弟字而不得子也有子曾子
子而不得字也就二者而论则字为尊盖
子虽有师道之称然系千氏者不过男子
之美称耳故孝经字仲尼而子曾子礼运
字仲尼而名言偃至于子思字其祖孟子
字其师之祖相传至今人之字仲尼者毋
子有子不字遂谓是书出于曾门盖以字
轻而子重也始亦谓然及考诸孔门之训
则字为至贵盖字与子皆得兼称如门人
之于孔子进而称子不敢氏退而称仲尼
不言子其次赤有既子且字如关宇之等
不一二人或子或字者又数人然渊弓至
游夏最号高弟字而不得子也有子曾子
子而不得字也就二者而论则字为尊盖
子虽有师道之称然系千氏者不过男子
之美称耳故孝经字仲尼而子曾子礼运
字仲尼而名言偃至于子思字其祖孟子
字其师之祖相传至今人之字仲尼者毋
卷四十四 第 10a 页
敢以为疑字既尊矣则虽以孟子亚圣亦
不得以字行不宁惟是仲尼作春秋二百
四十二年间字而不名者仅十有二人而
游夏诸子之门人亦各字其师相承至于
汉初犹未敢轻以字许人郎是而观则子
游以勾吴孤远之士北学洙泗遂得字而
不子以列于高第以目此又岂易易然者
今吴门密迩行都而常孰为壮县有如游
之北学洙泗遂以习礼辈行颜关寥寥千
载间岂终无其人邪或者狃于习俗未有
以自振我朱子既尝表其事以风厉之予
又何言独惟山川风气古今犹夫人也诵
先圣之书服先贤之训鸣呼其必有闻
不得以字行不宁惟是仲尼作春秋二百
四十二年间字而不名者仅十有二人而
游夏诸子之门人亦各字其师相承至于
汉初犹未敢轻以字许人郎是而观则子
游以勾吴孤远之士北学洙泗遂得字而
不子以列于高第以目此又岂易易然者
今吴门密迩行都而常孰为壮县有如游
之北学洙泗遂以习礼辈行颜关寥寥千
载间岂终无其人邪或者狃于习俗未有
以自振我朱子既尝表其事以风厉之予
又何言独惟山川风气古今犹夫人也诵
先圣之书服先贤之训鸣呼其必有闻
卷四十四 第 10b 页
风兴起以无负建学尊贤之意者士其勉
之
程纯公杨忠襄公祠堂记
予自都师召还凡六上乞骸之请寓建康
待命府学教授陶君过余言曰昔者明道
先生程纯公以正学为诸儒倡郡国祠事
之惟谨是邦以先生之尝簿正于上元也
学故有祠炽也不佞尝闻忠襄阳公通守
是州日会虏酋大入杜充以宰相总诸道
兵望风迎降自馀或辱或遁惟公自矢一
死累与虏抗唾骂不绝口卒遭剖心之酷
公朝义之易名忠襄赐庙褒忠今百有馀
年记于丽牲之碑书于下棚之石赫赫乎
之
程纯公杨忠襄公祠堂记
予自都师召还凡六上乞骸之请寓建康
待命府学教授陶君过余言曰昔者明道
先生程纯公以正学为诸儒倡郡国祠事
之惟谨是邦以先生之尝簿正于上元也
学故有祠炽也不佞尝闻忠襄阳公通守
是州日会虏酋大入杜充以宰相总诸道
兵望风迎降自馀或辱或遁惟公自矢一
死累与虏抗唾骂不绝口卒遭剖心之酷
公朝义之易名忠襄赐庙褒忠今百有馀
年记于丽牲之碑书于下棚之石赫赫乎
卷四十四 第 11a 页
其与日星俪明也炽也生长大江之东习
闻其事今又稽诸志乘则公又尝典校官
宰溧阳有德于民士而学未有祠也不谓
阙典欤于是即纯公之祠之右绘杨公以
致敬焉子为我识其事或以谂予曰二子
匪其伦乎予曰儗人者以其道相似也禹
穆颜回曾子子思穷达不相侔也去就不
相似也而孟子同之此岂世俗所儗伦者
乎夫学何为者也所以志乎仁者也乾道
变化各正性命根于理者为仁义礼智之
性禀于气者为血肉口体之躯而心焉者
理之会而气之帅贯通古今错综人物莫
不由之学焉则求以不失其本心进退在
闻其事今又稽诸志乘则公又尝典校官
宰溧阳有德于民士而学未有祠也不谓
阙典欤于是即纯公之祠之右绘杨公以
致敬焉子为我识其事或以谂予曰二子
匪其伦乎予曰儗人者以其道相似也禹
穆颜回曾子子思穷达不相侔也去就不
相似也而孟子同之此岂世俗所儗伦者
乎夫学何为者也所以志乎仁者也乾道
变化各正性命根于理者为仁义礼智之
性禀于气者为血肉口体之躯而心焉者
理之会而气之帅贯通古今错综人物莫
不由之学焉则求以不失其本心进退在
卷四十四 第 11b 页
我富贵不可淫也死生在我威武不可屈
也自夫学之不谋非囿乎气质之偏则夺
于利害之私口欲味目欲色耳欲声鼻欲
狊此性也而不知命之有制居则求其安
矣食则求其饱是心之体肫肫其仁克实流
贯可以参天地可以为尧舜而安与饱之
是求则小人之事末之为丈夫也以之为
学则志于苟得安于小成矣以之居宦则
见得忘义见危幸免矣彼庸夫贱隶不足
责也往往犹以一至之勇蹈仁义为康庄
学士为何事顾以口耳之读绐取利禄为足
所谓成物巳无与吾事焉斯不甚可耻乎
迹二分之所遇虽异而其志于学归于仁
也自夫学之不谋非囿乎气质之偏则夺
于利害之私口欲味目欲色耳欲声鼻欲
狊此性也而不知命之有制居则求其安
矣食则求其饱是心之体肫肫其仁克实流
贯可以参天地可以为尧舜而安与饱之
是求则小人之事末之为丈夫也以之为
学则志于苟得安于小成矣以之居宦则
见得忘义见危幸免矣彼庸夫贱隶不足
责也往往犹以一至之勇蹈仁义为康庄
学士为何事顾以口耳之读绐取利禄为足
所谓成物巳无与吾事焉斯不甚可耻乎
迹二分之所遇虽异而其志于学归于仁
卷四十四 第 12a 页
能不失其本心则后先一揆此尚可优劣
乎俗流世坏狄祸方殷余嘉陶君之为是举
也足以兴襄立儒不失圣贤为巳之意为
识岁月公讳邦人字希稷言州吉水人以
政和上舍生赐第云
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之肆十六
乎俗流世坏狄祸方殷余嘉陶君之为是举
也足以兴襄立儒不失圣贤为巳之意为
识岁月公讳邦人字希稷言州吉水人以
政和上舍生赐第云
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之肆十六
卷四十四 第 12b 页
卷四十四 第 12b 页